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刘备三顾茅庐前,诸葛亮的名声不显,那些“自比管仲乐毅”这样的名声仅仅流传在诸葛亮的好友间,因为诸葛亮的好友们对于诸葛亮才华的肯定,而“卧龙、凤雏”之名更是仅仅在襄阳一带有所流传,甚至只有在水镜山庄与隆中有人知道。而且这种名声,更是司马徽与庞德公为自己的学生、爱徒打造的声势、已达到广告效应。

在诸葛亮的《出师表》中,就有一句“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可见当时诸葛亮的名声真的没有多大,就连有点亲戚关系的刘表也就只是笑笑,认为是年轻人的自吹自擂罢了。

要知道,诸葛亮原本是徐州琅琊人,经过曹操的攻打徐州,导致战乱,才来投靠其叔父诸葛玄,后来来到隆中这个地方。我们大致可以猜测诸葛亮到荆州大概是公元195年左右,出山帮助刘备是公元207年,也就是说在荆州呆了有十几年。

刘备是公元201年到了荆州,被刘表安置在新野,那么这六年间,刘备往返襄阳与新野次数必定不少,凭借刘备对贤才的渴望,如果听说有经天纬地之才的诸葛亮,难道会等那么多年再去找吗?可见诸葛亮那个时候名声完全不响。

刘备能够得知诸葛亮的消息,在《三国演义》中,一是司马徽的介绍,二是徐庶的推荐。才让刘备知道世间竟还有此人。

《三国志·诸葛亮传》中记载: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也是徐庶的推荐才让刘备得知此人。

总的来说,诸葛亮的名声能够让人知道,一个就是好友如徐庶,这些熟知其才的人的推荐;第二就是诸葛亮在水镜山庄学习时候的师兄弟之间也是了解此人的;再有就是司马徽的卧龙凤雏之言,这个在我写的《影响力的经营者》中写到过,司马徽是当时的一个品鉴人才的专家,因此可以让诸葛亮的名声传出去。

最佳贡献者
2

三顾茅庐的说法如果硬说是三次,其实并不能被百分之百肯定。古人也有以三代多的习惯,所以可能刘备去了超过三次。这也显示了刘备的态度。

但是如果我们仔细去看刘备迎诸葛亮出山,一直到赤壁之战结束这一段时间里诸葛亮的表现的话,在下怀疑刘备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并没有在实质上很把诸葛亮当回事,当然,这是根据三国志的记载来得出的结论。如果是三国演义之中,没到赤壁之战,诸葛亮就已经成神了。

三国志里记载,诸葛亮在赤壁之战的作用是出使江东的联络员,还是在鲁肃到蜀国舌战群儒之后才被派出去的,可见此时刘备对诸葛亮有一点要使用的意思,单还没到推心置腹的地步。

要说诸葛亮的名声,先得说琅琊诸葛氏族,这可是名门望族,而不是如出师表中表述的那班寒酸。在当时的豪门世界中,并不是每一家都有能力下注三家的。诸葛家却分别出了诸葛亮,诸葛瑾和诸葛诞下注三家。而上一个这么干的是颖川荀家,荀爽,荀彧,荀谌也分侍三家。诸葛诞甚至一路活跃到了晋朝。

说完琅琊诸葛,还得说荆襄士林。一说所谓鹿门山庞家,一说所谓水镜先生司马德操。皆是享誉荆襄的名士,如果他们去推举一人,那么那人声誉自然先天优势极大。这有点像今天的商业互吹,只不过商业互吹有点水分,而诸葛亮没有水分罢了。

以上便是卧龙未出山而誉满天下的原因。

3

诸葛亮在南阳时就是种田的为何名气大

读诸葛亮的北伐临行词你是不是也很感动?一篇出师表可以赚够你不值钱的眼泪。但是你是否发现过一个问题,前面第一句诸葛亮说他自己在南阳这个地方种田,那么既然是个种田的农民,为什么他刚开始的名气却那么大了?还被人称为卧龙?这主要是这几个原因。小编带你去分析下。

第一点:他是个有钱的主

诸葛亮并不是个真正的农民,他反而是个富二代,首先他的祖上就做过高官儿,可以说家底一直不错,然后他又娶了个老婆,这老婆虽然长的丑,但是她有才呀,而且他岳飞相当有钱,诸葛亮就算不出山一辈子吃软饭都可以,根本不用怕饿肚子。而且他还一年中要出去旅游好几次,就是去找老板,去旅游难道不要路费吗?而且一去就是好几个月。

然后你看看刘备刘老板去找他的时候,虽然他住的是个破草屋子,然而他家里竟然还有个书童,帮他把家里的活干的不需要别人操心,诸葛亮要是没给他票子,他会白白的给他干个好几年吗?所以,诸葛亮的种田,什么草屋子都是假象,故意弄出来显得神秘点,过去的高人都是这种做法,神仙都一样,追求个清静不受打扰的作法。但是,其实诸葛亮相当有钱,而且花钱挺大方,不是很小气那种。

第二点:他会混圈子

诸葛亮出去旅游还喜欢混圈子,他最喜欢混的就是文化这块了,因为他的关系,混的圈子也比较高级,都是属于人才这一块的。诸葛亮加入他们后就经常自吹和互吹,说你们的才华如何如何,说我的才华又如何如何,这种吹牛吹的久了,自然人们就开始注意到他了,出于好奇,每个人都想看看这个把自己摆在那么高的位置的人他到底有什么本事,长得怎么样。

结果很多自认才华也很不错的人就上门踢馆,不服气呀,结果一番比试后都承认了诸葛亮确实厉害,人最好的宣传方式也就是有真才实说了,那些斗败的人碰见了人就会自动帮他宣传,唉,你别说,那个诸葛亮的确挺厉害,就这样,一波传一波,他就打开了知名度,然后就发生了刘皇叔三请的故事,而他也摇身一变成了刘老板的好员工。

第三点,有真才华

在争王争霸的年代,曾经有一个人得到了大王的认可,而且身边人都认为他不错,但只有他父亲知道他不行,结果大王把军队20万交给他让他去打仗,但是他只会搬书上的方法去打,最后坑了自己也坑了二十万兄弟,这个人叫赵括。

如果诸葛亮和他一样,只会些虚的东西,而没有实际本事,可能他只有两个结局,要么死的更快,你想想诸葛亮整天自吹自己有当丞相的本事,难免不会有人反感,反感怎么办了?肯定就要找和他比呀,如果诸葛亮输了,在那个乱世他可能很快会付出代价。

第二个结局被人嘲笑永远出不了名,如果没有真才华,可能会被人像赵括一样的嘲笑,这样嘲笑了他就相当于进了黑名单,刘皇叔更不敢招这样的员工了,别说三次,他一次可能都不会去。所以,诸葛亮是靠真才华集下人气的,而他以后的作为也的确证明了这一点。

所以,诸葛亮这个名义上的农民能够很快就传遍了,打开了他下山的名气,这主要还是有各方面的原因的,而下山后,帮助刘老板从一小股地方保安般的势力拉扯到了一个小国家,这也不得不敬佩这位大才的厉害,同时,他也人如其名,完成了他的承诺。

本文为作者“一路伴你看天下”原创作品,欢迎大家评论和转发,转发请注明出处。欢迎对我加关注,我们一起去探寻更多好看好玩的历史和文化。

4

三国的时候,还没有科举制,但有察举制和世袭制。

曹操就是通过举孝廉入洛阳为郎,不久就做洛阳治安部部长(洛阳北部尉),整治洛阳风气,开始他的政治生涯的。世袭爵位则需要很好的世家,一般只有王公贵戚才能够凭借先祖的功德,受到祖辈的荫庇,世袭官职爵位。

那么没有世袭的公爵,诸葛亮便只有凭借察举制或者自荐这两条路径来走上仕途了。自从汉武帝实行察举制以来,举荐的一般都是孝廉,孝廉讲究的就是一个“孝”字,至于“廉洁正直”,就只有当官后才能知道了。

当时的东汉政府很黑暗,混乱不堪是真的。而诸葛亮是隐居在卧龙岗上的,那么他想要被朝廷知道,肯定是比较困难的。而能够让刘备心甘情愿三顾茅庐的诸葛亮,他是怎样打亮自己的名声的呢?

一、塑造“隐士高人”的形象

不管是在中国古代,还是在现代,隐居的人都让人有一种神秘莫测的感觉。就是感觉这个人很有才。这些山水隐士,不同俗人,云游天下,见识广博,朋友要么是大儒就是侠士,可以说“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从诸葛亮的交友就可以看出来了,徐元直、崔州平和水镜先生等人没有一个是简单的。

说完了朋友圈的不简单,还有一个就是住的地方。每一个隐士之人住的地方不说是不是桃花源,但好山好水好风光是肯定的。清净闲适,利于修身养性。诸葛亮的卧龙岗和茅草屋无疑满足了所有人对世外高人、隐士高人的所有幻想。

二、奇人必有异行

“诸葛亮躬耕于南阳,好为《梁甫吟》,自比乐毅、管仲”,从这句话中就可以看出他的不凡了。当时虽然有人对他不屑一顾,但一个人要是心中没有点墨水和才华,要是没有远大的志向,是不敢如此的,岂不是要自己把自己给羞愧死?

但不管怎么说,就算人家不理解他,好歹名声是大出来了,人家要是一谈起他诸葛亮来,是不是也要加上那么一句“是不是那个好自比管仲的那个人”呢?

三、交友的重要性

刘备之所以对诸葛亮能够“三顾茅庐”,坚持不懈,除了他自身想要得到人才的辅助,求贤若渴之外,可以说徐庶是功不可没的。

徐庶在新野化名徐福辅助刘备时,让刘备深刻认识到人才的重要性,因为这个原因,在送别徐庶时才会那么恋恋不舍,因为树林挡住了他的视线,他就要砍光了整片树林。徐庶对刘备说:卧龙凤雏,得一人便可安天下。这样的评价不可说不高。

刘备自己求贤若渴,再加上徐庶推荐诸葛亮时说必须刘备自己亲自去请,不可像其他人一样对诸葛亮呼来喝去。那么刘备心中肯定对诸葛亮要刮目相看,非常看重。

要知道,曹兵攻打新野时就让刘备认识到了徐庶的厉害,那么一个这么厉害的人还倍加推崇的人,岂不是要更加厉害啊?

那么刘备能够三顾茅庐也就可以理解了,交友的重要性也在诸葛亮的身上显露无疑了,要是没有徐庶的推荐,孔明就算追随刘备,是否能够得到刘备的这种礼遇就不可得知了。

四、奇货可居

天下纷乱的时候,人人都想择明主而侍,在乱世中建功立业,而孔明却能够在卧龙岗耕田读书自乐,交友云游,不能不说他的明智。自荐的谋士被人当做奴仆一般呼来喝去,而孔明却能够得到刘备的三顾茅庐,不能不说孔明的高明。

还有一个就是,孔明并没有因为刘备的拜访和寻求而沾沾自喜,也没有因为刘备的第一次和第二次拜访就下山追随刘备。而是等到刘备的第三次拜访草庐,在听到、看到刘备的情真意切后才誓死追随。这就是孔明的高明之处,“若叫容易得,便叫容易舍”,只有得来不容易,才会倍加珍惜,人才也是一样,千军易得,一将难求。

再看一看和孔明齐名的“凤雏”庞统就知道了。

庞统让孔明向刘备推荐自己,孔明写了推荐信给庞统,让他自己带信给刘备,而刘备看到庞统面貌丑陋,而不重用,只是先让庞统做个小县令。在《三国演义》中,张飞去查岗,庞统展现了他出色的政治才能,得到张飞的推崇,后来拿出诸葛亮的推荐信,慢慢才得到刘备的器重。更是与诸葛亮同为军师中郎将,地位仅次于诸葛亮。

从庞统的故事中,我们就可以看出,自己“送上门”的人才总没有别人三请四请“请”来的人才受重用,要是自己长得不好看点,人家就会忽视自己的才能,还给自己减分。

有朋友的推荐也可以说是事半功倍,除了自身的才能重要之外,朋友的助攻也是一大助力,诸葛亮得益于徐庶的推荐和推崇,庞统多少也受到孔明推荐的益处。

而把自己当做一件“奇货”一般,待价而沽,也不可谓不重要,但要有真正的才能才是真正的“奇货”,要不然再怎么吹捧,也变不成明珠的,因为明珠蒙尘尚有重放光芒的那一天啊。

5

诸葛亮年轻的时候名声鹤起,自比管仲乐毅,可荆州行政长官刘表不认可。刘备开始的时候如鱼得水,形影不离。可是,到后来刘备伐益州没有带上诸葛亮,刘备打汉中也没有带上诸葛亮,甚至刘备讨伐东吴也不带上诸葛亮。由此可见,刘备到后来也质疑诸葛亮了。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