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大家好,我是唯恋无名,这个问题其实很值得深思的,一场大型战役的胜利,里面牵涉到很多的原因,关于今天的这个主题,我打算从两方面来分析:一,大汉朝和大宋朝的本质,从国力军事崇尚上来综合分析,二,随着时代的发展,匈奴与女真的综合对比。通过这两方面,我们就大致能找出此问题的原因。

一,大汉朝(重武轻文)和大宋朝(重文轻武)的本质,从国力军事崇尚上来综合分析,

1.大汉朝的综合国力及军事力量:

我们就拿最强盛时期的千古一帝“秦皇汉武”中的汉武帝来说吧,汉武帝刘彻时期,由于在前几任帝王的修生养息之下,国力日渐强盛,“明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这句口号是何等的响亮,无论是谁,只要是敢犯我中华大地,哪怕再远,大汉必将诛之,相信很多帝王做不到这一点吧,可是就是我们这位汉武帝刘彻做到了,他与匈奴前前后后打了四十四年,不灭匈奴誓不还朝。

大汉在鼎盛时期,战马的数量超过了60万匹,汉武帝曾经亲自统领18万骑兵巡视北部边境l,在汉军的打击下匈奴节节败退,匈奴人痛苦的唱着“失我焉支山,令我妇女无颜色。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可见大汉的军事实力!

2.大宋朝的综合国力及军事力量:

这要从和“秦皇汉武”汉武帝齐名的“唐宗宋祖”宋太祖赵匡胤说起,赵匡胤其本人虽说是武将出身,但是自从黄袍加身陈桥兵变坐上了皇帝,使他明白了一个道理,武将不能带兵,因此才发动“杯酒释兵权”,国家需要治理,也正是因为这样,赵匡胤才更加的重文轻武,赵匡胤崇尚的是“文以靖国”的思想,正是由于宋朝帝王不重视军事方面,所以宋朝军事实力和前朝相比大大削弱。各地的军事实力不均衡,一些军队官员也十分腐朽,军队的训练十分松懈,战斗力自然而然也就降低了。但是宋朝的经济繁荣程度可谓前所未有,农业、印刷业、造纸业、丝织业、制瓷业均有重大发展。

二,随着时代的发展,匈奴与女真的综合国力介绍

1.匈奴帝国:按司马迁的《史记》中的介绍,匈奴人的先祖是夏王朝的遗民,在殷时奔北边,随草畜牧而转移,大部分生活在戈壁大漠,早期以部落形式存在,到了西汉初期,匈奴开始不断重新游弋于西汉边境,劫掠人口、财物、牲畜,征服了楼兰、乌孙、呼揭等20余国,控制了西域大部分地区,此后,还重新占领了河套以南地。匈奴军队以骑兵为主,善于运动战,鼎盛时期匈奴军队达到三十余万。

2.女真族:东北的白山黑水之间崛起了一个强大的民族——女真族,根据《大金国志》记载,女真人“俗勇悍,喜战斗,耐饥渴苦辛,骑马上下崖壁如飞,济江河不用舟楫,浮马而渡”。他们喜欢打仗,耐饥渴辛苦,骑马上下崖壁如飞,过江都不用船,骑马就能过去。在辽统治女真的时候还有一句话叫“女真不满万,满万不可敌”。女真人,不能满一万,满一万就无敌于天下,可见其战斗力之强悍。

根据以上两方面的介绍,基本上已经明了,大汉王朝强于大宋,匈奴肯定是弱于女真族,这可以解释为什么汉朝能用几十年打败匈奴,为什么宋朝用了几十年都没打败女真的原因了。

最佳贡献者
2

汉朝和宋朝面对匈奴、辽国时所处时代环境不同,敌人实力强弱和对中原目的今非昔比,汉、宋相应国力和战略目标不同。

汉朝vs匈奴

匈奴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屡屡南下中原,当时的秦燕赵三国,勉强可以对付,在头曼单于领导下基本统一匈奴各部,冒顿单于东灭东胡,西灭月氏,匈奴称霸草原。

匈奴是松散的部落联盟体制,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撤,骑兵强大的机动力使中原只能被动防守。

汉高祖刘邦企图复制当年蒙恬、李牧大破匈奴的战绩,结果被围白登,之后,汉朝以下嫁公主送出大量财宝来换取匈奴侵扰。

白登之围、高后之辱、烽火甘泉是汉初三耻,到汉武帝时,在文景二帝积累的基础上实行马政,组建能够与匈奴抗衡的骑兵军团。

汉武帝的反击是有限的,几十年大战下来,汉朝几乎濒临亡国,而匈奴虽然损失巨大,但骨干没有多少损失,匈奴在恢复实力后,多次卷土重来,汉军面对匈奴虽不畏惧,终汉一朝也未能解决匈奴。

宋vs辽国和

辽国是由契丹族建立的国家,唐末一度进入中原,拥有全面的国家管理机构,行政和军队深受中原影响,自然不是匈奴那种兵民不分和部落联盟可比的。

宋朝实行文官节制武将,对武将严防死守,有心扩张从来没有大的进展,经济发达,军事落后。

不过好在辽国比较讲信用,宋朝答应每年上贡金银后,就真的不在南下,双方保持和平稳定。

匈奴南下目的是抢一番就走,换谁能忍受别人时不时跑到家里闹腾?辽国目标是灭了宋朝,虽然没有实现。

汉、宋都是为了保家卫国,选择不同结果也不同。

汉朝知耻后勇,坚决武力雪耻,宋朝武力不济,靠上贡活命。





3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一部汉民族发展史,就是汉民族同北方游牧民族斗争的数千年历史。草原民族生活在苦寒之地,遇到灾年头就会南下抢掠,表现最突出的就是匈奴人南下入侵。汉初经过六七十年的隐忍,在汉武帝时期大规模的反击,经过几十年的军事打击,才解除了危协。北宋则一战王国,南宋同女真人打打和和一百多年,最后联合蒙古人才最后灭亡了女真人,这其中有多种因素决定的。

汉朝的疆域大于北宋,但北宋时期的经济,文化,科技,手工业等非常发达,在当时世界上是首屈一指的,而且还出现火器,各个方面远远超过汉代,却没有实现汉朝时的文治武功,另人惋惜。一,两代皇帝水平不在一个档次上。汉武帝是雄才大略的英主,具有开拓精神。刘彻东灭朝鲜,南定百越,西收河西,北击匈奴,经营西域"称得上千古一帝,历史上,秦皇汉武,唐宗宋祖齐名。宋微宗也想成为开疆拓土的皇帝,并努力过。但他在书法和汇画艺术上有一定造诣外,执政能力太差。

二,两代将领水平也相差太远。卫青,霍去病是不世出的名将。河南之战,河西之战和漠北之战打残匈奴人,把汉帝国疆界推进到漠北地区。宋朝重文轻武,对武将特别忌惮,自废武功。所以北宋缺少独档一面的将军。北宋时期常用文官宰相领军做战。宋微宗时期任用太监童贯领军二十多年,金军南下时竟弃城而逃,局势一发不可收拾。

北宋统治者消及避战,主战派和主和派之间斗争激烈失去了员佳抗金良机。当金兵二次南下时,汴梁城破,靖康之变北宋亡国。1127年赵构在文武大臣拥护下在应天称帝。此后,以岳飞为首的中兴四将十年北伐,最后宋金和议,双方线维持在淮水大散关一线。南宋获得二十年和平发展时期。以后金兵进行过南征,南宋数次北伐,谁也吃不掉谁。双方打打和和持续了百余。公元1234年,宋蒙联军攻克蔡州城,金国才宣告灭亡。金国灭亡了北宋,南宋灭亡了金国,盖天道循环也哉?

4

开门见山的说,这些话题早就有多位历史学家深入分析过了,汉朝之前朝(秦)统一天下,加上当时文明程度不高,老百姓还是比较好管理的,汉灭秦之后经过高祖文景几朝发展,举国之力对付北方的匈奴,当时周边并无较大的敌对势力,武帝朝联合西域诸部,三大战役基本打垮了匈奴政权主体。而宋朝之前的五代十国天下大乱,大宋本身就没有完全统一整个华夏疆域,受制于西夏、辽、金、南诏、吐蕃等势力影响,往往是拉一个打一个,最关键的因素是其余各政权势力文明水平较高,生产力水平虽说比不上中原文明,却也有他们各自的模式特色,大宋不管文治还是武功都没有秒杀多方的实力,如此高速发展繁荣已属不易,要彻底打败其它政权还是不现实。说一说要有自知之明,不能动不动就说我们是天朝上国,其它文明都野蛮落后,人类文明发展历史波澜壮阔,互相学习交流融合才是合理的进化。

5

说到宋朝的对外战争,燕云十六州的问题困扰了有宋一朝。要想解开宋朝不能打败北方各国,可以从燕云十六州在宋朝初年、中期、末年三个时间节点来分析宋朝对外的思路以及实力对比,就能找到真相。另外一点,女真是在宋朝末年才崛起,在它之前分别是契丹和辽为代表的北方势力。


①宋朝初年:政权尚不稳定,当务之急是维稳,无力对付北方

赵匡胤建立宋朝初年时,我们可以从地图上清晰的看到在宋朝西南、正南、东南群狼环伺,而北边的契丹不但国力正强,而且还扶持了一个北汉政权作为缓冲地带,更重要的是北方天险燕云十六州在契丹手中。


在这个时间点,就算赵匡胤有雄心壮志,此时去对抗契丹无疑于以卵击石,痴人说梦。对他来说,最务实的事情,就是先稳定自己的后方政权也就是平定南方诸国,南唐、南汉、吴越以及一些小的割据军阀。


所以,在这个时候北宋采取的策略是先南后北,先易后难。那么是不是赵匡胤就完全放弃了燕云十六州呢?并不是,当时赵匡胤建立了“封桩库”,试图通过谈判甚至赎买的方式从契丹收回十六州,最终该计划未能落实就随赵匡胤驾崩停滞了。


我认为在北宋初年,南方威胁大于北方,是没有力量同时两边开战,也就谈不上打败北方女贞。


②宋朝中期:试图变法革除三冗,内忧不除,何谈外患

宋自立朝以来,实行宽仁厚政,直接导致的问题就是冗官冗兵冗费经济压力巨大,难免地方亏待百姓,所以内部起义一直时候发生。而北方的党项和契丹一直都是宋朝的心腹大患,军事压力也非常严峻,可谓内忧外患。


潭渊之盟之后,宋朝和北方军事强国之间取得了短暂的和平,宋朝并没有浪费掉这段宝贵的时间,尽管经济上宋朝向辽提供岁币,但是换取到了宝贵的时间,减轻了军事压力之后,宋仁宗和宋神宗,分别进行了两次比较大的改革,其中宋仁宗启用范仲淹启动的庆历新政,成果显著,其核心思想就是改革内政,收拢中央财政,用经济支撑军事,取得了相应的军事成果,可惜因为保守势力的阻挠以失败告终。接下来宋神宗启用王安石进行熙宁变法,其本质上和仁宗变法的终极目的都是一个,先解决内忧,然后解决外患,最终夺回燕云十六州。


我们看到,宋朝中期的两次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因为保守势力的阻扰,最终落得个人亡政息,所以内忧没有解决,外患更无从谈起。


③宋朝末期:错误的分析对内对外的局势,最终含恨被北方势力灭亡

宋徽宗时期,辽国已经江河日下,似乎宋朝看到了能够夺回燕云十六州的希望,然后北方女真,也就是金国的崛起迅速,其实已经成为宋朝北方真正的敌人,但是宋朝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也许是因为辽朝在宋朝的大半时间里都是1号敌人,占据了宋朝人90%的视野。


宋徽宗为了完成历代先皇追求的收付燕云,巩固北方的夙愿,决定对外联金灭辽,条件就是归还燕云十六州。结果被金国人给戏弄了,的确金国将燕蓟旧地还给了宋朝,但是把人口、财务洗劫一空,宋朝只得到了空城。所以这一次的操作是完全失败的,原本得到险地应该转换为战略优势,却反而成了包袱。同时,在整个灭辽过程中,金国完全掌握了宋军战力低下,后勤和军费捉襟见肘的情况,所以仅2年之后,金国就再次挑衅又重新占据了燕云十六州。


到了宋朝末年燕云十六州其实早已经脱离宋朝在辽朝统治下呆了170多年,在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已经开始与北方民族产生了融合,已经不再是宋朝惦记了100多年的中原故地,所以从内部来看,燕云十六州已经没有回归宋朝的欲望,不能成为宋朝的助理,自然面对北方势力就少了一个最重要的战略优势。


综上,有宋一朝,其实为对付北方势力,无论是契丹、辽、西夏、金,操碎了心,但是因为宋朝从开始建立开始,就自带三冗问题,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就像喉咙上的一把钳子越箍越紧,所以宋朝的一生都在为外患操心,却始终解决不了内忧,这就是它为什么无法战胜北方各民族的真正原因。

6

很简单,因为宋守内虚外,强干弱枝,重文轻武

7

按系统要求,为领域认证作答:

人们一直有强汉弱宋之说,皆因两朝的立国背境、国策不同,所以结局也完全不同。

一,汉朝:
是高祖刘邦经过数年大小七十余战打下的江山。

虽开国之初,面对强悍的匈奴也采取了和亲纳贡,但经过文景之治,百姓几十年的修养生息,国力大增,国库盈盈,军队也训练得兵强马壮,给汉武帝反击匈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武帝时,仅军马就有十四万匹,为历朝之最,更有卫青、霍去病、李广等战将如云。每次都是几路大军同时出击,千里奔袭,横扫匈奴王庭,几仗下来,匈奴惨败,自此漠北以南再无匈奴王庭。

二,宋朝,则是经历五代的混乱,以武将政变相同手法,太祖陈桥兵变夺取的江山。为免重蹈覆辙,太祖杯酒释兵权,以永绝后患。

但重文轻武的国策三百年都未变,所以军事上一直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平时兵不识将,将不识兵,一旦有战事,才临时凑一起,事毕各奔西东。

宋的对手分别是辽、金、蒙古铁骑,金只是中间的一段。他灭辽后,迅速南下攻陷了大宋都城东京。

这就是靖康之耻。金与宋的几十年对峙在南宋时期,南宋皇帝个个怯战,而此时的金兵也精疲力竭,双方在汉水长江一带形成了平衡的对峙。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一个拥有虎狼之师的蒙古铁骑,逐个荡平了金宋,双双灭国。

汉、宋不同的经历和结局值得人们深思。民富国强还要文武兼备,汉兴和宋亡就是一个范例。

8

身在闹市,心向青山


汉朝的开国还不如宋朝,刘邦连四匹相同颜色的马都找不到,建国后的第三年,公元前200年,刘邦被匈奴围于白登,这一失败其实比赵光义北伐更惨。

之后,汉朝只能与匈奴和亲换和平,但汉朝并未就此屈服,“文景之治”开创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治世,为大汉积累了雄厚的国力。

因此,汉武帝的绝地反击是厚积薄发,汉朝有雄主,同时有不世出的名将,这是打垮匈奴的根本。

接下来,我们看宋朝。

1、宋朝自始至终没有雄才大略的皇帝

在古代,一个雄才伟略的帝王对一个王朝的发展壮大至为重要,比如汉有汉武帝、唐有唐太宗、明有明太祖、明成祖,而宋朝却没有这样的帝王,赵匡胤的突然去世和赵光义的志大才疏使大宋之后的皇帝均不敢再轻言北伐。

皇帝都如此,更何况臣子?所以宋朝三百年也没有收回大宋官家的老家——燕云十六州之一的涿州。

2、宋朝没有真正的名将

汉有韩信、卫青、霍去病、窦固、窦宪

唐有李靖、李绩、苏定方、裴行俭、王忠嗣、高仙芝、郭子仪、李光弼等等

宋朝呢?大宋开国双子名将是曹彬和潘美,但随赵光义北伐中,曹彬急功冒进导致全盘皆输,远非一流名将。岳飞名声在外,但历史没有留给他开疆拓土的机会。

这一现象的出现,缘于宋朝变态的军制。

3、宋朝军制的僵化

其一,以枢密使掌管全国军政,以文抑武。

但枢密使只有调兵权,不能领兵,领兵归属三衙,但三衙不能调兵,防止叛乱。

其二,重内虚外,一半的禁军驻守京师,皇位是安全了,但对外便弱了

其三,兵将分离,军队定期轮调,但将领不动,于是兵不识将,将不识兵

其四,作战严格按照皇帝给的作战图,不得修改,如此怎么能出名将!

4、宋朝乐的以岁币换和平

无论对辽还是西夏,只要能用钱解决的问题就都不是问题。

西夏李元昊称帝之后三败宋朝,宋仁宗议和之时,给西夏岁币的数量怕的只是给多了会不会引起辽国不满,奈何!

所以,宋朝无法击败辽、金,不是国力不足,是因为皇帝无心,将领无力,制度无奈,这是一个有力无处使的时代。

9

汉朝能用几十年打败匈奴?这是一厢情愿,单方面的说法。两宋应该跟汉朝差不多。只是一部分土地是在辽金手里,但双方签订和约,如果宋不去违约,和平也许会长期维持。

要说汉武帝打败匈奴,那先看看战争胜败标准。一种胜利是彻底性地把对方没掉,把对方的土地和人民全部转归胜利者统治。比如蒙古就是把南宋彻底灭了,这样的胜利明显。另一种就是把对方打服了,但我不灭你,而是签订条约,割地赔款等。如我大金国打败宋国,就是不灭对方,而是签订条约,让对方向自己称臣,割地加每年给进贡。

那你说汉武帝打败匈奴,这打败是哪一种?一直到汉武帝死了,匈奴还在,没有给完全灭掉。要说打服了,没见到匈奴承认失败的条约。所以你凭什么说汉武帝打败了匈奴?

黄汉最爱意淫的是把匈奴打到欧洲去了。这更是个美丽的谎言。这是到近代才产生的谎言,历史上根本没有。是因为近代知道西方列强,知道了欧洲历史,才知道有一支匈人曾威震西方。首先,西方出现的匈人就是匈奴,主要是推测,到现在还有专家有异议,也就是普遍认为西方出现的匈人和匈奴是两回事。其次,就算匈人就是匈奴,也不能说明是因为汉武帝驱赶才到的那里。蒙古后来也大规模西征,是否也是你们驱赶过去的?

汉武帝耗尽前几代的积蓄,终其一生与匈奴作战,导致民不聊生。最后取得什么结果呢?

从史料当中,我们可以看到汉朝人知道匈奴主要有十四个驻牧地,分别是:

1、甘肃河西走廊一带

2、甘肃河西走廊以北

3、今内蒙古哲里木盟、昭乌达盟和锡林郭勒盟一带

4、今内蒙古托克托县北部一带

5、今新疆焉耆、危须、尉犁一带

6、今新疆准噶尔盆地西南部一带

7、今新疆吉木萨尔县北及准噶尔盆地以东一带

8、今贝加尔湖一带

9、今内蒙古旧长城以北,西至河套,东至河北省南洋河一带

10、今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一带

11、今外蒙古曼达勒戈壁一带

12、今内蒙古居延海北约六百余里一带

13、今新疆吐鲁番及巴里坤湖一带

14、腾格里山一带。

我们再看专家们绘制的地图,这些该归匈奴的地方还归匈奴。那些吹嘘的汉武帝打败匈奴的成果在哪里?

不要过去去指责宋,宋和辽的对峙,与汉和匈奴相比,就少燕云十六州,这些地方自宋成立就没得国。而辽是在还没有宋朝的时候就得到燕云十六州,要说从石敬瑭手里得到,石敬瑭是沙陀人,也是不是汉人,所以辽得到燕云十六州与汉人没关的。宋主动发起战争,也想夺回土地,但被打败了,那就只能认结果。

10

我认为汉人可以击败匈奴,而宋人却不能击败女真族的原因有很多,但是最主要的原因如下:

一:汉朝将星云集,人才辈出。宋朝杯酒释兵权,武将遭到压制。

(霍去病剧照)

汉朝从统一天下建立国家以来一直没有缺过优秀的大将军和谋士,从最开始韩信、张良,到随后的周亚夫,再有卫青霍去病,都是一代名臣良将。而一只军队的主心骨就是将军,汉朝有名将,自然军队不会差。

(杯酒释兵权图片)

但是宋朝自赵匡胤解除武将的兵权后一直实施压制武官提高儒士地位的政策,所以宋朝军队的将军层面便是有问题的,指挥官无法做出正确的决策,自然宋朝军队胜少败多,谈何击败女真?

二:汉朝尚武,宋人习文,宋人战斗力不强

汉朝继承秦国遗风,民风凶悍,整个国家就是一捆干柴,一遇到一点点火星便会熊熊燃烧。所以当匈奴人不断入侵羞辱汉朝时,这个国家就燃烧起来了。汉朝便处于一种不灭匈奴死不不休的状态。

而宋朝人提倡儒学对战争就不是很感兴趣,所以每当宋朝遇到少数民族入侵时,能逃就不打,能和谈就不打,能用钱解决的问题就不用拳头来证明。反正也打不过,打输了也要给钱,不打也要给钱,不如干脆先给钱。好不容易出了一批像岳飞这样的武将,还得把他杀了,不然妨碍中央王朝和谈。

三:汉朝政治权力集中,有利于政治决策;宋朝政治权力分散,过于强调制衡,不利于政策实施,军队发展。

汉朝时每个官员都各归其位,各有所用。所以当匈奴入侵或者产生叛乱时,可以很快的动员人员组织军队进行反抗,物资也比较容易集中。

但是宋朝过于强调权力之间的制衡致使官员权力分散,冗官冗兵冗费,花费了宋朝的巨额资源。但是这样却没有取得效果,当外敌入侵时,不能快速集结军队,无法作出及时的反应。于是宋朝每当遇见少数民族入侵时只能节节败退。

所以,综合汉朝拥有优秀的将领并且上下一心,而又国民尚武、军队作战能力强,加之汉朝政治合理,能有效对外界作出反应。所以,每次遇见战机,汉朝都可以迅速出动取得成果,遇外敌入侵时也可以很好的做出反应。这样的优势是崇文尚儒的宋朝所没有的。

(女真金兵图片)

所以汉朝可以击败匈奴,而宋朝却没有能力击败女真族。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