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土匪实际上就是一群不法的武装团伙,专干拦路抢劫、打家劫舍的事情,甚至有些穷凶极恶的土匪有时被金钱利益或色心迷了心窍,烧杀掠夺,无论是官员、富商还是地主,什么人都敢抢。但是土匪也有他们的职业操守~有一部分人他们是不会抢的,进京赶考的举子就是其中一部分。为什么天不怕地不怕的土匪们不抢举子呢?难道是因为举子穷,没啥可抢的?当然不是,而且恰恰相反,举子不同于秀才,都说穷秀才,但是秀才是没资格进京赶考的,只有中了举人才能进京赶考,所以中了举人一般就意味着脱离了贫困阶级成为中上流社会的人,所以举子们一般都比较有钱,随身会带许多盘缠。下面列举三条土匪不抢进京赶考举子的原因。

一、 在古代,读书人的地位是比较高的,加上古人迷信,认为这些优秀的读书人是文曲星下凡,所以不管是普通老百姓还是土匪,对读书人都怀有一颗敬畏之心。即使土匪们都是大老粗,但最起码的尊重还是懂的,读书人考试一般都承载了家里所有人的期望,土匪不会不仁不义到抢他们的钱。

二、 就像上面提到的,土匪也有职业操守,孤儿寡母、读书人、和尚道士、娼妓、红白喜事等一般是不会抢的,抢了会被同行看不起。所以土匪一般都是劫一些大富大贵的富绅或谋不义钱财的人。

三、 在古代制度里,举子是有功名的,一般都已经在朝廷挂了号,劫了他们如果被举报揭发会很麻烦,所以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碰见了交个朋友,说不定日后对方发大财或当大官了还能帮彼此一把。俗话说:官匪一家,“自家人”何必为难“自家人”。

最佳贡献者
2

土匪是古代打家劫舍、拦路抢劫的一伙不法武装团伙。这些土匪穷凶极恶,见财起意,杀人越货,富商官员、地主绅商,不管什么人都抢。但有一种人土匪一般不会抢,那就是进京赶考的举子。那么土匪们为何不抢进京赶考的举子呢?真是因为举子们穷,答案自然不是。

首先我们要看看举人在清朝的社会体系中处于什么样的地位。按照清朝的科举制度来说,科举制度分为四级。第一级就是参加童试,准备参加这个考试的人被人们称为是童生,只要是成功过关的人被录取之后就成为生员,并且还要接受教官的管理和教导,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秀才了。其中成绩最为突出的人是廪生,其次分别是增生和附生。

在此之后就要参加第二级的考试了,这个考试就是乡试,一般都是每间隔三年在各地的省城进行,因为这次的考试是在秋天进行的,也被人们称为是秋闱。秀才和生员们进行乡试之后,成功通过的则成为举人,在所有人中考到第一名的则是解元。

第三级的考试则是会试了,这是在乡试结束之后的春季的时候进行的,所以也被人们称为是春闱,这次的考试参加的人士只能是举人,他们在成功通过之后成为贡士,其中考试出现的第一名就是会元。

以上的三级考试所考验的内容一般都是八股文以及诗词等内容,四书五经占据着比较重要的部分。而第四级考试则是殿试了,也就是由皇帝主持,贡士们进行殿试考策问,在此之后由皇帝亲自点名,只要成功的就成为进士了,而其中一甲的名次分别为状元、榜眼和探花。

所以说,你在古代到了举人这个级别,就相当于预备役官员了,有很多人都会来巴结你。而且一但成了举人,请款比较好的话是可以当个地方官,有了俸禄,就相当于有收入了,若是人品不是那么正,还有点油水可以捞。所以只会听到穷秀才,却不会听到穷举人的说法。那举人老爷们,大多数这么有钱,到嘴的肥肉而且基本没有反抗之力,为啥山贼不敢抢呢?目前有这样几个说法。

1、古代读书人地位非常高,老百姓又非常迷信,认为他们是文曲星下凡,所以不管是土匪还是老百姓,他们对读书人从骨子里有一种深深的敬畏。土匪是大老粗,虽然坏事做得多,但对读书人的尊重还是有的,他们也知道考生都是集结了家里人所有的希望,为了出人头地,所以一般不会做那种不仁不义的事。

2、有些土匪坚持盗亦有道。古代土匪山贼有规矩,娼妓、和尚、道士、孤儿寡母、赶考举子、红白喜事,一般都不会抢,抢了会被人看不起,在同行里也会抬不起头。土匪们一般只劫大富大贵,谋取不义之财的人,对进京赶考的举子自然不会过多为难。

3、古代举子都是有功名的,是在朝廷挂了号的,抢了他们会很麻烦。说不定在这个地方当土匪当得好好的,抢了举人之后,官府有可能会派兵过来剿你,给天下读书人一个交代。这样官府既做了好事又收取了民心,何乐而不为呢?所以,还不如行个方便,大家结个善缘,山不转水转,万一哪天对方当了大官还能有个依靠。

不过,这是遇到“好土匪”才有可能出现的局面,如果遇见悍匪,那什么都是白搭。我国古代土匪一开始也是农民,一般都是活不下去,才去当得土匪。而土匪中也有些穷凶极恶的人,犯了事去当的土匪,遇到这种土匪就比较要小心了,很多这样的土匪基本没有啥道义可言。所以说古代土匪山贼不是不抢进京赶考的举子,而是一般不会抢。

PS:古代试卷字写的真是好,像模子刻出来的一样。

3

一般而言,进京的举子不会太穷,都会带很多盘缠。因为进京赶考的不是穷酸的秀才,是举人(举子)。只有中了举人才有资格进京赶考,而一旦中了举人基本就脱离了贫困进入了上流社会,所以举人都是有钱人。

第一,古代读书人地位非常高,老百姓又非常迷信,认为他们是文曲星下凡,所以不管是土匪还是老百姓,他们对读书人从骨子里有一种深深的敬畏

第二,盗亦有道。古代土匪山贼有规矩,娼妓、和尚、道士、孤儿寡母、赶考举子、红白喜事,一般都不会抢,抢了会被人看不起,在同行里也会抬不起头。土匪们一般只劫大富大贵,谋取不义之财的人,对进京赶考的举子自然不会过多为难。

第三,古代举子都是有功名的,是在朝廷挂了号的,抢了他们会很麻烦。还不如行个方便,大家结个善缘,山不转水转,万一哪天对方当了大官还能有个依靠。古语云:官匪一家,自己人何必为难自己人。

4

谢邀请!古代的盗匪不抢进京赶考的书生,是书生,不是举子!举子在古代,就是类似于现在的保送生。



例如古代的曹操,就曾被荐为“举孝廉”。而古代的书生,多为想通过科举考试制度来改变自己的命运的贫贱读书人,有钱的官宦,乡绅,富胄子弟都通过世袭,或者“捐官”来换的一个官爵,当然也有通过科举考试当官的,少之又少。



而普通老百姓的子弟多为“穷书生”,无钱无势的,身上没有多少钱财,土匪抢你的啥呢?土匪真正立的规矩是七不抢,七不抢是胡匪抢劫中的一些要求,七不抢的对象,各地各股胡匪规定的不同,大都因地因绺而异。有的绺子规定:不抢盲人、不抢哑人、不抢疯人、不抢瘫痪人、不抢僧人、不抢道士、不抢尼姑。有的绺子规定:不抢喜事、丧事、棺材铺,以求图个吉利;不抢邮差,因没有多少钱可得;不抢摆渡的,



为了要靠船老大渡河;不抢郎中,为了请他们医伤诊病;不抢“耍清钱”的,因“清钱混钱是一家”;不抢挑八股绳的,因为这些锯锅、货郎、挑担、卖小吃的小贩,没油水可抢,对他们可当“眼线”使用;不抢小客店,因为在那里可常作歇脚处。有的绺子规定:不抢娶媳妇送姑娘的;不抢起坟送葬的,不抢和尚道士;不抢妓女;不抢吹鼓手;不抢学士;不抢医生。所以说,土匪就是土匪,抢与不抢完全是自己订的规矩,唯一能得到统一的是土匪不抢的是邮差和郎中。这倒是所有土匪似乎达成的共识。

5

路途遥远

上京赶考的路可是一段艰难的过程,学子们大多在成年之后便苦心专研学习,哪会有机会去认识这些离家几百里的路线,所以一般在这个时候各个地方通往京城的地图都会卖的非常好,但是现实中的路非常曲折不似途中那么简单,所以迷路是一件再平常不过的事情,那么指南针和看太阳星象是那个时候唯一的方法。

官府出面

而在这些偏远的乡间路途中强盗特别的多,因为在古代强盗一向猖獗和不要命,拉帮结伙便自成一派,对于那些手无缚鸡之力的考生是他们最喜欢的下手对象。后来因为朝廷察觉到这个问题,觉得在一段时间能进京的考生变少了许多,怕是能为国效力的优秀人才就这样被耽误了,所以命官府发放黄字旗,这个现象才好了许多。

于是山贼毛匪在路上看到这些瘦弱的书生也就不敢再去碰了,一半是畏惧朝廷,一半恐是怕万一某日高中,自己也是吃不了兜着走了,还有一些古籍也是看这些穷酸书生没几个钱吧!就这样,书生赶考遇到山贼盗匪的现象就少了很多了。

还有一说,古代土匪山贼有规矩,娼妓、和尚、道士、孤儿寡母、赶考举子、红白喜事,一般都不会抢,抢了会被人看不起,在同行里也会抬不起头。土匪们一般只劫大富大贵,谋取不义之财的人,对进京赶考的举子自然不会过多为难。并且古代举子都是有功名的,是在朝廷挂了号的,抢了他们会很麻烦。还不如行个方便,大家结个善缘,山不转水转,万一哪天对方当了大官还能有个依靠。古语云:官匪一家,自己人何必为难自己人。

注:图片来自网络。

6

首先纠正一点,不是不抢进京赶考的举子,而是一般抢不到。

比如水浒传中这伙强人,连生辰纲都敢抢,你说还有什么不敢抢的,何况是一个小小的赶考举子。

举子了不起呀,当时的高考升学率那么低,本来就没有几个人能考上。能考上又有什么了不起,升官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不要忘记了一百多年前张作霖就是抢了盛京将军的太太,而且是故意抢的。只因为可以借机洗白上岸当官发财,才放过这个女人的。

不要高估自己的道德和能力,也不要低估别人的道德和能力。大家都差不多了,只要胆子大,没什么不敢抢的。

窃国者侯窃钩者诛。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你有种,你把国家给抢了,你就是皇帝。如果你没种的话,抢了一点小东西,就可能被处死了。

不客气的说,抢劫面前,人人平等。管你是什么身份,只要能打得过就抢过来。

我抢你的时候,你说你爸是李刚。有证据吗?就算是李刚,管我屁事。

上边说的很明白了,其实抢劫的没那么多讲究,说这个不能抢那个不能抢,全是扯淡,哪还是土匪吗?

要搞明白为什么抢不到,需要先搞明白几件事。

首先,科举是有分类的,每一类的情况是不同的。

童生试
也叫“童试”;明代由提学官主持、清代由各省学政主持的地方科举考试,包括县试、府试和院试三个阶段,院试合格后取得生员(秀才)资格,方能进入府、州、县学学习,所以又叫入学考试。应试者不分年龄大小都称童生。《左忠毅公逸事》“及试,吏呼名至史公”,这里就是指童生试,在这次考试中左光斗录取史可法为生员(秀才),当时史可法二十岁。《促织》“邑有成名者,操童子业”,“操童子业”是说正在准备参加童生试。乡试
明清两代每三年在各省省城(包括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因在秋八月举行,故又称秋闱(闱,考场)。主考官由皇帝委派。考后发布正、副榜,正榜所取的叫举人,第一名叫解(jiè)元,第二名至第十名称“亚元”。会试
明清两代每三年在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因在春季举行,故又称春闱。考试由礼部主持,皇帝任命正、副总裁,各省的举人及国子监监生皆可应考,录取三百名为贡士,第一名叫会元。殿试
殿试是皇帝主试的考试,考策问。参加殿试的是贡士,取中后统称为进士。殿试分三甲录取。第一甲赐进士及第,第二甲赐进士出身,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第一甲录取三名,第一名俗称状元,第二名俗称榜眼,第三名俗称探花,合称为三鼎甲。第二甲第一名俗称传胪。

能进京城参加考试的人,参加的叫会试。参加会试的人已经是举人身份了,就是可以作官了;在当地见了当官的不用下跪了。

接下来我们讲最关键的点。

进京考试的人是举人身份,也就是国家认可的官员身份了。

这就是说,进京赶考的读书人,可以享受官员待遇。

官员进京怎么走呢?走驿站。

驿站是中国古代供传递官府文书和军事情报的人或来往官员途中食宿、换马的场所。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建立组织传递信息的国家之一,邮驿历史虽长达3000多年,但留存的遗址、文物并不多。邮票上的两处驿站遗址,均属明代。孟城驿是一处水马驿站,在江苏高邮古城南门外。鸡鸣山驿在河北怀来,是我国仅存的一座较完整的驿城。"驿站"这一场所虽然古已有之,但作为一个词汇的出现是在蒙古元朝以后,元朝以前只称"驿"。

驿站走的是大路,并且路上有士兵把守,安全性还是比较好的。并且驿站的分布是相当科学合理的,连接了基本上所有县级以上城镇。

上图就是明朝的驿站分布图,基本上可以保证从哪走都可以到京城,路上补给也是非常方便的。

也就是说,大量进京赶考的举人住的是驿站,走的是官道。往往是结伴同行,危险的地方有官兵保护。

土匪山贼伏击的地点一般都是比较偏远的交通要道,因为那些地方官兵基本上没有,抢劫也比较方便。

而驿站是官道,住的人一般全是官员,有可能随从有大量兵马,至少也有高手护卫。风险太大,不合算。

抢劫不过是混饭吃,没必要拿脑袋去赌。

这才是土匪山贼抢不到进京赶考的读书人的真正原因。

小朋友,这个你们信服吗?不服评论区开撕。

7

土匪土匪一般指地痞无赖 ,江湖上落草为寇的那些人,这些人都是生活所迫,被逼无奈才干起了土匪强盗的行当。所以这些人大多都是讲究江湖道义的,对于进京赶考的穷书生来说,他们还是比较同情的。

可是同情归同情,土匪毕竟是以抢劫他人财物为主,没饭吃,没酒喝,没钱花,土匪自然也就顾不了那些啦!所以他们只要遇到有钱财的过客是绝不会放过的 ,唯独有一点,就是遇到进京赶考的书生,通常都是一路绿灯放行。这又是为什么?

其实很好理解,这些进京赶考的书生都是经过多次考试筛选出来的,最终在秀才考试中矬子拔大个脱颖而出的举人。通常都是来自于穷苦百姓人家,所以这些书生本身就没有钱,也就是因为这一点,土匪捞不到油水,但这也只是土匪不抢劫他们的原因之一。

并不是主要原因,主要原因不是他们不抢而是不敢抢,因为这些举人都是在全国范围内经过层层选拔,精挑细选出来的才子,在当地州府都是备了案的,就是说朝廷非常重视这件事。所以这些举人进京赶考都是一路给予照顾,并且当地衙门还会派发一些银两资助他们 ,举人在赶考的路上沿途关卡都会得到帮助,据说官府还会准备驿马给他们用,所以他们一般都是轻装上路,并不带多少银两。有条件的家庭会派书童相伴,或者这些书生们结伴而行。官府会发布一下告示,凡是对这些进京赶考的举人有不轨行为的 ,一律严惩,绝不姑息。

这也是土匪不抢他们的主要原因,因为土匪们心知肚明,这些穷书生本来就一穷二白,就算抢了他们也没有钱财可得,而且还因此得罪了官府,所以土匪也不是傻子,他们绝不会这么干的。

有官府照着,这些书生们自然一路平安,那么那些土匪又是怎么知道他们是进京赶考的书生呢?



其实也很简单,官府会发给一些通关信物给这些举人们。比如说会发给他们一个用黄绸子做的旗子,上面绣有“奉旨会试”字样,这样识别起来就很方便,另外书生们特殊的扮相也和普通人两样,大部分人后背上都要背一个木盒子样的背篓,上面插上朝廷给发的小黄旗,所以土匪一眼就会看出来,也就不敢妄动了。不过也不是所以的土匪都不抢劫书生,个中案例还是有的。

这样久而久之,在历代土匪中不抢劫进京赶考的书生,也就成了一个不成文的规定。

8

土匪在我们印象中就是一群地痞无赖,衣衫不整,啸聚山林,靠拦路打劫,勒索为生,简单概括就是无恶不作,浑无顾忌。为了得到钱财货物,杀人根本不足为奇,富商官员、地主大户,不管什么人都敢抢。

可是他们为什么不抢赶考的书生?

已经到了进京赶考这个层面的书生,都是进行县试院试多次考试层层筛选出来的,最终参加乡试脱颖而出一举成为举人,这时候他们的身份就完全不一样了,作为国家后备干部的他们,很受官府的照顾。不仅会给他们一些资金资助,保证那些因为家庭贫寒而没有路费的书生也能进京。还会准备驿马供其使用,以免赶考的途中不会被耽搁,为了保障路上的安全,还会发通行证——一个黄色的旗子(上写“奉旨会试”)。而且在当地官府也是备案了的,官府会发布一下告示,凡是对这些进京赶考的举人有不轨行为的,一律严惩不待,绝不姑息。

那些土匪也不都全是杀人不眨眼的,有些也是贫困家庭,被生活所迫,落草为寇,被逼无奈才干起了土匪强盗的行当,也只是为了谋求生存。大多数的土匪也不是什么事都干,无恶不作,他们有着相当明确的行为准则和做事的底线。

土匪虽然以抢劫为主业,但一般都以“劫富济贫”、“替天行道”为幌子,所以也有些不抢的,喜事丧事不抢;书生邮差不抢;摆渡人不抢;行医者不抢;赌博的不抢;卖瓜果梨桃的小贩不抢;车店不抢;僧人、道士、尼姑不抢;鳏寡孤独不抢;单身的夜行者不抢。土匪之间也讲究名声的,有些规矩还是要遵循的。不然会被同行所唾弃,看不起。

土匪大多没有读过书,没有文化,他们打心眼里羡慕和敬重读书人。如果他们抢了书生,如若书生日后能够为官成为大富大贵之人,想起今日被抢之辱,定要前来报仇雪恨,来个秋后算账,那么土匪们就要为这次行动付出代价,所以土匪一般不会轻易抢劫书生,不敢招惹未来的官府中人。这帮书生后面都有官府给他们撑腰,抢了他们就等同于跟官府宣战,俗话说官匪一家亲嘛,没逼到一定份上,谁也不愿意得罪官府,攀交情还来不及呢。

况且大多数的读书人也并没有多少的油水,寒门出身,穷困潦倒,衣食无着,能有多少钱,估计有个盘缠够路费都不错了,抢他们的财产无疑是要他们的命,断其仕途。而且十年寒窗苦读,是个人都于心不忍啊。

历史上有很多位高权重的大臣都是从穷酸书生走过来的,而且整个天下都是被这些人所管理,成为皇帝的左膀右臂,若是因为土匪们抢劫书生导致全天下的士人阶层下定决心铲除土匪,那就更是得不偿失了,因此土匪们也乐意给官府面子,朝廷卖个顺水人情,还能活的滋润。

归根结底,土匪为什么不抢赶考的书生,就是因为风险高,利益小,不成正比罢了。

9

在人们印象中,土匪就是以抢劫、勒索为生的一群亡命之徒,他们行为杀人越货,为所欲为,是一群乌合之众。

可是事实上,土匪也遵循一定的规则,多数土匪队内部是有约束的,有的土匪纪律还相当严厉。 想要加入土匪组织,也是要有规矩的。

一般入伙前要找保人保举。

这个保人一般和土匪比较熟悉,保人写个字据交给土匪首领,上面写明被保举人的生辰八字、入伙原因,还要写清楚其自愿"走马飞尘"、"不计生死"。

然后再试探申请者的胆量,这叫"过堂"。

叫来者在头上顶个葫芦之类的东西,走到百步之外,土匪头子突然举枪将葫芦击碎。

随后,叫人去摸摸来者的裤子,看他是否吓尿了。如果尿了,说明胆小,当不了土匪;未尿的便可进行正式的入伙仪式。

仪式开始,将红纸书写"的关圣帝君神位",供于堂前。入伙者手拿三枝香,宣誓忠于组织,永不背叛。

然后将手中的香砍成二截,如果违背了誓言,就像香柱一样,将来一刀两段。

接着匪首便宣布纪律,然后喝鸡血酒,这才算是加入了土匪队伍。

土匪虽然以抢劫为主业,但一般都以“劫富济贫”、“替天行道”为幌子,遵守“七不抢八不夺”的规矩,七不抢是:

临近的村子不抢;送信的(邮差)不抢;接亲的不抢;请医生看病的不抢;送葬的不抢;进京赶考的读书人不抢;回门的小媳妇不抢。

如果抢了以上这七种人,就会被其他土匪一起鄙视,在江湖上名声也就臭了。

为什么对赶考的举子要放一马呢?

我们知道古代人比较迷信,都说状元是天上的文曲星下凡,那些高中的举人、进士也是天上星宿投胎,是万万得罪不得的。

土匪们地走江湖,讲的是一个“义”字,拜的是关二爷,关二爷和天上的星宿们都是同事,劫了二爷的同事,关老爷肯定生气,后果很严重。

这是不抢举子原因之其一。

赶考的书生虽然目前无职无权,但谁也不能保证他这次能不能鲤鱼跳龙门。

万一金榜高中中,立马便成当官的了,今后报仇是妥妥的跑不掉了。

土匪就算实力再大,也不愿意得罪官府,面对潜在的“未来官老爷”,从数百年的经验上来看,还是不动为妙。

有些人说赶考的书生带的钱不多,这种看法不完全对。固然有穷秀才,但有点油水的还是占大多数。

真正穷苦人家的孩子,是没有资本读书的。

就算家里不富裕,举子们进京身上多少都有点盘缠,总比过往的行人要有油水一点。

所以钱财多少不是主要原因。

要知道土匪并不能保证每次行动能捞到很多财物,有些小商小贩并不比这些书生更有钱,但土匪劫起他们来毫不手软。

土匪怎么区分赶考的举子?

建议您看看张国荣的《倩女幽魂》就知道了,宁采臣的装束就是标准的书生,土匪阅人无数,这一点是难不倒他们的。

作者:歪眼小史工作室 ——冯生

10

土匪打劫居然还挑人,不抢书生可还好?

有一句话说:“百无一用是书生。”形容读书人也常用“文弱书生”这个词,可见书生是个好欺负的对象,按说土匪没道理不抢啊,再说书生们上京赶考肯定带有家当,也给了土匪抢劫的理由,那为何土匪们却不对赶考书生不下手呢?到底有何缘故?

一、土匪的职业操守:十不抢

  • 到底是哪十不抢?我们来看看

1、红白喜事不抢。土匪也分正经土匪和不正经土匪,正经土匪时严格遵守职业操守,抢喜事丧事这种丧尽天良的事是不会干的。

2、邮差书生不抢。邮差属于国家公务员,自然不能强,至于不抢书生的原因我们在下文会说到。

3、不抢医者。古代有一个职业是云游郎中,就是四处云游,悬壶济世。郎中在古代是很稀缺的存在,所以土匪不会去抢。

4、不抢摆渡者。摆渡的人赚的都是良心钱,赚不了多少,目的是帮助行人,而且手艺都是祖辈传下来的,行走江湖总会有过河的时候。

5、不抢赌徒。这样的人最麻烦,不仅可能捞不到钱,可能还得拼命。

6、不抢货郎。货郎又叫做挑八股绳的,即挑担子做小生意的,这样的人没有抢的必要。

7、僧道之人不抢。出家人身上没有财物,去抢只是浪费人力,再加上这些都是出家之人,古人迷信,自然不会去触碰禁忌。

8、车店不抢。土匪是亡命之人,说不定哪天要依靠这些,所以要给自己留后路。

9、老弱病残不抢。有违天和的事自然不做。

10、不抢单身夜行者。古代能在宵禁后出门的人肯定不是一般人,没必要招惹麻烦。

其中“不抢书生”就位于十不抢之列,俗话说行有行规,凡是讲究规矩二字。土匪在古代也是一种职业,高素质的土匪是一定会按照规矩办事的,但是也不乏有一些丧尽天良的土匪,这样不讲规矩 的土匪下场一般不会好,不是被同行灭掉就是被官府围剿。

二、古代尊重有文化的人

能够上京赶考的书生可不是一般的书生,他们都是寒窗十年经历了重重考试选拔才到了进京赶考这一步,一般能到京城进行科考的人,大多数都能有个名次,状元、榜眼、探花也都在这些人里。这些人可都是未来的朝廷支柱,皇帝肯定会非常重视,那作为土匪也自然不会去公然和朝廷对着干,敢动皇上的人,怕真的是活得不耐烦了。

而作为土匪,其实他们也都是一些苦命之人,从小没有接受过教育,不识几个字,很多是被逼无奈才走上这条路。其实他们心底也是敬佩那些知识分子的,毕竟自己没机会接触那些,总归有些遗憾,所以土匪不回去伤害有知识的读书人。

三、书生赶考有保障

作为未来的栋梁之材,各省的官府也会对这些人多家关照,毕竟谁知道会不会有未来的同僚甚至是上司,所以都会给这些考生一张上京赶考证,也就是相当于通行证。这个通行证可以保证考生们一路上过各种关卡的时候畅通无阻,还享有免费入住驿站的特权。

考生们都是各省赶来的,一路上山高水长,难免会有什么变故,比如遇到山贼土匪就是很大的变故来了,但是官府也不可能给他们每人配备保镖,所以考生在出发的时候,当地官府会给他们发一面小黄旗,上面写着“奉旨进京”四个大字。

首先黄色是皇家的专用色,土匪山贼和图谋不轨的人看到之后便不会轻举妄动,其次看到那四个字也就知道了此人的身份,是奉旨赶考的书生,圣上的旨意谁敢违背啊,要是抢了他们那就是抗旨,是要杀头的。生活已经很不容易了,所以土匪们才不会拿自己的命开玩笑。

  • 不得不说,自古以来读书对于百姓来说就是一条出路,只要书读的好了,不仅有高中的机会,受人们尊敬不说,连土匪也不敢动你。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