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895年,正在日本下关进行谈判的李鸿章在回驿馆时,遭到一名日本狂徒的刺杀。子弹射入他左脸脸颊,子弹嵌在他的颧骨之中,所幸并未伤及性命。因李鸿章年事已高,考虑到手术的风险性,这颗子弹留在骨头里并没有取出,直至李鸿章寿终盖棺。巧合的是,李鸿章后来访欧期间,恰逢伦琴发现X光射线,李鸿章也拍了一张,骨头中的子弹纤毫毕现。

一直以来,关于这颗子弹为大清省了一亿两白银的说法流传甚广。那么,这种说法究竟是否准确?刺杀李鸿章的小山丰太郎又是何许人也?他在刺杀李鸿章后又经历了什么呢?

小山丰太郎的子弹,真的为大清省了一亿两白银?

李鸿章中弹后,伊藤博文和陆奥宗光异常焦虑和愤怒。因为作为战场上的优势一方,日本在谈判桌上其实占尽优势。英法德等列强纷纷处于观望状态。可是李鸿章的突然遇刺,恰恰容易为清朝政府落下口实。

伊藤博文他们最怕的就是,李鸿章借故回国,不再谈判,转而由列强插手,周旋停战。以当时日本的国力,一旦列强插手,势必会影响他们在战争中取得的胜果。

为了避免李鸿章回国,陆奥宗光紧急做了许多公关手段。大致可以分为三块内容:治伤,慰问,惩凶。

治伤时,陆奥请来陆军野战卫生长官石黑忠直,以及广岛陆军预备病院院长佐藤进派。他们两个是有名的外科枪伤大夫。其中佐藤进派更是曾经在大隈重信遇刺后,为其实施截肢手术的人。两人到来之后,甚至恭敬地表示:“定将如同我等父亲受枪伤一般,加以认真对待。”然而事实上,李鸿章使团中本有两名医官,但是石黑在回忆录中明确的写道,他和佐藤联手,务必不能让李鸿章使团的大夫有露脸的机会。这一切即是要表达日方的友善,也是拖住李鸿章留在日本的手段。

(李鸿章受伤后,陆奥宗光和伊藤博文都曾亲自慰问)

关于慰问,不仅天皇派出特使,皇后更是手制绷带,并且派来两名护士服侍李鸿章。各界人士纷纷发来慰问函电。甚至有人送来带有章鱼的水族馆。这个水箱,后来李鸿章在养伤之时,时常观看取乐。

惩凶方面,刺杀李鸿章的凶手小山丰太郎,当场就被警察捉住,而后送往法庭审讯。

遗憾的是,清政府当时并未抓住这一机会,向日方施压。日方也破译了清朝的密码,在密电中得知,清政府对于割让土地一事并不强势。于是,得知清朝底牌的日方确实在军费方面做出了一亿白银的让步,土地割让等方面却留下了中国近代史上最为耻辱的一笔。

(《马关条约》割让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但是由于日方在外交上对于国际环境估计不足,于辽东引发了三国干涉还辽等事端。)

小山丰太郎是何许人也?他刺杀李鸿章的动机是什么?背后可有人指使?

小山丰太郎,当时27岁,几乎是明治维新的同龄人。他的父亲虽然当过群马县的议员,但是他自己却只是一个游手好闲的平民,中学只上过几个月便辍学了。虽然后来进入庆应义塾,但是没过多久也中途退出。

之后,他自诩为“壮士”,为自由党的选举活动卖力奔走,但其实也只是被当做某些政治团体的马仔打手,还有两次因为斗殴而被捕入狱的经历。

国内很多网站上都有写,他加入过日本右翼团体神刀馆。这里要说明一下,据茅海建老师的弟子吉辰考证,神刀馆是剑道家日比野正吉创办的武馆,说它是“右翼团体”有失偏颇。同时,在刺杀李鸿章之际,小山早已与神刀馆脱离了关系。

这次刺杀行动没有任何人指使,完全是小山凭借当时的报道,以及自己对于局势的理解,而产生的狂热且疯狂的举动。他刺杀之时,随身携带了一份“毙奸书”,上面将战争的罪责,归于李鸿章一人。而最根本的动机是,他认为,李鸿章此次前来议和,是为了阻扰高歌猛进的日本军队。如果击毙李鸿章,必将使得日本军队一路推进,直接打进北京城。

最后一点,才是小山的真正动机。而这,并不仅仅是他一个人的想法,是受到当时日本社会普遍的狂热战争思维所影响。

甚至于为了阻止议和,他还动过刺杀伊藤博文的心思。伊藤博文在知悉遇刺事件后曾经叹息,刺客还不如杀了自己。疯狂的小山看到伊藤这样的想法,跟自己不谋而合,竟然还心有戚戚焉,实属无知的狂徒。

小山丰太郎的结局

小山丰太郎被送往山口地方裁判所接受审讯。

裁判所所长鹤冈琢郎曾经多次受到伊藤博文的施压,要求判处小山死刑。并且许诺,鹤冈可以得到退休后在宫内省的肥差。可是鹤冈以司法独立为由,断然拒绝了伊藤博文的诱惑。

小山被判处无期徒刑,在偏僻苦寒的北海道服刑。

两年后,因为大赦被减刑为15年有期徒刑,1907年,小山假释出狱。

小山出狱后,将狱中的经历写作《活地狱》一书,记载他服刑期间所受到的苦难。书中序言里写道:

“我之罪,乃因思国家之真心深切也!”

即便是出狱之后所写的回忆录,小山依然这么认为着。

小山丰太郎最终死于1947年。狂热的他在晚年之际,目睹了日军的溃败,目睹了国内生活因战争而变得困窘。不知道他在晚年的时候,是否有一点对战争的反思。

最佳贡献者
2

甲午战争结束后,战败的清政府被迫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不仅需要向对方赔偿白银2亿两,还需要割让台湾及辽东半岛,委实屈辱至极(在俄德法的干涉下,日本被迫将辽东归还给中国)。不过在最初,日本勒索的白银数量是3亿两,但因为李鸿章遇刺事件的发酵,才被迫削减为2亿两。而刺杀李鸿章的凶手,正是日本“爱国愤青”小山丰太郎。那么,小山丰太郎为何要刺杀李鸿章?



其实,小山丰太郎之所以刺杀李鸿章,跟甲午战争前后的形势密切相关。原来,经过明治维新的改造,日本在经济和军事实力迅速提升的同时,对外扩张的意图愈发明显,而衰败腐朽的清朝,便成了其意图侵略的对象。在很多日本人看来,既然当年十余万满洲骑兵靠着冷兵器便能横扫中国大陆,那么拥有近代化武器、船坚炮利的日本,为何就不能取代清王朝,过一把中原主人的瘾?


正是在这种极度狂热思想的影响下,日本国内主张全面侵华的好战分子,呈几何增长态势,其中便包括小山丰太郎。跟很多出身底层、没见过世面的“爱国愤青”不同,小山丰太郎出身地方门阀士族阶层,其父小山孝八郎曾担任群马县议员职务,在当地相当有身份。作为家中长子的小山丰太郎,曾在著名的庆应义塾就读,可惜因为体弱多病,未能顺利完成毕业。



小山丰太郎被迫休学后,开始闯荡社会,由于屡遭世人的白眼,逐渐对现实产生不满和厌恶情绪。在这种情况下,小山加入右翼团体“神刀馆”,成了一名热衷于国事、鼓吹对外扩张的激进主义者。甲午战争期间,随着日军在辽东战场上连战连捷,使得狂热国民们看到横扫大陆的希望。此时,“打到北京,活捉清帝”便成了民众的口头禅,其中对此深信不疑的,便包括小山丰太郎。


然而在战争的尾声阶段,先前攻势凌厉的日本,由于物资损耗巨大、补给线过长,已经开始呈现疲态,再加上列强的干涉,迫切需要跟清朝签订和议,以便结束战争。在这种情况下,1895年3月20日,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外相陆奥宗光,与清朝头等全权大臣李鸿章,在马关的春帆楼会面,正式开启了和谈进程。



谈判一开始,伊藤博文便向李鸿章抛出“赔款3亿两”、“割让台湾和辽东半岛”、“确认朝鲜独立”等重磅条款,并且声称如果清朝不接受,那么日本将恢复战争状态。李鸿章对日本的“狮子大开口”极为震惊,只能一边奏报朝廷,一边对条款进行逐条驳,并采取拖延战术,希望能日本能知难而退。结果就在此时,李鸿章遇刺事件发生。


3月24日下午4时15分,就在第三轮谈判无疾而终,李鸿章乘轿返回驻地途中,混杂在围观李鸿章人群中的小山丰太郎,朝着这位清朝全权大使开枪射击。所幸李鸿章命大,子弹虽然击中他的左颊骨,入骨两寸有余,但好在没有生命危险。但即使如此,李鸿章依然是血流满面,顿时昏死过去。


保护李鸿章的日本官员见状,一方面派人火速把李鸿章送往医院救治,一面迅速将凶手小山丰太郎逮捕。经过审讯,小山承认自己之所以行刺李鸿章,是希望借助事端来激化清朝,使其中断与日本的谈判。若能如此,日本便可以再起战端,从而最终实现占领北京、灭亡中国的计划。



李鸿章遇刺的消息一经公布,世界舆论为之哗然,先前对清日战争采取“中立”态度的欧美各国,开始纷纷谴责日本,让后者无比被动。为了避免列强出面干涉,伊藤博文被迫同意停战,并答应清廷提交的条约修正案,将赔款的数额由3亿两减为2亿两。在此基础上,中日双方在4月17日签署《马关条约》的最终文本。


二十一年二月,抵马关,与日本全权大臣伊藤博文、陆奥宗光议,多要挟。鸿章遇刺伤面,创甚,而言论自若,气不少衰。日皇遣使慰问谢罪,卒以此结约解兵。会订条款十二,割台湾畀之,日本悉交还侵地。见《清史稿·卷四百一十·李鸿章列传》。



因为“爱国愤青”小山丰太郎的愚蠢行为,日本白白丧失1亿两白银的赔款以及其他多项权益,如此糟糕的结果,让伊藤博文等人痛心疾首。为了惩罚小山丰太郎,伊藤指使法院判处他无期徒刑,并将其禁锢在北海道网走郡,直到1907年通过大赦的方式,才将其释放出狱。小山丰太郎出狱后又存活了40年时间,直到1947年才病死,终年78岁。


史料来源:《清史稿》、《蹇蹇录》、《秘书类纂》、《日本外交文书》等

3

北洋水师全军覆没以后,清廷无奈求和,本来是打算派出户部侍郎张荫桓、湖南巡抚邵友濂赴日和谈,但日本首相伊藤博文,以二人“全权不足”为由拒绝和谈,并将两人一番羞辱后遣返回国。随后,七十二岁高龄的李鸿章开启日本之旅。

而在第三轮会谈结束后,就在李鸿章回住所的路上,一名埋伏多时的日本青年突然冲出,之后掏出枪射中李鸿章左眼下部。

这名“黄金”刺客名叫小山丰太郎,对于中国人来说,这个名字可能很陌生,但正因为他打李鸿章的那一枪,使中国在马关条约的谈判中意外占得了便宜,少赔了近一亿两白银。

关于此次事件,大部分人后来关注点都在李鸿章身上,而鲜有人关注刺客小山。那么这名刺客究竟什么来头?为什么要刺杀李鸿章?最后的结果又是怎么样的呢?

小山丰太郎,生于1869年4月,在日本出身名门望族,中学毕业后加入了著名的右翼团体——神刀馆。当时在日本国内,类似神刀馆之类的右翼团体很多,这些团体是明治维新之后出现的,主要的主张就是战争决定一切。

这些右翼团体是近代军国主义的雏形,一直伴随着日本的发展直到今天。小山是神刀馆狂热的支持者,对他而言,不希望看到中日停战的那一天,而希望看到日本继续发动战争,直到将中国彻底灭亡。

所以当他听说北洋大臣李鸿章来日本谈判相关的停战事宜时,十分不满,遂向神刀馆提出要刺杀李鸿章,并顺其自然得到允许。

1895年3月24日,结束了一天谈判的李鸿章在仆人的簇拥下走出春帆楼,结果在门口被小山打了一枪。由于过度紧张,小山这一枪没有打中李鸿章的要害,而是打在了左眼下部。尽管如此,对于一个七十多岁的老人来说,这一枪几乎是致命的。

日本方面一边捉拿凶手,一边让人把李鸿章紧急送往医院救治。后来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李鸿章借这个事情向日方施加压力,日本方面也觉得很过意不去,所以在谈判条件上稍微放松了一些,才有了我们后来看到的马关条约。

虽然小山当时跑掉了,但是这些右翼分子在日本政府那里都是挂了号的,没过两天,他就被警察抓到了。法院判了他一个无期徒刑,刺杀外国公使,理论上来说是要判死刑,为什么没有判呢?

一是李鸿章后来没有追究;二是当时这些日本右翼团体势力渐渐庞大,日本政府害怕牵一发而动全身,搞得自己很被动;三是小山当时的行为在很多日本人看来就是一种爱国的表现,处理的太激进怕引起社会的公愤。不管怎么说,无期徒刑对小山来说,已经是相当严厉的处罚了。

被法院判刑后,小山一直在北海道服刑,直到1907年他38岁时奉敕恩获释,回到老家群马县。算来算去,这名刺客在监狱里前前后后也就呆了不到十三年时间,监狱的生活并没有让他骨子的军国主义基因消失,反而更加狂热。

此后,日本发起了侵华战争,年纪七旬的小山丰太郎无法参加作战,却在家乡为军国主义分子摇旗呐喊。直到他1945年8月15日听到天皇宣读的投降书,听到美国扔了两颗原子弹。那一刻,他的精神支柱垮掉了,信仰崩塌了。两年后的8月4日,小山丰太郎死于家乡,终年78岁。

4

日本愤青刺杀李鸿章不能简简单单的看作是个人激进的行为,他所代表的是那个时代下日本右翼主战分子的态度,伊藤博文的主和是从国家利益出发,右翼的主战更多的是从民族情绪出发,这两点并没有激烈冲突。所以刺杀者最终被判处无期徒刑可以理解,伊藤博文内阁既要填补甲午战争的巨额军费开支,又要稳定国内的民族情绪,这一点是内阁向右翼让步的关键因素。
(右为小山丰太郎)

事件背景

甲午中日战争不仅仅是海上的战争,它还包括了陆上的成欢之战、平壤之战、鸭绿江江防之战、金旅之战、辽东之战等。清军在1894年9月平壤之战和黄海海战中的相继失利,导致战局急转直下,战场也至此由境外转移到中国境内,到1895年2月威海卫之战北洋水师全军覆灭,甲午战争是进入了后期,此时战争尚未结束,但清廷已无心恋战,慈禧是主和的代表人物,这场战争也让慈禧明白了放权光绪皇帝是不行的,于是再次亲力亲为的抓起了赴日谈判工作。

“日清战争不能无限期继续下去,媾和谈判的时机早晚必会成熟”——伊藤博文

清廷在筹划求和的时候,日本方面则继续保持军事压力,海陆两线都有进发北京的威胁。清廷从1894年10月起,就不断通过欧美国家向日本转达求和意向。到了战争后期,日本方面表现出懂事儿的态度,一方面是卖列强们一个人情(列强也不会眼看着日本瓜分利益);另一方面也是实力不允许,毕竟日本是举全国之力发动的战争,据说日本天皇节衣缩食为伊藤内阁筹集军费。所以伊藤内阁认为谈判的机会到了,同意了清廷的请和提议。
(马关谈判)

而在此之前,日本当局就已经于1895年1月拒绝过清廷户部侍郎张荫桓、湖南巡抚邵友濂为代表的求和谈判团队,并于2月份驱逐了此二人,与此同时点名要恭亲王或李鸿章充当全权代表。由此看来,日本方面是以同意求和为借口扩大战争利益、增加谈判筹码,在驱逐清廷议和团队的同时,于2月17日攻陷刘公岛,导致北洋水师全军覆灭。慈禧则害怕日本继续向天津用兵,于是按照日本人的要求,请出了李鸿章赴日谈判,就这样中日两国最终坐到谈判桌上,开始了马关和谈,有一点值得注意,此时的日本并未停止军事行动,日本在3月16日成立了“征清大都督府”,以参谋总长小松彰仁亲王为大都督,准备进驻旅顺,直捣北京,指挥“直隶平原作战”,所以清廷的求和首先提出的要求是“停战”。
(日军旅顺大屠杀)

事件经过

清政府停战的要求其实是契合伊藤内阁心意的,伊藤内阁在整场战争中承担着巨大的军费开支,当清政府提出“停战”要求的时候,伊藤博文是以军事姿态施压,为谈判增加筹码,所以伊藤博文接受停战只是时间的问题,这一点正是右翼无法接受的。曾经的北洋水师赴日停靠,日本人看着镇远舰的威猛,羡慕不已,这成为他们奋斗的目标。而也是这次军舰入日,引发了一场北洋官兵与日本警察冲突的“长崎事件”,之后以日本赔款清国而收场,这被称为清朝自鸦片战争以后的唯一一次外交胜利,但也成为点燃日本民族情绪的导火索,所以当日本取得甲午战争的胜利时,日本右翼主张直接打到北京城,而不是与清廷谈判停战。

1895年3月19日,李鸿章带着光绪帝“以商让土地之权”的底线权限抵达日本马关,日本方面以首相伊藤博文、外务大臣陆奥宗光作为谈判代表。3月20日双方在春帆楼会见,正式开启了和谈,直到3月24日,中日双方进行了前三轮谈判,日方态度强硬,所列条款不仅严重侵害中国主权,且寸步不让,致使谈判陷入僵局。

“鸿章遇刺伤面,创甚,而言论自若,气不少衰。日皇遣使慰问谢罪,卒以此结约解兵。会订条款十二,割台湾畀之,日本悉交还侵地。”——《清史稿·卷四百一十·李鸿章列传》

当李鸿章结束第三轮谈判后准备回到接引寺住处休息,也就是在回去的途中遭到了日本愤青小山丰太郎的枪击,李鸿章虽性命无忧,但伤势严重,成为马关谈判的转机。此事件发生之后,先前态度强硬的伊藤博文深感形势不利,李鸿章是各国在华利益的敲门砖,也是各国与清廷谈条件的最佳沟通渠道,无论是从国家利益还是个人情感,李鸿章在日遇刺都会造成列强的反日情绪。伊藤博文认为李鸿章会借此机会回国,并向列强博取同情,“难保不转而以其联合之压力抑制我方”,并评价这次刺杀“比一两个师团被打败更让人难堪”。

陆奥宗光也心领神会了伊藤博文的意思,于是立刻采取善后措施,派出两名陆军军医总监为李鸿章医治枪伤,并将病情直接向天皇及皇后报告。天皇闻讯立刻派出侍从武官左卫特使前往慰问探望李鸿章,并下诏书要求将刺客交“由有司官员,依法严惩不贷”。随后,日方鼓励社会各界名流、代表纷纷探望李鸿章,最重要的是3月28日,陆奥宗光探望李鸿章时表示“可定立期限于区某域内应允停战”。这些做法皆是担心李鸿章回国治疗,终止谈判,并呼吁列强同情施压。

(马关条约)

4月1日,李鸿章仍然留在日本,由其子李经方代表清廷与日方展开第四轮谈判,日方仍然坚持十分苛刻的议和条款,要求清廷代表立即做出答复,其中主要涉及朝鲜独立;三亿两库平银赔款;台湾岛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辽东半岛的割让;北京、沙市、重庆、苏州、杭州、湘潭和梧州七处通商口岸;长江、西江、吴淞江及运河等内河航行权范围等。


李鸿章回电清廷采取拖延战术,这对日本方面起到一定作用,伊藤博文在4月9日约见李经方时,李鸿章让其转交了他亲自修正的条约议案,其中将赔款减为1亿两,并缩小辽东半岛的割让范围。4月10日,第五轮谈判举行,伊藤博文提出日方的最后修正案,按照李鸿章的提案稍微收缩了辽东半岛的割让范围,赔款从3亿两减为2亿两,通商口岸减为4处。伊藤博文对李鸿章表示这是日本根据西方国家的态度做出的让步,并称“中堂见我此次节略,但有允、不允两句话而已”。

其实日方已经破译了李鸿章与清廷的电报,所以清廷的底牌被日方摸的特别透彻,这样的谈判中,日方具有压倒性的优势,伊藤博文所说的因西方国家的态度稍微减少,实际上是担心李鸿章的拖延战术,迟则生变,列强一旦介入的话,日本并无胜算,按照伊藤博文的话说就是“西方国家没有任何一个希望看到日本踩着清国的身体上发展壮大”。这一点在后来的三国干涉归还辽东半岛问题上得到印证,所以说李鸿章挨的一枪可能会引起列强的同情,但真正给予施压的是列强们在华的既得利益。李鸿章挨了一枪算是苦情的加分项,日方在最后一轮谈判中的态度如此强硬,并再以北京安危作为威胁,这个六十多岁的老头只能厚着脸皮苦求赔款再减两千两,就算当作他来回的路费。

刺客的结果

上面已经讲到,刺杀李鸿章的小山丰太郎只不过是主战派的一个代表,日本当时的主战势力不仅仅是右翼团体,还包括各层政要,最著名的就是甲午战争中第一军司令山县有朋,以及他所代表的军方势力。
(山县有朋)

这个山县有朋属于明治维新的元老派人物,他主导的“征兵令”使日本全国老百姓成为征募兵员的基础,改变了以往只能由武士做士兵的传统,这是日本近代兵制改革的一项重要措施。他以各种军规条款向士兵灌输效忠天皇的思想,即为天皇而战是最大荣誉,为天皇而死是最大幸福;他向士兵灌输武士道精神,日本军队之所以称为“皇军”,就是打这个时候来的,因为为了“天皇”,他们干什么都行。

“马革裹尸无所期,出师未半岂空回? 无奈天子召何急,临别阵前泪满衣!”——山县有朋

甲午中日战争中,山县有朋在朝鲜一带战绩不俗,所以他极力主张将战火推进至北京。他向大本营提出的《征清三策》,勾画了冬季作战的三部曲,即首先从海路至山海关再次登陆作战,建立根据地进行直隶作战;其次向旅顺进军,将兵站基地移至不冻港;最后北进,攻取奉天。到甲午战争后期,他的主战思想与伊藤博文相违背,伊藤博文以天皇召见的名义将其调回本土,他还写下壮志难酬的诗篇表达内心的不满,其实从他身上体现出当时众多日本政要以及民众的心声,其中就包括小山丰太郎。
(伊藤博文)

伊藤博文的主张是打一场有节制的战争,他认为以日本的国力,即使把战火烧到北京,也无法在北京城外站住脚根,更无法继续征服整个大清国庞大的国土;而且这种做法很可能引起日本与西方列强的对抗,为此,伊藤博文还向天皇摆出了各国的军队人数对比,战舰吨位以及火炮口径、射速的对比。所以伊藤博文提出建议,派兵占领中国台湾,并攻打威海卫,解除北洋舰队的威胁,以此要挟清朝谈判,逼迫清朝割地、赔款,获取一笔扩大再生产的财力支持。

由上面两位不同主张的代表可以看出,军事家与政治家的思路完全不同,山县有朋的思想就非常激进,而伊藤博文则显得精明很多。但日本国内的民族情绪并不能强制压迫,所以才有了小山丰太郎的刺杀行为,刺杀的目的就是杀死李鸿章,迫使清廷改变停战求和的态度,从而迫使日本政府强行扩大战争规模。当刺杀行动破灭时,伊藤博文内阁强烈要求判处刺客死罪,但日本法院受到民众舆论和国内右翼政治势力的压力,仅判处小山丰太郎无期徒刑,且于1907年奉敕恩准假释,也就是说刺杀李鸿章的刺客仅仅受到了12年的囚禁处罚。

参考资料:《旧梦谭》、《清史稿》、《中日甲午战争人物志》、《伊藤博文传》

5

受了几年牢狱之灾,1907年被释放,一直活到1947年。

19世纪60年代之前,日本的天皇都是没有实权的,1868年日本的改革派发动倒幕运动,使得幕府将军将国家大权归还天皇。

明治夺得大权时日本国内外矛盾重重,急需一场大的改革来拯救,1871年明治派出考察团出访欧美,向西方学习。

小山丰太郎

这次改革使日本走上了工业化道路,使日本跻身于世界强国之列,日本国内虽然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毕竟是一个岛国,国内资源有限,如果仅靠国内的资源日本难以继续发展,明治政府于是把目光投向了身边其他国家,他们投向了亚洲最大的国家,他们也想其他列强那样侵略我国。

在一系列试探行动之后,他们酝酿了一个大行动,于是甲午中日战争爆发。

战争爆发前,清廷内部围绕着打与和进行了激励地争论,当时的直隶总督李鸿章和慈禧太后主张以和为贵,李鸿章是为了自己的淮军与北洋水师,慈禧太后是为了自己的大寿不被打扰。

而以光绪帝、户部尚书翁同龢、礼部尚书李鸿藻等人主张打,他们认为一个东瀛小国居然对给天朝上国开战,无疑是鸡蛋碰石头、螳臂当车,而我王师必先发制人,与之决战,将日本直接打趴,维护我大国颜面。

正在下沉的经远号

当时国内大多数都是主战,毕竟日本世受我们爆锤,突然要打我们,谁敢相信?谁会认为打不赢?

最后双方谈判失败,于是在战场上一决雌雄。

战争的结果我们都知道了,北洋水师全军覆没,陆上的军队也没有打赢东瀛人,最后清廷只好派人向日本求和。

清廷请英美等国从中调和,但是日本人都拒绝了,随着战事的扩大,慈禧太后不顾光绪帝的反对,派张荫桓、邵又濂两人为全权代表,并请了一个美国国务卿为顾问,前往日本议和,日本此时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以这两个人的资格不够,将清廷代表羞辱回国。

后来日本人知道自己耗不下去了,毕竟自身资源有限,再耗下去战争的结果就会发生改变了。日本于是召回清廷,要求清廷派李鸿章前来谈判,清廷遂改派李鸿章为全权大臣前往日本谈判,顾问还是原先那个美国人,李鸿章来到日本马关。

谈判的地点是当地的春帆楼,日本选春帆楼是有羞辱的意思的,春帆楼是日本出名的河豚料理店,河豚在春帆楼的厨板上任日本人宰杀,而李鸿章及清廷当时就犹如那砧板上的河豚。春帆楼

第一轮谈判没有结果,第二轮谈判中,70多岁的李鸿章向比自己小了19岁的伊藤博文哀求,请求他想想办法,将停战条约减小一些。伊藤博文拒绝了李鸿章的请求。

一向气傲的李鸿章如此卑躬屈膝地向别人求情,究竟是因为谁?

第二轮谈判最终也没有结果,3月24日,会谈结束之后李鸿章返回使馆,对于这个曾经的老大哥,日本人纷纷出来一睹芳容,在两旁涌动地人群中,有浓烈的杀气,但是心灰意冷的李鸿章一行人根本无暇顾及这些,他们脑海中想着接下来该怎么谈?或者想着在战场有一场胜利来挽救这个局面。

正在李鸿章沉思的时候,人群中突然窜出一个人,他拿着手枪向李鸿章射击,李鸿章的命大,没有被打死,但是也伤得不轻,“入骨两寸有余”,这个伤对于一个七十多的老人来说,差不多是致命的,李鸿章当即晕了。

闻讯后日方的代表们大发雷霆,陆军大臣大骂道:“该匪罔顾国家大计!

伊藤博文怒道:“这比在战场一两个师团战败还严重,我宁愿被打的是我!

刺杀李鸿章的是小山丰太郎,是一个愤青,他不希望与清廷停战,希望日军打到北京去,打到光绪帝、慈禧太后那里去。

由于自己只是一个浪人,无法改变局势,于是想着刺杀李鸿章来中断谈判,激化矛盾,逼着政府与清朝继续作战。

小山丰太郎刺杀后躲在附近的酒馆里,不久便被捉住。

李鸿章醒来之后,看着自己沾满鲜血的黄马褂,欲哭?欲笑?当时的苦只有他们知道,他让人将其保管好,这是日本理亏的罪证。随后又命人给国内发了一封电报,电报的内容是“伤处疼,弹难出。”

马关条约原件

李鸿章被刺的消息传出,西方列强纷纷谴责日本,日本怕西方干涉,急忙派人前去探望李鸿章,还带去了皇后亲自做的绷带。

随后明治宣布停战,当伊藤博文告诉他这个消息时,李鸿章是高兴地,最后日本又将赔款从三亿降到了两亿。

双方在马关签订了条约,条约内容是我们的痛。

双方一直没有谈妥的条约,最后因为李鸿章挨的那一枪峰回路转。而这个小山奉太郎成了日本政客的眼中钉,最后被判了无期徒刑,伊藤博文甚至想杀了他,但是1907年小山丰太郎被假释,1947年8月死去。

6

我是雪上长留马行处,见字如同见面。

1894年爆发的中日甲午战争,日本从陆地到海上取得了全面胜利,1895年2月威海卫之战,清军大败,北洋水师全军覆没,日军大有水陆并进,直捣京师之势,清廷不断通过欧美向日本求和,日方认为谈判时机成熟,因此同意媾和,光绪皇帝让李鸿章负责媾和之事,授予李鸿章“以商让土地之权”,李鸿章于1895年3月13日,以头等全权大臣的名义,以美国前国务卿科士达为顾问,率100多名随从前往日本马关,与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和外务大臣陆奥宗光谈判。

1895年3月24日下午,春意明媚,一群留着长辫子的中国人,簇拥着一顶轿子,正从谈判的春帆楼返回居住的接引寺,途中引来了好奇的日本民众围观,轿里坐着的正是李鸿章,此时他的心情极为沮丧,因为经三轮谈判,日方态度强硬,丝毫不肯让步,他正戴着墨镜在轿子里闭目养神。这时从路边窜出一个日本年轻人,只见他持着手枪,三步两步就奔到了轿子前,掀开帘子,对着李鸿章开了一枪,然后迅速逃进路边的街市之中,这时在轿旁警卫的日本宪兵和警察方才反应过来,一部分人员护送轿子离开,一部分封锁街区搜查刺客,刺客躲进了一家酒楼,最终被宪兵当场抓获。

这名日本刺客名叫小山丰太郎,时年26岁,他出生地方门阀士族,父亲曾任过日本议员,16岁加入日本右翼团体“神刀馆”,是个激进主义者,他非常关注早午战争的战况,看到清军战败,希望日军乘胜追击,直接占领京师,不愿半途而废中日媾和,为了能使战争继续下去,他想,如果杀掉清廷的谈判代表,清廷一定会不依不饶的,再说,日本也没了谈判对象,这仗就会一直打下了。小山丰太郎持着这种想法,在横滨买了一把五连发手枪,然后怀揣着李鸿章的照片来到马关行刺,结果给日本捅了个天大的娄子,让日本在后续的谈判中不得不作出了某些让步。

按伊藤博文的意思,应该判处小山丰太郎死刑,可审判此案的法官顶住了压力,判了他无期徒刑,后来小山丰太郎被关在北海道网走郡的监狱,1897年获减刑,1907年因敕恩获准假释出狱,他只被关了12年,1938年,小山丰太郎应日本杂志的邀请,写了回忆录《旧梦谭》在杂志上连载,发了一笔小财,1947年8月4日,小山丰太郎病逝,终年78岁。

谢谢阅读

7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刺杀李鸿章的傻鸟叫做小山丰太郎,是100多年前的无脑愤青。

小山丰太郎当时26岁,群马县人,他的家庭是武士家族,明治维新以后他的父亲当过地方的议员,地位很高。

小山丰太郎从小体弱多病,因此辍学。闲着没事,这家伙接受了激进思想,加入日本右翼团体“神刀馆”。

小山丰太郎只是又激进思想的普通老百姓,对于军事、政治和国家大事是一律不知道的。

甲午战争开始以后,日军经过苦战,终于击败满清的海军和陆军,获得大胜。

当时以日本的国力,不具备进行持久战的能力,也不可能吞掉整个中国。

况且,日本是所谓后起之秀,实力相比其他列强还是弱的。

而当时英国、俄国、法国、美国在中国都有很多势力,绝不容许日本自己在中国嚣张,肯定会干涉。而当时日本还没有对抗这些列强的实力。

所以,日本决定见好就收,捞一笔就退兵。

搞笑的是,日本媒体习惯于吹牛,日本老百姓认为皇军是战无不胜,可以轻松打下中国。

小山丰太郎也是这么想的,认为日军应该占领中国

他后来回忆:一路追击毫无骨气的中国兵,铁鞭遥遥北指……用不了半年,就能让四亿中国人在北京城的日章旗下跪倒了!

中国人多半似乎有着大国民神气。视朝鲜为属国,视日本为小国,唯独自夸为世界之大国,就是这样半身不遂的老大国民。显而易见,不彻底地惩戒一下,不晓得什么时候会制造麻烦。

结果日本军政高层在攻占辽宁营口和山东威海卫以后,就停止前进。

这不是日军不想,实在是没这个本事。

日本当时的军队总人数为7个师团,12万多人,加上后备队,不过22万人。为深入中国大陆,日本已实际投入兵力17万多,几乎倾巢出动。更关键的是,作战了大半年,又是在中国领土,日军后勤遇到很大问题。所有物资都必须通过海运到中国,然后再由骡马运到前线。这种后勤补给如果时间不长还行,持续快1年就受不了。

但日本宣布停止军队前进以后,日本国内激进派都极为愤怒。

这些凯子狗屁不通,认为只要再打几个月就会攻陷北京,甚至占领全中国。

所以,这些人用尽全力组织日军停止前进,小山丰太郎就是其中之一。

他们痛恨满清,也痛恨国内的主和派大臣伊藤博文等人。

小山丰太郎听说李鸿章已经来到日本议和,立即决定去刺杀李鸿章或者伊藤博文,破坏日军停战。

小山丰太郎在横滨购买了手枪,可以装5发子弹,带着李鸿章的照片,写下遗书,赶去行刺。

小山丰太郎路过广岛时,一度想去将伊藤博文杀掉,认为他是“好色的老狒狒”。但行刺伊藤博文难度太大,小山丰太郎只能放弃,转而去马关对付李鸿章。

他通过化妆,接近了李鸿章。

资料这么写:当在人群中终于看到李鸿章时,我觉得他比起照片上的形象,眼光更是炯炯射人,的确是伟人的风貌。年龄约有七十,真是老英雄的典范。从眼睛看其人悠扬不迫的态度,不由得佩服这眼睛比照片上还要犀利。真不愧是睥睨东洋的眼睛!

我从人群中挤出,直至轿前,手按轿夫肩膀。趁轿夫惊讶停进之际,我对李鸿章开了1枪。子弹射入李鸿章脸上,我转身就跑,前后只有2分钟。我躲进了一个当铺,但当天就被警察抓住,捆了起来。

李鸿章当时正在和伊藤博文谈判。

日本方面漫天要价,提出:日本军队占领大沽、天津及山海关以及周边所有城池堡垒;上述地区清朝驻军解除武装,武器弹药交日本军队暂时管理;天津至山海关铁路由日本军队接管;停战期间日本军队的的驻扎费用由清朝方面承担。

大沽、天津、山海关都是日军还没有占领的地区,又是平津要隘,李鸿章无论如何不会同意。


就在双方僵持的时候,李鸿章突然遇刺。这一枪正好打在李鸿章左眼下方一寸的位置,子弹虽然留在了体内,但并没有伤及眼睛。虽然生命无忧,但根据国际法李鸿章是外交使节,在日本遇刺显然应该由日本负责。

此时,国际社会也开始同情李鸿章,舆论导向中国。

伊藤博文他们也有些恐惧,怕列强干涉或者李鸿章撂挑子,换一个二杆子来乱谈判。

于是,日本方面一面严惩小山丰太郎,一面不再漫天要价,开始实际性的谈判,并且命令日军停止作战。

小山丰太郎本来被判处死刑,后因民间舆论同情改判为无期徒刑,在北海道监狱服刑。

服刑12年后,小山丰太郎在1907年被天皇特设假释。

搞笑的是,这家伙寿命很长,一直活到1947年日本战败以后。

作为一个狂热分子,小山丰太郎目睹了日本在二战的全面入侵和惨败。

至于有人说李鸿章挨了一枪,为中国省了1亿两白银,这是不存在的。

因为赔款的谈判,是李鸿章挨了枪以后的事。日本从3亿两降到2亿两,和李鸿章中枪无关,完全是谈判的结果。

8

向李鸿章开枪的人叫小山丰太郎,刺杀李鸿章后,被日本逮捕,本应判处死刑,后在日本各方政治势力的角逐下,改判为无期徒刑,关押在北海道,但并没坐穿牢底,到1907年便被日本天皇特赦、释放了。

1895年,“背锅侠”李鸿章到达日本后,首先要求停战,而伊藤博文却故意拉长了谈判时间,因为此时日本军队正在侵占辽东半岛,还有一部分海军在入侵澎湖列岛;此时收手,并不能使利益最大化;不仅如此,伊藤博文还利用媒体优势,制造国际舆论,将战争的责任全部推给了大清,又捏造事实,说此战完全因清政府而起,现在他们一败涂地,作为谈判代表李鸿章缺乏和谈的诚意,因此拖延了时间,导致日军仍不能撤回。

日本民众被强烈地洗脑了,他们认为清朝懦弱无能,大日本帝国无坚不摧、战无不胜,不如一鼓作气,灭了清朝,因而战争不应该就此结束,这被洗脑的人中,有个“愤青”叫小三丰太郎,他出身于士族门阀家庭,父亲做过议员,曾经是日本激进的右翼组织“神刀馆”成员之一;当他得知日、清将要议和时,怒发冲冠,一度准备刺杀日方谈判首席伊藤博文,后因防卫甚严,才转向刺杀李鸿章的。

1895年3月24日,李鸿章乘轿外出,途中挤满了围观的日本人,他们来争睹大清首席谈判代表的尊容,小山丰太郎混在人群之中,待李的轿子靠近,他突然冲出人群,向李鸿章左脸开了一枪,然后跑到一家商铺躲藏了起来,当日被抓获,后来,就如本人开头所述,这里不再重复。

1907年,出狱之后,小山丰太郎回到了自己的家乡——群马县,此时青春已逝,年龄已经38岁了,却仍然顽固如初,还一直为日本军国主义的膨胀的野心摇旗呐喊,两颗原子弹爆炸后,裕仁宣读了投降诏书,对他不啻于晴天霹雳,个人信仰彻底崩塌,1947年8月4日这个丧心病狂的家伙,在78岁时含恨死去。

9

马关条约时刺杀李鸿章的日本愤青叫小山丰太郎,他后来被审判判刑,出来以后一直活到了1947年,得以善终,然后他目睹了日本的战败,估计这对一个愤青来说这是最悲剧的结果吧。

李鸿章遇刺

甲午战争爆发以后,清军在海陆两个战场上都遭到了惨败,无奈之下只能向日本求和。清政府一开始派出的是求和使臣是户部左侍郎张荫桓和署湖南巡抚邵友濂。然而张邵两人到了日本以后,由于日本政府认为此时清政府还没到山穷水尽之时,因此故意质疑张荫桓、邵友濂的谈判资格,拒绝谈判。

在威海沦陷以后,清政府无计可施,只能派遣李鸿章为全权大臣,赴日求和。3月19日,李鸿章与伊藤博文等人展开谈判。谈判开始并不顺利,伊藤博文狮子大开口,要求清政府在山海关到天津沿线所有清军必须缴械投降,并由日军占领上述地区才能停战,否则日军将继续进攻。

如此苛刻的条件李鸿章自然不能答应,谈判一时陷入僵局。3月24日,清日双方第三次谈判结束以后,下午4时15分李鸿章乘轿返居住的引接寺。到距离引接寺50米处,一个日本人突然冲出,朝李鸿章开枪射击,李鸿章左眼下方中弹,血流满面。

刺客身份和刺杀缘由

刺客名叫小山丰太郎,当时26岁,出身于上野国馆林藩的门阀士族。小山丰太郎是一个激进主义者,日本右翼团体“神刀馆”的成员。甲午战争爆发以后,小山丰太郎自然是狂热支持。

清日谈判开始以后,小山丰太郎大为不满,认为没有攻占北京就谈判是一种耻辱。其实这也是当时日本内部相当一部分人的共识,日本国内主张继续战争的气焰相当浓厚,日军将领还写出了“何时轻骑人燕京”这样的诗句。

小山丰太郎决定用此刺杀李鸿章的方式阻止谈判,并付诸行动,打伤了李鸿章。

刺杀的后果和刺客的下场

李鸿章中弹以后样子虽然吓人,但是伤势不重,晕眩片刻以后李鸿章就已经恢复神志,包扎伤口以后已经基本无碍,不过为了养伤,李鸿章还是通知日方,取消了第二天的谈判。

李鸿章遇刺事件在当时也是一件轰动性的新闻了,日本政府也是大感头痛,担心李鸿章遇刺时间会引起国际同情,进而一些国家可能借此干涉,会影响日本利益。因此日本政府决定一面派人前去慰问李鸿章,一面在谈判中做出让步,答应先行停战。

所以在3月30日,李鸿章和伊藤博文签署了《中日停战协定》,在除了台湾和澎湖之外都实行了停战,也算是打破了谈判僵局。

而小山丰太郎则受到了审判,在法庭上他毫不掩饰自己的目的,声称目前还不是签订和约的时候,希望日军能攻占北京。当然这么赤裸裸的话法庭是不可能认可的,因此最后山口地方法院在《判决书》上颠倒黑白,说小山丰太郎是认为清日开战是李鸿章一手所为,不将他杀死无法保证和平,所以才进行刺杀

被告丰太郎,因我帝国与中国启衅,致动干戈,皆中国现任钦差头等全权大臣李暗为主持,思非绝其生命,则我国不能得志,难保东方之平和。适闻其奉命来我帝国山口县赤间关议和,遂决意行刺。

当然,山口地方法院虽然可以美化日本的侵略行为,但是还是无法完全庇护小山丰太郎,最终以预谋杀人未遂罪判处了无期徒刑,在北海道网走郡服刑。

小山丰太郎的最终下场

小山丰太郎实际关押的时间不长,在12年后,也就是1907年就被恩准假释,并一直活到了1947年。不过小山丰太郎虽然得以善终,不过他有幸目睹了日本战败的全过程,看到了美军对日本的占领,这对于一个狂热的军国主义分子来说恐怕是最大的打击了,也算是天网恢恢。

10

李鸿章作为清政府的代表,在日本马关求和谈判的时候,被人打了一枪,痛的李鸿章在发给慈禧的电报中撒起了娇:“痛呀!”

对李鸿章开枪的是一个日本人,小山丰太郎。

小山丰太郎这一枪一打,日本人和清政府的谈判形势看上去瞬间“急转直下”,日本人勒索的赔款也从3亿两白银,缩减到了2亿两。

于是,李鸿章被吹上了天,将日本对清政府少勒索的那1个亿的功劳全算在了李鸿章的头上,算在了李鸿章挨的这一枪上。

可是,日本突然减少了向清政府索要的“赎金”,真的是因为李鸿章挨的这一枪?这一枪真的有这么贵?

显然不是,当然,小山丰太郎这一枪确实成为了清政府少赔1个亿的一个小小的导火索。

1894年11月,慈禧忙着操办自己的“万寿节”,可是,前线的战事连连失利,怎么办?贸然求和的话,不好听,所以清政府想到了一个办法——让洋人出面“调停”。

当时,清政府总理衙门会见了英、美、德、俄、法五国驻华公使,让他们出来调停。可是,这五个洋国也是各怀鬼胎,一时之间没有达成一致,英国人说“不便与日再言”,德国人说“现时和议无济于事”,即便是美国人也没同意五国联合出面调停。

这回可吓坏了慈禧,洋人怎么了?送上门的好处也不要了?

实际上,美国是想单独操纵清政府和日本人的和谈,从中牟取暴利。所以,当清政府单独找到美国人的时候,美国人便同意出面了。

美国人对日本人说了一句,你们日本人真要将清朝打垮了,英、法、德、俄这几个强国肯定会趁机打着维持秩序的旗号瓜分中国,到时候你们日本的利益也没有保证,适可而止吧。

日本此时虽然也已经发展了起来,可是综合国力到底不如中国,继续打的话,即便打赢了,也确实会发生美国人所说的情况,所以同意和谈。

1894年11月22日,受到清政府和李鸿章委托的德国人——德璀琳,上了一艘去日本的轮船,代表清政府、李鸿章和日本和谈。

美国人听说了此事后,闹了一闹,日本人也不接受德璀琳代表清政府,所以,德璀琳只能无功而返。

1894年12月,清政府又任命张荫桓、邵友濂二人作为全权大臣,想在上海和日本谈判。

日本人此时则想着打垮北洋舰队,然后占领威海卫,从而获取更多的谈判筹码,所以日本人告诉清政府,想和谈也可以,派代表来日本广岛谈!

可是,当张荫桓、邵友濂到了日本后,日本人又找茬了,他们质问张、劭二人:“究竟敕书中曾否载明便宜行事全权字样,贵大臣能否遇事自专,毋须电请裁决?”

张、劭和日本人打了一顿嘴炮之后,在日本人的刻意逼迫下,只好安然返国。

这时间一拖,日本打下了更多的地盘,北洋舰队已经全军覆没!

美国人及时地跳出来当起了和事佬,日本想了想,给了个回复,让恭亲王奕訢或者李鸿章来谈!

奕訢是皇族,事关清朝脸面,再说慈禧也不是很信任奕訢,所以便选择了李鸿章。

慈禧这个老妖妇也贼精明,为了不让和谈、割地赔款的帐算在自己的头上,她将光绪推了出来,让光绪负责此事。

当时,光绪和翁同龢的想法是可以多赔钱,但是绝不能割地。李鸿章为此几番奔走于洋人之间,想让洋人掺一脚,让他们干涉干涉,可是没人理他,所以他只好从光绪手里要来了所谓的“商让土地之权”。

日本人在听说了李鸿章将成了清政府的和谈代表后,或许是出于对李鸿章的了解,他们又趁机提出了更苛刻的条件。

日本人这个算盘打的很好,先抬价,再在和李鸿章谈判的过程中,给他打个折,照样赚的盆满钵满!

1895年3月19日,李鸿章抵达马关,20日便迫不及待地到春帆楼和日本人展开了谈判。

不过,纵使双方已经处于谈判状态,但是日军的动作并没有停止,然后在继续攻打清军。

1895年3月24日,李鸿章和日本人结束了第三轮谈判,在返回住所的途中,小山丰太郎持枪从人群里冲了出来,对着李鸿章便开了枪,打中了李鸿章的左颊。

1895年4月1日,在第四轮谈判中,日本人突然抬了价,割台湾,割澎湖,割辽东,赔款3亿两白银!

不是说,李鸿章挨了一枪,让清政府省了一个亿吗?怎么反倒加价了?先抬价,再打折呗!

清政府少赔了吗?没有,最后这2亿两白银甚至已经超过了日本人的预期,这两个亿是清政府三年的财政收入,是日本四五年的财政收入,已经赚翻了。

李鸿章像条狗一样求伊藤博文,能不能再少赔5千万?5千万不行,能不能少2千万?不肯少勒索点钱,能不能少勒索点地?

伊藤博文的回答,统统是不能。

日本要求清政府一个月内交割台湾,李鸿章急了,能不能多给一个月?贵国何必这么急,台湾已是你们口中之物!

伊藤博文直接甩了两个字,饥甚!

清政府原本可以借助李鸿章遇刺一事,让洋人干涉进来,可惜,李鸿章怕了,慈禧怕了,清政府怕了,所以对此选择了忍气吞声。

日本之所以会将赔款从3亿降到2亿,一则因为谈判本便是一个讨价还价的过程,他们故意设了高价,本来也是让清政府讨价还价的;二则日本人截获了李鸿章发回中国的电报,知道了清政府的底线,也考虑到了清政府的财力;三则是因为谈判拖了太久了,日本人也不由得担心洋人会忍不住跳出来插手,或者李鸿章狗急跳墙,用遇刺一事中断谈判,这么一来到手的肥肉便飞走了。

所以说,李鸿章挨的这一枪值不了一个亿!

小山丰太郎之所以会刺杀李鸿章,不过是为了敲断清政府和日本的和谈,让日本继续打清朝罢了。

他是一个激进的右翼分子。

小山丰太郎被捕之后,日本为了给清政府和李鸿章一个交代,也为了做给国际世界看,对他进行了起诉,后经法院判处无期徒刑。

可是,李鸿章死后过了6年,即1907年,日本政府在看到当年的“刺李”风波早已经风平浪静,早已经退出了所有人的视野,受害人李鸿章也已经死了之后,便释放了小山丰太郎。

在小山丰太郎被释放了27年之后,即1928年,日本人河本大作策划和制造了“皇姑屯事件”,炸死了张作霖之后,河本被日本政府象征性地监禁了一年之后,又再次来到了中国。

所以,千万别期待日本政府会因为日本人刺杀中国人而对他们进行应有的处罚。

1947年,小山丰太郎在被释放后又活了40年之后,这才死去。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