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封制是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以血缘宗亲关系来分配政治、经济、土地等权益,维护贵族特权统治的一种制度。
大明王朝的建立者明太祖朱元璋皇帝就大肆地分封他的儿子们为藩王,分别在洪武三年、洪武十一年和洪武二十四年,这期间一共分封了25位藩王,这里面其中有24位是他的儿子,只有在洪武三年时候分封的靖江王朱守谦为他的侄孙子。(虽然为侄孙子,但是同样也是朱家后裔)
关于“分封制”的优劣在不同时期对于拱卫皇室的作用也是不同的,当然总体而言是“弊大于利”,尤其是在明朝之前的历代封建王朝,均有因“分封制”而受到伤害的例子。
我们熟知的有以下王朝均尝到了“分封制”所带来的“恶果”:
西汉景帝时期,爆发过“七国之乱”;
西晋惠帝时期,爆发过“八王之乱”;
而这两个王朝因叛乱而带来的伤害也是巨大的,尤其是西晋时期的“八王之乱”更是导致了后来西晋灭亡的重要原因,也是造成华夏大地而后分裂几百年的始作俑者。
可是既然已经有了“前车之鉴”,朱元璋为什么还是要实行分封制呢?咱们从以下几个角度分析一下。
一、明初“分封制”有什么特点?
先简单阐述一下“西汉”和“西晋”在诸王动乱之前诸侯王都有哪些权力:
“西汉”时期的诸侯王在最初时候权力很大,每一个封国几乎都是独立的王国,王国内军事、政治、经济都自成体系,西汉初期的诸侯王可以说是在我国整个封建王朝史上权力最大的。
“西晋”时期的诸侯王虽然表面上没有什么权力,只有尊贵的称号,军事实力最强的诸侯国顶多也就大几千人的兵马,但是这是表面现象,西晋的诸侯王在其封国有自行任命属官的权力,这就说明,长时间之后可以轻易形成私党,并且西晋皇室为了使诸侯王拱卫皇权,大多在中央授予其高官,或者在其封国任命其为该地的军队统帅,诸侯王虽然没有私人武装,可是他们大多在国家的部队中担任将领,这权力更大了,人家也是拥有起兵叛乱的基本条件的。
而在明初的“分封制”下的藩王们也可以说是在我国封建历史中属于权力极大的了:
1、各藩王都拥有直辖于自己的三支护卫军,这些护卫军以“卫”为单位,都是精锐的军士,根据藩王势力大小人数并不确定,最多的可达两万多人,少的也有数千人。
2、虽然明朝的军事力量以卫所基本单位,而且这些卫所都是由武将来管理并且直接权限在于中央,可是一旦有军事行动的时候,这些卫所都要受到该地区藩王的节制和管理,当然平时藩王们没有对属地卫所的直接管理权,只有临时节制权。
3、在特殊时期,藩王可以直接统辖该地所有部队,并且在战时充当该地军事领袖,当然,这需要授权,必须有皇帝的诏令才行。
4、在经济上,藩王们都享有丰厚的待遇,亲王的俸禄大概是每年一万石,(一石相当于120斤),而且还有属于自己的良田,最少单位都是以百顷起步,再加上平时朝廷的赏赐,亲王的日子过的简直不能再好了。
5、明朝的藩王是可以世袭的,全部都是“铁帽子王”(这是清朝出现的),并且藩王可以干预所在地的政治行为,但是实际权力还是在地方官和中央手中,即便这样,藩王也是非常有权势的。
所以说,明朝的藩王尽管较西汉、西晋两朝诸侯王权力稍弱,但是也绝对是实力派了。
二、明立国之初对于北元的战略布防
明朝灭亡了元朝之后,元朝残余势力退回大漠,国号仍叫“大元”,朱元璋政府虽然承认其独立性质,但是并不认同其于“元朝”的继承性,所以称其为“北元”。
虽然中原故土已经收复,但是退居大漠的“北元”仍然是大明王朝边疆最大的威胁,而且即便从明初徐达北伐开始,到后来的蓝玉“捕鱼儿海战役”(捕鱼儿海是今天的贝加尔湖),虽然有力的打击了“北元”,但是并没有将其消灭,每次战斗都是以明军胜利而告终,可是即便胜利了,这辽阔的大草原也不适合农耕,而对于中原王朝而言,肥沃的农田才是最急切需要得到的土地。
这些“北元”的残余势力被明军打败了便继续北退,等明军走了还会席卷而来,这跟民族特性有很大关系,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所以可以说明朝并没有完全占据主动权。
所以,基于对“北元”的防范,朱元璋实行分封制,将自己的儿子们安置在明王朝的北疆,“朱家天下朱家防”就是这个道理。
三、借鉴“元朝”宗王出镇
和大明王朝相距最近的朝代就是元朝了,朱元璋也是自幼生活在元朝的土地上,当其推翻元朝之后,也沿袭了元朝的一些制度。
在民族感情上可能朱元璋和不同民族出身的元朝统治者们是分歧的,但是这个明初的“分封制”的确应该和元朝的“宗王出镇”有渊源。
因为忽必烈在建立元朝之后实行的分封制和明初的分封制没啥太大的区别,为了加强皇权,忽必烈分封子孙为藩王,领兵出镇各地,担任该地区的军事长官,威慑四方,基本权力除了军事之外,司法、行政、经济等仍然是归地方所有,除了极特殊情况下的特殊藩王有过总揽大权的情况外,基本上都是以军事震慑为主。
所以说,明初的“分封”应该也算是对元朝“宗王出镇”的一种继承。
四、朱元璋个人的思想境界决定了明初的“分封制”局面
在明朝人眼中他们推翻了元朝的统治,是在延续宋朝的江山,是属于重新构建华夏新秩序,但是宋朝屈辱的历史使得朱元璋又不愿意效仿宋制,众所周知,朱元璋非常崇拜汉高祖刘邦,这可能与朱元璋的出身有关,同为社会底层,其实这也是朱元璋往上硬靠的,汉高祖刘邦属于官吏,是秦王朝最下层的基层公务员,可朱元璋呢,真真正正的是出身底层,这种封建时期的“小农意识”决定了朱元璋的眼界。
而且汉高祖刘邦的家乡距离朱元璋家距离并不远,这种文化的传习是很深的,所以朱元璋出处效仿刘邦,包括分封制等等。
朱元璋谈古代帝王,最多提起的就是刘邦,所以可以认为朱元璋深受其影响,更是在朱元璋身居高位后也在不断学习文化知识,自然而言就愿意往刘邦身上靠,同为帝王,得找共同点,这是作为一个人很正常的思维了。
总结:
明初的“分封制”是基于特殊历史时期的特殊产物,在一定程度上也满足了帝王的内心需求以及国家的硬性需要,但是“分封制”带来的弊端确是“百害而无一利”的。
分封制的本意就是为了将强皇权,以王权来拱卫皇室,可是在随着朱元璋死后朱允炆并没有朱元璋的实力去控制这些藩王们,最终他鲁莽的决定“削藩”,而引发了“靖难之役”,最终这场分封终酿大祸。
本回答所有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如果您喜欢本人的文字和内容请多多关注或者点一下赞,您的义举将成为本人源源不断的动力,谢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