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艺术 > 蒙古骑兵天下无敌,为何被明军迅速灭掉?

蒙古骑兵天下无敌,为何被明军迅速灭掉?

2020-07-26 01:10阅读(91)

蒙古骑兵天下无敌,为何被明军迅速灭掉?朱元璋的北伐部队是从江南出发的(南京,苏州,杭州),而之前面对都是江南的农民军,如陈友谅更是以水军见长,可见朱元

1

蒙古人是马背上的民族 。蒙军骑兵来去如风,灵活机动,剽悍善战,冷酷嗜杀,堪称铁血雄强的“战斗民族”。蒙古人马上得天下,马上治天下,靠快马弯刀说话,以力服人,治国施政堪称简单粗暴。

元朝刚建立时,元廷为消弭隐患,居然将居民依不同的族属划为四个身份地位相差悬殊的等级:一等人是蒙古人,居统治阶层 ,属社会地位最高、政治待遇最优的特权等级;第二等是色目人,含西域、中亚、阿拉伯、东欧等较早被征服地区的民族,属地位较高的统治阶层;长江以北地区的汉人、契丹人、女真人、西夏人、渤海人为第三等级;长江以南地区的汉人,也就是原南宋统治之民,被一律视为“南蛮”而遭打压 。南人处于社会最下层,为第四等人。

元朝律法规定:蒙古人与汉人发生纠纷后杀死汉人,只需要赔偿一头驴或两只羊就可完事 ;而汉人若杀死蒙古人则要偿命,有时甚至亲族都会被牵连而遭诛杀。南方汉人每五户合用一把菜刀,若出事,则联保的人必受严惩。元廷还依人所从事的职业实行了严格的身份等级制 :“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医、六工、七猎、八娼、九儒、十丐”为不同职业等级 。身为知识分子的儒者居然排在倒数第二的位置,社会地位甚至不如娼妓。

元统治者制定的极度不得人心的民族歧视政策,导致社会等级森严,民众怨气丛生 。人分三、六、九等,似乎是这个以铁血征服者面目出现的偌大帝国迅速走向衰亡的主因。

元朝统治后期,各种淤积已久的社会矛盾变得日益尖锐 。百姓们特别是南人的抗争此起彼伏,让蒙元统治者顾此失彼,手忙脚乱。随后,燃遍全国的红巾军大起义以不可阻挡之势烽火燎原,敲响了元帝国的丧钟。

在中原不到一百年的统治期内,元朝军队迅速腐败,战斗力早已不复往昔。史载,到了元末,蒙古军队的主力变成来自中亚的色目人与汉人 ;官员、将领也大多由色目人担任。曾经彪悍的蒙古人成了不劳而获的食利者 。蒙古人在深受中原文明影响的同时,也被汉人迅速同化。出身在中原的蒙古人,大多喜欢呤诗作画,饮酒狎妓,附庸风雅,草原民族身上的血性与战斗力早就烟消云散。元帝国当年金戈铁马、所向无敌的强大战斗力,元廷赖以维系统治、生存的基础——蒙古骑兵横扫一切的强悍战力早就沦为一个渺远的传说。

而以色目人、汉人、契丹、西夏人为主的元军,一遇与红巾军之战事就出工不出力,特别是身处底层的汉军,一触即溃或临阵倒戈已成常态。即便是蒙古铁骑,也早已不复昨日之勇,与红巾军作战也是胜少败多。存在了97年的元朝,被视为中国历史上比较短命的王朝之一。作为征服者的蒙元统治者虽被刘福通、张士诚、徐寿辉、朱元璋等人打垮并逐出中原,但疆域横跨欧亚的蒙古帝国仍然存在。退回漠北的元廷被史家称作北元。 令人惊讶的是,成吉思汗的子孙们退回草原后,又开始找到祖先能骑善射、勇猛好战之感觉,游牧民族特有的剽悍与血性重新回到这些失意者的体内。北元军队更在极短的时间内迅速恢复了强大战力,并对新成立不久的明朝统治构成了严重的威胁。

原创作品 剽窃必究

网络配图

2

其实关于蒙古铁骑,很多人都是有误解,蒙古铁骑其实并不是单一的蒙古人,还有突厥人,色目人等,这一杂,就是容易出问题,另外,不管是蒙古帝国还是元朝,他们内部都是保持自己传统,如以部落划分势力,并不是铁板一块,否则也不会在元朝灭了后,迅速分为三大部!因此,当有一个强大如铁木真这样的部族首领出现,他们自然是可以团结在一起,无往不利,但是当这样的人物没有了,各方开始争权夺利,那么即使军队再强,也难以发挥威力!还有就是,蒙古人终究是人少,加上在中原时间久了,接受汉化一些蒙古人自己都是会不满,以及,常年无战事,战力下降,所以一旦火星被点燃,自然是难以招架!而之后明朝建立,其实同样也是有蒙古人色目人在明朝任职,而这种怀柔政策也是更加致命!而最根本的是,元朝除了开始的几位皇帝愿意接受汉化,之后,排斥汉化还是成为主流,蒙古人和汉人地位相差太远,这促使他们和汉人永远在对立面,自然难以久持!

3

你知道当时蒙古人是什么状态,基本不洗澡,穿着粗牛皮甲衣,身上满是跳蚤,但一点没有感觉,因为皮肤太粗燥了,吃着马肉干,喝着马奶,可以三天三夜不下马,就是这群半野人状态的游牧民族为了财富,女人,所向披靡,因为自己已经没有什么好失去的,赌一把,失去生命不过是在这痛苦的人生中解脱了,赌赢了生活将完全改变,美女金钱,大量奴隶,锦衣玉食。过上了好日子下了马的蒙古人,会让自己子女再过这样的苦日子?在元朝的第二代蒙古人,从小锦衣玉食,衣食无忧,没有了狩猎,放马的生存压力,拉不开强弓,骑不了烈马,从古代最耐苦战的骑兵,变成了和汉人一样的守城步兵,人数还少的可怜,不被赶出去才奇怪了。

4

宋朝时期汉民族国家几千万人,元朝剩下几百万,百分之八十以上的人死在了宋元交替期间几十次的屠城中,另外,朱元璋先与陈友谅对决取胜之后很轻松就战胜了元政府军,为什么?凡蛮夷欲征服华夏者,或自取灭亡,或被我们同化,你想想看,一个蒙古贵人手底下不再是穷苦日子,几十上百个汉人奴隶随你使唤,你还有战斗力?就好比今天的沙特,住着别墅有四五房小妾的你指望他卖命打仗?当然,元灭亡很多原因,元末一样有奸臣误国,天时地利人和全占了,徐达常遇春千古名将,大兵团骑兵作战徐达为当时第一人。

5

明朝确实创造了不少奇迹,它是中国历史上继西汉之后,又一支以农民起义军的身份脱胎而来,最终完成改朝换代。

它第一次以由南向北的形式北伐成功,实现了中国的统一大业。



当时的元王朝绝不是一无是处,虽然后世史家常津津乐道他们的“腐败无能”“皇帝昏庸”,但军事方面,彼时担负平定农民军大任,执掌元王朝军事大权的扩敦帖木儿(汉族名王保保)等人,可以说是不世出的名将,他们麾下的元军,也一改早期腐败无能的形象,战斗力直线恢复。

明朝军队还在流寇和国家军队中徘徊!元朝至正二十年(1360)年为转折,因为那一年朱元璋遇到了一个人,并展开了一番决定大明军队命运的谈话——刘伯温。紧接着便是脱胎换骨改革。



至正二十年(1360年)之前,数目庞大的明军,每年都要消耗大量的钱粮,后来朱元璋痛定思痛,开始厉行屯田制,不但军队自己要种地,还要帮助地方兴修水利。

结果地方生产发展,百姓富庶,原本向老百姓征收用于军用的“寨粮”,朱元璋也大手一挥不收了,从此深得民心,战斗力方面,明军也直线进步。

击败陈友谅,张士诚之后直面蒙古骑兵!明军与元朝主力骑兵的经典决战有两场,一场是太原之战,一场是定西沈儿谷之战。



先说太原之战。这场战斗,集结了彼时明军两大将星——北伐元帅徐达与副元帅常遇春,本来明军意图直捣太原,谁知元朝名将王保保将计就计,反而抢在明军增援部队到来前提前驰援太原。

如此一来,兵力劣势的徐达,立刻陷入了危险的境地。然而徐达却将计就计,趁夜发动劫营,以主力决死一搏,突袭元军大营,一场混战后,歼灭元军四万人,俘虏四万人。

后面一场战役,明军进军甘肃,元将扩敦帖木儿以攻为守,反而主动攻击兰州,意图引明军救援,继而集结优势兵力全歼,明军由徐达统军迎战,率军进抵定西沈儿谷与元军对峙。

在兵力不占优势,后勤补给不畅,难以持久的局面下,徐达使出了“疲敌之计”,命军队昼夜擂鼓呐喊不停,摆出大举进攻的架势,却迟迟不发动总攻,期间更多次击退元军反扑,经过数日对峙,元军被拖得筋疲力尽。



徐达果断下令反击,趁夜以中央突破战术直扑元军大营,一场厮杀后,八万六千多人被俘,五万匹驼马被缴获,全军覆没的扩敦帖木儿,只带着一家老小仓皇逃离。这是自成吉思汗以来,蒙古骑兵遭受的最惨痛毁灭性打击。

所以说明军卓越的战斗素质和高超智谋的军事将领领兵才是灭掉元朝的基石!

6

首先,在鄙人看啦,蒙古的骑兵并不是所谓的天下无敌,确实有点太过于夸大骑兵的战斗力了。如果非得说蒙古骑兵战斗力高,那只能算成吉思汗那个时期了!况且,当年成吉思汗讨伐印度,也几度被印度的象阵打得够呛!在元朝末年,由于汉化的影响和整体素质的降低,元朝的骑兵部队早就没有的当年的风采!

其次,从朱元璋方面来看,就像很多网友提及的那样,人家并非只有步兵的。在此出来的骑兵以及明朝中后期的夷丁突骑都是相当无敌的!

而且,从另一方面来说。蒙古铁骑的个人战斗力确实不错,但随着时代的发展,良好的战略战术和先进的装备才是战争取胜的关键。

这一点就容易看出差别来了。蒙古骑兵的战略战术啥的咱大家心里都有个数,至于先进装备吧,因为是游牧民族建立的政权,大多都是崇尚冷兵器的。反观朱元璋的明朝部队,早年朱元璋起义之时,就广集天下英才,而且,在有一个叫焦玉的匠人前来求见,并献上几十条“火龙枪”后,明朝就装备了比较先进的火炮装备!

可见,所谓的蒙古铁骑有怎能敌过明朝的超级谋略和先进的火炮装备呢!再厉害的骑兵也只不过是血肉之躯和冷兵器的组合而已!战争取胜的关键还在于人的布局的装备的先进与否!

7

写这样的文章以前,要多学点历史,谁告诉你朱元璋的部队全部是步兵?朱棣当时坐镇北京,就是以骑兵为主,元朝的统治太残暴,到了元末的时候几乎是全国皆反,汉族的人口毕竟在那里,到了中原和南方,以城池为主,步兵就显示出威力来了。推翻元朝后,蒙古人的战马基本上都被朱元璋的部队留下来了,组建了一支比较庞大的骑兵部队,后来朱棣就依靠这支骑兵部队,向蒙古开战,其实中原只要真想跟蒙古开战的话,蒙古是顶不住的。首先,蒙古人少,以前汉族人都是以长城为主守之地,因为各种原因不愿意跟蒙古大开杀戒,小敲小打根本动不了蒙古人,你打过去,蒙古人就跑,后来朱棣就是先把靠近长城的全部征服,然后依靠长城边上的蒙古人,一起杀向外蒙,这样就将蒙古征服。其实打蒙古还是比较容易的,只要有一支骑兵部队,专门杀长城周边的蒙古人,夺取他们的战马,再扩建自己的骑兵部队,慢慢的一步一步壮大,蒙古就很容易被征服。后面的皇帝只顾着自己享受,怎么可能会有跟蒙古打仗的动力!一个皇朝一旦进入正轨,就陷入利益之中,谁还会有心思去对付蒙古人,等蒙古人坐大了,再打又要投入非常多的资金,朝廷是不会同意的。

8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你还原地踏步,别人已经低头前行超过了你。不能说元初你爷爷的蒙古骑兵天下无敌,到了元末孙子的骑兵一定天下无敌;过去的辉煌只代表过去。

首先,蒙古骑兵战斗力强悍,但是并非天下无敌;中原汉人也并非战力孱弱。笔者莫要被网上的关于铁木真及其子孙西征的故事迷惑了。蒙古灭西夏用了21年,灭金只用了23年;灭南宋用了45年,还是先灭土番国和大理,对南宋南北夹击。蒙古骑兵在当时世界无敌不用讲了,但南宋的防御和凝聚力也是数一数二,光是襄阳城就蒙古就打了五年,可见南宋的军事能力。合州大战,守将王坚打死了蒙古皇帝蒙哥。但是南宋缺少骑兵,因为没有战马。蒙古兵打南宋几乎要崩溃掉,他们发现这帮看似文弱的人压根不怕屠城威胁,而且打起仗来是真狠。所以,首先汉人实力不弱。

第二,元朝时期,蒙古人并未接受先进的汉文化;而是把国内人划分出等级,最高级为蒙古人,南人(汉人)为最低等。统治了富庶的中原后;过上了安逸富贵生活。汉人虽然地位低,但是智慧不低,形成了一批有思想见地的人。蒙古人经过多年的马放南山的生活,作战能力可想而知。

第三,明朝骑兵,名将徐达和常遇春的骑兵不但吸取了蒙古骑兵的优势,还进行了优化升级。比如常遇春擅长奔袭,后期战争中元朝名将王保保的骑兵已经恢复了铁木真时期的水平,可是碰上的确是更牛的徐达;骑兵加上徐达的军事才能,王保保也自愧弗如。中原自岳飞后,明朝骑兵再次让北方民族领教了中原人的厉害。

第五,火铳的大规模使用;其实就是火枪。著名的洪都之战邓俞就大规模用过,这东西的震慑作用相当棒,而且杀伤力也可以。

你不进步,老是活在过去的辉煌里,怎能不掉队?

9

所谓蒙古骑兵天下无敌,很大程度上是个误会。

蒙古军队分两部分,不完全是骑兵。在草原上,蒙古能够集结几万骑兵,就已经足以对其它部落形成比较大的优势。但在进入中原地区之后,就已经不是纯粹的骑兵了,而是包括了大量的汉族步兵军队。

比如在对金国的战争中,虽然蒙古军队在长城以北的草原地区已经击败了金国的骑兵部队,但在进入中原地区后,如果没有山东史天泽这样的地方军阀的支持,也是很难彻底消灭金国的。而之后在平定中原地区的战争中,汉族步兵始终都是蒙古军队的主体。

这也是蒙古虽然已经在草原地区击败了金国骑兵主力,但在彻底灭亡金国的时候仍然要与南宋相约,夹击金国的原因。

尤其是在灭亡南宋的战争中,蒙古军队的主力基本上都是汉人,除了最高统帅伯颜和一部分蒙古骑兵之外,绝大多数军队都是汉人为主的,尤其是河北、山东、河南、山西等地签发的汉军。

这其实也是北伐游牧民族在进入中原之后要消灭汉人政权,建立长期统治的历史常态。无论是五胡十六国时期的匈奴、氐族、羌族、羯族、鲜卑族,还是后来的契丹、女真和蒙古,乃至之后的满清,其主体民族构成的骑兵部队的极限一般就是能扩展到黄河沿岸,再往南就必须借助于已经投降的汉族步兵集团的协助。

所谓蒙古骑兵天下无敌,主要是在欧亚大陆上的草原、戈壁这些地区,蒙古骑兵能够形成比较明显的优势,但只要进入山脉纵横、丘陵遍布和江河湖泊密集的地区,骑兵的优势就很难发挥出来。

所以,蒙古骑兵在欧亚大陆上确实纵横驰骋多年,几乎没有遇到敌手,尤其是在蒙古高原、中亚、西亚这些草原和沙漠地带,蒙古骑兵的优势比较明显。但是蒙古骑兵西征在从草原进入农耕地区的时候,就没有那么明显的优势了,遭遇了挫败。在向南发展的过程中,也在淮河秦岭一线被阻击多年。

甚至到忽必烈与阿里不哥的战争中,蒙古军队中就已经夹杂了大量的汉族士兵,甚至作为所谓蒙古皇帝亲卫军的怯薛军,也已经是以汉族步兵为主体了,而且还取得了不错的战绩。

元朝统治中原内地时期,在内地大量破坏农田,改造为牧场,用以养马,来维持其骑兵优势。不仅朱元璋和红巾军崛起的淮西地区是元朝在中原地区的著名牧场,就是在富庶的江南地区,蒙古也破坏农田建立了占地上万顷的牧场。

所以,在元末农民起义的时候,无论刘福通还是张士诚,他们所面对的元朝军队,都是以汉族为主体的军队。如果说北方的元朝军队有大量马匹,可以组织骑兵部队,那么南方的明军也同样可以利用当地的马匹来组织骑兵部队,早已经完全不是宋朝那种缺乏足够的马匹来组建骑兵部队的状态了。

明朝出兵平定中原的时候,也是一样。北方地区早已大乱,其三个重兵集团分别在关中、太原和甘肃,都是汉族为主的军队,早已经不是人们印象中蒙古崛起时的蒙古族骑兵为主的军队了。

在这个意义上,明军北伐驱逐元朝,从军队构成上讲,就是一个新崛起的军队驱逐一支由蒙古贵族统帅的汉人军队,一个新兴的汉族王朝驱逐一个已经腐朽没落的王朝而已,根本不是什么明朝的汉族步兵对蒙古骑兵的战争。

蒙古军队退到草原地区的时候,起初还裹挟了大量汉族士兵,也跟他们一起回到了草原地区,所以初期还试图反攻内地,但在明军的几次重大打击之后,北元残部就溃散了。而这种溃散,实际上就是当初被他们裹挟走的汉族士兵意识到元朝已经不可能重新回到内地,所以主动脱离了蒙古军队。

因此,在明军北伐驱逐元顺帝、灭亡元朝的时候,元朝剩下的三股比较主要的重兵集团都还分别有十万以上的人马,但在明初的几次北伐之后,北元就已经失去了进犯内地的能力,而其军队规模也急剧萎缩了。

10

这是个纯军事问题。我就从蒙古骑兵战斗力变化、明军战斗力变化、明军的军事制度几个方面来看。就不从经济、文化来谈了。

蒙古骑兵战斗力

这个题目其实是有问题的。蒙古骑兵不是一直天下无敌。

成吉思汗的时候征伐四海。
到了蒙哥时候就未必了,怯的不花战死在叙利亚;蒙哥死在钓鱼城;
忽必烈时期更未必了,打日本失败;打八百媳妇国都没打下来。
而且忽必烈的弟弟阿里不哥打,都天下无敌,怎么还得一个输。而且忽必烈后来与海都等作战也是拉锯

所以蒙古骑兵不是一直天下无敌。到了元顺帝时期的蒙古骑兵是怎么样的?

战斗力下降,野战能力不行。最后朝廷只能依靠地方势力。最最后朝廷也被军阀所主导,孛罗帖木儿、扩廓帖木儿(王保保)。军阀不会为朝廷卖命,只会待价而沽;本来军队战斗力就下降。

靠啥打赢。

朱元璋的军队

朱元璋的军队战斗力也是逐渐起来的。1356年从滁州过江,一直呆在采石。不是不想到南京,是打不下。半年后才得到南京。

之后的十年就是紧张的十年,年年打、月月打、日日打。消灭了比自己强的两个大佬:陈友谅和张士诚。在如此高强度作战下的军队战斗力不会差,而且一批统帅级的将军也在其中冉冉升起。

明军有没有骑兵?有。李文忠、薛显都是优秀的骑兵将领。

多吗?不多。

那靠啥?淮右步兵。当时有一句话“淮右步兵甲天下”,使用的长矛,也称淮右枪兵,以枪克制骑兵,以骑兵突击。推荐看李湖光老师的《大明帝国战争史》

明军的军事制度

明军的军事编制卫所制。这不仅是军事制度,也是行政制度。和清朝的八旗在这一点上是相似的。那时候南京就是一个大兵营。部队闲下来就重地、训练、生产,打仗就出征。(南泥湾的358旅就是如此,是不是好理解了)。

这套方法一是高人指点,元朝户部尚书张昶最早提出卫所;二是打仗逼出来的。

其实成吉思汗一开始也是这种体制,只是他更多依赖劫掠。

任何一支有战斗力的部队都具备如此特点:生产组织一体,高度压力的环境,高度军事化的管理。工人阶级为啥有战斗力,因为组织性好,生产组织一体。

这几点应该可以解决作者困惑了。详细的制度原因就需要深入研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