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明史爱好者,我觉得这个话题比较宏大,大致分以下几个方面讲:
第一从政治制度方面讲,明朝的体制大体上是仿照元朝,明朝初期明太祖朱元璋为了中央集权,废除了宰相制,组建了一个直接听命于皇权的锦衣卫,我们可以理解为特务机构,专门监视大臣的行为,搞得人人自危,朱元璋惩治贪腐问题可以说是空前绝后,一度出现官员大部分空缺的局面,带着镣铐处理政务,做完事继续服刑。
明初处死的贪官数量之多,恐怕后世无法比拟。废除宰相导致皇帝一个人忙不过来,这就又成立了内阁,内阁有个首辅,从本质上讲,内阁首辅其实替代了宰相。内阁制在古代乃至现代都是比较先进的制度,一定程度上约束了皇权,皇帝需要与内阁议政,内阁觉得皇帝的决策有毛病,可以在朝堂上反对。从这点来说明代政治制度相对皇权有一定约束。这是政治上的先进,但是锦衣卫后来渐渐壮大,发展成东厂到魏忠贤时期锦衣卫势力达到顶峰可以干预朝政,这是政治制度的缺点。
第二,从经济制度上讲,明朝初期百姓交税以上交粮食为主,官员发放俸禄也是折算成粮食,收税的官员发明了一种踢斛法,通过这种漏洞获得额外的利益,朱元璋给官员的俸禄很低,宋濂穷到家里需要自己修补房子的地步。读过黄仁宇先生的《万历十五年》都知道他的一个观点,明亡于财政危机。虽然明朝中后期万历皇帝的老师内阁首辅张居正实行了一条鞭法,改革经济,仍然不能挽救大明的经济败局。
第三,人文制度。明代相对汉代、唐代、宋代来说在文学诗歌,文化自由上气氛很紧张。锦衣卫对文人的监控很严密,文人士大夫言论自由收到限制,明武宗朱厚照时期宦官刘瑾把持朝政,导致明代大儒被贬龙场,后来成就了王阳明心学,大部分文人不敢为正直的大臣上书言事。明成祖朱棣虽然修书《永乐大典》,但是对待士大夫方孝孺却是诛灭十族,可见文人在明代的言论受到限制。到了明代晚期以顾宪成为代表的读书渐渐形成了团体,史成东林党,目地就是牵制宦官魏忠贤。文人很多宦官魏忠贤迫害,虽然三国演义,西游记,金瓶梅都是出自明代作家之手,但是整个明代的文人是大夫的创作都是处于压制状态,人文关怀很少。
第四,明代的军事制度,明代军事上把土地分给皇帝的儿子把守,这样外部势力不容易入侵,解决了宋朝的类似困境。但是这种制度会引起部分实力强的王爷佣兵自重,比方明成祖朱棣就是靠谋反,清君侧取得皇位。宁王朱宸濠起兵谋反如出一辙。外部军事力量打得蒙古不敢再来侵犯,倭寇来骚扰,戚继光打的他们屁股尿流,对外在的侵犯明朝还是比较强硬的,当时明朝在世界的军事实力可以说是一流的,火铳的发明对战斗力大大提升。
第五。外交上,明朝国力还是在世界上比较靠前的,各国都来朝圣,明代朝鲜附属明朝的臣下,明朝帮助朝鲜打败日本人。总之明朝在当时对外国的军事是绝对强硬。
总结,明朝是一个统一的王朝,直到李自成攻下北京,崇祯皇帝自缢于煤山长达276年。后来作南明的困兽斗。又维持南方几十年。政治、经济,军事,都比较稳,加之如果不是吴三桂,明朝或许会多延续几年。明代在外围治理稳定,对外比较强硬,缺点是内部党争严重。明末的阉党与东林党之间的内耗的也拖垮了明朝。具体请读者参考黄仁宇《万历十五年》,黄宗羲的《明儒学案》,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冷成金教授的《读史有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