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曹操打天下,曹氏和夏侯氏家族是子弟兵;

曹魏建国后,曹氏和夏侯氏是宗室贵戚。

“一人升天,仙及鸡犬”的不少,但大多数还是凭借自己的战功取得荣华富贵。

曹氏和夏侯氏在朝野的势力,那是不用说。即便是曹魏后期,宗室衰败,但还是很具实力。

但曹爽被诛杀,曹氏及夏侯氏大多都袖手旁观。

这个事值得说道说道。

这事也没必要扯得太远,就从曹爽接受托孤重任,辅佐幼主开始吧。

魏明帝临终托孤,本意是以叔父燕王曹宇为大将军,以曹氏宗室及夏侯氏家族为辅佐。

但由于曹宇推辞,改以曹爽为大将军,司马懿为辅。同时罢免曹宇等人官职,驱逐出宫,这一折腾,直接把曹爽与曹氏及夏侯氏家族的其他宗室放到了对立面。

在曹爽主政的前期,还能够谦虚谨慎,遇事与共同辅政的司马懿一起协商,征询他的意见。

但随着曹爽声誉日隆,开始专横跋扈,不再尊重司马懿,大多时候,曹爽确定的事情,仅仅让司马懿走一个流程,履行一下手续。

特别是曹爽软禁了郭太后,日常行居又自比皇帝,引起了宗族及旧臣的不满。

曹爽任用亲信,凭自己的喜好随意任免官吏。

不仅让自己的兄弟曹羲、曹训全部掌控禁军,而且将曹叡时期废弃的一些闲人,如何晏、邓飏、李胜、丁谧等人招为心腹,担任要职。还用何晏负责选拔官吏,以至于把持有不同政见的人全部排斥在外。

逐渐地曹爽用自己的兄弟掌管军队,用自己的亲信担任要政,同为辅政大臣的司马懿就成了摆设。

不仅司马懿感觉不爽,就是其他朝臣和曹氏宗族也对此耿耿于怀。

等到司马懿发动政变的时候,所有的朝臣和曹氏宗族袖手旁观,也就不足为奇啦。

其实,司马懿政变之前,并不是没有人提醒曹爽。

曹爽的弟弟曹羲就多次劝谏,并说娇淫奢侈容易导致祸患。但曹爽不听,曾经私自带走魏明帝七八个才人做自己的妻妾,饮食、车马、服饰都与皇帝类似。

如果说,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那还仅仅是在谋划阶段;曹爽的所作所为已经是在弑君篡位的路上了。

曹爽的同乡大司农桓范也认为他们兄弟掌握朝政和禁军,不宜一同外出。

但曹爽自以为权势熏天,没人能把他如何。

司马懿又采取韬光养晦的策略,骗过了曹爽。

在政变之后,曹爽失去了对禁军的控制。在外仅有其表弟、征西将军夏侯玄还掌握部队。

关键是曹爽兄弟自己并没有打算对抗司马懿,在司马懿的游说、诱导下主动投降。

等到司马懿完全掌控了局面之后,才诛杀曹爽及其亲信,并灭其三族。

此时,即便有人想替曹爽等出头,也失去了机会和能力。

究其原因,还是在于此时的曹爽已经成为了权臣,逆党,是朝野的公敌。

铲除曹爽集团是大多数曹氏宗族和旧官僚士族的心愿。

政变之初,司马懿就控制了曹爽的亲信势力,否则,老谋深算,深思熟虑的司马懿也就不是司马懿啦。

曹爽被诛,其残余势力,几乎没有反攻倒算的胜率,只能是自取灭亡,做曹爽的陪葬品而已。

失去了利益的基础,以利益为连接的纽带自然断裂。

在利益面前,啥血缘、姻亲等等,都显得苍白无力。

最佳贡献者
2

此时的夏侯家族,与大将军曹爽关系最近也最有可能救援的是曹爽的表弟、征西将军、假节都督雍、凉州诸军事的夏侯玄。

夏侯玄是曹爽重要的外援盟友,但是待到高平陵之变尘埃落定,曹爽被诛杀之后,夏侯玄就没法再动了。

1、司马懿的行动得到了郭太后的全力配合,郭太后发布诏书帮助司马懿有大义名分获取军权,诏书也为司马懿的政变行为背书,此时夏侯玄要动用军队反抗,从理论上就是谋反,夏侯玄不得不考虑这一点。

2、史载:(夏侯玄)与曹爽共兴骆谷之役,时人讥之。魏正始五年(244),曹爽为主帅、夏侯玄为副帅发动的骆谷之役(也做骆口之役)中,曹爽夏侯玄率领的曹魏军队被蜀汉军队打败,军中乃至后方不满曹爽主政的情绪迅速蔓延,夏侯玄作为副帅也名实俱损,这样的情况下,他没有带领军队勤王(谋反)的威望,说白了,将士不见得会听从他的指挥。

谈古论金认为,说夏侯玄因为与司马家族关系好与司马懿的儿子司马师更是至交好友这个原因而不救援曹爽不一定成立,到这个地步,夏侯玄不见得还对于司马家族的关系还有不切实际的期望——夏侯玄的堂叔夏侯霸就直接投奔蜀汉了——但是如上所述一来他从合法性上不能动,二来从实际控制力上动不了,所以他只能束手静待司马懿剥夺自己的兵权。

3

个人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夏侯家族今非昔比。夏侯家族最强势的时候应该是夏侯惇、夏侯渊兄弟在世的时候。司马懿篡权的时候,夏侯家族的夏侯惠、夏侯和、夏侯霸远远没有父辈那么强势,虽然手握重兵,但是不一定能斗得过司马懿。

第二,司马懿诛杀曹爽一族人威慑力强大。试想曹爽一族在当时的曹魏可谓是权倾一时,然后突然就被族灭了,无论是谁都会感到畏惧,夏侯氏一族也不例外。

第三,血缘关系的疏远。曹操和夏侯惇、夏侯渊有一定程度上的亲戚关系,但是到了曹操的曾孙这一辈,和夏侯氏的血缘关系已经疏远了,远没有曹操与夏侯惇、夏侯渊那么亲近了。与其为远亲冒杀头的风险,还不如自保。

第四,夏侯氏与司马懿的关系。读过三国演义的都知道,夏侯渊的儿子夏侯霸、夏侯和都曾经是司马懿的部下,都是司马懿对抗诸葛亮北伐时候的将领。所以此时夏侯氏的代表人物如夏侯霸,毕竟是要对抗自己的上司,总是新生胆怯的。

第五,司马氏一族的强大。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一族,在曹魏是名门望族,“门生故吏遍天下”。可见想要扳倒司马懿是很困难的,即便是夏侯氏也是力不从心。

综上所述,这就是我对于这个问题的看法。

4

我是青史回声,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司马懿为了夺权,诛杀了曹爽,为啥夏侯家族不救援?

众所周知,曹操本不姓曹,其祖上是夏侯婴,因为大宦官曹腾无子,便从夏侯家族继承过来一子,他就是曹操的父亲曹嵩,就这样曹操成了曹腾的养孙,从夏侯改姓为曹。虽然改了姓,但在血缘里,还算是夏侯家人,因此,在曹丕篡汉自立后,其夏侯家族也因此和曹氏宗亲成为了皇亲国戚,其地位甚高。

但有时候成了皇亲国戚,反而束手束脚。老子英雄儿子狗熊,说的就是夏侯家族。夏侯家族有两个中流砥柱,也就是曹操的两位族兄:夏侯惇和夏侯渊。夏侯渊没能活到曹丕建魏,甚至还死到了曹操的前面,再与刘备争夺汉中一战中,被黄忠斩于定军山下。虽说有后,但父亲早死了,即使曹丕不忘其功绩,对其儿子恩遇有加,但这种感情也会渐渐消磨,以致于夏侯渊没几个儿子有出息的。倒有一个,夏侯霸,这个人稍后再讲。

反观之,夏侯惇的几个儿子,因为父亲的在世,在魏国朝廷中还有一定地位,其子夏侯懋还成为了魏国的驸马爷,不过太废材了,在后来的魏蜀大战被俘,灰头土脸,政治生涯基本上到头了。

当然除了夏侯惇、夏侯渊几个儿子之外,还有他们夏侯家侄子辈的,其中夏侯尚深得魏国皇帝曹丕亲睐,在朝中很受重用。

那么问题了,这跟司马懿诛杀曹爽有啥关系?

关系可大了去喽!当时夏侯尚的儿子夏侯玄就与司马家族的司马师姻亲关系,其妹就嫁给了司马师。高平陵之变后。作为整个夏侯家族的顶梁柱,夏侯玄不仅没有反抗,反而大大方方地依诏入洛阳,他天真认为司马师是他妹夫,他们司马家族断不会害他,可是他低估了司马懿的心狠,最后被妹夫司马师夷三族,其妹妹也不能幸免。而夏侯玄作为夏侯家、甚至是整个魏国朝堂的中流砥柱,他的死,直接导致了淮南二叛。

至于夏侯家其他认呢?镇守关中的夏侯霸等人,当然也很难幸免。而夏侯霸却看清了司马懿的真面目,他立马起兵讨伐,不过却被郭淮给镇压了下去,只剩下他一人独自逃到了蜀国,后来还参加了姜维的北伐。

不过幸好夏侯霸有一个好女婿,他就是羊祜,不避嫌疑,照顾岳家。在西晋开国元勋当中,能够在后世声望依旧不坠的,也只有羊叔子了。

5

首先夏侯玄因李丰等人密谋以夏侯玄取代司马师被识破而夷三族,夏侯霸逃到蜀国。

其他人的后代在曹丕曹睿时代(尤其是孙子刘放变更辅政大臣时贬黜了一波)就地位不显了,曹爽执政时就已经没多大影响力了。值得一提的是,夏侯家和司马家也有联姻关系,除了司马师的妻子外,东晋元帝的母亲也是出自夏侯氏。

曹植的庶子曹志和司马炎关系非常好,司马炎即位以后反倒是解除了汉宗室和魏宗室的禁锢 ,诸夏侯曹的部分后人在西晋做官,有的还在八王之乱和永嘉之乱中殉国了。

早在高平陵之变前,曹魏的政局乌烟瘴气,为台中三狗(何晏、丁谧、邓飏),曹家兄弟,李胜,毕轨等人把持、邓飏更是做出收纳臧艾父亲的侍妾,然后授予其官职这样以权谋私的举动。乌烟瘴气到何种地步呢?到曹爽的亲弟弟曹羲都看不下去了。

但是历史记载胜者为王败者为寇,不可尽信,但是确实存在的问题是:以宗室和少壮派为主要成分曹爽一党的排挤功勋老将。

司马懿、蒋济被架空;王观被降职;孙礼因小事获罪;卢毓、傅嘏因小事免职……

所以当时反对曹爽是所有老臣的一致的利益诉求,而所有老臣里最有分量的就是两朝托孤老臣 · 明于政事 · 军功等身 · 能力资历两开花 · 司马 · 仲达 · 懿

所以如果要反对曹爽一党,老臣们不紧密团结在以司马懿为中心的反曹集团中那是不现实的,实际上是曹爽的令人窒息的操作把老臣逼向司马懿。

6

谢邀。

这正是司马懿老奸巨猾之处。

曹爽随魏主曹芳出城后,司马懿即起旧日手下破敌之人和家将数十并二子,连兵带将也就百十多人发动兵变,逼曹爽交出兵权。

但夺过兵权,军心末必服他,因为军中之将大多为曹氏宗亲及夏侯家族之人,此时皆以曹爽为风向标,若曹爽家被屠,曹家宗亲、夏侯族人为了自保必起兵反叛。

所以司马懿只将曹爽兄弟围困于府内,曹爽家缺粮,写信向司马懿借粮,司马懿立即派人给曹爽送去一百斛粮,连曹爽都以为司马懿不会杀他。

你说连曹爽都认为自己平安无事,更别说其它曹氏族人和夏侯族人了,他们就更不愿多事了。

待司马懿稳定了军心,将军队完全掌握在手中之后,立即杀曹爽兄弟,向驻守在雍州的夏侯玄动手,夏侯霸起兵造反已经太迟,只得引兵投降蜀国。

若司马懿刚夺过曹爽兵权时,夏侯玄夏侯霸便起兵反叛,还真够司马懿一壶喝的,可惜,不管是曹姓宗亲还是夏侯族人,都被司马懿暂时没杀曹爽兄弟的缓兵计给骗了。

7

古代讲究师出有名,司马懿发动政变那是打着郭太后的懿旨,借助和曹爽不和的郭太后,说曹爽兄弟祸国乱政、结党营私,然后请太后上奏天子,请求下旨将曹爽罢职。司马懿以皇太后的命令关闭了洛阳的所有城门,占据了洛水浮桥。任命司徒高柔行大将军事,掌管曹爽的军队;王观行中领军事,接管曹羲的军队。司马懿再上奏少帝曹芳,称依照皇太后的命令要罢免曹爽兄弟。



曹爽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变化,自己都茫然不知所措,司马懿的名义并非是叛变,而是清君侧,尽管大司农桓范劝说曹爽带曹芳前往许昌,然后以皇帝的名义号召集天下兵马抵抗司马懿集团。但是糊涂的曹爽兄弟放弃了抵抗,请求皇帝罢免自己,并且向司马懿俯首认罪。



曹爽是曹氏宗亲里的代表人物,实力也最大。连他自己都被司马懿打落神坛,夏侯家族还敢反抗吗?说到底,还是曹氏自己把自己卖了。明知司马懿有危险性,又爱其才,但又没有制衡好。曹操,曹丕,曹睿在位时,尚能压住他,在曹睿死后,安排司马懿和曹爽共同辅政。可惜曹爽手段敌不过四朝元老司马懿。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这个把握度还是要看自身能力的。曹魏前三代老大,不是没有人怀疑过司马懿,但凭借制衡还是合理的用了司马懿。到了曹爽这这一代,由于主上年少,曹爽自己麻痹大意,认为司马懿年老体衰不足为虑。有负于对他托孤的曹睿!最终自己命丧于司马懿之手……

8

司马懿为了夺权,诛杀了曹爽,为啥夏侯家族不救援呢?是有很多原因和考虑在里面的。

司马懿率军来到某地,他在准备了很久之后终于等到这个了机会发动了政变,控制了住了曹爽。

全然不顾其他人的反对,当着众人的面将曹爽的头砍了下来,为了不留下后患,他还诛灭了曹爽的三族,这使得朝中大臣十分害怕,从此不敢再跟司马懿作对。

司马懿为了夺权,诛杀了曹爽,为啥夏侯家族不救援呢???当时的夏侯玄知道自己如果正面对抗权势涛涛的司马懿,肯定是不行。

一旦惹怒了司马懿,必定如同曹爽一样,倒不如静观其变,把他们夏侯家的实力保存好。毕竟司马懿取代曹魏已经是必然了,就算夏侯玄有十万大军,也是不可能对抗的了司马懿的。

出于兵权实力和联姻的亲密关系,夏侯家只好暂时按捺住想要出兵的想法。

把以上几点都分析明白了,夏侯玄的做法对于保存家族实力而言是比较聪明的选择!所以司马懿为了夺权,诛杀了曹爽,夏侯家族不去救援。





9

你好!由冬眠蛇来回答此问题。

我们先假设一个场景:军营里一个小兵,造了一面旗子,上面写个清君侧,然后拿刀就乱砍人,见谁杀谁,你会怎么看?你一定会觉得这人疯了,然后赶紧组织力量先把他控制住,如果控制不住就直接干掉,因为他已经严重扰乱了公共秩序是不是?已经对所有人造成了威胁,有没有?

让我来告诉你,夏侯家族比这小兵也强不了多少,当然还有那些什么曹操老部下之类的,不过都是这个小兵的翻版而已。

清君侧这种事,只有两类人能这么做,一是皇帝和皇帝直系亲属(太后和太皇太后),二是受到上任皇帝托孤的大臣,也就是俗称的顾命大臣,因为人家有代天行诛的权力,这个权力根本上讲来自皇家!剩下的人,包括皇帝的亲兄弟,都没有权力搞这个事情,只要搞,就是僭越,就是反叛,就是谋逆!

现在网上很多人纳闷司马懿发动高平陵政变的时候,那些手握兵权的曹操老部下啊,什么夏侯家族啊怎么不动手,你们就不想想,他们凭什么动手?他们动手就一定比司马懿干净吗?他们要是不顾性命清君侧,清完之后能把权力乖乖还给曹芳?

之所以有这样的疑问,原因还是大家觉得这司马老儿太不地道,取了这曹家的政权也太过简单,更痛恨他太过能忍,太过能装孙子,反正看他拿了政权,心里就是不得劲,他的行为好似违反了中国人所有的文化,这种夺权就不该在中国人的历史上出现,这几乎成了我们民族的污点,人家曹操纵横一生,打下的江山就这么被篡夺了,太可惜了,真希望历史上有人能把司马家铲了,以解心头之恨,是不是?

其实这件事的根源还在曹芳和郭太后身上。天救自救者!这句话用谁身上都行!你像孝庄文太皇太后和孙儿康熙联手除掉了权臣鳌拜,用的不过几个相扑死士,为什么相同的除掉顾命大臣这事到了曹芳身上,就开始苛责其他人?就变成了夏侯家的事?就变成了曹操老部下的事?皇权是不可能假手他人的!

曹爽和司马懿取得顾命大臣地位后,都干了些什么?曹爽行天子仪仗,僭越之举早就很明显了,而他是不是属于曹家宗室还打问号,就算他是宗亲,也是远亲,和曹芳的关系比刘备和汉献帝的关系近点,他要是篡位了,是不是大家心里好受些,不会去要求夏侯家或者曹操老部下清君侧了吧?

实际上当时的朝臣,痛恨曹爽比痛恨司马懿强上百倍!千倍!万倍!曹爽玩的太过,根本上就不把天子当回事,这是高平陵之变一边倒向司马家的一个重要原因!如果曹爽规矩,司马懿就是养三万死士也是没有机会的!曹芳暗弱,郭太后无能,大家不指望司马懿锄奸,还能指望谁?

就算高平陵之变后司马懿取得了政权,曹家并非完全丧失了机会,只能恨曹家未能出现一个康熙那种类型的皇帝来扭转乾坤,至于那些边边角角的势力,他们是真没权力这么干的!干了只能被当成疯子被处理掉,不会有其他结果。

感谢您的阅览,喜欢本蛇回答的请记得点赞和关注哦!

10

曹操的开国元勋当中,夏侯惇、夏侯渊兄弟是功劳最大的武将之一,夏侯惇每战都会被曹操任命为前部先锋,深的曹操的信任,夏侯渊更是在汉中争夺战当中被曹操委以重任,镇守定军山,为此夏侯渊还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夏侯惇、夏侯渊为首的夏侯氏一族,不仅功劳很大,而且是汉朝开国名将夏侯婴的后裔,在曹魏基本上可以算作是仅次于曹氏的第二大名门望族,更重要的是,夏侯氏兄弟既是同乡,又是亲戚,这让夏侯氏一族在曹魏权倾一时。

但是,曹叡死后,隐忍了三代人的司马懿总算露出了狐狸尾巴,在高平陵政变当中消灭了他最大的障碍曹爽,并且消灭了曹爽的三族,可谓是赶尽杀绝。此外,司马懿父子威逼利诱曹芳,让堂堂的曹魏皇帝形同傀儡。那么此时显赫一时的名门夏侯氏去哪里了呢?为什么在曹魏危如累卵的时候保持沉默呢?我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夏侯家族今非昔比。夏侯家族最强势的时候应该是夏侯惇、夏侯渊兄弟在世的时候,等到司马懿篡权的时候,夏侯惇、夏侯渊早就已经去世多年,夏侯家族的夏侯惠、夏侯和、夏侯霸既没有父辈那么骁勇善战,也没有父辈那么足智多谋,虽然手握重兵,但是不一定能斗得过司马懿。

第二,司马氏父子的杀戮威慑力强大。试想曹爽一族在当时的曹魏可谓是权倾一时,然后在高平陵政变之后突然就被族灭了。不仅是曹爽,反对司马氏专权而先后起兵的王凌(嘉平三年,251年反叛)、毌丘俭(正元二年,255年反叛)、诸葛诞(甘露二年,257年反叛),结局都是一样的,都是被司马氏一族血腥屠杀……这些都让夏侯氏一族看在眼里,痛在心里,迫于压力不敢轻举妄动。

第三,血缘关系的疏远。曹操和夏侯惇、夏侯渊有一定程度上的亲戚关系,但是到了曹操的曾孙曹芳这一辈,和夏侯氏的血缘关系已经疏远了,远没有曹操与夏侯惇、夏侯渊那么亲近了。此时的夏侯氏原则上已经算不上所谓的皇亲国戚了,充其量也就算是个世受国恩的大家族,夏侯氏子弟们与其为远亲冒杀头的风险,还不如自保。

第四,夏侯氏与司马懿的关系。读过《三国演义》的都知道,夏侯渊的儿子夏侯霸、夏侯和都曾经是司马懿的部下,都是司马懿对抗诸葛亮北伐时候的将领。所以此时夏侯氏的代表人物如夏侯霸、夏侯和等人,毕竟是见识过司马懿的“足智多谋、心狠手辣”,要对抗自己这样的上司,总是会心生胆怯的。

第五,司马氏一族的强大。司马氏一族,在曹魏是名门望族,司马懿的兄弟就有八个,号称“司马八达”,个个都是顶尖级的人才,他们各自的子孙、姻亲在当时渗透在曹魏朝廷的上上下下,备受社会瞩目,可谓是“门生故吏遍天下”。可见想要扳倒司马懿为首的司马氏集团是很困难的,即便是夏侯氏也是力不从心。

综上所述,面对司马氏一族在曹魏的横行霸道,大部分夏侯氏的子孙选择了保持沉默以求自保,少部分的人如夏侯霸,选择了抵抗,但是仅仅一个夏侯霸是成不了气候的,我想夏侯霸本人也已经认识到了这一点,所以他选择了投靠蜀汉,企图借蜀汉的力量来消灭司马氏一族。当然,很可惜的是,蜀汉当时也已经是日薄西山了……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