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是常荫槐,而非常阴槐。

常荫槐,出身于吉林梨树的一个地主家庭,常家在黑龙江讷河县占有大量肥沃的土地,曾经在常家的管事与他人说过这样的一句话,他说道“日初骑马出发巡地查地号,直到日暮天黑尚未到达边界”,可想而知常家的家产有多么庞大。



常荫槐的三位兄弟也都各有所成。长兄常荫廷为清光绪甲午科举人,清时官至龙江道道尹,北洋时期官至黑龙江省政府参议,并与时任黑龙江省督军兼省长的吴俊升结拜为兄弟。二哥常荫敷在梨树经营祖上留下的家业。三哥常荫恩利用常家的势力在哈尔滨开设了钱庄和常家商号。

凭借着这等家世,常荫槐的仕途可谓是畅通无比。1910年毕业于奉天法证学堂法律系,后在黑龙江省政府就职。1922年,参加第一次直奉战争,靠着少许的战功和常家的关系,他直升为骑兵第三旅参谋长。



1922年5月5日,奉军败退山海关后,这时常荫槐因代表许兰州前往奉军总部办事被杨宇霆所赏识,因此先后任北京政府交通部参事、国务院参议、镇威军骑兵集团司令部参谋长、奉天全省军警执法处长兼清乡督办等职。

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常荫槐被任命为奉军第三、四方面军军团部政务处长兼交通司令。1926年任京奉铁路局长、交通部代理总长。1928年,常荫槐在杨宇霆的荐举下,出任黑龙江省省长。



同年东北易帜,杨宇霆、常荫槐反对张学良与南京政府合作,认为蒋这个人靠不住,如果将东北军拱手让与蒋,恐怕会被蒋吃的干干净净,所以并极力反对此事。不过最终因张学良的关系,易帜还是成功了。

当然杨常二人始终都不愿意承认东北易帜,因此不管是在明面上,还是暗地里,他们都想方设法想要阻止民国政府合法接收东三省的一切。1929年1月10日午后,杨常二人一起前往大帅府面见张学良,欲图胁迫张学良设立一个东北铁路督办公署,然后将除南满路外的其余东三省铁路全部划归督办公署管理,并由常荫槐就任督办。



他们希望用这个机构来达到合法管理东三省的铁路,以此来阻止民国政府接收东三省。且同时他们也想利用这个公署来达到以权谋私的目的。不过显然张学良不会允许他们这么做,也不会如他们所愿。

也就是在这一天的傍晚,杨常二人最终被张学良以“杨宇霆、常荫槐阻挠国家统一”的理由将其击毙于大青楼的老虎厅中。



其实杨常二人素来就与张学良不和,结怨已久。当年张作霖被炸身亡,张学良接过奉军的统治权时,他们二人就时常互相勾结,阴谋削弱张学良在东三省的统治地位。如在常荫槐就任黑龙江省长时,他就曾与当时担任沈阳兵工厂督办的杨宇霆串通一气,擅自利用手中的权力在黑龙江编练了一支完全属于自己的私人武装“山林警备队”,然后欲以这支武装去威胁张学良。

再者常荫槐不仅素来就有野心,且也从心里瞧不起张学良这个“官二代”。不但在家中与他人聊天时经常流露出“小六子少不更事,他懂什么”这样丝毫看不起张学良的语气。



且在公共场合,也丝毫不给张学良面子,比如当年奉军撤离北京时,原奉军是想将所有的火车及客车开往关外,但后来因阎锡山认为因放还车辆,以利交通与百姓,所以张学良并就同意将车辆放还,可是当人去开回那些车辆时,常荫槐这个张学良的部下却死活不答应,还大声说道“这是我的事情,这些车辆都归我管,他张学良管不了我”。



可以说正是因为常荫槐种种的作死生活,再加上常荫槐不仅明目张胆的反对张学良东北易帜的决定,甚至还与杨宇霆联合逼迫张学良要签订成立东北铁路公署的文件,这等做法就是赤裸裸的“逼宫”。最终忍无可忍的张学良动手了,而常荫槐这位曾经不可一世的黑龙江一把手也就走向了灭亡。



当然晚期的常荫槐虽然居高自傲,骄横跋扈,并最终也因此导致杀身之祸。但是早年间的常荫槐却也算是一个奉公守法的能臣干吏。

比如在1922年常荫槐担任奉天全省军警执法处长兼清乡督办的时候,他就曾大公无私的极力整顿日益败坏的军纪,为此也整治了一批军官,而在他的努力下,当时奉天的社会治安也趋于好转。再比如他在担任京奉铁路局长及东北交通委员会委员长的时候,他在修建大通铁路时,不但顶住了日本人的压力,还出色的完成了铁路的修建。


可以说在初期,常荫槐不失为一个能干事,会干事,不怕干事的好官。只是可惜,功成名就后的他,被权力遮了眼,也迷了心,他开始居高自傲,开始争权夺利,开始目无法纪,最终也因此走向了自取灭亡的道路。

最佳贡献者
2

常荫槐,(1888~1929)字瀚勃,吉林省梨树县人,奉天法政专门学校法律系毕业,东北军大帅张作霖手下得力干将。历任骑兵第三旅参谋长,吉林,黑龙江两省剿匪总司令部参谋长,奉天省军警执法处处长,京奉铁路局长,黑龙江省省长,东北三省交通委员会委员长,黑龙江政府主席等要职。

常荫槐的祖籍是山东寿光的,祖上是个官僚地主,算是出生于大户人家,家境殷实,兄弟四人,常荫槐最小排老四。长兄常荫廷在黑龙江政府任要职,据说还跟黑龙江省省长吴俊升是结拜兄弟。另外两个兄长都是以经商为生,倚仗大哥的势利,哥几个在黑龙江一代混的风生水起。常荫槐自然就不用说了,办事认真,敢打敢拼,后来混的比大哥名气还大。

常荫槐的崛起,除了他自己的天赋以为 还离不开一个人的扶持,这个人就是杨宇霆。据说常荫槐能够成为东北军高官,还是杨宇霆极力推荐的。因此常荫槐与杨宇霆关系特别密切,二人是志向一致,也可以说臭味相投。

然而,就因为常荫槐与这个杨宇霆走的太近,站错了队,导致常荫槐跟着杨宇霆吃了瓜烙,结果屁股还没坐稳,就被张学良手下卫兵,将二人枪毙于大帅府的老虎厅内。也就是震惊全国的“杨常事件”。

这起事件的发生绝非偶然,说白了就是杨宇霆一手酿成的,大家都知道,杨宇霆是老帅张作霖的心腹,此人足智多谋,说实话确实是个人才,堪称东北军的智囊,张作霖的左膀右臂。在东北军中,乃至整个东三省,甚至在日本人眼中,杨宇霆都是个举足轻重的人物。

可是张作霖一死,这个曾经仰仗这大帅袒护的杨宇霆非但没有收敛自己专横跋扈的行为,而且还公然与少帅张学良抗衡。处处刁难这个新主者,听说在自家的生日宴会上,居然还冷落前去拜寿的张学良,搞得张学良在众人面前一点面子都没有啦!

杨宇霆以为大帅一死,东北政局就是他说了算啦,想的美,东北是谁的天下,那是张作霖一手打下的江山,张家的天下,你一个小小的杨宇霆就想一手遮天,可能吗?所以杨宇霆注定不会有好下场。


而张学良枪毙杨宇霆,常荫槐也觉不是一朝一夕促成的,也是被杨宇霆逼急眼啦,所以张学良才以阻挠国家统一罪名,将二人处死。张学良这么做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因为这两小子太疯狂啦,居然逼迫张学良签署东北铁路督办公暑的人事任命书。这就是明目张胆的“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做法。本来张学良就对杨宇霆狂妄自大的作风看不上眼,简直就是有点功高盖主的意思,所以张学良才以投币的方式做出了决定,铲除了后患。

“杨常事件”对于杨宇霆来说,是咎由自取,自作自受。可是对于常荫槐来说,说是倒霉跟着杨宇霆撞枪口上了,其实我觉得他也该死,俗话说一个巴掌拍不响,杨宇霆没有你常荫槐同流合污,互相吹捧,也不会那么为所欲为,目中无人。一个人唱独角戏怎么说也不好玩,所以常荫槐是伴君如伴虎,没想到事情来的这么突然,张学良下手这么狠,“杨常事件”也充分验证那句古话“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也注定了常荫槐就是那个倒霉蛋。

3

常荫槐的履历其实并不丰富,相对于奉系的其他将领而言,常荫槐只不过是土生土长的东北人,从奉天法政学堂毕业后,参加职务后一般都是军法处或者内政处,最高的职务是在第二次直奉大战期间担任政务处长,交通司令。

因为其兄在铁路部门工作,在受到张作霖的赏识后,后来主管铁路交通,对于东北铁路的发展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然而这些履历在奉系还是太一般,没有什么值得出众的事情。

真正让常荫槐被历史铭记的,不是因为他的功绩,而是因为他和杨宇霆搅在一起,结果在1929年初被张学良枪杀在老虎厅,成为一桩历史悬案。

常荫槐的崛起跟杨宇霆有着必然的关系

常荫槐其兄常荫廷虽然在奉系内有一定的势力,并且与当时黑龙江省督军兼任省长吴俊升结拜为兄弟,为常荫槐在奉系内的仕途之路提供了很多的助力,但是没有一定的实力也是不行的。

常荫槐在奉天法政学堂毕业后担任陆军第一师军法处长,在第一次直奉大战期间因为常荫槐部在与直系的交战中表现还算尚可,但终究资历太浅,无法与奉系内部的老派相比,尽管有能力,也不能被重用。

(影视剧中的杨宇霆)

后来常荫槐被奉系新派领袖级人物杨宇霆所发掘,杨宇霆号称小诸葛,是奉系里面的能人,早年留学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留学归来为张作霖效力,曾经策划的秦皇岛劫械事件,极大的增强了奉系的势力。

在第一次直奉大战后,张作霖让杨宇霆主持整军经武,使得奉系在第二次直奉大战中实力大为增强,尤其杨宇霆督办的东三省兵工厂更是号称民国最大兵工厂。

常荫槐抱上杨宇霆这个大腿,施展的舞台是大大的,两个人因此经常往来,在杨宇霆的举荐下,常荫槐在1925年担任京奉铁路局局长,1928年皇姑屯事件之后杨宇霆更是积极举荐其担任黑龙江省长,成为奉系内部举足轻重的地方大员。

在奉系内如此重要的一名大员,又是为何被张学良枪杀在老虎厅呢?

常荫槐与杨宇霆共同反对张学良改旗易帜

张学良枪杀常荫槐,实际上也是因为常荫槐总跟杨宇霆混在一块,张作霖死后杨宇霆功高震主,让张学良十分忌讳,在张作霖活着的时候,杨宇霆就曾经多次向张作霖说张学良的坏话,认为张学良是扶不起的阿斗,纨绔子弟。

张作霖死后,东北局势一团乱麻,奉系内部也不一定非要让张学良主政,当时杨宇霆作为新派领袖和张作相作为老派领袖,都是有资格接替张作霖的,但是普遍对张学良都没有什么好感。

威望最高的还是张作相,但是张作相为了表示自己对张作霖的忠心,坚持让张学良主政,这样大家就都没话了。

张学良上任后,不经过东北高层杨宇霆等人的同意,一连串搞了很多大动作,其中最大的手笔就是改旗易帜,杨宇霆和常荫槐自然十分反对,在改旗易帜的时候,杨宇霆和常荫槐都没有参加合影,表示对改旗易帜的抗议。

可以说,改旗易帜事件是张学良枪杀杨常二人的直接原因

张学良枪杀杨常二人有着更深层次的考量

从根本上来说,年轻的张学良根本就不懂得政治,不但管不了自己,也驾驭不了杨宇霆和常荫槐。

当时张学良沾染毒品,每天又起来的很晚,花天酒地有一套,署理公务不及时,杨常二人经常以长辈的身份教训张学良,常荫槐还经常跟别人说“小六子少不更事,懂得什么!”

(常荫槐)

当时杨宇霆和常荫槐多次催促张学良成立东北铁路督办公署,以此来整合东北境内的铁路资源,张学良认为这是杨常二人的逼宫,尤其当时常荫槐用铁路资金在黑龙江编练20个营的私军,引起张学良的猜忌。

杨宇霆和常荫槐在成立东北铁路督办公署这件事情上的确有点操之过急,也没有顾虑到张学良的个人情绪,当然,这也是他们没有看得上张学良的深层次原因,然而谁也没有想到,张学良竟然会擅自枪毙东北政局内如此位高权重的人物,实在是出人意料。

4

1929年1月10日,即民国18年,发生在东北的一场政治事件,震惊了全国,东北军核心人物,时任东北军总参议兼奉天兵工厂督办杨宇霆,和奉天交通委员会委员长、黑龙江省省长常荫槐,被刚接手东北不到一年的少帅张学良枪杀于奉天旧帅府老虎厅。一时间,举国震惊。

常荫槐是谁?为什么身居东北军要职,却与杨宇霆一起被少帅张学良枪杀呢?

常荫槐,字瀚勃,1888年生于吉林梨树,曾就读于奉天法政学堂。毕业后的常荫槐一直在东北任职,张作霖在东北崛起,成为东北王后,常荫槐也逐渐显示了自己的才能,历任奉军骑兵第三旅参谋长、北京政府交通部参事、国务院参议、奉军第三、第四方面军军团部政务处长、交通司令、京奉铁路局长、安国军交通总长等职。

常荫槐虽然富家子弟出身,却不像其他官僚军阀一样沉迷花天酒地,他办事认真,踏实肯干,为人又极为精明,一直在,奉系军阀内担任要职,也是东北军中士官派首领杨宇霆的重要智囊。张国霖在皇姑屯被炸死后,常荫槐能够担任黑龙江省省长,也是出自杨宇霆的举荐。

而常荫槐最终身死,也与杨宇霆有极大的关系。杨宇霆作为奉军元老,他自恃资历老,功劳高,一直看不上年纪轻轻却五毒俱全的少帅张学良,虽然是少帅的手下,但是杨宇霆却对张学良没有丝毫的尊敬,甚至视张学良为扶不起的阿斗。

杨宇霆的行为,自然使刚刚掌权,“主少国疑”,没有足够威信的张学良十分不满,也给张学良统治东北,造成了巨大的障碍,同时杨宇霆和常荫槐,也是张作霖东北易帜政策的最主要反对者。张学良杨宇霆之间的矛盾也不断激化。

最终,在杨宇霆要求张学良撤换中东路督办吕荣寰,换上常荫槐时,早已心怀不满的张学良彻底爆发,从不迷信的张学良连掷六次银元,却十分诡异的都显示枪杀杨宇霆,终于痛下决心的张学良将杨宇霆和常荫槐枪杀于家中老虎厅。

很显然,张学良想杀的是杨宇霆,虽然常荫槐是杨宇霆一系之人,但并不在张学良必杀名单之列。常荫槐只是因缘际会,跟杨宇霆一起来见张学良,却没想到,碰巧碰上了,张学良决心枪杀杨宇霆,不幸被连带杀死,确实十分冤枉。

5

常荫槐的个人履历并不突出,最出风头的两件事是反对东北易帜和被张学良枪杀,他和杨宇霆被枪杀于帅府老虎厅的消息当时轰动全国,称为“杨常事件”。
常荫槐,字瀚勃,吉林梨树县人,毕业于奉天法政学堂第二期。第一次直奉战争期间任骑兵第三旅参谋长。1924年任奉天军法处长兼清乡督办,1926年任京奉铁路局长,此后一直在交通部任职,曾任安国军交通总长,安国军政府交通次长等职。

1928年6月,张作霖乘专列从北京返回奉天途中,在皇姑屯被炸身亡。时任京奉铁路局长的常荫槐也在专列上,不过这家伙运气不错,只受了点轻伤。张作霖死后不久,在杨宇霆的极力推荐下,常荫槐出任黑龙江省长。常荫槐很早就认识了杨宇霆,张作霖死后,两人往来频繁,共同抵制东北易帜。杨宇霆是张作霖的手下干将,历任奉军参谋长,东北兵工厂总办,陆军训练总监等职务。曾一手策划了“秦皇岛劫械”事件,使张作霖凭空获得27000支步枪,500万发子弹,靠着这批军火,新编了7个混成旅,壮大了奉军实力。

张作霖死后,杨宇霆以东北元老自居,丝毫没有将张学良放在眼里。张学良请他出任黑龙江军务督办,不干。再请他出任东北政务委员长,还是不干。杨宇霆以父辈自居,处处让张学良为难,常荫槐抱紧杨的大腿,在背后推波助澜。张学良让于风至与杨家三姨太结拜为干姊妹,准备走内线道路。于风至把写有生辰八字的兰谱连同特别预备的八项重礼一起送到杨府,请求结拜金兰。杨家三姨太都点头应允了,可杨宇霆说“辈份不对,不行”。

1928年12月29日,为庆祝东北易帜,东北保安委员会全体委员与南京代表人士合影留念,杨宇霆和常荫槐竟然当场拂袖离去,拒不参加合影,且杨、常两家公馆也拒绝悬挂青天白日旗。张学良见两人沆瀣一气,难以制服,心中不禁起了杀机。1929年1月10日午后,杨宇霆和常荫槐联袂来见张学良,事由是设立东北铁路督办总署,由常荫槐出任督办。张学良认为事关中东铁路管辖,涉及外交问题,容他考虑考虑。杨,常二两拿出事先预备好的文件,请张学良签字。张学良推说吃完晚饭再签,并邀请二人共进晚餐。杨、常婉拒告辞,称稍后再来。

张学良立即电召警务处长高纪毅入帅府,命令他处死杨常二人。高纪毅和帅府侍卫副官谭海率6名卫兵,部署在老虎厅外。晚饭后不久,杨、常二人去而复返,径直到老虎厅就座。张学良接见之后,让副官取哈密瓜待客,副官去而复返,称瓜在楼上冰箱里,因夫人正在洗澡,不方便上楼。张学良说:“那我去取。”随即离开老虎厅,高纪毅率领卫兵随后步入,大声说:“奉长官命:杨宇霆、常荫槐阻挠国家统一,立予处死,即刻执行。”杨、常闻言,脸色惨白,一句话也没说出,便由6名卫士分成两组执行,枪杀于老虎厅内。两人被杀时,杨宇霆44岁,常荫槐41岁。第二天,张学良就“杨常事件”发表通电,顿时震惊全国。事后,张学良给杨宇霆送上一对挽联,“讵同西蜀偏安,总为幼常挥痛泪;凄绝东山零雨,终怜管叔误流言”。上联以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的典故自喻,下联以武王之弟管叔误听流言发动叛乱,最终兵败被杀的故事,表达惋惜之意。

文/历史茶坊 点击关注,了解更多精彩内容!

原创首发!请动动手指在下方点个赞,欢迎转发和留言!

图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6

导语:常荫槐的个人履历并不突出,最出风头的两件事是反对东北易帜和被张学良枪杀,他和杨宇霆被枪杀于帅府老虎厅的消息当时轰动全国,称为“杨常事件”。



常荫槐人物生平

常荫槐(1888-1929),字瀚勃,生于吉林梨树。 1910年毕业于奉天法政学堂第二期。1922年参加第一次直奉战争,任骑兵第三旅参谋长。后任北京政府交通部参事、国务院参议,吉林、黑龙江两省剿匪总司令部参谋长,奉军镇威军骑兵集团司令部参谋长。


1924年任奉天全省军警执法处长兼清乡督办。是年参加第二次直奉战争,任奉军第三、四方面军军团部政务处长、交通司令。1926年任京奉铁路局长。是年12月张作霖联合孙传芳、吴佩孚组建安国军,他受任安国军交通总长。1927年6月张作霖等成立安国军政府,任潘复内阁交通次长,不久代行部务。1926年6月至1927年9月任交通部唐山大学(即唐山交通大学,现西南交通大学)校长。1928年3月任关税自主委员会委员。是年6月张作霖被炸身亡后,7月由总参议杨宇霆举荐出任黑龙江省省长。不久被东三省保安总司令张学良任为东三省交通委员会委员长,与杨宇霆来往密切,反对东北易帜,未果。同年12月被南京国民政府委任为黑龙江省政府主席。易帜当日,与杨宇霆公开拒绝参加张学良等东北军政长官与南京政府代表的合影,在公馆拒不悬挂青天白日旗。1929年1月与杨宇霆同被张学良枪杀。



常荫槐字翰勷,奉天梨树县人,奉天法政专门学校法律系毕业,一直在黑龙江省任事,后为许兰洲之参谋长。第一次奉直之战,奉军败退山海关,常代表许兰洲向总部办理事务,为杨宇霆所赏识。民国14年任京奉路局长,16年潘复组阁时代理交通部长并兼京奉路局长。

常荫槐出身于官僚地主家庭,祖籍山东寿光,后迁至吉林梨树西北刘家馆子乡落户。兄弟四人,他排行老四。其长兄常荫廷,字括襄,为清光绪甲午(1894)科举人,1910年起至1932年,历任黑龙江省青冈、木兰等县知事,绥兰、龙江等道道尹,黑龙江交涉员,呼海、齐克两铁路总办及黑龙江省政府参议等要职。当其兄任绥兰道尹时,曾创编所属各县游击队兼清乡会办、游击队营管处会办,与黑龙江督军兼省长吴俊升结拜为义兄弟,因此,在黑省政界中成为一位有影响的人物。常荫槐次兄在梨树家乡经营家业,三兄长年在哈尔滨开设钱庄、商号等。常家依仗其权势,在黑龙江讷河县境占有大量肥沃土地,据常家管事人称:"日初骑马出发巡地查地号,直到日暮天黑尚未到达边界。"其土地面积之广、数量之多,于此可以想见。常家的产业还不止于前述,在沈阳天后宫附近常荫槐还建有私邸一处,宅第建筑比较阔气,时人称"常公馆"。



杨常事件始末

常荫槐官居要职,以权谋私,与杨宇霆相勾结,阴谋削弱和打击张学良在东北的统治地位。如有一次,杨、常伙同一起,别有用心地要挟张学良增加拨款来扩充沈阳兵工厂。张学良鉴于东北财政困难,无法筹措,并讲明兵工厂亦应紧缩开支,因而未允。杨宇霆有恃无恐地说:"我有办法,可由铁路收入垫付。"但就在商议此事前不久,张学良因苦于军费开支拮据,曾向常荫槐提出可否由铁路资金中挪用一部分以充军饷,而常当即粗暴地予以拒绝,态度骄横,使张大为难堪。



常荫槐对东北主帅张学良鄙夷蔑视,在其私邸与家人谈话时动辄说:"小六子(张的乳名)少不更事,懂得什么!"更有甚者,在公开场合对张学良也不尊重,倨傲无礼,目无长官。例如奉军撤离北京时,将京奉路机车及客车悉数开往关外,后阎锡山提出放还车辆,以利交通。张学良已同意放还,然常荫槐却抗命不从,并且说:"这是我的事情,这些车辆归我管,他(指张学良)管不了我。"常去齐齐哈尔就任黑龙江省省长之后,所遗北宁路(即原京奉路,东北易帜后改称此名)及东北交通委员会委员长两职均未辞去,后者由杨宇霆心腹郑谦代理。尽管张学良再三催促其尽快辞去两处兼职,但他依然揽权不放,拖延去职。



在"杨常事件"发生数日前,常荫槐自黑龙江抵沈面见张学良,要挟张罢免中东路督办吕荣寰职务,提出让刘哲(与常私人关系密切)继任,并且手持纸笔,蛮横无礼地胁迫张学良立即批准任命,气焰嚣张,咄咄逼人,张未允。就在"杨常事件"发生的当日下午,杨宇霆、常荫槐相偕赴帅府面晤张学良,促使张同意成立东北铁路督办公署,并任常为督办,而且声称:除南满路外,将中东路包括在内,一并划归铁路督办公署管辖。张学良当场表示,中东路为中苏共管,事关外交,须从长计议,不应操之过急,免生枝节。然而,杨、常却要求张立即决定,并将事先写好的便条出示与张,迫使其批准签字。张学良推托说:时间已晚,容饭后再议。张复邀请杨、常在帅府共进晚餐,杨、常推说回家用饭。待杨、常饭后归来少顷,便发生了枪毙杨、常的事件。由上诉可见,"杨常事件"之所以发生,既有远因,也有近因,绝非偶然。



1929年1月10日午后杨宇霆和常荫槐联袂来见少帅,杨、常两人见张是要挟设立东北铁路督办公署,由常任督办。并且写好人事命令请张签字。张稍作敷衍,推说晚饭后再决定。杨、常遂告辞回家。张于杨、常去后,即部署一切,晚饭后杨、常再来,张接见后,命副官取哈密瓜,副官去而复返,称瓜在冰箱,因夫人正在洗澡,不便上楼。张乃云:"待我去取!"遂出老虎厅,约一分钟,卫队六人,由高纪毅率领持枪步入,大声说:"奉长官命:杨宇霆、常荫槐阻挠国家统一,立予处死,即刻执行。"于是枪声大作,杨、常未及反抗即被击毙。随后以地毡包裹两人尸体。张随即命外交处长赴日本驻奉天总领事馆,告知已处决杨、常两人。此事不影响对日外交。并向南京报告,杨、常两人妨碍统一,阻挠新政,已予正法。两人被杀时,杨宇霆44岁,常荫槐41岁。



总结:张学良就“杨常事件”发表通电,顿时震惊全国。事后,张学良给杨宇霆送上一对挽联,“讵同西蜀偏安,总为幼常挥痛泪;凄绝东山零雨,终怜管叔误流言”。上联以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的典故自喻,下联以武王之弟管叔误听流言发动叛乱,最终兵败被杀的故事,表达惋惜之意。

7

常荫槐官居要职,以权谋私,与杨宇霆相勾结,阴谋削弱和打击张学良在东北的统治地位。如有一次,杨、常伙同一起,别有用心地要挟张学良增加拨款来扩充沈阳兵工厂。张学良鉴于东北财政困难,无法筹措,并讲明兵工厂亦应紧缩开支,因而未允。杨宇霆有恃无恐地说:“我有办法,可由铁路收入垫付。”但就在商议此事前不久,张学良因苦于军费开支拮据,曾向常荫槐提出可否由铁路资金中挪用一部分以充军饷,而常当即粗暴地予以拒绝,态度骄横,使张大为难堪。

常荫槐对东北主帅张学良鄙夷蔑视,在其私邸与家人谈话时动辄说:“小六子(张的乳名)少不更事,懂得什么!”更有甚者,在公开场合对张学良也不尊重,倨傲无礼,目无长官。例如奉军撤离北京时,将京奉路机车及客车悉数开往关外,后阎锡山提出放还车辆,以利交通。张学良已同意放还,然常荫槐却抗命不从,并且说:“这是我的事情,这些车辆归我管,他(指张学良)管不了我。”常去齐齐哈尔就任黑龙江省省长之后,所遗北宁路(即原京奉路,东北易帜后改称此名)及东北交通委员会委员长两职均未辞去,后者由杨宇霆心腹郑谦代理。尽管张学良再三催促其尽快辞去两处兼职,但他依然揽权不放,拖延去职。

在“杨常事件”发生数日前,常荫槐自黑龙江抵沈面见张学良,要挟张罢免中东路督办吕荣寰职务,提出让刘哲(与常私人关系密切)继任,并且手持纸笔,蛮横无礼地胁迫张学良立即批准任命,气焰嚣张,咄咄逼人,张未允。就在“杨常事件”发生的当日下午,杨宇霆、常荫槐相偕赴帅府面晤张学良,促使张同意成立东北铁路督办公署,并任常为督办,而且声称:除南满路外,将中东路包括在内,一并划归铁路督办公署管辖。张学良当场表示,中东路为中苏共管,事关外交,须从长计议,不应操之过急,免生枝节。然而,杨、常却要求张立即决定,并将事先写好的便条出示与张,迫使其批准签字。张学良推托说:时间已晚,容饭后再议。张复邀请杨、常在帅府共进晚餐,杨、常推说回家用饭。待杨、常饭后归来少顷,便发生了枪毙杨、常的事件。由上诉可见,“杨常事件”之所以发生,既有远因,也有近因,绝非偶然。

1929年1月10日午后杨宇霆和常荫槐联袂来见少帅,杨、常两人见张是要挟设立东北铁路督办公署,由常任督办。并且写好人事命令请张签字。张稍作敷衍,推说晚饭后再决定。杨、常遂告辞回家。张于杨、常去后,即部署一切,晚饭后杨、常再来,张接见后,命副官取哈密瓜,副官去而复返,称瓜在冰箱,因夫人正在洗澡,不便上楼。张乃云:“待我去取!”遂出老虎厅,约一分钟,卫队六人,由高纪毅率领持枪步入,大声说:“奉长官命:杨宇霆、常荫槐阻挠国家统一,立予处死,即刻执行。”于是枪声大作,杨、常未及反抗即被击毙。随后以地毡包裹两人尸体。张随即命外交处长赴日本驻奉天总领事馆,告知已处决杨、常两人。此事不影响对日外交。并向南京报告,杨、常两人妨碍统一,阻挠新政,已予正法。



8

常荫槐和杨宇霆一起,被称作是张作霖的左右手。常荫槐有学问,做事一向铁面无私,又很有能力,深得张作霖倚重。可是张作霖被炸死后,张学良却很快处死了他,这是怎么回事呢?

(常荫槐剧照)

常荫槐是吉林梨树人,出身于官僚地主家庭。

他家里很阔,光是土地就有不少。用管家的话说,那是“日初骑马出发巡地查地号,直到日暮天黑尚未到达边界”,可想而知,常荫槐的家境有多阔了。

常家兄弟4个,常荫槐是最小的一个。他的大哥常荫廷在光绪年间中过举人,后来做过知事、道尹和省政参议等要职。他又与黑龙江督军兼省长吴俊升是结拜兄弟,是位官运亨通又很有影响力的人物。

他的二哥主持家业,三哥很有经济头脑,他们利用常荫廷的权势,在黑龙江开了不少钱庄和商号,是当地商会有头脸的人物。

常荫槐也很争气,他自幼饱读诗书,从奉天法政专门学校毕业后,便在黑龙江省政府任事。

常荫槐踏实肯干,聪明有谋略。再加上他年轻有学问,很快得到许兰洲的赏识,被委任为参谋长一职。

许兰洲文武双全,毕业于湖南讲武堂,治军打仗他都很有一手,因此荣称“东北四雄”之一。手握兵权的他,在黑龙江那是很有身份的人。

许兰洲和张作霖早就相识。他见张作霖当上督军后,心里也动了要做封疆大吏的想法。正好张勋复辟,他便极力支持,因复辟有功,得到黑龙江巡抚一职。可惜他还没来得及高兴,张勋的复辟运动,便在全国人民的讨伐中以失败告终。

自然,许兰洲的职位也就作不得数了。

(张作霖剧照)

张作霖很有政治眼光,也很有政治头脑,他很快染指黑龙江。并通过给北洋政府施加压力,迫使北洋政府同意让他的儿女亲家鲍贵卿,出任黑龙江督军兼省长。

如此一来,许兰洲的野心也彻底被张作霖葬送。无奈之下,许兰洲只得率领军队投奔于张作霖。

就这样,常荫槐尽管还是听命于许兰洲,但他的身份却是奉军中的一分子了。

常荫槐很快就遇到了一位改变他命运的贵人,那就是杨宇霆。

在张作霖的队伍中,杨宇霆可是个能左右张作霖决策的重要人物。

杨宇霆和张作霖的老派将领不一样,他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在军事上受过现代化军事训练,不论是整顿军纪还是加强士兵作战训练,他都很有一手。同时杨宇霆还很注意地方经济发展,并修筑了战备公路和筹建了兵工厂,帮助张作霖巩固了对东三省的控制权,成为名副其实的“东北王”。

正因如此,张作霖几乎视杨宇霆为他的诸葛亮,凡事都要和他商议,对他的建议更是言听计从。

常荫槐深得许兰洲信任,自投效奉军后,许兰洲见他灵活,干脆让他做了自己的工作秘书,平时需要和奉军其他将领沟通等事务皆交由他代理。

如此,常荫槐免不了和杨宇霆有工作往来。一来二去,杨宇霆发现常荫槐和别的军人很不一样,他既没有军痞子的坏习气,又不搞溜须拍马,馈赠送礼那一套。他有才干,做事又周全认真,还很能吃苦,这不免让杨宇霆对他刮目相看。

第一次直奉战争失败后,奉军士气低迷,军纪也极为松散。这些士兵打架斗殴都不叫事,他们吃饭不给钱,还辱骂商户等,极大的干扰了公共秩序,给奉军造成了极不好的影响。因此老百姓怨气很大,但当官的谁也不愿意管。

(杨宇霆剧照)

就在张作霖一筹莫展之际,杨宇霆向他推荐了常荫槐。

张作霖便任命常荫槐为奉天全省军区执法处长及全省清乡督办。

常荫槐上任后,立刻整肃军纪,并加强巡逻,维护社会治安,使奉天城内的治安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张作霖见常荫槐是个照章办事,铁面无私的人,便又提拔他为京奉铁路局局长。

说到京奉铁路,张作霖就头疼得狠,好几任铁路局局长由于不愿意得罪人,任由官兵逃票上车,搞得大家渐渐都形成了不买票的局面。

常荫槐是个只讲事实,不讲情面的人,出了事情哪怕是他的上司找他说情,他也一概不给情面,所以时间一长,都知道常荫槐是个不好惹的角色,大家也就不愿意为了那点购票的钱去受罚了。

常荫槐还不顾日本人阻挠,坚持修建了大通铁路。

另外,常荫槐还很注意设立铁路专科学校,以培养铁路人才。他还在铁路经过的人口密集的城市建立学校。比如唐山交通大学锦县分校等,都是在他的倡议下,建议起来的。

1928年6月4日凌晨,张作霖乘专列回奉天,在经过皇姑囤时被日本人炸成重伤,当时常荫槐本来也和张作霖在一起。结果在经过皇姑囤时,他正好到别的车厢去巡察,因此只是在爆炸中受了点轻伤。

张作霖去世后,常荫槐在杨宇霆的举荐下,做了黑龙江省长。

由于有知遇之恩,常荫槐和杨宇霆关系更为紧密,并到处招兵买马,单独编了一支人数达2万多人的山林队。

(张学良剧照)

常荫槐受杨宇霆的影响,对年轻的张学良颇看不上眼,觉得他不过是个花天酒地的公子哥。因此在很多事情上,他都不听从张学良的调遣。

当时,张学良因为军费紧张,想让常荫槐拿出部分铁路奖金充为军饷。结果,常荫槐当着众人的面,非常粗暴地拒绝了他,搞得他十分难堪。后来,常荫槐还在人前很鄙夷地说:“小六子(张学良小名)少不更事,什么也不懂得。”

除此外,常荫槐和杨宇霆都很反对张学良搞东北易帜,他们坚持要东北独立。但张学良坚持己见,最后易帜成功。

心有不甘的常荫槐眼见木已成舟,只得拒绝悬挂青天白日旗,以示抗议。

1929年1月10日,常荫槐和杨宇霆一起来到了大帅府。

在说明来意后,却遭到了张学良的拒绝。

原来,这二人打算建立一个东北铁路办公署,由常荫槐担任督办,并表示除南满铁路外,其他全部划归东北铁路办公署管理。

张学良认为事关外交,不能草率决定,所以他只是说应该从长计议。

谁知,常荫槐和杨宇霆却拿出早就草拟好的人事任命的文件,催逼着张学良签字。

张学良无奈之下,只得说,要不吃了晚饭再来商议。

常荫槐和杨宇霆也不好逼得太狠,所以同意了他的建议。但二人为了方便沟通,以“家中已备饭”为由,谢绝在帅府吃晚饭。

待常荫槐和杨宇霆走后,张学良觉得不能再忍,他下达了枪杀常杨二人的命令,并做了周详的安排。

不久,常荫槐和杨宇霆返回,张学良借故离开。警务处长高纪毅等人突然拔枪闯了进来,随后他们以“常杨二人阻挠国家统一”的罪名,将常荫槐和杨宇霆击毙。

此时,离张作霖去世尚不足半年。

(参考史料:《梨树古今纪事》《法库文史资料》)

9

奉系军阀是北洋军阀主要派系之一,是以老帅张作霖,少帅张学良为首的东北军势力集团,因张家父子为奉天人(今辽宁沈阳)所以被称奉系军阀。奉系军阀在张作霖的带领下立足东北,实力强大与直系,皖系并称北洋三大军阀,张作霖在东北保境安民,大力发展工业和经济,把东北建设成中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和著名的粮仓。东北不仅拥有全国最密集的铁路网,还拥有当时中国乃至亚洲最大的沈阳兵工厂。东北的工业和教育水平远远高于全国其他地区,是当时中国最富庶、最发达的地区之一。东北不仅能够生产钢铁、机械等产品,还能生产汽车、轮船和重炮。

奉系的强大离不开,老帅张作霖的领导奉系人才济济。奉军的军事将领,比比皆是,老一辈的如张作相、汤玉麟、万福麟等人,青壮派也有郭松龄、姜登选、张宗昌等人,少壮派更是璀璨,也有张学良、于学忠、马占山等人,可谓是将星如云。而民生政务经济方面也有以王永江为首,王树翰、袁金凯等人才,可见东北的强大不止是张作霖一人的功劳。但是要说文武双全,可谋划全局的人,只有两人,一是杨宇霆,二就是常荫槐。



常荫槐,字瀚勃,光绪十四年(1888年)生于吉林梨树。大户人家出身,自幼饱读诗书,常家在很黑龙江可以说是名门望族,家资丰厚,常家是当地有名的大地主。常荫槐兄弟四人,大哥常荫廷是清朝光绪年间的举人,最初在黑龙江青岗县当知县因为为官刚正,为老百姓做了不少好事,被老百姓叫做常青天,后来任绥兰道道尹,常荫廷与黑龙江督军吴俊升交好,两人结拜为兄弟,吴俊升那跟老帅张作霖那也是把兄弟,这么算下来常荫槐那是奉系自家人呀。

常荫槐二哥,留在老家经营祖产常家可是有名的大地主,常氏在黑龙江讷河县拥有良田千顷,相传“日初骑马出发巡地查地号,直到日暮天黑尚未到达边界。三哥常荫恩在哈尔滨开设钱庄、商号,当时的民国时期的哈尔滨那可是号称远东第二大都市仅次于上海,各国银行林立,经济繁荣常荫槐三哥当时在哈尔滨声音肯定不小毕竟大哥在黑龙江省政府做高官,家里本来就有钱生意坑定小不了,常荫槐的父兄非富即贵,家里有钱大哥又是高官这为他日后的飞黄腾达奠定了基础。

1910年常荫槐毕业于奉天法政学堂第二期,毕业后投奔大哥常荫廷,进入黑龙江都军署课任额外科员。常荫槐虽然家境优良却没有沾染世家子弟的奢靡之气,办事认真,肯干,加上大哥的关系仕途生涯自然顺风顺水。



常荫槐后任黑龙江陆军第一师军法处长、代理督军署军法课长兼省长公署参议、奉军赴陕剿匪总司令部军事参议等职;1922年参加第一次直奉战争,常荫槐任骑兵第三旅参谋长;不久,任北京政府交通部参事、国务院参议,吉林、黑龙江两省剿匪总司令部参谋长,奉军镇威军骑兵集团司令部参谋长;1924年,常荫槐任奉天省军警执法处长兼清乡督办;参加第二次直奉战争时,常荫槐任奉军第三、四方面军军团部政务处长;1926年任京奉(北京至沈阳)铁路局长,6月任交通部唐山大学校长;1926年12月张作霖联合孙传芳、吴佩孚拼凑安国军,常荫槐任安国军交通总长;1927年6月张作霖成立中华民国军政府(即安国军政府),常荫槐任潘复内阁的交通次长,不久代行部务;1928年3月常荫槐任关税自主委员会委员,7月被东三省保安总司令张学良任为东三省交通委员会委员长,12月被南京国民政府委任为黑龙江省政府主席。




第一次直奉大战后,奉军败退山海关,常荫槐结识了杨宇霆,杨宇霆觉得以常荫槐之才在部队里任文职实在屈才,就将其带回奉天,担任军法处处长

在京奉铁路局长及东北交通委员会委员长任内,常荫槐致力整顿铁路交通运输秩序,敢于督令属员按章办事,对违章者处罚严格,不怕得罪上司及同僚。当时,许多兵痞坐车不买票,辱骂乘务人员,常荫槐模仿日本搞了个铁路护卫军,专门收拾这些兵痞,不出半年,没人敢在东北的火车上闹事,包括日本人。


有一次,张作霖的厨师坐火车不买票,却占据头等包厢,被常荫槐麾下的铁路执法队推下火车,厨师大怒,拿“身份”压人,反被常荫槐痛打一顿。厨师哭着回沈向张作霖告状,张作霖闻言大怒,一拍桌子:“打你的人,叫什么名字?”厨师回答:“叫常荫槐。”张作霖笑道:“我正缺这么个铁面无私的人呢!”从此,常荫槐屡获升迁。

为了国家利益,常荫槐还敢跟日本人硬扛。修筑大通铁路时,日本多次抗议,反对修筑这条与南满铁路平行的线路,常荫槐置若罔闻,仍按计划施工,直至建成。常荫槐这种“爱谁谁,老子谁也不怵”胆识与气度,令张作霖十分欣赏,同样重实干的杨宇霆更视其为心腹。


除此外,常荫槐还很重视铁路人才的培养。在任交通部次长、代总长期间,常荫槐同时兼任交通部唐山大学(即唐山交通大学,现西南交通大学)校长,他以历年来京奉铁路局拖欠唐山大学之办学经费20余万元,筹建了交通部唐山大学锦县分校,校址选在了现在锦州铁路高中的位置,占地面积为352亩,梁思成与林徽因夫妇是这所全新大学的规划与建筑设计者。

1927年12月,学校更名为“交通部锦州交通大学”。1929年3月,大学更名为“东北交通大学”,张学良兼任学校校长。东北交通大学是辽宁西部地区的第一所大学,是一所专门为东北培养铁路人才而开办的大学,在这所大学的创建过程中,常荫槐功不可没。

在震惊中外的“皇姑屯事件”中,常荫槐和张作霖同乘一车,专列被炸,张作霖、吴俊升遇难,常荫槐恰在两车厢接头处,仅跌倒受轻伤。


杨常而去

1928年5月17日晚,张作霖在皇姑屯车站遭日本人暗算身亡。张学良在张作相的支持下,主政东北大局。可是张学良毕竟没有威信,杨宇霆自比“周公”,时常管教张学良,俨然“以父执自居”,这要放在古代,典型的多尔衮、鳌拜之流。

而常荫槐,恃才傲物,经常挂在嘴边一句话“小六子少不更世,懂得什么”。而且每逢请示公务,便直闯张学良寝室,连门也不敲,杨宇霆常荫槐二人常以少帅张学良叔父辈自居,并不把名义上的奉系最高领导者张学良放在眼里,奉系中的官员多以两人马首是瞻,有事情都是先去向二人请示汇报。


自从老帅张作霖死后张学良与杨常二人矛盾日益加大,在推举东北保安司令的时候,大力举荐杨宇霆继位,遭到张作相等人反对,只能作罢。最终在选举的时候,东北军事委员会只有常荫槐一人在选举张学良的时候没有举手。如果杨宇霆和常荫槐二人互相看不惯对方,互为制衡也是好的。但偏偏常荫槐唯杨宇霆马首是瞻,两人穿一条裤子。这就让张学良感觉到了危机,感觉自己被架空了,常常害怕被杨、常取而代之。

血染帅府老虎厅

杨宇霆大肆操办父亲大寿,张学良和夫人于凤至也前去贺寿。可是没想到,到场的各位大小官员根本不把张学良放在眼里,自己该干嘛干嘛,丝毫不鸟张学良,而对杨宇霆,则是毕恭毕敬,听命有加。自此事之后年轻气盛的张学良便对二人起了杀心。

1929年1月10日午后因为中东路铁路事宜,杨宇霆和常荫槐二人来到帅府,要求设立东北铁路督办公署,由常荫槐任督办。并且已经直接写好了人事命令,拿过来要求张学良直接把字签了就行。张学良与二人发生争执,张学良推脱说考虑一下晚饭后再做决定,并邀请两人一起留在帅府吃饭,杨常二人并没有留在帅府吃饭,俩人说等吃过晚饭后再来帅府。


两人走后张学良下定决心除去二人,晚饭后杨宇霆和常荫槐,还像往常一样大摇大摆地来到老虎厅就座,拿出那份文件,等待张学良签字。在门外守候多时的高纪毅和谭海率领4名全副武装的卫士夺门而入,将杨宇霆和常荫槐分别按住。高纪毅宣布:“奉长官命令,你们二人阻挠新政,破坏统一,将你二位处死,立刻执行。

这就是著名的杨常而去事件,二人居高自傲,骄横傲慢,自作主张藐视少帅张学良最终导致杀身之祸。

10

1929年1月11日。天还没有亮,奉天的大帅府中传来了一个爆炸性的新闻:张学良枪毙了杨宇霆和常荫槐,这个消息震惊了整个奉天城,也震动了东三省各界。



这就是著名的“杨常事件”,张作霖在皇姑屯被日寇炸死,在寿夫人的隐瞒和计策之下,日本人相信了张作霖只是受伤。


不久之后,乔装打扮的张学良回到东北,继承了东北的大权。但当时杨宇霆、常荫槐二人是张作霖生前比较器重的两人,因此他们有点居功自傲,不太把张学良放在眼中,并经常和张学良对着干。



久而久之,他们之间的矛盾日益加诸,不得不解决。张学良先发制人,在一天的傍晚,杨常二人被张学良请到大帅府,张学良以“杨宇霆、常荫槐阻挠国家统一”的理由将其击毙于大青楼的老虎厅中。



至于他的历程,他先后出任北京政府交通部参事、国务院参议、镇威军骑兵集团司令部参谋长、奉天全省军警执法处长兼清乡督办等职。张作霖皇姑屯事件之后,常荫槐在杨宇霆的荐举下,出任黑龙江省省长。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