魏忠贤是明朝最有名的太监,天启一朝,可谓权倾朝野,被称为站着的皇上。可是等到天启皇帝朱由校驾崩之后。17岁的朱由检接位当了皇帝,在他上台仅仅几个月的时间里,便很快收拾了权势熏天的魏忠贤,自己掌握了朝政。
朱由检只是一个十七岁的孩子,而魏忠贤已经掌握朝政五六年,党羽遍天下,势力熏天。在这看似实力不对等的较量中,朱由检轻松的取得了胜利,以催枯拉朽之势去除了魏忠贤的势力。其中的原因,大概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最重要的明朝对政治制度的改革。通过制度的建构,巩固了帝权。
中国历史,每个朝代的皇帝,都是权力最大的人。但皇帝也是人,精力有限,不可能把所有权利都把在自己手中。他处理国家事务总是要人帮助的,这些离他近的人也就自然了分享了他的权力。这些人就是所谓的“官”。官有分内官和外官。外官,分文臣和武将。内官也就是太监。中国历史上的乱世,起初都是和武将有关。到宋朝的时候,宋太祖通过制度的建构,扼制了武将的权力。剩下的就是文臣和内官了。文臣中权利最大的是宰相,历史上宰相权利大过皇帝的时候有很多,霍光,曹操就是著名的代表。朱元璋为了削夺文官的权力,便取消了宰相制,实行内阁制。使得文臣的权力大大减少,皇帝的权力大大加强。除了取消宰相,建立内阁之外,朱元璋还加强了监督监察机构,在六部之外设六科,专门监督六部,除此之外。还建立了隶属于皇帝个人的机构,锦衣卫,东厂等。
太监也称内官,相当于是皇帝的家臣。历史上也太监权力大了,而干预朝政的事。汉末就有十常侍之乱。唐代有李辅国,鱼朝恩等都是权力几乎大过皇帝的。朱元璋借鉴了历史教训,对太监的权力也进行了限制,明确规定,太监不得干政。明朝历史上虽然有权势很大的太监,但他们都是借皇帝之势做威做福。离开了皇帝的支持,他们的权力立马就打了很大折扣。
内监有二十四衙门,其中司礼监是最有权力的。但司礼监掌印太监看似权力很大,但他没有独立的行政权。他在行使国家权力时,必须是内阁提出建议,皇帝批准之后才能施行。魏忠贤最厉害的时候,他在朝廷中办事,也要遵守这样的原则。他只所以能够说一不二。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他控制了天启皇帝。并且利用皇帝的名义,把内阁换成了听他话的人。虽然说,他是说一不二了。但他还是没有能力打破大明王朝现有的政治框架。这是朱元璋加强帝权之后,为后世皇帝带来的好处。
第二原因,魏忠贤虽然势力很大,但却不得人心。魏忠贤这个人,是半路出家当的太监,个人文化水平不高。他的统治风格与现在黑社会和地痞流氓的统治差不多,说白了就是一个原则,顺我者昌,逆我者亡。这种行事方式,在他掌权的时候,虽然有许多小人投靠,但在真正有眼光的儒家知识分子看来,他的这一套是行不通的。
魏忠贤的发迹,靠的是天启皇帝的乳母客氏。我们都知道,天启皇帝朱由校的父亲是泰昌帝朱常洛。朱常洛因为母亲是个宫女,得不到父亲万历的喜欢。为了争太子和自己的弟弟斗了一辈子。这就是著名的万历朝的立储之争。朱常洛自己都不受父亲的待见,常有性命之忧,明末有著名的“梃击案”,就是郑贵妃一派想要整死他所做的努力。所以,天启皇帝朱由校虽然是皇子,却是比较可怜的。从小没人关心,只有和自己的奶妈客氏相依为命。所以,他一当了皇帝,就迫不及待的封客氏为奉圣夫人。而客氏与魏忠贤是“对食”的关系,也就是太监和宫女结成类似夫妻的关系。
魏忠贤原本是惜薪司的太监,他之所以能够调到司礼监做秉笔太监,也是客氏帮他办的。魏忠贤到司礼监之后,实际上并不是司礼监的一把手,一把手是司礼监的掌印太监王体乾。可是,魏忠贤来了以后,王体乾一切都听魏忠贤的。这中国也与客氏有关。王体乾升任掌印太监之前,他的前边还有一位王安。王安的水平,比王体乾高一个档次。升掌印太监原本是水到渠成的。王体乾便投靠客氏,与之达于交易,如果客氏能让自己上位,自己就把魏忠贤调到司礼监任秉笔太监。并一切事情都听魏忠贤的。魏忠贤虽然野心大,但在司礼监混,他的文化水平低了点。必须找个能够完成文字工作,又能听自己话的人。于是,交易就达成了。
魏忠贤掌握大权之后,朝廷的小人便都投靠到他的门下,形成很大势力。内阁六部,等地方都有投靠他的人。著名的有五虎、五彪、十狗、十孩儿、四十孙等名目。对于,不听话,反对自己的人。魏忠贤便进行打击与陷害。比如杨琏,左光斗等人,都是被他们害死的。正是因为这样的做派,魏忠贤不可能得到主流士大夫的支持,围绕在他周围的人,只能是一些见风使舵的小人。而这些人是很难成事的。
第三方面,就是崇祯皇帝小心谨慎,细致的安排。崇祯皇帝是朱常洛的第五子,从小也是在宫中长大的。因为他被封为信王,长大之后要到自己的封地去。崇祯在宫中长到十六岁,才离开去自己的封地。在宫中的时候,魏忠贤他们所做的恶事,他是很清楚的。离开宫廷之后,又长了不少见识。他在被立为皇帝之后,心里就已经明白,魏忠贤是必须除去的。所以,他进宫之后,就小心防备,周密安排。因为他知道魏忠贤的势力很大。
据说,魏忠贤也与心腹商量过自立的可能性。但由于明朝制度的互相牵制,使得他们无法起事。魏忠贤为了试探崇祯皇帝,便让手下人弹劾魏党的主要人物崔呈秀。魏忠贤打的如意算盘是。如果崔呈秀没事,说明他自己也是安全的,如果有事,就让崔呈秀做替罪羊。谁知魏忠贤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在天启朝被魏忠贤迫害的人,日夜想着报仇。当弹劾崔呈秀的折子上去之后,一下子引燃了滔天大火。弹劾魏忠贤的奏章,像雪片般飞来。
这时,崇祯皇帝还不敢轻易动手,只是把魏忠贤发到凤阳守皇陵。等到魏忠贤已经走了。他的党羽们丝毫没有动静,这时崇祯才安下心来。命令把魏忠贤抓回来查办。魏忠贤知道大事已去,三尺白绫上吊自尽了。之后,崇祯快刀斩乱麻,把魏忠贤的党羽全部给收拾了。这时,距天启皇帝去世也只有三个多月。
收拾了魏忠贤,崇祯皇帝产生了一个很大的错觉,以为自己天纵圣明,是个明君。这么厉害的魏党,被他举手之间就收拾了。天下还有谁是他的对手。正是因为这份自信,万历性格中潜藏着的自私、刻薄、顽固、猜疑的个性得到了张扬。带着这种自信,崇祯皇帝用十七年的时间,兢兢业业,勤勤恳恳的把大明王朝带上了死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