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党项人建立的西夏王朝是中国历史上最神秘的政权之一,它的神秘只因文字记载过于有限。

1343年,元顺帝命令丞相脱脱修宋辽、金史,由于西夏统治区域狭小,因此没有单独修史,这一政权的历史散见于宋、辽、金史。由于缺乏相关的文字记载,所以很少有人能说明白党项人来自哪里。人们不禁要问:西夏王朝是如何崛起的?为什么党项人会随着西夏的灭亡而突然间消失了?天书一样的西夏文应该怎样解读?

党项族是中国古代发源于西北地区的一个少数民族,在有些文献中又称唐兀、唐惕、唐古特,一般认为是羌族的一支,所以又叫党项羌。羌族在汉代时大量内迁到关陇、河西地区,此时他们还过着原始的游牧生活,后来逐渐发展出党项八部,其中最强盛的就是拓跋氏。
隋朝时期,一部分党项人开始接触中原文化。到了唐朝,党项人主要聚居在现在的甘肃东部、陕西北部一带,基本上仍是分散的部落,与室韦、内迁的吐谷浑及汉族杂居在一起。唐朝政府在党项族的聚集地设立了羁縻州进行管理,任命有功的党项部落酋长为州刺史等官职。唐末,党项首领拓跋思恭率部参与平定黄巢起义,被唐僖宗封为夏国公,授予定难军节度使之衔,并赐姓李。至此,党项拓跋氏集团有了自己的领地,逐渐发展为藩镇割据势力。人们不禁要问:“拓跋”不是北魏鲜卑人的姓氏吗,为什么党项人也有姓拓跋的?《辽史》记载,西夏“本魏拓跋氏后”,认为拓跋思恭的祖先正是北魏的鲜卑拓跋氏。据学者考证,党项人曾与吐谷浑杂处,而吐谷浑就是鲜卑的一支,因此推测拓跋思恭的家族可能是一支被党项同化了的鲜卑后裔。
唐朝灭亡后,拓跋思恭家族相继占据了夏、银、绥、宥、静、延六州,控制了今天的陕西、宁夏、甘肃地区。北宋初年,宋太祖赵匡胤削夺藩镇兵权,引发定难军的不满,双方矛盾日渐严重。李继捧任定难军节度使期间向刚建立的北宋称臣,其弟李继迁则率领部众离去。后来李继迁及其子李德明相继担任定难军节度使,多次派兵劫掠宋朝边境,同时与辽交好,在宋、辽两个大国之间寻求政治上的平衡。

1032年,党项首领李德明病死,其子李元昊继位。

后来,李元昊改名“曩霄”,自称“嵬名卒”,即党项语的青天之子。1038年,李元昊正式称帝,国号大夏,建都兴庆(今宁夏银川)。由于他统治的地区与十六国时期匈奴人赫连勃勃建立的夏国相符,而且其祖上曾受唐朝册封为夏国公,因此以“夏”为国号。因为这一政权在宋朝的西北,所以又叫西夏。西夏崇尚白色,其党项语的国名叫“白上”。

李元昊派使臣去开封,宣告自己称帝一事。但宋朝众大臣并没有意识到西夏威胁的严重性,只是宣布削夺李元昊的爵号,断绝双方的边境贸易,还在边境张贴告示,以定难军节度使一职悬赏李元昊的首级。李元昊也派遣使臣,把宋朝先前赐予的旌节和诰敕都退了回去。双方正式决裂。后来宋、夏展开激战,双方互有胜负,均损失惨重,于是西夏表面上向北宋称臣,而北宋则以“岁币”换取和平。李元昊熟悉汉文化,他按照唐宋制度构建政权组织,设立文武朝班,规定官民服饰,还创制了西夏文。从李元昊1038年称帝建国,至1227年被蒙古所灭,西夏立国190年,传10帝,鼎盛时期的疆域遍及今天的宁夏、甘肃大部,内蒙古西部、陕西北部、青海东部、新疆东部和外蒙古南部的广大地区。西夏前期曾经和北宋、辽平分秋色,中后期和南宋、金鼎足而立。

13世纪,成吉思汗开始了对外扩张,曾经六次攻打西夏。

1227年,成吉思汗围困兴庆府长达半年之久。西夏拼死抵抗,威震四方的成吉思汗居然在此陷入苦战。最后蒙古军以惨重的代价,才迫使西夏投降。据说,西夏同意投降时,成吉思汗已经死去,却密不发丧以防对方反悔。按照成吉思汗的遗嘱,西夏献城投降之后,蒙古军队杀死了西夏皇族,并实施了残酷的屠城。蒙古铁骑所经之处化为焦土,白骨敝野,包括历代西夏王陵均被蒙古军破坏殆尽。

有190年历史的西夏政权灰飞烟灭,党项族或被屠杀,或隐姓埋名而融合于其他民族中,自此彻底从历史上消失了。因此,西夏王朝就成了历史上的不解之谜,西夏文也成了无人能够辨识的天书。

最佳贡献者
2

历史总能找到许多相同的地方,何况是推动历史车轮缓缓前行的人类。如同了解满族人的历史渊源必须从原始的渔猎民族肃慎说起一样,提起党项人,不得不说羌人,因为肃慎是满族人的祖先,而党项人就是羌人的后裔。

从远古羌族到党项人的演变

个别近代史学家推断,炎黄二帝都出自远古的羌族。炎帝从西戎游牧区进入中原,黄帝随后从黄土高原进入黄河流域。而如今我们使用的文字,似乎也包含了羌人的影子,比如“美”、“善”、“羞”、“祥”、“義”等字,都由一个重要的“羊”子组成。以羊为美,以羊为善,以羊为祥,以献羊为羞,以羊为義,恐怕不仅仅是一个巧合。

尧之后,禅位于大禹,禹将姚重华(舜)的小儿子封到西戎担任羌人首领。殷商时期的羌人位于殷商的西部,商朝末期,羌人曾直接参与武王灭商的战争。后来,陕西、甘肃一带的羌氏戎人和北来的狄人,以及东来的畎夷融合,发展为一个名叫“犬戎”的强大部族。

公元前771年,周朝诸侯申国与犬戎联合进攻镐京,周幽王被杀,美女褒姒沦为犬戎酋长的女人,西周灭亡,中原历史进入战火纷飞的东周时代。而犬戎就像一个挥之不去的梦魇,始终盘旋在中原王朝的头顶。后来,意外建国的秦部落就是那个驱赶梦魇的勇士。纵观秦帝国600多年的建国史,它的前期就是一个与犬戎不断争斗的过程。此消彼长,秦献公时期,犬戎衰败分化,秦国崛起。
(义渠王剧照)

战国末期,历史进入“天下奉秦”的秦国时代,部分犬戎成为了一个一息尚存而又顽强不屈的义渠部落。秦惠文王(赢驷)时期,义渠部落俯首称臣。秦惠文王去世后,义渠王助宣太后(芈八子)平定秦国内乱。有付出,必有回报。义渠王助秦稳定政局,宣太后以身相献,由此二人演绎了一场长达34年的缠绵爱情。然而有些童话注定以悲剧收场,比如卖火柴的小女孩。

公元前272年,义渠王殒命于与宣太后最后的温存。同年,秦昭襄王赢稷(宣太后之子)发兵义渠国。两年后,秦国占领甘肃、宁夏等义渠故地,并设北地郡,修筑长城。从此,残喘于草原上的戎人也以羌人相称。

岁月如一条河,无论岸边发生多少事,奔腾不息的大河流依旧向东流去。中原进入大汉王朝,羌人遍地开花,以青海为中心,在黄河、赐支河、湟河、雅鲁藏布江流域,有近150多个羌人部落来回游荡。为了约束如牛毛一样多的羌人部落,汉武帝在羌人的居住区设置护羌校尉。东汉时期,一部分羌人不断内迁,同时与汉朝摩擦不断,最终引发叛乱,汉朝西北全部沦为羌人领地。

东汉衰亡,三国并起,历史反复着轮回。后三国时代,司马氏取魏建晋,统一全国。不久,晋王室发生八王之乱,以羌、匈奴、氐、羯、鲜卑为主的少数民族趁机进入中原,西晋灭亡,东晋偏安,历史进入五胡十六国的混乱时期。公元386年,前秦大将姚苌在羌人的拥待下在长安称帝,定国号为“秦”,史称后秦。公元417年,后秦被东晋大将刘裕所灭,羌人的历史告一段落。然而羌人并没有从此消失,而是随后以党项人的身份粉墨登场,它们就是那部分与后秦形同陌路的羌人。

西夏——党项人的历史舞台

五胡十六国时期,鲜卑慕容部首领吐谷浑率军占领青海一带,生活在此地的羌人遂成为他的子民。由此,鲜卑人开始与上层羌人不断的通婚融合。隋朝时期,一个叫作“党项”的名字出现在了历史视野,它们就是吐谷浑属部宕昌和邓至的遗种。因此,党项人算是羌人与鲜卑人融合的结果。

隋文帝开皇时期,党项人在首领拓拔宁从的带领下归顺隋朝,被安置在旭州。此时的党项羌包含了细封氏、费听氏、往利氏、颇超氏、野利氏、房当氏、米擒氏、拓拔氏共八大族姓。隋朝灭亡,唐朝建立。与此同时,一个名叫“吐蕃”的少数民族政权也在悄然崛起。迫于吐蕃的军事压力,在此后的180间,党项人陆续内迁。大部分迁至银州、夏州,被称为“平夏部”;一部分迁到六盘山之东的庆州,所以又称“东山部”;最后一部分迁到绥州、延州一带。

唐朝末年,党项首领拓跋思恭因参加平定黄巢起义有功,被唐僖宗封为夏州节度使,赐李姓,坐拥银、夏、绥、静、宥五州。宋朝太宗时期,党项首领李继捧上表归顺,并献上五州地图。由此,党项270名部落氏族长、5万名百姓成为大宋子民。然而,党项与宋的其乐融融并没有持续多久,李继捧的弟弟李继迁就与哥哥分道扬彪,率2万余众割剧于夏州东北的地斤泽,与宋朝对抗。

宋朝兴兵征讨,结果连连失利,最终李继捧献上的五州又回到党项人的手中,双方罢兵言和。两年后,李继迁遭吐蕃六谷部暗自身亡,其子李德明听从父亲遗言再次依附宋朝,双方签定了著名的《景德和约》,李德明授封定难军节度使、西平王。同时,李德明又向辽国示好、称臣。再得到辽国赐封的西平王后,李德明再无后顾这忧,于是派儿子李元昊不断的向西北扩张,一个崭新的帝国随之崛起。

李德明去世后,太子李元昊继承王位。随后,李元昊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

一、发布秃发令,推行剃去头顶毛发,将刘海从前额垂到腮边的传统发式。

二、废除唐宋赐予的李姓及赵姓,改用党项姓“嵬名”。

三、废除原宋辽册封的西平王封号,自称“吾祖”。

四、废除用宋朝年号纪年的方法,自立年号为显道。

五、创造了西夏文字——蕃书,并立即推广使用。

六、改革官制,仿照宋朝官制的同时,允许党项官制并存。

七、订立兵制,设立擒生军、侍卫军和地方驻军。

八、改州升府,扩建宫城殿宇。

之后,李元昊继续攻城掠地,其辖境:东尽黄河,西界玉门,南接萧关,北控大漠。拥包括夏、宥、沙、瓜、会、银等一十七州。

1038年,李元昊称帝,国号大夏,建都兴庆府,成为与宋辽金并列的主权国家。李元昊的称帝,显然触怒了大宋的尊严,于是宋朝大兵压境,双方展开了长达四年之久的拉据战。最终双方妥协,李元昊取消帝制,名义上臣服宋朝。宋朝则每年赐绢15万匹,银7万两,荼叶3万斤,两国维持了平面上的相安无事。

然而、伴随辽国的灭亡金国的崛起,并存于世的三个国家在随后兴起的蒙古面前并没有唇齿相依、抱团取暧,反而为了个自的利益轮番周旋于蒙古之间。与狼共舞的结局就是被狼吃掉,尤其是李元昊被儿子刺杀后,西夏的衰势一发而不可收拾,最终在蒙古的百般蹂躏之下走向灭亡。传10帝,立国194年,实际存世347年的党项人政权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那么,如今还有没有党项人的后裔,他们在蒙古大军的铁骑之下又能幸存几何?

余脉尚存、绝处求生的党项人

战争摧残生灵,但战争也是不同种族人类的融合剂,投降蒙古的少数党项人毫无悬念地融合于多数的蒙古人及汉从当中。另外,就在蒙古大军横行西夏的时候,一部分党项人向南迁徙,最终在今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的木雅地区建立了一个叫作“西吴”的政权,并与元朝并行。明朝时期,明成祖失棣封其为土司,原因是协助明朝讨伐四川军阀明玉珍而建功,并且一直延续到清朝。康熙时期,因没有男性继承人,土司的封号终止。
(羌族美女)

蒙古灭亡西夏后,在进攻大理的同时,继续追剿党项的残余势力,部分逃到木雅的党项人又逃往后藏,定居于樟木口岸、定结、陈塘、定日绒辖等地,人口愈千,也就是如今的夏尔巴人。还有一部分人逃到后藏之后,并没有停下惊慌失措的脚步,而是翻越西马拉雅山的囊巴拉山口,到达今尼泊尔境内的索卢昆布,形成了近10万人的谢尔巴族。

据考证,隋唐时期,有个一个叫做“冉駀”羌人部落生活在吐蕃与唐朝之间,其中没有被两个大国融合的部分羌人,一直保持着羌人的生活习性和民族名称,在川藏之间的皑皑雪山上世代繁衍,形成了如今近20万人的现代羌人。如今,他们的定地被称为“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他们又以“尔玛”自称,也算是党项人的近亲。

结语:党项人的后裔与我国其他少数民族一样,如同一杯醇厚的酒,浸满了岁月沧桑。而他们的前身都像一捧揉和在一块儿的五谷杂粮,在经历漫长的发酵,烈火的加热,热气的蒸溜,最终又冷却成一股涓涓清泉。让人唇齿留香,回味难忘。历史的过往总有许多无奈,党项人也曾有过无限辉煌,因此他们的名字也注定被铭记。

感谢朋友们点赞、关注,欢迎发表不同看法!


3

经常出现于元代墓志铭中的西夏“唐兀氏”,并非是西夏的一个族氏名。《新元史》云,“唐兀氏,故夏国。太祖平其地,称其部众曰:‘唐兀氏’。”所以蒙元史料中的“唐兀”当为元代对西夏故地之称,并非特指西夏某一族氏。

西夏灭亡后,党项族的统治阶级有一部分向元朝投降,元朝重用他们,把他们列为“色目人”来对汉族进行统治。据王桐龄的《中国民族史》统计,仕官元朝的西夏人达六十人之多,宿卫诸军中,也有西夏人,领河西军三千人。投降元的西夏人,成为元朝的一支重要力量。

史学界对于西夏故人的迁徙与演化,都必须一提的是现在立于河南濮阳的一个墓碑。元顺帝至正十六年,唐兀崇喜为其迁衍始祖唐兀闾马立的功德碑《大元赠敦武校尉军民万户府百夫长唐兀公碑铭并序》(以下简称《唐兀公碑》),坐北朝南,正方柱体,碑身高177厘米,碑首为盝顶式,覆莲座,通高304厘米,雄伟壮观,被史学界誉为民族融合的象征。碑文2600余言,是唐兀崇喜的恩师国子司业潘迪所撰书。1986年公布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始祖唐兀台“岁乙未(公元1235年)扈从皇嗣昆弟南征,收金破宋,不避艰险,宣力国家,尝为弹压,累著功效,方议超擢,年六十余,以疾卒于营戍,其妻名九姐,年五十余先卒。时甫君十岁许…”。

以上说明,始祖台未及落籍开州濮阳而卒于军旅,其妻九姐,虽未云姓氏族别,但可断定,亦非汉族。其二世祖闾马唐兀氏,配哈剌鲁氏,生五子,依次为达海、镇花台、闾儿、当儿、买儿。

据唐兀杨氏家谱和《述善集》记载,长子达海至第四子当儿,皆婚配汉族女性,第五子买儿,娶乃蛮氏为妻;至第四世,兄弟14人:唐兀崇喜,字象贤,配李氏;卜兰台,字敬贤,配旭申氏;换住,字思贤,配哈剌鲁氏;不老,字绍贤,配怯烈氏;广儿,字志贤,配旭申氏;拜住,字好贤,配李氏,再配旭申氏;塔合出,字齐贤;配袁氏,再配王氏;留住,字维贤早卒;教化,字居贤,配高氏;伯颜,字希贤,配彭氏;春兴,字尚贤,配张氏;录僧,字世贤,配张氏;帖穆,字师贤,配栾氏;奈惊,字维贤,配刘氏。从以上可知,兄弟14人中,与汉族通婚者8人;与色目人哈剌鲁氏、乃蛮氏、旭申氏、怯烈氏通婚者5人,未婚1人。第五世,昆弟22人,有理安,配哈剌鲁氏;童儿,配乃蛮氏,其余20人,皆配汉族女性妻。至第六世,兄弟31人,七世,同族兄弟49人,查其谱牒,娶妻皆汉族女性。

现在,这种唐兀氏的一支,已经完全融入汉族,汉姓杨。

河北保定城北韩庄出土的西夏文“胜相幢”,建于明代弘治十五年(502),两幢所记人名近百人,其中有不少党项人的姓氏。西夏灭亡二百七十多年后,在保定地区还有这么多的党项人,证明西夏灭亡后有一部分西夏人已东迁。此外,元至正五年(1345)在居庸关建造的六体石刻,也有纳鳞、智妙弥通等党项人参与此工程。

原来党项的姓氏多是多音节,如嵬名、野利、咩布、麻女、破丑、都啰、令介,后来都改汉姓单音节。

所以现在党项族后人可能就在身边,采用熟悉的汉姓。

4

自公元1277年,西夏末代皇帝李睍带领群臣投降蒙古之后,西夏作为一个独立的政权被灭亡了。之后,党项人或被蒙古军队屠杀,或四处逃亡、迁移到各地、或仍然留下西夏故地,其中还有一少部分党项贵族在元朝出仕做官。不论是在元朝各地做官的党项贵族还是迁移或留在故地的普通党项老百姓,由于政治的需要和生活环境的改变,他们的文字、语言以及生活习惯都在不知不觉中慢慢地被同化。最后,党项做为一个单独的名族其实已经消失在茫茫的历史长河中。

如果说西夏党项人现在是哪个名族,我的回答是哪个也不是。但是,藏族的一支—木雅人,相对来说是比较纯粹的党项族后裔。

根据民间传说和史料推测,西夏灭亡后,一小部分党项族人向南逃亡,到达今天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木雅地区定居了下来,还建立了一个小政权。他们的首领被称为“西吴王”。虽说是小政权,但其存在了470多年,历经元、明、清三朝。明朝时期时,还曾出兵帮朱元璋征讨过明玉珍。永乐六年,被朱棣授予其首领阿旺坚河西鱼通宁远军民宣慰使司,时代世袭。直到康熙三十九年,才因绝嗣而停止世袭。

20世纪20年代,英国人吴尔芬敦在西康地区考察时发现,根据当地居民的语言特征判断,他们很可能是西夏党项族人迁徙到当地的后裔。

1944年,邓少琴先生也曾到夏康地区进行调查,他认为当地的居民并非原始居民,而是一部分党项贵族在西夏灭王后迁徙到此处的。

1980年,宁夏社科院的李范文教授深入四川木雅地区调查研究,他认为今天总数大约1万人的木雅人是西夏灭国后迁徙至此的党项遗民与当地党项原著民弭药人互相融合而形成的。木雅人有自己的语言,即“木雅语”。木雅语不同于藏语,但与西夏语十分接近。

因为缺少相关文献,到目前为止对木雅人历史的了解还是相当有限的。

5

西夏,其实可以算是一个偶然性的政权,因为北宋皇帝的胆小怕事,让李继迁不断发展自己的武装,当北宋回过头来时发现已经无法控制党项人了,而西夏已经雄霸一方。

曾经盛极一时后又被蒙古铁骑蹂躏的党项人去哪了?

1226年,成吉思汗兵分两路向西夏发起进攻,此战就是蒙古灭西夏的战役,此时的西夏已经柔弱不堪,完全经不起蒙古铁骑的冲击。

1227年,在坚持了快达一年的西夏皇帝李睍终于开城投降,虽然此时的成吉思汗已经病死在六盘山,但在他临死前还是下达杀死李睍的命令,地下部将遵循遗命杀了李睍,西夏自此灭亡。

但西夏亡国后,并非所有人都被杀死,蒙古人将西夏百姓纳入自己的军队中,而原来的西夏贵族也被贬为平民,成了元朝统治下的色目人中的一支。

在经过多年后,党项人逐渐与个民族融合,而党项人也慢慢消失了历史长河中,这是世界上从此没有了党项人。

(党项人形象)

在党项人成了色目人后,他们分布到亚洲各处,其中比较出名的就是藏传佛教僧人杨琏真伽,这个喜欢盗墓的喇嘛,曾经挖了南宋皇帝和公候墓达一百多座,还把宋理宗的头盖骨制作成佛教法器骷髅碗。

中国的党项人在哪里?

有一则说法是西夏灭亡后,拓跋裹足率领余众进入了四川和西藏一代的康定地区,在那里建立个小王国:西吴王国。

西吴王贵的具体地址和资料已经无法考证,因为这个小国存在时间不长,并且没有文字记录。但考古学家研究后觉得,不论是语言还是习俗方面,现在四川省的木雅人很可能就是西吴王国党项人的后裔。

(木雅人)

除了木雅人外,还有一部分人向蒙古人投降,就是上面说的,他们的成了色目人为元朝服务,而西夏人英勇善战的性格也受到了元朝统治者的重视。

另一部分迁徙到了如今的河北保定地区,从后来查到的遗迹和记录显示,至少在明朝时期这些人一直保留着党项人的习俗,但后来被汉族同化。

(色目人)

另外,“木雅”一词由“弭药”音传而来,而弭药是当时吐蕃人对党项人的称呼,从语言上分析和藏文记载,道孚人就是古代弭药遗民,而木雅人即西夏遗民。

6

感谢问答的邀请!

党项人曾是两宋时期,我国西北地区西夏国的主体民族,其发源于今青海湖一带,唐初归附后被迁徙至黄土高原。

宋初,党项人李继迁叛宋自立,经李德明到李元昊,三代人终成就党项人的宏图霸业,正式割据一方,并宋辽而立国!

公元1038年,李元昊称帝,建立大白高国!

公元1226年,西征花剌子模归来的成吉思汗发动了灭亡西夏的战争,党项军民顽强抵抗,但最终,蒙古铁骑还是在付出巨大代价之后,灭亡了西夏!

公元1227年,西夏末代皇帝李現出城投降,西夏灭亡!

西夏灭亡后,由于成吉思汗在此之前死于六盘山中,因此蒙古人准备对中兴府进行屠城,后在党项人察罕的劝谏下而作罢!

于是,大部分党项人,被赏赐给当时的蒙古国皇后,并被带回蒙古草原,如今鄂尔多斯一带,还有许多蒙古人,自称其祖先为“唐兀”。

其实就是党项人,“唐兀”是当初蒙古人对党项人的称呼!

还有部分党项人则加入蒙古军队,跟随其四处征战,并在蒙古军队中担任将领,镇守一方。

直到今天的安徽等地,还能找到党项人后裔,只不过他们已经融入汉人当中,除了家谱为证之外,再看不出与汉人有何区别。

还有说法,是说党项皇族,逃到今川西地区,或许与今天的木雅人等存在联系!

党项人,在西夏灭亡后就融入到其他民族中,作为一个民族的党项人消失了,但是他们留下的历史和文化,依然深深地扎根在中华文明之中!

或许在你的身边,就有朋友是党项人的后裔,只不过,时过境迁,或许连他自己,都搞不清楚自己的族源了。

大家觉得呢?


喜欢的朋友请点赞评论哦,期待您的支持与关注,十分感谢!

7

党项是古老羌族的一支,党项族建立的西夏王朝在祖国西北地区先是与契丹族建立的辽国和汉族建立的北宋政权并立,辽国和北宋灭亡后,又与女真族建立金国和汉族建立的南宋政权并立,西夏政权在强邻环伺之周,存在了将近两个世纪之久,这不能不说是个奇迹,但1227年最终灭国了。西夏最先是被蒙古成吉思汗攻打的,但西夏顽强的抵抗使得成吉思汗付出了生命的代价。成吉思汗去世后,其后继者继续攻打西夏,最终把西夏灭掉了。当蒙古政权打进西夏首都兴庆(今宁夏银川)后,为了给成吉思汗报仇,为了报复西夏党项族人,进行了大规模的屠城,大肆屠杀党项族,这样致使党项民族大部分被屠杀,其余党项族四散它地。中央电视台曾播出专题纪录片讲述了西夏灭亡后党项族的去向问题,根据专家判断,党项族大部分都融合到其他民族之中了,以至于今天我国56个民族中并无党项族了,但也有少部分改名换姓生活在祖国其他地方,例如据说在今天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南长滩一带就有党项族的后裔居住。

8

在党项人建立的西夏王朝,除了生活着党项人外,还生活着很多汉人、吐蕃人、契丹人、回鹘人,等等。如果用现在的概念来总结,那也曾经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政权。


学界认为,党项人的祖先跟古羌人的支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也就是“党项羌”。

这部分人最早生活在青海省东南部黄河以及四川松潘以西山谷地带,和吐蕃人杂居在一起。后来在东汉的时候,开始内迁到甘肃东部、陕西北部一带。但当时的党项任然是部落散居,还没有完成内部统一。

在隋朝的时候,基本上形成了“党项八部”。

即细封氏、费听氏、往利氏、颇超氏、野辞氏、房当氏、米禽氏、拓跋氏这较大的八部。但势力都很小,最大的也就能集合起5000兵马而已,小的也只有千余兵马。但是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特点,那就是更像我们汉人的地主武装,部曲性质比较重。

一个部族只认族长一个姓,穷人连个姓名都没有。后来西夏开国的皇帝就出自拓跋氏部,这个拓跋氏因为和曾经建立过北魏的鲜卑族的拓跋氏重姓,所以有部分专家认为党项的前身可能和鲜卑也有关系。


但相对而言,他们更像吐蕃人,他们饿死不种地,但又不同一般游牧民族,那就是他们猪、牦牛、羊什么都养,因为这些肉类是他们的主食,对肉食没有宗教禁忌。党项人特别善战,而且非常凶残,非常记仇,也非常团结,伤他族人一人,全族人都上。大仇未报,脸不洗牙不刷,连肉都不准吃,战死后就地火化。所以虽然党项人少,但是一般其他的大族们还真惹不起他们。这也就是党项之所以能以弱小却可以杂居于像善战的吐蕃、回鹘、契丹这样的大族中间的原因之一。

所以在唐朝中后期,拓跋氏党项很快崛起了。因为拓跋思恭帮助唐僖宗平定黄巢起义,因而被赐予国姓,封西平王。

所以后来西夏的开国皇帝李元昊为什么姓李,原因就在这里。后来李元昊飘了的时候,就抛弃李姓不用了,自己造了一个姓,嵬名,给自己起了个名字叫嵬名曩霄。不过他的后代们没他强,还是老老实实地有捡回了李姓。

所以到了宋朝初年,拓跋部的首领李彝殷,归附宋朝,并且出兵帮助北宋攻打北汉,所以被封为夏州定难节度使。宋朝对这些仍然处于奴隶社会的部落,实际上延续了唐朝的做法,继续羁縻统治。


但是到了赵光义的时候,北方能铲除的小敌人都铲除了,一心还要收回燕云十六州,所以政策进一步缩紧。

当时拓跋部的首领是李继捧,宋朝收回了夏、绥、银、宥、静五州之地,封李继捧彰德军节度使,让他到东京汴梁去当官。李继捧没意见,但是李继捧的弟弟李继迁不干了,于是拓跋部内部实际上就出现了巨大的分裂,结果李继迁就带着追随自己的族人逃到了距离夏州西北300多里外的地斤泽,开创自己的霸业去了。

电视剧《贺兰雪》描写这一段的时候,特别精彩。前有拦截后有追兵,就在这个时候,李德明的老婆卫慕氏怀孕待产。李继迁带着士兵冲在前面挡住敌军,大喊“伟大的贺兰神山啊,保佑我拓跋家族生个儿子吧!”果然如愿生出了李元昊。然后就开始一路顺,路路顺了。


党项人后来之所以建立的西夏国那么强悍,除了本身强大的军事化体制之外。最主要的是两点。

一点是他占据了陆上丝绸之路的河西走廊,过关设卡,给西夏带来了巨大的贸易红利,为西夏对宋朝和辽国发动的两场奠定基础的战争,提供了大量的金钱和物资。

另一点就是整个西夏王朝对宋朝的“翻版复制”,实际上也就是一个高度汉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党项人完成了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王权社会过渡的过程,他的经济、文化、宗教、制度大规模翻版宋朝。此刻的党项原来的传统在逐步改变,比如党项人开始重视农业生产,重视水利工程了。

到在这个过程中,李元昊避免被汉文化吞噬,保持党项人特色,又不断要求“胡化”。

比如“秃发令”,比如创建自己的文字,但即便如此,文字也都脱胎于汉字。李元昊死后,西夏实际上也一直在汉化和胡化的形式之间徘徊。

直到西夏最终被灭亡,西夏文这种故意在简单的基础上造出的复杂文字变成了“死文字”。多年后,再看那些荒废在大漠里的西夏王陵,才让人深信,党项这个民族被蒙古人彻底灭族了。

实际上并非如此,有学者研究,后来实际上有很多蒙古化的党项将领,随着蒙古铁骑征战全世界,然后留在了当地。比如察罕那颜,就被封在了河南。现在四川、云南、安徽、河南、宁夏,等等地方都存在这些人的后裔。


如今的党项人后裔已经融入到蒙、藏、回、汉等各个民族里去了。其实没有必要深究哪个人具体才是党项人后裔。

只要有交流,就无法逃避融合。要保持几千年前的原状实际上是不现实的,除非生活在一个封闭的自循环的环境里。比如解放前的客家人,一群汉人活生生地在广西的崇山峻岭里,活成了少数民族的样子,但那恰恰是几百年前汉人的样子。

文/炒米视角

原创首发,欢迎关注或吐槽

9

党项族是古代北方少数民族之一,属西羌族的一支,故有“党项羌”的称谓。 据载,羌族发源于“赐支”或者“析支”,即今青海省东南部黄河一带。

汉朝时,羌族大量内迁至河陇及关中一带。他们以部落为划分单位,逐渐形成了著名的党项八部,其中以鲜卑部的拓跋氏最为强盛。唐朝时,经过两次内迁,党项逐渐集中到甘肃东部、陕西北部一带,仍以分散的部落为主。唐朝时在党项民族聚集地设立羁縻州进行管理,有功的党项部落酋长被任命为州刺史或其它官职。唐末黄巢起义时,唐王传檄全国勤王。党项族宥州刺史拓跋思恭出兵,唐僖宗赐拓跋思恭为“定难军节度使”,后被封为夏国公,赐姓李。至此,党项拓跋氏集团有了领地,辖境包括宁夏、陕西等五州之地,握有兵权,成为名副其实的藩镇。

宋朝时由于宋人文弱,边境武备松驰,夏主李继迁开始不断发动对宋朝的武力进攻与掠夺,占有了大部西北地区领土,公元1038年十月,李元昊正式称帝,建立西夏。这是党项族发展到历史的顶峰。好勇斗狠的西夏国王李元贤继续对宋朝的大规模用兵,发动了著名的三大战役,即三川口战役、好水川之战和定川寨战役。迫使宋朝承认了西夏的合法地位并每年向西夏进贡大量岁币财物,膨胀的西夏又连续与当时如日中天的辽国发动了战争,但是损兵折将并没有捞到多少好处,只好与辽签订了和约,形成了宋,夏,辽三足鼎立的局面。公元1227年,西夏被蒙古所灭。

在与成吉思汗与蒙古军队的战争中,党项人几乎被屠戳亦尽。西夏灭国后,党项人更是成为蒙古人血洗的对象,失去了生存之地的极少数幸存者不得不与其他民族混存杂居,从而渐渐为藏族、蒙古族、汉族,回族等族所同化。现今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羌族其实与古代党项族并无多大的关联。历史上叱咤一时的党项族,和曾经的匈奴族一样,实际上已经消亡在了历史的尘埃中!

10

西夏是西北党项人建立的王朝,党项人源出于羌族,和同样源出古羌的华夏民族有着同一个远祖。

1226年春,成吉思汗出征西夏,成吉思汗当年带兵西征的时候,曾经要手下败将西夏发兵相助。西夏拒绝征调随从出征,私下还秘密与金朝议和,成吉思汗决定彻底消灭西夏。 西夏当时已处于苟延残喘的地步,那里是蒙古人的对手,加之征讨途中成吉思汗病死,这大大刺激了蒙古军队,西夏很快被灭国。

西夏永远地从历史上消失,不留一丝痕迹,千百年来西夏人的去向成迷。 西夏被灭国,实际上还有一小部分西夏人逃出蒙古人的大屠杀。在青藏地区的唐古特人(唐兀人)是西夏幸存的后代之一,大部分人在以后的历史中藏化、蒙化和汉化,成为了中华大家庭的成员。

西夏灭亡后,部分党项人在经过数千里跋涉,在今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的木雅地区定居下来,建立了一个小政权,后来这部分人成为藏族的一部分。这部分人住雕楼,穿带白边藏服,与西藏人风俗相差很大。

夏尔巴人居住在中尼边境,属中国的未识别民族之一,也是西夏后人与当地藏族通婚形成的民族。其次,在陕北米脂、横山等地居住着许多拓姓居民,他们有可能是西夏党项拓跋氏的后裔。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