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辕门射戟”“养鹰飏去”等成语都与汉末三国时的吕布有关。

世人又称“人中吕布,马中赤兔”,可见吕布在中国历史长河中绝不是庸庸之辈,那么历史上真实的吕布是什么样的呢?

有书君阅读《三国志》等历史著作,发现吕布“辕门射戟”绝非浪得虚名,他是一个骁勇善战的武夫。

后人又称培养吕布如“养鹰飏去”,翅膀一硬便反过来咬主人一口,是个出尔反尔、反复无常、背信弃义的小人。

一、吕布是一个骁勇善战的武夫。

据《三国志》记载,吕布持一枝方天戟,骑一匹赤兔马,驰骋天下,杀敌无数,世称“飞将军”。

说吕布是一个骁勇善战的武夫从“辕门射戟”“三英战吕布”两个典故便能得到印证。

“辕门射戟”

东汉末年,袁术手下大将纪灵攻打刘皇叔,刘备立刻写信向吕布求助,吕布满口答应。

可不久纪灵发现吕布有援助刘备的迹象,赶紧送粮送物要吕布坐山观虎斗,保持中立。

吕布得了好处,左思右想:救刘备吧,这纪灵袁绍不会放过自己;不救刘备,任由袁绍做大做强,唇亡齿寒,自己将来也会被袁吃掉。

最后想了个两全之策:请两个人来吃饭喝酒。

吕布见了纪灵、刘备,一块喝酒吃肉。

吕布在酒宴上提了个要求:你们两家和我打个赌,我如果用箭射中辕门外画戟上的枝尖,你们两家就别打了,如果射不中,你们两家请自便。

刘备一看,直叫苦,这离辕门外至少一百五十步,那枝尖细得看都看不清。

这不明摆着要让纪灵攻打自己,吕布坐壁上观,坐视不管嘛。但又不敢不同意,只好苦笑着答应。

纪灵一看,这吕布果真拿了好处,向着自个儿,便爽快地答应了。

结果吕布拉弓搭箭,只听嗖的一声,箭应声而岀,直朝画戟射去,不偏不倚,正射在了枝尖上,吕布用自己精湛的箭术免去了一场厮杀。

这便是“辕门射戟”的典故,从这典故可见吕布确实有百步穿杨的真功夫!

“三英战吕布”

话说当年虎牢关下吕布战八路诸候,无一能敌,最后张飞、关羽、刘备三人齐上阵,吕布以一抵三,酣战八十多个回合。

张飞来势汹汹酣战吕布,却打得难解难分,五十多回合仍不分胜负。

关云长急了,挥舞着82斤重青龙偃月刀向吕布砍将过来,顿时,三匹马呈丁字形混战在一起,来回战斗三十多个回合,吕布仍然金枪不倒。

刘备骑上黄鬓马,持双剑,也来助一臂之力,他斜刺向吕布,三个把吕布团团围住,向转盘一样向中间厮杀。

吕布渐渐地招架不住了,赶忙向刘备面上一晃,虚刺过去,刘备一闪,吕布忙转身,拖着戟儿回到自己阵地,忙收了兵。

这以一敌众之后,还能以一敌三,确实是个骁勇善战的武夫。

吕布的英勇战绩不仅仅这两个小故事,在《三国志》里面记载十分清晰:

虎牢关前吕布三回合被刺死方悦,一回合刺死穆顺,潘凤。

王匡、武安国、公孙瓒、于禁、乐进、夏侯惇、典韦等皆为手下败将。

曹操破吕布时,吕布已打败数十人,曹操趁吕布打得精疲力尽,又派夏侯渊、许褚、典韦等六将一起群攻,吕布还与他们打20回合,这才抓住吕布。

这足见吕布被称为三国时有天下第一猛将,是实至名归。

二、吕布是一个背信弃义的小人。

吕布骁勇善战,人人都想得而为己用,诸侯丁原见吕布年少勇武。射箭本领超强,手臂的力量惊人,赶紧认他为义子,做自己的左臂右臂。

然而,却上演了一部“养鹰飏去”的雷人狗血剧,当吕布渐渐强大,便有了更大的野心。

当董卓给吕布送去金银和赤兔马,吕布见利忘义,杀了义父,献上丁原头颅,换取更大利益,当上了骑都尉。董卓还认了吕布为义子。

跟了董卓以后,当吕布和董卓的婢女有染,董卓大动肝火,向他扔戟痛骂,有一个叫王允的待吕布不错,劝说吕布杀董卓,勉得受气。

吕布认为父子不可以互杀,王允劝道,他向你扔戟时,绝对没有把你认作儿子,现在不杀他,将来他会杀你。而且许以更大的官职,吕布便行动起来。

吕布于是刺杀董卓,任职奋武将军,封温侯,与王允共同把持朝政。

因为吕布忘义杀丁原,背恩诛董卓,出尔反尔,反复无常,袁术袁绍不敢和他合作。

当初为了讨好袁术,获得利益,愿意结为儿女亲家,女儿已上了花轿,送出了城。

当他听了手下谋士之言,又改变了初衷,连忙快马加鞭,把女儿给接回来,当被围邳下。

又准备把女儿送去袁术,以换取袁术的助力,一个出尔反尔,反复无常的小人形象昭然若揭。

吕布投靠刘备,却趁刘备攻城掠地之际,又抢了刘备的地盘。

这种人只讲利益,不留情面,毫无诚信可言,在各方势力拼斗中,人人皆对其失去信任,不但不接纳他,而且群起而攻之。

最后当曹操水淹邳下,吕布的部下陈登、张弘叛变,曹操抓住吕布后,他又故技重演,想投靠曹操,好话说了一箩筐,说到动情处,声泪俱下。

天下就我俩是能人,现在我服了你,只要我们两人共谋大计,那天下便是你的了!

曹操有些迟疑不绝,被刘备一句:“明公不见布之事丁建阳与董太师乎”点醒,于是立即处死吕布。

可叹一个骁勇善战的武夫,因为自己为人背信弃义要了命!

杀吕布者,吕布也!是不讲信用,反复无常要了吕布的命!

吕布英勇善战本堪称乱世枭雄,但背信弃义的为人却让后人所不齿。

有书君语 :有书送书季开始啦~每周会免费赠送1000本实体书给大家作为福利,本次送出的是年度必读之书《无声告白》。私信回复:福利,即可免费包邮领取书藉,本次仅剩200本,先到先得哦~

最佳贡献者
2

在《三国演义》中,吕布被罗贯中描绘成一个漂亮英俊、勇猛过人却又反复无常之人,素有“马中赤兔,人中吕布”之誉。吕布先在刺史丁原手下为官,拜丁原为义父;随之杀丁原,投董卓,拜董卓为父,后来又在汉司徒王允指使下杀掉董卓。因为这些缘故,吕布又被人们称为“三姓家奴”。

吕布画像

然而这毕竟是小说家所言,历史上真的有吕布其人吗?真实的吕布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呢?

答案是肯定的,东汉末年的确有吕布此人,并且其大体经历与《三国演义》中相差无几,《三国志 魏书》中有其传记。

《三国演义》中的“三英战吕布”

据《三国志》记载:“吕布字奉先,五原郡九原人也。”五原就是今天的内蒙古包头市,至今包头市还有个九原区,吕布就是这里人。吕布期初追随并州刺史、骑都尉丁原,深受丁原喜爱,任命他当了主薄。主簿是古代掌管文书的官员,相当于今天的秘书长,吕布以勇武出名,丁原为什么让他当了主薄呢?这个问题我至今没有弄明白。

黄巾起事后,丁原率兵进入京都,后与军阀权臣董卓发生矛盾,董卓于是引诱吕布杀了丁原。吕布从此来到董卓手下,担任了高官,深受董卓信任。在这里阐明一个问题,丁原并不是吕布的义父,只有董卓让吕布做了干儿子,《三国志》中有这样一句话:“卓以布为骑都尉,甚爱信之,誓为父子。”

后来吕布不老实,与董卓侍婢私通,唯恐董卓发现,心里很不安。就在这时,董卓又因为琐事对吕布发火,“拔手戟掷布”,吕布急忙躲开了,父子间有了隔阂。此事被汉司徒王允知道,于是便指使吕布手刃了董卓。吕布立了大功,被朝廷任命为奋威将军,封温侯,与王允一起执掌朝政——再声明一点,这里没有貂蝉什么事,这个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美人是虚构的。

白门楼吕布殒命

后来的事情就与《三国演义》差不多了,此后汉室微弱,军阀混战,吕布南征北战,最后占据徐州一带。建安三年冬,曹操进攻吕布,吕布被俘,随即被曹操绞杀。据《三国志》记载,杀吕布时刘备也在场,当时吕布请求降曹,曹操有犹豫之意,刘备马上烧了一把火:“您难道忘了丁原和董卓的事情?”曹操大悟,于是立即绞杀吕布。

3

历史上当然有吕布,不过他不算名将,只能算勇将,相比张飞等人确实要差的多。

根据《三国志》记载,吕布是五原郡九原人,擅长弓马,武艺出色,“便弓马,膂力过人,以骁武给并州”。所以被并州刺史丁原看中,任命他为主簿。在后来协助袁绍对付张燕时,吕布曾经多次率数百骑冲锋陷阵,大破张燕军,从这点看他的武艺确实不错,作战很勇猛。

然而作为一个统帅,只靠勇猛是不够的,吕布见利忘义,反复无常,这使得他根本不能算一个名将。

吕布贪图小利,他本来是被丁原提拔起来的,但是却被董卓利诱,最终杀了丁原投靠董卓。董卓待他誓为父子,然而却因为一次冲突而怀恨在心,后来更因为私通侍婢之事担心事发,最终和王允结盟杀了董卓。

吕布两次弑主,已经让人难以接受,而他在徐州的所作所为,更是充分体现了什么叫反复无常:

吕布被凉州军赶出长安以后,开始打算投奔袁术,但是袁术不接纳他,两人因此接下仇怨。然而在吕布兵败投奔刘备以后,却因为袁术二十万斛米他就毫不客气的偷袭了徐州,使得刘备兵败,这让他和刘备结怨。

接着吕布又辕门射戟,帮助刘备逼退了袁术的大军,随即又把袁术派来求亲的使者韩胤送到许昌斩首,于是吕布又成功的得罪了袁术。

此后吕布先是和曹操结盟击败袁术,担心刘备势大又攻打刘备,接着又背弃和曹操的联盟,又和袁术搞在一起……

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到,吕布和任何人在一起,都只顾眼前利益,动辄翻脸,这固然可以让他得一时之利,不过却得罪了身边所有的人,从长久来说却失去了所有潜在的盟友,这种人又有什么资格算是名将。

所以吕布有的,只是匹夫之勇,是勇将,而不是名将。

4

为什么曹操一定要杀掉吕布?白门楼上究竟隐藏了多少内幕?

本文作者为黄昏深处,主编为萨沙

白门楼位于今江苏省徐州市古邳镇境内,古邳镇古称“下邳”,白门楼就是原下邳城的外城南门,由于城门楼外观为白色,故得名“白门楼”。如果不是因为三国第一猛将吕布在此殒命而闻名遐迩,白门楼可能至今也就是一座普通的城楼而已。其实,“白门楼事件”绝非仅仅是吕布被擒枭首那么简单,里面还有很多细节都值得品味,下面请听一一分析道来。

首先,曹操为什么要和刘备对首而坐?

曹操刚取得了徐州战役的胜利,从此将徐州之地也归于治下,等于是将自己的地盘扩大了一倍之多,从此基本上有了和袁绍抗衡的资本。而刘备之前被吕布武力赶出小沛,不得已才来投靠曹操,虽说不上丧家之犬但也够狼狈的,试问有何资格能与曹操平起平坐呢?其实,曹操不是傻子,他主动邀刘备同坐一席的原因也不复杂,就是因为刘备在徐州百姓心目中的威望。

刘备虽然入主徐州的时间不长,但在徐州的治绩却颇有可圈可点之处,不但勤政爱民廉洁奉公,也将本地大家族和各方势力的利益均衡得很好。再加上取徐州的手段又非常高明(陶谦主动“让”过来的),不仅没有让自己落下趁火打劫的恶名,反而是博得了心怀大义的美名。即便是吕布趁刘备不在时偷袭了徐州,之后也不得不接受刘备回来驻守小沛,不然自己在徐州就是两眼一抹黑,粮草军饷都没得着落。现在曹操攻下了徐州,第一件事便是出榜安民,这个时候把刘备的地位适当捧高,无疑是获取民心的最佳手段。让徐州百姓们看看,刘备仍然在他们身边,也让他们明白,曹某人也是像刘备一样的宽厚爱民之主……这种手段不费吹灰之力,就能起到比干一百件实事更好的效果,曹操何乐而不为呢?

其次,刘备一句话真能决定得了吕布的生死?

曹操在处置吕布问题上征求了刘备的意见,而先前答应了为吕布求情的刘备,既没有道明吕布是否该杀,也没有讲明吕布是否该留,却将话题扯向丁原和董卓的旧事。其实,这种说法的言下之意已经很明显,人人都听懂了,气得吕布大骂刘备不讲信义,更不记当初辕门射戟解围之恩……不少史学家都觉得刘备忘恩负义,毫不念旧情,在这件事情上完全暴露了自己的小人本质。其实,刘备真能有这么大本事,能在言语之间改变曹操的决策?就算是要说忘恩负义,你吕布更早先的时候吃里扒外,受着刘备的粮饷补给还趁人不在夺了人家的徐州之地,算不算是忘恩负义PLUS?更何况,刘备要是坐镇着徐州,完全有能力自己应付袁术的进攻,还用得着你吕布来为他解围?

关于徐州的恩怨就不说了,个人觉得,其实这个时候刘备也是很想保下吕布性命的,因为曹操才是更强大的敌人。将吕布这样一个桀骜不驯出尔反尔的小人留在曹操身边,就是一颗随时可能爆炸的不定时炸弹。吕布一旦炸了,受伤最深的无疑是老曹,他刘备就算被波及也顶多是个轻伤,隔岸观火看曹操的哈哈,有什么不好?至于之前的那些恩恩怨怨,都是过去式了,一个优秀的政治家永远都只会考虑当前和将来的利益,怎么可能为已经发生过的事情而耿耿于怀?

但是,刘备还是违背了自己的本意,他有关丁原董卓的那段论调虽然话语平淡,却在史书上永远留存了下来。刘备之所以这样说,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他必须得顺着曹操的意思,老曹既然已经决定要除掉吕布,刘备的意见就起不到什么用了。而且,曹操的聪明程度不在刘备之下,刘备能看到的东西他也一样能看到,刘备这时候耍什么心眼在他眼中也是无所遁形。吕布什么人?自傲自大从不居于人下,从丁原杀丁原,投董卓杀董卓,虽确有几分打打杀杀的本领却随时可能化身双刃剑,反噬雇主。就这样,吕布跟哪个老板都跟不住,也跟不长,后来不得不自己创业,却又缺乏一个最高领导所应有的胸襟和战略眼光,手下虽有精兵强将却始终建立不起稳定的功业……

可以说,吕布不愧为三国时期最大的江湖搅屎棍,同时期的诸侯基本上都被他得罪光了,就连政见一贯不同的袁氏兄弟,在接纳吕布一事上都出奇地意见统一。把这样一个人收到麾下,破坏性远大于建设性,还会平添许多不稳定因素,曹操才不会这么傻。而刘备早都揣摩透了曹操的意思,这时候要是从自己利益角度出发,建议曹操收服吕布,那就等于是把自己送上断头台,刘备也没有这么傻。“公不见丁建阳、董卓之事乎”这句话,在最大程度上将刘备置身事外,既迎合了曹操的意思又不露自身锋芒,可以说是当时环境下最为高明的回答。

最后,刘备为何又派关羽为张辽求情?

张文远何许人也,军事能力和统率能力早已有目共睹,后来在曹操麾下几度凭借一己之力挽救战场局势。将这样一个牛逼人物送到曹操麾下不是在给自己造堵吗?难道刘备就不明白曹操得了张辽这样的大将等于是如虎添翼?其实,刘曹二人都明白张辽的价值,早在徐州和吕布斗法的时候,刘备就不惜代价对吕布军团进行过分化和收买,张辽更是他挖墙脚的一个关键对象。后来和吕布撕破脸皮兵刃相见,刘备虽每次都不敌退败但也每次都能巧妙逃脱,这其间张辽可是放了不少水(演义里也有张辽围城而不攻的情节)。所以刘备为张辽求情,一来还是顺应曹操的意思,给张曹二人各一个台阶下,张辽也就顺水推舟地被曹操赦免并录用了;二来,刘备想先留住张辽的性命,再让他欠自己一个大大的人情,以便于今后继续挖角到自己的营中来。

然而,张辽也是个忠义之人,虽感激刘备求情,但更感激曹操的不杀和知遇之恩,从此死心塌地效力于曹操。这也算是刘备挖墙脚的一个失败案例,等于是为对手平添一臂之力,而且被曹操看出来他和张辽交情不浅。看看之后的历史记录,张辽有哪一次被曹操安排在与刘备军对阵的关键战场上?倒是在下邳城中,张辽主动救下了关羽,这也算是报答了与刘备当初的交情和白门楼求情之恩。

以上,便是白门楼上所隐藏的内幕剧情,尽受曹操礼遇的刘备并没有丝毫放松警惕,他明白自己和曹操的斗法才刚刚开始,今后到了许都还会有更多的事情发生。而曹操也看出了刘备无论军事上,政治上,用人上,都和自己是如此惊人的相似,所以打心眼喜欢这个人才。如果,刘备并无鸿鹄之志,甘愿跟随曹操,说不定从此会在历史上谱写出一段明君贤臣的佳话来。然而,刘备也是个想自立功业,一统天下的人物,所以他和曹操之间的故事注定不会这样发展下去,也注定了会不平静……

PS:很少有人想过,如果曹操在白门楼上不杀吕布,也不收留吕布,而是放了吕布的话,又会如何?这种想法也许完全不合常理,放虎归山必然后患无穷,更何况还是一只曾经差点将自己咬死的猛虎。不过个人觉得,如果曹操这时候实力依然不强,远远比不上袁绍袁术这类大诸侯,那他这时还真是有可能放走吕布的。因为,把吕布这种搅屎棍放到江湖上对人人都有害,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咬谁一口,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会爆炸并伤及何人。实力越强的诸侯就对此就越会感到害怕,因为他们可能受到伤害的概率和受伤的程度都相对更大……曹操既然此时下决心杀掉吕布,其实也就证明着他的实力也从此荣登华夏大陆第一流势力之列,不需要吕布这类不稳定因素来作乱,也有能力应付今后任何一方诸侯的挑战了。

5

历史上真实的吕布是什么样的?


我是煮酒君,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在研究三国人物时,若论及三国时期人物武功排行,当首推吕布。吕布武力值爆表,倒不是说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杜撰的“三英战吕布”的故事,而是他以一介武将的身份屡次卷入了惨烈的政治斗争中心,却能保自身安然无虞。

人们常说吕布有虓虎之勇,但作为其同时代的人物的英雄豪杰,诸如丁原、董卓,甚至曹操、刘备等人,虽然一方面钦服于他的勇武,另一方面其实也在蔑视他的勇武——吕布之能,不过是一柄利刃而已。吕布同一般的武将不同,同他傲视天下的武力相比较,其政治才能的短板显得较普通武将更为致命,但真正爱才之人,其实谁都舍不得杀了他,他投靠丁原能活下来,投靠董卓也能活下来,甚至制造曹操也能活下来,无论他表现出来了“几姓”。

曹操抓住吕布后,是非常之纠结的,吕布生死一线。其时,刘备也在曹营之中,吕布向刘备求救,“玄德,卿为坐客,我为执虏,不能一言以相宽乎?”不料刘备向曹操进言,“明公不见布之事丁建阳(丁原)及董太师乎”,曹操才坚定了杀吕布之心。值得一提的是,刘备曾经投入吕布门下,得其投靠后,吕布可说欣喜若狂,对其珍而重之,吕布当然万万想不到这也成了他取死之道。

西晋陈寿评价吕布,称其“轻狡反覆,唯利是视”,南朝梁萧介也说“臣闻凶人之性不移,天下之恶一也。昔吕布杀丁原以事董卓,终诛董而为贼”,人们谈及吕布时,也大多着眼于他的反复无常和桀骜不驯,就连苏辙也认为吕布其人“事丁原则杀丁原,事董卓则杀董卓”,其实,这都是未从问题的根本上着眼的缘故。

表面上,吕布的确是“始乱终弃”的“劳模”,但于实质上,吕布杀丁原、董卓之流,有复杂的政治因素在内,所谓的反复无常,不过是表象罢了,吕布一世英雄,难道会认为顶着“三姓家奴”的帽子很舒服?那不过是在政治利益下顺从其心意的选择,所谓旁观者清,尽管这选择在旁人看来不见得是出路,吕布身处其中,其实可以选择的余地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多。

吕布为什么投靠董卓?

董卓其人,是为民贼,加剧东汉末期的动荡,陷黎民百姓于水火,但这是超过了“保质期”后的董卓,他最初现身,是朝中士大夫集团的希望,没有他,外宦势力磅礴。早年的董卓,那也是辞过官的男人,“凉州扰乱,鲸鲵未灭,此臣奋发效命之秋。……尽心慰恤,效力行陈”,由此可见,董卓是一个在“革命”道路上叛变的人。吕布早期投入董卓怀抱,但俗语有云,“人心隔肚皮”,他怎能径直看穿董卓心怀里的卑劣呢?

宦官之流,历来为人排斥,吕布也是其中之一,双方既有共同的利益诉求,吕布在董卓手下应个差事实属正常,但当两人的目标出现矛盾且激化至不可调和之时,当然只能各凭手段——吕布或许自私,但归谁就杀谁,那还是言过其实了。

6

历史上是有吕布这个人的,不过没有三国演义中那么厉害,也没有新三国中那么无能,人们津津乐道的三英战吕布等都是罗贯中虚构的,但吕布还是有一些本领的,而且本领还相当不错,水平与关羽和五子良将差不多吧,可能还在他们之上。人中吕布,马中赤兔,也绝非虚言。



但吕布有一个最大的缺点,就是人品太差,这里说的人品差并不是他屡次换主,因为在三国里,更换主公是常有的事,曹操手下的人才有不少都是归降过来的,却依然不影响他们流传于后世,其中最反复无常的当属刘备了,先是公孙赞,后是陶谦,接着是曹操,后来又投了袁绍,最后一站就是刘表那里了,要不是遇到诸葛亮,估计刘备还得继续他的逃跑生涯。



同样是归降,吕布却是大不一样,他的行为直接给他判了死刑,他不但归降,为了求功,他还把旧主杀了,杀丁原,杀董卓,这就有点过了,他也不想想,以后谁还敢用他,他 又能向谁归降,吕布把自己的退路一步一步封死了。这样作的更大害处就是在他危难之时,也没有人敢帮他了,从此使他处于了孤立无援的境地。



曹操水淹下邳,生擒了吕布,吕布又想重施旧计,归降曹操,曹操也欣赏吕布的勇武,想收留于他,却让刘备一句话提醒了曹操,“明公不见布之事丁建阳及董太师乎”。让曹操冒了一身冷汗,随即立刻杀了吕布,可见吕布的行为给其造成了多坏的影响,纯属于自取灭亡。



吕布并没有能力之人,否则也不可能有那么多勇将追随他,如张辽,高顺等,在三国时期也是响当当的人物,张辽,归降了曹操后,屡立大功,合肥一战,八百破十万,威持振江东,终成一代名将,如果高顺不死,成就也不会次于张辽。

7

吕布在历史上确有其人。  

他的生年并不确定,但应该早于公元161年,死亡日期则是确定的:公元199年2月7日。  

吕布,字奉先,这个字早已是如雷贯耳了。著名球星伊布拉希莫维奇外号就是“奉先”。  

吕布是并州五原郡九原人(今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九原区),他一生最著名的的标签,恐怕就是“三姓家奴”了。  

这个外号之所以被叫响,只能怪吕布自己,尽管《三国演义》对吕布的具体言行做出虚构的创作,把他刻画的面目可憎,有一点过了,但吕布一生的跌宕起伏,用“无情无义”四个字形容,绝不夸张。  

吕布最早发迹,实在中平六年(公元189年),他得到了时任并州刺史丁原的器重和提拔。  

汉灵帝驾崩之后,丁原进京,和大将军何进密谋诛杀宦官,当时丁原被任命为执金吾,职务是负责京城的治安纠察。  

后来何进被宦官反杀,董卓趁机入京,他诱使丁原信任的吕布反叛丁原,吕布亲手把丁原杀死。

董卓很信任吕布,以他为干柱,甚至和他认了父子,任命吕布为中郎将,封都亭侯,这个职位十分显要,只可能是亲信才能当职,可见董卓对吕布的信任是真诚的。  

汉献帝初平元年(公元190年),在董卓的授意下,吕布成了盗墓贼,遍掘东汉帝陵和公卿陵墓,此举并非报复,而是为了挖掘坟墓里的金银财宝。  

想想孙殿英挖掘乾隆与慈禧陵墓的事吧,挖掘帝王祖坟的事情,可是够恶心的,不过曹操也做过。  

后来关东诸军联合起兵,讨伐董卓,吕布带兵出战,被孙坚打败。  

董卓见势不妙,挟带着天子迁都长安,这一段时期,董卓很没有安全感,他知道自己的名声在全天下都臭了,想杀他的人从长安能够排到洛阳,于是他让吕布担任自己的侍卫。

但董卓此人,性格多疑,曾经在情绪很差的时候冲吕布扔出手戟,而且,他严重怀疑吕布给自己戴了绿帽子。  

吕布到底有没有和董卓的妻妾乱搞到一起,并没有什么明显的证据。但吕布确实和董卓的婢女有染,他担心董卓发现此事,心中一直不安。  

这时,王允等人密谋暗杀董卓,于是想方设法拉拢吕布,没想到吕布很容易就答应了,而且,他真的亲手刺杀了董卓。  

刺杀董卓之后,吕布达到了自己的人生巅峰,任职奋威、奋武将军,仪比三司,进封温侯,与王允共同执掌朝政,这恐怕也是吕布答应刺杀董卓的政治条件。  

没想到,吕布的人生巅峰很快就塌落了,在贾诩的策划下,董卓旧部李傕和郭汜带领大军攻入京城,吕布打不过,狼狈逃跑。  

但是,在和郭汜的单挑中,吕奉先捍卫了自己的神威,用长矛刺中郭汜。可惜打仗不是比拼单挑,除了单挑实力强,吕布一无是处。  

吕布失败逃窜后,开始了流浪,他先投靠袁术,但因为诛杀董卓之功劳,吕布很嚣张,袁术不能容忍,于是吕布改投了张杨。 

张杨的手下建议把吕布擒拿,交给李傕,吕布得知后赶紧逃跑。  

吕布又来到了袁绍帐下,并且帮助袁绍击溃黑山军,可吕布犯下了两个大错,一是凭借军功,向袁绍求扩兵,二是放任将士到处抢劫,掠夺百姓,惹得袁绍大怒。 

敏感的吕布意识到袁绍可能对自己要下杀手,他果然猜对了。  

袁绍密谋派出三十壮士为吕布送行,实际上是要刺杀吕布,吕布这时候智商上线,让人在帐中伪装成自己弹琴,疑兵之计成功脱身。  

从以上事迹其实就看得出,吕布不过是一个乱世军阀,流氓头子罢了,对百姓不讲仁德,对主人不讲忠义,为人没有道德,又没有政治情商,在三国乱世中,他的败亡是迟早的。  

果不其然,在东汉建安三年(公元198年),吕布被曹操大军围困在下邳,吕布几次出城大战,全都失败而归,龟缩了三个月,被曹操决水围城,吕布军心崩溃,自己主动投降。 

搞笑的是,吕布临死之前还想不明白,他觉得自己平时厚待手下,没想到却被属下叛逃——是的,你没看错,这个叛逃了无数次的吕布,竟然指责属下叛逃自己。  

曹操一句话说出了问题关键:“你已经有了女人,可却要去强占染指下属们的妻妾,你这也算是厚待下属?”  

这一句话,足见吕布不只是坏,而且很蠢,有勇无谋,贪财好色,人品人缘极差。  

只能说,吕布死的活该。       

8

吕布当然实有其人,虽然他是东汉末年群众争霸的失败者,但是他在也曾经是历史中的主角。之前写过一篇关于吕布的文章,正好可以解答这个问题:

公元189年,我们的主角吕布正式登场。

吕布这个角色其实很不讨喜,不为别的,千百年来只要提起吕布,就会想起他是三姓家奴。还记得小说里吕布和张飞的对骂吗?

吕布骂道:“你个阉人(燕人),张翼德。”

张飞骂道:“呸,你个三姓家奴。”

对不起,这是杜撰的,因为吕布根本不是丁原的干儿子,是后世小说为了抹黑吕布,编造出来的,吕布的干爹只有一个就是董卓。理论上杀了董卓,为民除害,应该是件好事情啊,但是江湖人士还是给他送了个外号“丫灭爹”。

年轻时候的吕布很懂事,他知道要想混的好,要跟对领导。所以他跟并州省省委书记丁原走的很近,丁原也很讲义气带着他登上了历史舞台。

如果不是何进是个草包,吕布会一步一个脚印,当个普通的公务员。结果运气不好,何进不争气被十个死太监干掉了。何进死不足惜,但临死前还坑了一把老刘家,把董卓引狼入室。

董卓发现丁原不好控制,于是拉拢了吕布,让其杀掉丁原,吞并了丁原的军队,这一招一箭双雕,即灭了丁原扩大了队伍,还意外得到了干儿子兼私人保镖——吕布。

有人说吕布背叛丁原是错,其实吧,翻翻历史课本就知道,背叛这些事儿刘备、曹操也没少干。 吕布跟着董卓的那些日子,吕布真正感受到了背叛带来的不少好处,他从一个小小的主簿,一跃成为都亭侯。世人惊叹吕布神功盖世,独步天下,江湖人称:飞将吕奉先。

彼时的曹操在干嘛?刚杀完吕伯奢,在跑路。刘备在干嘛?正忙着给武林盟主袁绍的关东军当拉拉队。孙权在干嘛?咳咳,他才七岁。

注意这个关东军,后来三国时代的群雄,三分之二都出自关东军。理论上关东军如果出兵,干掉董卓应该是没问题的,但是为什么没出兵?据说关东军只有孙坚和曹操出兵了。我猜他们都在等待一个时代的来临。


面对着关东军联盟,吕布在干嘛?在小说里顺便编了个三英战吕布的故事,其实是假的。吕大侠单兵作战很强,但是协作能力很差,比如面对着孙坚的讨伐游击队,他居然打输了,理由是: “我看不惯队友胡轸这个二傻子。” 这事逼得董卓不得不迁都长安,顺手就放火把洛阳给烧了。

我查了下资料,董卓进驻中原时,有的说带了50万凉州兵,这点不可信,史料记载:卓初入洛阳,步骑不过三千。因为面对孙策的三万兵马,董卓居然怕了,他说:“关东军败数矣,皆畏孤,无能为也。惟孙坚小戆,颇能用人,当语诸将,使知忌之。”在董卓心中,关东联军都是垃圾,唯独孙坚是劲敌,不可小视。 面对仅仅三万兵马的孙策,董卓居然想跑,很显然是因为他没底气。

董卓有两个致命的毛病,一是疑心病,二是暴戾残忍。他谁也不相信,包括这个干儿子。有一次吕布犯了点小错,武林高手董卓随手就掏出暗器,怪叫一声:“走你”。

吕布也不是吃素的,一个闪身就躲过了暗器。见干爹这么不近人情,吕布有点害怕了,因为他跟董卓的婢女发生了点超友谊的关系,要是这事被董卓发现了岂不是小命不保了?再者,作为董卓的贴身保镖,吕布知道干爹就是个纸老虎。

注意,在小说里王允用貂蝉作为美人计,离间董卓和吕布的故事,假的。但是那个婢女可能是皇宫里的某个嫔妃。因为董卓在洛阳收编了皇帝的国库、军队以及后宫。而董卓暴戾的最大的可能是因为心虚,只有用暴戾和残忍才能让人畏惧。这有点像现代很多职业经理人,刚到企业中,首先考虑的是立威,而暴戾就是立威最有效的手腕。

对于董卓这么一个人,本事没多大,脾气比谁都大的人,如果给你,你会心甘情愿的当他的走狗吗?至少吕布不愿意。于是他找到司徒王允诉苦,这个诉苦看起来是诉苦,很显然是别有用心,他在试探王允的底线和立场。王允见机马上拉拢吕布。 但是吕布还是有点顾及,故意的说:“都是熟人,而且还是父子,不好下手吧。”

王允说:“你姓吕,他姓董,你们是毛父子?” 于是在一个漆黑的夜晚,吕布把董卓给咔擦了。董卓临死前,惊讶的睁大了眼睛说:“原来是你”。这一咔擦,吕布真正的成了英雄,他再一次升级,成了奋武将军、温侯、成了一个集军事、政治于一身的权臣。可是皇帝家也没余粮了,皇权已经贬值的一塌糊涂。 人中吕布,马中赤兔,吕布当之无愧。 当所有坏人都被杀光了,吕布和王允,一文一武,老刘家的江山应该稳固才对。



万万没想到,一个叫贾诩的毒士给董卓的残部出了个歪点子,趁着吕布正在开庆功宴时,杀回京城。吕布守城足足八日,浴血奋战,无奈寡不敌众,带着几十人落魄而逃,注意,他逃跑时候,还带着董卓的首级,这就是王者荣耀。 吕布的逃跑标志着一个没有好人,也没有坏人的时代来临了,乱世已经一发不可收拾。躲藏在暗中的势力开始蠢蠢欲动,打坏人我不行,干自己人你不行。

首先登上历史舞台的是袁术,有朋友一直把袁术和袁绍的关系搞不清楚,通俗的说袁术是嫡系、袁绍是庶出,虽然袁术小,但是他是嫡传。袁家是什么来头?大名鼎鼎的汝南袁氏。插一句司马懿也是河内司马家,这些人全部是隐藏在暗部的权贵家族。

到这个时候吕布才发现纵然自己位极人臣,但是面对着家族势力庞大的袁家自己就是个屌丝。所以他想投靠袁术,但是袁术不愿意蹚浑水,吕布只好选择投靠袁绍。从吕布的表现来看,袁家的确才是真正掌握资源,能成为最后赢家的人,但是跟吕布一样,袁术和袁绍也是不擅长打牌的人,他们都有个超能力,能把一手好牌打的稀烂。

说到这里,吕布就没缺点吗?有的,他不善于谋人心,而且谋划总是太粗糙,属于谋小利不谋大局人,这可要了老命了。在袁绍手下,吕布表现很英勇,业绩做的也不错,他是骑着赤兔马,带着几十人就能荡平黑山军的人,于是他居然做了一件最傻的事情,跟很多职业经理人一样,刚做出点业绩,就嚷嚷着要涨工资。

您觉得抠门的袁绍会答应吗?越有钱的越抠门,越有权的人越猜忌,越能力一般的人越嫉妒能力强的人,果然袁绍就猜忌到吕布头上了。吕布见势不妙,就想回洛阳。

注意,为什么回洛阳?他想会洛阳当个安静的美男子。可是袁绍不答应,吕布刚走,袁绍马上派人刺杀。

在一个乌漆墨黑的夜晚,几个刺客就趁着月色来到了吕布床前,当时就一阵乱砍啊。可是,吕布居然没死。袁绍当时就惊呆了,接着派人追杀。追到了吗?追到了。

只见吕大侠手持方天画戟骑在马上,冲着追兵含情脉脉的微笑,硬是没人敢靠近他,谁也不会拿自己小命开玩笑,你说是吧。 但是,吕布开始了自己颠沛流离的江湖生涯,晃晃如丧家之犬。 五 俗话说敌人的敌人是我的朋友,吕布不久就跟袁绍的敌人成了盟友,并且给了吕布一块地盘:兖州。不过啥叫乱世?乱世就是没有好人也没有坏人,不知道自己的敌人是谁,朋友又有是谁?不知道能得罪谁,又应该讨好谁?

别以为张邈是大发善心,其实兖州是个烫手的山芋,张邈是把吕布推上了火炉,有了自己地盘的吕布迎来了第一个敌人不是袁绍,而是曹操。两人为了夺地盘都杀红了眼,这一仗足足打了一百多天,兖州彻底成了人间炼狱。 吕布的对手是已经熬成老戏骨的曹操,他刚有了自己的地盘,瞬间又被人抢了,这就好比一个人想创业,结果高兴到处都在创业,天下之大,居然没有他吕布的一席之地。如果我是吕布的幕僚,我肯定会要求吕布先找到自己的地盘,不管大小。

逃跑之后的吕布又投奔了另一个老戏骨——刘备。有个错觉,因为受电视剧的影响,我们一直以为吕布比刘备小,其实不是。那一夜,刘备热情的接待了吕布,两人秉烛夜谈,感慨人生。酒过三巡,吕布情不自禁的把刘备称为:贤弟。这个二愣子,你叫刘总也可以,叫啥贤弟啊。

结果这一句贤弟叫下去,刘备心里跟吃了苍蝇似的,伐开心(备见布语言无常,外然之而内不说),我当大哥好多年,你来了,我就成小弟了,请问你贵姓?不过刘备还是把吕布安置在了小沛。 其实吕布的心态很好理解,他依然还沉浸在当年叱咤风云的时代里无法自拔。每次见人都要说,想当年我怎么样,怎么样,老子笑傲江湖的时候,你还是个小瘪三呢。拜托,好汉不提当年勇。 到处栽跟头的吕布从骨子里是看不起刘备的,这个大耳贼凭什么在我面前嘚瑟?他决定来个鸠占鹊巢,算计一下刘备。但是吕布似乎忘了他曾经得罪过曹操,当他在算计刘备的时候,曹操也在算计他。三国的历史妙就妙在,经常会出现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故事。

公元195年,曹操以天子的名义要求刘备发兵攻打袁术,于是刘备跟袁术杠上了。袁术偷偷的给吕布写了封信,答应干掉刘备,好处大大的有,吕布心动了。他出卖了刘备,当刘备跟袁术大战,进入胶着状态,等着吕布救援时,吕布已经攻占了丹阳,把刘备的老巢给占了。

吕布的本性其实并不坏,如果是曹操肯定会斩尽杀绝,但是他并没有杀刘备,而是让刘备担任豫州刺史,派他驻守小沛。吕布自称为徐州牧。见吕布心慈手软了,袁术决定当这个坏人,于是发兵继续攻打刘备,来个斩尽杀绝。结果吕布见状马上发兵,救助刘备。不过吕布也有自己的小算盘,如果刘备被袁术灭掉,自己还有好日子过吗? 面对着袁术的三万兵马,吕布只带几百人就去了。袁术的人也蒙了,你来干嘛?

吕布说: “我的小弟刘备被你们欺负,我来帮他的。” 说罢他还觉得不够威风,又说:“大家都知道我吕某人是讲义气的,我最看不得别人斗来斗去,大家都是好兄弟,有话好好说嘛,要以德服人。”

又说:“我们来打个赌,我这方天画戟放在营门口,我要是射中了,你们退兵,如果射不中,我马上走人。” 理论上肯定是射不中的,于是袁术的人说:“赌就赌,谁怕谁啊?”话音刚落,只听“咻”的一声,奇迹发生了,正中靶心。袁术只得退兵,毕竟吕布看起来是来玩命的。

论耍帅,关二爷肯定比不过吕布的,因为他的杯酒斩华雄是假的,但是吕布射戟却是真的。 这其实给吕布的悲惨结局埋下了后患,要知道刘皇叔是什么人?一个骨灰级的演技派,被你阴过一次,就不会给你第二次机会。

你以为袁术真的退兵了?天真!袁术是个谋略天才,很擅长拉一派打一派,他窜通吕布账下的郝萌背叛吕布了。吕布见势不妙,还没搞清状况就哧溜的跑了。跑了一圈,有人问:“吕将军你跑神马啊?谁背叛你了?”

吕布说:“光顾跑了,我也不知道,听像似河南口音。”那人说,那不就是好萌,哦不,郝萌嘛。原来是这小子阴我,吕布马上又率军打回去,处理好了家务事。

吕布问手下:“除了郝萌,还有谁造反?” 手下说:“还有陈宫”,当时陈宫就坐吕布旁边。吕布的表现怎么样?吕布说:“你大声点,我听不见。”



袁术见灭不了吕布,于是想跟吕布成了儿女亲家。吕布本来是同意的,但是又后悔了,原因很简单,袁术称帝了,成了逆臣,他觉得袁术已经大势已去,成不了大事,所以又悔婚。这样吕布算是把袁术给彻底得罪了,袁术马上发兵攻打吕布,这一次吕布聪明了,他打着讨伐叛军的旗号,拉拢了一拨人,硬是打败了袁术。

见袁术之患已除,那么意味着刘备没有存在的价值了,于是他决定斩草除根,果然刘备大败,刘备的家眷又遭殃了,成了俘虏。刘备只得投靠曹操,还记得青梅煮酒吗?这一次青梅煮酒除了纵谈天下英雄之外,二人可能还做了一件事情,如何除掉吕布。

吕布有勇无谋,反复无常的弱点已经暴露无遗,他想一出是一出,既没有战略也没有战术,他的心思很容易被人猜到,只能是个庸才。曹操见火候到了,吕布帮自己灭掉了袁术,又打败了刘备,这盘棋该收网了,心理盘算: “吕布是个白眼狼,不能久留(布,狼子野心,诚难久养)。” 于是他率兵亲自攻打吕布,吕布本来想主动投降,但是陈宫不同意,因为陈宫得罪过曹操,如果落曹操手里,肯定吃不了兜子走。他怂恿吕布与曹操开战,中间还有个小插曲,吕布居然向袁术求救。看官,您觉得袁术会出兵帮他吗?他还真出兵了,不过只是意思意思。 老戏骨曹操收网的方法也很有特色:不战,围城。

三个月后,吕布被部下出卖,押送给了曹操。 吕布被捆到曹操面前,对曹操说:“我是个厚道人儿,结果被这些白眼狼出卖了。” 曹操说:“你是什么人,你心里清楚。 吕布说:“可以给我松绑吗?” 曹操笑说:“你觉得我很傻吗?” 吕布又说:“我可以给您打工,帮你一统江山。” 曹操可不想脏了自己的手,于是问一旁的刘备:“这人能留着吗?” 刘备面无表情的说:“还记得丁原和董卓的下场吗?” 吕布生气了,说了人生中最正确的一句话:“大耳贼,你才是最不可靠的人(是儿最叵信者)。”

结果吕布手下的张辽看不过去了,大骂道:“吕布匹夫!死则死耳,何惧之有?”

公元199年,最终吕布在白门楼上被缢杀,这盘棋最终尘埃落定。十年光景,一代豪杰终于沉没于乱世。 七 吕布的故事讲完了。陈寿评价:吕布有虓虎之勇,而无英奇之略,轻狡反复,唯利是视。我只同意一半,吕布的确有勇无谋。但他的一生不就是想寻找一个家吗?只可惜,乱世何处是我家? 吕布是个怀揣着英雄梦想的悲剧人物。

9

我们了解历史,只能通过史书的记载和民间的流传,至于有多真实,谁也保证不了。因为史书多多少少都会融进个人的情感和爱憎、多多少少会遭到后人的篡改。所以,要讨论历史上的吕布是怎样的,茶馆选取最接近真实的陈寿《三国志》作为蓝本,从3个问题进行分析。

一、吕布的人生经历是怎样的?

《三国演义》里,吕布的人生轨迹很简单,原为丁原义子,然为利所动而杀丁原投董卓,因美色杀董卓投王允,投袁绍而险些被杀,投刘备而夺其徐州,得徐州而不能守,最后被曹操所擒,殒命于白门楼。虽然有着“人中吕布、马中赤兔”的赞誉,但说到底只是如张飞所说的“三姓家奴”。

那在《三国志》里的吕布,人生轨迹是否如此?

“吕布字奉先,五原郡九原人也。以骁武给并州。刺史丁原为骑都尉,屯河内,以布为主簿,大见亲待。”

可见“丁原义子”这一身份,书中未见记载,只是吕布为丁原账下确属无疑,而且很受待见。

“进败,董卓入京都,将为乱,欲杀原,并其兵觽。卓以布见信于原,诱布令杀原。布斩原首诣卓,卓以布为骑都尉,甚爱信之,誓为父子。”

杀丁原投董卓,并成为董卓义子,确有其事。

“卓性刚而褊,忿不思难,尝小失意,拔手戟掷布。布拳捷避之,为卓顾谢,卓意亦解。由是阴怨卓。卓常使布守中合,布与卓侍婢私通,恐事发觉,心不自安。”

《三国演义》里的貂蝉,原型大概就是这里的“侍婢”,而为美色杀董卓也确有此原因。

“司徒王允以布州里壮健,厚接纳之。后布诣允,陈卓几见杀状……布遂许之,手刃刺卓。”

从这里可以看出,董卓被杀并不是王允所用的美人计、反间计和连环计,主意首先出于吕布也终于吕布。

“布自以杀卓为术报雠,欲以德之。术恶其反复,拒而不受。北诣袁绍……布觉其意,从绍求去。绍恐还为己害,遣壮士夜掩杀布,不获……备东击术,布袭取下邳,备还归布。布遣备屯小沛。布自称徐州刺史。”

投靠袁绍而险些被杀,投刘备而夺其徐州,小说与《三国志》具有一致性。

然后就是到最后的殒命白门楼,《三国志》这样记载:太祖堑围之三月……布与其麾下登白门楼。兵围急,乃下降……布因指备曰:“是儿最叵信者。”于是缢杀布。

通过对比,可以看出,吕布的人生轨迹与《三国志》记载并不多大出入,只是小说强行给吕布戴上了“三姓家奴”的帽子。

二、吕布是否无谋?

《三国演义》里的吕布,就是一个莽夫,既不是有谋略的将领,也不是能够指挥军队的统帅,最光辉的事迹大部分是发生十八路诸侯讨董卓的时候(后面还有辕门射戟、濮阳败曹操的事迹),而且体现的也只是在武力方面。

那么,《三国志》里的吕布是否就是这样?反复读了之后发现,小说的描写跟史书的记载相差无几,在谋略、指挥军队方面真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事迹,反而凸显其实一个不合格的将领和统帅的记载却非常多。比如对待叛将的处理方式:

布问性,言“萌受袁术谋。”“谋者悉谁?”性言“陈宫同谋。”时宫在坐上,面赤,傍人悉觉之。布以宫大将,不问也。

三、吕布真的单挑无敌?

《三国演义》里给吕布的定位就是一个论一对一谁也赢不了他,但除此之外就跟三岁小孩没有多大区别的莽夫猛将。那《三国志》里的吕布真的有这么能打吗?先看看书中的相关记载:

1、骁武给并州。

2、布便弓马,膂力过人,号为飞将。

3、汜、布乃独共对战,布以矛刺中汜。

4、布有良马曰赤兔。常与其亲近成廉、魏越等陷锋突陈,遂破燕军。

5、布令门候于营门中举一只戟……布举弓射戟,正中小支。

从这些记载可以看出,吕布确实是一员猛将,弓马娴熟、膂力过人,但要说单挑无敌,实在找不出有说服力的记载。

综上,历史上真实的吕布是否就是这样,不敢妄下定语,但《三国志》所记载的吕布,就是如此。

10

现代人一提到吕布首先就是想象到一个威猛的美少年形象,因为毕竟“人中吕布,马中赤兔”。但历史上吕布真实的相貌如何却无从知晓,因为《三国志》等史书对吕布究竟长得什么样根本没有记载。最多的记载就是吕布“善弓马骑射”,“臂力过人”,据说堪比前汉名将李广,所以也有“飞将”美誉。但是关于吕布相貌年龄却只字未提。只是有过吕布曾经认刘先主做自己的弟弟的记载,由此可知吕布的年纪比刘备要大不少。也就是说吕布在纵横天下时就已经是一位大叔,其实不仅仅是吕布,三国时另一位被后人视为美少年的常山赵子龙也是一位年纪比刘关张都要年长的老将。



何润东版吕布,俨然是一位青年才俊的形象

那历史上的吕布究竟是怎样的人呢?

吕布首先是一位出类拔萃的骑士,这一点《三国志》本传中记载,吕布被擒后,对曹操说:“明公所患不过于布,今已服矣,天下不足忧。明公将步,令布将骑,则天下不足定也。”也就是说吕布对自己武艺是非常自信的。身为阶下之囚的他这时候说出这种话,颇有西楚霸王那句:“天亡我也,非战之罪”的意思。曹操在听了此番话后也并不是毫不动容,而是“有疑色”,有些动心,这说明曹操对于吕布所统领军队的战斗力也是很欣赏的。曹操用兵自不必多说,那是历史上少有鬼才,对吕布也是相当了解,所以说吕布作为武将,确实有其过人之处。

其次吕布也绝非演义中有勇无谋之辈,而是智勇双全。据王粲《英雄记》中记载:“绍假布领司隶校尉。外言当遣,内欲杀布。明日当发,绍遣甲士三十人,辞以送布。布使止于帐侧,伪使人于帐中鼓筝。绍兵卧,布无何出帐去,而兵不觉。夜半兵起,乱斫布床被,谓为已死”。可见吕布不仅勇敢也颇能识人。实际上吕布联合王允诛杀董卓;与陈宫张邈袭取兖州;夜袭徐州;日后帮助刘玄德攻打袁绍;这些事件说明吕布的政治敏感度可以说相当之高。

但是吕布最终还是一败涂地。原因便是陈寿在《三国志》指出的“轻狡反复,唯利是视”。比如弑丁原这件事给了吕布相当大的好处,但是也给了很坏的影响。东汉末年重视气节忠义,虽然是个乱世,但英雄人物大多底线都未打破,尤其是因为利益原因而杀君弑主,这是很令人无法原谅的事。中国从来讲究臣可以择君,君臣不是同路人,那就各自走开,对此古人一直都很宽容,但是主公没有得罪之处臣子就叛变造反,而且还弑君邀赏,这构成了对公序良俗的挑战,吕布一生至少干了两次半类似的事,丁建阳、董太师各一次,偷袭收留自己的刘玄德霸占徐州算半次。这使得他在天下人面前难以得到尊重,比如虽然他杀了董卓,但是与董卓有着不共戴天之仇的袁术袁绍都鄙视其为人,恶其反复,拒绝与之联手;也正是有如此劣迹,一向宽厚的刘玄德和待人也不算苛刻的曹操才会因为董卓、丁原的前车之鉴而决意将其除掉。

在人类历史上,像吕布这样的人不绝于史,比如像近代的冯玉祥、石友三,这些人借乱世之力成为一时的赢家,又被乱世迅速的碾压,是他们的存在使本已经混乱世道进一步沦为修罗世界,也正是这些人最终会被自己一手养大的怪兽所吞噬。因为——“乱世,对所有人来说,都是乱世”(冲田总司语)

京戏中吕布的人设,突出了恶之花的特点和温侯的身份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