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皆有可能,如果关羽不失荆州,诸葛亮北伐有可能成功。如果的事,谁敢保证百分百的不成功呢?
但豹眼看来,成功的几率很小,几乎跟没有差不多。
01
首先看一下北伐的目的
在《出师表》中,诸葛亮说他要北伐就是想:
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这是说先把曹魏给灭了,清除了奸凶,把汉室兴复,让刘禅回到旧都做皇帝。
至于献帝,刘备、诸葛亮已经给他开了追悼会,即便有人说献帝还活着,那就请回来做个太上皇,皇帝就别干了。
至于这个旧都,是洛阳还是长安,那就看情况。
打到长安走不动了,那就是长安;如果能继续东进,占领洛阳,那就是洛阳。旧都一事,看情况再说。
02
北伐成功的条件
就按照上面说的这个情况,如果北伐成功,需要啥条件呢?
诸葛亮在《隆中对》中说:占据荆、益,静待天下之变。然后再北伐,达到北伐的目的。
毛主席说,诸葛亮这个战略本身就是错误的,兵力本来就少,再分兵出击,很难取胜。
豹眼是听毛主席话的好学生,但相信诸葛亮这一回。不管诸葛亮这个战略正确与否,权且认为隆中对的战略是正确的,就以此分析一下看看。
第一,诸葛亮所说的荆州,是不是全部的荆州?即便不包括曹操占据的南阳郡,起码是剩余八郡吧。湘水划界之后,刘备仅仅控制了南郡、武陵、零陵三郡。这还是诸葛亮说得那个荆州吗?
第二,诸葛亮没说汉中张鲁一事,在其眼里取汉中就是探囊取物,啥时候想北伐,百姓箪食壶浆,就像盼星星、盼月亮一样,等着刘备大军前来。
第三,静待天下之变,究竟如何变呢?管它呢,等着就是。譬如,曹操死了,曹丕荒淫无道,诛杀司马懿等有功大臣,自乱阵脚,不攻自灭;孙权也被刺客杀死,刘备与东吴有合同,东吴首先投降蜀汉等等。
03
北伐不可能成功
守住荆州是北伐成功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
就是说,要想北伐成功,必须守住荆州;但守住了荆州,不一定北伐绝对成功,需要看其他条件是否具备。关键是静待天下之变,能否按照诸葛亮所设想的如约到来。
第一,孙权没有死,而且一直活得很好。
孙权在世时,东吴一直非常稳固。夷陵之战就是佐证,不敢保证,夷陵之战的刘备加上关羽的荆州兵力,就能够灭掉孙吴。这个似乎跑题,说的是北伐,不该扯孙吴太多。
但刘备可以不去招惹孙吴,但孙吴不一定就永远不再惦记荆州属于刘备控制的那疙瘩。
湘水划界,就是孙权趁曹操夺取汉中之际,乘机收回的长沙、桂阳二郡。
诸葛亮希望孙刘联盟稳固,等刘备灭掉曹魏再来对付孙权。但孙权不傻,会等着你去灭曹魏吗?
总之,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孙权虎视眈眈,不会一直与刘备隔着湘水喝茶、聊天。
第二,如果刘备听从诸葛亮的战略,占据荆、益,不采纳法正的建议,不主动进攻汉中,是否可能?
之所以进攻汉中是法正的建议,而不是诸葛亮的建议,是因为诸葛亮不认为主动发起汉中之战是上策。
豹眼认为诸葛亮是正确的。汉中之战刘备惨胜,而且很侥幸。如果曹操不主动撤军,结果很难说。不要说北伐能不能成功,更大的可能是,刘备就不必再去白帝城托孤,这事在汉中就办了。
刘备不进攻汉中,曹操不着急上火,就可能多活几年,内部也不会出现问题。等曹操腾出手来,再来进攻汉中,也是一样的结果,刘备很被动。
刘备顶不住了,就打关羽的主意,孙权也会趁机打荆州的主意。这事也不好办。
第三,最关键的还是刘备自己。
所谓山难改,性难移。刘备的个性不会静待天下之变。
汉中之战,曹操刚刚撤军,刘备就自立为王;曹丕刚刚称帝,刘备就宣布献帝驾崩,自立为帝。
诸葛亮之所以在刘备活着的时候,得不到充分信任,就是刘备不愿意静待天下之变,“深挖洞、广积粮、缓称王”,刘备不干。
刘备驻军新野,寄人篱下,“上无片瓦,下无立锥之地”的时候,刘备得孔明犹如鱼得水,有了荆州、益州,就是另一回事了。
刘备自己不会甘于寂寞。
刘备的优点是敢想敢做,但不足之处,说大了就是不自量力,也就是太敢想、太敢做。
投奔公孙瓒、陶谦、曹操、袁绍、刘表时如此,得到荆州、益、汉中时依然如故。
豹眼一向认为,没有汉中称王就不会有关羽的襄樊之战,就不会关羽失荆州。
没有汉中之战,刘备依然会自立为王。关羽依然会襄樊之战,但刘备会派遣大军东进,防御孙权。曹操会趁机在汉中有行动,危及蜀中。
此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无论成败,都是刘备敢想敢做的结果。
刘备不可能静待,但由于他并不具备势力与曹操对战,何况孙刘联盟并不牢固,孙权随时想全部占据荆州。
刘备取一个汉中,尚且如此费劲,如何能够北伐成功呢?
静待天下之变是有道理的,但未必能等来机会。但主动出击就是现在看到的,历史已经形成的不可更改的史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