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江东”经历了不同阶段,不同时期的“江东”,内涵并不相同,专业地理科普媒体——“大地理馆”为您进行详细解释:

江东1.0

熟悉或喜欢秦末楚汉争霸这段历史的童鞋,应该会经常遇到“江东”一词,项羽的队伍号称“江东子弟”,他们都是跟随项王一起造反的老乡。

不过,项羽的籍贯是泗水郡下相(今江苏宿迁),位于今苏北地区,这里并没有大江,何来“江东”?其实,项羽起兵,是在今江浙交界的太湖平原一带,即他们口中的吴中,春秋吴国故地。项羽年轻时跟叔父项梁生活在一起,叔父失手杀人,带他逃到吴中。二人又常常到钱塘江畔游历,以结交豪杰,伺机而动。

项羽故里

在钱塘江畔,项羽邂逅了秦始皇,并说出了那句著名的话:“彼可取而代也。”意思是,有一天,我要取代那个人。

江,在项羽的年代,是长江的专称,长江、淮河以外的河流均称“X水”。所以,作为方位,“江东子弟”里的江东,就是“长江以东”之意,而项羽后来杀会稽(治所在今苏州,汉代会稽迁到今绍兴)太守,又发动吴中之兵造反——这一带就是当时人所说的“江东”。

有人可能会提出这样的异议,认为江东是“乌江以东”。据《史记》等记载,项羽兵败之时,逃到一个叫乌江亭的地方,因“无颜见江东父老”而在这里自刎。这里的乌江,并非一条河流——乌江亭是一个地名,当时十里设一亭。

项羽自刎乌江亭

当时,同情项羽的乌江亭长,备好船只,让他渡河,以图东山再起。这让很多人误以为,项羽自刎于乌江岸。就连元代词人张可久也被误导了:

美人自刎乌江岸,战火曾烧赤壁山,将军空老玉门关。

司马迁的《史记-项羽本纪》中,既有江东,也有江西出现:

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

江西皆反,此亦天亡秦之时也。

显然,这二者是成对出现的,江西与江东以江水,也就是长江为界。等等,长江不是东西向的吗?按说只能有江南、江北,江西与江东是什么操作?

“江西皆反,此亦天亡秦之时也。”这里提到了江西一带有人造反,指的是陈胜吴广的大泽乡起义。大泽乡在哪里?今安徽境内。由此可知,当时背景下人们所说的江西,指的是安徽一带。

在大比例尺地图上,江西湖口县以下即长江下游河段,是呈西南—东北走向,它可以将两岸分成江东和江西。从这里,我么可以看到,长江以东,大体包括今江苏南部、上海至浙江北部一带,并包括江西东北部一小部分——项羽起兵的吴中,恰好就位于江东腹地。

(示意范围)

如果以当时的郡县来说,江东的范围主要是会稽郡、鄣郡,江西主要是泗水郡、九江郡。项羽出生地在泗水郡,也就是说,项羽是当时的“江西人”,但是子弟兵却多来自”江东”。

后来的许多名人,如杜牧、王安石、李清照等,对项羽的事发表了评论,无一例外都提到了“江东”: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杜牧《题乌江亭》)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

(王安石《乌江亭》)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李清照《夏日绝句》)

但是这里的江东,并不是行政区,而是一个大概的方位。当时的江西,跟今天的江西省命名并没关系。

那么,后来作为行政区的江西是如何产生的,后来有没有相应的“江东”呢?

江东2.0

东汉末年,孙吴一方崛起的根据地也被称为江东基业——一开始,孙氏势力主要在吴郡、会稽,即今苏南到绍兴,这时的江东跟秦汉之际的江东,范围大致相同。

湖北武汉,孙策、周瑜雕像

到了集团继承人孙策执政时期,其势力范围扩大到扬州刺史部区域,这时候就有了“江东六郡”即吴郡(郡治江苏苏州)、会稽郡(郡治浙江绍兴)、丹阳郡(郡治初在宛陵,后移至今江苏南京)、豫章郡(郡治江西南昌)、庐陵郡(郡治江西泰和附近)、庐江郡(郡治安徽庐江县)。

(汉末三国早期的江东六郡范围)

图源:谭其骧主编《中国历史地图集》

注:早期会稽郡包括今浙江中南部和福建大部,图中多出的郡,为孙权时期增设

江东六郡,姑且称之为“江东2.0”,注意,这个时候的今江西省,大体被豫章、庐陵二郡覆盖。也就是说,今江西,当时属于“江东”。

三国到南北朝,提到“江东”,一般在这个范围以内。此时的江东,仍然不是固定建制,而是对某个区域的泛称。

江东腹地——苏州

江东3.0

在江东一词盛行的汉代,当时还有另外一个词——江南,是对大江(即长江)中下游河道以南、南岭以北广大地区的泛称。它所指范围包括了江东,且比后者大得多。

如《史记 ·货殖列传》所言:

江南出木丹 、梓、姜、桂、金、锡、连、丹沙、犀、玳瑁、珠玑、齿革。

这个广袤的江南所指区域,从汉到唐一直延续着。经历魏晋南北朝乱世动荡后,隋朝撤大州,由国家直接管郡;唐太宗贞观元年(公元627年)撤郡设州(类似地级市的州),并将全国分为10个称为“道”的监察区。

汉代文献中的江南地区,即长江中下游以南、南岭以北区域,被命名为江南道。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公元733年),10个道扩展为15个道,且有了固定治所,基本上由监察区变成了行政区,原江南道被分为黔中道、江南西道和江南东道。

唐代的江南西道管辖今江西、湖南的大部分区域,以及安徽、贵州、重庆、广西的小部分区域。

今天用于行政区的「江西」正式得名不是秦汉时期的「长江以西」,而是从这里而来——江南西道的简称。

江南东道简称的“江东”,是江东3.0,包括今天的苏南、浙江、上海、福建的大部分地区,以及古徽州地区。

江东4.0

唐开元年间之后,大部分诗文中提到江西,基本上指的是江南西道区域。宋朝又将江南西道和江南东道改为江南西路和江南东路。两宋时期,江西与江东,如果不是怀古抒情的话,一般指的是江南西路和江南东路。

无论是江南西路,还是江南东路,比唐朝时候的江南东道,大大缩小了——江南西路分出了江南西道原来所辖的今湖南地区,基本管辖着今江西省大部分地区;江南东路分出了江南东道原来所辖的今江苏南部、浙江大部及福建省区域,仅管辖今安徽省长江以南及江西省北部一小部分区域。

浙江及苏南区域,分出后称为两浙路;福建区域分出后,称福建路。这个江南东路简称“江东”,面积范围达到了历史最小值,姑且称为江东4.0。

(北宋时期的江南东路)

江西和江东,为何越变越小?原因不难找到:唐代之后,经济重心南移,汉代广袤的“江南”,人口越来越稠密,行政区拆分实属合理。

元代实行行省制度,将全国分为13个行政区,包括一个中书省、一个宣政院、十一个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或省),其中包括江西行省和江浙行省。前者主要包括今江西、广东大部分区域,江浙行省则包括了宋代的两浙路+福建路。

从元代开始,作为行政区的“江东”消失了,“江西”得到保留。明清时期,江西省基本上就是今江西的版图范围。曾经的江南东道演变为江苏南部、上海、浙江、福建。

“江东”之所以被拆分,因为这一地区宋代以来,成为王朝出产鱼米最丰饶、人口密度最大、财税地位最重的区域——如果原江南东道继续以一个政区存在,那它在经济、人口上,将是开挂般的存在,它势必成为朝廷担忧的心腹大患。

忽必烈

朱元璋深知这一点,所以一不做二不休——他不仅拆分了元朝的江浙行省,而且将宋代的两浙路的太湖以北区域与江淮、黄淮部分区域一起,组成了新的“南直隶省”。

朱元璋

清初,原南直隶改称“江南省”——一个跨淮河、长江两岸,名不副实的“江南”诞生了!这个江南省历史不长,1667年便一分为二:东部称江苏省、西部称安徽省,除了婺源后来划入江西,苏北与皖北略有调整外,版图格局大体延续至今。

江东总结

  • 秦汉之际,江西指今安徽一带,江东指今长江以南的江浙沪地区(不包括江苏省长江以北地区)。
  • 三国时期,江东泛指江东六郡,从江浙扩大到江西、福建。
  • 唐代以来,江西主要指今江西大部分地区(代称为江右),江东(路)缩小为皖南到九江一带。
  • 元代调整行政区划,“江西”保留,“江东”消失。
  • 明清时期,“江西省”版图确立,原“江东(道、路)”已七零八碎。

最佳贡献者
2

古代江东就算指的是:江苏,浙江,上海,安微,这些邻省一部分,也包括江西省,江西省如果改为江东省,是最合适不过了,按照当今的中国地理位置,江西省也靠进东方向,也不是所以西方向,广东应该要改为广南省,按照中国地理方向,也所以南方,不是东方向,广东省按照中国地理位置所以正宗南方向,这两个省,国家应该需要改一改这两省的名称,这两省这种叫法,应该是错误的,这是我个人的看法和建议。

3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题乌江亭》

在我国古代文史领域上,江东是一个出现很高的频率,许多诗文和历史事件中,都会找到“江东”这个地理名词,那么,历史上的江东,位于今天什么地方?

江东的来历

在先秦时代,江和河。属于专有名词的范畴。在先秦时代,“江”往往是特指长江。而别的河流,往往用“水”来形容,比如“易水”、“汉水”等等。甚至在成书于南北朝时期的《水经注》里面,都有过用“江水”来专门形容长江的记录。


长江流经今江西九江附近,会出现走向较大幅度的变动。因此,中华先民以这段长江作为坐标,确立了江东和江西的概念——不过,古代的江西和今天的江西省,并不是一个概念。并且,因为朝代的不同,江东的范围也随之发生变化,不过总的来说,都是以长江作为参照物。

吴国的江东

三国时期的吴国,其基本盘就是当时的江东,著名的美周郎,也曾做过孙权政权的江东都督。当时有所谓的江东六郡。

所谓的江东六郡,指的是当时的会稽、丹阳、庐陵、豫章、吴和庐江这六个郡。

这六个郡中,历史最为悠久的,是会稽郡,因为传说夏朝的始祖帝禹,就是葬在会稽,并且和会稽留下不少足迹,此外,东周时期,吴越诸侯争霸,会稽也是一个重要的历史坐标。

当时的江东六郡,其范围大致包括今天的浙江省大部分地区,以及江苏省、安徽省南部,此外,还有江西省部分地区。

吴国存在只有几十年,就被西晋吞并,但是,江东的范围,却在这个时代,有了一个大致的范围,之后历朝历代,几乎都以此为蓝本来划分江东范围。

唐朝的江东

唐朝唐玄宗在位期间,在江东地区划分出“江东十九州”的概念。在唐朝,江东的地理范围照比吴国有了大范围的拓展——这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玄宗时代唐朝版图庞大,因此在地方治理方面,扩大了江东的监察范围,从而减轻朝廷的管理压力。


唐朝的江东,基本上囊括了吴国江东的范围,同时,在吴国江东的范围基础上,又将今天整个福建省,划入到了江东的范围。

随着五代十国的来临,唐朝的江东地区,也先后王审知的闽国、钱缪的吴越国以及杨行密的吴国(后来的南唐)等多个政权瓜分。

宋朝及以后的江东

北宋在局部统一中国后,在江东地区,成立了“江南东路”。

宋朝的江东,比起唐朝有着明显的范围缩小:宋朝的江东,仅包括今天的的江苏、安徽两省的南部地区,其范围甚至比吴国时期的江东范围,还要狭小许多。

宋朝以后的王朝,在地理划分上,并没有做出官方的江东概念划分。不过,在清朝,习惯上认为,江东的范围,包括今天安徽、江苏南部和浙江、江西北部。清代江东的范围,不像唐朝那样大,也并非宋朝那样小,大致上,依旧延续着吴国时代江东的框架。这一地理概念,延续至今。

4

古文载:“江”就是长江,“河”就是黄河,顾名思义,江东就是长江以东了。分歧就在这出现了,因为自古以来,我们都知道,长江都是自西向东流的,但为什么历史上会出现江东之说法。今天我们就来谈谈江东,各位奚听详解。

何处是江东?

首先,长江虽然总的流向是自西向东,但从安徽芜湖至江苏南京之间的一段却是西南偏南向东北偏北流去。其次,在北方人看来,今天的江苏南京以及江苏南部、浙江北部等江南地区都在长江以东,所以称江南地区为“江东”。另外长江因为处在湿润地区,上游植被保持的很好,水土流失又少,所以不像黄河那样经常改道,入海口也是不断向东延伸的,古今长江的流经路线基本不变,所以江东的划分也基本不变。



三国时期的吴国主要的根据地就是江东,当时有所谓的江东六郡,也就是会稽、丹阳、庐陵、豫章、吴和、庐江六个郡,其范围大致包括今天的浙江省大部分地区,以及江苏、江西和安徽的部分地区。吴国仅仅只有几十年的历史,但是对于江东的划分却在这个时代有了一个可以参照的蓝本。唐朝的时候,在江东地区有了“江东十九州”的概念,江东的范围也要大于吴国的时候,在其基础上,将如今的福建省也划进了江东的范围。宋朝及以后的江东比起唐朝来有明显的缩小,在地里划分上也没有做出官方的划分。

(江东六郡)

史上谈江东,江东叫法的由来

李清照的七言绝句中写道“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其实这里面的江东泛指孙权当时所统领的区域。到了三国两晋时期,由于江东地区地理位置优越,经济得到快速的发展,当地的文化也日益繁荣,到了唐朝的时候,江东一词便被江南取而代之。


宋太祖赵匡胤在局部统一全国后,在江东地区成立了江南东路。宋朝的江东,远不及唐朝,范围在一定程度上也缩小了很多。宋朝的江东,仅包括今天的的江苏、安徽两省的南部地区,其范围甚至比吴国时期的江东范围还要狭小许多。

自宋朝以后,其他朝代对于江东的划分并不明确,直到清朝,才对江东进行了划分。在清朝,习惯上江东又叫江左,江西又叫江右,其范围包括今天安徽、江苏南部和浙江、江西北部。清代江东的范围,不像唐朝那样大,也并非宋朝那样小,大致上,依旧延续着吴国时代江东的框架。这一地理概念,延续至今。所以江东一词,经久以来,所指的地方都不尽相同。

江东的经济发展

自东汉起,江东地区经济得到迅速发展文化也日益繁荣。所以,理所应当的就成为了东汉的富饶之地。到了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民不聊生,但是江东地区极早就被孙策、孙权控制,建立了孙吴政权保持了地区的长期稳定发展。


十年后,北部中原地区发生八王之乱等大规模战事,三十多年后西晋灭亡。西晋灭亡后的一百多年间里,江东地区很少狼烟四起,基本上享受了太平的年代,至此南北经济的不平衡才有所改善。

东晋迁都建康城,中原士族随之衣冠南渡,而北方大部分则被外来胡族占领,江东第一次取代中原成为本土汉族政权的核心长达273年,直至隋灭陈之战。



看完这些,小伙伴们对江东一词有没有更深的了解呢?

5

现在是指,自安徽芜湖,安庆到南京一段,自西南向东北走向,具体长江以东地区,

6

江东——长江在芜湖、南京间作西南南、东北北流向,汉代以后,隋、唐以前,是南北往来的主要渡口,习惯上称自此以下的长江南岸地区为江东。三国时江东是孫吴的根据地,故当时又称孙吴统治下的全部地区为江东。

江左(江东)——古地区名。泛指长江下游的东部地区。古人在地理上以东为左,以西为右。魏禧《日录杂说》:“江东称江左,江西称江右,盖自江北视之,江东在左,江西在右耳。”东晋和南朝宋、齐、梁、陈的根据地都在长江下游的东部,所以历史上也常把它们的全部统治区称为江左。

7

谢谢邀请!

魏、蜀、吴三国之中,孙权的地盘吴国,因为它处在江东(就是长江的东面),所以也被称为"东吴"。

长江沿途经过芜湖、南京这两个地方的时候,流向大致是从西南到东北,也就是从南到北那么斜着流过去的,所以江的北岸也相当于西侧,南岸相当于东侧。从秦汉以来,人们就习惯把自此以下的南岸地区称为"江东"了。到了三国时期,这块地方就成了孙权的根据地了。

那么,"江东"包括哪些地方?

长江中下流的很大一部分土地,都是东吴的,包括江苏、浙江的许多地方;向南可以到现在的福建、广西和广东,还包括今天的越南。

东吴只存在了59年,最后被晋所灭。

8

这个问题我喜欢,写点个人看法:首先说,中国的古语很多用法一直在变,尤其是一些地理名词。在卫星和遥感没有那么发达的年代,很多词其实是含混不清的。比如江东这个概念,历史上就曾经发生过很多变化。

最典型的就是:项羽说的,无颜见江东父老。这里的江实际指的是乌江,长江的支流之一。


而著名的乌江亭,则是在今天安徽和县東北的乌江浦。当然也有一些现代学者考证出,楚霸王乌江自刎这件事,其实并不存在。不过无论如何,老百姓对于英雄的情结,是另一回事。


话说回来,项羽并不是这个江东这个概念的发明者。实际上,在项羽之前江东这个词已经流传开。比如《史记》中曾有记载:江东已定,即引兵西击秦。项梁南以八千人渡江而西。这里的项梁是项羽的长辈,江东这个词必定是早于项羽的。

到了东汉末年,地方豪强孙氏割据江东,建立孙吴政权。这个时候的江东,已经不是先秦时代的江东。主要”江“字,从支流乌江,转向了长江干流。不过到这个时候,江东其实仍然是个相对模糊的概念。

举个简单栗子:孙氏割据期间,固然有一些地方在长江以东,我们不能作狭义理解。因为像九江、庐江、江夏郡等等,这些地区其实在长江以西的。如果单纯以长江以東来理解,就没法理解孙吴的政权。所以:

孙吴的江东,是个政治概念,不是严格的地理概念。

到了东晋南朝,由于大规模的衣冠南渡,江南的概念开始流行。它向下兼容了江东的概念。到了隋朝,江南这个词基本上已经替代了江东和江左。这其中有一个重要的变量,就是京杭大运河的贯通。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基于民间的惯性,“江东”一词并没有完全消失。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才带来了唐朝“江东”概念的再一次兴起。


随后到了唐朝中期,官方在民间认同的基础上,出于行政监察的需要,又设置了江南道。而江南道又分为東、西二道。其中東道,简称江东。

至此江东一词,完成了官方认证。

比如《旧唐书》曾有记载“又破法华于歙州, 尽有江东、淮南之地, 南接于岭, 东至于海”。这里的歙州,实际上就是传统江东的一部分。

以上,東西堂主

9

古代常提的“江东”,就是说长江以东的地方,长江从南京开始至九江是一段南北走向,于是长江就将这地区做了东西之分。:“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据史料考证,这里的江东是在安徽省境内,“无颜见江东父老”,这里的江东就是应该泛指的是皖南、苏南、浙江、江西东北以及上海等地区。

10

长江自金陵开始至九江,是一段南北走向,这样,长江就将这地区做了东西之分。

江东,指的便是这长江以东的地区,古代的人从北方中原去吴地,多在此段渡江,所以就习惯了将吴地称为“江左”,古人以东为左,所以江东又被称为“江左”。

长江在安徽地区有个东北秦汉时期,以安徽长江两岸划分地区,江北也称作“江西”,对应的江南也作“江东”。



到了三国时候,江东被泛指为孙权所统辖的地区。

到了唐宋,政府将江浙一带设为浙江道,以新安江为界,分浙江东西两道,所以此时的“江东”又有了不一样的指代。

到了清朝,习惯称江东为江左,皖南、苏南、浙江、江西东北以及上海等地区便是清朝的江东地区。


关注明离子,看更多历史故事。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