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朱元璋站在主席台上,右手轻轻敲了敲话筒,看着台下跪着的儿孙们,轻声说道:今儿问阎罗王借了个场地,咱们好好开个会,总结总结我们过去的工作的不足之处。

他揉了揉嗓子,继续说:你们也知道,我是白手起家当的皇帝,我当过乞丐,也当过和尚,爹娘死了我连块安葬他们的地也没有,可我为什么能够打趴陈友谅,废了张士诚,然后驱逐蒙元,拿下了这万里河山?

台下一片寂静,似乎没有人回答得了。

朱元璋摇了摇头,叹了口气,打算继续说的时候,却见朱允炆抬起了头,说了句:因为爷爷你厉害了,你是我的偶像!

看着朱允炆,他不由露出了慈祥的笑容:好孙儿,让你受苦了。

对朱允炆说完了话,他又看着所有人说到:我能从乞丐,从和尚一路走到皇帝的位置,没什么别的原因,允炆也没说错,我确实厉害,也没什么捷径可走,只是打一路想一路,想一路打一路!

打,看的是闯劲和狠劲。

想,看的是思考和谋略。

朱元璋说到这,声音已经哽咽:但是,你们太让我失望了!我拼死拼活打下了江山,为你们废了丞相制,将武将绑了起来,将宦官锁了起来……我为你们铺好了路,可你们最后干了什么?竟将山河送给了女真人!你们真是气活我了!

他又看向了朱允炆:是爷爷太天真了,明知你没什么本事,明知你妇人之仁,却还让你当皇帝。

朱允炆听到这正要辩解一番,可只喊了一声“爷爷”,却见朱元璋已经从主席台冲到了朱棣的身前,然后二话不说,抡起巴掌扇在了朱棣的脸上。

“啪”,朱棣的脸瞬间红了,他捂着脸看着自己的老爹嚷道:朱允炆废物,能怪我?

朱元璋听了这话,更气了,又扇了朱棣一耳光,然后怒道:放屁,放肆,不管怎样,帝位是我给他的,我给你的你才能要,我没给你你竟然敢动手抢?!还有,我说过什么?太监不得干政,谁让你打开他们的锁链的?

朱棣却不管不顾地反对道:抢了又如何!我北伐蒙古,南收安南,平东北,定西南,一手开创了“永乐盛世”,万国来朝!这些,朱允炆这个废物办得到吗?

朱元璋被朱棣呛得说不出话来,瞪了瞪朱棣,想了想,突然对着朱由检狠狠地扇了过去:你这个志大才疏的废物,我辛辛苦苦打下的江山在你的手上丢了,你还有什么话好说?被谁抢了不好,被一个不过几十万人的女真给抢了!该用的人你不用,不该用的人你舔鞋也要用,“治世用文,乱世用武”这么简单的道理你不懂?你真是读书读傻了!读书人说的忠君的屁话能信吗?你给不了也保不住他们的钱和权,他们能真的忠于你?丢人!

朱元璋说完,“啪”的一声,又给了朱由检一巴掌,打得朱由检晕头转向。

朱由检捂着脸小声抱怨:这还不是怪我哥,用了魏忠贤这么个祸害?

朱由校一听弟弟告自己的状,立刻反驳:我用魏忠贤怎么了?江山没丢在我手里吧?再说了,用太监的又不是只有我一人,你怎么不说英宗他老人家?

原本耷拉着脑袋的朱祁钰一听“英宗”二字,瞬间来了劲儿,也红着脖子嚷道:对对对,我哥真不是东西,他自己被太监王振忽悠便算了,他自己在土木堡被活捉也算了,我好心好意接他回来,好吃好喝地养着他,可他良心真是被狗吃了,竟然趁我病要我命,弄了一出夺门之变!

朱祁镇听了弟弟朱祁钰的抱怨,心中虽然有愧,可是终究忍不住怼了过去:如果不是于谦多事,哪有你什么事?

朱元璋又听了朱祁镇朱祁钰兄弟俩争吵了几句,终于还是忍不住伸手打了朱祁镇一个耳光。

朱祁镇挨了耳光,也小声哝哝了几句:我再怎么样也是为了给老朱家开疆拓土呀,虽然打不过也先,被也先打脸了,可也总好过荒唐的朱厚照吧?

此时已经昏昏欲睡的朱厚照突然听到朱祁镇点了自己的名,清醒了过来,哂笑道:我荒唐?应州之役是不是我打趴了鞑靼小王子?宁王之乱是不是我平定的?还有,我翻一翻手砍了太监刘瑾的头,可不像有些人被一个太监王振耍的团团转!我虽然弄了个豹房,可是当皇帝嘛,不正是为了好好享受人生?不然我当个屁的皇帝,我还不如当个驰骋沙场的将军呢!

朱元璋的手原本已经抬了起来,听完朱厚照的话,又缓缓放了下去,朱厚照确实已经做的很不错了。

不过,朱祁镇说的“荒唐”这两个字却也提醒了朱元璋,要说荒唐,朱由校这个傻木匠算得上荒唐,朱厚熜和朱翊钧这对几十年不上朝的爷孙当然也算得上荒唐。

朱元璋冷幽幽的目光看向了朱厚熜,还没等他说话,朱厚熜便已经一甩手中的拂尘,率先说道:我虽然很忙,忙着修仙问道,可是也没落下治国呀!严嵩、徐阶他们哪个不被治的服服帖帖,安安心心给我办事的?史书上还夸我说我开创了“嘉靖中兴”呢!

朱厚熜还没炫耀完,朱元璋的巴掌已经落到了他的脸上:让你修仙,让你修仙,让你修仙......

朱翊钧一看朱元璋盯向了自己,忙说:我也有个“万历中兴”,我打趴了日本鬼子,平定了杨应龙和啺莸呐崖遥也皇窃谘Γ抑皇窍胨担也簧铣共皇悄前锒潦槿烁值模坎蝗坏幕埃铱隙ɑ鼓芙⒁环皇乐Γ

朱元璋听完,又是“啪”的一声,给了朱翊钧一个巴掌:几个不要脸的破读书人你搞不定你还当什么皇帝?闲着没事争什么国本,你当治国是过家家呢?没有规矩!当年朱棣也比允炆厉害,我让他当皇帝了吗?

朱翊钧听了,立刻反驳:所以,惠帝不是被我朱棣老祖宗给废了嘛!

朱元璋瞪着朱翊钧,气道:还敢顶嘴了是不是?萨尔浒之战是不是你输掉的?

朱翊钧听到“萨尔浒之战”这五个字之后,顿时泄了气,萨尔浒确实是他人生中的耻辱,如果没有这一战该多好。

朱元璋摇头一叹,最后又看向了朱由检,又狠狠甩了朱由检一耳光:说到底,这锅还得你来背,谁让你丢了江山,还丢给了女真人呢!呸,废物!

最佳贡献者
2

崇祯皇帝归天之后,大明十六为皇位全部都寿终正寝。此时面对已经灭亡的大明王朝,朱元璋内心充满心酸,不过朱元璋内心也有些许安慰。明朝之前也只有唐朝的国祚比明朝更长(汉朝分为西汉和东汉,算是两个朝代),朱元璋建立的朝代能维持这么长时间,他应该感到些许安慰。不过朱元璋的志向并不在于仅仅276年,朱元璋希望自己的朱明江山永远传承下去。朱元璋正在沉思之间,其他十五位皇帝先后飘到了朱元璋面前。朱元璋看到这些皇帝飘到自己身边,他心中有的那些安慰都变成了愤怒,看着某些不肖子孙,朱元璋就想抽他们几个大嘴巴子。

朱元璋沉思的表情,马上变得严肃起来,这时候朱元璋板着鞋拔子脸一脸,愤怒地看着不肖子孙们。这些不肖子孙都把脸低着,他们知道自己的老祖宗心情不好,也知道他的臭脾气,他们都不知道自己哪里做的不好,也不知道那些人会挨大嘴巴子。朱元璋一声命令其他十五位皇帝全都在在地上一副做错事的样子。朱元璋已经撸起了袖子准备抽人。

朱元璋来到第二任皇帝建文帝面前,建文帝羞愧地看了看朱元璋。朱允炆知道自己没有保住江山,被自己的叔叔夺去了皇位。但是,朱元璋并没有抽他。朱元璋拍了拍朱允炆的肩膀说:“孩子,你被朱棣夺去了皇位不完全是你的错,爷爷我也有一定责任。如果不是我把诸侯王的势力培养得过大,你也不会失去天下。你确实是一个仁君,也是一位好皇帝。但是皇帝只有仁慈之心肯定不够,你还需要有手腕。这点你不是朱棣的对手,所以你败给了他。”

朱元璋说到了这里,朱棣心中已经发虚。他知道自己发动靖难之役,皇位来的并不正,他也知道朱允炆才是老爹心中皇帝的合适人选。果然朱元璋沉着脸来到朱棣面前,上来就给了朱棣一个大嘴巴子。“知道为什么抽你吗?”“知道,还不因为靖难之役。”“知道就好,你推翻朱允炆就是打我的脸,就是不给我面子。打你这一巴掌就是让你知道自己的错在哪里。你当上皇帝之后,成就还是非常巨大的。你知人善任,文武双全,爱护老百姓,处理政事有方。在你统治期间,明朝额疆域面积达到了顶峰,蒙古彻底被打残。你让明朝的影响远播海外,让明朝成为一个世界性大帝国。你统治期间明朝经济繁荣、国力强盛,文治武功都有了很大提升。虽然父皇打了你一巴掌,但是你的功劳父皇不会忘记。”

这时候朱元璋又来到第四任皇帝明仁宗身,满脸慈祥的对他说:“孩子,你是一位英君明主。可惜的是时不我待。你在位时间还没有一年,你还没有来得及发挥自己的才能就撒手人寰。如果给你足够的时间,明朝一定会更加强盛。你在位期间采用相对开明的政策,努力恢复发展社会经济,给予老百姓足够的生产、生活时间。你还废除了不少苛政,而且还为建文时期的旧臣平反冤狱。你在位时间虽然不到一年,却为仁宣之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你是一个好孩子,爷爷不会揍你,你放心吧。”听到朱元璋的话之后,明仁宗非常满意,拖着肥胖的身躯找个地方坐了下来。

朱元璋继续面对微笑地走到了明宣宗朱瞻基身边,对他说:“你也是一个非常不错的皇帝,我也不抽你。你是一个天生的皇帝,要不然朱棣也不会想着把皇位传给你。你在位期间能够礼遇大臣,体恤老百姓,你善于纳谏、谨慎用人,严肃整顿吏治。宣德年间,君臣关系非常融洽、政治清廉、社会和谐、国家安定、经济繁荣、边疆稳固,出现了大明历史上有名的仁宣之治。你在位期间明朝的国力达到了巅峰。虽然你有蟋蟀皇帝的称号,但是瑕不掩瑜,你不愧是一代明君,曾祖父为你骄傲。”听到朱元璋的一番话之后,朱瞻基放下了悬着的心,他开心地找了个位子坐下。

朱元璋这时候走到了明英宗身边,有邪恶的眼神看了他一眼之后走到了明代宗身边。朱元璋邪恶的眼神消失了,微笑着对明代宗说:“我代表老朱家和大明朝感谢你,要不是你及时起用于谦组织北京保卫战,估计大明就提前灭完了,即使大名不灭亡也有可能变成南明。你在位期间知人善任,尤其是用对了于谦,击退了瓦剌军队的入侵。你本人励精图治,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进行改革,明朝开始有衰转盛,并且逐渐恢复了国力。但是你也贪图权威,而且废除太子朱见深。总的说来你的功远大于过,是一个不错的皇帝。”

这时候省下来的皇帝,心中已经有点着急,也有点害怕。朱元璋走过明宪宗身边的时候,他不由得心中一颤。不过朱元璋并没有停下,而是走到了明孝宗身边,拍了拍明孝宗对他说:“你在位期间勤于政事、大开言路、任用贤能、摒弃奸佞、重视司法、励精图治,努力发展明朝的政治经济,开创了历史上有名的弘治中兴。由于你的努力,大明逐渐恢复了国力,而且老百姓生活地非常幸福。如果没有你的话,明朝不可能再一次出现中兴局面,也不能延续那么长时间。”听完老祖宗的评价之后,明孝宗非常满意自己的努力得到朱元璋的认可。明孝宗愉快地找了个位子坐下。

朱元璋此时的脸色逐渐变差,心情也变得很沉重,朱元璋走到了明穆宗面对,给了他一巴掌。明穆宗挨了一巴掌之后,还觉得有点委屈,脸上露出了不悦的表情。朱元璋大骂道:“你还不服气是不是。你前期确实有明君的样子,你也曾经做出一些努力,历史上曾经出现过隆庆新政。但是你逐渐变得不靠谱,你过度于沉溺于女色,最终你也因为大量媚药而死。我本来还希望你能重新振兴大明,结果到头来只是竹篮打水一场空。你说你该不该打。我只打你一巴掌,因为你算是一个功过参半的皇帝,没有太出色,也没有让明朝快速灭亡。”挨了一巴掌之后,明穆宗急忙找一个角落蹲了下来,他生怕朱元璋再扇自己耳光。

朱元璋这是又踱步到明宪宗身边,冷不丁给了明宪宗一记响亮的耳光。明宪宗非常委屈,他觉得自己做的还不错,没有想到自己也要挨大嘴巴子。朱元璋打完之后对他说:“你觉得打你亏了吗,你一点都不亏。你在位期间宠幸比你大十几岁的万贵妃,放任她为祸后宫。你设立皇庄开启了土地兼并的先河,你等于是抢夺老百姓的血汗钱。你设立传奉官制度,使得公器私用,破坏了正常的管制。但是好在你前期还算英明宽仁,你懂得任用贤能之人,也知道宽免赋税、减省刑罚,社会经济得到一定恢复。更难能可贵的是你能够拨乱反正,提朱祁钰和于谦恢复名誉。打你一巴掌是鼓励你继续努力,改掉身上的不足之处。”

这时朱元璋又来到明世宗身边,一张长脸对着明世宗,上来就是两个耳光。朱元璋大怒道:“你执政前期还是有一点功劳,你也曾经明察秋毫、整顿朝纲、减轻赋税、减轻百姓负担、努力发展经济,明朝甚至出现了嘉靖中兴。你做了二十年的好皇帝。但是你却残忍对待身边人,你差一点成为大明唯一一个被宫女勒死的皇帝。此后的二十年你便不再上朝,你重用权臣严嵩,搞得朝廷上下乌烟瘴气。你长期不理朝政,只顾迷信方士,为了满足私欲随意浪费民力最终导致农民起义。你在位后期,内不能安定朝堂,外不能抵御外族入侵,蒙古军队曾经兵临城下,南方倭寇不断骚扰沿海地区。南倭北虏问题始终困扰着大明。抽你两巴掌已经算给你面子了,要不然我都想抽死你。

朱元璋打完明世宗之后心情更加沉重,下面站着的都是不肖子孙,朱元璋做梦也没有想到自己的后代有那么多不上道的。朱元璋来到了明英宗身边,二话不说上来就是两个大嘴巴子。明英宗脸上顿时好几个手印子。朱元璋破口大骂道:“你真的对得起我,你偏听偏信太监的话,率领几十万精锐大明军队亲征瓦剌。你在占据绝对优势的情况下却全军覆灭,朱棣留给你的文武大臣和军队班底损失殆尽。由于你的失败,瓦剌军队直捣北京,如果不是朱祁钰和于谦打赢北京保卫战,明朝就灭亡了。本来你接手的明朝是一个处于鼎盛时期的明朝,但是明朝在你手中却由盛而衰。如果你能保持住你父亲留给你的基业,明朝可能会更加强盛,你一个人把我大明四五代的积蓄毁于一旦。我不抽你抽谁。”说到激动之处,朱元璋又给了明英宗一个大嘴巴子。“你重新当皇帝之后,不仅没有知错悔过,反而变本加厉,把景泰一朝的能干之臣全部废黜,而且还枉杀了于谦。朱祁钰去世之后,你不让他进入皇家园陵,你忘恩负义。”

剩下的皇帝看到明英宗都被抽了三个耳刮子,心里知道自己的耳刮子一定少不了。他们都希望自己能够少被抽几个。朱元璋看到晃晃悠悠的明光宗就来气,他没有想到自己的子孙会如此羸弱。朱元璋三巴掌打得朱常洛原地转了几个圈。朱常洛一脸委屈的说:“我只当了一个月的皇帝,什么都没有干。”朱元璋才恍然大悟,发现确实打多了,但是又不能认错,只得理直气壮地说:“你就看看自己是怎么死的吧。老祖宗不能揍你吗?你还敢顶嘴!”

明思宗崇祯皇帝头耷拉着一言不发,他知道自己做为亡国之君一定会被修理,而且可能是被揍的最多的一个人。当朱元璋来到他面前的时候,他主动伸着脸让朱元璋抽。朱元璋对着崇祯的脸抽了三下,非常无奈地说:“你非亡国之君,而当亡国之运。大明到了你手上确实已经积重难返,大明王朝已经腐朽到了骨子里。你为了挽救大明做出许多努力。你志向远大、励精图治、勤政爱民、事必躬亲、宵衣旰食、事必亲躬。在位十几年,你多次下罪己诏,你每一天都兢兢业业。但是你却无治国之谋,也无用人之术。你对待大臣严苛、猜忌、多疑,袁崇焕虽有取死之处,却也是国之栋梁,结果被你凌迟处死。你刚愎自用,听不进不同意见,频繁更换朝廷重臣,结果导致国家人才匮乏。由于你的无能和性格缺陷导致明朝灭亡。不过你总算保持了自己的骨气,做到了以身殉国。

剩下的三位皇帝已经在瑟瑟发抖。这时候朱元璋连踢加踹对着明熹宗一顿揍。朱元璋如此恼怒有一定道理。明熹宗在位期间纵容客氏和魏忠贤胡作非为。魏忠贤阉党把持朝政,朝堂之上一片混乱。朝堂之上尽是奸佞之徒,政治黑暗达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大明江山已经处在危卵之上。明熹宗在位期间任意增加赋税,任由官府盘剥老百姓,老百姓生活极其困难,农民起义一触即发。东北女真问题始终得不到解决,女真已经严重威胁国家安全。明熹宗不知道改变局面,一心只扑在木工上面。皇家还缺少家具是不是,明熹宗要是把用在木工上的心思用在治国上,国家也不至于糜烂至此。明熹宗勉强爬起来,找了个角落坐在了地上。

这时候朱元璋的怒气丝毫没有减弱,他还是觉得打得不解恨。这时候正好发现明武宗漫不经心地玩其他东西,朱元璋二话不说拳打脚踢,一顿佛山无影脚再加一通还我漂漂拳打在明宗脸上。朱元璋歇了一会大骂道:“你才刚刚登基就偷偷跑出皇宫,前往民间淫乐。你为了满足自己欲望夜间驾车强抢民女充实后宫,甚至连寡妇也不放过。你不讲体统让猴子骑着狗在奉天殿行走,然后再用鞭炮把猴子和狗吓得在皇宫中乱窜。你竟然在皇宫中开起了菜市场。让太监们扮演店铺的老板和顾客,自己则扮演富商消费。更令我气愤的是你竟然又在宫中开起了妓院,让宫女们扮演妓女,自己的扮演成嫖客到妓院中淫乐。你不惜民力和财力耗巨资在北京城建立豹房,豹房里有大量小哥哥、小姐姐、老虎、狮子、豹子等供自己淫乐。因为你自己属猪,下令禁止全国吃猪。为了体验打仗你夜闯居庸关,恐吓居庸关守将,还敕封自己为镇国公,并改名为朱兽。你还释放因为谋反被抓的宁王,然后自己再亲手擒拿宁王。这个世界上能玩的你玩了,不能玩的你也玩了。弘治之后的大好局面在手中几乎被耗尽,明朝的国力也在你这里消耗不好。我是造了什么孽有你这样一个后代。”

骂完朱厚照之后,朱元璋不知道从哪里找来一根鞭子对着明神宗一顿乱抽,很快明神宗已经被抽得跟个猪头似的。朱元璋抽完之后骂道:“虽然明朝灭亡于崇祯,但实际上明朝灭亡于万历年间。本来张居正给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明朝极有可能迎来一次中兴的机会。但是你却在张居正死后清算他,张居正改革也没有得到延续。你为了自己的所谓喜好引发了旷日持久的国本之争,而且引发了君臣之间的严重对立。你甚至为了长达三十年不上朝,你在此期间不理朝政、不郊、不庙、不朝、不见、不批、不讲。你不仅不理朝政而且还派出宦官担任矿监税使,四处搜括民财,搞得老百姓怨声载道,明朝逐渐失去了老百姓的信任。你任由官员们结党营私,朝堂之上各个团体相互攻讦导致朝廷犹如散沙一片,造成朝廷腐败不堪,白白消耗明朝的国力。你在位期间,东北的女真崛起,并且在萨尔浒之战中被努尔哈赤击溃,从此失去了辽东控制权。如果不是你,大明有可能会延续更长时间,可以说是你埋下了大明灭亡的祸根。”

朱元璋此时再看看这十五位皇帝,似乎还有更多想要表达的话,但是时间已经不允许。这些皇帝们各自回到了自己陵墓之中,朱元璋也突然意识到一切到头也都是枉然,这就是历史的滚滚车轮,怪谁也没有用。

3

谢谢相邀。

大明灭亡之后,如果16位皇帝相聚在地府,那么朱元璋会先抽谁?

一、明朝16位皇帝分别是谁?

太祖,朱元璋,1368年-1398年,洪武

惠帝,朱允炆,1399年-1402年,建文

成祖,朱 棣,1403年-1424年,永乐

仁宗,朱高炽,1425年-1425年,洪熙

宣宗,朱瞻基,1426年-1435年,宣德

英宗,朱祁镇,1436年-1449年,正统

代宗,朱祁钰,1450年-1457年,景泰

英宗,朱祁镇,1457年-1464年,天顺

宪宗,朱见深,1465年-1487年,成化

孝宗,朱佑樘,1488年-1505年,弘治

武宗,朱厚照,1506年-1521年,正德

世宗,朱厚熜,1522年-1566年,嘉靖

穆宗,朱载垕,1567年-1572年,隆庆

神宗,朱翊钧,1573年-1620年,万历

光宗,朱常洛,1620年-1620年,泰昌

熹宗,朱由校,1621年-1627年,天启

思宗,朱由检,1628年-1644年,崇祯

二、16位皇帝分析

以《明史》为证,查看16位皇帝一生评价,毕竟一家子聚集到一块了,老祖宗要对后辈儿孙的一生还是要进行总结评价的嘛。

《明史》中对太祖朱元璋的评价,用现在的大白话就是说:老朱聪明神武、胸怀天下,有眼光,有兄弟,在哪个乱世把那么多对手都干趴下了,用十五年就弄了个皇帝玩。从一个屌丝混到一个皇帝,自西汉以后从未有过。还能吸取元朝因为政治废弛灭亡的教训,整肃政治。而且对有学问的老家伙(耆儒)以礼相待,考查制定了礼典乐章,彰明经义,尊崇正学,施恩于亡国亡地,澄清吏治,修定做人准则,尊崇风俗宗教,正后宫名义,内治肃清,禁止宦官太监干预政事,五府六部官职互相牵制,设卫屯田,兵器粮食充足。以武平定祸乱,以文建立太平盛世,老朱两样都占了。在崇尚节义方面,允许蔡子英北归。晚年更加忧民,曾以一年的时间开挖支河数万处河渠塘堰,以利农桑,预防旱灾。凭借这些,其子孙承袭基业二百多年,士重名义,平民充实。至今后代蒙受恩泽,就如东楼、白马,世代相传祭祀太祖,享受这些还是应该滴!

《明史》中对惠帝朱允炆的评价,用现在的大白话就是说:这孩子天性仁厚。刚当皇帝,亲贤好学,就召用方孝孺这些人。制定典章制度,一心一意想当一个尧舜禹那样的好皇帝。有一次,他生病辍朝,让尹昌隆怼(进谏)了一下,这孩子马上就进行自我检讨,还把检讨向外发表了。还免除独生子服兵役的义务,免除苏州、松江两地重税,使百姓得到很大实惠。让叔叔革命了以后,年号恢复洪武,民间还是不认可滴。这孩子一心以德治天下,还是很好滴!

《明史》中对成祖朱棣的评价,用现在的大白话就是说:这家伙在战争中长大的,有占有幽、燕地形这么好的地盘,乘建侄子是个孩子,一路从北打到南,把皇帝弄了过来。即位以后,亲自带头节俭,遇水旱灾情早上报告傍晚立即赈济,从来没有阻拦和掩盖。知人善任,表里通达如一,雄才武略,同他老子一样。经常率六师出征,漠北如尘土一样被扫清。晚年时期,威德盖世,四方诚服。受封入朝纳贡的藩国约有三十国。地盘幅员辽阔,远远超过汉、唐。功绩显赫,可以算卓绝昌盛了。就是抢了侄子的皇位,这件事干的太不地道了。(《明史》是清朝人编纂的,可以看出来对朱棣这个皇帝还是有点酸滴,呵呵。)

《明史》中对仁宗朱高炽的评价,用现在的大白话就是说:老爸领兵抢皇帝的时候,他作为世子留守后方,全力保障后勤。老子当了皇帝后,每年外出北征,作为东宫监国,朝中事情处理的井井有条。然而有人造谣,制造父子矛盾,最终还是安安全全度过。事后说:我只知道尽职干事,不知道有人整我。当了一年皇帝,善于用人,干了很多事情。要是能多活几年,休养生息,完全能超过汉代文景之治了。

《明史》中对宣宗朱瞻基的评价,用现在的大白话就是说:他老爸当太子时,失宠差点被废了。辛亏是爷爷看中孙子有本事,才传位为他老爸。当了皇帝后,当官的称职干事,政治清明,纲纪修明,粮仓充实,老百姓安居乐业。没有遇到灾年岁。到明朝建立六十年,盖明兴至是历年六十,老百姓日子慢慢过得好了起来,国家蒸蒸日上出现盛世的景象。边境出现骚扰,马上能够平定,震慑敌人(蒙古人),英姿谋略,也能赶上他爷爷了。

《明史》中对英宗朱祁镇的评价,用现在的大白话就是说:英宗继承仁宗、宣宗之大业,天下富裕,而朝廷内外清静无事。大臣如三杨(杨士奇、杨荣、杨溥)、胡荣、张辅,均是多朝元老功臣,受遗诏辅佐政治,使得朝纲没遭破坏。唯独因任用王振擅自专权,以至于发生土木堡之变。复位以后,还追念不忘,可见他内心昏惑沉迷之深。英宗前后在位二十四年,没什么非常突出的政绩。至于上恭让后谥号,释放建文帝之后世,不准宫妃殉葬,盛德之事可供后世效法。

《明史》中对代宗朱祁钰的评价,用现在的大白话就是说:景帝在哥哥被人掳去的关键时刻,奉命摄政,随后立马即为稳定人心,在非常时刻行非常之事嘛。任用贤能,励精政治,外敌长驱直入而能保全宗庙,有再造之功。然而当哥哥回来后,软禁于南宫不让相见,兄弟情谊断绝。囚禁在而乃汲汲易储,南内深锢,朝谒不许,恩谊恝然。发生政变,哥哥复位,软禁于西苑。不久朱去世。

《明史》中对宪宗朱见深的评价,用现在的大白话就是说:宪宗最初立为皇太子,后因故发生变化。及至登基之后,上景帝尊号,体恤于谦冤狱,抑制黎淳而召见商辂,颇有人君之风范。在位时政治修明,朝中多有才能之人。宪宗能知人善任,对戒律十分谨慎,减赋税,免刑狱,百姓日益富足,仁宗、宣宗之政治在此又重新出现。后因任用汪直,使西厂横行,假借皇上之权威,玩弄权术,明目张胆地随意决断,像皇帝下令一样。世人为之所惑,事后才发觉,太监之祸实在可怕!

《明史》中对孝宗朱佑樘的评价,用现在的大白话就是说:明朝得天下,传十六世,除太祖、成祖以外,可称颂的是仁宗、宣宗、孝宗。仁、宣之际,国势初步强盛,纲纪修立,淳朴不变。至成化以来,号称太平无事,然而安乐则容易沉溺于怠慢贪玩,富强则会逐渐滋生骄奢。孝宗独能谦逊,节俭有度,勤政爱民,兢兢业业于保国泰持民盈之道,使朝政太平、安定有序,民物康富。《易经》说“没有平地就没有山坡,没有往来就没有复回,只有艰贞是不会错的。”知此道理者,只有孝宗了。

《明史》中对武宗朱厚照的评价,用现在的大白话就是说:明朝从正统以来,国势逐渐衰弱。当皇帝后首先除掉逆臣刘瑾,亲自率军抵御边寇,奋然欲以武功称雄。然而,沉溺于音乐嬉戏游乐之中,亲近一小部分人,自我封加官号,穿衣戴帽都相当放纵随便。值得庆幸的是用人之权始终亲自掌握,加上有各位大臣主持公道辅佐补救,因此,尽管朝廷纲纪混乱还是未招致危亡。假如能承继孝宗之遗业,谨慎节制有度,有中等才德君主之品行,那么,将会国家安泰,而且落得一个好的名声,又怎能招致后人那么多的非议呢?

《明史》中对世宗朱厚熜的评价,用现在的大白话就是说:世宗刚当皇帝,力除一切弊政,天下翕然称治。顾迭议大礼,舆论沸腾,幸臣假托,寻兴大狱。夫天性至情,君亲大义,追尊立庙,礼亦宜之;然升祔太庙,而跻于武宗之上。若其时纷纭多故,将疲于边,贼讧于内,而崇尚道教,享祀弗经,营建繁兴,府藏告匮,百余年富庶治平之业,因以渐替。虽剪剔权奸,威柄在御,要亦中材之主也矣。

《明史》中对穆宗朱载垕的评价,用现在的大白话就是说:穆宗在位六年,躬行俭约,每年能节省下百万之巨。答应俺答汗封贡,减赋息民,边陲宁谧。继体守文,能称得上明君了。跟着柄臣相轧,边塞门户渐开,而帝未能振肃乾纲,矫正清除积习,大概是宽恕有余,刚明不足的一类人了。

《明史》中对神宗朱翊钧的评价,用现在的大白话就是说:神宗10岁就当了皇帝,冲龄践阼,张居正主持朝政,进行改革,综核名实,国家势力富强。随着按照祖制亲政后,身居内宫,荒于政事,和张居正越做越远。于是小人好权趋利的人钻了空子,与名节之士(张居正)成了仇人,门户纷然角立。在朝廷出现内阁纷争,互相猜疑,贤奸杂用,溃败决裂,不可振救。要论明朝灭亡,实亡于这家伙。

《明史》中对光宗朱常洛的评价,用现在的大白话就是说:只当了一个月皇帝,《明史》就没有专门的评价。只在他老爸的评价了加了这么一句:光宗潜德久彰,海内属望,而嗣服一月,天不假年,措施未展,三案构争,党祸益炽,可哀也夫!(大意就是当了这么短的皇帝,时局又不好,悲哀啊)

《明史》中对熹宗朱由校的评价,用现在的大白话就是说:明自从世宗(上推第四代,他太爷)以后,就开始纲纪衰颓,到他爷手里(神宗末年),已经废弛到极点了。虽有刚明英武之君,也难以振肃。又加上皇帝的庸懦,妇寺窃其根本(魏忠贤与客氏专权),滥施淫刑,忠良惨遭横祸,万民离心,即使不想亡国,可又怎么办呢!

《明史》中对思宗朱由检的评价,用现在的大白话就是说:这悲催的家伙,继承神宗、熹宗之大业,慨然有为。即位之初,决策机智,铲除奸贼叛逆,天下向往太平。可惜大势已去,败势难救。在朝廷则有门户纠纷,在边境则将士骄横懒惰。四处兵荒马乱,流寇大起。最后到了不可挽救的地步,真可谓不幸。然而,在位十七年,不沉溺于声色,忧勤惕励,竭力治理国家。临朝浩叹,慨然思非常之才,但因用非其人,政事每况愈下。于是又信任宦官,并将其分布安置于各要害位置,举措失当,致使朝廷制置脱离常轨。即使乞求时来运转,但还是身遭不幸,这难道不是天运使他这样么!等到他命归黄泉,妖贼流寇被全部清除,才得加谥号建陵墓,且典礼比较优厚隆重。这是大圣朝(清朝)干的一件名扬千古的好事,也可因此知道他虽遭受灾难而未被侮辱其身,真是亡国之义烈的人了。

三、朱元璋见面会先抽谁?

惠帝朱允炆:唉,江山还是没有守住,让你叔叔抢去了。不忍心抽。

成祖朱 棣:你小子,最终还是没有防住,让你坐了江山。下不了手。

仁宗朱高炽:嗯,还不错,知道休养生息,就是怎么命这么短呢。

宣宗朱瞻基:呵呵,不错哦,武有你太爷爷、爷爷的风范,文也能治国。

英宗朱祁镇:切,本事不行还爱瞎嘚瑟,让外人欺负了,对自己和朱棣一样,太不地道了。

代宗朱祁钰:唉嗯,关键时刻还行,都爱当皇帝,就是玩心眼比你哥哥差远了。

宪宗朱见深:开始不错,能让太监横行,你站到一边去。

孝宗朱佑樘:一边去。

武宗朱厚照:一边去。

世宗朱厚熜:基业开始从你手里败的,捶你没商量。

穆宗朱载垕:辛苦了。

神宗朱翊钧:张居正你玩不转,切。

光宗朱常洛:吃奶去吧。

熹宗朱由校:窝囊,让妇人和太监耍的团团转。

思宗朱由检:好歹当了十多年皇帝了,丢了就丢了吧,但怎么能让女真人坐上去呢,好歹留给中原人吧,唉。

4

明太祖最气的子孙后代TOP7。

第一位,朱棣

原因很简单,这是自己的亲儿子,自己亲自教育出来的,竟然造了反!

朱元璋是个保守派,为了能够保证子孙后代稳坐江山,不被兄弟篡位,他坚持嫡长子继承制,长子死了长孙上,其他人没有机会。

朱元璋晚年啥事不做,就是为皇长孙铺路了。可惜他费尽心思,杀了那么多功臣名将,结果朱允炆还是被篡位了。再往后的荒唐重孙、弱鸡重孙,朱元璋想管也管不上。唯独这个亲儿子,朱元璋若泉下有知一定很后悔没有削弱他的势力,或者直接砍了拉倒。

第二位,朱祁镇

被敌人俘虏那么多年,回来之后还能再做皇帝,朱元璋知晓之后大约要吐血了,这简直就是给老朱家丢人啊。朱祁镇废了殉葬制度,这是一件大善事,但是朱元璋本人是殉葬的竭力拥护者,只会当他是违背祖制的窝囊废吧。

第三名:朱厚熜,朱翊钧,朱由检

这三个跪在一起被抽吧,帝王之术没学到家,瞎折腾,将大明朝的命数都给折腾没了。嘉靖真当自己是个仙儿了,以上帝视角看朝中群魔乱舞,首辅一代接一代,斗得不亦乐乎。自己在后台嗑药,朝堂之上党争任意滋长,给明朝末期的巨大利益集团的崛起提供了温床。都说明朝开始灭亡于嘉靖,便是因为这一点。

万历皇帝不说了,消极怠工,沉迷享乐。朱元璋要是抽他,还不仅仅因为他不勤政,而是他连一个大臣张居正都不能搞定。想当年我老朱手下多少精兵强将,各个服服帖帖……唉,不说了。

崇祯皇帝,到底是亡国的皇帝,虽然大家觉得他人品不错也很勤政,但是国家败在他手上,他多少都有责任。抽就不抽了,跪着吧。

第四名:朱厚照,朱见深,朱由校

这三位荒唐皇帝就跪作一排吧。

每每看清宫剧,那些清朝皇帝们朝九晚五,动不动就是“生怕对不起列祖列宗”的可怜样子,还是觉得做明朝的皇帝更欢乐一点。这三位帝王离谱、好色、荒唐、不务正业、宠爱太监,但有意思是历史上很少有人将明亡的原因直接归咎在他们身上。

朱厚照即位的时候,他的父亲孝宗已经为他打好了底子,但凡他能像乾隆那般努力一把,说不定也能有个康乾盛世什么的。而这位皇帝就是贪玩儿,在奉天殿耍猴逗狗。身边出了两个遗臭万年的太监,将皇帝哄得团团转。不过他临死前倒是挺正经的,将皇位传给了堂弟朱厚熜,而没有交给血缘更远的朱家亲戚。

朱见深吃奶吃到老,和万贞儿那段不说了,还有西厂汪直霍乱朝纲,又是一个被太监玩得团团转的皇帝。

朱由校,木匠皇帝,同样是奶妈和太监,看来大家都走不出这个套儿啊。

这三名皇帝实际上并非民间传说中那么无能,却为大明带了了无数茶余饭后的谈资。后来满清入关,清人谈论明朝,便常拿这三位皇帝做反面教材,将明朝帝王生活传说地多么荒淫无度。这三位朱元璋怕是连抽都懒得抽了,就这么跪到他老人家气消了为止吧。

5

276年的大明江山没有了,16位皇帝相聚于地府,朱元璋见到这些龙子龙孙,气得青筋暴起,怒不可遏,一一数落。


(朱元璋剧照)

朱元璋高举龙爪,啪的一声,先抽了朱棣,打得朱棣满天星星一闪一闪亮晶晶。朱棣气急败坏地说:“爹,又不是我败了咱朱家的江山,你为什么先打我?”

朱元璋听罢,更勃然大怒说,“咱朱家的江山确实不是你败的,你还五次北伐蒙古,修《永乐大典》,派郑和下西洋,功劳大得很呢……”

听完此话,朱棣更不服气了,说:“既然这么大功劳,为何还抽我?”朱元璋啪的一声,又抽了朱棣一巴掌,并且说:“你竟敢夺了允炆的皇位,将我的威严置于何地?”

朱棣只能默默的无言以对,看到旁边的朱允炆,悄悄地问:“侄子,靖役之难我夺了你的皇位是真。你一把火烧了皇宫,我遍寻不见你尸体,你后来是不是去了海外?害得我天天寝食难安,派郑和去找你,七次下西洋都没有找到......"。

(朱棣剧照)

朱允炆听罢,怒火中烧,,他对朱棣说:”看在你是我叔叔的份上,我不抽你,我是通过爷爷在皇宫私建的密道,逃了出去。害怕你进一步迫害,隐在泉州做了和尚。我这一生都毁在了你手里。不仅没了皇位,连正常人的生活都没了。”

话刚落,朱允炆的脸上一座五指山压过来,原来是朱元璋抽了他。朱允炆哭着说:“爷爷,你为什么打我?我做错什么了?”

朱元璋没有好气地说:“亏我对你这么看重,你老爸朱标一死,我排除万难,顶住压力,背负骂名,杀死多少功臣,才护得你登上皇位!你却这么窝囊地丢了皇位,也丢了我的脸,丢了你老爸的脸,还跑去当和尚,咱们朱家的人是吃素的吗?”

(朱允炆剧照)

突然传来咳嗽声,原来是朱高炽,朱元璋见了他,突然变得很和蔼,心疼地抚摸着他的头额说:“你这个肥胖孙子,仁心醇厚,帮爷爷与你老爸平反了许多冤案,算是对得起开国功臣,不然这些功臣在地府也不会放过我,可奈何你在位却只一年,若不然,咱们朱家的江山可能会更长久一些。......对了,你赶紧减减肥吧,你48岁就猝死,可能是因为肥胖导致的心脏病。”


(朱高炽剧照)

旁边的朱瞻基听了,赶紧附和,对他老爸朱高炽说:“祖爷爷说得对,老爸你得多减肥,过几天就去阎罗王开的健身房办张卡,这几天有优惠活动。”

朱元璋一听,龙颜大悦:“你这孙子确实有经济头脑,在位10年,不负我当年托梦给你一个大圭,尽力做到‘传之子孙,永世其昌’,你对咱朱家的江山贡献很大,很有你老爸朱高炽的儒雅与谋略,你父子俩的‘仁宣之治’颇得世人褒扬,只可惜你也不长寿,38岁就来了这地府。”


(朱瞻基剧照)

这时,朱祁镇说:“老祖宗,我也是活了38岁就下了地府,咱朱家的这风水......”。

朱元璋一听,火气又上来了,啪的一巴掌拍在朱祁镇脸上,怒不可遏地说:“你老爸朱瞻基活38岁,你也活了38岁,他在位一年,可是你在位七年呀,你都做了啥?我早就交待不能让宦官涉政,难道你不知道吗?你让王政辅政,从此让这些阉人染指咱们老朱家的江山,你还傻不拉叽的被瓦刺生生活擒,堂堂一个皇帝作了俘虏,你丢了咱老朱家的脸了。还有,于谦这种功臣、忠臣,你竟然把他杀死,你知道这对朱家的江山影响有多大,损失有多大吗?”

(朱祁镇剧照)

朱祁钰听老爷爷谈到于谦,插话说:“老祖宗说得对,于谦确实是忠臣、能臣,我当时正因为重用了于谦,才保得北京没有失守。”

朱元璋看了朱祁钰一眼,翻了个白眼,说:“好孙儿,可惜你也是命不长久,30岁就下来了地府,在位期间虽保得咱们朱家江山没有丢失,也算无过。但也没有什么大功劳,没有特别的治国安民的举措。”

朱元璋看着朱祁钰和朱祁镇兄弟两个说:“你们兄弟两个,为什么不能同心协力为咱大明江山社稷出力?何苦相煎太急?”,他对朱祁钰说:“祁钰,你在哥哥被俘后,错在一没有尽力营救他,二祁镇回来后,你个代理皇帝没有把皇位归还他”。

朱元璋又怒向朱祁镇:“你被俘后,祁钰代理皇帝没有错,国不可一日无君。但既然祁钰已经当了皇帝,你回来后,就不该复辟,更不该耳根子太软,听信石亨、徐有贞等言,杀了于谦。你宠幸阉人,咱大明帝国由盛转衰你难辞其咎。”


(朱祁钰剧照)

想到宦官乱政,朱元璋又气不打一处来,啪的一声,又抽在了朱见深脸上,怒火中烧地说:“你这个孽孙,搞东厂,搞西厂,搞锦衣卫,把江山弄得乌烟瘴气,还有,你缺少母爱啊?成天弄什么姐弟恋,到底是女人重要还是江山重要?死了一个妃子,竟然三个月不上朝,不以江山社稷为重,还伤心到活不下去,也是窝囊废!”

(朱见深和万贵妃剧照)

朱元璋转身看到朱祐樘 、朱厚照,这气才消了下来说:“你俩个倒是勤政爱民,就是太短命了。若你们在位时间能再长一些,说不定咱的万世基业也能中兴。”


(朱右樘剧照)


(朱厚照剧照)


一边的朱厚熜听了说:“对呀,咱朱家的人不知为何不长寿,所以我才花费大精力炼丹药的。”

朱元璋听罢怒火又起,一巴掌拍了过去。朱厚熜哭丧着脸说:“这也有错?”朱元璋呵斥说:“你就知道炼丹,所谓丹药、长生不老都是忽悠人的。你成日只顾着炼丹,不理朝政。还有,你在位时,早就该重用海瑞这样的忠臣,还有那个张居正,你也应该多信任他,多下放权力给他。你眼中只有炼丹,害了咱朱家江山呀。”

(朱厚熜剧照)

朱载垕听了,赶紧抚摸着朱元璋的心口说:“祖爷爷别生气,这不,皇位到我这,江山还很好的嘛。”朱元璋没有好气地道:“你继位初期倒还称得上英明的君主,可到了后期你太沉迷女色,也短命,36岁就下来了(地府),唉……”说罢,朱元璋长叹一声,经历二百多年后,朱家的子孙真是一代不如一代,或者祖坟风水有问题?

(朱载垕剧照)

想到风水,朱元璋骂起朱翊钧,你的坟墓最威风咯,耗资800万两银子,浪费了多少钱财?!江山想不败都难。朱翊钧躺着也中枪,委屈地说:“又不是我下旨要盖这样的坟墓的,是朱常洛盖的哦。”朱元璋听罢,又教训说:“那你在位时,将官职进行拍卖是怎么回事?皇帝是这么当的吗?好孙儿,你也丢了老朱家的的脸啦!”

(朱翊钧剧照)

说罢朱翊钧,朱元璋又转头瞪了朱常洛一眼,朱常洛心慌慌地低下头,小声说,“我怎么了嘛?”朱元璋说,“你有好有坏。你任用贤臣,革除弊政,积极改革,罢除矿税、榷税,拨乱反正,重振朝廷纲纪,是你的好;但你沉湎酒色,纵欲淫乐,天天沉迷女色,继皇位只一个月就下来地府,政策咋能继续执行?”

(朱常洛剧照)

忽然,传来叮叮咣咣锯木板的声音,原来是“木匠”朱由校在捣鼓东西。朱元璋看罢,操起木板就朝朱由校的屁股打过去,:“好孙儿,你好好的皇帝不当,成日沉迷于这些木器,你真是出息呀?!你这‘千古一木匠皇帝’,名声比我还大呀!”

(朱由校剧照)

朱元璋说完了十四人,最后怜惜地看着朱由检,无可奈何地叹息说,“咱朱家的江山,虽在你手里没的,但祖爷爷不怪你。是前面他们几个人不务正业,给你留下的摊子太烂了。你很是勤政,也够努力,但实已积重难返。你最后自尽,也算是有气节,没有给老朱家丢脸。如果你早出生几十年,咱们朱家江山一定还有救,但是世事哪有如果的呢?”


(朱由检剧照)

(以上图片来源于网络)

6

一日,朱元璋在地狱将15个大明皇帝召集起来,轻咳两声:大明已经没了,不过也有300年了,朕还是很欣慰,能有你们“优秀”的子孙,你们在上面的一切朕都看在眼里,接下来朕给你们评价一番。

明惠宗朱允炆

这些年倒也苦了你了,虽然朕早就料到你皇叔的野心,朕当初让你坐上皇位就是看中你的仁厚,所以你做的不错,以仁治国,虽然在位时间短,但也有些成效,颇有仁君风范。最后为不死更多的人,让位给你皇叔,朕真的很欣慰。

明成祖朱棣

皇儿,朕其实知道你的雄心壮志,所以给你留下一条路,你是最像朕的,当初朕不让你当皇帝也是有原因的,不过你的为政却是朕要最认可的,明朝也在你手上辉煌了。

明仁宗朱高炽

你做的不错,虽然入主东宫有所波折,但也算是有惊无险,朕与你父亲都是过于严法之人,确实需要一个像你这样宽厚仁德之君,可惜命短了点,虽然在位时间短,但你父亲常年在外征战,多亏你稳定国内政治,你的功劳不可否认。

明宣宗朱瞻基

朱棣眼光不错,确实是“好圣孙”,就是做事有些保守,守成有余进取不足。

明英宗朱祁镇

你这皇帝当的既然被一个太监绕进去了,丢人,不过福祸相依,没有这件事把你打醒,或许就没有你之后的德政。

明代宗朱祁钰

你倒也可怜,仓促继位,接了个烂摊子,最后儿子当不了太子,还死了,自己生了病结果被政变搞死,最后所有都被你哥哥剥夺,说实话你就一点知人善用,有于谦这样不世出的臣子,多亏你让大明缓了一口气。

明宪宗朱见深

前期,你倒还称得上贤明之君,以德报怨,替你的皇叔正名,平反于谦冤案,任用贤相,不过你这皇庄设立实乃不妥,而且重视西厂汪直,导致他欺上瞒下,明朝始衰。

明孝宗朱佑樘

你早年历经坎坷,屡次死里逃生,不过最后终于登基为帝,可谓天注定。你也没有辜负曾经经历过的磨难,将这个已经千疮百孔的大明江山治理的非常好,你的宽厚与勤奋,力挽狂澜,中兴大明!朕以有你如此之后辈而骄傲。

明武宗朱厚照

你虽做事荒唐,好玩,但一些事情上仍能保持大局,处事果断,朕就不多什么。倒是你废除内官,不上早朝,给你的儿孙开了个“好”头。

明世宗朱厚熜

你的改革政策倒是让朕大吃一惊,打破传统,不因循守旧,让大明再次辉煌,但是身为皇帝的你为何还愿意相信长生不死呢,历朝历代有多少皇帝沉迷方术,始终没有人有所收获,在位四十多年,可谓占着茅坑不拉屎!不过你确实聪明,能于朕比肩,虽不早朝,但依然掌控大臣,这做皇帝的规律可是没多少人能够参透的。

明穆宗朱载垕

朕真的感到耻辱,好女色没事,可有像你这样的吗?荒唐,死在女人的肚皮上!不过你施行新政,颇有成效,功过相抵。倘若你多活几年,大明天下会如何?

明神宗朱翊钧

明之亡,始于神宗。朕知道你的行为属于正常,勤勤恳恳20载,后期享乐,醉生梦死朕能理解,辛苦了这么久是该如此,但是你知道为什么天下只有一个皇帝,能力越大责任越大。或许你并没有雄才大略,这一切着实为难你了。大明朝命数已到!你的身体让你力不从心。

明光宗朱常洛

可怜人,昙花一现,可惜后宫乱政,党派之争严重,而你成为了牺牲者,倘若你不急于近色,先有所作为,或许结局又是不同。

明熹宗朱由校

党争祸国,你也无能。

明思宗朱由检

不是亡国之君的亡国悲剧

想必你也已经尽力,内忧外患让你疲惫,争权夺利的环境让你无从下手,虽有兴国之意,但无治国之才。

7

明朝收摊了,16位皇帝在地府聚齐,朱元璋同志要给大家开总结会:先进要表彰,后进要批评,瞎搞的得挨大嘴巴子。

人都到齐了,大家的心态各异。朱元璋瞅了瞅台下,队形有点乱。

朱元璋说:“老四呀,你老躲着我干嘛!站出来,码码队形。除了允炆,这全是你那一支的,你教教他们立点规矩。”

朱允炆听到点了自己的名字,赶忙举起了右手,说:“皇爷爷,我要投诉朱棣……。”

朱元璋用手在空中虚压了一下,示意朱允炆先不急着说,朱允炆闻言,连忙闭上了嘴巴。

朱棣接令,大声地吆喝道:“各位,按照当皇帝的出场顺序排好队。”

他的话音未落,朱祁钰发问了,他说:“太宗爷,朱祁镇耍赖皮,两次出场当皇帝,我能排在他前面吗?”

朱棣听到“太宗”两个字,不由得愣了一下。他从内心里面烦朱祁镇这个俘虏皇帝,就随口答应道:“没毛病,你就排在他前面。”

十几个人,都是当皇帝的主,有的挺任性,队伍不太好带。

朱棣走到一个故意把帽子歪着戴的年青人面前,说:“朱厚照,你给我把帽子搋正!”

朱厚照慢吞吞地扳正帽子,口中嘀咕道:“台上那人谁呀,气场咋就那么强呢?”

“那是你皇祖宗,洪武大帝!”

朱厚照调皮地伸了伸舌头。

“穿道袍的那个,把外面的道袍脱了。”

朱厚熜一把扯下罩在外面的道袍,讨好地说:“成祖爷,我是你的粉丝,是我把你从太宗捧到了成祖。”

朱棣凶了他一眼,再偷偷地看了一下台上的太祖朱元璋。朱元璋的脸色挺平和,朱棣放下了悬着的心。

“开会时间,你敢做木匠!”朱棣边说边踢了朱由校一个脚趴。

朱由校像个犯错的孩子,脸色通红,慌忙着把小斧子揣进了兜里。

“队伍集合完毕,请父皇训话。”

“允炆,你先起个头吧。”朱元璋慈祥地看着这个在病榻上照顾自己的皇孙。

“我,朱允炆,是洪武皇帝指定的皇位继承人,在位四年,以仁治天下,积极推行建文新政,后来削藩,被我四叔朱棣阴谋簒位,几乎被逼身死。”

说完,朱允炆怒愤地直视朱棣,说:“四叔,今天当作皇爷爷的面,我就问你,我说没说过勿伤我皇叔的话, 你要烧死我也就罢了,你还残杀我的忠臣,灭十族。最可恨的是,你竟然想屏蔽我,取消我的年号,用洪武年号代替我。你!你太欺负人了。”朱允炆泣不成声。

朱元璋默默地听着,场面顿时紧张了起来。

“你用的都是啥人!李景隆,他打仗就跟国足一样水。”朱厚照满不在乎地说。

“你被李景隆骗了,他打假球。”朱厚熜来了个神补刀。

这些人都是朱棣的后人,看到朱棣被指责,他们可不惯着朱允炆。

朱棣见场面转好,迅速抓住机会,不给朱允炆辩解的话语权。他说:“父皇在上,我在位22年,亲征瓦剌,囊括安南、迁都北京,开创永乐盛世。下西洋,马六甲海峡顿成我大明的内河。杀倭寇、开运河、修《大典》,威服海内,众国来朝。”

一席话,听得朱元璋连连点头。

“朱允炆指责我阴谋篡位,那是他失德所致。他胡乱削藩、逼死朱柏;擅改祖制、任用奸人,我是为国靖难。至于说那几个书呆子,他们思想疆化、成事不足、桀傲不驯、死不足惜。说我灭人十族,那是谣传。取消永乐年号,也是为了顾全我皇家的体面。”

至此,会场答辩,朱棣完胜。

“允炆,你到内房去休息一下吧。”朱元璋语话中充满怜惜地说道。



“等等!朱允炆,我知道你没被大火烧死,你后来出家当和尚了,是不是?”朱棣问出了他终其一生都没有找到答案的问题。

听到和尚二字,朱元璋不由得菊花一紧,彷佛被人揭开了旧伤疤般地疼。

“呵呵!当和尚?你的狗头军师姚广孝就是个和尚,我不屑于他为伍!在我的建文新政中,和尚人均限地五亩,他们是不会帮我的。”说完,朱允炆起身要到内房。

“那你究竟是怎样苟活下去的?!”朱棣是迫切地想解开这个心结。

“我就不告诉你!”朱允炆解气地硬恁了一句。离开时,背影有些孤凉。

这时,一个胖子向他伸出了温暖的手,说:“皇兄,我来送送你。”

朱允炆拍了拍他的手背,眼角有点湿润。当初,胖子在朝廷当人质的时候,朱允炆对他挺不错。

“你父皇太狼了。”

胖子点了点头,表示同感。

会场内,朱元璋正在训诫朱棣:“你做错了两点。第一,你开启了太监的权力,这违背了我的初衷。太监是祸水,危害我大明一朝。第二,我亲手制订了海禁政策,那是为了严防张士诚的余党。你变通以后,大航海的平台搭建得不错,但你始终没有将平台变成利润的有效办法,这太可惜了。”

看到胖子走了进来,朱棣冷冷地对他说:“朱高炽,到你了!”

朱高炽恭敬地冲着太祖行了礼,条理十分清晰地说到:“皇孙朱高炽,在位仅半年。父皇靖难时,我力保北京城不失;父皇亲征时,我太子监国。用贤臣,修息养生,颇受文官爱戴。”

朱元璋满脸微笑地看着这个胖孙子,反倒是朱棣对他挺不满意,说:“你终止航海,为佞臣平反, 招回安然布政使黄福,还想将京都回迁南京。你说,你是不是专门和我作对?”

“大航海劳民伤财,方孝孺忠烈千秋,黄福为人过于谨慎,北京建都太耗国力。”朱高炽沉稳地回答,随后,他反问道:“父皇,我当了太子后,你多次对我二弟朱高煦说我身体不好,让他更加努力。这话是何用意?”

朱棣顿时被顶得老脸通红。后来,朱高炽死后,朱高煦造了反,这事追起因,朱棣是有一定责任的。

朱元璋看到父子俩硬杠了起来,又见朱高炽胖得站着都难受,就吩咐朱高炽也回到了内屋去休息。

朱棣愤愤不平地说:“父皇,这个胖子搅坏了安南,又支起文官出头,给后朝带来了尾大不掉的文官集团,您真该扇他的耳光。”

朱元璋说:“文官集团不可怕,武官集团也不可怕,可怕的是党争,党争亡国呐!”

该朱瞻基出场了。他和朱棣亲,当初就因为他,朱棣才立朱高炽为太子。另外,朱棣御驾亲征蒙古,也经常带着他。

两人小声地交谈着。朱棣指着胖子离开的方向,问:“这胖子是你药死的吧?”

朱瞻基微微地点了一下头,轻轻地说:“皇爷爷,二皇叔害我,我烤了他。”

“你小子就是坏,这点随我。”朱棣窃笑道。

朱瞻基走上前,大声地说道:“洪武大帝在上,小子在位整十年,和我父亲一起,被人赞誉为仁宣之治。”

“嗯,不错。”

“这孩子挺棒,抵制了回都南京,还再次开通了大航海工程。文能整肃朝纲,武能纵马破敌,曾经率三千名铁甲骑兵打跨一万名的兀良哈骑兵。”朱棣力捧自己的爱孙。

其实,朱瞻基在位时,在安南的问题上只是潦草地收场,还赋予了太监秉笔和掌印的权利。

朱瞻基受到了表扬,退回到队伍中,他的次子朱祁钰缓缓地走到了台前。

“父皇,这孩子命苦。他的母亲是待罪侍女,他虽然身为皇子,却只能屈居宫外;他千方百计把儿子立为太子,儿子还早夭;就连死,也被他的哥哥葬在皇陵之外。”朱棣向朱元璋介绍着情况。

“不肖子孙朱祁钰,受命于国家危难之际,打赢京城保卫战,在位七年,屡次挫败强敌瓦剌。在我执政时期,任用贤臣于谦,整军备战,治水建坝。洽逢天灾,赈济安民。我接回了我的俘虏哥哥,他却夺了我的皇位。本来,我的病情已有好转,一个夺门之变,使我身陷不测之中,29岁就在弊屈中死去。今天,祖皇在上,还望还我公道!”

朱祁钰如泣如诉,使人闻之变色。

“朱祁镇,你给我滚近前来。”朱元璋怒喝道。



(从皇帝混到俘虏的朱祁镇)

朱祁钰没有后人,下面排队这伙全是朱祁镇这一枝的。歪帽子的朱厚照想替朱祁镇张一下目,却被道士装的朱厚熜拉往了。

“你别自找麻烦,英宗爷如果先被揍了,指标用完了,也许我们后面的就没事了。”道士自私地劝道。

“那也行吧。”歪帽子老实下来了。

朱祁镇心道一声“没人讲情、要坏菜”,但只能硬着头皮往前走。

朱祁镇这人情商高,他知道自己说什么都不管用,就一个劲地嚎啕大哭,有声音不带多少眼泪的那种。

“噗”!

一记沉闷的耳光!这是一种听声音就能感觉到吃肉很深的打击力度。堂下的众人身临其境,仿佛脸庞一阵发麻。小木匠体质差,加上心虚,一个没控制住,失禁了……

“朱祁镇!你纵容太监王振,视战争如同儿戏,毁我大明举国之兵、半朝文武。你!你动摇我大明根基呀!”朱元璋沉痛地呵斥道。

“欺负你病重的弟弟,搞什么夺门之变,枉杀卫国英雄于谦、王文。你好歹不分,替王振平反,为也先立庙……。”朱棣越说越气,劈头也给了朱祁镇一个大耳光。

“说好的太祖才能扇人,怎么永乐爷也亲自动上手了?”歪帽子挺不解地小声说。

“永乐爷也是祖,成组,我顶上去的,我和他关系特好。”道士有点飘了。

看到自己爷爷的惨状,朱祐樘走出人群,落落大方地行完礼,说:“两位祖皇,英宗虽然有诸多不是,但他九岁登基,在位22年,初期任用三杨,励精图治,三征麓川遂平定。英宗废除人殉的陋习,广受赞誉,仅此一条,已文明那边二百年。”说完,朱祐樘指了指长白山方向。

听完孙辈对自己的褒奖,朱祁镇心中久违的荣誉感蓦然升起,天子作囚徒,他多想自己能重头再来一遍。强烈的屈辱,顿时,他声泪俱下。这次真哭了。

朱祁玉心中也不好受。刚才,他看到哥哥挨揍,心里很解恨。兄弟连心,他又想到哥哥一年的囚徒生涯,那是塞外苦寒、举目无亲、三尺之童、皆为敌国。

我当初对他也挺过分的!朱祁钰想道。

他上前几步,扶好朱祁镇,说:“皇兄,事情过去就算了,咱入列吧!”

这对曾经互相视为仇讎的兄弟,相互搀扶着……

明朝第八代皇帝朱见深来到了朱元璋的面前。他深深地呼出一口气,以平复不安的心情,刚要开口,太祖就给了他一记响亮的耳光。

“啪”!

“打错人了,我冤枉……”

“皇庄揽钱、西厂滥权、中旨封官,都是你干的吧?!”

朱见深抵赖不过,只得点了点头。

“噢,那没打错。老四,你还有没有话跟他说?”

朱见深一看苗头不对,成祖这人狠,一准得再揍他一遍。

他急中生智、语速很快地说:“我杀女真人最狠!”

卧槽!这句话镇住了全场。

史载:

成化三年(纪元1467年),建州左卫的实力居于三卫之冠,引起了明朝的猜忌,明军联络朝鲜部队向建州左卫发动突然袭击。

经过历时一个月的大规模搜捕和围剿,杀死女真人千余名,并将其多年积畜劫掠一空。在这场劫难之中,毗邻的建州卫也未能幸免,李满住及其长子古纳哈亦遭杀害。担任这次屠杀的明朝总兵赵辅描绘说:“一夷而见逃,剖心而碎其脑,粉其骨而涂其膏,强壮就戮,老稚尽俘”,“旬月之内,虏境以之萧条”。

(小编注:种族灭绝不可取,民族融合是王道)

朱见深一边说,一边用手比划剖心碎脑的场面。众人没有想到一个专爱掏姑姑“枯井”的怂货居然也有这么凶悍的一面,都陷入了深深的思虑之中。

“你的万姑姑乱政,这个怎么说?”朱棣有点不甘心地问道。

“金人恨我,故意污我。”

朱见深侥幸过关。明宪宗朱见深,十八岁继位,在位23年。

本来,该朱祐樘出场了,但朱元璋劝往了他。

“我知道你,朱祐樘。刚才替朱祁镇求情的就是你,对吧!你不用站出来了,弘治中兴就是你搞出来的吧,这很好。可以这么说,一个好皇帝该做的事,你全做了个遍。你勤政治国,开了早朝开午朝;你知人善任,刘大夏、李东阳都是好样的人才;你轻徭薄赋、兴修水利、恤民尚俭、热爱和平。但你有两大失误,你知道吗?”

人群都静静地听着。

“你支持马文升搞军队整改,效果也十分明显。多次击败鞑靼小王子,你为什么不乘胜追击,把他们赶出河套地区,扩大自己的战略纵深?你要知道,有些事就得趁着有能力的情况下办!第二,你一生只娶一个人,这让你子嗣稀缺。朱厚照,他太顽劣了!”

明孝宗朱祐樘十八岁即位,在位18年,作为皇帝,他的确没毛病。



“我叫朱厚照,十五岁登基,在位16年,我没什么好说的,就是过来挨抽的。”歪帽子挺有性格地说道。

“老四,你和他谈!”朱元璋很烦这个没有正形的后人。

“朱厚照,你的形象很差,成了皇帝的反面教材。今天,我要向你了解一些情况。”

“我才不在乎别人的评价,你想问什么就问呗!”

“你在进学的年纪,本该好好学习,却逃避儒师日讲,有这事吧?!”

“没错,我讨厌那些道学面孔。”

“为了玩乐,你不上早朝。”

“早朝多没劲,我在豹房办公。”

“豹房里面有什么?”

“里面什么都有,有狮子、老虎、豹子、戏班子,还有美食、美酒、美女、赛场子,吃好了、玩累了我就办办公。”歪帽子很无所谓地说道。

“你有搞男童、妇女和寡妇的嗜好?”

“差不多吧。”

“你强抢民女、扰民敛财?”

“这是那群太监打着我的旗号干的。”

“你知道刘瑾荼毒官场,索贿受贿的事吗?”

“起先不知道,后来知道了,我就剐了他。”

“你天子狎妓,还把迎春仪式玩出了新高度?”

“那是名人效应,妓女们争相打扮,一时花粉价高。迎春仪式也挺好玩,我让一群妇女拿着绣球追着和尚的光头打。”

“老四,捡重点问!”朱元璋听不下去了。

“你后来迁到宣府,设立镇国府,在所谓的应州大捷中,亲自下场斩杀敌兵一名,此事可当真?”

“没错,我庙号武宗,那不是吹出来的,是真刀真枪拼出来的。”歪帽子挺自豪地说。

“你吹牛逼!”朱棣一声厉喝。

“所谓的应州大捷,仅仅是小王子知难而退,而你方的战损远高于敌方。所谓的战场杀敌,仅仅是拿俘虏兵练手,这和后来的捉放宁王一个样。”

“不要问了!朱厚照,你到我近前。”朱元璋烦躁地说。

朱厚照立正站好,将脸部往前伸,很有挨打的觉悟。

“啪啪”两声,打得很实在。

朱元璋说:“打你就两条,第一,你没有天命感;第二,你为子不孝、无后最大。”

明武宗朱厚照,一生信奉至娱至死的精神,最后,玩没了自己,也玩绝了后嗣。

“各位,拜拜啦!你们慢慢总结,我回豹房玩去啰。”歪帽子朱厚照完成了挨揍的任务,随后便扬长而去。

各位朋友,因为后面还有六位皇帝要出场,实在怕因为篇幅太长影响大家的阅读快感,我就直接说结果吧。


(此图来源于网络)

第十一位皇帝,道士朱厚熜,在位45年,挨了三耳光。

朱元璋打了他一个耳光,理由是:拥有最好的时机、拥有最优秀的人才、拥有最强的大脑、拥有最丰厚的人口红利,却白白地浪费掉了,还闹出庚戌之变的笑话。

朱棣打了他二个耳光,理由是:一、朱厚熜为了替自己的父亲兴献王争地位,搞了四年的大礼仪,耽误了国家发展。最后,还把朱棣由太宗推为成祖,替大礼仪的结论作挡箭牌。二,朱厚熜不干正事,凭着小聪明治理国家,利用辅相整辅相,最后迷信道教,闹出壬寅宫变的千古奇谈。

第十二位皇帝,明穆宗朱载垕,在位六年。

他受到了朱元璋的表扬,原因是任用贤臣、开放海禁,从此以后,每年给明朝带来近千万的财政收入。

第十三位皇帝,明神宗朱翊钧,在位48年。

朱元璋打了他一个耳光,理由是:懈怠朝政,养痈遗患。

第十四位皇帝,明光宗朱常洛,在位不足一个月。

他的存在感太低,低到没有挨耳光的资格。

第十五位皇帝,明熹宗朱由校,在位七年。

他就是前面提到的小木匠。

朱元璋打了他二个耳光,理由是:一、能力低下还不务正业,二、党争误国。

第十六位皇帝,明思宗朱由检,在位17年。

他是个悲情皇帝,节俭又勤政,然而天灾人祸、内忧外患,只得以身殉国。

他挨了一个耳光,原因无它,明朝收摊的黑锅必须由他来背。

8

明朝16个皇帝分别是:1.太祖朱元璋、2.惠帝朱允炆、3.成祖朱棣、4.仁宗朱高炽、5.宣宗朱瞻基、6.英宗朱祁镇、7.代宗朱祁钰、

8.宪宗朱见深、9.孝宗朱佑樘、10.武宗朱厚照、11.世宗朱厚璁、12.穆宗朱载垕、13.神宗朱翊钧、14.光宗朱常洛、15.熹宗朱由校、16.思宗朱由检。

太祖朱元璋创造了大明朝基业,276年后明朝灭亡。这时候明朝的16位皇帝相聚在地府,朱元璋最想先抽的当然是把大明江山丢的那一位皇帝——朱由检(即崇祯皇帝)。


▲朱元璋

老朱把崇祯叫到了跟前,崇祯自知惭愧急忙跪在了老祖宗面前。老朱指着他鼻子骂道:“从前我让军师刘伯温推测我大明江山国运如何?刘伯温回答道:「陛下何必多虑,乃万子万孙也」。

到现在我才明白刘伯温的话了,敢情大明江山到万历的子孙就算到头了,现在大明江山在你手中丢了,你说我该不该先抽你一耳光?

崇祯吓得哆哆嗦嗦地说:“老祖宗,你这个耳光不该先抽我,大明江山到我手里已经千疮百孔了,我已经努力了。可以这样说,除了老祖宗之外,没有再比我勤奋和励志的皇帝了。

“大厦将倾,我只手难扶啊!”呜呜呜呜,崇祯说着说着哭了。

老朱有点心软,于是问他,“你说我该抽谁?”


▲崇祯皇帝

崇祯不由自主的看了一眼哥哥朱由校。心说,“如果不是哥哥放着国家大事不管,一心钻研木工活,把国家大事都靠给了太监魏忠贤,大明朝也不至于这么快就完了。

哥哥更不该临死前还把魏忠贤推荐给我,说老魏“恪谨忠贞,可计大事”,可结果……想想满眼都是泪啊!”

老朱明白了崇祯的意思,一指朱由校,朱由校乖乖的跪到了朱元璋面前。

就在弟弟辩解的时候,朱由校早就想好了词。朱由校哭着说:“大明江山的丢失,责任不在于我,我做木匠活儿不假,但并没耽误多少国家大事,至少我还干了点事儿,我可没有28年不上朝。”


▲木匠皇帝朱由校

万历一听,这孙子是在说我。又听朱由校说:“人们都说,大明朝实亡于我爷爷万历”。“老祖宗你要是抽我是冤枉我”,朱由校说完放声痛哭。

万历心想,这tmd是坑爷,幸亏儿子朱常洛没抱怨。朱常洛只做了一个月的皇帝就挂了,确实也没可抱怨的。

老朱狠狠瞪着万历一眼,万历拐着腿急忙跪到了老朱的面前。

万历也有满腹的委屈,低着头辩解道:“祖上明鉴,我28年不上朝是有苦衷的,我一个腿长一个腿短。万历也不隐瞒自己的残疾了。

万历说,“当初不上朝是害怕大臣们嘲笑,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满朝文武欺负我”。


▲万历

老朱觉得奇怪,做皇帝还被人欺负?万历接着说:立太子的事儿,我说了不算,想把我老爸请到祖庙里,我也说了不算。皇帝说了不算,我当皇帝干嘛?

万历越说越委屈,我不上朝,怪只怪祖上留下的制度。什么立太子必须是嫡长子,什么国本问题了,等等条条框框,还有这些大臣们犯贱,越打他的屁股他越唧唧歪歪,仿佛谁挨打谁就是忠臣一样,最后打到我手都软了。大臣们都很欣喜的互相祝贺,还犯贱的说“恭喜你又被打了一次”。

老祖宗你见过这样的大臣吗?我算服了,我惹不起还躲不起吗?这就是我28年不上朝的原因。万历说罢放声痛哭。

老朱此时彻底蒙圈了,万历确实够窝囊的,小的时候被张居正管着,长大了被大臣们制约着,真够可以的。


▲张居正和李太后

这一耳光先抽谁呢?抽孙子朱允文?

不行,孙子够委屈了,被我四儿子朱棣夺了江山。

那抽朱棣?也不合适,虽然老四得国不正,但这都是家事,毕竟他创造永乐盛世,还派郑和七下西洋,老四巩固了大明江山。这一耳光不能抽他。

那抽朱祁镇和朱祁钰?也不合适。虽然大明朝差点在他俩手里丧失,朱祁镇虽然被瓦刺俘虏,但表现还不错,赢得了瓦刺军师也先的尊敬。

此时朱元璋气得哇哇大叫,这一耳光愣是找不到下家!


▲嘉靖皇帝

朱元璋猛抬头看到了朱厚璁,就是那个设立豹房的正德。这货在即位之初,曾在庄严的皇宫正殿奉天殿,让猴子坐在狗的背上然后燃起爆竹,一时之间狗跑猴跳,高兴得他拍手大笑。这哪像一个天子呢!

还有一年他在乾清宫放烟花,最后宫中失火,此时他正在豹房寻欢作乐。看到起火后他不是马上去救,而是高兴地说,“好漂亮的烟火”。是个老百姓都知道先救火。

朱元璋越想越气,走上前要抽正德一耳光,此时嘉靖良心发现。走上前,跪在朱元璋面前。满是悔恨地说:“老祖宗,要抽就抽我吧,我不该整天装神弄鬼炼仙丹,大明朝败就败在我俩的手上。要抽就抽我俩吧!


▲正德在豹房

朱元璋此时怒发冲天,“我怎么有你两个这样如猪如狗的后代?真乃我朱门不幸啊!说罢,朱元璋抡圆抽了每人一耳光,亲们说说看,朱元璋该不该抽这两个败家的皇帝?

文/秉烛读春秋

9

首先我们要知道如果要从大明开国到真正灭亡来算的话,严格意思上来说一共有29位皇帝:

1、其中大明王朝一共有22位皇帝,包括玄皇帝朱百六、恒皇帝朱四九、裕皇帝朱初一、淳皇帝朱世珍(以上四位皇帝全部都是太祖朱元璋追谥的)、洪武帝朱元璋、兴宗皇帝朱标(明惠宗追尊、明成祖剥夺、明安宗追尊)、建文帝朱允炆、永乐帝朱棣、洪熙帝朱高炽、宣德帝朱瞻基、正统帝朱祁镇、景泰帝朱祁钰、成化帝朱见深、弘治帝朱祐樘、正德帝朱厚照、睿宗皇帝(嘉靖帝追尊)、嘉靖帝朱厚熜、隆庆帝朱载垕、万历帝朱翊钧、泰昌帝朱常洛、天启帝朱由校和崇祯帝朱由检。

2、再者南明政权一共有7位皇帝,包括义兴皇帝朱慈烺(明监国鲁王追谥)、恭宗皇帝朱常洵(永历帝追尊)、弘光帝朱由崧、隆武帝朱聿键、绍武帝朱聿鐭、礼宗皇帝朱常瀛(永历帝追尊)及永历帝朱由榔。

当然这其中我们大家普通公认的明朝皇帝就16位,包括洪武帝朱元璋、建文帝朱允炆、永乐帝朱棣、洪熙帝朱高炽、宣德帝朱瞻基、正统帝朱祁镇、景泰帝朱祁钰、成化帝朱见深、弘治帝朱祐樘、正德帝朱厚照、嘉靖帝朱厚熜、隆庆帝朱载垕、万历帝朱翊钧、泰昌帝朱常洛、天启帝朱由校和崇祯帝朱由检这16位。

那么如果这16位皇帝同时在一起,朱元璋会教训谁呢?个人觉得这个问题不应该是朱元璋会教训谁,而是不会教训谁,我们应该都知道明朝的皇帝是历朝历代最不正常的皇帝,这16位皇帝里有夺侄子皇帝位置的永乐皇帝,有被宫女差点杀死的嘉靖皇帝,有不爱做皇上爱做木工的天启皇帝,甚至还有在自己封自己为大将军的正德皇帝,可以说朱元璋的皇子皇孙们就很少有正常的,所以我觉得没必要回答朱元璋会教训哪位皇帝,而是不会教训哪个的问题。

永乐皇帝造反一事出自《明史.本纪.卷四》:“秋七月癸酉,燕王棣举兵反,杀布政使张昺、都司谢贵。长史葛诚、指挥卢振、教授余逢辰死之。参政郭资、副使墨麟、佥事吕震等降于燕。指挥马宣走蓟州,佥瑱走居庸。宋忠趋北平,闻变退保怀来。通州、遵化、密云相继降燕。丙子,燕兵陷蓟州,马宣战死。己卯,燕兵陷居庸关。甲申,陷怀来,宋忠、俞瑱被执死,都指挥彭聚、孙泰力战死,永平指挥使郭亮等叛降燕。壬辰,谷王橞自宣府奔京师。长兴侯耿炳文为征虏大将军,驸马都尉李坚、都督甯忠为左、右副将军,帅师讨燕。祭告天地宗庙社稷,削燕属籍。诏曰:“邦家不造,骨肉周亲屡谋僣逆。去年,周庶人橚僣为不轨,辞连燕、齐、湘三王。朕以亲亲故,止正橚罪。今年齐王榑谋逆,又与棣、柏同谋,柏伏罪自焚死,榑已废为庶人。朕以棣于亲最近,未忍穷治其事。今乃称兵构乱,图危宗社,获罪天地祖宗,义不容赦。是用简发大兵,往致厥罚。咨尔中外臣民军士,各怀忠守义,与国同心,扫兹逆氛,永安至治。”寻命安陆侯吴杰,江阴侯吴高,都督耿瓛,都指挥盛庸、潘忠、杨松、顾成、徐凯、李友、陈晖、平安,分道并进。置平燕布政使司于真定,尚书暴昭掌司事。”
嘉靖皇帝被宫女刺杀一事出自《明史.本纪.卷十七》:“二十一年夏四月庚申,大高玄殿成。闰五月戊辰,俺答、阿不孩遣使款大同塞,巡抚都御史龙大有诱杀之。六月辛卯,俺答寇朔州。壬寅,入雁门关。丁未,犯太原。秋七月己酉朔,日有食之。夏言罢。己未,俺答寇潞安,掠沁、汾、襄垣、长子,参将张世忠战死。八月辛巳,募兵于直隶、山东、河南。壬午,振山西被兵州县,免田租。癸巳,礼部尚书严嵩兼武英殿大学士,预机务。九月癸亥,员外郎刘魁谏营雷殿,予杖下狱。冬十月丁酉,宫人谋逆伏诛,磔端妃曹氏、宁嫔王氏于市。是年,免畿内、陕西、河南、福建被灾税粮。安南入贡。”
天启帝爱做木工一事出自清代学者赵吉士所著的《寄园寄所寄》:“明熹宗天性极巧,癖爱木工,手操斧斫,营建栋宇,即大匠不能及。”
正德帝自己封自己做大将军一事出自《明史.本纪.卷十六》:“十二年春正月己丑,大祀天地于南郊。遂猎于南海子,夜中还,御奉天殿受朝贺。三月癸巳,赐舒芬等进士及第、出身有差。戊戌,以两淮、浙江、四川、河东盐课充陕西织造。夏四月壬子,靳贵致仕。丙辰,副总兵郑廉败土鲁番于瓜州。五月丙子,礼部尚书毛纪兼东阁大学士,预机务。六月乙巳朔,日有食之。秋八月甲辰,微服如昌平。乙巳,梁储、蒋冕、毛纪追及于沙河,请回跸,不听。己酉,至居庸关,巡关御史张钦闭关拒命,乃还。丙辰,至自昌平。戊午,夜视朝。癸亥,副都御史吴廷举振湖广饥。丙寅,夜微服出德胜门,如居庸关。辛未,出关,幸宣府,命谷大用守关,毋出京朝官。九月辛卯,河决城武。壬辰,如阳和,自称总督军务威武大将军总兵官。庚子,输帑银一百万两于宣府。冬十月癸卯,驻跸顺圣川。甲辰,小王子犯阳和,掠应州。丁未,亲督诸军御之,战五日。辛亥,寇引去,驻跸大同。十一月丁亥,召杨廷和复入阁。戊子,还至宣府。十二月癸亥,群臣赴行在请还宫,不得出关而还。闰月丁亥,迎春于宣府。是年,琉球、乌斯藏入贡。”

那么朱元璋绝对不会教训哪位皇帝呢?个人觉得就是洪熙帝朱高炽、宣德帝朱瞻基、景泰帝朱祁钰、弘治帝朱祐樘和崇祯帝朱由检这五位皇帝。那么他们到底做了什么才会让朱元璋绝对不教训呢?

1、洪熙帝朱高炽,朱高炽生性端重沉静,言行识度,喜好读书,由于他的儒雅与仁爱深得皇祖父朱元璋的喜爱,虽然他在位时间短,但是为人宽厚,为政开明,发展生产,与民休息,朱高炽平反了很多他父亲永乐皇帝在位期间的很多冤家错案,废除了许多苛政,停止了朱棣时期的大规模用兵,天下百姓得到了休息,文化得到了复兴,由他之后明朝正式步入了“仁宣之治”,明朝开始迈入了极盛。所以说朱元璋绝对是不会教训他的,生前那么喜爱他,况且他当皇帝之后还把明朝带入到了鼎盛的时期,谁会教训他呢?

《明史.本纪》评价洪熙皇帝:“「当靖难师起,仁宗以世子居守,全城济师。其后成祖乘舆,岁出北征,东宫监国,朝无废事。然中遘媒孽,濒于危疑者屡矣,而终以诚敬获全。善乎其告人曰「吾知尽子职而已,不知有谗人也」,是可为万世子臣之法矣。在位一载。用人行政,善不胜书。使天假之年,涵濡休养,德化之盛,岂不与文、景比隆哉。”

2、宣德帝朱瞻基,“仁宣之治”的创造者,在位期间政治清明,百姓安居乐业,经济得到空前的发展,他在位期间是明朝最为强盛,繁荣的时刻。宣德帝一朝文有“三杨”(杨士奇、杨荣、杨溥)、蹇义、夏原吉,武有英国公张辅,地方上又有于谦、周忱等名臣,可以说当时的明朝堪比宋仁宗时的朝廷,在内皇帝勤政,官员清廉善政,在外百姓们安居乐业,经济空前繁荣,且最重要的是他同宋仁宗皇帝一样,善于纳谏在军国大事上,都能听取臣下们的意见,而且不会轻易动怒,即时臣子们说错了,他也不会作出出格的举动,可以这么说宣德一朝,是明代君臣关系最为融洽、政治最清明、社会最和谐、经济发展最快、边防最稳固的一段时期。这样的好皇帝,朱元璋又怎么舍得教训呢?

《明史.本纪》评价宣德皇帝:“仁宗为太子,失爱于成谊。其危而复安,太孙盖有力焉。即位以后,吏称其职,政得其平,纲纪修明,仓庾充羡,闾阎乐业。岁不能灾。盖明兴至是历年六十,民气渐舒,蒸然有治平之象矣。若乃强籓猝起,旋即削平,扫荡边尘,狡寇震慑,帝之英姿睿略,庶几克绳祖武者欤。”

3、景泰帝朱祁钰,他可以说是明朝中期的“救世主”,若没有他的存在,可能明朝早在100多年就被瓦剌所灭,也就不会再有之后的“万历新政”。朱祁钰在位期间,知人善任,启用于谦等正直之人,励精图治,选将练兵,击退了瓦剌的入侵,使得明朝的江山社稷得以转危为安,同时在位期间还对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进行了各方面的整顿和改革,如政治上广开言路,招贤纳士,清除阉党势力,稳定局面,重用于谦等贤臣,吏治为之一新;军事上对于瓦剌的进攻趋势,采取抵抗到底的策略,在于谦等人的协助下,筹集粮草,厉兵秣马;经济上采取了舒恕的政策,对受灾严重的山东、河南、山西等地区,给予了不同程度的减免税负,并且赈济灾民,安抚流民,厉行节俭,减免宫廷开支,停止各类采办,又下诏天下巡抚署理各省农桑事务,倾力发展经济,可以说这些有效的措施使的当时明朝社会由乱而治并逐渐中兴,可谓英明之主。当然这个明朝的救世主,朱元璋又怎么舍得教训呢?

《明史.本纪》评价景泰皇帝:“景帝当倥偬之时,奉命居摄,旋王大位以系人心,事之权而得其正者也。笃任贤能,励精政治,强寇深入而宗社乂安,再造之绩良云伟矣。而乃汲汲易储,南内深锢,朝谒不许,恩谊恝然。终于舆疾斋宫,小人乘间窃发,事起仓猝,不克以令名终,惜夫”

4、弘治帝朱祐樘,中国近千年少有的被人用“孝”作为庙号的君主,他被称为“明孝宗”,历代史学家对他评价极高,明朝万历年间的内阁首辅朱国桢就说:“三代以下,称贤主者,汉文帝、宋仁宗与我明之孝宗皇帝”由此可见弘治帝是多么的受人尊敬。弘治帝是明朝“弘治中兴”的开创者,弘治帝在位期间为人宽厚仁慈,躬行节俭,不近声色,勤于政事,重视司法,大开言路,努力扭转朝政腐败状况,驱逐奸佞,勤于政事,励精图治,任用王恕、刘大夏等为人正直的大臣。可以说弘治帝朱祐樘人品极佳,他也是明代中叶励精图治的明君,朱祐樘的政绩诚然卓越,但最让人感动的,是他的宽厚仁慈,不管对谁,他都是宽厚对待,甚至包括他的仇人。可以说这么仁孝的君主,任由谁都不会去辱骂他,甚至连一句不好听的话都不会去说,我想朱元璋也一样吧。

《明史.本纪》评价弘治皇帝:“明有天下,传世十六,太祖、成祖而外,可称者仁宗、宣宗、孝宗而已。仁、宣之际,国势初张,纲纪修立,淳朴未漓。至成化以来,号为太平无事,而晏安则易耽怠玩,富盛则渐启骄奢。孝宗独能恭俭有制,勤政爱民,兢兢于保泰持盈之道,用使朝序清宁,民物康阜。《易》曰:「无平不陂,无往不复,艰贞无咎。」知此道者,其惟孝宗乎!”

5、崇祯帝朱由检,明朝最后一位皇帝,肯定会有人奇怪一般的亡国之君不都是肯定要被骂的吗?实则不然,崇祯帝有别于其他的亡国之君, 崇祯帝在位期间大力铲除阉党,勤于政事,生活节俭,曾六下罪己诏,是位年轻有为的皇帝,但此时的大明早已病入膏肓,崇祯帝根本就无法挽救衰微的大明王朝。在位期间爆发农民起义,关外后金政权虎视眈眈,已处于内忧外患的境地。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军攻破北京时,于煤山自缢身亡,终年34岁,在位17年。可以说他这一生都在坚持着“天子守国门 君王死社稷”这一理念,他到死都没破坏老祖宗所顶下的规矩“不割地、不赔款、不和亲”,最后北京城要被击破的时候,他没有逃跑,而是选择死来总结自己,甚至在临死之前都还在替他的百姓们着想,他说“朕自登基十七年,逆贼直逼京师,虽朕薄德匪躬,上干天怒,致逆贼直逼京师,然皆诸臣误朕也。朕死,无面目见祖宗于地下,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朕尸,勿伤百姓一人。”就这么一个可以说是好皇帝的朱由检,朱元璋又怎么忍心去教训呢?

《明史.本纪》评价崇祯皇帝:“帝承神、熹之后,慨然有为。即位之初,沈机独断,刈除奸逆,天下想望治平。惜乎大势已倾,积习难挽。在廷则门户纠纷。疆埸则将骄卒惰。兵荒四告,流寇蔓延。遂至溃烂而莫可救,可谓不幸也已。然在位十有七年,不迩声色,忧劝惕励,殚心治理。临朝浩叹,慨然思得非常之材,而用匪其人,益以偾事。乃复信任宦官,布列要地,举措失当,制置乖方。祚讫运移,身罹祸变,岂非气数使然哉。迨至大命有归,妖氛尽扫,而帝得加谥建陵,典礼优厚。是则圣朝盛德,度越千古,亦可以知帝之蒙难而不辱其身,为亡国之义烈矣。”

那么接下来剩下的皇帝,个人觉得朱元璋或多或少都会去骂几句,这剩下的皇帝就包括建文帝朱允炆、永乐帝朱棣、正统帝朱祁镇、成化帝朱见深、正德帝朱厚照、嘉靖帝朱厚熜、隆庆帝朱载垕、万历帝朱翊钧、泰昌帝朱常洛和天启帝朱由校这11位皇帝啦。

1、建文帝朱允炆,可能会有人奇怪为什么我觉得建文帝会被朱元璋教训,他不是朱元璋最喜欢的孙子吗?喜欢到都能把皇位给他,为什么又会骂他呢?其实我这里说的骂应该仅仅就是老人疼爱孙子般的那种骂法,就是很恨铁不成钢的那种意思,朱元璋肯定会说“你还没登基的时候我就帮你铺好了你当皇上的路,辅政大臣帮你选好了,对你有威胁的功臣们我也都杀了,那些你的叔叔们我已经让他们连我的葬礼都不要来,呆在自己的封地不要动,可到头来你还是让你的叔叔给抢走了皇帝,哎,你真是太让我失望了”。其实本身建文帝做皇帝还是做的非常好的,朱允炆在位期间增强文官在国政中的作用,宽刑省狱,严惩宦官,同时改变其祖父朱元璋的一些弊政,也在也开创了著名的“建文新政”。朱允炆很善良,也正是这份善良才最终导致他丢掉了自己的皇位,不得不说他生存了年代,如果他生在明中期,那么他绝对又是明朝即明孝宗朱祐樘之后的又一位仁君

《明史.本纪》评价建文皇帝:“惠帝天资仁厚。践阼之初,亲贤好学,召用方孝孺等。典章制度,锐意复古。尝因病晏朝,尹昌隆进谏,即深自引咎,宣其疏于中外。又除军卫单丁,减苏、松重赋,皆惠民之大者。乃革命而后,纪年复称洪武,嗣是子孙臣庶以纪载为嫌,草野传疑,不无讹谬。更越圣朝,得经论定,尊名壹惠,君德用彰,懿哉。”

2、永乐帝朱棣,其实我觉得永历帝除了“夺取侄子皇位”这么一个污点可能会让朱元璋教训之外,其他的地方肯定没有可以挑刺的地方。其实个人觉得朱棣是朱元璋所有儿子当中最像朱元璋的人,可以说他一生都在马背上过的生活,没当皇帝之前帮朱元璋打天下,当了皇帝之后帮自己的子孙后代带天下,朱棣在位对外曾五次亲征蒙古,甚至他的死都是在第五次亲征蒙古回来的路上。永乐帝朱棣在位就开创了明朝的又一个盛世“永乐盛世”,他的存在极大的对强化明朝的统治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在他统治期间明朝经济繁荣、国力强盛,文治武功都有了很大提升,可以说朱元璋除了骂他“你为什么要抢你侄子的位置,最好竟然还将他必死,你对得起你大哥吗,你对得起我吗,你对得起你母后吗”,其他的朱元璋除了表扬他就没什么可说的咯

《明史.本纪》评价永乐皇帝:“文皇少长习兵,据幽燕形胜之地,乘建文孱弱,长驱内向,奄有四海。即位以后,躬行节俭,水旱朝告夕振,无有壅蔽。知人善任,表里洞达,雄武之略,同符高祖。六师屡出,漠北尘清。至其季年,威德遐被,四方宾服,明命而入贡者殆三十国。幅陨之广,远迈汉、唐。成功骏烈,卓乎盛矣。然而革除之际,倒行逆施,惭德亦曷可掩哉。”

3、正统帝朱祁镇,第一个朱元璋真正会教训的皇帝,好好的大明江山从他开始竟然从主动进攻异族,被他弄成了要被动防守异族,甚至明朝的都城竟然被第一次打到了家门口,就单单凭这个他就得被对外强势的太祖皇帝朱元璋骂的狗血淋头,最终重要的是朱祁镇竟然不停朱元璋立的“宦官不得干政”规矩,宠信王振,后来又宠信曹吉祥、石亨,让他们掌控朝廷的政权,可以说明朝宦官干政就是从明英宗朱祁镇那时候开始的。当然我们不可否认的是在明英宗经过“夺门之变”重登皇帝宝座的时候,也任用李贤等一批贤臣,同时也听信纳谏,仁俭爱民了很多,还有殉葬制度就是他废除的,但是不管如何也改变不了他前期所做的糊涂事情,他终究是会被骂的。

《明史.本纪》评价正统皇帝:“英宗承仁、宣之业,海内富庶,朝野清晏。大臣如三杨、胡濙、张辅,皆累朝勋旧,受遗辅政,纲纪未弛。独以王振擅权开衅,遂至乘舆播迁。乃复辟而后,犹追念不巳,抑何其感溺之深也。前后在位二十四年,无甚稗政。至于上恭让后谥,释建庶人之系,罢宫妃殉葬,则盛德之事可法后世者矣。”

4、成化帝朱见深,成化帝前期绝对有明君的风范,在位初年恢复了朱祁钰的皇帝尊号,平反于谦的冤案,任用贤明的大臣商辂等治国理政,可以说有君王的风度,时代风气清明,朝廷多名贤俊彦,宽免赋税、减省刑罚,社会经济渐渐复苏。但是在后期却不行了,明朝历史上最遗祸万年的“西厂”、“皇庄”和“传奉官”制度就是成化帝创立的,可以说这三个制度经后世证明绝对是让明朝灭亡的三个根本原因,西厂导致后期官员被随意抓获,甚至可以不经请示就直接杀害,导致宦官的权利进一步加大;皇庄让民间的百姓陷入更加水深火热之当中,钱财被掠夺,土地被兼并;传奉官让明朝出现大量卖官鬻爵的情况,明朝的朝堂变得更加的乌烟瘴气。甚至后期更是因为宠信万贵妃,而导致一时之间,外戚横行,奸臣当道,朝纲败坏,就这样你说朱元璋能不教训吗?

《明史.本纪》评价成化皇帝:“宪宗早正储位,中更多故,而践阼之后,上景帝尊号,恤于谦之冤,抑黎淳而召商辂,恢恢有人君之度矣。时际休明,朝多耆彦,帝能笃于任人,谨于天戒,蠲赋省刑,闾里日益充足,仁、宣之治于斯复见。顾以任用汪直,西厂横恣,盗窃威柄,稔恶弄兵。夫明断如帝而为所蔽惑,久而后觉,妇寺之祸固可畏哉。”

5、正德帝朱厚照,这位皇帝是明朝争议最大的问题,有人认为“他处事刚毅果断,批答奏章,决定国家重大事件。弹指之间诛刘瑾,平安化王之乱、宁王之乱,大败蒙古小王子,且多次赈灾免赋。而且,他在位时臣下仍有不少贤才,也从侧面反映出这位帝王治下总体上仍有可称道之处。”但更多人认为“他为政期间荒淫无道,国力衰微,一生贪杯、尚武、无赖,喜好玩乐。很多人认为他荒淫暴戾,怪诞无耻,是少见的无道昏君”。但他到底如何我想谁都不清楚,但可以肯定他很喜欢玩乐,想干嘛就干嘛基本上没有做皇帝的样子,在位期间宠信刘瑾、张永、马永成、高凤等太监,更是终日沉迷在豢养虎豹等猛兽的豹房之内,但需要注意的是武宗虽是荒唐,但在大事上一点也不糊涂,可以说明朝在他的手里至少还没有败到哪里去,不过再怎样我想朱元璋也会教训他吧,他会说“不管怎么样皇帝就应该有皇帝的样子,该怎么总要有个度。”

《明史.本纪》评价正德皇帝:“明自正统以来,国势浸弱。毅皇手除逆瑾,躬御边寇,奋然欲以武功自雄。然耽乐嬉游,暱近群小,至自署官号,冠履之分荡然矣。犹幸用人之柄躬自操持,而秉钧诸臣补苴匡救,是以朝纲紊乱,而不底于危亡。假使承孝宗之遗泽,制节谨度,有中主之操,则国泰而名完,岂至重后人之訾议哉!”

6、嘉靖帝朱厚熜,明朝第二位由外地藩王直接成为皇帝的人,嘉靖帝是中国历史上最为独特的皇帝,也是明朝皇帝中最任性和倔强的一位,他为人聪明,也十分的勤奋,批阅奏书票拟经常到后半夜,虽然二十几年不上朝,但明朝的政治、财经、军事和民生大权却始终掌握在自己的手里,史书评价嘉靖帝为“中兴之主”,说他“有不世之奇谟六,无竞之伟烈四,而又有震世之独行五”。但我想不管怎样朱元璋还是会骂他,虽然嘉靖皇帝统治前期明朝国力可以说是蒸蒸日上,但在嘉靖晚年,由于国家承平日久,嘉靖帝逐步丧失进取精神,日益腐化,滥用民力大事兴建,而且迷信方士、尊崇道教,好长生不老之术,也正是因为这些事情,最后竟然导致皇宫中的一群柔弱的宫女都想把他杀了,可想而知嘉靖帝晚年是多么的天怒人怨。就仅凭这点朱元璋绝对会教训嘉靖帝

《明史.本纪》评价嘉靖皇帝:“世宗御极之初,力除一切弊政,天下翕然称治。顾迭议大礼,舆论沸腾,幸臣假托,寻兴大狱。夫天性至情,君亲大义,追尊立庙,礼亦宜之;然升祔太庙,而跻于武宗之上,不已过乎!若其时纷纭多故,将疲于边,贼讧于内,而崇尚道教,享祀弗经,营建繁兴,府藏告匮,百余年富庶治平之业,因以渐替。虽剪剔权奸,威柄在御,要亦中材之主也矣。”

7、隆庆帝朱载垕,前期可谓是精明能干之君,登基前的内忧外患使他关心朝局,对他登基后处理政务有着较大的影响。即位后倚靠高拱、陈以勤、张居正等大臣的尽力辅佐,实行革弊施新的政策,海内外得到大治,史称隆庆新政。可到了后期他跟他的父亲一样,没了雄心或者说他们父子两的自律性都很差,在后期由于觉得自己已经能很干了,所以就开始沉迷于女色,并经常服食一些媚药,也就是现在人们说的壮阳药,导致最后“精尽人亡”,可以说他就死在女人的肚子上的。隆庆帝其实做皇帝还是很不错的,但是就是太好色,所以朱元璋肯定会教训他“好色好到死在女人的肚子上你真丢尽我们朱家的脸”

《明史.本纪》评价隆庆皇帝:“穆宗在位六载,端拱寡营,躬行俭约,尚食岁省巨万。许俺答封贡,减赋息民,边陲宁谧。继体守文,可称令主矣。第柄臣相轧,门户渐开,而帝未能振肃乾纲,矫除积习,盖亦宽恕有余,而刚明不足者欤!”

8、万历帝朱翊钧,他是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在位48年,在位之初十年,靠着张居正的辅佐,开创了“万历中兴”的局面,这段时期神宗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社会经济有很大的发展,国力得到恢复,人民生活也有所提高,且在亲政后,励精图治、生活节俭,也有勤勉明君之风范,历史上著名的宁夏之役、朝鲜之役和播州之役被称为万历三大征的就是发生在这个时候。但是同样他也犯了跟他爷爷和爸爸一样的毛病,执政后期荒于政事,因缺乏张居正这样的贤士应对督导、国本之争等问题而倦于朝政,自此不再上朝,国家运转几乎停摆,其中强征矿税亦是在位期间被称为一大诟病,也正是从万历后期开始明朝逐渐走向了衰亡,正是因为如此后世才有人说“明之亡,实亡于神宗”。你说这么一个让明朝都快走向灭亡的皇帝朱元璋能不教训吗?

《明史.本纪》评价万历皇帝:“神宗冲龄践阼,江陵秉政,综核名实,国势几于富强。继乃因循牵制,晏处深宫,纲纪废弛,君臣否隔。于是小人好权趋利者驰骛追逐,与名节之士为仇雠,门户纷然角立。驯至悊、愍,邪党滋蔓。在廷正类无深识远虑以折其机牙,而不胜忿激,交相攻讦。以致人主蓄疑,贤奸杂用,溃败决裂,不可振救。故论者谓明之亡,实亡于神宗,岂不谅欤。”

9、泰昌帝朱常洛,又是一位勤政,但又好色的皇帝,在位期间进行了一系列革除弊政的改革措施,罢除了万历朝的矿税,拨乱反正,重振纲纪,但他每日回宫后却沉于酒色,纵欲淫乐,身体羸弱,在位仅一个月就驾崩了,还有历史上知名的明朝三大移案梃击案、红丸案、移宫案就是发生在泰昌帝朱常洛在位的时候。可以说朱元璋对于在位一个月就驾崩的子孙没什么可骂的,最多只能教训他“你怎么一点都不注意自己的身体,好色要有个度,你不能把身体都搞垮了啊”。这里我想说如果泰昌帝朱常洛不那么早的去世,也许明朝就还会有救,可惜的是历史没有如果,他还是在位一个月就死了。

《明史.本纪》评价泰昌皇帝:“光宗潜德久彰,海内属望,而嗣服一月,天不假年,措施未展,三案构争,党祸益炽,可哀也夫!”

10、天启帝朱由校,一个不爱做皇帝爱做木工的皇帝,一个误国误民的皇帝,可以说他是朱元璋最该教训的人,天启帝在位期间,魏忠贤与客氏专权,制造了“乙丑诏狱”“丙寅诏狱”等冤狱,残酷迫害企图改良明朝政治的东林党人,魏忠贤阉党对东林党人的迫害不断激起民变。同时国内各种社会矛盾激化,主要忧患来自辽东后金对明朝的威胁。朱由校即位后罢免有胆知兵的辽东经略熊廷弼,致使后金攻陷沈阳、辽阳,辽东局势日趋严峻。天启元年(1621年)三月,为稳定辽东,再次起用熊廷弼为辽东经略。熊廷弼根据辽东实际情况,制定了三方布置策。而掌握辽东实际兵权的巡抚王化贞,却不顾当时敌强我弱、容易被各个击破的危险,力主分兵把守,全面进攻。在阉党策划下,坚持正确方略的熊廷弼被杀,辽东战局陷于重重危机。可以说道天启帝这个时候,明朝就已经注定要亡了,如果不是天启帝早死,亡国之君绝对会是他,只是他就这么死了,却害的他弟弟崇祯皇帝替他承受这一切,最后落了个吊死煤山的下场,还替他背上亡国之君的称号。你说这么一个皇帝,朱元璋不教训他就怪了,甚至我想都可能直接暴打他一顿,生出这么一个子孙,朱元璋肯定都后悔死了。

《明史.本纪》评价天启皇帝:“明自世宗而后,纲纪日以陵夷,神宗末年,废坏极矣。虽有刚明英武之君,已难复振。而重以帝之庸懦,妇寺窃柄,滥赏淫刑,忠良惨祸,亿兆离心,虽欲不亡,何可得哉。”

以上的仅仅是我个人的观点,如果觉得不对的地方请在评论指出,我一定改正,同时觉得我说的好的,请点点关注,点点赞哦,谢谢。

10

谢谢邀请,我是历史风云阁阁主!

中国拥有五千年历史,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五千年里,中国的综合国力一直位居世界第一,这种情况直到清朝才被西方超越。明朝是古中国最后一个排名第一的朝代,统治历时276年,共出现了16位皇帝。

社会上,人们对明朝的风评是差评多于好评,这16位皇帝也出现了很多奇葩,比如喜欢斗蛐蛐的明宣宗,二十年不上朝的万历皇帝,喜欢炼丹的嘉靖皇帝,造反篡位的永乐大帝。总共16位皇帝,几乎每位皇帝都做了令人惊讶的奇葩事,可谓是古来第一朝了。

大家都知道,朱元璋为了建立明朝,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无数次出生入死,与元朝、陈友谅、张士诚等交战无数次,甚至好几次跟死神擦肩而过。但是明朝只存在了200多年就被他的子孙败光了家产,最后居然被流寇灭了,可想而知朱元璋有多么痛心了。

那么如果明朝16位皇帝齐聚一堂,朱元璋会先揍谁呢?

我认为,朱元璋会先揍朱允炆,为什么呢?

首先,朱元璋为朱允炆付出得最多

朱允炆是朱元璋的继承者,明朝的第二位皇帝。但是一开始,朱元璋立的太子不是孙子朱允炆,而是他和马皇后的长子朱标。朱标天资聪颖,为人宽厚,内心刚强,非常受朱元璋的喜欢,也受到了兄弟们的爱戴。

朱标一出生就被朱元璋内定为自己的继承人,带在身边,请李善长、刘伯温等人教他处理军务,培养他的执政能力。朱元璋对朱标可是寄予了厚望的,但是朱标不幸去世。后来朱元璋又立了朱允炆为太子。

我们都知道,古代的皇帝制度向来是“父死子继,兄终弟及”的。朱标死了,应当是在朱标的兄弟中选取一个继承人,比如朱棣什么的。但是朱元璋就不,也许是在朱标身上倾注了太多的心血,朱元璋选取了朱允炆为太子。

这样一来,朱元璋的儿子们就不服了。大哥朱标在时,他是太子,弟弟们自然没有意见,但是大哥死了,又立自己的侄子朱允炆为太子,这些叔叔们的心理肯定不乐意。谁会愿意被自己的侄子骑在头上,而且这些叔叔都是有机会当皇帝的,被朱允炆这个毛头小子抢了,心理当然会不服。

当然,朱允炆的叔叔们心理再不乐意,也得服从朱元璋的命令,毕竟天下还是朱元璋的。不过心理肯定对朱元璋有了怨言,对朱允炆也不满。朱元璋这个做法不仅为之后的靖难之役埋下了祸根,也让儿子们对自己产生了意见,可以说立朱允炆为太子是朱元璋牺牲了父子关系换来的。

除了影响到朱元璋和儿子们的关系外,朱元璋晚年对功臣的清洗也是为了朱允炆能顺利继位。

明初四大血案是指胡惟庸案、蓝玉案、空印案和郭桓案,是朱元璋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加强皇权所制造的骇人听闻的血案,又称洪武四大案。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为了朱允炆能顺利继位。

朱元璋1368年当上皇帝,1398年去世,而朱允炆1377年才出生。所以说朱允炆出生的时候,朱元璋早就一统天下了,皇帝都做了将近10年了。朱允炆压根没有参与到朱元璋一统天下的战争中来,甚至消灭北元的战争都在朱允炆才12岁的时候就结束了。

远离战争年代,对普通老百姓家庭自然是求之不得的幸事。但是换一个角度来看,对帝王的继承人,尤其是开国君主的继承人来说,如果没有军功,是一件很尴尬的事情。

因为跟随朱元璋打天下的文武重臣都是战功赫赫,地位和官职都是一刀一刀杀出来的,自然不会服气没能力的君主来统领他们,怎么样的君主才有能力,很简单,在战场上起到了作用的君主,简单地说就是有军功在身的君主才会让这群骄兵悍将服气。

朱允炆不仅没有军功,甚至从来没有过军事生涯,跟朝中的文武大臣都不熟,等于没有支持自己的班底。虽然朱元璋重新立太子时,那些文武大臣都赞成立朱允炆为太子,但是他们只是觉得朱允炆宽厚仁慈好说话,而另一位候选人朱棣强势,不好相处,并非是朱允炆的支持势力。

朱标就不一样,他从小就跟随父亲处理政务,朱元璋的手下都很服气他。朱元璋为了给自己的孙儿留下一套可以控制的班底,又不能让朱允炆的统治受到威胁,于是在晚年,朱元璋掀起了一系列清洗功臣的行动,主要就是洪武四大案。

我们来看看洪武四大案造成了多大的杀戮。胡惟庸案造成了三万多人的死亡,包括胡惟庸、李善长等开国功臣;蓝玉案牵连达1.5万人,明朝最后的名将蓝玉就因此案而死;空印案是一个冤案,也诛杀了上百名官员;郭桓案造成了六部左右侍郎以下的官员全部处死,上万名官吏死在狱中。

洪武四大案造成了至少十万人的死亡,不仅开国功臣几乎死伤殆尽,明朝的后起之秀也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无数贤能之人被无辜牵连,优秀将领几乎绝灭。简直可以称之为国难,虽然四大案的爆发都有各自的原因,但是他们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为了给朱允炆继位铺路。

为了朱允炆,朱元璋造成了数十万人的杀孽,很多还是冤死的。历史第一杀神白起坑杀了几十万赵国降卒后,都心神不宁,夜不安寝的。朱元璋因为这四大案所背负的心理压力可想而知,而且其中很多人都是跟随自己打天下的旧臣,不得不说,朱元璋所付出的代价太大了。

朱元璋牺牲了父子之情,牺牲了君臣之义,宁背上后世骂名造成了数十万人的大杀孽,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为了扶持朱允炆登基。可是朱允炆又是怎么回报朱元璋的呢?

上文我们提到了朱允炆被立为太子时,朱元璋的儿子们都是很不服气的,最典型的就是燕王朱棣了。朱棣这个人很有能力,也很有野心,虽然对大哥朱标的太子之位没有意见,但是对朱允炆的继位意见可是大得很。

但是朱元璋为了保朱允炆上位所施展的铁血手段震慑了所有人,朱棣纵然野心再大也不得不蛰伏起来,接受朱允炆称帝的事实,或者说暂时接受朱允炆继位。或许朱棣占据燕地,成为了事实上的燕地的皇帝,也勉强能过下去。

但是朱允炆上位后,居然要削藩。这等于向所有的藩王宣战,包括燕王朱棣。其实朱元璋也想到了藩王势力太强会威胁到朱允炆的统治,所以朱元璋在位期间就对藩王的力量进行了削弱限制,可以说此时任何一个藩王的力量都是对抗不了中央的。

而且朱允炆削藩的手段之弱也很感人,在威望不足,准备不够充分的情况下,听从三个草包的意见强行削藩。而且朱允炆还是专挑软柿子捏,一年之内连废周王、代王、齐王、岷王,还将亲叔叔湘王逼死。

朱允炆仗着中央压倒性的实力,这一系列动作又毒又快,自然可以让这五个实力弱小又来不及准备的藩王措手不及,但是也打草惊蛇,惊动了最强的燕王朱棣和宁王等实力强大的藩王。这一系列动作看似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实际上却让朱棣等人获得了准备战争的时间。

朱允炆削藩初期虽然取得了还算满意的效果,但是面对朱棣,朱允炆却被儒家传统的仁义道德束缚住了,他始终不忍心对自己的亲叔叔朱棣动手。

朱允炆有好几次可以除掉朱棣,比如朱棣进京参见新帝时,表现得十分校长,御道骑马,见帝不拜,这等于给了朱允炆收拾朱棣的机会,但是朱允炆将朱棣放回了北京。靖难之役开始前,又将朱棣的五个质子放回北京,失去了跟朱棣谈判的筹码,朱棣再也没有顾忌。

朱元璋给朱允炆留下了一个完整的江山,为了朱允炆,不惜牺牲与其他朱家子孙的亲情,也不惜削弱其他藩王的势力,甚至背负了数十万人的性命,可是朱允炆不善用人,过度仁慈就是懦弱,最后将大好江山白白交到朱棣手中。

朱元璋付出了这么大的代价,为的就是让朱允炆顺利的登基,然后让大明王朝千秋百世的传承下去,谁知道朱允炆别的能力没有,败家的能力可是一等一的,愣是将朱元璋留给他的四个二带大小王的绝世好牌打了个稀巴烂。我想朱元璋最想揍的应该是朱允炆吧,至于其他子孙,毕竟不熟。好在天下落在了自己的四儿子手中并发扬光大了,还是老朱家的天下,朱元璋也算没什么遗憾了。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