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刘备在那时求贤若渴,他多年来屡战屡败,穷困潦倒,最主要的原因是手下没有人才,确切的说是没有安邦定国之才,没有人给他指一条明路,他一直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而关张只是将才,但刘备虽能力出众,但绝非好的帅才,所以关张二将虽然是万人之敌,但刘备却不能让其才能得到充分发挥。刘备到了荆州之后,日夜反思,终有所悟,所以才不顾刘表的反对,疯一般地在荆州招揽贤才。




可惜的是,投奔的人不少,但都是平庸之辈,只有徐庶还有一些本领,但也绝非大才之人,所以刘备听徐庶说起诸葛亮,才会如此执着,三顾请之,因为从徐庶崇拜的眼光中,刘备已经看出,诸葛亮绝非等闲之人,一定是有经天纬地之才,才会让徐庶如此的举动。



刘备自起兵之日起,就发誓要重扶汉室,还于旧都,如今却一样也没实现,看着自己落魄的日子,怎不悲伤。如今有一大才在此,怎会不竭尽全力去请,别说三次,就是三十次也是值得的,那种求贤的心情,估计只有刘备那种心境的人才能懂。



如果我是刘备,三顾不出山,我会一直带着足够的诚意去请,直到诸葛亮愿意出山为止,如是人家实在不想出山,也不能勉为其难,是天意如此,就不必强求了。

最佳贡献者
2

刘备肯定想方设法让他出来的,刘备会对诸葛亮说:以我的不才,尚且以天下蒼生为念,先生怀经纶济世之才,自比管仲、乐毅,心里就没有为天下百姓吗?先生不出,我也与先生一起就在卧龙冈耕田终老,了却此生算了。其实刘备最能打动诸葛亮出山的是流着泪说了这句话:“先生不出(山),奈苍生何?"。说了这句话,诸葛亮再不答应就有负所学,不近情理了。

3

罗贯中快要崩溃了。

作者安排三次就是三次,双方把戏做足了,就该收场了。

一定要是小诸葛不出来,那就是罗贯中还准备写第四次。麻烦刘备再来一次。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