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在古代中国封建王朝的历史上,皇位一直是各方势力争夺的焦点所在,众多皇子为了争夺皇位可谓是“无所不用其极”,甚至出现了了一幕幕同室操戈、兄弟阋墙的惨剧,让人切实感受到了“无情最是帝王家”的残酷。

而继承皇位,不仅仅是每一位皇子们的理想与奋斗目标,同时也是他们的母亲一生的期盼。因为这样不仅让她们自己能够“母仪天下”,获得极高的地位与殊荣,同时其背后的娘家势力也能得到发展,让整个家族尽享荣光。所以,皇子的母亲们不仅是她们最为坚定的夺位支持者,甚至还会以“宫斗”的方式直接参与其中,为的就是有朝一日,自己能够坐上“皇太后”的宝座。

然而,在清朝的时候,就有这么一位帝王的生母,他不仅不为自己的儿子能够继承皇位而感到骄傲,反而坚决抵制接受皇太后的册封,甚至想要用殉葬的方式来进行抗议。

她便是康熙皇帝的第四任皇后、即孝恭仁皇后乌雅氏,而他极力反对的人正是自己的儿子雍正皇帝。


历史上的乌雅氏,在雍正登基之初,可以说是让雍正皇帝颇为苦恼。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在位六十一年的康熙皇帝去世,皇四子胤禛继承皇位,这便是后来的雍正皇帝。

然而,自康熙刚刚去世、雍正还未登基的时候开始,乌雅氏的表现就极度的不给雍正“面子”。

当得知自己的儿子雍正继承皇位的消息后,面对前来朝贺的官员和其他后妃们,乌雅氏表现出的不是开心与兴奋,她也没有对众人的祝贺表示感谢,反而是非常冷漠的回应说:

“将我子为皇帝,不但我不敢望,梦中亦不思到。”

断然回绝了众人的朝贺。

然而,这仅仅是个开始,接下来的乌雅氏的举动则是更加令人感到惊讶。

“决意从殉,不饮不食。”

实际上,早在康熙朝初年,康熙皇帝就已经亲自下旨,废黜了“殉葬”的制度,而乌雅氏在这个时候不仅提出要主动为康熙皇帝殉葬,甚至到了绝水绝食的地步,让雍正感到非常的难堪,但却有无可奈何。

于是在雍正和众位王公大臣好是一阵良言相劝之下,乌雅氏这才放弃了殉葬的想法,然而她给雍正带来的困扰并没有就此终结。

清朝一直崇尚以“仁德孝道”治理天下,因而按照清朝宫中的制度和传统,新皇的登基是要先到皇太后处进行谢恩与朝贺。结果是乌雅氏不仅拒绝雍正的朝贺,并且直接给雍正泼了一盆“冷水”:

“皇帝诞膺大位,理应受贺,与我行礼,有何紧要。”

于是,雍正和朝臣们又是一通好言相劝,这才勉强让乌雅氏接受了新君朝贺,登基大典也才得以顺利举行。

折腾了这么多,乌雅氏对于雍正的抵制会不会就此结束了?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在这之后,乌雅氏又在“迁居”的问题上与雍正发生了冲突。

按照清朝的制度,皇太后居住的宫殿应该是宁寿宫。康熙朝时期,康熙皇帝的嫡母、顺治皇帝的第二任皇后孝惠章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就是居住在宁寿宫。

然而,乌雅氏这次又对“迁居宁寿宫”予以了坚决抵制,并且是一而再、再而三的拒绝雍正的安排,以至于雍正对此也是不知所措,所以直至雍正元年(1723年)乌雅氏去世,乌雅氏也没有离开她此前一直居住的永和宫。

而此前,雍正为乌雅氏拟定了“仁寿皇太后”的尊号,也遭到了乌雅氏的拒绝。乌雅氏只接受皇太后的身份,但是拒不接受册封尊号,并且这一拖就是大半年的时间,直到其去世,这个称号也没有得以册封,最终雍正只得追封其为“孝恭仁皇后”。

可以说,乌雅氏的种种行为,包括拒绝雍正的朝贺、拒绝“迁居宁寿宫”、拒绝“仁寿皇太后”的尊号,实际上都是在拒绝雍正的皇权,而她这样做的根本目的便是在抗议、甚至是不愿承认雍正登基的现实。


乌雅氏之所以如此抵制雍正,其实与他们母子二人之间本就并不融洽的关系密切相关。

乌雅氏在康熙朝时期位列“四妃”之一,按照“惠宜德荣”的顺序,排在大阿哥胤禔的生母惠妃那拉氏以及九阿哥胤禟的生母宜妃郭络罗氏之后,比三阿哥胤祉的生母荣妃马佳氏地位略高。

然而,乌雅氏的出身却是非常的低。

他的父亲威武的官职仅仅是正五品的包衣护军参领,并且康熙十二年(1773年),乌雅氏是通过“选秀”入宫,初入宫之后仅仅是一名宫女。所以实际上,乌雅氏的出身相较于八阿哥胤禩的生母良妃卫氏的辛者库出身,并没有高多少。

康熙十七年(1678年),乌雅氏为康熙皇帝生下了皇四子,这就是后来的雍正皇帝,而此时乌雅氏可以说是没名没分,没有任何的级别的封号,按照清朝后宫的传统,乌雅氏是不能自己抚养亲自抚养皇子,而是要将其交由其他品阶较高的妃子抚养。

于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康熙将年幼的雍正安排给当时还是皇贵妃的孝懿仁皇后佟佳氏抚养。

这个佟佳氏皇后是康熙皇帝的亲二舅佟国维的女儿,也是康熙皇帝的生母孝康章皇后佟佳氏的亲侄女,所以他们两人本就是表兄弟姐妹的关系。由于佟佳氏没有生育子女,康熙这才安排由其抚养雍正。

而佟佳氏皇后对于雍正的抚养可谓是尽心尽力、无微不至,并将雍正视如己出,而雍正一直在佟佳氏皇后的宫中生活了十一年,直至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佟佳氏皇后去世,雍正这才重新回到乌雅氏身边。但是很快,雍正在康熙三十年(1691年)与后来的孝敬宪皇后乌拉那拉氏完婚,后又办搬到自己的府邸,所以真正让雍正和乌雅氏这对母子相处的时间是非常的短暂的。

因而,雍正对于养育了自己十多年的养母孝懿仁皇后佟佳氏感情深厚,并且充满了感激,而对于自己的生母乌雅氏却没有太多的感情。所以雍正在后来评价他对生母和养母之间的关系的时候,才会说:

“生恩不及养恩大。”

雍正对于自己的生母感情不深,同样的乌雅氏对于雍正的感情,也远不及自己另外的一个儿子,十四阿哥胤禵。

十四阿哥胤禵生于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在此之前的康熙二十年(1681年),乌雅氏已经被康熙正式册封为德妃,是能够抚养自己的儿子的,因此胤禵自幼就是有自己的生母抚养长大,并没有交由其他后妃抚养。加之康熙对于胤禵是非常的喜爱,在其大婚后也未让其搬离皇宫,康熙皇子中只有他和大阿哥胤禔享受到了这样的殊荣,因而他与乌雅氏有了更多的相聚时间。

乌雅氏共为康熙皇帝诞育了三位皇子,分别是雍正、六阿哥胤祚以及十四阿哥胤禵。雍正被寄养在外,胤祚幼年早殇,毫无疑问,由她亲自抚养长大的胤禵与他的关系最为紧密,也是她最为喜爱的儿子。

尽管雍正对于生母乌雅氏的感情比不上对待自己的养母佟佳氏皇后,与乌雅氏的关系也非常冷淡,但是看到同为人子,自己的弟弟十四阿哥胤禵能够得到母亲如此的关爱,而自己却不为生母所喜爱,心中自然也不是滋味。

而就这个时候,十三阿哥胤祥的生母敬敏皇贵妃章佳氏去世,胤祥又被交由乌雅氏抚养,同样被外人抚养、“寄人篱下”的经历,让雍正与胤祥迅速建立起了同理心,关系愈发亲密。相对应的是,十四阿哥胤禵与年龄相仿的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的关系更加密切,他们都瞧不上甚至经常欺凌出身不高且没有母亲的胤祥,也让雍正对于胤禵和胤禩等人极度反感。

幼年关系的不和,加上之后政治利益的相左让诸位皇子之间矛盾重重,斗争激烈,而雍正与十四阿哥胤禵就此分属不同的阵营,开始分庭对抗。

特别是在康熙晚年的时候,由于此前“八爷党集团”接连遭到重创,其先后推举的两位皇位争夺候选人大阿哥胤禔和八阿哥胤禩接连遭到了康熙皇帝的惩治,进而失去了继承皇位的资格,因此,“八爷党”重新推举十四阿哥胤禵为代表,进行皇位的争夺。

而此时恰逢蒙古准噶尔部首领策妄阿拉布坦叛乱,康熙任命胤禵为“大将军王”,带领朝廷的兵马前往西北,而胤禵也不负众望,顺利平定了叛乱。

在这样的情况下,朝中不少官员都认为十四阿哥胤禵能够在康熙去世后顺利继承皇位。而乌雅氏也坚定的希望并且认为自己的这个小儿子能够成功上位,毕竟从“九子夺嫡”一开始,乌雅氏就站在了胤禵一边,支持、鼓励胤禵。

只不过最终的结果让乌雅氏倍感失望,登上皇位的并不是胤禵,而是自己的另外一个儿子雍正。如果乌雅氏仅有雍正一个儿子的话,或许他不会表现的如此抗拒,但是在此时的她看来,正是雍正,这个自己并不喜爱并且同自己关系极为疏远的儿子,抢夺了本应属于胤禵的皇位,心中充满了无比的愤恨。

于是,这才有了前文中说道的她对于雍正的一系列抵制行为,说到底除了他们两人之间固有的矛盾外,也有着为自己的小儿子抱打不平的原因所在。


“雍正是否杀母”成为历史的谜团,但是乌雅氏的死却与雍正密切相关。

雍正元年(1623年)五月二十三日,乌雅氏在永和宫病逝,享年六十四岁。

据说在她去世前,雍正还是希望为其册封尊号,并且确定了册封大典的时间。怎奈雍正说服了乌雅氏,但是并没有“打动”上天,就在原定于举行大典的前一天,乌雅氏就病逝了,因而这个“仁寿皇太后”永远没有摆上历史的台面,只留下了一个“孝恭仁皇后”的追封。

而由于雍正与乌雅氏不佳的母子关系,及雍正登基之后,乌雅氏一系列极度抵制雍正的举动,让民间留下了“雍正杀母”的传言。

当然,这种说法并不足以为信。

一方面,前文中也说到了,清朝一直以来都是崇尚以“仁孝”治天下,雍正不会如此行事背上舆论的巨大包袱,给自己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这对于他来说确实是得不偿失的;另一方面,这个时候的雍正已经坐上的皇位,即便乌雅氏对其又再多的不满,也已经无法改变这个既定的历史事实,所以雍正是大可没有必要如此。

与之相反的是,好好孝敬生母,树立“仁孝”典范,更加有利于自己的统治。况且,从雍正继位之后的表现来看,除了九阿哥胤禟的生母宜妃郭络罗氏遭到了雍正羞辱和排挤外,其他的康熙后妃或多或少都得到了雍正的恩裳,特别是曾经照看过弘历的两位康熙后妃,即悫惠皇贵妃佟佳氏以及惇怡皇贵妃瓜尔佳氏,受到了极大的推崇和尊敬。

所以由此可见,“雍正杀母”确实是不太可能的事情。

然而乌雅氏的去世,除了其身体原因外,还是同雍正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便是雍正对于十四阿哥的打压。

雍正登基之后,迅速将远在西北的十四阿哥胤禵调回北京,随即便剥夺了他的兵权,并将其发配到遵化看守康熙的皇陵。

此时的胤禵正直壮年,正是成就一番事业的时候,而如今却遭到了雍正的打压,可以说是政治前途尽毁,这让将其视为最爱的母亲乌雅氏必然是非常的痛心。与此同时,乌雅氏本就对雍正登上皇位颇为不满,现在又看到雍正如此对待十四阿哥胤禵,必然对雍正充满怨恨,心中也必然是极度的愤恨。

就这样,本就年过花甲的她,加上心中的郁闷与伤心,最终导致了乌雅氏的病逝。

最佳贡献者
2

儿子当上皇帝,是天大的喜事。而大名鼎鼎的雍正在登基时,自己的亲生母亲百般阻拦,这到底是为什么?


雍正即位,母亲大闹

康熙六十一年,皇帝病逝, 雍正在九子夺嫡中登上了皇位。

在雍正继位的时候,母亲乌雅氏却闹起了别扭,拼命要为康熙殉葬,死活不肯让雍正行礼。新皇帝不给太后行礼,这登基大典就没法进行,场面一度十分尴尬。

最后还是王公大臣们死劝活劝,母亲才勉强受了儿子这一拜。但“太后”的尊号却一直不接受,也拒绝搬入慈宁宫。

对于刚登基的新皇帝,朝野上下不稳,人心惶惶,尤其是宫中还有着雍正弑父篡位的流言。自己的亲生母亲,三番五次阻拦雍正即位,有何隐情?


雍正和母亲没有母子情

1 地位卑微,母亲生儿不能养

为避免后宫干政,清宫法典规定,皇子出生后,只有封号在嫔以上才能由自己抚养,级别不够的由皇帝指定一位妃嫔来养育。

当母亲乌雅氏生下了年幼的胤禛(即雍正),由于当时地位低下,自己没有资格去抚养孩子。于是刚出生的四阿哥胤禛,就被送给佟佳氏抚养。雍正在佟佳氏身边,一直生活到十一岁,直至佟佳氏去世。所以雍正在出生那一刻就和母亲没有母子情

因为和佟佳氏生活在一起,雍正对养母的感情日渐深厚。 并且,由于佟佳氏身份远比乌雅氏尊贵,出于宫廷的一些避讳,胤禛对母亲有些疏远。原本没有感情的母子,便有了隔阂。

2 年幼的胤禛,仿佛是母亲痛苦的记忆。

雍正的养母,佟佳氏即孝懿仁皇后,是从小就跟随康熙皇帝的表妹,倍受康熙皇帝的宠爱。佟佳氏膝下无子,她非常疼爱年幼的雍正,如亲生的一般。

乌雅氏虽美,却命苦,只不过是包衣,是后宫里最底层的宫女。从宫女到后来德妃的路有多艰难,只有她自己知道。所以德妃每次看到胤禛,就会想到自己不堪的过往。

胤禛的存在,就像时刻提醒德妃,自己过去受人欺凌的日子。她将从前不能抚养孩子的痛苦,全部都倾泻到四阿哥身上,这是母亲不喜雍正的真正原因!

3 雍正的性格, 难与和母亲亲近

年幼的雍正,比较忧郁。皇宫里慢慢长大的他,懂得了察言观色,懂得如何去讨好佟佳氏,甚至有时候会夸耀自己是被皇贵妃抚养的。这些言行,让他和母亲之间越发疏远。

雍正从小性格孤僻,喜怒不定,这样的他,很难表现出对生母的亲近,他更不会主动和母亲交流。所以,后来雍正刚继位时,立马就封了隆科多为舅舅,反而冷落了自己母亲的兄弟,这就无异向天下宣布,自己只认佟佳氏为自己唯一的母亲了。母亲当然很不痛快,母子关系逐渐僵化。

4 胤禛在母亲心中,只是个过客。

当佟佳氏变成德妃,有了名分后,又生下了十四阿哥,她便将所有的爱都倾注在四十阿哥身上。十个指甲有长短,但母亲做的有点过火,她把胤禛完全当成了一个外人,没有分给雍正一点点的点关心!

天下哪个孩子,不希望自己的母亲爱自己呢?本来就忧郁的胤禛,心中对此事也是耿耿于怀,母子之间的隔阂就越来越大了。


雍正,是母亲的敌人

康熙皇帝晚年很喜欢四阿哥和十四阿哥,他们二人也是皇位继承人最有力的人选。虽然他们俩都是德妃所生,却一直暗暗在较劲。

母亲自然和十四阿哥站在一起,从这个角度来说,他们不再是母子,而是政敌。

雍正是一心想自己做皇帝,而十四阿哥则是和“八爷党”搅在一块的死敌。尤其是,在康熙末年宫中争夺皇位的斗争中,这亲兄弟二人竟不共戴天。



雍正登基后,将胤祯幽禁起来,直到了雍正死,胤祯才恢复自由。

都说母子连心,但母亲心里没有胤禛,与她心连着的只有十四阿哥。

当康熙驾崩的时候,十四子作为大将军远在边疆,母亲甚至觉得是雍正害死了康熙,违背康熙皇帝传位于十四阿哥的意愿,夺得了原本属于十四阿哥的皇位!

乌雅氏说:钦命吾子继承大统,实非梦想所期。



夺了儿子的皇位,不是仇人是什么呢?于是就出现了本文开头的一幕,在雍正登基时,母亲百般阻拦!

这是雍正的悲哀,也历史的悲哀。

3

雍正的生母乌雅式一一德妃对雍正继承皇位是一百个不满意,一百个反对。

按说这是大大的出乎人们的意料,自己的儿子当上了皇上,做母亲的不得高兴得合不拢嘴,天天睡不着觉吗?

确实雍正的生母德妃是睡不着觉,不过不是高兴得睡不着觉,而是气得睡不着觉。

康熙的四妃之一的德妃,非常受康熙的喜爱。爱屋及乌,康熙也非常喜欢德妃所生的两个儿子,皇四子胤禛和皇十四子胤禵。德妃对自己的两个儿子,她更喜欢小儿子——十四子胤禵,这个儿子是德妃自己亲自养大的,并且和母亲关系很亲,非常孝顺。德妃与四子胤禛反而是非常的生分,一点也亲不起来。


(德妃)


我们知道,德妃生胤禛的时候,由于她身份的低微,没有机会亲自抚养儿子。胤禛是由孝懿仁皇后佟佳氏,也就是九门提督隆克多的姐姐抚养长大的。在德妃的心里,这个儿子是攀上高枝了。

说实话,养育之恩更大于生育之恩。而且由于养母佟佳氏身份的尊贵,胤禛不论是小时候还是当上皇上以后,都和养母这边走得更近一些。这样的话,德妃本来和雍正皇帝关系就不是多亲,所以就更不亲了。

首先,德妃反对雍正帝当皇帝,在她思想的深处,她就认为是雍正皇帝夺了她的小儿子胤禵的皇位。

胤禵确实在平定边疆叛乱方面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也深得父亲康熙和母亲德妃的喜欢。

或许德妃在平时与康熙相处的点滴中,她能够捕捉到康熙在百年之后会把皇位传给自己的这个十四子胤禵的想法。而且德妃还看到实力非常雄厚的八爷党支持自己的十四子胤禵,潜意识里她就觉得这个皇位应该是十四子胤禵的了。


(雍正)


所以等传位的诏书下来以后,德妃是太出乎意料了,甚至她都不相信这是真的,觉得是雍正帝用了下三滥的手段。所以德妃才表现出来种种的不配合:刚开始绝食,要随先帝而去。接着又不接受百官和皇上的谢恩。后面皇太后的册封典礼,她也不允许举行,直到雍正继位半年左右,德妃去世,这个大典也没有举行。

可以说德妃和刚上任的儿子雍正皇帝是处处作对。这样一来,德妃和雍正皇帝两个人心里都窝着火。德妃的目的就是让雍正出丑,下不来台,使性子,发脾气,反映出的就是自己的不满。而如果雍正服软,德妃心里或许好受一些。

而雍正皇帝在人前,还得对德妃面前表现出特别的恭敬、孝顺与服软。其实雍正心里什么都明白,他知道母亲为什么这样做。同时他的心里肯定也充满了不满与仇恨,自己亲生的母亲都不支持自己,他的心估计也是非常的冷。

其次,德妃反对雍正帝当皇帝,是因为雍正对亲弟弟胤禵无情的打压,德妃在做反抗。

雍正心里窝着的火也要有地方撒出来,那就是德妃的宠爱的儿子,自己的亲弟弟胤禵。自己的母亲不是宠爱他吗,他不是手握兵权吗,那么就一一拆散他们,剥夺他们。

怕生变故,雍正皇帝不允许奔丧回来的胤禵与亲生母亲相见。当然,之后也不允许他们见面。这对一个十分思念儿子的母亲来说是残忍的,也是无法接受的。并且随后雍正皇帝对胤禵进行了一连串的打击,剥夺他的官职,剥夺他的俸禄,让他去给父亲守灵,并软禁。


(胤禵)


看到自己最疼爱的儿子受到了这一连串的打击,估计当母亲的德妃快气疯了。但是,德妃除了怄气和不配合雍正的一些继位程序之外别无他法。

最后,雍正继位才半年,德妃就暴毙了。她的死因成谜,有的说是病死的,有人说是因为雍正不让她见胤禵撞柱而死。

德妃也是太一根筋,不能面对现实。既然皇四子胤禛已经当了皇上,那么就接受现实吧。即使心里不能接受,表面上也要装出来能够接受的样子,而不是和雍正皇帝硬碰硬。

如果德妃能软下来,用一个母亲的柔情去软化雍正帝与胤禵兄弟之间的坚冰,或许他们兄弟之间不会这么水火不相容,或许他的心爱的儿子胤禵的待遇才能得到提升。

柔情似水,柔能克刚。德妃在处理两个儿子的矛盾的问题上,方法用错了。


校书郎工作室,柒月夏

4

雍正继位时其生母乌雅氏确实有过反常举动,主要是言语之间没有一丝欣喜,甚至主动要求为康熙殉葬。还不至于到抗议的地步,毕竟雍正继位是履行的康熙遗诏。当然,这份遗诏的真实性乌雅氏可能并不相信。

六十一年十一月,圣祖在申昜春园不豫,命代祀圜丘。甲午,圣祖大渐,召於斋宫,宣诏嗣位。——《清史稿·世宗本宗》

雍正出生后便被佟佳氏抱养

其实原因也很简单,那就是乌雅氏并不希望雍正继位,虽然她是雍正的生母,但母子二人之间没有多少感情的,究其具体原因还要从乌雅氏的出身说起。乌雅氏做为清朝在位时间最短的皇太后出身并不高贵,在满、蒙八旗贵族中属于地位比较低的门户。乌雅氏祖上没有立下开国功勋,也没有一人有从龙之功。乌雅氏的祖父不过是清朝内务府的包衣,就是奴才、仆人。

乌雅氏刚进宫时地位和普通宫女没有什么区别,直到乌雅氏为康熙生下皇子后的第二年才被封为德嫔,这个儿子就是胤禛(音同真),也就是后来的雍正帝。一年后生下六皇子胤祚(殇),又一年后才晋封德妃。雍正十岁时德妃又生下雍正后来的竞争对手十四皇子胤禵(音同题)。乌雅氏刚刚生下四皇子胤禛时地位低下,没有资格抚养皇子,恰好当时康熙帝的宠妃佟佳氏又没有子嗣,所以便把胤禛过继给了佟佳氏。佟佳氏是康熙生母的亲侄女,议政大臣国舅佟国维的女儿,地位十分高贵。康熙皇帝的第二任皇后钮钴禄氏去世后一直是佟佳氏管理后宫。所以胤禛的继位和养母佟佳氏或多或少的有一定关系。

在乌雅氏心里雍正始终是“后娘养的”

在乌雅氏生下十四子胤禵后,已经具备皇子的抚养权,所以胤禵和胤禛不一样,胤禵是从小被乌雅氏带大的。而胤禛在乌雅氏心中完全就是“后娘养的”。九子夺嫡时十四皇子胤禵属于“八爷党”,当八皇子胤禩(音同四)彻底丧失继位权的时候,八爷党就极力推胤禵上位,而胤禵在康熙那里也十分受宠,从小在众皇子的赏赐中都是胤禵最多,胤禵还被康熙亲封大将军王,率兵入藏征讨策妄阿拉布坦时,更是特许用天子仪仗的规格出征,所以当时胤題有很大的优势竞争皇位。康熙逝世后胤禵火速进京,但在拜谒康熙灵柩时见到已经继位的雍正帝站而不跪,蒙古侍卫拉锡劝阻时又无理取闹。雍正一怒之下将其软禁于景陵。

五月癸巳,禁锢皇十四弟胤禵及其子白起於寿皇殿侧,以子白敦为镇国公。诛鄂伦岱、阿尔松阿於戍所。乙巳,改胤禟名为塞思黑,拘於保定。——《清史稿·世宗本纪》

在雍正举行继位大典时邀请生母乌雅氏到场,德妃却冷言相讽:“钦命吾子继承大统,实非梦中所期”。乌雅氏想表达的意思就是:“先帝爷能让你当皇帝,我做梦都想不到”。众官员向已经是皇太后的乌雅氏行礼时,乌雅氏却说:“皇帝诞膺大位,与吾行礼,有何紧要,概免行礼”。乌雅氏表达的意思就是雍正继位和她有什么关系,用不着给她行礼。当然如果委婉一点就是说皇帝登基大典,给她行不行礼不要紧,免了吧。但不管怎么说,这样的话换谁听了心里肯定十分难受。其实雍正帝对于这个生母也没有多少感情,雍正也曾叹息“生恩不及养恩大”。但是雍正却从来没有亏待过乌雅氏一丝一毫,雍正继位后为乌雅氏上拟仁寿皇太后,还专门打理出专供太后养老的宁寿宫供乌雅氏居住,往小了说毕竟是自己亲生母亲,往大了说雍正做为一国之君在孝道方面肯定身先表率,可惜乌雅氏还等到这一天就撒手人寰了,享年六十三岁。

雍正对得起乌雅氏,乌雅氏对不起雍正

乌雅氏对雍正的感情肯定没有对十四子胤禵那样深厚,或许从雍正被抱走的那一刻起,乌雅氏就明白了在后宫中必须要获得帝王宠爱,这也让她嫉妒、仇恨夺走她儿子的佟佳氏。或许是爱屋及乌,佟佳氏去世后,乌雅氏渐渐的把这种恨放到了雍正身上,十四子胤禵长大后被康熙喜爱,乌雅氏从胤禵身上看到了希望。又或许出于和佟佳氏的攀比心理,我养的儿子凭什么不如你养的儿子。所以雍正的继位是她不愿意看到的局面,雍正继位后又软禁了胤禵,这也造出了母子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僵。在乌雅氏内心的最深处,她始终最爱的是十四皇子胤禵,而不是一个刚出生就被抱走的“雍正”。南风吹其心,摇摇为谁吐?但愿乌雅氏临死时能想明白,刚出生就离开亲生母亲的四子胤禛和从小到大陪伴在自己身边的十四子胤禵一样,都是自己的儿子。从头到尾都是她对不起这个“儿子”,不是雍正对不起她这个“母亲”。

5


这不是相传,这就是历史!

接下来宋安之来具体说说原因!

雍正的生母在雍正继位以后,并没有高兴,反而是说道认为这是不可思议出乎意料什么的,总之就是公开唱反调,使雍正很是尴尬。

德妃并且还一个劲的跟雍正较劲,刚开始闹着要绝食殉葬康熙。后来又是拒绝新皇帝朝拜太后的惯例,好说歹说才勉强同意,好不容易这些事弄完以后。德妃又拒绝皇太后尊号,还不按照惯例搬家,总之就一个字“闹”!

德妃为什么这样做呢?

因为德妃虽是雍正生母,但雍正从小并没有在德妃身边长大,所以母子两个感情说白了没多少。

老十四和雍正是一奶同胞,不过不同的是老十四是在德妃身边长大的,所以老十四自然与德妃的感情很深。

康熙末年老十四成为大将军王,很多人认为老十四就是皇位继承人,想必包括德妃在内。

结果雍正爆了最大冷门成为新皇帝,包括德妃在内的很多人自然是出乎意料。而德妃这个偏爱小儿子老十四的母亲,自然认为老四夺了老十四的皇位,因此一直与老四唱反调,一直较劲,其实也是情理之中了!

现在大家看明白这背后的原因了吧?

谢谢观看宋安之独家原创回答,欢迎吐槽、点赞、关注~

6

【孤竹闲客】认为这不是相传,应该说是历史,是真实存在的,在雍正皇帝继承皇位这件事情上,身为雍正的生母德妃,确实出现过不认同、不高兴等“软抗议”的行为,关于这个情节,电视连续剧《雍正王朝》里面也真实地再现了,下面,【孤竹闲客】就结合历史,详细说一下究竟是为什么?

乌雅氏德妃是康熙皇帝的宠妃,也是康熙帝比较喜欢的妃子之一,据传年近五旬了还经常得到康熙帝的宠幸,可见康熙帝的喜爱之情,德妃一共为康熙帝诞下三位皇子,一位是四皇子胤禛,也就是雍正皇帝,一个是六皇子胤祚,可惜幼年早殇,另一位是十四皇子胤禵,按说自己的亲儿子做了皇位,应该是天大的高兴才对,宫里面想做皇太后的人可都是处心积虑呀,都想得到“母仪天下”的荣耀,可偏偏这位德妃不但不高兴,而且还极力反对儿子做皇上,难免有些奇怪,但也在情理之中,原因有下:

1、雍正皇帝与生母德妃感情淡薄

乌雅氏德妃的出身比较低微,父亲是正五品的包衣护军参领,康熙十二年,通过选秀进宫,宫女出身,所以在四皇子胤禛出生以后,依然没有任何名分和封号,按照后宫的传统,德妃自然没有自己抚养皇子的资格,所以,刚出生的胤禛就交给了还是皇贵妃的孝懿仁皇后佟佳氏抚养,也就是康熙帝的亲二舅佟国维的女儿,康熙帝和佟佳氏本就是表兄妹的关系,佟佳氏没有生养,为了缓解佟佳氏膝下无子嗣的烦恼,特意安排胤禛由佟佳氏来抚养。

这样一来,胤禛的生母德妃见自己孩子的机会越来越少,所以造成了无论是在少儿时代还是长大成人,四皇子胤禛和生母德妃之间的感情一直若近若离。但十四皇子胤禵就不一样了,德妃再生十四皇子的时候,已经被康熙正式册封为德妃了,这样就有资格抚养自己的孩子了,因此胤禵自小就是和生母一起长大的,加上康熙帝非常喜欢胤禵,成年大婚后也依然居住在后宫里,这样母子之间就有了更多的接触时间,所以在情感上,德妃自然就对十四子胤禵更深些。

2、相信谣传的雍正皇帝篡位于十四皇子胤禵

康熙皇帝在位期间的“九子夺嫡”我想大家都很了解,特别是二皇子胤礽被废黜以后就愈演愈烈,康熙皇帝也为此大伤脑筋,尤其是在十四皇子胤禵被封为“大将军王”之后,朝野上下都猜测十四皇子即位的可能性很大,德妃心里自然高兴了,这个可是真高兴。

但后来的事情并没有往大家猜测的方向发展,皇四子胤禛即位,这个结果几乎是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要不是有圣旨在,恐怕难以令人信服,再加上坊间盛传雍正皇帝篡改圣旨,属于篡位,所以德妃更愿意相信这个是真的,自然对皇四子胤禛即位不高兴。

3、害怕雍正皇帝即位后打压十四皇子胤禵

其实在皇四子胤禛即位之前,皇十四子胤禵就和他这个亲四哥的关系很一般,别看是一个妈生养的,反到和皇八子胤禩的“八爷党”走得很近,特别是在胤禛继位之后,两兄弟的裂痕越来越大,几乎要反目,这里面还有一个深层次的原因,就是胤禵也相信胤禛是篡位上台的,这种反抗心理自然强烈,这样一来,胤禛继位明显对胤禵不利,害怕胤禛日后打压胤禵,所以德妃这时候自然不希望胤禛继位,即便知道无法改变结果,依然做出了“绝食殉葬”、“拒绝皇太后尊号”、“拒迁宁寿宫”等一系列为难雍正帝的事情。

最后总结

以上原因就是雍正皇帝的生母德妃抗议雍正即位的主要原因,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7

相传雍正生母为何抗议雍正继承皇位?

为人父母的都知道,每当自己的儿子无论是在学习上还是工作上取得优异的成绩,都感到由衷的高兴和自豪,但是在历史记载中,清朝雍正皇帝继位后,原本母凭子贵即将成为皇太后的生母德妃却做出了匪夷所思的举动,按照清朝礼仪,新皇在正式登基前,首先需要先向母后行礼谢恩;其次母后亦需要戴上皇太后凤冠接受皇帝和文武百官的朝贺跪拜,同时礼部向皇太后进呈金册;最后搬离原来的寝宫,入主慈宁宫。可是,雍正的生母德妃却将这些礼仪和程序置若罔闻,不但全部拒绝了,而且还做出了“决意从殉,不饮不食”的决定,不配合雍正继位,让雍正帝十分难堪,可以说这是对雍正继承皇位的无声抗议,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俗话说“生恩没有养恩大”。小编认为,在雍正继承皇位之后,其生母以种种举动不配合雍正继位,主要是因为她对雍正只有生育之恩,没有养育之情。对于雍正生母来说,自己的小儿子十四阿哥才是自己的心头肉,希望十四阿哥继承皇位,结果在康熙驾崩后,与自己没感情的儿子雍正接替了皇位,令他感到意外并气愤,但又无可奈何,只能用不配合的方式抗议。具体原因是:

一是因为雍正与生母没有母子感情。俗话说“生恩没有养恩大”,就是在雍正身上的真实写照。雍正的生母乌雅氏出身卑微,祖上是内务府包衣,身份低下,并不是地位显赫的官宦世家,而乌雅氏也是通过参加宫女选秀才入宫的,虽然后来受到康熙的宠幸,生下了雍正皇帝胤禛,但是以乌雅氏当时低下的宫女身份没有资格抚养自己的儿子。因为清朝明确规定,后宫中地位低的女子是没资格抚养皇子的,只能由一定地位的后妃才能抚养,所以即便是亲生儿子,乌雅氏也没资格抚养胤禛。而当时后宫没有皇后,以佟佳贵妃为尊,胤禛被佟佳贵妃养在身边。佟佳贵妃虽然一生无子,但是出身高贵,地位显赫,抚育了众多皇子,尤其胤禛是最早养在身边的孩子,更是被其视如己出,爱护有加。可以说,乌雅氏只是生了胤禛,而佟佳贵妃却养育了几十年,乌雅氏和佟佳贵妃对胤禛的感情是不一样,因为孩子跟在谁身边就跟谁亲,胤禛与养母佟佳氏关系亲近,与生母乌雅氏疏远。因此,在乌雅氏心里雍正始终是“后娘养的”,不算自己的儿子。所以,当雍正继承皇位时,她没有自豪感和兴奋劲,做出了种种不配合之举抗议。

二是因为雍正生母认为雍正抢了自己小儿子的皇位。在母凭子贵的后宫大院,虽然雍正的生母乌雅氏出身不高,但却很受康熙的宠爱,先后为康熙生下了六个子女,但除了四阿哥胤禛和十四阿哥胤禵外,其他都夭折了,但在雍正出生时,因为地位不高,没有资格亲自抚养,胤禛养在了别人膝下。而在小儿子皇十四子胤禵出生时,当时的乌雅氏已经有资格亲自抚养皇子了,因此老十四胤禵是自幼被乌雅氏养大的,倾注了乌雅氏的全部心血和希望,可以说是他的心头肉。并且胤禵自幼非常聪明,长大后在平定边疆叛乱方面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康熙皇帝爱屋及乌,对胤禵也是宠爱有加,乌雅氏在平时与康熙相处的点滴中,有意栽培自己的小儿子,增加康熙对他的看重,甚至还会吹枕边风给康熙将来传位于自己的小儿子。同时也感受到了康熙想要在百年之后把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胤禵的想法。并且在康熙后期九子夺嫡时,老四胤禛和老十四胤禵分别是四爷党和八爷党两个阵营的核心人物,可以说兄弟两人是皇位争夺的直接竞争者。乌雅氏不但一心一意支持老十四上位,而且实力非常雄厚的八爷党支持自己的十四子胤禵,十四阿哥呼声很大,潜意识里她就觉得这个皇位应该是十四子胤禵的。但最后登基的却是雍正,太出乎意料了,落差太大,难以接受,尽管她还是皇太后,可这个结果不是她所愿的,所以才表现出来种种的不配合。

三是因为自己的两个儿子是皇位的竞争对手,雍正继位,其生母害怕雍正打压老十四。自古成王败寇,尤其是在皇位争夺中,输的一方往往是生不如死,作为后宫德妃的乌雅氏非常明白这样的道理。雍正与胤禵虽然是亲兄弟,但是两人不但感情淡如水,而且还是你死我活、明争暗斗的竞争对手,尤其是在康熙后期,老十四胤禵被康熙封为大将军王后,被八爷党和朝中众臣认定为皇位继承人。但最后却是老四继承了皇位,对此老十四肯定是不服气的,对老四的皇位也是不认可的。兄弟俩肯定会爆发矛盾,雍正继位后第一件事就是召回在西北领兵征战的老十四,实际上就是要剥夺老十四的兵权,所以视老十四为心头肉的乌雅氏非常不配合雍正继承皇位,一方面是为了做出抗议,一方面是为了摆下架子,让雍正有所顾忌而不会直接找老十四的麻烦。

所以,综合以上几方面,小编认为,因为雍正与生母虽有血缘关系,但是缺乏养育之恩,没有感情,造成了生母对自己的不理解不支持。再加上自己的母亲看重支持自己的弟弟继承皇位,认为雍正继承的皇位是抢了弟弟的,才会做出非常之举予以抗议的。

8

雍正帝的母亲是乌雅氏。当她进入皇宫之后,作为一位宫女被康熙宠幸,于是生下雍亲王胤禛。但是因为她的地位非常低下,所以没有权利抚养自己的孩子。

影视剧中的雍亲王胤禛

雍亲王从小就有皇后佟佳氏养育,而与自己的亲生母亲分居。所以 雍正帝与他的母亲乌雅氏之间的关系很一般,甚至可以说是非常冷淡。而之所以乌雅氏反对自己的儿子雍亲王继承皇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乌雅氏画像

【1】雍亲王胤禛的嫌贫爱富的表现,让乌雅氏看不到希望。就如上面所说,自小雍正帝就与生母分离,彼此之间的感情十分淡漠,而雍正帝一直有皇后抚养,自然与皇后走的亲近。在皇后去世后,他为了能够在争夺太子之位中占据优势,认皇后佟佳氏为养母,认佟佳氏的弟弟隆科多为舅舅,来提升自己的地位,反而对自己的亲生母亲和舅舅不管不顾,这让乌雅氏看不到希望,也认为雍正帝不具备一位皇帝的素质。


胤禵画像

【2】乌雅氏对胤禵寄予了非常大的希望。雍正帝与母亲十分疏远,但是弟弟允禵与母亲的关系则十分亲近,只要在京中,经常向母亲请安,母子之间的关系非常和谐。而乌雅氏对允禵也是寄予了殷切的希望,她在康熙皇帝众多儿子当中进行了比较,认为自己的儿子一方面人品优等,而且深受父亲康熙的重视,尤其在处理平定边疆事物上,胤禵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所以被立为太子的希望非常的大。但当康熙病逝于畅春园后,传出来的遗诏竟然是立四子胤禛为储君,这让乌雅氏非常的失望。

影视剧中的胤禵

【3】雍正帝对于弟弟允禵极其恶劣的态度。当康熙去世后,立雍亲王为储君,为了保证自己能够顺利继承大宝,雍正帝派出延信向胤禵下达诏书,召其回京,并暗中交待延信,将父皇康熙大帝与胤禵之间的来往的书信全部收缴报给他。这就说明雍正帝心中有鬼。

雍正帝画像

在弟弟回到京城之后,雍正帝不断打压胤禵,剥夺爵位,降职,甚至将弟弟胤禵进行圈禁,让胤禵为父亲守陵。当母亲乌雅氏知道此事后大怒,痛斥雍正帝的无情,要求见雍正帝与之理论,作了亏心事的雍正帝自然不会见母亲,一直不予理会。皇太后威胁到:如果不让她见允禵,她就撞死在他的面前。即便这样,雍正帝依旧不予理会,最终太后乌雅氏撞死在铁柱上。这些内容可以从允禵太监何国柱、马起云等言语中可以查到事实的真相。

所以,从以上三个方面的因素来考量,作为母亲的乌雅氏是非常反对雍正帝即位当皇帝的,但是她毕竟是一介女流,况且雍正帝与之的感情十分淡薄,她再反对也无济于事,最终惨死。

9

雍正皇帝:爱新觉罗·胤禛,清朝第五位皇帝,入关后第三位皇帝,其在位十三载,日夜忧勤,毫无土木、声色之娱,乃系清朝历史乃至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勤政帝王”。

可就是这样一位历史上有名的“有为明君”,却背负着“弑君篡逆”、“残害手足”的冷血骂名,尤其是在雍正元年五月,其生母孝恭仁皇后乌雅氏暴病而亡以后,雍正皇帝又背上了“逼死生母”的罪行。

对于孝恭仁皇后乌雅氏和其子爱新觉罗·胤禛之间的关系,在清朝野史传闻屡有记载,甚至在清朝官方正史中都能看出端倪。康熙六十一年,康熙皇帝驾崩,胤禛接过大清皇位以后,乌雅氏甚至给出了“钦命吾子继承大统,实非吾梦想所期”的消极态度,甚至一度“决意从殉,不饮不食”,似乎明确给出了胤禛继承大位的“反对”态度。


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康熙皇帝驾崩于畅春园,在“九子夺嫡”事件中,成功杀出重围的皇四子胤禛继承皇位,是为雍正皇帝。可就在雍正皇帝终于等到“成者为王”的胜利时刻以后,昔日的夺嫡政敌们,开始了对雍正皇帝“继位不正”、“弑君篡逆”等负面形象的舆论制造。

面对昔日政敌的刻意抹黑,雍正皇帝有着自己的政治规划和清算安排,可是除了对立面政敌的掣肘,雍正皇帝还承受着自己生母的“不高兴”

雍正皇帝即位之初,其生母乌雅氏就给予了“钦命吾子继承大统,实非吾梦想所期”的消极态度,全然没有儿子当皇帝以后,生母该有的欣慰和喜悦。

如此说法,或许还有着乌雅氏谦卑态度的表现,但康雍皇权更迭过程完成以后,乌雅氏的种种行为,则能直接说明对其子胤禛成为大清皇帝的“反感”甚至“反对”态度。

对于雍正皇帝继位以后,乌雅氏的种种表现,我们援引清朝官方历史文献的记载予以说明。

《清实录·世宗实录·卷之一》记载了乌雅氏数次推辞雍正皇帝为其尊皇太后“徽号”的行为:

此时梓宫大事。正在举行。凄切哀衷。何暇他及。尊崇典礼。实非予心所安。予戒慎居心。谦冲训子。但愿予子体先帝之心、永保令名。诸王大臣体先帝之心、各抒忠悃。则兆民胥赖。海宇蒙休。予躬大有光荣。胜于受尊称远矣。诸王大臣共谅予心。勿复固请。于是诸王大臣等复援据典礼。具摺恳请。皇太后坚执不允。上诚敬谆切、叩请再三。始奉皇太后懿旨。诸王大臣援引旧典。恳切陈辞。

按照清朝祖制,新皇登基,都会将嫡母尊为“母后皇太后”、生母尊为“圣母皇太后”,同时尊上皇太后“徽号”,以示“以孝治天下”的皇统形象。雍正皇帝继位之时,康熙皇帝的皇后均已崩逝,也就只剩了生母乌雅氏可尊“徽号”

但从《清实录》的记载中,能够明确看出,对于自己儿子雍正皇帝为自己尊“徽号”的行为,竟然出现了3次推辞的情况:

第一次:“梓宫大事,正在举行,何暇他及”为由,不允;

第二次:面对朝臣恳请,以“诸王大臣体先帝之心,胜于受尊称远矣”为由,不允;

第三次:朝臣援引旧典,恳求再三,仍然是不允;

就算是雍正皇帝“叩请再三”请求,乌雅氏依然是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傲娇模样,就是不答应。至于到了雍正元年五月,乌雅氏崩逝,这份皇太后“徽号”,也一直是“拟上徽号曰仁寿皇太后,未上册”的状态。

按照清朝祖制,“母以子贵”乃系千古通例,乌雅氏至死也不肯接受其子雍正皇帝为其尊上的“徽号”,就足以说明对其继位结果的严重不满。

另外,在雍正皇帝亲自编纂的《大义觉迷录》中,竟然有着乌雅氏想要“殉葬”康熙皇帝的行为记载:

及皇考升遐之日,母后哀痛深至,决意从殉,不饮不食。朕稽颡痛哭,奏云:“皇考以大事遗付冲人,今圣母若执意如此,臣更何所瞻依,将何以对天下臣民,亦惟以身相从耳。”朕再四哀恳,母后始勉进水浆。自是以后,每夜五鼓,必亲诣昭仁殿,详问内监,得知母后安寝,朕始回苫次。

能够从雍正皇帝口中亲自说出,说明了乌雅氏在康熙皇帝驾崩后,想要“殉葬”的真实性。在清朝历史上,确实有过皇帝驾崩、后宫妃嫔殉葬的先例,但自清朝入关以后,除了顺治皇帝驾崩后,为了避免孝庄太后可能的迫害,为了保全董鄂氏家族,孝献皇后董鄂氏的妹妹为顺治皇帝殉葬以后,再无后宫嫔妃为皇帝殉葬的情况出现。更别说是后继之君的生母,为大行皇帝殉葬的情况了。

从上述历史文献的记载中,能够明确看出乌雅氏对于其子胤禛继位的“事实”,明显有着不满甚至反对的态度。按理说,儿子当皇帝,自己被尊为皇太后,从此走向人生的巅峰,乃系一个女性的至高顶点,乌雅氏为何会有如此反常的举动呢?

本文以雍正皇帝的个人特殊情况、继位以后为稳固皇权进行的相关安排及人事安排等方便,对乌雅氏“反对”其子胤禛登基为帝的原因,予以详细分析:

1、雍正皇帝的特殊个人情况

对于孝恭仁皇后乌雅氏,《清史稿·列专一·后妃》中如此记载:

孝恭仁皇后,乌雅氏,护军参领威武女。后事圣祖。康熙十七年十月丁酉,世宗生。十八年,为德嫔。二十年,进德妃。世宗即位,尊为皇太后,拟上徽号曰仁寿皇太后,未上册。雍正元年五月辛丑,崩,年六十四。

这里,对于乌雅氏父亲担任的“护军参领”一职作出说明。

护军参领,即为包衣护军参领,乃系内务府三旗护军营职官,掌率所辖官兵宿卫宫禁及导引扈从等事。

也就是说,乌雅氏乃系出身满洲霸八旗包衣,其出身并不高。在胤禛出生的康熙十七年,乌雅氏还只是一个“嫔”位之下的低等妃嫔,按照清朝祖制,嫔位以下的低等后宫妃嫔不具备亲自抚养皇嗣的资格,所以胤禛便被当时的贵妃,后来的孝懿仁皇后佟佳氏收养。

拥有一个地位崇高、外戚势力强大的养母收养,为皇四子胤禛在以后的“九王夺嫡”事件中,增加了绝对性的取胜砝码;更重要的是,获得了孝懿仁皇后的弟弟——时任九门提督隆科多的大力支持,为胤禛能够夺嫡成功,做出了不可取代的巨大贡献。

但,一得必有一失,自幼离开生母的胤禛,和其生母乌雅氏之间的关系逐渐淡漠。而等到康熙二十七年,乌雅氏生育皇十四子胤禵的时候,此时的乌雅氏已经贵为康熙后宫“四妃”之一,拥有了抚养亲生皇嗣的资格。所以,乌雅氏对于胤禵的感情,远远胜过胤禛。

康熙五十七年,皇十四子胤禵被任命为大将军王,远赴西北前线带兵,成为了继位呼声最高的皇子,那段时间可能是乌雅氏最为高兴的阶段。但,皇位传承的结果让乌雅氏大失所望,和皇八子胤禩等人认为的一样,乌雅氏也认为胤禛抢走了自己爱子胤禵的皇位。对其开始生出怨恨。

2、雍正皇帝继位以后对于胤禵的处理,惹怒了乌雅氏

雍正皇帝之所以留下“弑君篡逆”,抢夺胤禵皇位的负面名声,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其继位以后种种一反常态的部署和安排。

其中,对于一母同胞的弟弟,远在西北,掌握几十万大军的皇十四子胤禵的安排,则让乌雅氏生气了。

《清史稿·列传七·诸王六》记载:

世宗即位,谕总理王大臣曰:“西路军务,大将军职任重大,但於皇考大事若不来京,恐於心不安,速行文大将军王驰驿来京。”允禵至,命留景陵待大祭。

也就是说,在康熙皇帝驾崩,雍正皇帝接过皇位以后,立马剥夺了胤禵的西北带兵之权,并将其软禁在了景陵。

雍正皇帝对于胤禵的“无情”安排,似乎进一步证实了乌雅氏对胤禛夺走胤禵皇位的猜想;同时,爱子胤禵受到胤禛如此冷血对待,乌雅氏心中对胤禛的怨恨更进一步。

3、对于佟佳氏人员的皇恩浩荡,和对乌雅氏人员的薄情寡恩

雍正皇帝继位以后,将自己养母孝懿仁皇后所在外戚家族——佟佳氏家族的人员予以了特殊安排。

《清实录·世宗实录·卷之一》记载:

谕内阁。佟国维袭公奏摺。蒙皇考留中。此一等公爵、著隆科多承袭。佟国维坟茔。交与该部修理。加祭一次。

丙午。谕内阁。隆科多应称呼舅舅。嗣后启奏处。书写舅舅隆科多。

谕总理事务王大臣等、步军统领隆科多、总理事务。

而对于孝恭仁皇后乌雅氏所在的乌雅家族人员安排,有一份雍正皇帝亲娘舅的奏折能够明确说明。

《雍正朝满文朱批奏折全译》记载:

散秩大臣舅舅白齐等奏,蒙皇太后之福,皇上之鸿恩,我族俱准入旗。其中六品官一人,七品官一人,蒙古护军校七人,佐领二等侍卫颜德,及原在正黄旗包衣佐领时之笔帖式三人皆为承恩之人。

也就是说,雍正皇帝继位以后,虽然将乌雅氏家族从镶黄旗满洲白衣抬旗至正黄旗满洲,但对于其家族人员的安排最高也只是一个正四品的二等侍卫,和位极人臣的佟佳氏家族代表人物——隆科多,毫无可比之性。

当然,对于佟佳氏人员的重用,乃系雍正皇帝稳固皇权、培植自身政治势力的理性选择,但皇太后乌雅氏却不这样看。她会认为这是胤禛在向孝懿仁皇后佟佳氏报恩,会认为雍正皇帝只念“养育之恩”而忘记了“生育之恩”,如此一来,怨恨之心更胜。

所以,面对生母的数次“拆台”,为了稳固皇权的雍正皇帝也只能无可奈何了!


参考文献:《清史稿·列传一·后妃》、《清史稿·列传七·诸王六》、《清实录·世宗实录·卷之一》、《大义觉迷录》、《雍正朝满文朱批奏折全译》

10

康熙晚年时期的“九子夺嫡”可谓是历史最著名、皇子参与最多的皇位争夺战,而最终老四胤禛(雍正帝)成功突围得以继承皇位,结束了这场夺嫡大戏。

按照常理,儿子登基为皇帝,母凭子贵,应该是后宫女子一生中最荣耀的时刻。然而,作为雍正帝生母的德妃却恰恰是一个“异类”,她对于雍正帝继位并不满意,究竟为何?



一、母子情分止乎礼,兄弟之情淡如水

德妃的出身虽然不是很显赫,却很受康熙的宠爱,为康熙生下了六个子女。但在皇四子胤禛出生时,当时的德妃因为地位不高,没有资格亲自抚养胤禛。因此,皇四子胤禛自幼是被当时的佟贵妃(后被康熙封后)抚养,这是造成德妃与雍正帝母子情分生疏的重要原因。而在皇十四子胤禵出生时,当时的德妃地位已经足够亲自抚养皇子,因此老十四胤禵是自幼被德妃带大的。



虽然是一母同胞,但一个是由母亲亲自抚养长大的,另一个却是别人带大的,母子情分以及兄弟情分显然与平常人家有着巨大差距。即便再怎么血浓于水,但在皇室后宫这种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环境下,也都被冲淡如水。长大成人的雍正对于德妃虽然足够尊敬,但往往也只是止乎礼,并不像真正母子间那般交心。

二、兄弟两人不同阵营,德妃支持老十四

众所周知,“九子夺嫡”最后的争夺是在四爷党和八爷党之间展开。而老四胤禛和老十四胤禵分别是两个阵营的核心人物,可以说兄弟两人是皇位争夺的直接竞争者。

虽然同样是自己亲生的,但就亲疏关系来说,在德妃心目中,老四胤禛的分量是远远不及老十四胤禵的。兄弟两人不同阵营,作为生母的德妃自然是站在老十四这边的。

三、雍正继位,打压老十四引发德妃不满

老十四在被康熙封为大将军王后,被八爷党和朝中众臣认定为皇位继承人。但最后却是老四继承了皇位,对此老十四显然是不服气的,对于老四的皇位也是打心底里不认可的。而雍正继位后第一件事就是召回在西北领兵征战的老十四,实际上就是要剥夺老十四的兵权,显然他对手握兵权的老十四也是有很大顾虑的。



老十四则在康熙灵堂前的各种不符礼仪的表现,以及藐视雍正帝存在的诸多举止,都是他抗拒雍正继位的行为。虽然当时雍正为了顾全朝廷体面对老十四百般容忍,但内心对于老十四已经“记恨在心”。

很快,雍正便剥夺了老十四的大将军王,仅仅保留了他贝子爵位。并且雍正还将老十四派去守陵,分明就是一种另类的圈禁。原本因为老十四在西北领兵,德妃不能常常见到心爱的儿子,而如今更是生生将他们母子拆散分离,德妃心中怎能不怒?



四、德妃不配合雍正继位,令雍正难堪

根据历史记载,在雍正帝继位后,原本已经母凭子贵即将成为皇太后的德妃居然想要为康熙殉葬。

“决意从殉,不饮不食”。

按照清朝礼仪,新皇在正式登基前,首先需要先向母后行礼谢恩;其次母后亦需要戴上皇太后凤冠接受皇帝和文武百官的朝贺跪拜,同时礼部向皇太后进呈金册;最后就是搬离原来的寝宫,入主慈宁宫。



可是,德妃却将这些礼仪和程序置若罔闻,居然全部拒绝了,让雍正帝十分难堪。

“皇帝诞膺大位,理应受贺,至于我行礼,有何关系?况先帝丧服中,即衣朝服,受皇帝行礼,我心实为不安。”

最后在雍正帝以及文武百官苦苦劝说下,德妃才最终妥协接受了行礼。

由此可见,德妃对于雍正继位的不满是有多么强烈。而作为儿子的雍正,心里也绝对是异常无奈和心酸。但这也坚定了雍正对于老十四的打压,在进一步对老十四打压之后,德妃很快便离世了。而关于德妃去世的说法也有很多,但肯定与雍正继位有着巨大关联。



我是月关略萌,专注历史领域。希望大家可以多多支持关注我,感谢大家阅读和点赞留言吐槽。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