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上课的时候,不少学生就提出过类似疑问——如果当初咱们直接画成实线,中国的主权领土完整岂不是更有保障?
只是,国与国之间的划界,可并非民间划分宅基地那么简单。
从历史上看,早在东汉时,咱们中国人就对南海中的礁屿和浅滩进行了命名,唐宋之后,我国历代政府对南海诸岛及其附近海域进行了有效、连续不断的行政管辖。这么看,按照相关国际法规定,咱们中国作为最早发现、最早命名、最早开发经营南海诸岛的一方,主权问题本是没有争议的。
到了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太平洋战争中,南海大部分岛礁又被日本占领或者控制。日本战败撤离后,中国政府开始着手接管。
1946年11月和12月,国民政府派军舰分赴西沙群岛、南沙群岛举行了接收仪式,并立碑纪念,派兵驻守。
次年,国民政府正式出版的《南海诸岛位置图》中,在南海明确标出了东沙、西沙、中沙和南沙四群岛,并采用4群岛的最外缘岛礁与邻国海岸线之间的中线,在其周边标绘出一条以十一条断续线组成的传统疆域线。
考虑到具体的海洋环境带有相对的不确定性,而正在酝酿内战的国民政府精力和能力有限,无法支持像陆地划界一样横平竖直的进行测量,因而,当年海上边界线划成了虚的,留了些余量。这就是民国版的“南海11段线”。
此时,包括越南、菲律宾等当今南海争议当事国本身,以及前苏联、日本、法国、德国、英国等多国出版的地图,也直接采用了“11段线”。战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有关南海岛礁和水域的归属,并无任何国家对此划分提出过异议。
新中国成立之初,仍保留着“11段线”的画法。甚至,当年北越的中学地理教料书,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一课中直接写道:“从南沙、西沙岛到海南岛、曾母暗沙……构成了保卫中国大陆的一座海上长城。”
可笑的是,当年话说的“最动听”的越南,竟成了占我岛礁第一多的国家。
到了上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考量到援越需要,我国把位于北部湾附近的两个段线抹掉,以“借用”的形式,拿出了白龙尾岛给越南使用,让越南人上去修筑军用雷达站。至此,“11段线”变成了当今的“9段线”。
白龙尾岛被“借用”后,越南大量移民于此,就再也没能回来......
也就是说,差出来的那两段线,其实属于中越之间的事儿,跟当今在南海“宣誓主权”的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尼和文莱没有半毛钱的关系。
这些国家们,仅仅是在上世纪80年代开始,南海油气田大规模被勘测出来,南海运输航线愈发重要和《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法》生效后,纷纷垂涎这一丰富资源和重要战略意义的区域,为了争抢本不属于自己的利益,对我国进行的一种“毫无理由的讹诈”。
说实话,客观看,我们也不能怪罪当初的决策者。毕竟,谁能预料到,南海竟然成了“第二个波斯湾”;二十多年后的1982年,会诞生一部《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法》,将12海里的领海再度延申到了“200海里专属经济区”,认成为了归属国的主权管辖范围。
其实,说到底,在六国七方中充满了争议的南中国海问题,实质就是对九段线的认识问题。
而我们之所以曾经一度陷入被动,主要原因,就是我们作为一个农耕文明国家,对海洋认识的深度不足,最初缺乏一个长期、稳定的海洋发展战略,更没能尽快搞清楚海洋在国家的整个发展战略中,应该处于一个什么样的位置。
纵观中国几千年,各种充满了智慧的军事思想家层出不穷,但却从没有产生过一个海洋战略家。反观美国,早在19世纪中后期,还在偏安于北美大陆的时候,西点军校教授马汉就已经对美国的下个一百年的海洋战略做出了理性的规划——美国应建立强大的远洋舰队,就近控制加勒比海、中美洲地峡附近的水域,进而拿下关岛、夏威夷,夺取太平洋的控制权,再开凿巴拿马运河,连接大西洋,在全球海权竞争中成为世界性强国。
事实证明,马汉的理论影响着美国一代又一代领导者,最终成就了现在的美国。
现在看来,与马汉时代的加勒比海一样,南海周边也只有一个海洋大国——中国。马六甲海峡作为沟通印度洋和太平洋的关键节点,就如同东南亚的巴拿马运河一般。
好在,当今时代,我们已经“彻底顿悟”。走向“深蓝”、设立三沙市、填海造岛等举措,无不在生动的表明着,我们正以战略的高度去理解、思考、开发和管理海洋,要脚踏实地的把每一次现实挑战,都当作改变未来的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