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加木是何许人也?对于今天 的90后、00后来说,这绝对是一个陌生的名字, 然而对于中年以上的人来说,它却是一段抹不去的记忆。彭加木是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副院长,著名的科学家,在酶、纤维状蛋白质、动植物病毒等方面有突出的研究。
1980 年 6 月 17 日, 他率领科学考察队在新疆罗布泊进行科学考察时, 突然神秘失踪,这在当时直接 惊动了党中央、国务院。为了抢救彭加木的生命,澄清社会上一些不切实际的传闻, 从 1980 年 6 月至这年年底, 中央调动了部队、直升机, 组织了四次大规模的搜寻行动,但 结果却令人大失所望,最终也没能找到彭加木!
罗布泊,中国最为神秘的地方。位于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的东部,西起塔里木河下游,东至甘肃河西走廊,南邻阿尔金山, 北到库鲁克山, 总面积达 9.7 万平方公里, 跨越新疆、甘肃两省地界。两千多年前的《山海经》中, 对罗布泊有这样的记载:
【罗布泊】
“东望泑泽,河水之所潜也。”——《山海经》
所谓“泑”, 即“水色黑也”。从十九世纪中叶以来,罗布泊和楼兰古国, 一直都是中外科学家探险和考察的热点地区。罗布泊的自然条件极其恶劣, 不仅没有人烟,就连生物也难以生存。因此探险家们把罗布泊比喻为,横卧在新疆东南部一口令人心悸的黑棺材。
1949 年,从重庆飞往乌鲁木齐的一架飞机,在罗布泊上空失踪,直到9 年以后,这架飞机的残骸才在罗布泊被发现,机上人员全部死亡。
1950 年, 解放军剿匪部队一名警卫员, 骑马冲出重围后,突然神秘失踪。32 年之后,前去探险的 地质队在罗布泊南岸发现了他的尸体, 但对于其死因却始终不得而知!
1976 年,新疆地矿局的一辆汽车在罗布泊以北, 给野外作业的工作人员运送物资, 但驶进罗布泊后不久,汽车和车上的三个人却神秘失踪; 7 天之后, 当地的驻军用直升机找到了三具尸体,他们的表情全都惊恐万分。
1979 年,云南第九地质队 28 人在罗布泊遇险, 地质队员濒于死亡, 靠喝小便维持生命, 这种现象一直维持了三天,才被当地驻军派直升机把 这28 人救回。
1980 年,新疆石油管理局野外队的三名队员在罗布泊遇险,直升机在一条直线上,每相隔 10 公里, 发现了这三个人的尸体。
1995 年, 米兰农场一个职工, 开着吉普车带领两个亲属去罗布泊探宝,三个人神秘失踪。两年后,探险家发现两具尸体, 另一个人至今下落不明,奇怪的是,吉普车完好无损,油箱里有汽油,车上也有水, 出事原因令人百思不得其解。
在这些所有罗布泊的失踪事件中,我国的著名科学家彭加木,在留下一张纸条后,便从此人间蒸发!
彭加木三进罗布泊考察
- 彭加木第一次进罗布泊,为我国原子弹的建设,寻找稀有资源
1964年5日至 3 月 30 日, 彭加木带领着几个科学工作者在环罗布泊一周,采集了水样和矿物标本,对当时流入罗布泊的塔里木河、孔雀河、车尔臣河,三条河流的钾含量做了初步的研究, 在这次调查中,彭加木认为罗布泊是一块宝地,因为这里很可能有“重水”资源。
什么是“重水”了?,“重水”是制造核能源必不可缺少的物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正是我国面临苏联的“核讹诈”,中苏关系的破裂时期,我国为了储备核能源,不得不花大量的外汇拿去购买“重水”。彭加木在当时这样的时代大背景下,顾不上患癌症的身体,主动请缨为国家搜寻天然“重水”资源。
- 再进罗布泊,取得了许多重大科研成果,并纠正了一些外国探险者的谬误
第二次考察是 1979 年 11 月 15 日至 12 月30 日,当时经国务院批准,由中日两国电视台组成《丝绸之路》摄制组,到罗布泊实地拍摄。节目组聘请了彭加木为顾问。
【实验中的彭加木】
彭加木先期到罗布泊进行了细致的科学考察。他说:“我有从荒野中踏出一条路来的勇气,我要为祖国和人民夺回罗布泊的发言权。”
这一次考察,彭加木取得了许多的科研成果, 并且纠正了外国探险者的一些谬误。科学考察结束后, 他又为中日两国摄制组找到了从古墓地, 兴地山进入楼兰的道路, 还重走了从楼兰环绕罗布泊到达若羌的丝绸之路中段。
彭加木第三次进罗布泊考察,是1980年5月3日至6月17日。
1980年5月3日,彭加木第三次进入罗布泊。这一次的考察,彭加木组织了一支十人的科考队,但 5 月 3 日却又正好是星期六, 很多考察队员的家都在乌鲁木齐, 队里的一些队员希望在5 月 5 日星期一出发, 这样可以在乌鲁木齐跟家人一起度过星期天。
因为这次考察,要一、两个月都不能回家, 很多人希望在星期天安排好家里的事情。
而彭加木的家不在乌鲁木齐,他没有考虑到队员们的合理要求,还是坚持在 5 月3 日一早出发。
因为彭加木是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副院长,又是此次科考队的队长, 队员们也都服从了他的决定。于是, 科考队一行十人乘一辆大卡车、两辆越野车,从乌鲁木齐出发向罗布泊进发。6 月 7 日, 科考队成功纵穿罗布泊到了南疆的一个小镇———米兰休息。
按照原计划, 考察工作到此结束,全队应该沿着南疆公路北上,回到乌鲁木齐。
但这时的彭加木又提出,不走平坦的南疆柏油公路,走罗布泊东线继续考察: 由米兰东进,经过东力克、落瓦塞、山兰子、库木库都克、羊塔克库都克、红十井、开元、新东一号,然后取道吐尔逊北上,返回乌鲁木齐。
这是原来考察计划中没有的,许多科考队员都没有跟家中打招呼,有的队员已经安排了其它工作。
因为彭加木是这次科考队的最高领导,队员们还是服从了他的决定。
但是, 在科考中,汽车的汽油供应以,及汽车轮胎的磨损和其它机械损耗, 是按着行驶公里数计算的。
在艰难崎岖的罗布泊行驶,和在平坦的柏油马路上行驶,对汽车耗油,轮胎、机械的损耗,是 不能同日而语。在得知彭加木改变科考原定计划后, 司机们曾经向彭提出这个问题,而彭以他是副院长不管行政而没有予以解决。
正是由于临时决定东进考察, 而且准备工作不足, 所以导致了科考队到达库木库都克时缺水、缺油等一系列情况的发生。
情况紧急,导致科考队不得不在 6 月 16 日夜里 10 点 10 分, 由彭加木亲自草拟向新疆罗布泊中国人民解放军,马兰基地发出了求救电报,报告内容为:
我们今天十二点,到达库木库都克地区西大约十公里的地方。我们缺油和水, 请紧急支援油和水各五百公斤,在 18 日运送到这里。请示作战处办理 请转告乌鲁木齐。另,捕获一头野骆驼。——【求救电报内容】
长 江马兰驻军基地的领导收到求救电报后,立马 觉察到了事情的严重性,随即 向上级有关领导请示,上级同意用飞机调运急救物资。
在彭加木给马兰基地发出求救的电报后,他又对大家说,我们要尽量自己去找水, 这样可以给国家节省许多的费用, 用飞机运水太昂贵了,他建议开车去找水井。
然而,从库木库都克,到羊塔克库都克,再到克孜勒塔格。 当时计算了一下,这一线路来回路程有足足 240 公里,需要一桶汽油, 而当时科考队所剩汽油已经十分紧张。
队员们劝他,等与部队联系后再作决定。6 月 17 日上午 9 时, 科考队在吃早饭的时候,彭加木又提出要向东去找水井, 如果找到水井,就通知部队不要再派飞机运送水了。
有的队员提出等部队直升机送水, 彭加木还和几个队员争执几句,说完他就离开了帐篷, 去他平时坐的越野车里,前去查阅地图。
上午 11: 30 分,科考队收到驻军部队的回电,等把电码转译出来,已经快 12 点了。
科考队副队长汪文先拿了电文走出帐篷,到彭加木的越野车里发现彭加木并没有在车里,汪文先以为彭加木去大小便了,就回到帐篷里等彭加木。
12: 30 分,司机王万轩去越野车里拿衣服, 在越野车里发现彭加木的地图册中夹着一张纸条,纸条有一半露在外面, 他抽出纸条打开一看,上面写着:我往东去找水井。
彭加木在临走时,带有毛衣和自卫用的匕首等野外工具。因为以彭加木的体质、经验和意志,是有可能在两天内,走出那一带四十五公里的戈壁沙漠,到达有水草的疏勒河故道的。
当天夜里 10: 00,科考队员在附近的沙丘上,用红柳枯枝点起两堆火,每隔一小时打三发信号弹, 信号弹可以打 100 米高, 周围 15 公里范围内可以看到。
司机王万轩还把越野车开上沙丘, 朝东方向开亮大灯,他们期望彭加木看到火光、信号弹、汽车灯光, 会朝着宿营地方向走来。
然而到了凌晨 2: 00, 仍不见彭加木回来, 科考队不得不把“彭副院长 17 日 10 时一人外出未回。”这一重要情况告知驻军部队,并请驻军部队转告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
与此同时,科考队员开始寻找彭加木的行动。彭加木留下的纸条是:“我往东去找水井。”
然而, 科考队员们乘车沿着他的脚印搜寻的时候, 却发现彭加木向东只走了 3 公里, 又朝北走去; 朝北走了一阵,又掉头向西,走了一个 7.8 公里的酷似“马蹄形”的找水路线。更为奇怪的是,搜寻他的科考队员走到 7.8公里处, 彭加木的脚印突然消失, 光天化日之下竟再也找不到了。
还有传闻说, 在彭加木脚印消失的地方, 最后只发现了他的左脚脚印,右脚脚印无影无踪……
6 月 18 日, 科考队员们继续搜寻彭加木。这一天,驻军部队派直升机送来了 500 公斤水。科考队成员——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行政处的保卫干事陈百录,还登上直升机超低空搜寻了近一个小时, 依然没有找到彭加木的身影。
6 月 19 日, 直升机又冒着危险、打破禁令,给科考队送来了三桶汽油。有了汽油,科考队员开车又向东北搜寻。
在 10 公里外的一个芦苇包上, 科考队员马仁文终于有了重大发现。大约下午 4 点,他在一个长着芦苇的土包上发现有人坐过的痕迹, 坐印很清楚。
旁边的脚印与昨天和前天发现的相同,都是彭加木穿的 42 号翻毛皮鞋的脚印。他还发现一张椰子奶油糖的糖纸夹在芦苇杆儿上,拿过糖纸一看,是青岛食品厂生产的。
他清楚记得,这奶油糖是彭加木在米兰农场休整时候买的,由此证明,彭加木肯定在这里休息过!这一发现,,令科考队员们为之兴奋, 他们沿着脚印继续找了十几公里,但依然没有发现!
中央下令,不惜一切代价寻找彭加木
彭加木失踪的消息,在当时是严格保密的。
1980年6月20日,当时国家主管科技工作的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方毅, 对新华社的报道作出了重要批示, 要求要千方百计搜寻彭加木。
6 月 23 日,时任中共中央主席的华国锋, 在新华社国内的动态上,作了重要批示,方毅、李昌同志:彭加木同志失踪尚未找到,他们要求中央下令派出飞机飞行十五架次。此事请和新疆取得联系,并和总参、空军研究如何派出飞机配合地面搜找。
【华主席】
6 月 23 日大规模搜寻彭加木的行动开始了。
当地部队首长,和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领导迅速成立了“找彭领导小组”。时间紧迫,经与各方协商, 决定用大型直升机紧急运送先遣部队到彭加木失踪地投入搜寻, 后续部队分乘 7 辆汽车,并配备电台 3 部,步话机 3 部, 昼夜兼程赶往罗布泊。
当地驻军部队和地方政府共出动 136 人次,空军部队也出动直升机 多次。地面人员在出事地点 30 公里范围内反复搜寻,直升机则距离地面30米进行低空搜索, 范围扩大到了 60 公里。
机上搜索人员在空中飞行4 个多小时,可以清楚看见地上突然跳出的野兔,还有一丛丛的芦苇和红柳……然而。 这样被称之为“耕耘式”的搜寻, 还是没有发现彭加木的踪影。
当时参与搜救的一位解放军战士,长叹了一口气说道:“要是彭加木穿着红衣服, 哪怕戴一顶红帽子就好了。”在一望无际的沙漠里, 红颜色最为显眼,也是最容易被发现的。
可当年的科考队还没有这方面的经验,他们穿的都是蓝灰色的工作服, 远远望去和地面的颜色很难分辨。这次搜寻进行了整整一个星期,在艰苦的 7个昼夜里,没有任何人报告过有关彭加木下落的一丝一毫的消息。
在阴云笼罩,在罗布泊和所有搜寻人员心里的沉重气氛中, 负责搜救的采访指挥者解放军参谋长朱平做了这样的总结:
我们不得不沉痛地宣布,我们最初的判断有所失误,第一次搜寻和第二次搜寻只能以失败而告终, 彭加木队长失踪已经整整 10 天,我们再也不敢做任何乐观的假设了。如果彭加木队长还活着, 他现在只能在这片死亡地带之外; 因此,我们不得不结束这一阶段的搜寻工作, 并请上级组织第三阶段的搜索,重点应该是东边具有生存条件的大范围地区。
朱参谋长所说的“我们最初的判断有所失误”,是指人们都认为:“彭加木不会走远, 肯定就在附近。”既然搜寻不到活着的彭加木, 也应该能搜寻到彭加木的遗体和遗物。这是第三次搜寻的重点目标。
彭加木离开大本营时,身背一个铝水壶,装有两公斤水, 还背一架照相机,携带一个地质铁榔头、一个罗盘、一把匕首、一个笔记本和一个灰背包,手上戴一块“上海牌”手表。
1980 年 7 月 7 日,大规模搜寻彭加木的行动又展开了。这次搜寻分三路三支小分队, 分别从敦煌、八一泉、库木库都克三个地点同时出发。
这次制定的搜寻方针是:
地面搜索为主,空中搜索为辅,搜索范围加大。
在这次搜寻中,有人提出了“动用警犬搜寻”的建议。
经过研究之后,此建议最终被采纳。
接着,分别从上海、南京、烟台警犬训练基地,选拔有丰富经验的6 名警官, 携带 6 条在平时破案中屡建战功的优秀警犬, 分乘火车、飞机、汽车, 聚会到罗泊。
本指望这些嗅觉比人灵敏一万倍的警犬,在搜寻中有重大突破。没想到,来到这如同火炉一样
酷热的罗布泊,6 条警犬有的拒绝下车, 有的水土不服,有的萎靡不振, 有的脚被扎伤。强迫它们搜寻,结果全都是三条腿走路。
警犬们智商不低, 它们懂得把一条腿悬在空中散热, 等哪条腿受不了了再换一换。 日这一次搜寻彭加木的行动结束,中国科学院向党中央、国务院报告了这次搜寻的情况:
此次行动出动 181 人、48 辆汽车,飞机搜寻 29架次, 飞机运送物资和人员 40 架次,空中搜索达100 多小时,搜寻范围 4000 多平方公里,历时近一个月。但是, 没有发现彭加木的遗体和任何遗物。彭加木失踪虽然仍是个难解之谜, 但他已经没有生还的可能则已经断定,搜寻彭加木的行动也告一段落。
1980年,彭加木在罗布泊神秘失踪,至今已经40年了,彭院长的尸体仍然不知下落,彭加木失踪之谜,不知何时才能解开!!!
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