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这个问题答案如下:

一、中国男人有学成文武艺,卖于帝王家的传统。

光宗耀祖、流芳千古是中国许多‘男儿一世的追求。历代农民参加起义的开始原因很多类似,由不饿死到吃饱饭,然后是娶妻生子,荣华富贵、加官晋爵、封妻萌子、流芳百世,元末跟着朱头的文武大臣们也不外乎此。开国初,他们也确实分享了老朱家的胜利果实,分别封了公、侯、伯等爵位,李善长、胡惟庸、徐达、汤和、邓愈等拜相封将,人生如此,夫复何求?

二、人都有侥幸心理,历代帝王对开国功臣大开杀戒的并不多见。

如秦始皇与开国元老们大多能和睦相处。李斯、王翦、蒙恬、蒙毅等和始皇帝一生和睦相处。

刘邦诛杀的是异姓王。如韩信、黥布、彭越等。他们均是实封王,有地有兵有钱有粮,像韩信还是带兵多多善善,军事才能远胜能将十万之众的皇帝刘邦的主儿,还有当年趁刘邦与项羽肉搏处劣势,趁机逼封假自己当假齐王的主儿。简言之,这些诸侯王让刘邦晚上睡不着觉啊!但刘邦鲜有诛杀其他功勋文臣武将的纪录。陈稀是公开造反,刘邦去平叛,性质不一样。

李世民登基,和凌烟阁功臣绝大多数能和睦相处。侯君集是帮助太子李乾造反,被杀后画像仍保留在凌烟阁。玄武门之变首功大臣尉迟恭恃功而骄,最终李世民也只是敲敲边鼓,让尉迟老将军尾巴夹紧而己……

大宋赵匡胤杯酒释兵权,让兵权在握的大将石守信交出兵权,皇上用金钱玉帛予以回报。对大臣武将待遇颇丰,并立下遗诏,到北宋灭亡未诛杀一文臣。

南宋赵构除了诛杀岳飞让后世诟病外,其他除了公然谋反的也鲜有诛杀大臣的纪录。

朱元璋给手下小弟们的印象也就是抠门一点而已。大多数功勋大臣没想到朱元璋会下杀手。他们认为只要自己没有谋反的野心,脑袋还是自己的。等看明白朱元璋要诛光大臣时已是难以回头了,自己本不想造反,只想安享太平时光,知道朱重八深通谋略、军事,自己也无太大实权,所以个个做了待宰的羔羊!

三、有两个大臣对朱元璋洞若观火,所以处处低调,处处提防,一人幸免于屠杀。

一大臣叫刘伯温,他深知朱屠夫性格,在与丞相李善长、胡惟庸掰了几下手腕后,开国初就辞去御史中丞一职,回家养老。但不久又被招至京城,一剂药送了性命。说胡惟庸在朱重八眼皮下公然下药,老胡没这个胆子,很有可能老朱逼他下手。

另一个叫汤和,与朱元璋共始终。老汤深知元璋能力、手段,为人极为谦恭、低调。

早在红巾军郭子兴手下当千总时,汤和写信动员还是小和尚朱元璋的造反。两人在濠州城下,汤和让大头兵元璋大摇大摆在前,自己这个恭恭敬敬走在后面,像马弁。到开国后,汤和第一个交出了兵权,元璋知道汤和绝对忠诚,没下杀手。对汤和恩宠有加。其他的就没汤和幸运,除了耿炳文等作为交给朱允炆的遗产,其余的大都团灭了!

最佳贡献者
2

能征善战开国将军,这些只不过是我们后人根据史籍典故里捕捉到,吹嘘出来的罢了。

这些后世之杰,很多在当时也只是无名小卒,并没有像今天一样被封神。不要说将领了,就说皇帝,像刘邦、赵匡胤、朱元璋,还真以为他们一开始就知道自己是天命之子吗?当年还不是拾荒盗草之辈。只不过后来风云际会,把握住了历史的机遇,成功化龙而已。将领就更不用说了,好多也就是个山大王而已。他们其实就是老兵,一场场战役筛选下来,水平差的、运气差的,都死了,而活着的,这些经历让他们成了传奇。而之前,没有谁知道自己能活多少轮。后来气吞六合,横扫八荒,君临天下,号令神州的秦始皇,当年在赵国当人质时候,想必也是害怕的很,也运也命也 非吾之所能也,一切都是历史的因缘巧合,江山代有人才出,不能太把过去的成就当一回事。

跑是舍不得跑的。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在巨大的权力和利益面前,没有多少人舍得放手的,都抱有侥幸心理。这些大将,很多都是从一无所有混成人中龙凤,你让他们放弃掉辛辛苦苦打拼挣下来的荣华富贵,你觉得他们肯吗?虽然说,历代君王很多都有兔死狗烹的操作,但是也不是个个皇帝都这样,即便是朱元璋,也不是把所有的当年的兄弟都杀了,所以自己还是很有机会活下去的。再加上点和亲什么的,只要自己安分守己,应该还是问题不大的(自我安慰)。纵观历史,混得很好,还懂得急流勇退的,一下子也就只能想到范蠡、张良、郭子仪、汤和了。

到底是这些将领成就了帝王,还是帝王成就了这些将领?其实,多看看历史就知道,虽说是彼此成就,但是更多的是帝王成就了名将。很多名将没遇到明君之前,还不是默默无闻,国士无双的韩信之前跟的是项羽,只是个执戟郎(感谢指正),后来才跟的刘邦。就算都预料到了,也都想蒙混过去。当年大家一起打江山,为什么最后是那个人当了王,其实是有道理的。乱世之下,实力是一切,大家让他当王,是出于认可他的能力。只要是聪明一点的将领,韬光隐晦、盘龙卧虎的,想方设法让自己活得久点儿,等初代帝王死了,碰上了个无能的二代、三代。司马懿就是这样成功的。要是后代牛逼,造反也赢不了 ,就是吴三桂的下场。

再者说这些名将并不都是什么好东西,他们腐化变质得飞快,他们的存在其实对国家和社会是弊大于利的,弑杀功臣其实很大程度上是有利于国家的稳定和长治久安的。这话虽然说的没有什么良心,但这个就是事实。当战争打完,天下已定,这些武人要么自我转型,要么被整死,留着是很大的隐患。多数武人将领都缺乏政治敏感,容易被当枪使,成为政治斗争的帮凶;不参与政治斗争的,也容易腐化堕落,在荣华富贵和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权力面前,稍不注意就迷失了;有真本事的,往往也有大野心,当年大家 一起光屁股打天下你什么样子我还不知道,现在说什么天命之子、真龙转世,骗骗老百姓可以,一起出生入死的战友才不不信呢。

所以说,将领们没有熬过安全期大多数就被老朱解决了,错不错杀也就没办法了,这就是帝王之术。

3

实际上这个问题问得有些牵强附会,地位再高,本事再大,他也是人,对待任何事情不可能面面俱到。那在这里我想问一下:汉朝的开国元勋韩信厉害不厉害,他能算出刘邦在利用他的能力,取得天下之后会不念旧情,对他下毒手吗?还有诸葛亮,能耐大不?而且在其未出茅庐之前,就已经预测三分天下。可他怎么可能想到真正需要他彰显其能力,北上伐魏,恢复汉室的关键时刻,却冒出了他人生当中最大的,也是唯一的对手司马懿。正是这个司马懿的存在,毁了诸葛亮和他极力辅佐的蜀汉王朝。难道你能说诸葛亮没有才能吗?

就象古人所说: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一个人的荣华富贵在其出生时就已经注定了,不是能由自己来左右的。就拿跟随朱元璋左右来打天下的功臣们,在大家同甘共苦的时候,朱元璋是不可能流露出自己的狼子野心。如果是那样,还会有谁为其卖命呢?

基于这一点,所以有一部分功臣会在明王朝建立以后,居功自傲,骄横跋扈也就不足为奇了。不要说朱老四了,就是后来的太平天国运动,在夺得南京以后,就开始享乐,并为了权利而自相残杀,内部火拼。你说东王杨秀清没有能力吗?可他就是鬼迷心窍,利欲熏心,竟然想把洪秀全拉下马,取而代之。就是在找死;

总之,有些人说什么朱元璋大杀功臣的原因就是:卸磨杀驴,鸟雀尽,弹弓藏,狐兔死,走狗烹。等等,其实根本不可能。你们忽略了一点,就是功高震主。如果换成你,你难道就没有任何疑心?就象宋太祖赵匡胤说的:你们今天可以给我披上黄袍,明天说不好也可能给别人披上。

不信大家可以查一下,朱元璋所杀的功臣当中,绝大多数都是自己,或者自己的家族,亲朋杀人越祸,徇私枉法,横行霸道,欺压良善。如果他低调做人,可能祸及自身吗?

4

封建时代打江山坐江山,打下江山后那些骄兵悍将贪恋权势,以致于迷失自我!

5

说到朱元璋这个我国历史上唯二的草根皇帝,虽说十唯二,要说最穷还的是朱元璋。但是朱元璋的成就不低。从一个草根最终到了九五之尊。地位跨度之大,算是之最了。其能力也是有目共睹。军事能力更是没的说。

能力虽然很不错,但是朱元璋的特点也很大。虽然大多帝王在称帝之后都会来点“狡兔死、走狗烹”的戏码。但是朱元璋这就不是杀功勋这么简单了,弑杀不足以正其志,应该叫屠戮。倒在朱元璋之手的功勋不下十万人。明初四大案被牵连的人就有十万人。都赶上古代一场大型战争的死亡人数了都。

然而有意思的是,当初的开国功勋有不少之后被认可为著名的将领,各个都是能征善战之人。可以说几乎每个人都是有才华的,最终只有有限的几个功勋落得善终,比如:汤和、徐达、张龙几人。剩下几乎所有人都没有预料到狡兔死走狗烹的结局呢?这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首先所谓的有才华、有能力也是之后培养出来的,在起义初期,大多是和朱元璋一样,文化程度有限,大字都不认识几个。而刘伯温那样有文化是比较少。

开始都是这些将领、功勋有的饭都吃不上,根本不知道明天是什么情况,可以说是走一步看一步。而在朱元璋的带领下加上自己的机灵、一定的能力,和运气,在每次战斗之中都活了下来,最终才成为开国功勋,在一开始一样,除了有限的文化人,大多也是空有一身蛮力的人物,还谈什么料到之后的情况呢?

在者说,今天我们觉得这些人是有一定的能力,比较出彩的人物,可能在当时也就是普普通通的角色呢。毕竟大多人之前也啥也不是,也不是什么名门贵族的,都是普通人,一些人因为运气,撑到了最后,或许并没有太过出色的才能。

不过最终活了下来,还没有怎么享福就被朱元璋嘎哈了。可能有朋友会说,那些有文化,在起义之前就有一定的能力的人呢,最终不也是死了吗?比如:刘伯温、李善长等人。

这些人可以说,因为本身之前就很有能力,最后到了明朝建立之初,大多的功绩都是位列在前的。而这些人在朱元璋着手处理开国功勋的时候,也就感觉到了,也是急流勇退。但是你不着别人,别人招你,大多被牵连致死。比如李善长和刘伯温因为胡惟庸案最终没能善终。

所以说,即便是能力出众,可以预料后事的人,自己可以退出来,但是无法规避被牵连,朝廷都稳定了,可谓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能跑那里去呢。最终不是因为自己的原因的没能善终,是被牵连致死的。蓝玉一案牵连1.5万人,胡惟庸一案牵连3万人。有些躲了过去,最终也被连累了。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自己作死作的。这种情况是多了去了。在没有称帝之前,朱元璋可以和大家称兄道弟的,啥也可以说。但是王朝建立的,就不能按照之前那样肆无忌惮了。是要君臣关系明确的。

一些人还没有转换过来,没有明白的自己的角色是什么还是按之前那样,这样大多就违背礼法了,你不死谁死的。还有仗着自己的战功就为所欲为,谁也不屌的那种,你不死谁死呢。

一个王朝的建立,经过多年的战乱,是需要修养生息。谁也不想在战乱了,社会上下在战乱的消耗下,已经疲惫不堪,而一些不明事理的功勋因为自己的一点小事就霍霍百姓,无法无天,这不是自己把头送给朱元璋砍吗。

不明白自己的角色,无法适应新的角色,并完成转换,就会被淘汰。再者虽然有功,也要低调,学会内敛,不要没事找事,自己找死,这样才能提高生存率。在被“扫荡”的过程当中生存下来。

不得不说,朱元璋确实是挺狠的一个皇帝,对待功臣的方式实在是让很多人无法苟同的。而这样的原因可能就是之前穷怕了,太过担心自己的皇权被夺去。而纵观我国几千年的历史,也能发现,落差越来的帝王,一般都挺狠的,对待功臣也是可以说不留情的。比如刘邦,韩信可以说算是该死,但是英布等人这不是被逼的吗!

可以看出之前地位越低的帝王,都是一些“小气加没有胸襟”的人。朱元璋把功臣杀了,而对待之前欺压自己的地主刘德竟然放其一马,这不是自欺欺人吗?留个好印象,别人也不是傻子啊。

不过出身不好的帝王也就刘邦和朱元璋两人,两人对待功臣都是一个比一个狠。一个诛三族,一个可以做到牵连到无法在牵连。但历史上就这两人,也无法印证出身不好的帝王就胸襟小、心狠手辣。最终还是看帝王自己的心胸了。但是出生不错,比如贵族之类的皇帝,对待功臣的几乎都是不错的。

帝王固然有不对的地方,但是开国功勋,如果可以收敛自己,不惹事生非,忠于皇室,做好自己,不要有把柄在外,相信也是可以辛免于难的。毕竟皇帝的心也是肉长的。本就有功劳,又会做人做事,还有什么理由能杀呢,这样还能被杀就有点说不过去了。


大家认为呢?谈谈你的见解和看法,下方留言探讨。

我是紫陌,欢迎大家的关注和点赞,期待和你一起探讨更多的问题。

6

我是扎心君,我来哔哔几点。

1狡兔死,走狗烹。不是每个皇帝都是这样的。而且朱元璋情况比较特殊。我慢慢讲,汉唐宋元明清。汉光武帝刘秀,唐太宗李世民,宋太祖赵匡胤,元世祖忽必烈,明成祖朱隶都没有杀功臣。赵匡胤杯酒释兵权,成为美谈。清朝也木有听说过。鳌拜嚣张跋扈,那么大的欺君之罪。也保住了性命。康熙念在以前的功劳上放过了他。刘邦杀功臣 ,不是杀的嫡系功臣。杀的是诸侯王。韩信,彭越,英布。严格意义上,都不能算部下。都是听封不听宣的一方诸侯。为了国家统一,不得不动手。后来,刘邦杀白马聚集大臣会盟。异姓不得封王,逐渐成了惯例。

2朱元璋,出身卑贱,淮右布衣。家里穷的叮当响。成了皇帝,内心深处还是有点自卑和不安全感。不像赵匡胤将门之后。李世民,北魏关陇军事贵族世家,八柱国之后。相当于军区司令兼政治局常委。忽必烈,黄金家族。打心里的自信和优越感。

3朱元璋年纪大了,本来传位给大儿子,朱标。可惜,温文尔雅,宅心仁厚,深受拥戴的朱标,盛年于37岁早死。立长不立幼,立嫡不立贤。左思右想,后来立了长孙朱允炆。年纪太轻。继位时才21岁。老朱怕镇不住众功臣宿将。开启了杀戮模式。魏国公徐达(间接),颍国公傅友德,宋国公冯胜。等等。只留下了,一个独苗,善于防守的长兴侯耿炳文。

4有的将领是自己死的,战死或者病死。不能算在朱元璋头上。比如,猛将鄂国公常遇春,外号常十万,四十岁得急病死的。

5有的将领,确实飞扬跋扈。比如凉国公,永昌侯蓝玉,做恶多端,比如永嘉侯朱亮祖父子。罪不可赦。自做孽,不可活。不能怪老朱。

6所以,各种原因,夹到一起,谁也不会想到有今天啊。本身,武将老大粗,就木有文臣,想得远。不过,文臣里聪明如,韩国公李善长和诚意伯刘伯温(间接),左丞相胡惟庸不也木有躲过去。封建专制王朝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啊。大家要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啊。

谢谢大家阅读。

7

人总是高估自己在别人眼中的地位,而且在成功之后总会目空一切。

其实朱元璋杀自己的功臣百分之十的问题在自己身上,而百分之九十在哪些功臣身上。对于结党营私的胡惟庸,他根本就没有谋反的能力。朱元璋的锦衣卫和近卫军牢牢的把持着南京城的控制权,说是胡惟庸府内藏兵是一点依据也没有的。但是胡惟庸的结党营私对朱元璋不构成威胁,对下一代皇帝的威胁却很大。


朱元璋的两大案分别有不同的原因,先来说胡惟庸案,胡惟庸是朱元璋早期智囊团之,比刘基还早。在未建国时胡惟庸是朱元璋最信任的人,也是仅次于李善长和刘基的人。

在李善长退休后,胡惟庸成了最合适的宰相人选。这时朱元璋已经感觉到了宰相权利可能对后世君主的威胁,如果是强势皇帝,宰相只能是辅助理政,如果是弱势君主,宰相很可能凌驾皇帝之上。

这时候胡惟庸就成了废除宰相制度的切入点,朱元璋的策略是,与让其灭亡,必先让其疯狂。他无限宠爱胡惟庸,给足够的尊重和权力。在权利的陷阱中胡惟庸一步步走向灭亡,他的智商和谋略也在狂妄自大中消失殆尽。

铺垫好一切的朱元璋在收网时,连同那些与胡惟庸交好的淮西勋贵,也就是封的哪些公侯一网打尽。并给胡惟庸扣上了谋反的罪名,顺势废掉了相权。


再说一下蓝玉案,对比胡惟庸案的谋划性,蓝玉案就显得很偶然,蓝玉时开过名臣常遇春的小舅子,也是太子妃朱标的舅父,战功卓著,甚至在捕鱼儿海战役中击败北元主力部队。对于蓝玉,朱元璋本来计划是留给朱标的卫青。

说到蓝玉案的偶然性,就是太子朱标的偶然去世,走在了朱元璋的前面。让朱元璋的所有计划全部打乱。皇太孙年幼,无力控制蓝玉手下的骄兵悍将。并且蓝玉多不顾法纪,朱元璋考虑太子原因,多次赦免他,并且亲自教导。


在太子去世后,朱元璋必须除掉蓝玉。蓝玉对此却一无所知,同样谋反的罪名加在蓝玉身上,这一次也是斩草除根,嫡系将领全部伏诛,从此和朱元璋打天下的一代淮西亲贵所剩无几。而朱元璋除掉了骄兵汉江后,留给朱允炆的只有一无是处的李文忠儿子李景隆,注定了靖难。

8

在中国历史上,刘邦和朱元璋是杀功臣最多的皇帝。朱元璋第一,刘邦第二。那么,朱元璋手下的文臣武将为什么没有料到朱元璋会对他们斩尽杀绝呢?

因为,人都有侥幸心理。人都有贪恋富贵的心理,人都有升官发财的心理。朱元璋是大明第一狠毒之人,他杀人如麻,并且是玩弄权术的高手,能逃过他手掌的元勋宿将没有几个?就连神机妙算运筹帷幄的刘伯温都没有逃脱他的魔掌,更何况别人了。

同患难易,同享乐难。鸟尽弓藏,兔死狗烹。功成名就之后,应该象张良那样退出江湖,归隐山林。

9

兔死狗烹?刘邦、朱元璋这些人就是因为仗义才能聚集起这些人,说他们用完了就杀?怕不是人格分裂了?

自己去看看吧,对于这些勋贵,只有放过的,没有冤杀的。哪一个不是祸害百姓搞得天怒人怨,闹到皇帝那里,才被弄死的?鼓吹“兔死狗烹”的人也不想想自己是什么身份,是勋贵后裔还是平民百姓?屁股坐端正了没?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