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资讯 > 京剧名家孙正阳的早年经历是怎样的?

京剧名家孙正阳的早年经历是怎样的?

2020-07-26 21:22阅读(125)

京剧名家孙正阳的早年经历是怎样的?:孙正阳先生,有名京剧演员、京剧表演艺术家、京剧名家、京剧丑行界大师、有江南名丑的美称,夫人筱月英是越剧名家、越剧表

1

孙正阳先生,有名京剧演员、京剧表演艺术家、京剧名家、京剧丑行界大师、有江南名丑的美称,夫人筱月英是越剧名家、越剧表演艺术家,《智取威虎山》中的栾平让人印象深刻,他演得很好,许多观众正是通过栾平认识了孙正阳,其实他还演过一段杨子荣,是64年的时候。

悠悠百余年,翻腾的历史长河中涌现了许多的京剧名伶,他们的举手投足,一颦一笑,倾倒了无数的观众,可是他们中间,却很少看到丑行演员的身影。在绝大多数人的心中,丑角是不被重视的配角。但是有这么一位演员,他以其独具特色的表演使一大批丑角形象在舞台上熠熠生辉,他也因此被人们称为“江南名丑”,他就是孙正阳。

二三十年代的上海是一个戏剧艺术的百花园,各类剧种争奇斗艳,而后来的人民广场一带那时候则是艺人们的汇聚地,和他们展示表演艺术的舞台。1931年,孙正阳就在那儿出生。

他们那个时候住在,就是后来的大沽路,就是当时靠近人民大道的地方,人民广场那边,以前叫跑马厅,那一带从前的大沽路,都是他们京剧界的演员住在那里比较多,那边因为上什么“共舞台”啊、大舞台,上剧场都比较近,以前交通又没有车,都靠走的。所以在那一带的熏染,他姐姐开始就学戏。

在这样的环境中耳濡目染,孙正阳和他的兄弟姐妹们都喜欢上了戏剧,二姐成了他们中最早学戏的人,也正是她引领着孙正阳迈入了京剧艺术的殿堂。他姐姐一学戏,他就跟着他姐姐那时候跑码头,那时候他也不过三、四岁,他就跟着她走,那时候他姐姐演戏就是走杭嘉湖一带,那时他很小,他就等于在戏班子里面混,所以说那个时候跟受的整个的熏陶有关系。有的时候在后台,有的时候缺个小猴他就上去了,缺个什么就在戏班子里面搞,后来就演小孩戏什么的,就搞起来了。后来慢慢地他姐姐就教他戏了,他记得他第一次正式上台是六岁,六岁、他就演个《小放牛》,他姐姐教他演个《小放牛》,他还记得旦角那时候大概已经有十五、六岁了。学戏说实在的要靠点天赋,他那时候好像一学戏就很聪明地记住了,到台上也很灵活,也不怕。那时乍出牛犊不怕虎,小时候演戏倒不害怕,上台也挺神气,而且那个演村姑的小姑娘她还忘了台词,还紧张了,忘了台词,当时他还提醒她,结果下来她的父亲、母亲就骂她,“你看人家孩子六岁就在台上提醒你”。

凭借着两年来积累的丰富的表演经验,更是因为对京剧艺术具有的天赋的感悟力,8岁的孙正阳顺利考入了上海戏剧学校,成为了“正”字辈中最年轻的一员,像每一个学戏的人一样,刚入校的孙正阳,也没正视过丑角,可是老师的决定却改变了一切。

那么当时让他学小丑,因为他虽然是上海出生的人,因为他家里是北方人,他母亲是北京人,家里说北京话比较多,说普通话,上海招进学生都南方口音比较多,学小丑本身头一条,就得要口齿好,得会说北京话,那么老师一听他是北京人就非让他学小丑,当时他们家就反对,他母亲也不同意,因为知道京剧这小丑本身演主演很少,演主演都是老生、武生、青衣`花旦的,小丑总是个配角,演配角比较多,所以家里就不大同意。当时他学小丑也蛮反感,从前总觉得小丑就没出息,不喜欢学,这慢慢地学着学着也就喜欢这行当了。

干一净、爱一行,不管成为哪一颗星,都要发出自己的光芒,孙正阳用这个原则涂写着自己的艺术之路,创造出了一个个生动的角色。

成功的路上总是相伴着泪水和汗水,对于丑角演员来说,成功更加来之不易,那一步步攀登的艰辛讲起来已是美好的回忆,从前他们叫打戏,他们老师都是“富连成\"的先生,都是还要打学生的,那叫不打不成才,特别是练武戏,非挨揍不可,而且他们学校还有一怪事,就是谁要错了一个人,就“打通堂”,一个人错了,大伙都站队。每个人都要打起码五板到十板,都要打。但是他小时候比较好,他挨打的比较少,因为他小时候老师都特喜欢他,他们老师叫罗文奎罗先生,是专门演小丑的,特别喜欢他,一到打通堂,一站队了,他们老师出来说,小孩,出来,到屋里来,这就进去,他说小子,没我又挨揍了吧。你看看,去去去,别出去,一说打通堂都得揍,那是,打起来是很厉害的。像他们小丑,就练他们的基本功也很苦,就练走矮子,从他们的矮步、从脚上练基本功,人家在跑圆场,他们就跟在后头矮子追。

他们小时候演戏,那时候也怪,也不懂累,他记得有一次,他演一个、他们演《四郎探母》,《四郎探母》他就是演国舅,国舅头里一个“出关”完了以后,后头要停很长时间,那就在后台玩、皮呀,一到后头“回令”,在上面站在那儿,小孩太累了,已经很早就起来练功了,到晚上演戏就吃不消了,他站那儿就睡着了,站那儿就打嗑冲,直在那儿冲,直往台下冲,台下的观众笑啊,他也不知道。“哄”的一下把他给笑醒了,结果下来老师就揍他。

六年磨一剑,戏校毕业后,孙正阳就开始搭班演出,走上了真正磨练自己的道路,这条路并不平坦,他也曾跌倒过,是梅兰芳先生的鼓励使他重新站了起来,后来说起来他仍记忆犹新。

他记得还有一次,他十五岁那年,他跟他们的艺术大师梅兰芳先生,他们在后来叫音乐厅,从前叫南京大戏院,他们同台演出,他就演的《贩马记》,孙正阳头里演的《法门寺》,他小时候演《法门寺》,从一开门起他就学《法门寺》那个“大状\",小花脸叫“大状\",是《法门寺》很重要的一段,可那时候他们科班演出老去唱堂会,从前唱堂会就是下面做寿、娶媳妇,他们都到那儿演出,台底下乱哄哄的,有开饭的、有什么的,他一念“大状”,他就是,念着台词,一看台底下乱,他一紧张“啊\"的一下就念完了,就过去了,可是念着他就落毛病,到时候一念他就要忘词,老是念“大状\"他很紧张,正赶上那次又是跟梅先生一块演出,他就更紧张,那时候他才不过十五岁,虚岁,结果念“大状\"时,那时候台下内行比较多,看梅先生的戏的时候,全都是一些票友,观众,结果,好,他“大状\"一念,自己忘了,忘了,台下哄一下起哄“忘词了”。他下来后很难为情,他想,和梅先生同台演出的机会,他正在那懊悔,梅先生在化妆,他后头马上快上场了,结果有几个记者跑过来说,哎呀,刚才那小孩唱《法门寺》的时候忘词了,这一说,他的脸更红了,自己臊得不得了,他就觉得梅先生不愧是艺术大师,他一看见他,他就叫他,你多大了,他说,自己十五岁了。嗨,我在这个岁数上台的时候,天天在台上忘词,老吃倒好。他这一句话,把他所有的羞辱全给他抹回来了。台下观众一句也不响了,他就觉得梅先生确实不但艺术高,为人也非常忠厚,他知道他心里很难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