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帝城托孤”的史实想必家喻户晓,而诸葛亮也没有辜负刘备的嘱托,在余生十几年的时间里,尽心辅佐后主刘禅,为蜀汉的稳固和发展呕心沥血、死而后已。其实,帝王临终前托孤给重臣的史实,在古代中国屡见不鲜,但大都没起到期望中的效果,有甚者还导致皇位易主、国家动荡。比如,东吴丞相濮阳兴,便堪称三国最不靠谱的托孤重臣。
濮阳兴,字子元,陈留郡(治所在今河南省开封市)人,生年不详,父亲濮阳逸是当时的大名士,在汉末战乱中逃往江东避难,官至长沙太守。据史料记载,濮阳兴年轻时便以学识渊博、品行端正而知名,深受孙权的器重,由上虞县令做起,逐渐升迁至尚书左曹。吴蜀两国恢复邦交后,濮阳兴曾以五官中郎将的身份出使成都,因表现卓越,回国后升任会稽太守。
太元元年(252年)四月,权臣诸葛恪为防范琅琊王孙休,便将其迁往丹阳监管,并授意太守李衡多次以法律为由侵扰他。孙休不胜其扰,便接连向朝廷奏请迁居会稽,诸葛恪迫于舆论的压力只能批准。孙休迁居会稽6年间,濮阳兴跟他深相结纳,两人由此建立亲密关系。太平三年(258年)九月,权臣孙綝废黜皇帝孙亮,并在濮阳兴和左右将督张布等人的建议下迎立孙休为帝,是为东吴景帝。
孙休登基后,征召濮阳兴入朝担任太常、卫将军,册封外黄侯,而张布则晋升为左将军。等到权臣孙孙綝在同年底被诛杀后,濮阳兴又晋升为丞相,全面执掌军国事务。濮阳兴执政之初颇有作为,但由于他执意修建根本不具可行性的丹杨湖田,结果把国家搞得疲惫穷困不堪,使军民怨恨不已,而他的名声自此大幅下滑。
永安七年(264年)七月,吴景帝孙休驾崩,遗诏由太子即位,并令丞相濮阳兴、左将军张布辅政。由于此时蜀汉已亡、曹魏虎视眈眈,国内又有交趾叛乱,左典军万彧遂以多事之秋宜立长君为由,劝说濮阳兴、张布改立跟自己交好的孙皓,并得到两人的同意。同年,孙皓被迎立为帝,时年22岁。孙皓登基后,加授濮阳兴为侍郎兼青州牧,张布晋升为骠骑将军,加侍中。
孙皓即位之初表现得颇像一位贤明之君,通过虚心听从谏言、节省宫中用度、放粮赈济灾民、释放大量宫女回家婚配、放归宫中圈养的野兽等种种措施,赢得朝野内外的交口称赞。但是这种局面并没有维持多久,等到孙皓稳住皇位,便迫不及待地露出骄奢淫逸、残暴好杀的本性,不仅先前参与诬陷、谋害其父孙和(故太子)的宗室和朝臣被虐杀,就连对朝政颇有微词的人也往往丢掉性命。
为了威慑群臣,孙皓特意重用酷吏,并让他们设计出诸般酷刑,其中最残忍的莫过于剜眼和剥面皮。孙皓如此残暴好杀,以至于宗室、大臣们每次上朝之前,都要和家人做诀别,一旦能平安回来,便不啻于重生一次。在这种情况下,朝堂内外人心惟危,没有人会感到安全。
除滥杀以外,孙皓还沉溺于酒色和营建之中,在国内大范围地征集5000名美女入宫,以供其玩乐,同时在建邺、武昌等地大规模营造宫室,导致劳民伤财、怨声四起。除此之外,孙皓还痴迷于谶纬之学,经常凭借运历、望气、筮卜、谶语之类的原因来决定如迁都、战争、皇后废立等重大事件,并梦想着消灭晋朝、统一南北。上述行为,无疑把东吴搞得乌烟瘴气,为它的灭亡埋下伏笔。
对于孙皓种种暴虐荒唐举动,濮阳兴看在眼里忧上心头,为此难免会和张布在暗地里唉声叹气,悔不该当初背弃景帝的遗嘱,改立孙皓为帝。然而,濮阳兴和张布绝没想到,他们的一举一动早就被万彧盯上,而后者一直想取代他们的位子。为此,万彧在紧张搜罗一番“罪状”后,便在孙皓面前控告濮阳兴、张布在背后诽谤皇帝,并准备行废立之事。
孙皓虽然表面上尊崇濮阳兴、张布,但内心却很忌惮两人的权势,总想找个机会把他们铲除,而万彧的控告无疑是再好不过的借口。正因如此,孙皓利用上朝议政的机会,派侍卫抓捕濮阳兴、张布,随即把他们流亡到广州。然而,孙皓在万彧的撺掇下很快又改变主意,派人在半路上杀死濮阳兴、张布,并夷灭他们的三族,时在同年十一月,距孙皓上台才4个月而已。
(永安)七年七月,休薨。左典军万彧素与乌程侯孙皓善,乃劝兴、布,於是兴、布废休适子而迎立皓,皓既践阼,加兴侍郎,领青州牧。俄彧谮兴、布追悔前事。十一月朔入朝,皓因收兴、布,徙广州,道追杀之,夷三族。引文见《三国志·卷六十四》。
史料来源:《三国志》、《资治通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