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蜀汉方面,刘封、彭樣、马谡之死跟诸葛亮直接有关,是在诸葛亮的主导下被杀的,但这三人都是因罪被处死;刘琰因冒犯皇帝刘禅被杀,纯粹自己作死,与诸葛亮无关;魏延死于诸葛亮之后,也纯粹是自己作死,不是诸葛亮遗命杀他的,实际上诸葛亮生前一直在重用和保护魏延。
在这些人物中,彭樣才干突出,能力卓著,虽然是其自己作死,但是感觉杀掉他比较可惜,如果予以赦免不杀并适当任用的话,似乎可以给诸葛亮北伐提供很大帮助,但这个人一旦用不好,会成为很大的祸患。
刘封是刘备早年依附在刘表处时收的养子,武艺高强,性格刚猛,气力过人。
刘封先前带兵随诸葛亮、张飞西上进取益州期间,奋勇向前,功劳卓著。在汉中之战后,奉命领军自沔水而下与已经攻克房陵的孟达会师,统领孟达逼降曹操遥封的上庸太守申耽,升任副军将军。但在关羽的襄樊战役期间,刘封受孟达挑唆,关键时刻不顾大局,多次拒绝救援关羽,对荆州之失、关羽之死,负有重大责任;随后又与孟达不和,逼反了孟达,导致房陵、上庸、西城三城丢失,给蜀汉造成了重大损失。
刘封按罪本应处死,但刘备囿于私心,想枉法赦免他,被诸葛亮劝阻。因诸葛亮担心刘封这种人粗鲁勇猛,私心太重,不顾大局,分不清是非,容易被人挑拨而坏事,一旦刘备去世,以其性格必然会造成大的祸乱。所以诸葛亮劝阻了刘备对刘封死罪的赦免。
关于刘封,在《魏略》中记载有如下故事:【太祖在汉中,而刘备栖於山头,使刘封下挑战。太祖骂曰:“卖履舍儿,长使假子拒汝公乎!待呼我黄须来,令击之。”乃召彰。彰晨夜进道,西到长安而太祖已还,从汉中而归。】
意思如下:
曹操在汉中阳平关期间,刘备驻军在定军山头。刘备经常派遣刘封去阳平关前挑战,曹军这边没有能出去应战的。曹操大骂道:“织席贩履的臭小子,你老是让你的假儿子来叫板你外公!等叫来我那个长黄头发的真儿子,让他收拾你的这个假儿子!”于是派人召曹彰。曹彰从洛阳出发,骑马昼夜赶路,等曹彰抵达长安的时候,曹操已经从汉中撤军,往关中返回。
二、彭羕
彭羕很有才干,但为人张狂自傲。先前在益州得罪人,被人陷害,被刘璋处以剃光头发,并罚为奴隶。后来在葭萌结识了庞统,由庞统与法正推荐给当时正在葭萌的刘备,给刘备谋划进取益州的方略,逐渐受到信任与重用。
但诸葛亮对其很不喜欢,认为彭羕心大志广,以后将会成为祸患。因此私下劝刘备疏远彭羕。
公元220年,彭羕被刘备稍微疏远,从治州从事外放为江阳太守,遂心生怨气,私下拉拢马超,有企图垄断蜀汉军权、朝政及造反之意,遭到马超举报被下狱。彭羕在狱中写信给诸葛亮,为自己辩解,说自己与庞统当年曾一起发誓追随诸葛亮的脚步辅佐明主刘备成就大业,并说此次是一时糊涂,自己作死发闹骚而已,还说马超误解了自己的原意。潜台词是想请求诸葛亮劝说刘备赦免他,但诸葛亮没有理睬,彭羕随后被杀,年仅37岁。
彭羕之死,似乎是咎由自取。如果赦免彭羕,一方面将置马超于尴尬境地,另一方面一旦刘备去世,可能会成为蜀汉内乱的祸患。诸葛亮为人谨慎,因此没有劝刘备赦免彭羕。
【彭羕,字永年,广汉人,身长八尺,容貌甚伟。《注七》认为他是一位经天纬地的人物,他初见刘备,与之交谈時,「指掌而谈治世之务,讲霸王之气,进取益州之策」,使刘备佩服不已。彭羕虽「姿性骄傲、多所轻忽、形色囂然、自矜得遇滋甚」之辈, 但亦受重用。】
诸葛亮「外接待羕,而内不能善」,私下对刘备说彭羕「心大志广, 难可保安」,于是刘备逐渐疏远之。
三、马谡
马谡好谈兵法,先前被刘备委任为益州越巂太守。公元218年左右,当时刘备正忙于汉中之战,益州越巂郡内少数民族的首领高定发动叛乱,马谡不能平息,后依靠李严支援击溃了叛军。刘备因此认为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但后来诸葛亮急需用人,考察马谡,与马谡多次沟通及谈论兵法后,认为马谡善于谋略,只是缺乏实战经验。遂有意培养他,给其提供实战机会。
在蜀汉第一次北伐期间,赵云邓芝在箕谷率领疑兵应对曹真大军,魏延统兵攻打郭淮把守的上邽,诸葛亮委任马谡为前军主将,给其防守街亭、阻挡张郃援军的重大任务及实战机会。但关键时刻,马谡拒不听从副将王平的劝阻,擅自改变诸葛亮军事部署,不下据城,导致街亭失守,使得蜀汉第一次北伐未能成功占领陇右,给蜀汉的北伐大业造成了重大损失;马谡甚至在激战关头抛弃军队,临阵脱逃,违反了最基本的军法。所以马谡被判死罪,纯属咎由自取。尤其“临阵脱逃”是诸葛亮不赦免他死罪的主要原因。
四、刘琰
刘琰曾经担任蜀汉车骑将军,是紧紧排在李严之后的蜀汉重臣。作为刘备原从人马而受到重用,本身毫无能力,前面仗着自己官大,与魏延无理冲突,后来又毫无证据地猜疑自己妻子与皇帝刘禅私通,诽谤刘禅,殴打妻子,弄得整个成都议论纷纷,严重影响了刘禅的声誉,有司及刘禅因此决定严惩,予以处死。当时诸葛亮正忙于筹备第五次北伐,对这种人,诸葛亮未上书进行保护。
五、魏延
魏延偏狭孤傲,自视甚高,但善待士卒,作战勇猛顽强,一直受到诸葛亮的重用和保护。
在诸葛亮第五次北伐病逝于五丈原后,魏延身负断后、保障蜀汉大军安全撤退的重任。但当司马懿大军大举追杀而来时,魏延拒不执行断后命令,放弃可以重创曹魏追兵的机会,擅自提前撤走,破坏栈道桥梁,阻止杨仪撤军,置蜀汉大军于极度危险之中,并意图杀害杨仪,抢夺军权。魏延一旦得逞,后果不堪设想,以其性格,不仅会杀害许多人,还会葬送蜀汉北伐大军。幸好王平予以及时阻止,喝散了魏延部下。最后魏延被杀,纯粹咎由自取。
但魏延属于内讧,不是造反,不应该屠灭其家族。其家族被灭,是杨仪公报私仇的问题。
六、孟达
孟达也很有才干,被刘备任命为宜都太守,在汉中之战后奉刘备命令从秭归进兵攻克房陵。后接受刘封领导,共同攻打上庸,逼迫上庸太守申耽归服蜀汉刘备。
但实际上孟达是一个反复无常的小人,刘备待他不薄。在驻守房陵期间,先是挑唆刘封怨恨关羽,劝阻刘封对关羽的援救,致使蜀汉丢失荆州、关羽被杀;随后因刘封抢夺了其乐队,就举郡投降曹魏,并会同曹魏徐晃、夏侯尚及叛变的西城太守申仪共同攻打副军将军刘封,致使刘封败退成都,迫使蜀汉上庸太守申耽投降曹魏,三城遂全归了曹魏。孟达受到曹丕重用,担任新城太守,统管上庸三郡。
后来曹丕及夏侯尚去世,孟达失去了靠山,又与魏兴太守申仪不和,处境微妙。
在诸葛亮及李严写信劝说下,孟达想回归蜀汉,但犹豫不决。诸葛亮为了迫使孟达彻底叛变曹魏,派人故意向申仪泄露孟达欲回归蜀汉之事,申仪随即向曹魏朝廷举报孟达,孟达被迫在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前举兵叛变曹魏。但孟达轻视了司马懿,导致被司马懿兵贵神速予以剿灭。当时诸葛亮曾经派遣军队救援孟达,但被申仪截断了栈道,无法及时抵达。
【鱼豢:达以延康元年率部曲四千馀家归魏。文帝时初即王位,既宿知有达,闻其来,甚悦,令贵臣有识察者往观之,还曰“将帅之才也”,或曰“卿相之器也”,王益钦达。达既至谯,进见闲雅,才辩过人,众莫不属目。】
【刘晔:达有苟得之心,而恃才好术,必不能感恩怀义。新城与吴、蜀接连,若有变态,为国生患。】
【费诗:孟达小子,昔事振威不忠,后又背叛先主,反复之人,何足与书邪!】
七、李严
李严,字正方,能力卓著,很有才干。曾与诸葛亮、刘巴、法正等人,共同制定《蜀科》;在担任犍为太守、兴业将军期间,重新修筑了蒲江大堰,积极发展生产;在刘备忙于汉中之战期间,还曾率领五千人于后方益州,主动替庲降都督邓方果断平定马秦、高胜等数万人在郪县、资中县的叛乱;并主动替时任越巂太守的马谡击溃越巂郡夷帅高定之叛乱,解除了叛军对新道县的围攻。李严因此受到刘备的重用。
刘备去世后,李严与诸葛亮同为刘备托孤重臣,作为诸葛亮的副手,身居高位。但李严性情孤傲,私心太重,缺乏大局观,在蜀汉国力弱小的情况下,大修楼舍共自家享受,不尽心考虑如何与诸葛亮齐心协力治理国家、完成北伐,却想自己开府治事,与诸葛亮争夺权力,如此将会分散蜀汉国力。
在第四次北伐中李严更是工作不力,运粮不及时,耽误了蜀汉北伐大业。事后李严却推卸责任给诸葛亮,遭到诸葛亮等蜀汉众多大臣的上书弹劾,于公元231年夏末被刘禅免除全部职务,贬为庶民。
李严被贬后,认为只有诸葛亮知道自己具有大才,自信在蜀汉需要的时候,还能被办事公允的诸葛亮重新重用。
诸葛亮于公元234年秋,在五丈原北伐前线去世后,李严认为自己不会受到蒋琬等人任用,感觉复出无望,不久即抑郁而亡。显然李严之死不是诸葛亮的责任。
【正方腹中有鳞甲,乡党以为不可近。】
【严少为郡职吏,用性深刻,苟利其身。乡里为严谚曰:[难可狎,李鳞甲。]】
【陈寿:[都护李严性自矜高。][彭羕、廖立以才拔进,李严以干局达,魏延以勇略任,杨仪以当官显,刘琰旧仕,并咸贵重。览其举措,迹其规矩,招祸取咎,无不自己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