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们在清朝宫廷题材有关的影视剧和小说里,经常可以看到皇帝用金瓜子打赏的剧情,只要他心情好,金瓜子都是一大把地赏赐给后宫或下臣,非常的豪气大方,正应了皇恩浩荡那句老话,激动得受赏者叩头不止,三呼万岁,大谢龙恩。

但这只是文艺作品里的夸张,起到营造气氛,强化剧情,突显人物性格的作用。

事实上,金瓜子是不能大把大罐赏赐的。 此话怎讲?要说清这个问题,当然要从金瓜子的来龙去脉说起。

其实,金瓜子是古代碎金的一种称谓,作为货币最初流通于民间,因其形状似瓜子而得其名,一枚金瓜子的重量在一两左右。一两金子价值不菲,而铸造成金瓜子后价值便更高。因而持有一枚金瓜子就如拥有了一笔巨款,那要是拥有几枚十几枚的话,就是大富,因此一般人是不可能拥有的。所以拥有金瓜子是身份高贵的象征,那些使用和拥有它的人不是王公贵族,就是名流大贾。

但到了明朝初年,已有规定在民间不能流通金银,而到了清朝之后,金银的流通要求就更加严苛,于是奇货可居的金瓜子便成了皇帝独享的御用之物,由他专门用来赏赐他所喜欢的后宫大臣与王公贵族,或者名流大贾与有大功之文臣武将。

久而久之,金瓜子就成了皇恩与荣耀的象征,有幸得到金瓜子者,都会将其供奉在客厅中,以此彰显皇恩眷顾。

搞清楚了金瓜子的来龙去脉,也就明了它绝非轻易得到之物,而且即使得到,也不可能大把大把地得到,否则,金瓜子就成了寻常之物,失去了尊贵恩宠的特质。

总之,作为皇帝的独有之物,作为皇帝显示龙恩、奖赏下臣的重要物品,它是一种特殊的激励手段,是绝不可能随随便便使用的。 既然金瓜子不可随意赏赐,那么影视剧与小说中的清朝皇帝大把大把赏赐金瓜子,就成了一种戏说,一种虚构。

而作者如此夸张使用的目的,无非是为了彰显皇恩隆重,彰显对受赏者的宠爱,烘托赏赐的气氛,丰富剧情与人物形象,增加可视可读性,甚至还可由此生发出许多传奇离奇的情节来。于是金瓜子便成了情节发展、人物塑造的一个亮点与法宝。

而夸张赏赐金瓜子的数量,能为剧情加分,还在于金瓜子本身就是一个人见人爱的稀罕宝贝。由于制作金瓜子时,没有固定模具,也没有具体的重量要求,因而世上就不可能有两枚形状完全相同的金瓜子,这就使得碎金子冶炼成金瓜子后,天性独异,古朴可爱,浑然天成,因而成为难得的为剧情加分的道具,为作者所津津乐道。又因为每一枚金瓜子的形状各异,便可极大刺激作者的想象力,甚至创作出以金瓜子为中心展开的精彩故事。

弄明白了历史上皇帝使用金瓜子的真实状况,再看文艺作品用的有关场面,相信观者会心一笑,对此戏说,以为然又不以为然,这正是正史与野史的区别。

最佳贡献者
2

清宫剧中,很多人都会得到一些珍贵的赏赐,当太监们说出皇帝赏赐了金瓜子时,无论是谁都会喜笑颜开,然后非常开心的磕头叩首,向皇帝表达忠心。那么金瓜子又是什么呢?



实际上金瓜子虽然叫瓜子,但既不是能吃的瓜子,也不是用金子制作的瓜子,而是一些散碎的金子。这些散碎金子在铸造的时候,没有固定的形状和重量要求,完全是铸造时随性而为,这也使得大部分金瓜子形状和重量不一。不过重量也不会相差太多,大部分维持在了古代一两左右,约合现在的20~30克左右。

古代金瓜子实际上非常贵重,一般朝代的金银兑换比例为一比十。我们以唐朝贞观时期计算,一两银子可以购买20石米,一两金子就可以购买200石米。唐朝一石为59斤,也就是说一两金子可以购买11800斤米。今天的米价约4元左右,以此计算,当时的一两黄金约等于现在的47200元人民币。



明朝中后期大量白银开始流入我国,所以导致银价走低。到了清朝时期,金银的兑换比例甚至达到了一比二十,也就是说一两黄金可以兑换二十两白银。《清会典》中记载,清朝一两银子可以购买一石左右的粮食,以此计算,一两金子可以购买2400斤粮食。也就是说,一两金子的价值在9600元左右。

通过以上计算可以得出,无论什么时候,金瓜子的价值始终不菲。这也导致了明朝建立以后,朝廷规定黄金不允许在民间流通。



到了清朝时期,金瓜子成为了皇帝的专用物品,只有皇帝可以使用。而皇帝又不会外出购买日用品,所以便成为了赏赐妃嫔大臣,拉近关系的宝贝。至于赏赐多少金瓜子,完全是看皇帝的心情了。不过有一点可以得知,皇帝不可能随随便便赏赐臣子妃嫔一大把,或者一大缸的金瓜子。因为实在太贵重了,而且皇帝上朝也不可能会带着一大缸的金子来吧。

3

以前在北京小胡同里有个满人,他老跟街坊邻居吹嘘,说自个祖上伺候过皇帝,受过皇帝的赏赐。邻居当然不信了,我还是李世民大唐王朝的后代嘞?于是,他从房里拿出“金瓜子”。


经验证,果真。甄嬛传中,沈眉庄受宠,雍正赏赐了一叠金瓜子,沈眉庄顺手给了苏培盛一把,苏培盛连说,不敢当,不敢当……

作为雍正身旁的红人,苏培盛有什么不敢当?金瓜子到底是什么?


金瓜子,也就是碎金子,市面上不流通,专用来赏人,当然了,清朝时期,皇帝专用,类似黄马褂。

一个有二十多克,浑然天成,在制作过程,没有用模具,没有刻意强求,重量也是各异,可以说,没有相同的两颗金瓜子。

金子在古代本来就少,少而显得珍贵,清朝皇帝就把他当做赏赐,给后宫妃嫔,以及大臣,所以苏培盛说“不敢当”。

不说价值多少,讲的是一种荣耀,讲的是一种皇恩。比如小胡同中的那位满人,吹起牛来,也是一种资本。

就算不收藏起来,那也是一大笔钱,一般情况清朝金银比例1比10波动,晚清甚至达到1比20。依着今天金价282元每克,总算下来一颗就六七千。

皇帝一高兴,随手赏赐你一大把金瓜子,也够你吃了。要知道清朝一品文官一年俸银才180两左右,清朝一两是35克左右,按照白银3.3一克,俸银是两万多块。

4

在古代,皇上可是说一不二的天王老子。人人敬畏,得了皇上的恩典,可以说是祖坟上冒青烟,八辈子修来的福气了。
影视剧中,我们时常听到这样一段话“赏黄金万两,丝绸百匹,钦此”

通常皇上的打赏的确以黄金白银为主,但金银制品也并不少见。

记得《甄嬛传》中,皇上就曾赏赐给沈眉庄一把“金瓜子”。

当时沈眉庄说要分给苏培盛一些,可苏培盛却忙说“不敢不敢。”

这金瓜子究竟是何物?为何连大红人苏培盛都不敢收下呢?

金瓜子的制作工艺

虽然是金瓜子,可它并不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纯金部件这么简单。

金瓜子,顾名思义,即金子做的瓜子。

可是金瓜子的制作并没有固定的模具,也没有固定的重量,制作随缘。

也正因如此,金瓜子的造型憨厚可爱,浑然天成,世间难寻完全相同的两枚金瓜子。

由于形状如冶炼方式一样随意稀少,加之在清朝“金瓜子”已经成了皇上的私有御用之物。

所以得了金瓜子的赏赐,无异于光耀门楣。

如果说起金瓜子你觉得陌生,想必“黄马褂”你应该比较熟悉吧。

记得有一部《神医喜来乐》的电视剧。剧中的喜来乐因为治好了珍妃,得了皇上赏赐一件黄马褂。

这可以说是意外之喜了,他的徒弟德福偷偷穿上,上街炫耀。

到剃头匠那里剃了头说“你这椅子可是黄马褂坐过的”。

剃头匠连忙收起椅子好生供着。于是这德福穿着它招摇过市,好不得意。
这金瓜子的地位与黄马褂不相上下。同样是皇上御赐给有功之人及心腹的稀有之物。

以前在古代的流通货币主要是金银,后来有了纸币银票流通。

明初的时候,皇上下令,民间不可以流通金银,于是金瓜子成了王公贵族的专属。

到了清朝,更是成了皇上一个人货币玩物。

不过,虽然金瓜子是金银,却并不被作为货币使用。要知道得了这个赏赐可是莫大的荣耀。
皇上的打赏并不像影视剧里几罐几盒那般阔绰

通常情况下,一次打赏几颗,最多也不会超过十几颗。

这样一来,金瓜子就显得尤为珍贵。

一方面它可是实打实的纯金,一颗金瓜子大约二十克。无论古今,都是一笔巨款。

另一方面,在皇权至上的社会,它有着非凡的意义,象征着皇上的恩宠,标志着功劳成就。

别说花出去,送人更是舍不得。就算一不小心弄丢了,搞不好都是要掉脑袋的死罪啊。

金瓜子到底有多值钱呢?

要知道,金子的密度是很大的,金瓜子看着虽小,却也大约重20~30克。

古时金银锭的标准是一两左右。按照当时的兑换标准一比十来算的话,也就是1两黄金=10两白银=10贯铜钱=10000文铜钱。

这样一来,两颗金瓜子大约一两重,也就是一万文铜钱了。

清朝六品官员年俸也不过才45两白银,所以手拿金瓜子,可以说是衣食无忧了。
金瓜子在古代值钱,在当代更值钱。今天我们的金价大约是285.9元/克。

如果一颗金瓜子按25克来算,就是7147.5元。这一把金瓜子可就是不到20万了。

被雍正称为“大臣第一宣力者”的张廷玉,历事三朝,官拜爵相。

对他最高的一次赏赐也不过白银两万两,若是换成金瓜子也就一把足矣。

所以影视剧中动不动就是一罐金瓜子的实在是伪造历史了。
皇上若是这般挥霍,国库再有钱也架不住这么得瑟啊。

这要是多几个受宠的妃子,有功的大臣,皇上真的没事就赏几罐,怕是大清轮不到慈禧和侵略,早就亡了。

5

读史以明鉴,知古以鉴今。我是森小柒,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

清宫剧《甄嬛传》中有一个片段,惠贵人沈眉庄赏赐了一小把金瓜子给苏培盛,苏培盛当时一脸惶恐,受宠若惊的样子。就觉得很奇怪,苏培盛跟在雍正帝身边什么奇珍异宝没见过,平时能得的赏赐金银也不会少,几颗金瓜子有什么可大惊小怪的呢?


金瓜子的用途?

金瓜子一般都是在皇宫或者内务府才能看到,通常都是皇帝用来打赏勋贵宗室家眷用的,清朝时期国库里黄金储备也没那么多,像影视剧中皇帝经常出口就赏赐黄金白银几千两的情况基本没可能。但是皇帝也是要面子的,不想显得自己太吝啬,这时候金瓜子就起到作用了,金瓜子做工精美,又代表着天子恩赐的皇家荣誉,赏赐下去既有面子又省钱。这个方法存钱小能手雍正帝用的最多,不过心情好的时候最多也就赏个七八颗,《清史稿》里就有过几次记载。


金瓜子的价值

一枚金瓜子的重量大概在20-30克之间,依照古时金银锭的换算标准差不多为1两左右。清朝金银的兑换标准最高达到了1:20,那么放在现在一两金子的确切价值能在2万人民币左右。金瓜子还赋予了皇帝的恩德和荣耀,属于御用物品 意义特殊,更是大大增加了它的价值。


小结

综上所述,在清朝金瓜子所代表的恩德荣誉其实是大于它得实际价值的,在皇帝来看用金瓜子作为赏赐既体面又划算,而在受赏人看来能得到御赐的金瓜子哪怕只有一颗也是一种至高无上的荣耀。


以上是我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大家如果喜欢的话请关注 点赞。亦或有不同的观点也欢迎大家评论指证,感谢大家!

6

什么是金瓜子?

金瓜子算是古人对碎金子的一种雅称,这种称呼在民间还是比较受到欢迎的。古代皇帝有时候也会赏赐一些碎金子,民间还是称呼皇帝赏赐的碎金子为金瓜子,但是为了凸显荣誉和皇帝专用,故金瓜子算是成为了皇帝赏赐碎金子的专用称呼了。

比例兑换

我国古代黄金并没有正式货币化,而在清朝主要的货币就是白银和铜钱。所以一般在民间使用货币,会把金子兑换成白银。一两黄金大概能兑换10-20两白银左右,这个数字是变动的。而一两白银则是能兑换1000-3000文左右的铜钱,这个数字也是很变动的,特别是白银外流之后,银价就贵了起来。

能干什么?

比竟每个时期的物价都不一样,货币的价值也不一样,我们只能以一个短时期内的物价来比较。我们就以雍正时期内的一段时期为例子,那时候一两金子能兑换10两银子左右,一两银子能兑换845文左右铜钱。而皇帝赏的金瓜子每颗大多在一两左右,所以值8450文铜钱左右,甚至更多一点。

按照《儒林外史》记载描述,算是可以窥探雍正时期的物价,一个馒头三文钱,租房子一间十两银子,一座席4两银子。赏赐一颗金瓜子,能租一间房或者买2800多个馒头或者摆两桌半左右宴席。这算是清朝物价最低的时期了,高物价时期一颗金瓜子的价值就会降低。


其实纵观清朝的俸禄制度,只有宦官和普通宫女的待遇最低。所以他们很需要各种赏赐来充实腰包。对于后妃、官员来说赏赐金瓜子就是一种恩赐而已,因为等级越高的后妃或者官员,一年的合法收入远远大于一颗金瓜子,故而俸禄越低的后妃、官员、宦官、宫女等等就不仅仅要这种荣誉,还可能要其贴补生活所用。

7

乾隆爷赏赐的金瓜子可不好吃——咯牙!

金瓜子,并非是指什么瓜子中的王者。味道鲜美、难得一见。而是指的古代碎金子,因为零碎的金子散落一盘。看起来犹如金光闪闪的瓜子一般。因此有了金瓜子的外号。但实际上其形状千奇百怪,并非都像瓜子那样长得规规整整。

清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随着中国人口的增长和货币流通的需求。其实在清朝时期,黄金并不允许普通百姓用来进行交易和买卖。因此黄金几乎成为了皇帝和国家官银及官方府库的专属。黄金的多少也成为了用来衡量国家财政储备的一个标准,黄金在此时基本上都是用来制作一些金银首饰制品。还有就是用来分拨给地方作为各项工程和赈灾拨款。

皇帝作为一个封建王朝的最高统治者,拥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利,尤其是在中国封建王朝的最后一个时期——清朝。皇帝一般会通过赏赐大臣来收拢臣子的忠心和维持君臣之间的和睦关系,来彰显皇恩浩荡。尽管通过影视作品和文学作品中,我们常常听到皇帝赏赐某大臣黄金百两,丝绸百匹,良田千顷这种事情,但在现实生活中并非都是如此。一般情况下,平时的赏赐便是一些金银细软。这其中便包括本文所提到的金瓜子。

也就是说,清朝时期皇帝可能会偶尔抓起一把对黄金赏赐给自己身边的臣子和奴才。清朝乾隆时期。生在繁荣盛世的乾隆皇帝便十分懂得享受帝王生活,并且善于维系君臣关系。缓和宗室矛盾和中央和地方的关系。而乾隆皇帝靠的便是大量的奖赏以及对皇室宗亲进行进官加爵,维持亲善和睦的关系。

有人可能会问这些金瓜子可以去市场上买卖吗?其实在清朝时期确实不允许。而且作为皇帝的御赐之物。一般大臣都会将皇帝的赏赐视为天大的殊荣。即使家中经济状况再不济也不会将皇帝御赐之物拿出去买卖。

当然这些赏赐的金瓜子也并非一无是处,他们既可以用来制作金银首饰,也可以拿到当铺票号里去兑换成银票。但是谁又舍得呢?

御赐金瓜子,浓浓君臣情!本是稀罕物,一颗永流传!

8

金瓜子可不是金瓜的种子,随随便便的可以来上一大把。不过有书君说的也偏颇了,这金瓜子在皇家还真是取之不尽 ,用之不竭,因为它最大的用处可不是当钱花,而是有着特殊的意义。

这个金瓜子在有书君看来,有点类似现在银行发行的各种金银纪念币。虽然是纯金打造,但是却不是市面流通的货币,那这个金瓜子到底有什么用处呢?请听有书君来说一说。

一、金瓜子一般为皇帝专属的赏赐物品。

金瓜子其实就是碎金子,每粒重量在20克到30克之间,因为没有固定的模具,制作起来很随意,所以几乎没有一模一样的两粒金瓜子。

现在金瓜子已经很少出现,如果有估计也是被藏在箱底,但是电视剧中会经常出现一些有关于金瓜子的镜头。

比如说曾经一度热度很高的《甄嬛传》,其中就有这样的镜头。当时皇帝让苏培盛去给沈眉庄送赏赐,沈眉庄随手在桌子上抓了一把金瓜子,苏培盛看到后连忙跪下,然后大呼不敢。

一般皇上身边的太监,尤其像苏公公这样的太监总管,都是妃子们巴结的人,怎么的一个小小的贵人赏赐能让苏公公行如此的大礼?

原来金瓜子是皇上专有的赏赐之物,一般妃子是不可能将这些摆在明面上,而且还用此来赏赐太监。

所以沈眉庄此举着实将苏公公吓了一跳,由此可以看出,这沈眉庄一来出手大方,二来在皇帝处十分受宠。

当然,从这个夸张的情节中也可以了解到,金瓜子一般是皇帝赏赐专用的,其实作为妃子是没有这个特权的。

二、金瓜子是皇家权威和尊享的代表。

皇家再有钱,也不是散财童子,在一部电视剧中曾经有这养的镜头。皇帝在民间微服私访,听到了周培公为摊主锁儿写的申诉词,备受感动,便将一枚金瓜子赏赐给锁儿姑娘。

只是不小心掉到了地上,这时有一位陪同的官员马上将金瓜子踩在脚下,为此皇帝十分气愤,便革除了这位官员的二甲的头名。

从此也看出,这金瓜子不仅代表者皇上的认可,也代表着皇家的权威绝不容侵犯,当然也代表者拥有它的人身份尊贵。

三、金瓜子是一种荣耀,其意义远高于本身价值。

如果单独只说金瓜子本身价值,一枚也不过20-30克,对于一些王侯将相,其实也不是多大的赏赐。

但是这个金瓜子所包含的意义,可非同一般。它就如现在影视界的奥斯卡,奥运会的金牌,小学生得到的奖状一般,是一种皇上对自己的信任与工作的认可,更是一种难得的荣耀。

就算皇上家有一堆这种东东,但是皇帝儿也不会滥用此物,毕竟有一语句话叫做“物以稀为贵”。

当然,这个物件也不是有钱可以得到的,很多的时候,要看皇上的心情而定。

内廷很多太监兜里都有一些金瓜子,有的是皇帝给的,有的是妃子们偷偷塞给他们的。对于皇帝的赏赐,很容易解释,毕竟太监天天在皇帝眼前晃,得到赏赐很正常。

对于妃子们偷偷给,也很容易说得过去,毕竟金瓜子的体积小、价格高,运作起来也十分隐蔽。

金瓜子代表着一种来自于皇家的荣耀,也代表者皇帝对自己的认可,所以很多得到金瓜子的人都会在过年过节时,用盘子摆在祖宗的供桌上,以示无上荣光。

而对于赏赐金瓜子的皇家人士,一方面展示出它的特殊地位,而另一方面也是皇家妃子用以贿赂皇帝身边太监的小恩小惠。

一枚小小的金瓜子,在当时贵族人看来,它的精神价值远高于其物质价值,但是在现在这一枚小小的金瓜子也是上万元呢!不得不说,有钱人任性,在古代也是不遑多让滴~

有书君语:一直倡导终生学习的有书君今天给大家送福利了啦。2019年最值的读的52本高分畅销好书,免费领取。从认知思维、情感故事、工具方法,人文社科,多维度承包你一整年的阅读计划。

活动参与方式:私信回复“福利”或点击阅读原文即可免费领取。限时福利,先到先得哦

9

首先金瓜子说的不是金瓜这种植物的籽,是瓜子样的金子。也有人说金瓜子就是碎金子,笔者专门做了一个调查,查阅了很多很多的资料。得出了一个结论:金瓜子并不全是碎金子,金瓜子只是碎金子的一种,把碎金子直接等价于金瓜子是错误的。

金瓜子顾名思义是用金子做的瓜子。这句话有两个重点:金子和瓜子。接下来我们主要讨论的是定义中的金瓜子,而非碎金子。

一、为什么是金瓜子?

我们先说瓜子。首先需要说明的是,瓜子这种大家喜闻乐见的零食在明朝是没有的,在明末的时候从美洲传过来的。所以一开始传进来的时候,一般平头老百姓普通人家是吃不起的,只有皇亲国戚和一些大臣才能吃得到。所以那个时候的瓜子也是一种身份的象征,就像是今天的鱼子酱一样,不是每个人都能吃得起的。而且有时候是有钱也吃不到的。这也是为什么不做成金米粒或者金小麦,做成金瓜子的原因。

我们再说金子。金子从古至今都是贵重的东西,尤其是在那个年代,金子的价值比今天要大得多。一般人家是不用金子的,而且金子也不是一种流通货币,虽然价值很高,但是不流通。在古代没有那个人出门吃饭时带点金子的,在今天也是一样的,你去一个餐厅吃饭,结账的时候给服务员一点金子。别人没法找你钱,就算是你大方不要找零了,但是别人敢不敢收也是另一说,因为不知道真假。

所以金瓜子是一种很珍贵的东西,且不说金子的价值,单单做成瓜子的样式就说明了这个东西的附加值。更何况是皇帝赏赐的呢?所以一般是没有人卖掉的,都是留作收藏。这个就和金牌一样,价值很高,但是一般没人卖,都是留着自己收藏起来。

二、为什么打赏金瓜子

为什么赏金瓜子,不直接赏金子?

皇帝经常打赏大臣,我们在看电视的时候也能看到这样的画面:赏黄金万两,丝绸1000匹,地500亩......这是很大的赏赐了,但是皇帝总不能由于某个人做出了一点贡献就赏赐那么多东西,不赏的话大臣难免会懈怠,没有干劲。在这种赏也不合适,不赏更不合适的情况下,赏赐碎金子就解决了这个问题。

凡事都怕但是,但是赏赐一些碎金子显得有些不够郑重,不能体现出皇帝对大臣的“喜爱”之情。现在也是一样的,你要是做了一件对公司很有利的事情,上司决定赏你点啥。你说是奖励你1000块的超市购物卡你会开心,还是奖励你价值1200的手表你会开心?一样的道理。

虽然碎金子解决了赏不赏和怎么赏的问题,但是解决的不够完美。为了表达皇帝对大臣的“喜爱”之情,也为了让大臣能够好好的对待自己的赏赐,更重要的是为了突出皇帝独一无二的地位,金瓜子就诞生了。于是在清朝的朝堂之上经常出现这样的场景:皇帝命身边的太监抓一把金瓜子赏给某个大臣。

三、大臣领了赏赐的金瓜子怎么处理。

从大臣怎么处理这些皇帝赏赐的金瓜子上也能看出古代皇帝的智慧。

请你想想看,要是皇帝赏赐给了大臣20两金子,大臣会怎么办?肯定是换成流通货币花了。但是皇帝赏赐给大臣20两金瓜子呢?你会把它换成流通货币花了吗?一般人不会,就像是上文说的:收藏。

钱花了,也就忘记皇帝了;东西在,皇帝的人情就一直在,这也是古代人的智慧。所以这些金瓜子一般都是收藏起来了,除非是那些有很多的。一个金牌在你稍微有点穷的时候你不会想着卖掉,一堆金牌在你比较穷的时候,你会毫不犹豫的卖掉一些。大臣也是一样的,人都是要吃饭的。

四、笔者这么看。

笔者以为金瓜子的意义在于皇帝笼络大臣,这并不是艺术品或者艺术性很好。对于大臣来说就是一种荣耀了,也是身份的象征。其价值不仅仅是金子的价值,更多的是皇帝这种身份的附加值。但是从一个小小的金瓜子也能看出一些古人的智慧和为人处世的技巧。

10

太监:“拿着,这是皇帝赏赐给你的金瓜子!”

很多人做梦都想听太监对自己说这句话,《甄嬛传》里面就有一幕,里面沈眉庄有大把的金瓜子,也都是皇帝赏赐,后来她决定给点给苏培盛,便随手抓了一大把,别小看这一大把金瓜子,那是相当值钱的,这样看来,这沈眉庄对苏培盛还是很大方的。

那么这种金瓜子究竟是何物?

都说伴君如伴虎,有功的臣子经常会得到皇帝的赏赐,比如金银珠宝、田地俸禄、加官进爵,其中金瓜子也是皇帝赏赐给臣子嫔妃的一种。

金瓜子是古代碎金的一种称谓,一开始也是流通与民间,百姓对这种金瓜子也非常重视,金瓜子并不一定就是现如今瓜子的形状,它的形状多种多样,根本就没有固定的模具,也没有具体的重要要求,不像国库里的银元,他们的重量都是相同的,金瓜子则不一样,几乎没有两枚完全相同重量且形状一样的金瓜子。

这些金瓜子的冶炼也很随意,因为一开始只是作为单纯的碎金来流通,没必要规定形状,所以金瓜子的形状顺其自然,浑然天成,这也让它具有独特性。

虽说没有重量要求,但是这就和做事一样,熟能生巧,负责操作的工人他们久而久之都习惯了,所以做出来的金瓜子重量相差也不会太大,大多都是在20—30克之间。

以当时的16两秤计算的话约为一两左右。清朝的1两金子可折合银子20两。所以一枚金瓜子大概要20万左右。如果无法理解一个金瓜子有多贵重,不妨看看清朝九品官员年薪水为33两,也就一年1.5个金瓜子,一品大员180两,9个金瓜子。

金瓜子从民间流通到集中于皇帝手中

到了明朝初期,朝廷规定民间不能流通金银,这让金瓜子也逐渐消失在民间,到了后期,尤其是清朝时期,金瓜子百姓就是连见都很难见到,因为已经明确规定,使用金瓜子的人必须是王公贵族或者朝中大臣,当然民间也有很多富有的商人也收集了不少金瓜子。

因此,大量的金瓜子到了清朝就成了皇帝的赏赐之物,虽说是赏赐,因为金瓜子的特殊性,它和皇帝赏赐的金银珠宝又大不相同,金瓜子在某种程度上有“黄马褂”的寓意,后宫嫔妃、朝中大臣如果得到赏赐的金瓜子,他们是不会拿到民间去买东西的,都是自己放在家中,甚至是容易让人看见的地方,有的更是放在祖宗牌位上,彰显自己的荣耀,所以这时候的金瓜子,更多的是一种皇恩。

然而赏赐多少就得看皇帝的心情以及被赏赐的人付出了多大的贡献,一般来说也都是几枚或者几十枚,像《甄嬛传》里面沈眉庄被赏赐那么多其实是不现实的。毕竟民间不流通,自然就不会生产,金瓜子的数量经过好几代皇帝的赏赐,自然是越来越少。

前面也说到了民间还有人保留,正是因为得到赏赐的人都将这看成是一种荣耀,非常有成就感,这不北京就有个满族人,因为祖上伺候过皇帝,也得到不少皇帝的赏赐,其中就有金瓜子,很多邻居都不信,不得已他将金瓜子拿出来,很多人也是半信半疑。

直到专家赶过来研究之后,邻居才相信。

【文/羽评郡主,欢迎关注】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