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非要将这些人跟曹操沾上点亲戚关系也可以说的通,但这些人与曹操的亲戚关系似乎有点远,所以这里并不是亲戚之间的帮助,而是氏族门阀间的依附,这种依附正是由于东汉时期的政治特色所导致。简单的理解则是乡里有两家大姓,天下大乱时,有一家挑了个头,另外一家也就跟着搞起了股份制企业,但这些入股的人虽然与创始人沾亲带故,但都是冲着公司分红,而非亲戚关系。所谓的带领人马则是反应了东汉末年的“家兵”现象,这种现象在史书上常以“部曲”出现,并不稀奇。
诸曹夏侯缘何投奔曹孟德
门阀氏族在历史上也多有“门阀士族”一说,二者有所差异,但也都大同小异,无非是在察举征辟制的选官制度下,以姓氏为联系的集团发展成为士大夫群体,所以也有士族一说。在察举征辟制下,被举辟的人成为举主、府主的门生、故吏。这些门生、故吏的晋升也是通过依附上层举主官僚的推荐,大官僚又通过培养自己的门生、故吏结成集团,以增加自己的政治力量。这样一来,在东汉后期的士大夫中,形成了一些累世公卿的家族。这些人都是最大的地主,而且世居高位,门生、故吏遍于天下,因而又是士大夫的领袖。所谓门阀大族,就是在经济、政治、意识形态上具有这些特征的家族。
“儒生无阀阅,所能不能任剧,故陋於选举,佚於朝庭。”——《论衡·程材》
东汉时期选士首先看族姓阀阅,这个阀阅主要代表了两层含义,首先是自身的功绩,其次是世家背景。但若没有强大的世家背景,又怎么能被人发现而获得功绩呢?所以说这种考察人才的制度归根结底还是要依靠家族背景。另外在宦官人家,有殊功者可以在家门前立下石柱或者伏狮等,象征着自己为宦时的功劳,这算是仕宦人家的阀阅象征。从这里能看出,东汉时期对于宦官的歧视是很大的,宦官、外戚往往也是通过巴结世家大族维护自身利益。所以说曹操的出生并不好,他一生唯才是举也体现了对这种通过门第选拔人才的抵触。
门阀大族在东汉的政治舞台上风光无限,我们熟知的袁绍家族乃四世三公,这种特色在高层表现明显,在地方也一样如此。门阀大族在本州、本郡的势力更具有垄断性,实际上统治了这些州郡。本文所说的曹姓郡望在瞧郡(今安徽亳州),夏侯郡望亦是指瞧郡,此两姓都是瞧郡大族,曹魏建国后将瞧郡作为陪都是有它的原始依据的。瞧郡曹氏虽为西汉开国功勋曹参之后,但直到曹腾以后门第始兴,多出朝廷和郡县的大官。曹腾因策划迎立桓帝有功而被封侯,又受大将军梁冀信任,因此在朝廷有了推举贤能的话语权,这便为瞧郡曹氏提供了入仕机会,曹腾之弟曹褒官至颍川太守,曹褒之子曹炽官至侍中、长水校尉;曹腾堂侄曹鼎官至尚书令,这样的门阀兴旺也推动了夏侯附曹的抱团取暖。
“嵩灵帝时货赂中官及输西园钱一亿万,故位至太尉”——《后汉书·宦者列传》
夏侯附曹的典型案例就是曹操的父亲曹嵩,当然这在《三国志》里并未详载,只是裴松之作注时提到了曹嵩本姓夏侯,还说他是夏侯惇的叔父,但这一点至今没有定论。如果曹嵩真是夏侯家族成员,那么他甘做曹腾养子就是为了踏进仕途。这种现象主要是由于瞧郡夏侯虽然是西汉开国功勋夏侯婴之后,可除了家大业大之外,祖上并没人做过官,充其量只算得一方土著地主,他们是为了家族的发展,才逐渐向曹氏靠拢。曹嵩通过依附曹腾入仕之后,官场混的风生水起,中平四年(187年),太尉崔烈被罢免,时为大司农的曹嵩花巨资买了个太尉,此事也能反应出曹嵩的敛财功力,可以说曹操是个不折不扣的官二代、富二代,无非就是宦官之后的名声不太好听。
当曹操在陈留起兵的时候,诸曹夏侯的随即响应,从本质上讲属于门阀间的依附。曹氏发迹之后,由于曹腾为官清廉,在士大夫中的口碑不错,在家乡也不骄横,所以这种政治依附更具有可塑性。曹操入仕之后是有一定成绩的,排除曹氏一族的政治余荫,曹操在为官期间的政治才能已然展现,在董卓入京前,曹操还被任命为八校尉之典军校尉,他在士大夫口中颇有声誉。当曹操“散家财、合义兵”的抗董大旗树立起来时,又顺应了汉末诛贼扶汉的政治舆论导向,曹氏族人和夏侯族人此时若有创业志向者,曹操就是最好的投资项目。
除了门阀间的依附,在投资创业时可能最应该考虑的是合作伙伴的可靠程度,从这方面考虑亲戚往往为最佳选择,但话说回来,这些人真的就是从亲戚角度考虑的吗?
曹操陈留起兵时,此四人中最先赶来的是夏侯惇与夏侯渊,若如裴松之所注,曹嵩是夏侯惇的叔父,那么曹操与夏侯惇至少也是未出服的兄弟,照此看来,夏侯惇前来汇合多少带有亲戚支援的因素。但在中平元年(184年),夏侯惇就已经跟随曹操进剿黄巾军,所以夏侯惇与曹操的依附关系应当还是门阀为主。从整个曹魏政权的权力分配来看,夏侯惇长期占据着曹魏武将之首的位置,一方面是由于沾亲带故的因素,另一方面是夏侯惇代表着整个瞧郡夏侯家族的利益,这是曹魏后方的根基,因此这种门阀联盟是亲戚为纽带,家族结盟为基础,这种格局在蜀汉、东吴也是一样,如刘备娶川蜀望族吴懿之妹、孙氏联姻江东四大家族,只不过曹魏为先天性亲戚结盟,孙刘为后继性结盟亲戚。
这里夏侯惇还能较为明显的表现为亲戚,但夏侯渊则不同,他是夏侯惇的族弟,所谓族弟就是同高祖不同曾祖的同辈弟弟,这都隔了四代人,亲疏远近显而易见。但曹操早年辞官回乡时惹了官司,是夏侯渊顶的包,二人因为此事算是有了交情。而夏侯渊被记载过一件事,在灾荒时期,曾舍弃自己的儿子,寻食喂养亡弟留下的孤女,这个孤女就是后来在官渡之战中被张飞抢走当老婆的那位。这件事说明夏侯渊的家境一般,那也可能说明夏侯渊的家庭背景并不怎么样,所以曹操与夏侯渊的家庭结盟可能性并不大。据《三国志》记载,曹操的内妹嫁给了夏侯渊,这里的内妹一度被认为是曹操的妻妹,其实这个在《晋书》里常指表妹,曹操生母为丁夫人,夏侯渊的妻子也是丁夫人,说明这个丁夫人应该是曹操舅舅的女儿,故而表妹更为可信,所以曹操与夏侯渊是连襟的可能性小,是大舅哥的可能性更大。所以夏侯渊投奔曹操一是因为交情,二是因为亲戚,但夏侯渊可能就是个穷亲戚。
曹仁的主父就是曹腾之弟曹褒,是正经八百的曹氏一脉,其父曹炽也一生为官,所以曹仁一开始是自立山头,手下领了两千来人。曹仁是曹操的从祖弟,也就是共曾祖父,不共祖父的关系。其实这种关系都属于牵强,因为这个曾祖父都没有血缘关系,所以曹仁投奔曹操很可能就是事业发展的不怎么样,但又有一定的实力,曹操一脉又是靠着曹腾起的家,所以投奔曹操会受到重用,也算是为曹氏家族事业添砖加瓦。
曹洪的关系更为复杂,因为史书中只讲到他的伯父是曹鼎,这个曹鼎在《三国志》中记载为曹嵩的兄弟,但在《后汉书》中记载为曹腾的弟弟,两部史书中都差着辈分。主流的观点还是认为《三国志》记载更为可靠,所以曹洪是曹操的从弟,也就是同祖父而不同父,这个关系比曹仁要近的多,然而也没有血缘关系。在曹鼎的帮助下,曹洪也是有着一官半职的,他做过蕲春县长。曹操起兵后,曹洪投奔而来更多的是想通过这个关系,提升自己的事业,或者说是为曹氏家族的事业做点贡献。
从这里可以看出,夏侯惇是夏侯家族利益的代表人物,所以在曹魏的地位如同关羽在刘备集团,这是曹氏与夏侯家族联盟的产物,亲戚关系可能只是一个纽带;曹洪、曹仁本就是曹氏一脉的后代,只是事业处于瓶颈期,家族里出了个创业者,跟着一起分杯羹的思想不可能没有,由由于曹嵩在近些年打下的基础,依附曹操是为更明智的选择;夏侯渊可能是最性情的亲戚代表,他与曹操的亲戚关系最远,却有过命的交情,他在夏侯家族里没有很高的资本,却能够在曹操需要人才的时候站出来,于人于己也都是最好的出路。这些亲戚“各怀鬼胎”的投奔可能描写的太过现实,但诸如典韦、许褚这些瞧郡本土豪杰,谁又不是因为近水楼台的找工作呢?
亲戚的实力
曹氏家族的实力由上文可知,可能说“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有点夸张,但曹腾的辉煌腾达确实为曹家带来了不小的影响。这里所说的影响更多的体现为仕途方面,曹氏家族虽然比不上袁绍、孔融这样的大族,但至少也算个地方名流。这样的实力拉起个山头并不难,曹操的父亲有着很高的敛财手段,所以曹操是挑头的创业大哥,曹仁的私人企业规模不大,但好歹也养活着两千名员工;曹洪身为体制内的小公务员,遇到亲戚创业的好时机选择了下海,这至少能够提供一些人脉支持,再者就是曹洪家里是非常有钱的,曹丕后来还找曹洪借过钱,这说明曹洪当时很可能是带着家产入股的,这一点类似于刘备集团里的张飞、简雍、孙乾。所以曹仁可能是人力入股、曹洪可能是资金入股,但不管怎样,两人都拿到了曹氏集团的原始股份,所以在曹魏集团里都得到高位。
“夏侯、曹氏,世为婚姻,故惇、渊、仁、洪、休、尚、真等并以亲旧肺腑,贵重于时,左右勋业,咸有效劳。”——《三国志》
再说夏侯惇,夏侯家族在瞧郡家大业大,曹操平黄巾的时候,夏侯惇可能就代表夏侯家族帮助了曹操,这应该算是两大家族的首次合作,当时曹操是朝廷正式任命的骑都慰,虽然只是一个从五品,但他有了自己的人事举荐权,所以夏侯惇是由此以禆将的身份进入仕途,算是曹操为其打开了入仕之门。曹操起兵时,与其说夏侯惇是来投奔,不如说他是应招而来,因为此时的曹操为奋武将军,夏侯惇至曹营便担任司马一职,这个司马就是总管曹营一切军事事务,所以更像是曹操请来的高管。夏侯渊的身份也如出一辙,他在曹操起兵后任别部司马,算是司令部的一个军事参谋,他有可能是曹操一同请来的,也有可能是夏侯惇带来的,不管他是怎么来的,历史都证明了他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名将,这些曹氏、夏侯家族的将领为曹操的事业做出了决定性的贡献。
“警设守备,缮五兵,习战射”——《四民月令》
上文一直在说两个家族的实力雄厚,这个雄厚可能只是纸面上的空谈,这个雄厚的家底转化为实质性的战斗力不只是以财力为表现,更重要的是汉代逐渐形成的“家兵”制度。它是在新莽末年的农民起义中,地主为保护自身利益而有偿招募和豢养的私人武装,这种私人武装在地主家族里形成了继承性质,所以构成了世代相传的家兵制度。这种家兵在东汉时期成为地主对抗政府度田法令的有力后盾,在对抗政府的显著成效中,大地主继而对家兵进行军队化管理和训练,使之成为与正规军相差无几的私有军队。到了黄巾起义时,东汉政府已经无力组织大规模镇压,政府需要地主豪强代行镇压职责,因而更加促进了地方地主阶层的家兵扩充。所以曹氏、夏侯家族的纸面财力就在此时转化成了兵力,所谓募兵,募的是家兵,如曹洪这个大财主,募集了千余家兵入伙。
综上,夏侯与诸曹到底谁是曹操的亲戚暂时都无法定论,因为曹嵩到底是不是夏侯家的人都没有定论,所以我们不用纠结于曹操的亲戚为何这么有实力,也不用纠结为何夏侯家族的人为何如此看好曹操。在那个年代,这种家族之间的联盟完全是受到政治特色的影响,一个国家的官僚体系受到了门阀士族的操控,那么强强联合就是一个必然的过程。至于实力方面,两大家族的家底雄厚是一方面,东汉末年的腐朽统治又为财力转化为兵力提供了空间,所以曹操起兵,多数族人都是带着家兵而来,成为曹魏集团的创始合伙人。
参考资料:《后汉书》、《三国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