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朱可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优秀的将领之一,他被苏联人民称作“苏联战神”,曾经四次荣获苏联英雄的荣誉称号。我们甚至可以说,苏联之所以能击败纳粹侵略者,朱可夫是不可缺少的。

不过,这位帮助苏联获胜的民族英雄,其战后的政治生涯,却十分的坎坷。而这一切,与苏联领导人斯大林有着莫大的关系。

本来,斯大林是很信任朱可夫的,可是后来发生了什么事情,最终导致朱可夫与斯大林逐渐走向了陌路呢?

(朱可夫旧照)

朱可夫并不是军官家庭出身。他后来所取得的成绩和地位,实际上全是靠他自己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朱可夫在十月革命爆发后加入了红军,在国内的战争中,他在与白军的战斗中,迅速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指挥员。等到战争结束后,他成功晋升为骑兵连连长。

1923年4月,朱可夫晋升为骑兵团团长。随后六年的时间里,朱可夫进入了莫斯科伏龙芝军事学院高级进修班学习,全身心投入到了对于军事理论知识的汲取中。等到毕业后,朱可夫已经成为了旅长。到1938年时,朱可夫成为了苏联正规军的军长。

1939年9月,朱可夫指挥了著名的诺门罕战役,成功使得日本在领土上作出了让步,并且就此打消了日本“北上”的计划。

事实上,尽管诺门罕战役是以苏联的胜利而告终,但在这场战役中,苏军士兵的死亡率和死亡人数,都远远超过了日本。这也让朱可夫在赢得赞誉的同时,遭到了国内的一些批评。针对他的批评主要是说,除了最终结果以外,战争其他方面,都是全部落败,这种胜利实在是显得很廉价。

不过,斯大林对于战争过程却并不在意,在他看来,凡是能打胜仗的将军,都是好将军。这样一来,尽管朱可夫指挥作战,会导致极大的战争损耗,但他依然得到了斯大林的重用。

(诺门罕战役)

不过后来,朱可夫和斯大林却产生了矛盾。

1941年6月,在德国入侵基辅的战役中,作为总参谋长的朱可夫力主放弃基辅,将大部队撤退到第聂伯河对岸,以防止被德军包围。但这一主张却与斯大林的决策相违背。最终,斯大林一意孤行,导致西南方面军陷入了德军的包围中,此战苏联共损失66万人,而朱可夫也被斯大林撤职,成为了预备军司令员。

朱可夫虽然被降职,但却并没有因此而气恼。在随后的斯摩棱斯克会战中,朱可夫指挥军队收复了叶利尼亚突出部,为苏联立下大功。这也成为了苏军在那场会战中唯一取胜的战役。

这样,朱可夫以优异地表现,又重新赢得了斯大林的信任。

此战之后,朱可夫被斯大林派往了陷入重围的列宁格勒。在列宁格勒战役中,朱可夫在极短的时间里,稳住了列宁格勒的局势,并将列宁格勒打造成了一座钢铁城池。最终,德军只能放弃了短时间攻下列宁格勒的想法,并转而向莫斯科进军。

而在随后的莫斯科战役中,朱可夫帮助苏联军队重整防线,成功抵挡住了德军的强大攻势,并最终将敌人拖入了莫斯科的寒冬之中。

而后来的斯大林格勒战役和白俄罗斯战役就更不用说,那些全都是朱可夫打出的经典战役。

(斯大林旧照)

可以说,在1941年到1945年这段时间里,朱可夫得到了斯大林的全力支持,而这也是他在苏联军队中最高光的一段岁月。

二战结束以后,朱可夫在1946年4月回到了苏联。由于朱可夫在二战中作出的巨大贡献,他在军中威望甚至一度超越了斯大林。对于喜欢搞个人崇拜的斯大林来说,苏联只有他一个绝对领袖,但凡其他任何人越了界,都会遭到他的打击。

于是在同年6月,苏联国内开始出现了朱可夫阴谋夺权的谣言。本来斯大林是想要通过谣言将朱可夫一举打垮。但由于华西列夫斯基等三位元帅站出来为朱可夫说话,斯大林清洗朱可夫的计划,并没有成功。

不过,斯大林很快便采用了另一个方案。他指挥贝利亚对朱可夫的公寓进行了搜查,并查获了大量德国战利品。与此同时,在斯大林的授意下,贝利亚又指出了朱可夫的一条罪行。这条罪行是说,朱可夫把二战胜利的功劳,都归到自己一个人身上,显然已经违背了党的宗旨。

尽管在罪名出来之后,朱可夫立刻写下了认错信,但斯大林还是将他从党中央委员会开除,并先后将他调到了敖德萨地区和乌拉尔军区担任司令。这样一来,朱可夫就彻底远离了政治中心,再也不会对斯大林产生威胁了。

(参考资料:《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苏联兴亡史》)

最佳贡献者
2

自古以来,统治者就和功绩、民望高的下属不对付;尤其是哪些行事说话肆无忌惮的下属最是遭最高统治者猜忌和冷落,这种情况不管在哪个时代哪个国家都是如此的。苏联的朱可夫元帅在二战期间,为苏联可谓是立下赫赫战功;是柏林战役中第一个攻打下国会大厦的苏联将领。当初他深受苏联总统斯大林的信任和厚爱,不仅给了他优先立功的机会;还给了他绝世的荣耀和极高的威望。就比如在二战那场最后的柏林之战,为了让他成为第一进攻的将领;斯大林竟让老资历的科涅夫元帅给他让路。这种偏爱的程度,不知让当时多少将士对朱可夫极度羡慕嫉妒;简直是恨不得取而代之。

然而二战结束以后,斯大林就全力打压这位苏联军中唯一被授予四枚“金星勋章”,且被苏联人视为“胜利象征”的朱可夫元帅。他不但接二连三地利用各种名目剥夺了朱可夫手中的权力,而且还揭制苏联人民对朱可夫的赞美舆论;直接让朱可夫退出大众的视野之中。导致这种局面,无疑是说明了斯大林不再重用朱可夫;甚至对他产生厌恶和不满。曾经深受信任军中重将是因何种原因才落得如此境地的?

其实不论是斯大林还是赫鲁晓夫,他们决定打压拿下朱可夫的重要原因就是朱可夫在苏联军队的威望实在太高;这严重影响了他们统领和掌控军队。此外,还有一个非常的因素;那就是苏联军队一长制和双长军制的问题。所谓一长军制指的是单一的军事首长制度,也即是苏联的各级军事指挥员是其所在部队的唯一领导者即军事首长。简而言之,实行一长军制整个部队都是有一人说了算,政工部门只能是军队业务部门;负责提高军队将士的士气以及士兵们的福利问题,在实际的军事指挥中不能对指挥员进行干预。而双长军制说白了就是政委军制,虽说一般情况下政委不能干预军事首长的对战决策;但是政委却对军队如何行动有最终决定的权力。

若是政委发现军事首长在对国家的忠诚度上有问题,对于上级下达的军事命令公然违抗等;那么政委就会使用手中的最终决定权否决军事指挥员的军事决策。这政委制其实是斯大林的政敌托洛茨基为揭制军事首长的权力发明出来的,所以斯大林虽和他很不对付但是他却并不反对这项军制。当时托洛茨基之所以创出政委制度,是因为他在建立红军的时候发现布尔什维克根本就没有军事干部。

这就导致赤卫队镇压小规模的对战不会出现问题,可一旦加入到大规模的战役时就会出现极多的问题。而这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各级军队中没有专业军官为军队骨干,很难保证对战时将领们对上级命令的执行度和忠诚度。要知道当时的苏联军官很多都是沙俄时期培养出来,对于布尔什维克是否是忠诚有很大的不可把控性;于是用来监督各级军队的军事首长忠诚的政委军制就诞生了。然而双长军制虽然的确是有效地解决了忠诚问题,但它存在的弊端也是非常明显的;那就是会导致军事决策产生一定的混乱。如果军队政委不懂多少军事,只是生硬地执行上级派达的指令;那对瞬息万变的战事而言无疑是会产生极大的干扰,甚至有可能会导致己方战事失利。

因此,朱可夫是极为倡导一长制;是这样军制的绝对拥护和支持者。他所在军队中,实行的就是一长军制;他直接主导着军团的军事决策。而苏联上级之所以会同意,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他是农夫儿子出身;并且还是贫农自小就到莫斯科谋取生计。在当时那个苏联时期,这种身份无疑是极为可靠的;加之他又是俄罗斯籍的红军党员,所以苏联很是放心由他来担任军队的军事首长。不过朱可夫这种情况在苏联仅是少例,苏联红军中主要实行的是双长军制。

在二战苏德对战之时,双长制弊端很大。因为军队政委极大多数都是从地方派来的干部,他们对于军事决策和工作几乎是一窍不通;可偏偏他们手中握有很大的权力。所以导致这些政委经常干出非常荒唐的时期,比如士兵不能排成散兵队形,必须要以紧密地队形进攻;导致敌人一个炮弹下来就会死去一大批士兵。当苏德战局进入紧迫状态,斯大林只能对朱可夫做出让步,在军队中恢复了一长制减低政委的权力和地位。这个时期,可谓是朱可夫战绩辉煌的巅峰时刻;他的名声和威望在苏联煊赫一时,就是斯大林都只能勉强盖过他的光芒。

等到二战结束了,斯大林自然是立即推行双长军制。然而朱可夫依旧坚持实行一长制,这种情况不管是斯大林还是赫鲁晓夫都是无法容忍的;毕竟这会严重影响统治者在军队的领导权威。要知道国家军权对于统治者来说是多么重要,只有把军队权力牢牢把握在手中其政权才能稳固;所以朱可夫的这种行为简直就是在挑衅斯大林。哪怕他心中对苏联在是忠诚贡献在大,斯大林也是不能容忍他的狂妄举动。

于是仅在迎来和平的三个月,朱可夫这人人称赞的大英雄;苏联红军中的陆军大元帅地位超过其他军队总司令,就落得被剥权下调受时刻监视的下场。若不是他当时在军中的威望太高,斯大林不想因他的死而使军队产生混乱;绝对会用狠厉手段灭杀朱可夫。若是朱可夫多了解历史明白功高震主选择低调行事或是干脆辞去所有职务,他也不至于遭到斯大林的猛烈打击;郁郁不得志地在一个小队后勤工作。可惜朱可夫脾气倔强又口无遮拦喜欢吹牛自夸,统治者无论如何都不会容忍他的存在;没有落得一个凄惨而亡的结果已是不幸中的万幸了。

3

作为苏联历史上唯一一个被授予四枚“金星勋章”,并且被视为“胜利象征”的朱可夫元帅,在二战当中,是当之无愧的最著名将领之一。出身于沙皇俄军、打过一战的朱可夫,之所以能够建立赫赫战功,除了他本人的军事指挥才能之外,斯大林对他的信任与依赖是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比如说二战最后的柏林战役中,为了让朱可夫成为第一个攻下国会大厦的将领,斯大林居然下令让先进入柏林的科涅夫元帅靠边站,把机会让给朱可夫。由此可见斯大林对朱可夫的偏爱程度,可是后来在二战结束之后,斯大林却连续剥夺了朱可夫的军权,直到让他退出了公众视野。曾经无比信任的军事将领,到底因为什么落到如此境地呢?


起因就是从1946年3月开始说起,话说各同盟国对德国的分区占领已经持续了好几个月,占领区的局势已经趋于稳定,所以各同盟国纷纷召回各军的主帅。在美国召回了艾森豪威尔、英国召回了蒙哥马利之后,斯大林就问朱可夫的意见,问他回国之后想去哪个部门任职。当时因为战争已经结束,所谓的第一国防人民委员会已经撤销,取而代之的是常务国防委员会。而朱可夫头衔上的最高副统帅也没有了存在的必要,所以他就想进入中央,做苏联红军的陆军总司令,地位超过布尔加宁和华系列夫斯基,甚至超过海军总司令库兹涅佐夫。

斯大林很轻易的答应了他的要求,4月份,朱可夫便回到了莫斯科。此时的朱可夫已经完全不可同日而语,不但是卫国战争中战功最高的统帅之一,还拿下了柏林国会大厦,是同盟国胜利的象征性人物。所以一到莫斯科,各种宣传机器就马不停蹄的对他进行重新包装,他的名字、照片、画像频繁的出现在苏联最主要的媒体《红星报》上,而且还附有极为详细的人物传记,还有很多报纸连篇累牍的描述他打过的那些胜仗。他的声望简直是一时无两,还被推选为最高苏维埃联盟院的候选人之一,他走到哪里人们都会朝着他高喊“乌拉”,意思大概就是“万岁”,其地位已经仅次于斯大林。

中国有个成语叫“功高震主”,得胜归来的大将往往都没有好下场,除非这个人从此夹着尾巴做人,或许还有一线生机。可是朱可夫呢,这个人脾气倔强、处事果断,还喜欢吹牛自夸,这样的人不遭到领导猜忌反感才怪呢。战争时期临危受命,很多缺点都能忍受,但是大战结束之后,没几天斯大林就越来越讨厌这个威望极高的手下。三个月之后也就是1946年7月,《真理报》突然刊登出一则爆炸性的消息,刚刚上任的陆军总司令朱可夫,被调到敖德萨军区担任一个闲职。一瞬间朝野议论纷纷,有人说朱可夫失去了斯大林的宠信,有人说他是被国防部长布尔加宁斗垮了,当然也有人说是“鸟尽弓藏”。

其实不管原因是什么,都与斯大林有着直接的关系,因为斯大林众所周知的习惯和作风,他不可能会容忍有人的声望超过他。当时在宣传媒体的作用下,朱可夫的声势与日俱增,明显有超过斯大林的迹象,这对于斯大林来说,无异于是一种致命的挑战信号。而朱可夫的性格也真是要了命,他不但到处自夸吹牛,还口无遮拦,经常有意无意的表现出对斯大林推行个人崇拜的不满情绪,你想斯大林在得知这些消息之后,还能信任他吗,不嫉恨就很不错了。所以斯大林很快就开始着手对朱可夫进行“权力剥离”,毕竟这个人的功勋和威望实在太高,仅仅靠像肃反运动那样,是绝对无法将其“清洗”掉的。

根据后来解密的部分文献来看,朱可夫被免职是因为有人报告,说他依仗军功有“阴谋企图”,而且还在朱可夫家里发现了从柏林劫掠了大量财物。一时间十几年前的”大清洗“仿佛又回来了,很多人看到朱可夫失势,马上就开始编造证词、罗织罪名。到最后如果不是华系列夫斯基和罗科索夫斯基力保,朱可夫面临的恐怕就不止撤职这么简单了。果然朱可夫被剥夺军权之后,所有手握军权的将领瞬间老实了,再也没有人敢像朱可夫那样过分的表现自己,甚至没有人再敢随意说话了。不知道有多少人了解年羹尧,当年西征归来的年羹尧被雍正皇帝猜忌,雍正折磨蹂躏年羹尧的手段,跟斯大林对付朱可夫如出一辙。朱可夫到了敖德萨军区,一呆就是两三年,脾气被磨得一点不剩。之后又被调到乌拉尔军区,职位比原来更低。

跌落到谷底的朱可夫心灰意冷,你想曾经指挥过百万大军的元帅,突然到了一个小连队管后勤,谁能受得了。于是他就向斯大林请求退伍,去过一个平民的生活,你想斯大林能答应吗,让这么一个声名显赫的元帅去民间,那无异于放猛虎归山林、释蛟龙入大海,所以斯大林下了死命令,就让他在乌拉尔军区待着,那都不能去。而在外界,对他的封锁和抹除仍未停止,朱可夫的画像、照片、雕塑从视野中全面消失,新闻媒体也对这个名字绝口不提,关于二战的内容中,也尽量避免跟他有关的事件。甚至是到了朝鲜战争爆发的时候,各路蛰伏的名将纷纷恢复职务,准备应对有可能爆发的新大战,朱可夫仍然是最后考虑的一个。

就在朱可夫以为自己将永无出头之日,甚至等待着那一天,一纸命令下来,自己将身首异处的时候,转机突然出现了。1953年3月5日,斯大林因为脑溢血去世,赫鲁晓夫为了稳定地位,极力的拉拢军方统帅,郁郁不得志的朱可夫就是他的首选目标。斯大林去世的第二天,朱可夫就重返莫斯科,并且被任命为国防部副部长,统帅苏联全部的陆军。所有人都意识到,朱可夫东山再起了。

4

其实,无论是斯大林还有赫鲁晓夫,在拿掉朱可夫的时候,除了一个朱可夫的威信太高以外,更重要的是一长制和双长制的问题。
在红场上的朱可夫雕像。
朱可夫和斯大林在一起检阅部队。

一长制就是单一军事首长,说白了就是各级军事指挥员是整个部队的唯一领导,就是一个人说了算,政工部门只是一个业务部门,负责军队的士气还有福利工作,但是对于实际的军事指挥不能进行干预。

而双长制,就是政委制,政委一般情况下是不干预军事首长的军事决策,但是政委对于军事行动是有最终的决定权,如果发现军事首长的忠诚会出现问题,对于上级的命令出现公然的违抗,那么政委就要使用最终决定权,来否决军事首长的命令了。
斯大林和托洛茨基是政敌,但是斯大林并不反对托洛茨基发明的政委制度。

双长制是苏联红军之父托洛茨基的发明,在创建红军的时候,布尔什维克根本没有军事干部,而赤卫队执行小规模的暴动可以,一旦要进行大规模的战役战斗,那么就必须要有职业军官作为骨干,而当时俄国军官都是沙俄时期培养训练出来的,对于布尔什维克是否忠诚是一个巨大的问题,所以托洛茨基发明了政委,就是用政委来监督军事首长的忠诚问题。

在苏俄内战结束后,红军还是实行双长制,就是有一个权力很大的政委,象第一红色元帅的伏罗西洛夫就是政委出身。

双长制解决忠诚问题,但是也有一定的弊端,就是决策的混乱,尤其是如果这个政委一点军事都不懂,只知道生硬的执行上级命令的时候,政委会对军事首长的决心完成极大的干扰。

朱可夫一直是一长制的绝对支持者,在朱可夫作为团长的时候,他就是骑兵团的单一军事首长,这个主要是朱可夫的出身好,朱可夫是一个农民的儿子,而且是贫农,很小的时候就到莫斯科谋生,做了皮毛匠的学徒。在苏联时期,这样的出身被认为是可靠的,朱可夫又是共产党员,而且又是俄罗斯人,所以朱可夫是作为单一军事首长,不会有什么问题。

但是,当时红军的主要做法还是双长制,单一军事首长负责制并不多见。而在苏德战争爆发以后,双长制暴露出来很多的弊端,特别是政委通常都是从地方上过来的干部,对于军事工作一窍不通,但是手中的权力非常大,经常是干出来一些十分荒谬的事情,比如禁止挖掘掩体,不能排成散兵队形,要排成紧密的战斗队形进攻等等。在战争局势的紧逼下,斯大林实际上是对于朱可夫做出了让步,就是恢复了单一军事首长负责制。而战争期间政委的地位是下降的。
这应该是朱可夫的巅峰时刻,在红场上作为阅兵首长检阅红军,但是巅峰过了就是下坡路了

到了战争结束,朱可夫还是坚持一长制,这个时候,无论是斯大林还是赫鲁晓夫就都不能再容忍这种要求了,这关系到党对于军队的领导权问题。朱可夫其实就是认为党要对于军人绝对信任,不要再有一个政委在后边盯着了,但是对于政治领导人则是不能接受这种要求。军队是国家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且由于掌握武力,一旦军队发生情况,那么很有可能就会有政权的更迭,这是政治领导人绝对不能容忍的。
朱可夫和家人在一起,其实朱可夫后来的生活也是不尽如人意,尤其是夫人先他而去,对他打击很大。不过,对于朱可夫来说,他的两个亲家伏罗西洛夫和华西列夫斯基也是会一定程度上保护他。

对于军队的控制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古今中外,军队起来叛乱的事情都曾经发生,西方国家中,拿破仑利用军事政变上台,后来称帝,中国就更不用说了,有枪就是草头王。苏俄也差不多,彼得大帝利用自己的近卫部队镇压射击军的叛乱,都说明控制军队是非常重要,但也是非常棘手的问题。对于军队的领导权这一点,任何政治领导人都是不可能妥协的。

图片来自网络。

5

朱可夫根本就没有得到斯大林的信任,因为谁都不可能得到斯大林完全的信任,就连斯大林的女儿都曾经回忆过自己怀中抱着父亲可能不是他本人,而是他的替身。

其实关于这件事情,我们应该这么问就是为什么战神朱可夫在斯大林拿下了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以后,会被斯大林闲置起来!

当然很多人都会说啦,功高震主嘛,这个题小学生都会,但事实确实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简单,功高震主,那这不可能,为什么?斯大林在前苏联搞的就是个人崇拜,有谁功劳能打过他,前苏联拿到多少功劳全部算在斯大林的头像,斯大林可以说是所有功劳的代表。

你要说朱可夫因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百战百胜,最后功高震主,这一点不可能,朱可夫拿到多少功劳,全部在斯大林的头上,换句话来说,历史和世人只记得斯大林如何在卫国战争时期如何努力,至于说朱可夫到底花了多少力气,花了多少心思,又有多少功劳,一句话略过足矣,只要是没有正确读过历史书或者是军事方面感兴趣的人就不会知道朱可夫究竟做了多大的功劳。

其实斯大林为什么不放过朱可夫?我们去看一下朱可夫第二次下台,(今日头条漩涡鸣人yy首发于问答)也就是帮助赫鲁晓夫拿到中央权力后,朱可夫又被赫鲁晓夫抛弃掉。

赫鲁晓夫或者是一大堆的前苏联领导人,为什么嫌弃朱可夫?因为对于他们来讲,军队是苏维埃能够在前苏联站稳脚跟的一个重要的稳定和支点,对于军队苏维埃,一般是要求他们不要参与到政治活动里面,不准对自己领导说三道四,只能够自己干自己的事情,导下达什么命令,你就服从就行了,这一点从斯大林开始就是一个优良传统,一直到军队里面。

以至于在前苏联倒台的时候,戈尔巴乔夫手底下的军官想要发动叛变,结果被上面高层给拦下来了,为什么别去,去了也是帮这些中央的那些高层在那打工,到时候自己就成了炮灰!那么好,都捞不着连声感谢都不说还把你往死里打,这种和咱们才不去干!

由此可见,无论是在哪一个时代,前苏联都要求自己军队内部对于上层所发布的命令必须要百分之百的执行,可鲁晓夫和朱可夫之间最大的争执,便在于军做的指挥权究竟归谁的问题,那我也有理由相信朱可夫和斯大林就军队指挥权和军队自主权上面产生过争论。

我毕竟参加过实际的战争,我指挥过全新的作战军队,没有自主传谈什么去跟敌人作战,这在和平时期国家领导人就要求你军队的自主权交出来。

你要是不交,你就直接下台,说是陆军的朱可夫了就是海军的库兹涅佐夫也照样那一套程序!至于说有人说朱可夫功高震主,你看他下台的时候有谁帮他说过话?

6

二战结束时 ,苏联元帅朱可夫的威名几乎传遍了全世界,在苏联的威望仅次于斯大林,1945年6月的苏联胜利阅兵,检阅部队本应该是斯大林的,可是在彩排时斯大林从马上摔下来受伤了,于是换成了朱可夫,那一天朱可夫身穿元帅服,骑在白色的骏马,检阅着卫国战争胜利的部队,朱可夫的威望达到巅峰,但好大喜功的斯大林心里却不是滋味。

图为1945年苏联胜利阅兵,骑着白马检阅部队的朱可夫,本来马上坐着的应该是斯大林的。

朱可夫因卓越功勋,有时说话做事也有点口无遮拦,敢称斯大林为小胡子魔鬼,同时朱可夫太过瞩目,斯大林身边很多人就眼红,比如早年就与朱可夫有矛盾的内务部长贝利亚,这两人在1934年大清洗时就结下怨恨,所以贝利亚容不下朱可夫,想搞掉他,屡次给斯大林打报告,都被驳回了,不过却在斯大林心里留下了疙瘩。

朱可夫有两段婚姻,3个女儿,前妻生2个,图为当年朱可夫轻松拿下小30岁的军医,两人相伴终老,并育的1女儿。

1946年开始,苏联内部出现了一些阴谋论,直指受全国民众拥戴、威望甚高的朱可夫,对于斯大林来讲,自己在苏联是绝对的权威,任何人越界,都是被打击的对象。内部流传的朱可夫搞分裂夺权,斯大林开始不信,但是功高盖主的阵势让斯大林不得不在意这些谣言,有人说朱可夫对西方媒体大放厥词,说了很多违禁的话,也有人说朱可夫贪污腐败,侵吞了很多战争财富,于是斯大林令人下去查。

斯大林去世后,赫鲁晓夫和贝利亚展开权力斗争,赫鲁晓夫请军中老帅朱可夫出山,除掉贝利亚,掌握权利。

结果还真是,朱可夫家里有很多战利品,玲琅满目的,这些都是朱可夫率军打到德国时,缴获的战利品,大家都拿一些,分一些,底下人再送一些,就都堆到家里来了,这个事往严重了说,确实违纪了,因为缴获的战利品未充公,往简单的说,没什么大不了的,大家打了胜仗缴获的东西,多少都会分一些,这是心照不宣的事情,但斯大林却产生了猜忌,刚好警察头子贝利亚又参了朱可夫一本,于是朱可夫从炙手可热的陆军总司令贬到一个小军区当司令员,媒体上对朱可夫的报道越来越少,直到1953年斯大林去世,朱可夫重回人们视线,担任苏联国防部长。

7

朱可夫的性格缺陷,决定了其二战之后的命运。

朱可夫因其在苏德战争中功勋卓越,被认为是二战中最优秀的将领之一,也成为仅有的4次获得苏联英雄的两人之一,另外一人是勃列日涅夫。然而福祸相依,朱可夫也因功高震主而开始受到打压。

二战刚结束时,朱可夫的声望达到顶点。在苏联国内的各大媒体,把朱可夫在二战的功绩来了一波吹捧。在1945年莫斯科红场的阅兵式上,斯大林特意安排朱可夫担任阅兵首长。同时朱可夫被委任为四国对德管制委员会中苏方最高长官,协调各国对德国问题的处理。

朱可夫还获得了美国和英国官方颁布的荣誉勋章。战后朱可夫与盟军最高指挥官建立了良好的关系,特别是艾森豪威尔十分敬重他。卢修斯·克莱将军后来说:“如果艾森豪威尔和朱可夫继续合作的话,苏美关系将会多么不同啊。”朱可夫在苏联国内外获得如此高的荣誉,再加上与一位即将成为美国总统的人来往密切,这未免不令人想起黄袍加身的典故。

政治老鸟斯大林不会看不出这个苗头,他先下手为强,在1946年4月以艾森豪威尔和蒙哥马利都已被召回国为由,将朱可夫召回国。4月10日,朱可夫离开柏林,回国就任苏联陆军总司令,然而这是山雨欲来前的宁静。

1993年苏联解体后的机密材料被曝光,早在1946年朱可夫把贝利亚的调查副手阿巴库莫夫轰出他的办公室几天后,斯大林召开了一次会议准备要抓捕朱可夫,但是由于多名重要将领的反对而作罢,但仍以反社会主义的罪名将朱可夫身边的将领逮捕。而艾森豪威尔得知后,对其昔日的袍泽兄弟表示了同情,这不合时宜的表态让朱可夫更加遭遇猜忌。

1946年7月份苏联《真理报》刊登了朱可夫被调到敖德萨军区,担任一个不重要的职位。朱可夫的老对手科涅夫取代了他的位置。然而朱可夫的厄运还未停止。在列宁格勒战役中与朱可夫有过严重分歧的戈沃洛夫趁机落井下石,以监察部长的身份视察了敖德萨。随后戈沃洛夫向苏联国防部递交了一份对朱可夫极为不利的报告。1947年朱可夫又被贬到更加偏远的乌拉尔军区任司令员。

其实朱可夫回国后一直被监视,有人发现有7个火车皮装着朱可夫从德国弄来的家具,1948年他的住所被发现装有德国弄来的财物。在之后的调查中,贝利亚得出的调查结果显示朱可夫私藏了17个金戒指,3颗宝石,15条金项链,超过4公里的面料,323件貂皮,44条从德国宫殿弄来的地毯,55幅名画和20把枪支。

朱可夫对此回应道:“我内心感到十分自责。我把一些没人要的破烂放在一处仓库里,因为我以为没人需要它们了。我以布尔什维克身份起誓要避免再犯这种错误,最后我还得要回我的住所,敬爱的党和斯大林同志。”

朱可夫在此后承受不住苏联秘密警察没完没了的盘查,他请求离开他为之终身服务的军队,以此抗议苏联对他的功绩一笔勾销。然而朱可夫的请求并没有获得任何回音,直到1953年朱可夫被斯大林召回莫斯科,但随后不久斯大林便因脑溢血溘然长逝,所以无从证实朱可夫被召回的原因。

1953年朱可夫参与逮捕贝利亚的行动,因此升为苏联国防部第一副部长,1955年升任为苏联国防部部长。1957年赫鲁晓夫与莫洛托夫,布尔加宁等人发生矛盾,后者要求赫鲁晓夫辞职。朱可夫支持赫鲁晓夫,派军用飞机将苏联所有中央委员接到莫斯科,并做了有力的发言,指责莫洛托夫等人参与斯大林的大清洗运动,朱可夫反对罢免赫鲁晓夫的提议,更是威胁没他的命令一辆坦克也不会动。

朱可夫的表态令赫鲁晓夫站稳了脚跟,但是他凭借拥立之功,更加肆无忌惮。最终两人也闹掰。赫鲁晓夫指责朱可夫在军队里培植自己的势力,削弱苏共对军队的控制,搞波拿巴主义(军人独裁)。在朱可夫访问南斯拉夫时,苏共中央趁机解除了他的国防部长职务以及强制其退休。

综上,朱可夫失去斯大林的信任原因有:

狡兔死,走狗烹,这是千古不变的道理

早在二战时期,朱可夫就曾经在基辅的问题上与斯大林针锋相对而被弃用。而出于战时考量,斯大林作出了妥协,让朱可夫复职。战争结束后,斯大林作为苏联最高统帅,他在二战中的作用与地位绝对不能受到旁人的威胁,斯大林不能容忍朱可夫的声望太高,最后导致喧宾夺主。

后来朱可夫帮助赫鲁晓夫上台后的种种越俎代庖的表现,也让其再次遭遇冷落。朱可夫不管他有没有意愿登上大位,他确实不懂得低调行事,最后也被赫鲁晓夫一锅端了。即使斯大林不对朱可夫动手,他早晚也会成为众矢之的。

朱可夫不懂得收敛

朱可夫的赫赫战功,再加上他喜欢自卖自夸的个性,喜欢把苏联二战功劳都算在他头上,让许多人不满。而且朱可夫太过于直率,他对于斯大林坚持把二战的胜利归于斯大林的功劳,越来越轻蔑,继而反感,在公开场合直抒胸臆,公开表示不满,后来苏联的秘密警察一五一十地将其报告了斯大林。

这就好比办公室政治,老板不会愿意看到员工对自己的质疑,甚至不敬。朱可夫虽然业务能力强,但是属于刺头型的员工,早晚会挑战老板的权威。在二战结束后,朱可夫的作用和价值已经不是无可替代,斯大林自然会对其疏远。朱可夫的大嘴巴也招惹了小人的公报私仇,刚好他的把柄落入了他的敌对人马,斯大林只是顺水推舟。

朱可夫在苏军一手遮天

朱可夫固执地坚持军队的职业化,轻视苏共和政委对军队的影响。在战争期间,斯大林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放任其取消了苏军政委的职务。但是在和平时期,斯大林再也不能容忍朱可夫对党领导军队方针的排斥。

斯大林也是有先见之明,在赫鲁晓夫时期,朱可夫差点就逾越了苏联对军队的控制。这是一种潜在的危机。朱可夫即使最后没有发动军事政变,但是一旦这种体制形成,军人就很可能对苏共形成挑战。最后苏联亡党亡国的原因之一,也是由于苏共无法控制军队,而导致亲西方势力的所谓改革派逼宫后,苏联没有强硬的手段将其镇压,枪杆子里出政权不是一句空话。

朱可夫赋闲在家时,主要撰写军事著作以及回忆录。1964年朱可夫与比他年轻25岁的格林娜结婚,不久老元帅晚年得女,朱可夫的第二春给他带来了些许慰藉。

勃列日涅夫上台,在1965年的反法西斯生日20周年纪念日,苏联举行红场阅兵式,人们看到了朱可夫出现在了红场列宁墓顶上,许多苏联人感动得热泪盈眶。1966年12月,在朱可夫70岁生日时,苏联授予朱可夫最高级荣誉——列宁勋章,这也是对朱可夫贡献的肯定。1974年6月,朱可夫在莫斯科与世长辞。

8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朱可夫是苏联阵营中的名将。在苏德战场上,他一次又一次地带领苏军挽回了战场上的颓势,成了苏联人心目中的英雄。

不过苏德战争结束后,朱可夫却被斯大林剥夺了军权,并遭一贬在贬,从苏联军中的重要人物变成就一个身居闲职的散人。那么,苏联名将朱可夫是如何失去斯大林的信任的呢?

在斯大林看来,朱可夫的脾气十分糟糕。在二战中,朱可夫就多次顶撞上司斯大林。不过斯大林看出了朱可夫是一个优秀的将领,再加上正是用人之际,所以对他比较宽厚。可是二战结束后,朱可夫就失去了用武之地。但不是根本原因,最根本的原因是朱可夫“功高震主”!

战后,朱可夫担任驻德苏军集团军总司令和苏占区最高军事行政长官,驻扎在德国境内。不过,斯大林却以蒙哥马利和艾森豪威尔等盟军将领都已经回国了为由,把朱可夫也召回了苏联国内,其实这是变相地让朱可夫脱离军队。

朱可夫回国后,得到了莫斯科人民的热情欢迎。此时,他的光芒几乎已盖过了苏联领袖斯大林,成为万众瞩目的英雄人物,这是斯大林最不能容忍的。恼羞成怒的斯大林一开始还假意让朱可夫担任苏联陆军总司令,但很快就把他从苏联国防人民委员会主要领导的名单中剔除了。而且这还只是开始,此后斯大林又开始给朱可夫罗织谋反的罪名。

但由于军中的科涅夫、罗科索夫斯基和华西列夫斯基等人誓死担保朱可夫没有谋反的野心,所以朱可夫才免遭斯大林逮捕。即便如此,斯大林还是把朱可夫调离了自己的身边。1946年7月,斯大林随便找了个借口,把朱可夫调去了敖德萨军区担任一个无足轻重的文职工作。两三年后,斯大林又把朱可夫调到了大后方的乌拉尔军区,再次担任一个无足轻重的职位。从此,二战名将朱可夫逐渐淡出了苏联军队核心。

9

皇帝只能有一个。荣耀只能有一人拥有,权力拒绝分享。对于斯大林这样的权力欲望极重,猜忌心很大的人来说,你是否有“篡位”的行为不重要,只要你拥有这样的能力就够了。别人意识到你有这样的行动。最高领袖感到了威胁。你就失败了,你的政治生命就要结束,至于说生命本身也是在顷刻之间。

朱可夫,二战期间苏联最伟大的将领功勋卓著,有胜利象征的享誉。也是举世公认的世界名将。应该说,在早期,斯大林是一手把朱可夫提拔起来的高级将领。由于在远东地区对日作战出色,斯大林提前让朱可夫晋升大将军衔(44岁)。在朱可夫47岁的时候,朱可夫被授予苏联元帅军衔,是苏德战争中第一位获此殊荣的苏军高级将领。但在战争结束以后,由于朱可夫的巨大功勋和威望让朱可夫具有了问鼎最高职务的条件,而这是斯大林绝对不允许的。因为这个荣誉只能由斯大林一个人拥有,绝对不允许分享。再就是在斯大林本人认为朱可夫有“篡位”的行为。

在庆祝二战胜利结束的苏联阅兵仪式上,斯大林说由朱可夫代表苏联政府检阅三军,毕竟对于一个67岁的老人来说,年纪确实有些大了,斯大林也许是真心话,也许是谦逊之词。但没有政治头脑朱可夫当真了,在国家胜利日当天,他骑着白马代表苏联政府检阅了三军,要知道这以前可是斯大林的禁脔,不容他人染指。这一天是朱可夫政治巅峰,也是他衰败的开始。这就应了那句话:太平本是将军打,不许将军享太平。

朱可夫为人孤傲,不善于团结同僚。在二战期间处处“顶撞”斯大林。战争期间斯大林没有办法,需要朱可夫这样的能征善战的武将,但战争结束后,朱可夫就要倒霉了。还有就是朱可夫很“孤傲”。就是他最大的短板,没有政治头脑“害死”了他。朱可夫性格直爽,但这种性格从政显然是幼稚的。就是说朱可夫的悲剧部分是他自己造成的,胜利日阅兵不是你应该做的事情,“僭越”是不应该。二战结束以后,斯大林任命朱可夫为陆军总司令。

此时朱可夫的威望盖过了斯大林,斯大林已对朱可夫动了“杀心。这时候有人“揭露”朱可夫元帅有阴谋企图。私自贪污了大量贵重物品。斯大林想以此处死朱可夫。而军中高级将领科涅夫元帅、罗科索夫斯基元帅和华西列夫斯基元帅联名致信斯大林。说朱可夫是忠于国家和人民的。在这种情况下,斯大林在1946年6月以朱可夫“不谦虚,过于傲慢,把战争期间取得所有重大战役胜利的决定作用归功于己”的原因,罢免了朱可夫担任的三个要职被撤销(国防部副部长,陆军总司令,中央委员),朱可夫贬到敖德萨军区任司令员,后又被调到乌拉尔军区任司令员。而此时距朱可夫担任陆军总司令不足2个月。

完全有理由相信,如果斯大林不是在1953年去世。朱可夫恐有性命之忧。也就是说,斯大林还没有来得做什么呢就去世了。万幸的朱可夫。

我是清水空流,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关注和点评。

10

朱可夫是二战时期的苏联头号名将,他在二战结束后的威望几乎要超过斯大林,而斯大林是一个非常独断的人,他不允许任何人的威望超越自己。


二战结束之后,在斯大林的策划下,朱可夫被驱逐出了苏联的权力中心,一直到了斯大林去世才复出。朱可夫为苏联卫国战争的胜利立下了巨大的功劳,却被陷害遭到免职,他的遭遇是非常不幸的,但是对比起来图哈切夫斯基,朱可夫的遭遇也算是比较幸运的。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为了打击苏联内部的其他势力,斯大林发动了大清洗运动。


苏联大清洗导致了大量优秀军官死亡,号称红色拿破仑的图哈切夫斯基元帅含冤被杀,苏联5个元帅只剩下2个,4个大将只剩下1个,12个集团军司令全部被枪决,67名军长被枪决了60个。


朱可夫能够逃过大清洗运动,不仅是因为朱可夫能征善战,最主要的原因是二战爆发,苏联外部的压力增大,斯大林需要用朱可夫来对付德国和日本。

在德国闪击苏联之前,朱可夫就已经在诺门罕之战扬名。凭借着诺门罕之战的出色表现,朱可夫成功进入了苏联军队的上层领导阶层,担任了苏联军队的总参谋长。


德国闪击苏联之后,朱可夫多次带领苏联红军力挽狂澜,先后取得了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库尔斯克战役的胜利,柏林战役的胜利。这些胜利都让朱可夫名声大噪,苏联人民纷纷把朱可夫当成英雄来崇拜,斯大林的权威受到了严重的挑战。

为了彻底颠覆朱可夫的形象,斯大林想要用对付图哈切夫斯基的方法来对付朱可夫,诬陷朱可夫有叛乱的阴谋。


然而朱可夫在军队中的威望非常大,苏联上层将领都不支持斯大林的决定,他们都相信朱可夫的清白,不允许斯大林加害朱可夫。虽然无法杀死朱可夫,但是斯大林还是找到了打击朱可夫的理由。

在斯大林的授意下,苏联情报机构发现了朱可夫家中藏有一些来自德国的财物,这一发现给了斯大林打击朱可夫的理由。


在二战结束的第二年,斯大林指责朱可夫傲慢,把所有胜利的功劳都归功于自己,并且诬陷朱可夫想要进行反叛活动。虽然在众多将领们的努力下,朱可夫没有被斯大林逮捕,但是斯大林还是将朱可夫下放到偏远军区担任司令员。因为朱可夫在苏联人民心中的地位十分高,斯大林一直没有敢于加害朱可夫。

在斯大林去世前,曾经专门派人把朱可夫叫到了莫斯科,不过斯大林还没有来得及见朱可夫就去世了。


斯大林去世之后,朱可夫重新回到了苏联中央,凭借着巨大的威望,朱可夫帮助赫鲁晓夫确立了最高统帅的地位。然而赫鲁晓夫仍然无法容下朱可夫,赫鲁晓夫成功掌权后不久,朱可夫便被迫退休,从此退出了苏联政治舞台。


朱可夫作为苏联的英雄,曾经为苏联的稳定做出了较大的贡献,不过朱可夫不是一个优秀的政治家,因此在和平年代朱可夫的地位一直都不稳定。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