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从事辅导行业近5年来,我曾见过近万的学生与家长。在这里给你分享一个从小就抢跑的孩子的案例。

小红(化名),我才接触她时,她初一。在她初一那年的暑假,在她妈妈的带领下来到了我们学校。当时她妈妈开口就惊呆我了“我孩子要提前学习初三的数学与物理课程,我们要报一对一”。

她孩子学习成绩真的很好,初一末考英语接近120的满分,数学因为用初二的知识做初一的题被扣了6分,考了114。我当时真的很吃惊,这是我从业来见过来报一对一的学员中,成绩最好的了。我看了看当时孩子的反应不喜不悲,仿佛已经对这样的安排习以为常了。

我们给她孩子安排了一对一课程,一个暑假每天都在学习初三的课程。等暑假结束初三课程基本上就已经讲完了。我以为事情就此结束了,没想到她妈妈对我们的老师及服务比较满意,又给孩子续报了周末的一对一课程。

初二上学期结束,她的孩子已经学完了整个初三需要掌握的知识。而且中考模拟考的卷子也接近满分。

初二的那个寒假她参加了一所知名的私立中学的考试。没有意外被录取了,那个暑假她又参加了那个学校的高一录取考试,又被录取了。

就这样13岁的孩子读了高一的课程。

你羡慕这样的孩子么?反正我当时就在想,如果我将来的孩子也这么厉害恐怕做梦都能笑醒吧。

可我没有想到的是进入高中后,却是她们一家噩梦的开始。

她因为从小只知道学习,生活几乎不能自理。所有的事情几乎都是孩子妈妈代劳,在住宿制的高中也与同学们完全没法相处。从小生活在别人的表扬与羡慕中经受不了一点点的挫折与别人的冷落。因承受不了巨大的心理落差,成绩更是一落千丈。听她妈妈说她还得了抑郁症,有轻生的念头。揠苗助长的危害在她身上体现的一览无余。

后来她妈妈给她办理了休学,带她四处看心理医生。再后来我离开了那个城市,也不知道结局如何了。但愿不是一场悲剧。

适当的提前抢跑当然很有必要,可以帮孩子建立优势。可凡事有度,适可而止。孩子对于家长安排的道路或许并没有反抗与抵触,可孩子的内心又如何去想我们谁也不知。不知他是在沉默中前行,还是在沉默中积蓄反抗的力量。

万事万物皆有其成长之道,学习亦是如此。提前抢跑的优势只是暂时的,那个跑得最稳当,最健康,最持久的人才是最终的赢家。跑得太快,注定更容易摔倒,而且会摔的很疼很疼。

我们常听的一句话“出名要趁早”,可我们真正耳熟能详,交口称赞的明星又有几人是童星出道?

最佳贡献者
2

在我们周围,从小参加各种培训的孩子很多,但从高中阶段来看,我很少听到有孩子说他/她曾参加培训,在某方面有特长。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孩子在小学、中学参加培训,大多是被动的,是在父母的强制下进行的,孩子可能最初还有点兴趣,或者说不讨厌,但在以后的持续过程中,孩子的耐心不足,家长做的后续工作不足,从诱导到强制,直到逼迫,从而使孩子从无所谓到厌烦再到对抗,以至于培训变成了完成任务,变成了敷衍,孩子没有学习的主动性,也学不到什么。

二是孩子参加培训越多,注意力越分散,越无法形成对某一课程的专注,泛泛而学,没有深入的钻研,问题就会越积越多,到后来,实际上对培训的课程都是一知半解,兴趣更是无从谈起。一旦培训停止,有关的知识就像天上的白云飘过,很快消失的无影无踪。

三是到高中后,学生面临着高考的压力,所有的注意力都倾注在高考科目上,对原来的非高考培训不得不放下,而有关于高考课程的培训,如果是自己老师的辅导,可能还有一些针对性。校外的民办机构的培训,往往对高考的钻研,对考查的动向,对出题的角度,深度的把握都不如校内的老师,其培训的效果也就大打折扣。

培训要有效果,首先要培养学生持续的兴趣。其次,要有持续的专注,要及时化解遇到的困难,不能把问题累积。再就是,要有一贯的,不断加深的专业性指导,从而确保持续喜爰,不被累积的困难挡住,不走偏,坚持下去,才能最终有所建树。否则,也只能拓展一些视野,增长一些见识,要说出成绩就很难了,自然到最后,学生不愿提及,也显不出有特别了。

3

这问题找对人了,我小时候就是父母给报了各种兴趣班补习班。

我是一名80后,父母都是高知识分子,从上学前班开始就已经开始上兴趣班了,那个时候就已经没有周末寒暑假了,除了上学和在家,其他时间基本上都在少年宫度过。小学上奥数班、英语私教、素描班、书法班、电子琴班、声乐班、舞蹈班,差点还报了古筝私教。初中上物理、化学、英语、陶艺、素描、数学班。高中没了兴趣班,其他主科目一个也没落下,还买各种名师光盘在家学。

是否很期待结果?

说说吧,小学学了那么多确实学习一直全班前几名,兴趣班里只有素描喜欢能坚持,其他统统只是会一点罢了半途而废。到了初中自己骑自行车节假日奔跑于各种辅导班,好想学皮了,没了兴趣,成绩一直处于中等水平。高中更别说,枯燥无味,无一精通。高考考了二本院校。

总结一下,兴趣班不在多而在于兴趣,补习班不在多也在于兴趣。不可以全部灌注,刚开始新鲜接受的快,时间长了兴趣就被磨没了。唯一一点好处是上过的兴趣班,我都懂一些,在人际交往中能给自己带来一些自信和优越感,还有就是学过书法所以字写的不错,仅此而已希望可以帮到你。

图片均来自网络。

4

唐唐觉得孩子可以适当参加一些培训班,也可以略微超前学习一点,但是一定不要超前抢跑太多,不要让孩子做远超于孩子年龄的事。

媛媛(化名)小时候很聪明,人见人夸的那种聪明,在一堆亲戚朋友的建议下,家长领着媛媛做了智力测试,媛媛确实智商很高。媛媛五岁就上了小学,起初因为年龄小费点劲,三年级后就成绩就不错了。看着孩子前几名的成绩,家长又有了新想法,跳级,小学没读完就上了初中。这期间课也没少补,可是媛媛再也没考过前几名了,怎么追也追不上。家长失望,媛媛累。无奈,为了考个好高中,只好再选择复读。义务教育期间,媛媛经历过转学,跳级,复读,做了好几次插班生,没有一届同学是有感情的,同学都只是临时的过客。长大后的媛媛即便工作能力还不错,却不会与人相处,没有一个好朋友。

所以唐唐觉得,在本该享受享受童年的时候,一定要让孩子和同龄人一起玩耍,不应只生活在课业辅导班里。和同龄人相处,做符合年龄的事也是长大的一种必须技能

5

这个问题,说不清,因为教育,或者说影响教育的因素,影响孩子成长的因素太多了,父母的个性,教养方式,家庭的氛围,培训学校的理念风格,孩子的天赋、性格等,都会影响孩子的成长,而且,成长是相伴人一生的活动,提前抢跑的孩子,后来,真说不清怎么办。比如杨康相比郭靖就抢跑了,但结果呢?再比如郭芙和郭襄都抢跑了,但结果呢?

我是家长,也是老师,在这里,我说说几个提前抢跑的孩子。

A,男孩,今年参加高考。幼年时参加的培训班有钢琴,书法,还有英语。书法培训找的是一个老教师,专门针对少儿练字,打下了非常厚实的书法功底,现如今,写一手非常漂亮的硬笔书法。钢琴启蒙很早,兴趣也颇大,但到初中时,就开始抗拒,然后就没有然后了,钢琴也卖了。英语初二时上课外辅导班,专门进行口语练习,再加上校内英语老师抓得紧,上了高中,英语基本没愁过。

B男孩,去年高考。父亲是音乐老师,文化学习抓得紧,音乐辅导也不拉下,唢呐吹得好,被清华降50分录取。

上面两个同学在未来之路上怎么样呢?说不清,至少目前还是不错的,假如把大学和学习成绩当做人生成功的标准;但人生很长,人生的内容也很丰富,幸福不幸福,还有其他很多内容。

所以你说,怎么样呢?

既然说不清,那么,给孩子各种报培训班,提前抢跑究竟好还是不好呢?

如果我们是兴趣引导,习惯培养,丰富孩子的精神世界,并且无论家长还是孩子都能坚持训练的话,这种特长培训还是很有必要的,而且是孩子未来人生的加分项。这种加分不是上大学降分那么简单,更重要的是让孩子找到了一种与自己独处的方式,与他人交往的一种技能,而不是简单的喝酒划拳打游戏耍扑克。

但如果我们的培训,是违背孩子教育发展规律,教育教学不讲求方法对象,家长不注重引导,孩子不坚持,家长不督促,也很有可能让孩子产生逆反、怠惰心理,导致抢跑一阵子,落后一辈子。这样的抢跑,显然违背了家长的初衷。


最近有两个新闻在这里似乎可以说一下,一个是一个16岁的女孩,据说一天能写一万五千字的小说,然而,却招来网络的群嘲。

一个是小学生,参加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获奖,而获奖成果是博士生才能做出来的。

父母抢跑地太急了点,甚至迫不及待,自己替孩子去跑了。


无论是孩子抢跑还是家长替跑,其原因都在于家长,但有的家长是引领陪伴,有的家长是强攻猛推,未来怎么样呢?

希望大家都好吧。

6

我原来的一同事家孩子从小机灵、活泼,语言表达还有学习、接受新事物的能力都挺强的。

同事为了孩子有更大的进步,不辞辛苦带着孩子每周坐客车到市里上补习班,路比较远,只能在小旅馆住宿。孩子各方面的能力确实大有提升,大概是觉得孩子知识与能力水平已经足够,同事将孩子早早的送入一年级学习(那时对入学年龄也没这么严格)。

孩子生日本来就小,相当于比正常入学的孩子小了一岁半多,成绩倒不差什么,但孩子小在课堂上坐不住,刚开始还行,但因为没有养成好的学习习惯,成绩慢慢的越来越不理想,最终上的是一所艺术类二本大学,确实将以前的一个培训的技能用上了,但我还是觉得怪可惜的。

那些确实有天分的人暂且不提,我觉得孩子大多数都还是普通人。

有些孩子到了一定年纪还由于不够“成熟”,无法适应各种学业负担,何况还要提前“加量加码”,而且还是加重码。

提前“抢跑“太多,很容易被“违规淘汰“。个人觉得这样做,不符合身心发展规律,家长还是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量力而行,不要加重本不属于孩子的“负担”,让孩子快乐健康的成长。

以上仅个人观点。

7

这种无异于揠苗助长的行为,好像并不怎么让人看好,实际情况究竟怎么样呢?作为一名在教培行业耕耘多年的老师,下面结合我遇到的例子跟大家分析一下。

在广州黄埔上班的时候,我曾辅导过一个成绩很好的孩子。刚开始接手这个孩子时,他才三年级,交接时学管班主任跟我说,这个孩子各科成绩都很好,特别是数学,已经连续三个学期考满分了。当时我就吓了一跳,心想,都满分了干嘛还把他送过来,家里钱多花不完吗?

对于我们教学部的老师来说,接手这样的学生是比较有压力的,毕竟要让他继续保持满分的成绩是很有难度的。后来才发现我的担心是多余的,这样的孩子学习都是很自觉的,上课根本不需要我操心,到了期末考试的时候,他数学还是照样考了100分。

他的成绩算很好的了,可他哥哥比他更强,数学更是连续6个学期考满分,语文和英语也学得特别好。他哥哥从一年级开始就过来了,直到现在上了初中,家里还是坚持送他过来,而且成绩一直都很好。

这两个孩子留给我的形象最深,当然其他孩子的成绩也很好,就数学这一科而言,他们的成绩都是接近满分的,但他们周末还是照样过来学习。可见,为了让孩子在学习上保持领先,家长对孩子的学习从来没有放松过。

这些一直在抢跑的孩子会不会太累了?家长这么逼孩子是不是有些过分了?我想说,子非鱼,安知鱼之不快乐?

8

学霸在小学上奥数培训班,初中上重点学校,在初中学霸继续上奥数,高中上重点高中,大学是985名牌大学,学霸一样很努力

9

不好说呀,前几天和班上一位妈妈聊天,才知道我们班有一个小朋友,六年级的课程已经学完了。

我家咋还差一个月八岁,同班的大一点的也不到九岁呢,二年级就学完整个小学的,要么以后轻松进好的中学,要么跳级更早进好的中学。

我其实很羡慕那种小朋友,但我不会让我的娃去做那样的事,毕竟每个孩子不一样,因人施教嘛,不着急,每个孩子都是待开的花骨朵,只管施好肥,浇好水,等花慢慢开放就好!

10

从小参加培训班就是提前抢跑吗?我倒觉得是从教育从纵向到扁平化发展的进步。

学校教育是一条纵向的线,培训班是促使教育扁平化

不参加培训班的孩子,完全是学校教育,从幼儿园,小学到高中,大学,看成是一条纵向的线。虽然说,现在学校注重素质教育,但不可否认,仍然是以应试教育文化课为主,德智音体美劳很难全面发展。

校外的培训班给孩子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从一条纵向的线延伸到扁平化的发展路径,孩子可以在校外培训班深入学习音乐美术运动类项目,可以去参加比赛,可以有效补充学校教育的不足。


另外,学校教育就像大锅饭,学生们的水平参差不齐,有的吃不饱,有的吃不下。吃不饱的孩子可以去校外学习更深入的知识,吃不下的也可以通过补习班提升水平。

从这个角度看,培训班是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

从小参加培训班的孩子,命运大不同

上培训班不代表学生就不快乐,就可怜,就压力大,是孩子可以拥有更多选择,更多可能性的机会。

但是,并不是每个家长,每个孩子都能理智的对待培训班,有的家长功利心太强,让孩子上培训班,就要得到明显的成绩。比如,上一年英语课就要求孩子口语流利,能熟练对话,能参加演讲比赛。


功利心太强,会让培训班失去“学习”的本质,给孩子太多的压力,让孩子厌学,失去学习兴趣。

我身边上培训班的孩子,大多都是开朗快乐的。她们有一技之长,或钢琴,或滑冰,或画画,他们可以愉快的在一起讨论自己的特长,讲述课堂上发生的趣事,交流学习心得,当然也会吐槽妈妈逼他们学习的“凶恶”,但看得出来,他们很享受学习的成果。

当然也有学习效果不好的,培训班成了负担,导致家里鸡飞狗跳的。培训班是不带属性的,孩子上培训班的结果好还是不好,取决于家长如何看待培训班,又是如何让孩子上培训班的。


所以,家长让孩子上培训班之前,要首先问问自己,让孩子上培训班的目的是什么?是让孩子多一种选择的可能性,培养一种兴趣爱好,发挥更大的价值,还是让孩子考试得第一,大奖赛得奖?如果是后者,很可能会适得其反。

如果单纯报着学习的心态,孩子可能会给你很多意想不到的惊喜。不忘学习初心,才能砥砺前行。

这里是@妈妈充电屋,坚持科学育儿的硕士妈妈,欢迎关注我一起探讨育儿问题。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