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前看了部二战片子《无名战士》,该片站在芬兰的角度描绘了1941年6月以后的苏芬战争,剧情总之就是芬军士兵勇敢善战很无敌,苏军部队一触即溃节节败退,苏联妇女居然还跟占领城市的芬军士兵鬼混。而打着打着到影片最后,芬兰莫名其妙地突然就宣布停战了:广播里大声呼喊,停火条件任凭苏联人开!
其实很正常,芬军虽然在1939年的“冬季战争”中利用地形和天气重创了苏军,但是时过境迁,在1944年的野战中已完全不是苏军的对手,无非是前期依靠德军的高歌猛进暂时性占了点便宜,因为苏联一时抽不出来精锐部队揍它。一旦德军败退,芬兰军队立刻被打趴下了,但是这次芬兰政府非常明智:及早抽身,抓紧谈和,哪怕条件再苛刻。
不要过分渲染芬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高大形象,什么“欧洲的平头哥”云云,笔者个人的判断,芬兰基于自己国家的利益,并没有把自己死死地绑在轴心国的战车上,某种意义上还成为了德国的“猪队友”:第一,1939年苏芬的冬季战争,让小胡子对苏军的战斗力产生了严重的误判和鄙视,坚定了他对苏开战的决心;第二,在北线攻击列宁格勒的战役中,芬兰军队从未取得决定性战果,使德国北方集团军群被粘死在冰天雪地中,无法南下加入紧缺兵力的中央和南方战场。
尤其是第三点更说明问题,1944年苏军在北方战场发动夏季攻势后,芬军仅仅抵抗了12天就挺不住了,时间是1944年8月25日,完全没有起到牵制一定数量苏军、减少德军正面战场压力的作用。归根到底,是国力和军力太小,在二战最庞大最惨烈的苏德战场上,只是个无足轻重的角色,其整体战斗力远远不如罗马尼亚和意大利军队。
以斯大林的小暴脾气,既然胜利在望,当然要对芬兰进行彻底清算,甚至可以直接吞并为一个加盟共和国,那么为什么芬兰能够保持住独立呢?这与英美的态度以及芬兰政府的长袖善舞大有关系,芬兰军队核心人物海姆元帅始终与丘吉尔保持着联系,包括芬兰1944年迅速退出战争,其实也是在英美的斡旋之下,而斯大林也不得不给盟国留点面子。
这是很复杂的国际政治局面,当1939年苏芬战争爆发时,西方国家出于意识形态的对立,严重支持芬兰奋起抵抗,并提供了相当的援助,芬兰取得一定的胜利时,西方媒体又大肆宣传,弄得苏联当时很狼狈。但是当德国跟英法和苏联同时开战以后,苏联又成为反法西斯盟国,那么与德国捆在一起的芬兰则成为了敌对国家,一笔糊涂账。
在1943年12月的德黑兰会议上,罗斯福曾经当面问起斯大林,是否愿意讨论芬兰问题,并表示美国愿意帮助芬兰退出战争,丘吉尔则提出了芬兰“不割地,不赔款”的基本主张。不过斯大林当时的态度还很强硬,开出的条件亦很苛刻,芬兰实在没办法答应,所以1943年的战争仍然在继续。到1944年初,德军在东线已经彻底颓势,芬兰人知道再不求和,麻烦可就大了。
1944年2月,芬兰在中立国瑞典与苏联建立了直接的联系,苏联方面提出的停战条件包括:1、芬兰必须断绝与德国的一切关系,驱逐或扣押在芬兰境内的所有德国军人(如果芬军有困难,苏军可以协助)。2、完全地接受1940年的和约条款(即承认1939年苏芬战争的结果),恢复1940年的边界并在4月底以前从苏联土地上撤回全部芬兰军队。3、立即遣返苏军战俘。4.、芬兰军队必须裁减到和平时的编制水平,在5月底前必须完成半数军队的复员。5.赔款总数为6亿美元,六年内付清。
条件其实挺苛刻的,这还是苏联给英美一些面子的结果,起初芬兰仍然犹豫不想接受,然而1944年的战局变化很快,德军正在大面积溃败,苏军已有富余力量在北方发动反攻,再拖下去芬兰真有灭国的危险。因此当苏军夏季攻势全面开始后,芬兰政府知道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了,遂决定接受了苏联提出的全部条件,不能再打了,1944年9月,芬兰与苏方签署临时和约宣布退出战争。
芬兰受到的惩罚也是很严重的:1、割让贝柴摩地区,将赫尔辛基以西20公里的波卡拉地区租给苏联50年,从而使苏联获得至波卡拉的过境权。2、只允许被保留一支34400人的陆军,约相当于1939年以前常备军的水平;海军以4500人和10000吨为限,空军以3000人和60架飞机为限。3、禁止芬兰拥有潜艇、人操鱼雷等攻击性武器。4、经英国说情,战争赔款从6亿美元减为3亿美元,这个数字分摊到350万芬兰人头上,也很沉重。
苏芬和解后,芬兰当然得按照协议驱逐国境内的德国人,所以又跟德军打了起来,一度爆发了激烈的战斗,这也算是“投名状”吧。总之芬兰能逃过更严重的清算,一是退出战争当机立断,毕竟战争还未结束,苏联仍要集中全力击败德国。二是英美为了西方以及战后的利益,不希望芬兰被吞并,一直在说情。三是芬兰后面确实对德军开火,立场转换较快。
这还不算完,苏联方面战后又追加惩罚,提出了一份共61人的战犯名单,其中包括芬兰前总统赖提、两位前任总理、4个前内阁部长和战时芬兰驻德国公使等等。这些人于1946年2月被由苏联强令成立的芬兰特别法庭判处刑期不等的徒刑,所以芬兰为了保持国体,当时也是很屈辱的。
芬兰参加二战进攻苏联,本来是想跟在德国人后面,收复1939年的失地,结果却是损失更大,这就是小国的悲哀吧。好在付出巨大代价后,芬兰的独立还是得到了东西方的尊重,但边界基本维持了1939年的状态,等于事实上既割地又赔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