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代控制军队最直接的办法,那就是兵符。因为大boss不可能每次下达命令都要亲自到场,所以谁手里有兵符,谁就掌握了军权。

那么这个时候我们就能理解了,当初刘备背叛曹操,夺取徐州五万精兵的时候,难道这五万精兵不知道刘备反叛了曹操吗?还真不知道,因为刘备手里有兵符。

刘备到了徐州就把曹操的徐州刺史车胄给杀掉了,那些忠于车胄和曹操的将领有一部分不明就里,也就归顺了刘备,还有一部分不听话的,估计也就被杀了。

连将军都不太清楚发生了什么,还以为是车胄造反,刘备是得到了曹操的命令。那么普通士兵又能知道什么呢?

队伍实在是太庞大,兵符是真的管用。

古代行军打仗,通信是非常差劲的,可以说根本就没办法良好传达消息,为此兵符就成为了统领一支军队,最有效的东西。

所有的将士们,只认兵符不认人。为什么呢?因为曹操也担心将领们会谋反,所以没有曹操的兵符,将领们也调动不了士兵。

为此次一级别的军官们,绝大多数,看到兵符才会行事,因为这是硬通货。如果有些将领造反了,你跟着造反,那么必然是要杀头的。但是你跟着的不是将领,而是兵符的话,情况就不同了,你这是严守军纪,甚至还会得到夸奖。

曹公自出东征,助先主围布於下邳,生禽布。先主复得妻子,从曹公还许。表先主为左将军,礼之愈重,出则同舆,坐则同席。袁术欲经徐州北就袁绍,曹公遣先主督朱灵、路招要击术。未至,术病死。---《三国志》

曹操和刘备都不可能出现在普通士卒身边,他们没办法像电视剧里演的那样,站在两军阵前互相叫板。所以士兵们压根就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说句不客气的话,士兵们只知道埋头听话,至于上层到底发生了什么,他们懂个屁啊!军队是一层一层管辖下来的,每一层只听从上一层的命令,这样才不会乱。

所以刘备在夺取徐州五万精兵的时候,只需要控制上层将领,一切就好办多了。把不听话的都杀了,留下愿意卖命的,那么这五万人马可就直接到手了。这也是刘备敢这么做的重要原因,毕竟的确可行。

谁有粮饷,谁就有兵马。

刘备杀了车胄以后,夺取了徐州城。他原来就是徐州的领导,所以很快就掌握了这里的钱粮赋税。

我们看史书,会发现,二十四史当中,《三国志》是非常特别的一本史书,因为他完全没有按照其他史书的规格体系来写史书,尤其是没有写到食货。

其实熟悉史书的朋友们一定非常了解食货,因为这才是立国之本。所以食货,其实就是钱粮赋税,这是立国之本,也是一支军队所必须要拥有的东西。

先主据下邳。灵等还,先主乃杀徐州刺史车胄,留关羽守下邳,而身还小沛。东海昌霸反,郡县多叛曹公为先主,众数万人,遣孙乾与袁绍连和,曹公遣刘岱、王忠击之,不克。五年,曹公东征先主,先主败绩。曹公尽收其众,虏先主妻子,并禽关羽以归。---《三国志》

因为只有拥有了钱粮赋税,才会有足够的粮食和粮饷供应给当兵的。人家为什么要当兵?在三国时期,大多数人都是为了有口饭吃,毕竟天下被黄巾起义给搞得乱糟糟的,谁都吃不上饭了。

车胄在的时候,徐州有粮饷,车胄被刘备杀了,刘备统治他们的时候,徐州还是有粮饷。而且说不定刘备发的粮饷比车胄还要多。

比如说过去军队里每个人一日三餐只有馒头可以吃,可是从刘备统治徐州以后,每顿饭加一个肉包子,那傻子才会去反对这样的领导呢!

谁有钱谁有粮食,谁就能够笼络住一帮可靠的士兵。忠诚这玩意儿,只存在于小范围之内的私交之中,真正统治大部队,想要靠忠诚,基本不能实现,毕竟每个人的心都不一样。

刘备原本就是徐州领袖,他深得徐州士绅的支持。

刘备夺取徐州,那是情有可原的。当年陶谦病逝之前,可是把徐州托付给了刘备,等于说刘备是徐州合理合法的领袖。

可是后来吕布强行夺取了徐州,曹操打败吕布以后,曹操又占领了徐州。这块地盘一直都是刘备的心头之痛。

他在领导徐州的时候,广布仁义,早就得到了一大帮人的支持,包括大财主糜竺糜芳家,还有绝顶的谋士陈珪陈登父子,以及一系列两边倒的豪强们。

登曰“公路骄豪,非治乱之主。今欲为使君合步骑十万,上可以匡主济民,成五霸之业,下可以割地守境,书功於竹帛。若使君不见听许,登亦未敢听使君也”北海相孔融谓先主曰“袁公路岂忧国忘家者邪。冢中枯骨,何足介意。今日之事,百姓与能,天与不取,悔不可追”先主遂领徐州。---《三国志》

这帮人就是刘备非常有利的帮手,他在斩杀车胄以后,宣布重新夺取了徐州,这帮人会立刻跑过来表示支持。

自己有兵权,再加上这帮人的帮忙,刘备在徐州的地位,那是相当稳固的。只不过当时他的实力远不及曹操,所以根本没办法在无险可守的徐州,留有一席之地。

总结:刘备夺取了五万人马,也守不住徐州。

刘备夺取徐州的时候,其实徐州早就已经是一片狼藉。当年曹操要找陶谦报仇的时候,一路屠城,光官方记载的就屠杀了三座城的所有百姓。

此后刘备与吕布交战、曹操与吕布交战,这一系列的战争过后,徐州再次陷入了人口危机之中,在这种情况下,曹操才会让车胄带领五万大军镇守在徐州。

因为徐州没什么人了,曹操想要用士兵作为补充。我很怀疑,这五万人马,其实是刚刚招募的新兵,这帮人没有战斗能力,缺乏足够的军事素养,纯粹是曹操为了扩充徐州人口做出的人口迁徙策略。

刘备以手里的三千人马,很快统帅了这支没有战斗力的军队,而徐州又没什么天堑可以作为防守,自然是会被曹操再次攻破。

参考资料:《三国志》

最佳贡献者
2

刘备窃取曹操五万精兵,就算精兵知道刘备已经反对曹操了,也已经无能为力。因为刘备已经掌握统兵印信。在那个认符不认人的时代,再加上绝大大部分士兵都是文盲,即使有少部分人知道真相想反抗,也会被镇压下去。

这主要是由于古代军队和现代军队是不同的。现代军队是人民军队,是有思想有灵魂的军队,是忠于祖国忠于人民的。而古代军队只不过是统治阶级维护统治的工具,对于那些精兵来说,当兵只是为了吃饱穿暖,他们跟曹操是当兵吃粮,跟着刘备也是当兵吃粮,对他们来说并无不一样,所以不知道真相的跟着刘备干,知道真相的也没必要冒死去反抗。这才让刘备窃取成功。

至于说刘备如何控制部队,我认他应该采取了最简单有效的办法:广施恩惠。就是给所有将士升职加饷,具体而言就是将中下级将领提拔上来,这些人跟曹操没多少接触,所以没有忠诚而言。而原来曹操任命的高级将领要么被他招降要么就是被他遣散。

之所以说是遣散,乃是因为就算这些高级将领再怎么无能,也会有得人心的地方,贸然在军中将他们杀掉,肯定会引起军心不稳。所以肯定是放掉他们,用以收买军心。

3

在《三国演义》中,有一段情节讲的是刘备在和曹操一起讨伐吕布后,一起回到许都。在许都,刘备怕曹操识破自己的雄心,于是韬光养晦,天天种菜迷惑曹操。可是,即便如此,刘备的心思依然被曹操识破,对他说出“天下英雄唯我与使君耳”的话。在这种情况下,刘备无时无刻生活在恐惧中,急于脱身。

终于,刘备找到机会,在袁术投奔袁绍的时候,要求率领一支军马,去徐州半路截击袁术,曹操同意了刘备的要求。可是,一旦刘备率领这五万人马出兵之后,就不听从曹操要求他返回的命令了。在截击袁术获胜后,刘备就留下了这五万人马,转身袭取了徐州,斩了曹操派驻统领徐州的车骑将军车胄,公开反抗曹操。小说中的这段情节也是在现实历史中存在的,写得比历史上的记载要精彩。

在这里,我们会有个疑问,那就是刘备率领的这五万军马,原本是曹操的军马。为什么会听从刘备的命令,反叛曹操?如果说是被刘备所骗,蒙在鼓里袭取了徐州。那么在后来曹操亲自率领军队前来平叛,这些人马肯定知道自己的处境。可是,他们依然听从刘备的指挥抗击曹操,那么,这一切到底是为什么呢?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从军队这个特殊的组织结构谈起。我们都知道有一句话,那就是军人的首要天职是什么?是服从。每一个军人,必须要服从命令听指挥,这才会保证战争的胜利。所以,服从是刻在每一个军人骨子里的。理解的要服从,不理解也要服从。这就是军队的特殊性。

因此,在任何时候,统治者都不允许军队有自己的意志。因为这种意志对统治者是极其危险的。所以,在旧社会,对军队的控制十分严密。军队的军规中,光斩条就有几十条之多。在这样的氛围里,每一个将士根本就不敢问什么理由,只听从自己的顶头上司的命令。

正是因为这样,所以古代的统治者对于军权十分看重。一旦军权旁落,就会出现不可想象的事情。我们都知道信陵君窃符救赵的故事,那里面的信陵君就是为了夺取军权,才盗取了兵符。当对方大将晋鄙表示怀疑的时候,信陵君立刻击杀了晋鄙。全军十万将士,没有一个人反抗的。这是因为兵符在信陵君手中,谁也不敢违反军法,落得个晋鄙的下场。

所以,当刘备被曹操任命为这支军队统帅的那一刻起,这支军队的每一个人就只服从刘备的指挥。至于说刘备是否反叛,那是上司考虑的事情,自己只管服从就是了。刘备又利用自己的权力,在讨伐袁术前后,调整军队的组织结构,把自己的亲信安插到各个关键岗位,这样就迅速的控制了这支军队。即便是有人心向曹操,也因为群龙无首不敢轻举妄动。

那么,曹操对这支军队就无法控制了吗?其实还是有的。最起码曹操有两个办法能够防止这支军队的反叛。可惜,这两个办法一个因为曹操的疏忽,没有实行。另一个在当时虽然已经被曹操实行,可是还没有完善的制度,形同虚设。

第一个办法就是监军制。在一支军队派驻统治者的代表,对这支军队加以监督,是当时的一个有效的办法。取得效果最明显的就是司马昭派兵灭蜀的那一仗。

当时司马昭派钟会和邓艾出兵灭蜀。司马昭就派亲信卫瓘作为监军,率领一部分兵马随同出征。在邓艾越权行事的时候,是卫瓘生擒了他。在钟会和姜维合谋准备造反的时候,是卫瓘率领将士消灭了他们。可以说,保证灭蜀的战果,保全曹魏十万大军,卫瓘居功甚伟。

曹操对刘备的这支人马也是有所防备的。他派朱灵、路昭两人随同刘备一起出征,也是起着监督刘备的作用。可是,曹操给了他们任务,却没有给他们职权。他没有像司马昭那样,明确朱灵、路昭的职务、权限,给他们监军的名义。这就让刘备钻了空子,以统帅的名义打发朱灵、路昭两人回去,自己控制了军队。

第二个办法就留取军队将领的人质。我们可以看到,在刚开始,曹操是没有采取这种办法的。这是因为曹操没有稳固的根据地,如果留驻人质的城市被敌人夺走,就会造成军心离散。在后来的襄樊之战中,关羽就是因为手下将领家眷所住的江陵被吕蒙所夺,使得大军一朝奔溃,所剩无几。

所以,在和张绣的作战中,曹操的儿子曹昂、爱将典韦都死于张绣的反叛。在事后,曹操总结经验,认为不留取人质是失败的主要原因。从那以后,再加上后方逐渐稳固,曹操开始留取人质。

但是,在刘备这个事件的时候,曹操的这些措施也刚刚进行。他对这些措施的执行并不严格。所以,曹操可能留取了一部分将领的人质,可是并没有对他们有实质性的管制。在黎阳之战后,曹操才颁布了追究将领战败责任的命令。我们可以想到,在此之前,曹操对部下的管理还是比较松散的,即使打了败仗也是经常不处罚。这使得那些反叛的将士心怀侥幸,随刘备而去。

结语:

所以说,在刘备夺取曹操的兵马,袭取徐州的时候,曹操是措手不及,一时没有办法。这实际上是刘备利用了曹操的管理漏洞造成的。这件事,也给曹操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此之后,曹操很少将大批兵力交给非自家亲族的将领指挥。

不过,刘备这样得到的军队也有弊端。这些军队到底是曹操的军队,不是刘备亲自拉起的军队。他们虽然暂时在刘备的胁迫下能够为其所用,在战况顺利的时候也能够处理。可是一旦战况不利,这些军队就军心容易动摇。

在《三国演义》书中也说道,到后来在曹操率领军队讨伐徐州的时候,这些军队被曹军包围,一看势头不妙,就尽皆投降曹军去了。最终,刘备还是大败,被迫逃亡去了。

我是历史笑春风,欢迎大家关注我,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4

那是《三国演义》上说的,实际上只有五千精兵。

因为当时天下大乱,豪强割据,很多人都私人部曲。

朱灵并不是曹操的人,而刘备领走的那支军队正好就是朱灵的这5000将士,并且朱灵和刘备其实都是曹操信不过的人。

刘备将朱灵遣送回去,杀了秘密跟来的人,一举夺得了兵权!

从严格意义上讲,当时的天下可以说是仍然是汉朝的天下,因为当时绝大多数的大臣都是汉朝的大臣,而且当时的人民也认为这仍然是刘家的天下。所以这就给刘备接下来的动作提供了一个比较好的社会环境。

5

三国枭雄曹阿瞒,拥有善于发丘探穴的摸金校尉部队,为自己源源不断的供应军费资金,还有令人闻风丧胆的虎豹骑,该兵种战斗力可谓是三国时期数一数二的至强军队。然而曹操惜兵如财,可在当年还是被刘备设计盗走了50000精锐士兵。而事后刘备为何不担心这批魏国精兵谋反呢?其到底采用了哪些方法控制他们的?

曹操是一个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的奸雄。眼看那么多精兵被刘备骗走肯定气得要死。特别是当刘备处于弱势之时,曹操又在“青梅煮酒”时表示欣赏刘备,这足可说明曹操视其为敌手,很忌讳刘备的雄起。

当初,群雄讨伐逆贼董卓结束,刘备便迅速发展起来,夺得根据地后转头就对曹操说慌,主动请缨去攻击袁术,毕竟袁术拿到了“传国玉玺”却在将该宝物献给大哥袁绍,这等于是公然谋反,想自己称帝夺取汉室江山,因此刘备讨伐袁术可谓是名正言顺。所以曹操对此深信不疑,逐爽快的借给了刘备五万精兵。

可惜曹操事后就悔恨了,眼看刘备把自己的部队头也不回的带走,便日盼望这支军队会迷途知返,反叛刘军趁早回来。殊不知,该50000精兵被批许给刘备统领后也是身不由己,甚至迷迷糊糊的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刘备窃取曹操50000精兵,难道这些士兵不知实情吗?原因难以置信。

而关于刘备有效控制该军队的问题,主要涉及到一个词“令行禁止”,古代士兵不论出身、国籍,都要誓死遵从上级军官的命令,如果敢违反就会被军法处置。为此,当曹操把兵权交到刘备手中后,这批精兵等于就是重新认主,忠诚于刘备的指挥,且不敢有半点违抗。

特别是当初曹操诚邀刘备一起“青梅煮酒”畅谈天下大势,直夸刘备是举世英雄,这个错误讯号传遍曹军上下,导致众将士都误以为,曹操非常器重刘备。迟早会给予他重任,并且还可能会成为曹军举足轻重的核心将领。殊不知,刘备这带兵一走就没有了回头,使得众人预料不及。

刘备看似忠厚仁义,但偶尔会不按理出牌。当初刚到徐州二话不提就把守城刺史车胄处砍,此举立马吓得车胄麾下将士脸色大变,纷纷以为刘备要谋反了,但自己又无力抵抗于是就纷纷投诚了刘军,而其他对曹操存有半点忠肝赤胆的士兵则转头就被莫名杀害,使得再无人敢抵抗刘备的命令。由此可看出,刘备控制五万精兵的手段是,先来一招“杀鸡儆猴”令大部分曹兵臣服,然后才用兵符控制他们。

古代军方有一条规定,只认兵符不认人,就算一个将领带士兵们东征西讨屡次征战结下了战友情谊,可一旦兵符易主,这些士兵都必须服从拿兵符的新将领,若是违抗等于是谋反,会被处于满门抄斩之罪,而自己身居在外死不足惜,可家里还有老小,怕牵连她们,故此这些士兵往往都不敢抵抗,只一味的服从兵符持有人。

还有一点,是逐层分级管理问题。试想五万人之众,就算是曹操也未曾亲眼接见过他们。根据古代军事制度,军队为逐层管理,一层军官管一层士兵,逐层而上不可越级。每当主公派下命令,都是按流程一层层传达,所以基层将士根本不知道高层发生了那些变动,只管看兵符办事。

尤其是古代通讯不发达,刘备蒙骗着5万精兵,带着他们四处打仗,该些士兵可能还以为自己在为主公曹操卖命。由于消息的封锁,故此纷纷听从调遣。另外基于曹操的狡猾,他有可能搪塞刘备给的是新兵,所以事后这些兵很快就干脆认了新主刘备。

6

这是《三国演义》中的说法,历史中本无此事。

197年,刘备被吕布所败,投奔曹操。曹操为笼络刘备、防备吕布,便任命其为豫州牧。198年,刘备协助曹操击败吕布后回到许昌,被汉献帝任命为左将军、宜城亭侯。

此时的刘备虽然官爵一路“平步青云”,但由于身处曹操的控制之下,他这个左将军手中并无实权,形同傀儡。为保全自己,刘备深居简出,低调做人,逐渐让曹操对他放松了警惕。

199年,在淮南混不下去的袁术准备带着玉玺途经徐州投奔河北袁绍。曹操原本准备派遣朱灵和路招征讨袁术,可得到消息的刘备便主动向曹操请缨,也要求出战。可刘备一个光杆司令哪有什么兵,曹操也不好意思回绝,便让刘备这个有名无实的左将军来都督路招和朱灵所部兵马出征。

那么路招和朱灵有多少人马呢?《三国演义》说共有5万人,但实际上根本没有那么多。虽然历史上没有明确记载,但可以找到一些线索:

204年,曹操将河北新兵5000人交给朱灵统领,可见朱灵统兵的权限为5000人左右。而朱灵、路招同于禁、张辽、张郃、朱灵、李典所属部队为曹操直属的“七军”(也就是之后于禁被关羽水淹的七军),其规模大致相同,为5000人左右。

可见路招和朱灵的兵力加起来差不多一万人左右。而刘备这个左将军虽然有名无实,但毕竟在徐州的时候也有些家底,投靠曹操的时候必然带着一些“部曲(私兵)”,但人数不多,估摸着不到千人的样子。

显而易见,路招和朱灵只听曹操的命令,刘备对他们根本没有指挥权。不过快到徐州的时候,袁术就半道病死了,路招朱灵二人没有和袁术交战,便带着本部兵马回去复命了。而刘备并没有回去复命,而是带着自己的私兵,杀掉了曹操任命的徐州刺史车胄,重新占据徐州,利用自己在徐州的影响力重新招募了万余人,并与反叛曹操的东海郡昌霸等人联合。所以正史中不存在刘备窃取曹操5万精兵的事情。

《演义》和历史的记载就大相径庭了。

《演义》中,刘备带着路招和朱灵进驻徐州,击败袁术后扣留了两人5万兵马,只让他们二人回去复命。随后,刘备又设计杀掉了徐州刺史车胄,彻底和曹操撕破了脸皮。那么这刘备是如何控制这5万曹军的呢?

因为刘备是朝廷任命的左将军,职位在那摆着,再加上刘备在徐州有人脉背景,刘备、关羽、张飞的实力远远超过路招、朱灵,所以路招、朱灵二人不敢造次,只能留下军队。而刘备也能够拿出粮饷来供养这些军队,这些士兵无非就是混口饭吃,所以便听命于刘备。

不过刘备在徐州也没能立足多久。衣带诏事发后,曹操亲征徐州,刘备手下以原来曹操兵马构成的徐州部队很快溃散,刘备灰溜溜地抛下妻子和关羽带着张飞投奔袁绍去了。

7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唐郎最近很喜欢三国的历史,下面就就这个话题来和大家聊一聊,看看刘备到底有多大的本事来做到这一点的。

当时刘备为了复兴汉室带着张飞与关羽四处奔波逃窜,不停的投靠不同的诸侯。刘备当时还没有遇见诸葛亮,没有诸葛亮的建议,他的生活可谓是很艰辛,那么他是怎么骗走曹操的五万精兵的呢?那要从他投降曹操说起。

一,刘备能投靠自己最大的敌人曹操确实是令人意外的,但是能屈能伸,也确实说明了刘备有过人之处。

当时刘备在曹操帐下工作,曹操一度疑心很重,怀疑刘备会对自己不利,便摆了一场鸿门宴,请刘备喝酒,进行试探。曹操借酒气向刘备说到:天下那么多的英雄,只有你和我才称得上。

  意思很明显,刘备也是下了一跳,把饭桌上的筷子都吓掉了,他没想到曹操会把自己放到与他相同的地位,他也明白这次试探,曹操是想让自己明白自己的地位。

  不过想一下刘备现在的处境,他肯定不能与曹操硬碰硬,毕竟自己深处狼窝,一不小心便给了对方一个合理的借口杀掉自己,所以就巧妙的用雷声之大惊到了自己来掩盖内心的害怕和曹操的嘲笑。

  虽然是不经意的举动,却解决了刘备的一个难题,曹操讽刺道:一个大男人还会怕打雷吗?刘备用雷神之说唬弄了过去。不过说实话,刘备真的是很聪明,大家都知道,古代的人都比较迷信,况且是诸侯,对于天有异象之说很是认可,所以那个致命的问题就这样被刘备蒙混过关了。

  曹操也信而为真,这个人连打雷都怕成这样,怎么会对自己造成伤害呢?后来相处的过程中,曹操已经不再像之前那样防备刘备。

  刘备经历了这件事之后,也是猜到了曹操对自己有所怀疑,在之后,刘备也是很老实,只是待在家里面种种地、喝喝茶,能不在曹操脸前晃悠就不晃悠。正好当时有消息传来说袁术去投靠袁绍,刘备实在是受不了这种提心吊胆的日子,便跟曹操申请了五万大军前去阻挠袁术并刺杀他。

 二,刘备将计就计,借曹操的试探来既通过正规的渠道名正言顺的拿到了兵符。

也有了五万大军为自己谋事,可谓一举两得,这也是曹操五万军队不谋反的一个重大的原因。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曹操虽然职权很大,这些五万大军也是在曹操帐下谋事,但是若想要调回,就必须要经过皇帝,而刘备带兵打仗也是为了自己的国家,具备充分的理由,自己根本就没有办法上报撤回,而且说不定,经过这样一操作,皇帝会对自己有所怀疑。

  所以曹操想到让里面的将领带领士兵们谋反,刘备也是得到了通知,提前预防,带了自己的几个亲信,借曹操之口把那位将领给骗了出来杀害了,这样一来,想要谋反的士兵也没有了立场。士兵们跟随将领打仗,本来就是服从命令,自己打仗是为了填饱肚子,混口饭吃,到底跟着谁打仗已经无所谓了。

  但是后来刘备竟带领五万大军去攻打曹操的军队,这也是奇怪,自己的军队互殴是咋回事,毕竟是自家人,既然认出来了,怎么能自相残杀呢?

  于是就投降了曹操,继续履行着自己身为一名士兵的职责。大家可千万别小瞧每一位士兵,他们的其中一个虽然力量很薄弱,但是他们加起来可以说是很厉害的,再说,一个国家带兵打仗,需要的就是士兵们为其冲锋陷阵。没有士兵们的力量,何来一个国家的强大。

  三,至于说这些人为什么没有谋反,其实这个问题刘备早就有所防备。

值得一说的就是曹操,曹操这个人很惜才,这也是他被后人一直赞扬的一个优点,他不会因为对方是敌人便制对方于死地,从他放了刘备和关羽就可以看出他的惜才之道。不过也正是由于这样,刘备才有机会反击,才出现了后来三国鼎立的现象。

8

题主指的是建安199年,曹操派遣刘备率领5万精兵攻打袁术,当然多疑的曹操没有那么信任刘备,派遣了车胄同行监视。不想车胄是个白给的,刘备刚到了徐州,就把车胄给杀了。于是5万精兵就落入了刘备手中。让很多人产生疑问的是,在刘备反曹之后,这5万人并没有什么异动,直接就改曹姓刘了。这是为什么呢?

▲车胄,他这个名字我这些年才能正确的读出来

三国时期士兵的忠诚度普遍不高

遭逢乱世,民不聊生。三国时期的士兵很多都是被强行征募来的,即便是主动应征的,也是为了填饱肚子。所谓当兵吃饭,谁能给粮饷,士兵就听谁的。至于是给姓曹的卖命,还是给姓刘的卖命,谁关心呢?当然,或许有一部分人是曹操的死忠粉,但刘备预谋兵变,肯定是先将这些人拔出了,所以这五万精兵才能在改换门庭后,没掀起一点水花。

▲刘备还是很有号召力的,搁到现代,也必定是一方商业大佬

刘备给曹操上了一课,但也改善了曹魏的兵役制度,曹操此后很少在这个问题上吃亏。

此后,刘备就成了曹操的心腹大患。曹操为了不让类似事件发生,在部队中采取了错役制。什么是错役制呢?就是把将士的家属和部队分开,将士在前线打仗,家中在后方相当于是人质。这种制度在后世很普遍,但在汉朝算是开创了先例。


本来汉朝的部队是部曲制度,将领打仗都是拖家带口,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士兵的战斗力(输了就全家老小一起死),但也

▲既是曹魏重要将领,也是蜀汉重要将领。

增加了全军将士一同投降的风险(可以举家投降)。而曹魏实行的错役制将家属和部队分开后,即便是主将投降,士兵也未必肯跟从。

其中比较知名的例子就是身为魏国右将军的夏侯霸,他在投降蜀汉时,几乎是只身投靠,带来的士兵很少。而反观蜀国的大将孟达投靠魏国时,连城带人,几乎都改姓曹了。书中记载:达率部曲四千余家来降。


一饮一啄,是乎前定,莫非天命?刘备占了曹操这么大的便宜,却也给曹操上了一课,让曹魏的兵役制度更加完善。而刘备也在这个问题上栽跟头时,已经晚了。

9

小说家言不能当真,看看正史是怎么说这件事的吧!

《三国志·先主传》:曹公遣先主督朱灵、路招要击术。未至,术病死。

……

先主据下邳。灵等还,先主乃杀徐州刺史车胄,留关羽守下邳,而身还小沛。东海昌霸反,郡县多叛曹公为先主,众数万人,遣孙乾与袁绍连和,曹公遣刘岱、王忠击之,不克。五年,曹公东征先主,先主败绩。曹公尽收其众,虏先主妻子,并禽关羽以归。

曹操哪来的五万人给刘备?跟他走的是多年追随刘备的部曲,曹操配属给他指挥的朱灵路招带本部回去了。“众数万人”大部分是夺取徐州后新募的。

至于《三国演义》,在罗贯中看来士兵就是NPC,哪来的思想?

10

刘备从曹操那里得到五万兵马,是因为袁术在淮南称帝,曹操想派刘备率兵去徐州伏击袁术。要清楚,当时的五万人马是曹操亲手交接给刘备的,而且刘备还是这五万人马的总督,其余朱灵和路昭只不过是以随军身份跟随罢了。

换句话来说,当曹操把这五万人马的调用权交给刘备时,那刘备就是这五万人马的总将领,他们是完全听命于刘备的。

更为关键的是,当时的汉朝因为国库空缺,拿不出钱财来给士兵发饷银,汉朝官府就曾多次的对各地军队裁员,只留下小部分。而到了黄巾之乱大爆发时,汉灵帝才不得不让各地官府自行募兵。但所募的兵,汉帝却不直接发饷银,而是要各地官府自己掏腰包。

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士卒的工资和所需要的经济来源就会很大程度上的依赖于当地的官府,亦或者是能够给予他们工资的将领。也正是因为如此,在经济层面上来说,军队这种国家公器已经逐渐的转变为地方将领的私有。

就拿汉朝的邓训来说,因为当时的邓训威望高,而且又能有充足的钱财作为后盾。所以,当邓训升任为护乌丸校尉时,黎阳营的老卒和大部分士兵都愿意跟随他走马上任,就算是远离家乡也在所不惜。可以说,到了东汉末年的时候,因为将领个人的魅力,以及他能够给士卒发放饷银,加剧了士卒对将领个人的人身依附。

因此,当刘备率领着这五万人马,从跟刘到跟曹的诸侯转变时,五万人马根本没有过多的抵触。毕竟,当时的刘备的确是奉曹操之命的,且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况且,刘备是汉献帝亲口所认的皇叔,且礼贤下士,对待士卒很好。更为关键的,刘备有糜家这个大富豪所支持,再加上得到徐州的这一块地盘,完全有充足的粮饷来发放给士卒。

这么一来,这些人不但不会抵触刘备,反而觉得跟随刘备也是一件很不错的事情。

另外,东汉末年的战事频繁,每天各地的“话事人”都在更替,而士卒这样没有话语权,且没有更人天赋的底层人物,很大程度上是没有自由权的。他们前期跟随这一位将领打仗,在战争中,将领牺牲,而对方开始缴械不杀时,他们很快又会被编入对方的阵营。

所以,以这样的情况来说,这五万士卒成为刘备的私人军队也在意料之中了。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