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代捐官很早以前就有了,秦朝时就有捐粮米,赐爵位的。后来逐渐也可以获得官位。历朝历代都有,因为当朝廷没钱的时候,捐官可以快速获得资金,用来运转。因此,捐官也有了完整的体系,进行管理。



捐官的区分——实缺和虚衔

有些人捐官之后是想做官的,有的人是为了多赚些钱,也有些人就是想入仕,因为科举考不上只能通过捐官来入仕。这样的属于捐实缺。而捐虚衔就是为了抬高身价,整个顶戴,这样有面子。捐虚衔的人多是商人,因为古代商人地位低,他们通过捐个虚衔来提高地位。虚衔一般不实际任职。而捐实缺的人里也有很出名的,比如李卫。李卫自己考不上科举,但是他的能力和政绩都不错,所以捐官之后,就全凭良心了。



捐官的限制

如果捐京官,最高是五品郎中。如果捐地方官,最高是正四品。后期若是表现好,可以继续升官,但是第一次不能给太高的实缺。要是捐虚衔就无所谓了,一二品都可以,所以有红顶商人。捐官后很多也只是候补,要等着空缺,不是捐完立刻就能上任。获得官位的捐官者不能进吏部和礼部。吏部掌管人员升迁,他们本来就是捐来的官,更是不能让他们再进吏部。他们一般没啥学识,进礼部就是个笑话。因此他们也不能担任教职。



虽然捐官有一些限制,但是有没什么用,大部分捐了实缺之后的人都是要捞钱。而清朝又不得不让人捐官,因为朝廷没钱,还特别需要钱。清朝的衰落是整体的,不是某几个人的问题,而是制度的腐朽。

最佳贡献者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