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的时候,还没有科举制,但有察举制和世袭制。
曹操就是通过举孝廉入洛阳为郎,不久就做洛阳治安部部长(洛阳北部尉),整治洛阳风气,开始他的政治生涯的。世袭爵位则需要很好的世家,一般只有王公贵戚才能够凭借先祖的功德,受到祖辈的荫庇,世袭官职爵位。
那么没有世袭的公爵,诸葛亮便只有凭借察举制或者自荐这两条路径来走上仕途了。自从汉武帝实行察举制以来,举荐的一般都是孝廉,孝廉讲究的就是一个“孝”字,至于“廉洁正直”,就只有当官后才能知道了。
当时的东汉政府很黑暗,混乱不堪是真的。而诸葛亮是隐居在卧龙岗上的,那么他想要被朝廷知道,肯定是比较困难的。而能够让刘备心甘情愿三顾茅庐的诸葛亮,他是怎样打亮自己的名声的呢?
一、塑造“隐士高人”的形象
不管是在中国古代,还是在现代,隐居的人都让人有一种神秘莫测的感觉。就是感觉这个人很有才。这些山水隐士,不同俗人,云游天下,见识广博,朋友要么是大儒就是侠士,可以说“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从诸葛亮的交友就可以看出来了,徐元直、崔州平和水镜先生等人没有一个是简单的。
说完了朋友圈的不简单,还有一个就是住的地方。每一个隐士之人住的地方不说是不是桃花源,但好山好水好风光是肯定的。清净闲适,利于修身养性。诸葛亮的卧龙岗和茅草屋无疑满足了所有人对世外高人、隐士高人的所有幻想。
二、奇人必有异行
“诸葛亮躬耕于南阳,好为《梁甫吟》,自比乐毅、管仲”,从这句话中就可以看出他的不凡了。当时虽然有人对他不屑一顾,但一个人要是心中没有点墨水和才华,要是没有远大的志向,是不敢如此的,岂不是要自己把自己给羞愧死?
但不管怎么说,就算人家不理解他,好歹名声是大出来了,人家要是一谈起他诸葛亮来,是不是也要加上那么一句“是不是那个好自比管仲的那个人”呢?
三、交友的重要性
刘备之所以对诸葛亮能够“三顾茅庐”,坚持不懈,除了他自身想要得到人才的辅助,求贤若渴之外,可以说徐庶是功不可没的。
徐庶在新野化名徐福辅助刘备时,让刘备深刻认识到人才的重要性,因为这个原因,在送别徐庶时才会那么恋恋不舍,因为树林挡住了他的视线,他就要砍光了整片树林。徐庶对刘备说:卧龙凤雏,得一人便可安天下。这样的评价不可说不高。
刘备自己求贤若渴,再加上徐庶推荐诸葛亮时说必须刘备自己亲自去请,不可像其他人一样对诸葛亮呼来喝去。那么刘备心中肯定对诸葛亮要刮目相看,非常看重。
要知道,曹兵攻打新野时就让刘备认识到了徐庶的厉害,那么一个这么厉害的人还倍加推崇的人,岂不是要更加厉害啊?
那么刘备能够三顾茅庐也就可以理解了,交友的重要性也在诸葛亮的身上显露无疑了,要是没有徐庶的推荐,孔明就算追随刘备,是否能够得到刘备的这种礼遇就不可得知了。
四、奇货可居
天下纷乱的时候,人人都想择明主而侍,在乱世中建功立业,而孔明却能够在卧龙岗耕田读书自乐,交友云游,不能不说他的明智。自荐的谋士被人当做奴仆一般呼来喝去,而孔明却能够得到刘备的三顾茅庐,不能不说孔明的高明。
还有一个就是,孔明并没有因为刘备的拜访和寻求而沾沾自喜,也没有因为刘备的第一次和第二次拜访就下山追随刘备。而是等到刘备的第三次拜访草庐,在听到、看到刘备的情真意切后才誓死追随。这就是孔明的高明之处,“若叫容易得,便叫容易舍”,只有得来不容易,才会倍加珍惜,人才也是一样,千军易得,一将难求。
再看一看和孔明齐名的“凤雏”庞统就知道了。
庞统让孔明向刘备推荐自己,孔明写了推荐信给庞统,让他自己带信给刘备,而刘备看到庞统面貌丑陋,而不重用,只是先让庞统做个小县令。在《三国演义》中,张飞去查岗,庞统展现了他出色的政治才能,得到张飞的推崇,后来拿出诸葛亮的推荐信,慢慢才得到刘备的器重。更是与诸葛亮同为军师中郎将,地位仅次于诸葛亮。
从庞统的故事中,我们就可以看出,自己“送上门”的人才总没有别人三请四请“请”来的人才受重用,要是自己长得不好看点,人家就会忽视自己的才能,还给自己减分。
有朋友的推荐也可以说是事半功倍,除了自身的才能重要之外,朋友的助攻也是一大助力,诸葛亮得益于徐庶的推荐和推崇,庞统多少也受到孔明推荐的益处。
而把自己当做一件“奇货”一般,待价而沽,也不可谓不重要,但要有真正的才能才是真正的“奇货”,要不然再怎么吹捧,也变不成明珠的,因为明珠蒙尘尚有重放光芒的那一天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