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世界战争史上最离奇的一件事——俘虏在战后不“愿意”回家。

抗美援朝战结束后,中国俘虏到的6000多美国士兵和十几万韩国士兵先后遣送回国。但是有22名美国战俘坚决不愿意回国,反而在山东济南定居生活50年。其中一位前美军战俘讲述了他的故事。

这个美国人名字叫詹姆斯·乔治·温纳瑞斯,在济南生活期间被人叫做“老温”我们也叫他老温好了。

老温曾参加二战,在太平洋战场上奋战5年战争结束后回国。战后的美国到处都是经济危机和工人罢工,老温先后当过服务员、炼钢工、纺织工、建筑工,不停的失业让他最终选择在此参军入伍,这一次,他到了朝鲜战场。这一年他已经28岁。

第二次战役中,老温被志愿军俘虏。老温惊奇地发现,志愿军向朝鲜老百姓买了很多大米白菜等食材。老温纳闷了,这些东西还要拿钱买?美韩军都是直接抢了得了!自此,老温对志愿军的认识有了很大扭转。志愿军军官对老温说“你们不要怕,我们会待你们很好,等停战和平以后,我们要将你们送回家。战争的责任不是你们,而是美国一小撮搞政治的人。”

没错,战争就是一小撮野心家挑起并扩大的,朝鲜战争打地停不下来,很大程度和麦克阿瑟的各种小动作有关系。

在美国国内,军官告诉老温,在志愿军的战俘营,简直就是屠宰场,向臭名昭著的奥斯威辛战俘营、扎达鲍斯捷尔集中营、圣费南多俘虏营和奉天俘虏收容所等地,都是战俘们的地狱,大量战俘遭遇了在虐待、苦役、酷刑、活埋和集体枪杀而死亡。

老温发现,战俘的生活比志愿军还要好。前方的志愿军战士,一把炒米一把雪。

而战俘的生活却不断改善,每人每天粮食875克, 白面、大米取代了初期的玉米、高粱,食油50克,肉50克,鱼 50克,蛋50克,白糖25克。 普通灶每人每天伙食费1545元 (人民币旧币),轻病号灶2313元,重病号灶3634元。 俘虏的 这个伙食标准相当于志愿军团以上干部的中、小灶标准, 比志愿军一般干部、战士的伙食标准高出很多。为了适应俘虏生活习惯,还专门从中国运去了面包烤箱。

老温在战俘营生活了两年八个月,当时美军实施空中绞杀战,封锁志愿军交通运输线,给志愿军后勤补给造成很大困难。即便如此,志愿军还是从国内运来了大米、面粉、肉类为他们改善生活。志愿军还为美军战俘建立了俱乐部、图书阅览室,买来萨克斯管、吉他、钢琴等乐 器以及国际象棋、篮球和橄榄球等体育用品。

1952年11月,在朝鲜碧洞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战俘奥运会”,选手来自北朝鲜各地战俘营的500多名战俘, 他们身着统 一的服装,扛着各种旗帜,排着整齐的队伍走进运动场, “奥运圣火”点燃之后,各种比赛激烈角逐。 比赛项目很 丰富,跨栏、跳高、篮球、排球、足球、拳击、游泳、跳水等 一应俱全。 在战俘营内举办奥林匹克运动会,堪称世界 战俘史上的奇迹。

战俘营还支持国际参观,以为国际和平人士来到这里,不由得惊叹:“简直是奇迹! 这哪里是战俘营, 分明是一所国际大学校! ”

板门店谈判成功后,美军背信弃义破坏日内瓦公约“自愿遣返”原则,给了战俘们90天的“冷却期”。这90天中,美国派出了大量的牧师和神父来劝说,还播放了父母家人要求回家的录音。两个美军战俘爱德华和克劳德改变了主意,回去之后分别被判刑10年和20年。

对此,老温的回忆是:“在板门店,美 国当局为了说服我,就以各种优惠条件拉拢我。 一个美 国军官送给我好多书籍和大量的礼物,说回到美国后可 以给我安排年薪70万美元的工作,并帮我找一个美丽的 姑娘做妻子。 我经过反复考虑,终于顶住了这些‘糖衣炮 弹’,我下决心到中国去,同中国人民一道去参加社会主义建设事业。 今天,我仍认为我当时的这种选择是正确的! ”

老温在中国,先后借了两次婚,其中第二任妻子叫白皙荣,1970年6月,他的大女儿温绍霞出生了;1972年, 他的儿子温绍磊出生了。1977年,老温成了山东大学特聘教授,负责英语口语课程。

70年代,中美关系正常化,老温1976年回国探亲,掀起了一场“文纳瑞斯热”,简直比尼克松还受欢迎。2000年老温第三次回美国探亲时,有人问他,美国经济条件好得多,为什么不到美国定居安度晚年?老温回答说

“美国是个只认‘钱’的国家,人情味淡薄, 有不少老年人的晚年生活相当悲惨。 我在中国有妻子儿女,有外孙女,还有那么多关心过照顾过我的好朋友,中 国政府每月发给我几千元的退休工资,我的所有医疗费 用,都是公家负担。 每次返美探亲,工资照发,还发给出国 旅费和往返机票费。 我现在生活得很好,为什么还要回美国呢? 回到美国后我一无所有。 至于回国探亲也是应 该的,因为像我这样的年纪,再不回去看看不行了。 亲戚 朋友一个个都没有了。 中国有句话叫‘叶落归根’,我的根在中国,我要死在中国母亲的怀抱里,我的骨灰将来 要撒在黄河里……”

最佳贡献者
2

二战期间,圣马力诺居然向全世界宣战;

圣马力诺这个国家可能大家会听说过,但它具体在哪个位置呢,恐怕大家都找不出来。圣马力诺其实是为于意大利东部的袖珍国家,四周都被意大利包裹,领土面积只有60.75平方公里,人口只有3万多人。然而,正是这么小的一个国家,却是二战中唯一同时向法西斯国家和盟军国家都宣战的国家。

事情是这样子的,作为一个没有半点实力的小国,圣马力诺在二战前期一直都保持中立,开启啃瓜子看戏模式。然而,却在看热闹的过程中被“殃及池鱼”。

1944年6月,英国皇家空军在轰炸意大利本土时,一不小心把圣马力诺也给炸了,造成了60人死亡,125人受伤。圣马力诺虽小,但好歹也是个主权国家,平白无故的就被英国人给炸了,圣马力诺人一下子就彻底愤怒了。

于是,圣马力诺就一口气同时向美、英、法、德、日、美、苏、中等世界大国全部宣战。这也是奇怪,炸他们的明明是英国人,可为啥德国和日本也跟着被圣马力诺“点名”呢?或许,在圣马力诺人看来,这些发动战争的国家,都得为这起轰炸负责吧。但不论如何,圣马力诺就是这么任性。

当然,我们可不要以为这是在开玩笑,事实上圣马力诺还真的和德国干起来了。

虽然,盟军方面都没把圣马力诺当一回事,权当笑话罢了。但一向较真的德国还真的派兵把圣马力诺给打下来了。

当时,圣马力诺拥有200名民兵和几十条枪,虽然没啥战斗力,但德国还是很认真的派出了一支部队。最终,在德军的进攻下,仅半个小时的时间,圣马力诺就被干掉了,后来还是当初轰炸他们的英国人将他们解放。事后,出于人道主义原则,英国方面还是给予了圣马力诺八万英镑的赔偿,并于当年的11月与其签订和平协议。就此,圣马力诺这场向全世界宣战的风波才告一段落。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本文作者:小贱贱

3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志愿军俘虏的美军士兵詹姆斯·乔治·温纳瑞斯。

詹姆斯·乔治·温纳瑞斯出生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一个叫做范德格里夫特小镇。

他是希腊裔美国人,祖父时代来到美国,祖父和父亲都是普通的工人。

温纳瑞斯18岁时,参加了美国陆军,当时是1940年。

然而,1941年珍珠港事件爆发,温纳瑞斯跟随部队开赴前线。

到了战争结束的1945年,温纳瑞斯光荣退伍,服役长达5年多之久。

退役以后的温纳瑞斯已经24岁。

当时大量美国军人退伍,社会上的工作很难找。温纳瑞斯没有什么技能,只能有什么干什么。

他先是在电影院当服务员,后来又和父亲一样做工人。

先后当过炼钢工人、纺纱工人、建筑工人、汽车修理工人,每份工作都干不了多久。

这样5年后,朝鲜战争爆发。

当时温纳瑞斯再次失业,生活困难,快30岁了也没有成家,没有女友。

为了混口饭吃,温纳瑞斯再次入伍。

当时他也知道朝鲜在打仗,希望去欧洲驻扎,因为那里远离战火。

然而,当时美国政府规定,士兵没有选择的权力,入伍以后会被优先分配到朝鲜当做补充兵。

温纳瑞斯没办法,只能选择同意,随后果然被分配到朝鲜。

他作为补充兵进入部队,正好赶上志愿军的第二次战役。

当时志愿军诱敌深入,突然对轻敌的美军发动猛攻。

美军措手不及,很多部队被包围切断,一些部队则被打散躲在了山上。

温纳瑞斯刚刚到朝鲜,就赶上了这次大溃败。

他所在的部队被袭击,军官被打死,士兵分头逃命。

他和几个战友逃到山上。

然而,当时是朝鲜12月的天气,山上温度零下二三十度,温纳瑞斯他们没有食物,没有燃料取暖,眼看就得冻死饿死。

对于美军来说,在无法抵抗下投降是被允许的。

于是,温纳瑞斯和几个战友选择下山向志愿军投降。

这本身没什么。

朝鲜战争双方都有大量战俘。

比如我方碧潼战俘营共有美军战俘2000余人,美军俘虏的我军战俘为2万1300人,俘虏朝鲜人民军高达15万。

有意思的是,在最终交换战俘中,温纳瑞斯选择不回国。

美军战俘21人选择去中国,另外还有1名英国战俘。

这22名战俘去了中国以后,其中21人先后选择回国或者移居其他国家,只有温纳瑞斯一直留在中国。

温纳瑞斯的待遇很好,先是分配到山东济南造纸厂工作,随后中国人民大学学习,毕业后又回到工厂。

组织上知道他在美国穷到没有女友,给他介绍了妻子。

温纳瑞斯一生结了3次婚,共生有四男二女。

他的儿女大部分留在中国,但最小的女儿和最小的儿子选择回到了美国。

温纳瑞斯的身份特殊,这样他不同于普通的中国人。

在文革期间,北京的红卫兵说他是美国特务,曾派人专程到济南来抓他,准备把他带到北京去揪斗。

周恩来亲自出面保护他,红卫兵只得悻悻而去。

文革以后,温纳瑞斯年纪也大了,没有留在工厂,去山东大学担任英语教授。

国家给他提供了100多平方米的房子,享受教授级的待遇和公费医疗,国家每4年为他提供一次去美国的往返机票。

这种待遇,堪比局级干部了。

他本人曾经于1976年、1990年、2000年,3次赴美国探亲。

退休后,温纳瑞斯每天在家中看看报纸、听听广播,尽享着天伦之乐,直到2004年去世。

无须讳言,温纳瑞斯的存在,对我们有着重要的宣传意义。

比如1976年他回国探亲,时间长达11个月,共去过的47个州的大中城市和小城镇,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向听众介绍中国,宣传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当时美国的200多家新闻媒体对他进行过追踪报道,形成一股风靡全美的“温纳瑞斯热”。

虽然温纳瑞斯早在50年代就表示希望入党,毕生没有如愿。

来中国的22个人,有21个人最终选择离开,温纳瑞斯则选择留在独自中国大陆,是他的自由意志。在美国,没有人会觉得他有什么奇怪。

4

“捷”与“雷诺”全力一搏,麦帅17万大军身犯险境尚不自知,蛮牛贪功被调虎离山,栗田健男一路血拚已近大胜,鬼催的莫明其妙的落荒而逃,大批登陆部队有如神助化险为夷却浑然不觉,栗田痛悔早知如此,何必当初!

战争双方各展奇谋,互施诡计;战场波诡云谲造就多少离奇战例,的确让人不可思议。

1944年的太平洋战场,挑起战争的日本大势已去,经过中途岛、瓜岛等一系列战役失败的日本收缩兵力至菲律宾——台湾——琉球至本土一线,它要建立巩固的绝对“国防圈”(TMD临死也没忘了领土扩张,贪!),军部在这样战局条件下,制定了最新作战计划,代号为“捷”,部署陆海仅存的机动兵力,竭尽全力要守住这个两条一字长蛇阵之一的防御圈。在一千架左右战机的配置下,以山下奉文的第14方面军固守菲律宾群岛,以联合舰队残余兵力在陆军配合作战中消灭美军太平洋舰队和登陆的麦克阿瑟部队。

1944年10月20日,麦克阿瑟的作战计划“雷诺”被批准。首战选定登陆菲律宾群岛中部的莱特岛,在第三舰队20艘航母、12艘战列舰、一百多条巡洋舰的掩护下,麦帅指挥17.4万部队在莱特湾实施登陆,在如此强大的海空火力掩护下,守岛的两万多日军跟本就没有还手的机会。第三舰队司令哈尔西闲的难受,他指挥舰队给前来偷袭的日本栗田舰队一顿痛扁,干掉了日海军主力【武藏】号战列舰,栗田舰队狼狈逃跑,这个蛮牛正为找不到日军航母舰队闹心呢,就接报日军航母编队出现在远离战场的恩加诺角300公里海域,便留下只有几条小型航母和驱逐舰的金凯德第七舰队继续掩护登陆部队,自己率主力斗志昂扬的去收拾日军航母去了。

但损兵折将的日军栗田舰队并未跑远,他竟莫明其妙的猜测哈尔西的第三舰队已经被调虎离山的小泽航母编队吸引远离战场了,他要给美军登陆部队杀个回马枪,便连夜折返扑向莱特湾。在莱特湾附近又付出两艘重巡洋舰负伤代价基本消灭了金凯德一支分舰队后,莱特湾的大门已经向他敞开了,就等着他的中央舰队创建不世之功了,17.4万美军将用生命给他筑就一座大大的丰碑,太平洋战争一次歼灭这么多美军这是唯一一次,他栗田健男有幸为天皇,为大日本皇军创立如此丰功伟绩从此将官运亨通!

但是,鬼使神差栗田健男在此时却决定还是跑,去TMD麦克阿瑟,去TMD太平洋舰队都爱咋玩儿就咋玩儿吧,栗田健男撒由那拉了。至此,丰田副武执行捷1号作战计划调虎离山成功,白扔了钓饵小泽第三舰队啥都没捞着;蛮牛哈尔西中计被调虎离山也灭了日本最后的航母部队;麦克阿瑟糊里糊涂遇险茫然无知,更鬼使神差的脱险也浑然不觉;栗田健男鬼催的撞大运撞了个正着,莫明奇妙的放弃出手必得战功没由的逃跑,他的神操作也救了17万生命,让后来的这家伙悔不当初。

由于战场态势的顺息万变,凭空创造了多少神奇不可思议的战例。

5

真人真事,不喜勿喷,我给大家讲一个在我老家发生的一个故事吧。

大家都知道在上世纪的那场二次大战中,由于兵源市场的紧缺,世界各国都有把刑事罪犯通过一种特赦的方式,让其走上战场杀敌立功。

这种方式在当时的世界各国当中都是一个很普遍的现象,美国有、苏联有、日本也有,当然我国也不能例外。

举个例子说,苏联的罗科索夫斯基当时就被关押在监狱之中,在战争爆发之前的不久方才被释放出来。

在那个特殊而混乱的年代,一切事情都不能按和平时期的规律来做,无论做什么事情,都显得看起来没有什么不合情合理。

在我们家乡,当时有一个可以说作恶多端的一个惯匪,此人用今天的定位来看很像白宝山,单打独斗从来就不团伙作案。



请原谅我不能说出他的名字,虽说他本人已经故去多年,但他的后人还在,而且他的侄孙女还是我堂弟的媳妇。

此人姓高,因为特殊的原因,故称他为高某人。

高某人年轻时身材虽不高,但性情却异常的凶悍,一旦动起手来,比他身高很多的人也往往不是他的对手。

此皆是此人以狠辣著称,一旦下手就往死里整,尽管故去多年,可在我们老家一说起此人,都当真服的不行。

在那个特殊的年代,普通的百姓一般生活都过得比较艰苦,虽说被劫的也是一些没有什么钱财的富人,但是顾了别人也许就会饿死自己。

所以,高某人在当时的黑道上也是逢人就劫,没有什么富人和穷人之分。

在一次的拦路劫道中,被邻村的那个熟人认出,来人说了一声:“高大哥么,咱都邻村近邻的,谁都认识,就让我过去吧!”

结果是此人不说还好,一声高大哥就暴露了高某人的底细。

在那个年代,虽说混乱,但是政府机构还在,如若告到县里当然是依法判罪。

于是在情急之下,高某人就当场把此人灭了口。

虽说在那个时代没有监控,但是作案的手段也是相当的粗糙,事情很快就有了结果,他被当地政府逮捕。

在那个时代,不同于和平时期,要通过一系列的法律程序来走,一般就是经过几天的商议被就地处决。

在商讨会上,与会者分成了两派意见:一派主张杀掉,而另一派却主张现在打仗时期,人手紧缺,不如不他送上前线去打仗!

随即,此人被特赦,穿上了军装,参加了军队。

结果当兵没有几个月,在一次战斗中负了伤。

负伤的过程看起来有点滑稽,他被一颗从远方打来的子弹射穿了右小臂。

看来《亮剑》中的张大彪没有胡说,小鬼子的子弹穿透力很强,但杀伤力却不大。

右臂上的伤疤到了晚年还在,他动不动就展示给大家看,我们都见过。

此人看起来也真是命硬,本来被政府逮捕以后是要处决的,谁知因为战争的缘故被特赦。

按道理说这样一个作恶多端的人到了战场就应该被一枪毙命,一者告慰受害者的在天之灵,二者也算是为国尽忠落一个好名声。

但他却没有被一枪打死,而且也不是被打中要害部位,当兵仅仅三个多月就因伤而光荣退伍。

被打中的右臂也没有留下什么不便,晚年照样可以担水和骑自行车。

而且这样一个作恶多端的人,到最后还是善终,一直活了八十多岁。

6

几千年的人类文明史,就是一部战争史,有人统计过,人类跨进文明的门坎儿后,只有几百年是和平。战争带来杀戮,带来破来,带来无尽的灾难和广温疫,另一方面也带来科技进步。古往今来,人类战争型态是千差万别的,海战,步战,水淹,火攻,骑兵对砍,空战,坦克战…无奇不有,如果一人一骑灭一国,则是战争中的奇迹啦!

这件事情发生在一千三百七十年前的大唐,大唐帝国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朝代之一,牛人无数,名将辈出。其中有一个人叫王玄策,做过黄水县令。象王玄策这个级别的人太多了,史书上也没记载生卒年月日,只是知道王玄策是洛阳人,正宗的华夏子民。王玄策是个外交家,曾三次出访过天竺,第二次被打劫了。王玄策一怒之下从吐番和尼婆罗借来大兵,血冼了天竺,上演了一人一骑灭天竺的战争奇迹。

王玄策是一个外交家,大唐时国力强大,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向大唐派出使节。今天的印度,在唐代叫天竺,印度这个名字还是玄奘法师起的名字。天竺并不是一个国家名字,而是一个地理概念。当时天竺境内小国林立,有许多国家向中央帝国朝觐。来而不往非礼也,贞观十五年(公元641年),王玄策做为副使,跟随正使上护军李义表护送天竺使者回国,熟习了沿途风土人情和路线,宣场了大唐国威。


贞观二十一年(公元647年),王玄策第二次做使节出访天竺各国。这次王玄策的身份是正使,蒋师仁为副使。他们一行三十人,带着贵重礼物出发了,路过吐番时看望了嫁给松赞干布的文成公主。王玄策到达天竺摩竭陀国时,该国老国王已死。大臣阿罗那顺做了新国王,新国王非常的不友好,半路上伏击了王玄策的小分队和跟随的天竺使团。所有的财宝都被抢去,王玄策等人被投入监狱,后来被老国王的女儿悄悄地放出来。

王玄策和蒋师仁走在路上核计,大唐关山万里,远水解不了进渴,既使回去,李世民也不可能为这点小事情派大军远征万里之外的小国。那样一来,这面子可就丢大了,无法在大唐混啦!汉唐时多铁血男儿,班定远三十六人可以经略西域,陈汤,甘廷寿可以矫诏征西域联军灭了北匈奴,还理直气壮的上书: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

王玄策也是一个顶级的牛人,他发挥外文家的才华,从吐番借得一千二百名土兵,又从吐番的属国泥娑罗(泥泊尔)借得七千骑兵。这支近万人的大军向滚滚的洪流冲下青藏高原,杀向天竺,王玄策发誓要血洗天竺,为死去的弟兄报仇雪恨。这是一支武力强悍的队伍,吐番,泥娑罗土兵英勇善战,他们还有最强的大脑王玄策。王玄策虽然没有指挥过军队打仗,但他是饱学之士,历史上上的战例,兵书战策,攻城器械的应用了然于胸。


阿罗那顺闻讯组织数万大军抵抗,天竺的象军战斗力非常历害,阿罗那顺兵力占绝对优势,信心满满。王玄策兵少,但他有化腐朽为神奇,撒斗成兵的本事,让天竺人知道天朝大将的历害。王玄策把田单的火牛阵玩得炉火纯青,一战破了阿罗那顺的象兵。

阿骨那顺率军退到茶镈和罗城抵抗,王玄策架云梯,抛石车,攻城车等天竺人从没见过的装备攻城。城迫之后,斩首三千人,其他的败兵猖狂逃走,落到水里淹死一万多人,阿骨那顺逃向中天竺。天竺小国林立,平时分争不断,遇到战事则一致对外,东天竺的援兵己在路上。

王玄策为行军总管,蒋师仁作前线总指挥,在中天竺生擒阿罗那顺,斩首数千人。阿骨那顺的老婆是一个女中豪杰,她指挥数万大军据乾陀卫江城抵抗。蒋师仁指挥大军很快破了城,俘虏王子,妃子的男女一万两千多人,牲畜三万多头。王玄策指挥大军,一口气拿下580余城。

这下子天竺小国算是见识了天朝大将的神威,再打下去就会亡国啦!东天竺国王立马收兵了,还送给王玄策大军三万多头牲畜做犒赏。其他小国也有学有样,望风而降,珍珠,玛瑙,香料等各种宝物拚命的送,希望王玄策撤兵。

王玄策得到财宝无数,兄弟们的仇也报了,面子也找回来了,这才舒口气,押着两千多主要俘虏,几万头牲畜,浩浩荡荡的回到长安城。唐太宗李世民龙颜大悦,这也太给自已长脸了。王玄策凭一已之力借得大兵,血洗了天竺,扬我大唐天威,还划啦这么多宝贝,立刘加封王玄策为散朝大夫。王玄策在困境中,凭一已之力借得援兵,血洗了天竺,扬威域外,在世界战争史是确实是个奇迹。

7

按照《明史·成祖本纪》的记载,成祖朱棣在靖难之役中不是如有神助,而是真有神助,而且是多次在关键时刻出现。

建文元年六月,朱棣以靖难为名扯旗造反,建文帝派军北上讨伐。当年十一月,李景隆率军围攻北平。朱棣率军先出关进攻大宁,命其世子坚守不战。

到十一月庚午,朱棣率军从大宁返回北平,到白河时前面打听消息的士兵报告说,白河水高,无法渡河。朱棣招呼神仙助攻,“祷于神”,等朱棣率军达到白河边的时候,见证奇迹的时刻到了,白河已经结冰了,朱棣率军顺利渡河。

渡河之后,李景隆派手下的都督陈晖率兵外出侦查,路上与朱棣的军队相遇,朱棣分兵进攻,陈晖的士兵正准备从白河冰面上渡河的时候,河上的冰突然就解冻了,陈晖的兵全淹死在白河里了。

十一月庚午,王次孤山。逻骑还报曰白河流澌不可渡。王祷于神,至则冰合,乃济师。景隆遣都督陈晖侦敌,道左,出王军后。王分军还击之,晖众争渡河,冰忽解,溺死无算。

第二年四月,李景隆大军云集,与燕军在白沟河会战。会战中,双方互有胜负,杀得难解难分,朱棣也多次遇险。但当时总体来说,朝廷的军队越来越多,燕军将士越来越害怕,觉得自己无法取胜。

以当时的局面来说,李景隆并不着急进攻也没什么问题,他就是在等着各地源源不断赶到战场的援军逐步完成合围,而他现在所要做的,也不是马上击败燕军,而是把朱棣拖住,等合围完成之后再发动总攻,进行决战。

但在这时候,朱棣发现有问题,就就将领们说,我们不进攻,敌人不会自己后退,只有拼死一战。所以反而是处于劣势的燕军率先发动进攻,试图在朝廷官军完成合围之前就击败李景隆已经带来到战场上的军队。

两军交战,胜负未决的时候,又一次出现了神助攻。是真的神仙助攻,不是嘲讽。两军胜负未分之际,就是双方都憋着一口气,在拼谁先眨眼,谁先憋不住了,一喘气,就会全线崩溃。可是在这时候,起了旋风,吹折了李景隆的大纛。

李景隆作为三军统帅,大纛被封吹折当然会对全军将士产生造成强烈的心理暗示,这是不祥之兆啊,咱们这仗怕是要打败了。朱棣抓住官军情绪波动的时机,乘机乘风纵火,燕军随之掩击,李景隆率领的官军大败,燕军大胜。

时南军益集,燕将士皆失色。王奋然曰:“吾不进,敌不退,有战耳。”乃复以劲卒突出其背,夹攻之。会旋风起,折景隆旗,王乘风纵火奋击,斩首数万溺死者十余万人。

这还不够,到建文三年,这样的神迹又出现了一次。

建文三年三月,这时候朝廷领兵的已经是盛庸和平安了。官军与燕军在夹河再次会战。

先是盛庸击败了燕军,但是朱棣这时候已经知道,建文帝有诏命诸将对朱棣只能生擒,不能战场上打死。所以,晚上朱棣率十几个人就在盛庸的营地附近夜宿,早上起来发现已经被包围了。朱棣鸣鼓穿营而过,官军只能目送他离去,不敢上前围攻。

回营之后,朱棣整军再战,而且就在当天,再次与官军会战。两军大战,从辰时一直杀到未时,还没有分出胜负。就在这个时候,突然狂风大起,而且是东北风。也就是说,这下燕军是顺风,而官军是逆风作战。这对官军自然是不利的。燕军乘风猛攻,盛庸的军队大败。

就在这次之后,燕军与吴杰、平安率领的官军再次在藁城遭遇,打了个遭遇战。又是在两军胜负未定之际,突然开始刮大风,而且是大风拔木,自然又是东北风,燕军又是顺风,官军又是逆风,于是官军就又吃败仗了。吴杰、平安只能率残军退保真定,燕军追击。

是日复战,自辰至未,两军相胜负,东北风忽起,尘埃蔽天,燕兵大呼,乘风纵击,庸大败。走德州。吴杰、平安自真定引军与庸会,未至八十里,闻败引还。王以计诱之,杰、安出兵袭王。闰月戊戌,遇于藁城。己亥,与战,大风拔木,杰、安败走,追至真定城下。

在这个时期频繁出现的神助攻,也就是大风,当然不可能是神仙助攻,而是自然现象。那么这个自然现象是什么呢?其实就是后来人们所熟知的沙尘暴。三四月间,正是沙尘暴多发季节,风从蒙古高原一路南下,自然都是往南吹的,遮天蔽日,不利于南军,而有利于北军。

这之后,其实这种情况也很多见。比如明亡之前的崇祯十三年三月丙戌,以及十七年春正月,都有“大风霾”的记载,这其实就是沙尘暴。只是当时的人们对沙尘暴还不理解,所以只留下了旋风、大风拔木、大风霾这样比较模糊的记载。

同样是崇祯十七年正月的这次大风霾,在崇祯帝本纪中只记录了大风霾三个字,但在流贼传李自成传中多了四个字,“黄雾四塞”,这就和我们今天所熟悉的沙尘暴很接近了。

而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和元朝时期对华北地区、内蒙东部、辽宁西部、河北北部这一带的开发有关系的。在元朝时期,这一带都是京畿地区,人口密度比较大,农业开发加速,森林被砍伐,草原退化成为沙漠,沙尘暴就越来越多了。

尤其是辽金元三个北方游牧民族都曾经控制河北地区,这时候北京成为华北的中心城市,进行了重点建设,而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大型城市的建设,尤其是宫殿的建筑,是需要砍伐大量的林木的,这对华北地区的森林是有比较大的破坏的。

也是在这个时期,华北地区随着人口的急剧增加,水系也在加速变化,比如五代时期从北京到天津、沧州一带,还有大量的沼泽地,白洋淀还是水量比较大的,是把北宋和辽国隔离开来的自然屏障。但到元明时期,这里就已经完全变成了农耕区。

8

在抗日战争时期,国军有一支部队离奇失踪了,一直不知下落。



1937年12月,南京保卫战打响,日本军队由华中方面军任主力,兵分三路,向南京进攻。

南京守军15个师10多万人,经过浴血抵抗,但终因双方装备差距太大,国军损失惨重,仅仅十多天,南京陷落。



当时有一个团在寡不敌众的情况下,被迫突围。团长率领两千多疲惫不堪的士兵,撤退到距离南京城十多公里外的青龙山上。

这支部队到达青龙山以后,竟然神秘消失了,至今不知所踪。

战斗结束以后,日军也发现了这个问题,派出大批军队去青龙山围追堵截。可是翻遍了整个青龙山,也没有发现他们的任何踪迹。



如果说突围出去了,也不太可能。当时日军进攻南京的时候,三面包围,形成一个巨大的包围圈,没有发现这支部队突围,青龙山上也没有发现任何踪迹,包括伤员和丢弃的枪支弹药等。

日军觉得非常奇怪,将这件事情记录下来。

战后,国军也在寻找这支部队,在统计战况时没有发现这支部队的任何消息,电报也没有发出。

事后也派了很多人追查这支部队的下落,对团长进行调查,最后没有任何踪迹,无奈只能将全团做失踪处理。



这件事情不仅中国政府和民众感到奇怪,英国《观察家》杂志还专门做了报道,将这起国军失踪事件,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两个步兵营在山上集体失踪事件相提并论,在世界上引起很大关注。

因为青龙山上有很多洞穴,很多人认为部队为了隐蔽自己,钻进洞穴中遇到了意外。还有的人认为,有可能这支部队后来突围出去,就地解散,士兵各自回家了。但这些都没有证据证明。

还有人认为这支部队可能穿越了,进入了平行时空。

这支部队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为什么集体下落不明,目前仍然不清楚。

我是子龙威武煮酒谈史,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感谢阅读,欢迎关注。

9

36人平西域班超镇楼


在战争史上,有很多一少胜多的战役,比如彭城之战、淝水之战等;有很多经典谋略的战役比如井陉之战、淮水之战等。从某种角度来说都是不可思议的战胜。

但老妖要推举一个最不可思议的事情的话,当属淮海战役中的百万民工支前陈毅元帅曾经说过一句话: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推车推出来的。

淮海战役兵力上是60万对80万,但是如果算上后勤,国民党远远不如。

先看一组数字:

淮海战役中出动民工543万人;担架20.6万副,转运伤员9.8万,大小车辆88万辆,挑子30.5万副,牲畜76.7万头,船只8539艘;筹集粮食9.6亿斤,运送到前线的粮食4.34亿斤。

华东、中原、冀鲁豫、华中四个解放区付出极大的人力、物力来支援这场战斗。淮海战役,解放军是以60万大军加上数百万后勤军队,击败了80多万的国民党军。

记得《亮剑》小说中,三年困难时期李云龙曾回忆过淮海战役民工支前的场景:

…… 只记得当时仗打得凶,可伙食特别 好,嗬,大米白面、猪肉炖粉条子,随便吃,想着想着就流口水呀。再想想又觉得不对,当时吃得咋这么好?华野和 中野加起来有60万大军,一天要吃掉多少猪肉炖粉条子?这就是说当时后勤保障工作做得很好
……我当年印象最深的,就是这百万支前民工,当时我站在陇海线的路基上四处一看,好家伙,铁路两侧的大路小路上、田野上,漫山遍野,一眼望不到头的支前队伍,卷起的漫天尘土硬是把日头都遮住了,成千上万辆吱嘎吱嘎的独轮车发出的声音就像海啸似的,那场面一辈子也忘不了呀,推车的好像是以家庭为单位,有丈夫推车,媳妇在前边拉的,有老汉掌车把,大闺女在一边推的,饿了啃口硬馍,渴了喝口路边沟里的水,一抹嘴又接着往前 走,一袋袋的粮食,一捆捆的军鞋,一箱箱的弹药就这样用小车推到前线的。

革命老区动员几百万人支持前线打仗。有些地方如永城、宿县几乎是全民动员支援前线。

淮海战役装备上处于劣势的60万大军战胜装备上处于优势的80万军队不可思议,而能得到全民真心实意全力支持更是不可思议的事情。

就像李云龙说的,支前人民啃着硬馍喝凉水也要让战士们吃上猪肉炖粉条,保障了肚子就是保障了战斗力,不信查查书籍有多少国民党军队因为饿肚子而投降。

而且在支前的过程中,支前民工要面对的不只是国民党空军的威胁,还有许多土匪、还乡团等等。电影《车轮滚滚》就以淮海战役中支前民工的视觉,讲述这些普通百姓为了保证战斗的胜利做出了何等的牺牲。

最后一把米,用来做军粮;

最后一尺布,用来做军装;

最后的老棉被,盖在担架上;

最后的亲骨肉,含泪送战场。

这首歌唱的是支前民众的情景,唱的也是他们对于解放军的信任。

古往今来战争史上,有多少国家或者王朝,能动员如此高比例的民众,有多少国家或者王朝能获得如此高的民众信任?

10

灵冲霄个人认为红军长征是世界军事史上最不可思议的奇迹

红军长征起始于1934年10月。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为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战略性转移,退出当时的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

毛主席诗中是这样写的: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七律.长征》

在跨过雪山后,长征即将胜利结束。毛主席满怀喜悦和战斗豪情的写下了这首诗。诗中赞美了红军不怕困难,勇敢顽强的革命精神,细究之下该诗也展现了红军长征途中的各种艰难险阻。

与人斗:途中身经百战

红军长征是无数大大小小的战争奇迹堆积成的整个人类历史中最大的奇迹!在长征中,红军进行了400多次战斗,攻占700多县城,击溃了国民党军几百个团。

长征途中主要大的战役:突破敌四道防线→强渡乌江→占领遵义→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

由于红军途中战斗次数数不胜数,这里灵冲霄就简单介绍一下其中的四渡赤水和飞夺泸定桥之役。

四渡赤水,遵义会议后重新出山的毛主席指挥中央红军转战川、贵、滇三省,使得数倍于己的敌人疲于奔命,在运动中消灭敌人,实现了以少胜多、反客为主的战争效果。

大渡河畔,22名勇士奋勇当先,冒着枪林弹雨爬着光溜溜的铁索链向敌人扑去。整个战斗仅用了两个小时,便奇绝惊险地飞夺了泸定桥,粉碎了蒋介石南追北堵欲借助大渡河天险将红军变成第二个石达开的美梦(太平天国时翼王石达开在大渡河畔兵败身死)。

与地斗:行军路途久远,地势艰险复杂

长征红军途中跨越14省,翻过了18座大山(其中5座是终年积雪的大雪山),渡过了24条河流,走过草地,翻过雪山,行程约二万五千里。

哪怕是在21世纪的今天,我们在准备充分,规划完备的情况下冲走长征路也是极为不易的。更何况当年红军在自身补给不足,路径不清晰的情况下冒着敌人的围追堵截来走这崎岖长征路。

不论你对红军有什么看法,对他们的政治立场有什么看法(这方面有很多辩论的余地),但是不能不承认他们的长征是军事史上最伟大的业绩之一。——《红星照耀中国》(又名《西行漫记》)

长征是一次伟大的壮举!没有当年的红军长征,也不会有我们今天幸福美好的生活。时至今日,长征早已不仅仅是一次单纯的军事行动了,而是革命先烈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


谨以此文献给当年开辟长征路的各位革命先辈们!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