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那些只是理想化的网络段子,而现实是残酷的,尤其是涉及到皇权。

皇权之下无亲情

有人说朱元璋和朱标时期是中国历史唯一的父不疑子、子不疑父,而且兄弟和睦的时期。

这句话说得过了。

明太祖朱元璋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雄猜之主,他猜疑心十分中,且有强烈的不安全感,这从他诛杀功臣上就可以看出来。

朱标是他的儿子不假,明太祖也大力培养他,“令自今政事并启太子处分,然后奏闻”等等,而这一切的前提是大权牢牢掌握在明太祖手中。

皇帝牢牢掌握大权,自然不用怀疑太子,而太子一旦羽翼丰满,能撼动皇帝,皇帝一旦察觉,根本不会给他造反的时间,就会开始剪除他的势力。

自古皇帝都是害怕太子有自己的势力,因为一旦如此,轻则皇权被架空,重则篡位弑父。

历史上这些例子太多了。

如汉武帝晚年,卫太子被诬告而起兵造反,汉武帝毫不犹豫下令镇压诛杀,又如唐太宗时期,太子李承乾阴谋造反,也被唐太宗毫不手软的制裁。

又如唐玄宗时期,他曾一日杀三王,杀掉包括太子李瑛在内的三个儿子。

而反过来,太子或儿子造反成功,弑父或求父的例子也很多。

明太祖朱元璋虽然疼儿子朱标,也知道朱标生性仁慈,但是一旦朱标造反,朱元璋绝对不会像段子说的那样,感到欣慰,甚至让人去帮他造反怕他不能成功。

朱元璋一旦得知朱标造反,肯定是大怒,认为朱标出来的仁慈都是装的,是获取他信任的假象。他会毫不犹豫的派兵镇压,势必要生擒活捉。

至于谁能获胜,那就是另一个话题了。

最佳贡献者
2

近来有个特别好玩的笑话,那就是“朱标造反”。

在听说朱标造反以后,朱元璋不但没有大怒,反而很高兴,虽然看起来很搞笑,不过这也只能是存在于想象中。因为朱标早于洪武二十五年(公元1393年)先朱元璋一步而去,没能顺利的继位。

不过作为朱元璋自幼就重点扶持的对象,朱标一度带给人很大的希望,尤其是朱元璋晚年残暴好杀的个性来看,在当时朝廷上有不少的大臣表面上不敢胡言乱语,实际上巴不得朱标能够尽早继位。

毫无疑问,朱标在执政理念上,与朱元璋有很大的区别,父子两人也经常就此发生龃龉。

明正德年间有一著名大臣王鏊,在他的记录中,有这样一个故事。

洪武二十五年,酷吏詹徽同朱标一起主持刑狱工作,朱标主张从轻发落,而詹徽主张从重,后来朱标把这件事情告诉了朱元璋,朱元璋认为詹徽做得对,朱标因此与朱元璋产生争执。

也可能是话说的太急,朱元璋当场回了一句:“俟汝有天下为之!”

朱标听了以后,立刻产生了害怕的情绪,竟然投金水河自尽,虽然后来被救上来,然而朱标临终前和儿子朱允炆说:“我之死,徽为之也,无忘我仇!,后来朱允炆上台以后,果然杀了詹徽。

其实这个故事真实性存在很大的疑问,朱标性子虽然温和,但也绝对不是懦弱之辈,此前曾多次忤逆朱元璋的意思,朱元璋虽然动怒,但也基本上都保持了克制。

理论上来讲,朱标不可能因为朱元璋一句话就逼到投河自尽,如果真要到了这个份上,以朱标手中的权力,也多半就要造反了。

纵观历史上太子造反的情况,实际上大多都能看出来一个问题,那就是他们生前基本上都是被逼的。

如果只是简单的矛盾,大可以不必走上极端,但太子造反的情况,更多的是因为,已经威胁到了自己生存,所以不得不谋反。如历史上著名的巫蛊之祸。

而朱标本身并没有被逼迫,他和朱元璋之间的矛盾,始终只是局限在家庭内部纷争上。相反的就是朱元璋对这个儿子几乎倾注了很多的心血,等于说是在世的时候,就已经将大部分的权力都交给这个儿子,从条件上来说,朱标具备谋反的实力,但朱标的性格和其所遭遇的情况来看,即便是从利己主义考虑,朱标也完全没有造反的必要。

3


朱标真的造反的话,明太祖朱元璋高兴个屁!

发现现在很多人说好听点,就是太过理想化了,虽说明太祖朱元璋很喜欢嫡长子朱标,但是要朱标真的造反了,朱元璋会很高兴?并且宣布退位诏书?或者派人帮助朱标?你是动画片看多了吧?

不知道最是无情帝王家吗?

虽说朱元璋的确跟朱标感情很深,而且很信任自己这位儿子,并且将宫禁警备等事务交给朱标负责。

但很信任之外,这位皇帝也对朱标有着一定戒备,毕竟自古以来,为了皇位子弑父可谓是屡见不鲜的!

比如说别的朝代太子都有一定权力,尤其是开国太子权力更是不小。但朱标就没有,他的东宫体系并没有独立出来,权力很小。

虽说朱元璋将李善长、徐达、常遇春等高层官员都任命为东宫辅佐官,意在太子朱标跟他们建立亲密的私人关系,为太子朱标铺路。

但这些人只是兼任,并非真的是太子一党,所以以铺路来说,朱元璋这样干很正确。以给予权力来说,还是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太子朱标。

明太祖朱元璋是这样解释的:“朕于东宫不别设府僚,而以卿等兼领者,盖军旅未息,朕若有事于外,必太子监国。若设府僚,卿等在内,事当启闻,太子或听断不明,与卿等意见不合,卿等必调府僚导之,嫌隙易生”虽然解释的很不错,但是没有给予太大权力就是没有。

当然宋安之说这么多,并非意思是明太祖朱元璋不信任太子朱标,只是说明太祖朱元璋很信任太子朱标,但他是一个聪明皇帝,知道权力是给多了,有时候不是好事儿,反而会使一个人的野心越来越大,所以他重点是为太子朱标铺路,对于其权力并没有给太多,以此来把握皇帝和储君之间的微妙关系。

明太祖朱元璋这样费劲心机的培养太子朱标,很明显不会也不想将太子培养成一个造自己反的逆子,所以太子朱标真的造反的话,朱元璋不杀他我相信,但是很高兴的话,那就是胡说八道。

可能会有人认为,太子朱标造反的话会显示他有血性,明太祖朱元璋这样的霸道皇帝肯定很高兴。

但是宋安之感觉这是什么逻辑呢,你辛辛苦苦培养的儿子要造你的反,你会高兴?你就知道他造反不会要你的命?你就知道你很高兴宣布退位以后,不会莫名其妙的死了?而且证明自己有能力的方法很多,只有造反才能显示自己的能力?这个逻辑性太差了吧!

所以说太子朱标如果造反的话,明太祖朱元璋肯定不会像网上说的那样很高兴的!

谢谢观看宋安之独家原创回答,欢迎吐槽、点赞、关注~

4

这个肯定是有夸张成分在里面的…

首先要肯定,朱元璋大概确实是历代帝王中,对自己的太子最为信任的:朱标从洪武十年开始监国治政,此时朱元璋尚年富力强,而且并未有其他特别的事需要处理(比如朱棣的频繁亲征之类的),就在这种极为安定的大环境下,直接让自己的太子监国,而且一监就是十多年…这在任何王朝历史上都是不可想象的信任…

同时,朱元璋还竭力扶持朱标的威望和势力:朱标展现仁厚,而朱元璋保持高压,说白了就是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说穿了就是一场政治双簧,逻辑其实很简单(从朱标在生前的三大案的隐约表现来看,其实他并不是菩萨心肠,照样会弄死人的)…这事说来简单,但要一个皇帝,为他的太子铺路铺到这种程度,真的是耸人听闻…

另外,朱标本身的势力被培植得极为庞大:文官集团的全力支持(李善长为首的淮西集团被干掉后),同时在武勋家族中,徐达的继承人,第二代魏国公徐辉祖是朱标从小的伴读、亲卫;常遇春家族是朱标的姻亲(朱标正妃为常遇春嫡长女),进而蓝玉是朱标的亲舅舅(从太子妃常氏来算),直接对朱标负责…这样的铁杆天团,可以说是把他全部的弟弟加起来都不够他掉锤的…如果真要造朱元璋的反,成功率那也至少在五成以上(唯一的麻烦在于,当时的皇城和皇帝亲随近卫的上十二卫估计很难整体控制,因为上十二卫的名义最高统领是郭英)…

但是作为一个朱元璋眼中最完美、最优秀的继承人,朱元璋信任他的前提就是:他值得信任!

从道德要求上来说,明朝讲究以孝为先!朱元璋和马皇后的皇陵就叫孝陵!以子弑父,何以为孝?!真搞出这种事的,人格上绝对是万世洗不清的污点!(李二在某种程度上是被逼无奈,而且之后也证明了自己是千古一帝,但那又如何?杀兄逼父的锅少说要背一万年…)

况且朱元璋是个极重亲情的皇帝,在他眼里,臣子和家人是不一样的(这也是朱元璋的一个奇葩属性,大概跟他早年经历有关),举个简单的例子,朱文正一度试图背叛他,放在任何正常的帝王手上,那绝对是手起刀落…但并没有…反而让他的儿子做了靖江王,这个儿子也不行,惹事…废王爵,然后又亲自抓教育,再封…反正始终都坚持,自己大哥的血脉不能断…你说这种人,能和有弑父之心的人尿到一个壶里么?

所以从这个角度,一旦朱标造反,朱元璋对他的人格评价就会瞬间跌落至冰点…鼓励是不可能鼓励的…不过应该不会打死…

再从现实的角度上来说,朱标只要脑子有一点点正常,其实也不可能造反,除非喝大了,或者抽什么抽嗨了…

我们可以看看,历史上几个储君(或者准储君)造反的例子,其实大家都是被逼无奈,真有好日子,谁愿意去做杀头的买卖?!

戾太子刘据,那是因为被奸臣诬陷,眼看要性命不保了,才无奈起兵…李二是因为他老爹玩平衡玩得太厉害,他没有退路了,而且他哥已经准备搞他了…李承乾,那是因为李泰为首的兄弟对他威胁已经极大,而且李二也对他极度不满,眼看要被废了……真完全因为等不及的,真的是绝对的奇葩和极少数…毕竟造反这事,风险太大…

所以,好好的,干嘛要造反?

朱标监国十多年,父慈子孝,老爹非常信任他,除了没有皇帝的名头,他跟皇帝有什么区别?

再说朱元璋做出如此信任他的态度,其他兄弟对朱标可以说是毫无威胁…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而言,他上面有朱元璋顶着,其实他自身的压力还小一些(比如铲除某些对皇权有威胁的人和势力,就用不着他亲自动手,沾上骂名,锅都他老爹背了)…

可以说,他的位置稳如泰山,毫无威胁,而且距离真正的皇帝,也就只差半边屁股,这是要神志不清到哪种程度,才会想到要造反?[捂脸][捂脸][捂脸]

最后再说一句,如果是朱标真的造反,那就说明他和朱元璋父子之间出了极大的问题,至少是朱元璋已经显露出易储的迹象,那造反也就完全不可能成功了…毕竟朱标的势力虽然大,但那是相对于那帮兄弟们的,对比他老爹,不过也是一群过家家的孩子…朱元璋真有心防备,朱标连皇宫都出不了…(明代的正式东宫是在皇宫内部的,朱标的东宫大概就是故宫文华殿的位置,南京故宫…不过南北京故宫结构其实是大致一样的,只有后来有内部的细节改建)…

5

假如朱标造反,朱元璋会很高兴纯属笑话

首先,朱元璋和其他皇帝不同,在其内心里,只有马皇后和儿子朱标才是最亲的家人。

马秀英,一位伟大的皇后,跟着朱元璋从最底层走到最高层,吃过了所有的苦头,在朱元璋最黑暗的时候,给了他家的感觉,始终督促朱元璋读书向学。史书记载,朱元璋被郭子兴忌惮关押时,马皇后多次把刚烙好的饼放在胸口偷偷带给他吃,以至于胸口被烫伤。朱元璋和陈友谅作战时,有次兵败,是马皇后用他那并不宽阔的肩膀,背着朱元璋逃跑。而且马皇后宽厚待人,从不嫉妒,把后宫打理的很好,从不让朱元璋为此费心。所以,马皇后智慧就是淳朴生活的缩影,并没有因为一国之母而有骄奢傲慢,生如夏花逝如冬雪,这是一位伟大的女性,华夏历史上仅此一位。

马皇后病逝后,朱元璋非常伤心,从此再也没有立过一个皇后。出身决定不了命运,但决定了人最感性的一面。从一无所有的乞丐,到华夏帝国的至尊,朱元璋其阶层跨越之大,旷古烁今,独此一人。经历过小小阶层跨越的人,其实生活中都会偶尔产生懵懵懂懂抓不住的感觉,好像整个人在飘着,没有现实感。而朱元璋的跨越,比普通人的跨越,要高的多的多的多……

所以对朱元璋来说,虽然后宫妃子众多,但在感性上,朱元璋认为他的家庭就只有马皇后和朱标两个人。如果他不当皇帝,那么马皇后就是在家烧火做饭干家务活,等他和朱标一起扛着锄头回来吃饭的那个女人,而且马皇后很贤惠,朱标很有长进让他很满意。马皇后就像朱元璋生命中的一个坐标。失去了马皇后之后,朱元璋就真的孤独了,那个从乞丐到皇帝的完整的朱元璋不存在了,他真的就只是个皇帝了。就像胡军扮演的朱元璋,在马皇后死后的嚎啕大哭,对朱标说“你妈死了”……那不是一个失去皇后的皇帝,而是一个失去了老伴的老鳏夫。因此,朱元璋对朱标爱之深情之切,自己最疼爱的儿子造自己反的话势必很伤心。

其次,守成和创业不同,守成需要的是仁孝。如果朱标造反,哪还来的孝字可言

朱元璋就难以放心把江山交给朱标。

第三,所有的开国皇帝都是雄才大略,都不会允许有人造自己的反,朱元璋更是杀心很重的人,绝不会妇人之仁。

总结:不管是出于朱元璋内心深处的父子亲情,还是作为一代开国君主,朱元璋都不会希望朱标造自己的反。

6

按我的理解,都不用假如:朱标一直都在造反。


我对储君造反的理解是这样的:太子(或团结于太子的势力)通过一系列的运作,直到达成增强己方实力(增强本集团影响力)、剪除现任君主羽翼(削除君主集团影响力),为自己能够顺利接班而做的一系列活动,均可定义为造反。


虽然此过程中的事情,朱标大部分并没有亲自参与,但具体情况他均很清楚,且他将是最大受益人,故我将其认定为主谋:



一、替他铺平夺权道路的人很强大


历朝历代的帝王,均对太子严加防范。比起外界面临的反对势力来说,太子这一块要是谋反的话,有两个特点:概率高、成功率大。


所以避免让太子过早插手政务,是历代君主惯用的一种手段,而太子集团却要拼命的夺取这种处理政务的权利。再历朝历代为了这种权利的争夺经常是搞得血流成河。


但朱标不一样,在他强大盟友的帮助下,在明太祖壮年的时候就攫取到了这种梦幻般的权利。这可谓是对皇权的一种严重架空。

十年,令自今政事并启太子处分,然后奏闻。(明史)

哦,对了,他的强大盟友叫做朱元璋。这老爷子不管是帮朱标硬生生撬下一大块皇权,还顺便把太子的潜在敌人,也就是那一大堆皇子都撵到外边就藩去了。



二、朱标的太子集团一直在疯狂扩张


虽然作为太子,名义上这天下的一切在未来都是自己的。但其实谁都明白,法理上该效忠的只有宝座上的一人而已。


历代就算有野心的太子,无非也就是偷偷摸摸的招纳一批宾客而已。就算如此也容易招来君主的忌恨。而朱标简直是把朝廷在自己的东宫复刻了一份,而且还有继续扩张的势头:

左丞相李善长兼太子少师,右丞相徐达兼太子少傅……治书侍御史文原吉、范显祖兼太子宾客。

未几,以梁贞、王仪为太子宾客,秦庸、卢德明、张昌为太子谕德。(明史)

太子招募宾客,历来都是大忌。但能做到朱标这般的,恐怕历史上就仅此一人而已。



三、朱元璋的嫡系势力遭受重大损害


各级官吏是国家统治的基石,纵然历朝历代建国后都有不同规模的杀功臣举动,但从没有如同明初这般惨烈过。


四大案几乎把开国勋贵一扫而空,这些人既然能为明太祖所用,自然对其中大部分都有克制的手段,犯不着采取如此激烈手段,而这批人的损失在一定程度上是对朝政建设的损害。

惟庸既死,其反状犹未尽露。……肃清逆党,词所连及坐诛者三万余人。(明史)

蓝贼为乱,谋泄,族诛者万五千人。(逆臣录)

明太祖的嫡系力量在损失,此消彼长之下,意味着太子集团的基础更加夯实。即使在朱标逝去之后,太子的位子落到朱允炆手里,与此时打下的基础不无关系。



总结:

按照前文对造反的定义,朱标显然是完全符合的。特殊就在于他的谋反之路上最重要的助力就是朱元璋本人了。目的呢,可能也是为了锻炼孩子的野心,让他能顺利掌控皇权,但这种特殊的锻炼是对皇权的严重冒犯,也算是一种特殊意义上的造反吧。



要说其意义呢?可能还是觉得朱标太过文弱了,不太符合自己这个造反起家的老爹的气质吧。虽然等到朱棣继位后,自然要对懿文太子这一脉大肆抹黑,故对其记载不可全信,但至少我们能从中看到一些端倪:

懿文太子以柔弱牵制文义,不称太祖意。(明太宗实录)

大家好,读历史,品人性,我是喜欢乱世史的@疯言说史 期待大家的关注

7

简单来说,不会。

所谓“朱标造反”只是个段子而已,用来表现朱元璋对朱标的器重和信任,但这种信任是建立在朱元璋底线之上的,造反显然越过了这个底线。

朱标是朱元璋的长子,他出生时朱元璋正在率军攻打集庆(今南京),得报后非常高兴,在一座山上刻石曰:“到此山者,不患无嗣”打这起,朱元璋对朱标的喜爱就没断过。

朱标6岁时,朱元璋就为他延请宋濂等名儒为师,传授经学;朱标10岁时,朱元璋自称吴王,朱标被立为吴王世子;朱标13岁时,朱元璋让他回临濠祭拜祖墓,还告诫他沿途要注意察访民情,像商高宗、周成王那样当个守成之主。

《明史·列传第三》载:谕曰:“商高宗旧劳于外,周成王早闻《无逸》之训,皆知小民疾苦,故在位勤俭,为守成令主。儿生长富贵,习于晏安。今出旁近郡县,游览山川,经历田野,其因道途险易以知鞍马勤劳,观闾阎生业以知衣食艰难,察民情好恶以知风俗美恶,即祖宗所居,访求父老,问吾起兵渡江时事,识之于心,以知吾创业不易。”

显然,朱元璋很早就将朱标确立为自己的继承人,并把自己定义为创业统一之君,想让朱标做个守成盛世之主,所以当朱元璋称帝建国后,同月即立朱标为皇太子。

朱标也没令父亲失望,他生性聪颖,为人忠厚,虽生于安乐,但全无纨绔恶习,自洪武十年(1377年)起,朱元璋便让他协助处理政事,可以说是让朱标逐步熟悉皇帝的职务。

这样的父子关系,在皇室是很罕见的,尤其朱元璋是开国皇帝,深知权力的重要性,能够跟朱标分享到这个地步,足可见他对朱标的信任,但分享不是被架空,大事的主导权仍然在朱元璋手里,朱标即便有不同意见,也只能劝谏。

如果朱标造反的话,朱元璋必定会暴怒异常,连至亲都不再相信,在此前侄子朱文正想造反,就已经让朱元璋伤心了一回,要是连朱标都反,朱元璋的心理防线都能崩塌,更别说所谓高兴了,他给朱标设置的可是顺位继承,而不是夺位。

话说回来,以朱元璋和朱标这种父子关系,但凡朱标多活几年,熬过朱元璋,都能继位为帝,历史上的太子造反,几乎都是处在危难环境下的,像朱标这种顺风局,完全没有造反的必要。

8

李世民玄武门之变,李渊乐得给李世民造出一群弟弟妹妹!

朱标造反?朱元璋马上给朱标娶一群后妈!!!

李渊享尽风流!朱元璋何乐而不为?!!!

9

前言

历史是没有假设的,发生的事情我们无法更改,不过我们可以在茶前饭后评论历史事件,我们就以标题所示问题来分析,以朱元璋的性格特点,太子朱标如果造反,那么朱元璋不仅不会高兴,反而会勃然大怒,太子朱标也会遭遇杀身之祸。

无情最是帝王家

中国的封建帝制从秦始皇统一六国到清宣统帝逊位,一共经历了两千多年,皇帝这个位子多少人梦寐以求,为了皇位,历史上发生的流血事件数不胜数,历史比较著名的有:

一、唐太宗李世民发动的玄武门兵变,唐高祖李渊建立大唐以后,太子之位封给了老大李建成,而次子李世民虽然战功赫赫,然而仅仅封了个秦王,要知道,大唐的建立,李世民可是功不可没,李世民心里不满,太子李建成也自知战功及威信不如李世民,遂联合弟弟齐王李元吉构陷李世民,唐高祖李渊也有意无意偏袒太子一派,此时的李世民为求自保,在玄武门发动兵变,李世民亲手射死了太子李建成,事后李渊立李世民为太子,两个月后禅让皇位,是为唐太宗。

二、宋太宗赵匡义烛光斧影,夺得帝位,宋太祖赵匡胤自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后,曾在杜太后建议下,太祖、赵普立下“金匮之盟”,太祖赵匡胤百年之后当传位于弟弟赵匡义,然而,随着太祖的皇位日渐稳固,他有意传位给自己的儿子,此事赵匡义知晓后非常不悦,公元976年十月壬午夜,太祖赵匡胤生了一场重病,遂在内宫召见赵匡义议事,席间有人看见宫内烛影摇动,仿佛赵光义离座退避,又过片刻,听到斧子戳地击物的声音。当夜,太祖驾崩,宋皇后让王继恩去叫秦王赵德芳来。王继恩忽然叫道“晋王来了!宋皇后见赵光义,大吃一惊,不得不认命,后晋王光义继位,史称太宗。

这些流血政变都是发生在自己的至亲骨肉身边,为了九五之尊,一切都显得不重要了。

朱元璋为了太子朱标呕心沥血

朱标生于1355年,朱元璋的长子,母亲乃马皇后,朱元璋特别喜爱这个孩子,自幼就安排大儒宋濂悉心教导,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称帝,正式册封朱标为皇太子,对他寄予厚望。朱标从小熟读儒家经典,性格温文儒雅,和他老爹性格迥然不同,对弟弟们十分友爱,一旦哪位弟弟犯错,朱标都会在父皇面前替其求情,因此在弟弟中威望很高。

朱标对臣子们也很宅心仁厚,1380年,朱标老师宋濂被牵扯进“胡惟庸案”,惹来横祸。朱元璋想处死宋濂,幸好朱标和马皇后力保,才幸免于难。

作为未来的皇位继承人,朱元璋可谓是呕心沥血,苦口婆心,为他配备了豪华班子辅佐他,这其中就有李善长,徐达、常遇春这样的开国功臣,此外,为了他将来有丰富的治国经验,经常派他出去体察民情,观察民生,1377年,当朱标第二个儿子朱允炆出生后,朱元璋决定让朱标监国,参与处理政事。

然而,太子朱标自秦中视察返京后不久就生了病,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四月二十五日,朱标病死,谥“懿文太子”。

如果朱标造反,朱元璋会毫不犹豫赐死

朱元璋的性格多疑,极端残暴,缺少宽容,他是不可能容忍别人觊觎他的皇位的,哪怕是自己的亲生儿子,在皇权面前,一切亲情、友情、爱情都显得那么的虚无缥缈,不堪一击,何况他为了太子朱标付出了那么多的心血、精力,将帝国的未来都托在这个儿子身上,如果太子造反,朱元璋一定会非常伤心,伤痛过后就是愤怒,愤怒的朱元璋是非常可怕的,会不惜一切代价去平掉叛乱,赐死朱标的。

结尾

不管怎样假设,太子朱标只活到37岁就去世了,从史书上的记载我们知道,朱元璋对他推心置腹,给他最好的辅助团队,又为他的未来不惜杀人铺平道路,这样好的父皇没必要也不需要冒风险去造他的反。

图片来自网络

10

如果朱标造反,朱元璋会毫不留情的镇压,毫不留情的杀掉朱标。

一、朱元璋是何许人?从乞丐到皇帝,他经历了多少艰难险阻,除掉了多少政敌?谁敢负我,我必杀他!!!

在朱元璋心里,只有至高无上的权利,只有千秋万代的传承,亲情不多,友情可以忽略。

朱元璋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为了给儿孙们创造一个长治久安的大明王朝,以各种罪名杀掉了一多半没有死的功臣元勋,军队中高级将领。这些人有的却是有罪,有的就是莫须有。

所有,无论是谁,哪怕朱标造反,杀无赦。

但是朱标会造反吗?

二、朱标是什么人,是朱元璋的嫡长子,是朱元璋最看重的继承人。

朱标是什么人,是儒家思想的传人,是朱元璋最信任的儿子。他虽然对父皇的残忍多有不满,是出于仁慈。但是他对父皇的热爱,渗透进了他的骨髓。

朱标的每一个DNA上,都写满了忠孝二字。

朱标标榜的是儒家上下有序的观念,怎么会犯上作乱,谋反自己的父亲呢?

朱标信奉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

朱标的父亲如果是桀纣之君,朱标宁可自杀,以死劝谏,也不会造反。


三、历史上朱元璋和朱标的真实关系

朱元璋和朱标关系好着呢,人家爷儿两,可以算是父爱如大山一样沉重,儿子的孝道如大海一样的广阔。

朱标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得到父皇全部信任,从出生就要重点培养的宝贝儿子。

朱元璋为了他,从文到武,从理论到实践,多方面的教育锤炼。

朱元璋对这个宝贝儿子,很严厉,更爱惜。

朱标从小浸润在儒家文化中,对老爹,那叫尊敬之中有无限的忠诚和爱戴。

就连他经常劝阻父皇少杀人,表面看是仁慈,内心深处是考虑到父皇千秋万代的英明。人家爷儿两,是中国古代父子的优秀典范,互相支持,互相爱戴。

朱元璋、朱标、马皇后,人家是相亲相爱一家人。

所以,当朱标死了之后,朱元璋痛不欲生。


结论:朱元璋不会容忍任何人背叛,有人背叛,无论是谁,必杀之。

历史上的朱标不会背叛父亲,人家爷俩关系好着呢。

所以,网上的段子可以一笑置之。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