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杀自己儿子,只是因为当时自己的儿子威胁到了自己的地位,与儿子是否聪明能干无关。至于后两个儿子,已经没有必要杀掉了,否则武则天也不会放过。
大儿子李弘,接受了父亲的禅位,但马上不明不白的死掉
武则天大儿子死在唐高宗李治上元元年(674年),这段时间是武则天逼迫李治让位给她最紧迫的一段时间。不但李治武则天被称为天皇天后,武则天还上建言十二事提出了治国纲领,另外还以亲蚕的名义独立接受百官和外国使节的朝拜,李治一旦答应让位,这位未来的一代女皇就能成为摄政皇后。与之前的二圣临朝不同,摄政皇后是可以大模大样坐到含元殿正中处理国事的真正执政者,而非要隔一层帘子。可惜如意算盘被宰相郝处俊破坏了,或者说李治心里也不想,借着大臣反对没有让武则天如愿。
武则天欲求得不到满足自然心情不好,心情不好自然就要让别人也不高兴。先是把与李治关系很好的常乐公主的女儿、三儿子李显的妻子囚禁并饿死在冷宫中,给李治和支持李治的李唐宗室一点颜色看看;其次,把李治的两个女儿,原来被武则天迫害致死的萧淑妃的两个女儿下嫁给两个普通的宫中卫士,一点点脸面都没给李治留。
李治对此毫无办法,他已经失去战胜武则天的信心了,只能让儿子李弘提前继位,“我斗不过你,让我儿子来!”可惜当时武则天的气场实在太强了,这个就差继位手续就能当上皇帝的李弘,“薨于合璧宫之绮云殿”,不明不白的就死掉了。
合璧宫在洛阳,一般李治武则天出巡东都洛阳,太子是要在长安监国的。这次李弘跟随到了洛阳,就是李治要传位给他。但东都洛阳是武则天经营多年的地盘,李治的一举一动武则天都能第一时间得到报告。于是,在得知李治要传位给李弘之后,李弘就不明不白的死掉了。
在李弘死后的制书中明确有这样的文字:“将逊于位”,准备把皇位禅让给李弘,李弘当时“既承朕命,掩欻不言,因兹感结,旧疾增甚。”就是说李弘接受了李治的禅让,但也因为情绪过于激动,忧惧交加而旧疾发作而死。李弘死后被追封为“孝敬皇帝”,这是唐代绝无仅有的,证明了李治禅位的真实性。
当时如果李弘继位,李治必定当一个放弃所有权力的太上皇,而武则天只能放弃临朝称制权力在幕后当皇太后,一代女皇上位之路将多很多波折。
所以,李弘的死,给了武则天缓冲时间,能够一直临朝称制到李治死去。而同样因为李弘的死,武则天可能也怕过于激化与李治的矛盾,放缓了逼迫李治的步伐,这才有了李治最后十年唐王朝的相对平静。
必须要说明,李弘原来身体确实不好,其死亡未必是武则天下的手。但这段时间李弘这个书呆子被国事、家事压得喘不上气,武则天的压力加速了其死亡过程,说李弘死在武则天手里也不为过。
(再说一次,武则天从来没有和李治并排坐的机会,都是在旁边用个帘子挡着的)
二儿子李贤,太子位置被废,又被母亲派人杀死
李治的最后十年只能说是相对平静,因为武则天又废掉了他们的二儿子李贤的皇太子位。对此李治已经没什么反对的余地了,毕竟儿子只是被废掉,命还在,而且新的太子仍然是自己的儿子,这是李治与武则天达成的协议或者是默契。武则天在等李治死掉,李治同样也在等武则天先死掉,结果李治输了,于是他们的二儿子也死了。
当时武则天刚刚废掉了三儿子李显的皇位,原因就是李显有从自己手中夺权的企图。而李贤在流放地被武则天派出的丘神绩杀死,应该是怕反对派以拥立李贤为名让自己失去权力的应激反应。当时武则天也是惊弓之鸟,毕竟丈夫刚死一个多月,自己就废掉了三儿子的皇位,万一丈夫留下什么后手,杀掉李贤也可以拨草寻蛇让反对派暴露出来。
两个没死的儿子,过了提心吊胆的十几年
三儿子李显,在李治死后继位为帝。但短短一个多月,就因为要培植自己的势力、从母亲手中争取权力而被废掉皇位,被贬为庐陵王。被贬的十四年中,李显每天提心吊胆,生怕武则天派人来杀掉自己。李显第二次当上皇帝之后,很快消灭了张柬之等复唐忠臣,又消灭了武三思等武家余孽,得以真正掌握皇帝大权,绝对不是个庸人;
四儿子李旦,一生经历太复杂了,母亲原来是自己爷爷的妃子,大哥帮父亲与母亲斗,结果大哥死了;二哥被废掉太子位置,又被母亲派人杀掉;三哥刚刚表现出要行使皇帝权力的意图就被废掉;自己又被母亲放到皇帝位置上,让李旦这个皇帝怎么当?于是,李旦安守傀儡本分,不该说的不说,不该做的不做,并多次积极主动的把皇位禅让给母亲,才得以活到母亲死掉。第二次当上皇帝之后,发现自己在太平公主、李隆基面前讨不到好处,就主动把权力转移给李隆基自己退位当太上皇。以上作为,李旦不但不是不聪明,反而可以说是有一定智慧。
总之,李治和武则天的四个儿子无所谓谁聪明、谁不聪明,在武则天绝对的力量面前,这几个小毛孩子都没有什么表现自己聪明才智的机会。从他们的表现当中,也看不出谁更聪明一点点,都是庸人。这一家子当中,最不聪明的实际上是他们的老爹李治,是李治的愚蠢才让自己四个儿子有这样的凄惨下场。
用数学和工程的思维方式去解读历史,妄图以古喻今。理工男读历史,欢迎关注和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