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这个故事见于巜明史》。

朱元璋的这个小舅子姓郭名德成,为人圆滑,做事聪明,平生最大的嗜好,便是嗜酒如命。

别人喝酒误事,他却借酒明志,从而在朱元璋登上皇位之后掀起的一片血雨腥风中得于保全性命。从这件事情就可以看出,此人看着糊涂,却有着常人不具备的大智慧。

他的父亲郭山甫原是濠州城里的一号人物,在朱元璋还未发迹之前两人便有了交情。这郭山甫不仅有识人之明,更是见机果决,看好朱元璋日后必有飞黄腾达之日,遂将自己的三子一女全部托付于他,当真是下足了赌注。

事实证明郭山甫确非凡人一个。朱元璋成为大明王朝开国皇帝之后,郭山甫其它两个儿子都凭战功封侯,女儿郭采莲更是被封为宁妃,颇受恩宠,协助马皇后打理后宫一切事务。

唯有郭德成被封为骁骑舍人,官职不大,等同闲人。究其原因,倒也不是他碌碌无为,亳无战功;更不是朱元璋不念郎舅之情。事实上朱元璋几次要封他做大官,他都抵死不从,一一婉拒。

别人都是惟恐官小,哪有人是嫌官大的?这等奇葩自然引起了朱元璋的好奇之心。却听郭德成跪伏于地,一边谢恩,一边振振有词:

臣性耽曲蘖,庸暗不能事事。位高禄重,必任职司,事不治,上殆杀我,人生贵适意,但多得钱、饮醇酒足矣,余非所望。

翻译过来,大致是说:我这个人喜欢喝酒,喝了酒就容易误事,你如果让我身居高位,万一我因酒误事,你还不把我给弄死呀?所以这官我是不当的,金钱美酒倒可以有,而且不妨多多益善,其它的东西就算了吧!

这句话看上去有三分滑稽,却藏着为人臣者的十分智慧。所谓"伴君如伴虎",君王所虑,无非是怕有人威胁到他的王权,为此他不惜大开杀戒。如果有人表明自已对权力不感兴趣,君王自然会对你"宠遇益厚",满足你对金钱美酒方面的追求。

郭德成显然是看到了这一点,所以才敢抗旨不遵。自古名利二字,不是上套的绳,就是埋人的坑,引多少英雄成白骨。为何?都只因只知道得,不晓得这世上还有舍之一字。

不舍哪来的得?郭德成舍弃了权力,得到了善终,比及当年激流勇退,泛舟五湖的越国大夫范蠡,虽不及亦差之不远矣。

最佳贡献者
2

有些事,听着像故事,谁知道竟然就是史实。

历朝历代的开国元勋兼皇亲国戚,哪个不想有些作为?偏偏有这么一个人,嗜酒成性,只求喝酒不求高官,这个人就是明朝初年的开国功臣——郭德成。

郭德成的父亲叫郭山甫,他的故事,真的有点“狗血”。

《明史》上记载,朱元璋尚未发迹之时,路过郭山甫的家,老头精于相面,看到朱元璋天庭饱满地阁方圆……(此处省略一万字),总之就是尊贵无比,就对两个儿子郭兴、郭英说,你们俩今后辅佐他,一定可以封侯。后来还把女儿嫁给朱元璋做妾,从此郭家就算绑定朱元璋了。

这个故事,听着特别耳熟,这不是当年吕后的父亲看中刘邦的翻版吗?看来,不会相面,都不好意思做皇帝的老丈人。几乎每部史书,都有些神话皇帝的情节,这种故事也就姑妄听之了。

不过后来郭家人确实因为朱元璋而飞黄腾达了。在郭子兴重用朱元璋之时,郭兴、郭英兄弟俩就投入朱元璋的麾下,从此走上人生巅峰。

郭兴颇有智谋,曾在朱元璋与陈友谅的关键决战鄱阳湖水战中建议采取火攻,最终大破敌军;郭英则是作战勇猛,经历大小百余战,一身伤病。

最终,在朱元璋称帝后,郭兴获封巩昌侯(死后追赠陜国公)、郭英获封武定侯(死后追赠营国公),真的都封了侯。

而那个姐妹郭氏也是不得了,她被朱元璋封为宁妃,并在马皇后、李淑妃先后亡故的情况下,掌管六宫事务,可见备受荣宠。

然后,我们就要说说今天的主角郭德成了。

郭山甫一共有五个儿子,长子次子都死得比较早,老三老四就是郭兴和郭英,而最小的是郭德成。

相比两个哥哥智谋过人、英勇善战,郭德成大概算是“一事无成”。史书中没有记载这个“关系户”的任何功绩,显然他是真的没啥本事。所以在两个哥哥高官厚禄的时候,郭德成不仅没有获得爵位,还只是个骁骑舍人,大概也就是个七品官,可谓寒酸至极。

朱元璋可能也觉得有点过意不去,就算这个小舅子是个吃闲饭的,可他两个哥哥毕竟为国建功,姐妹又是自己很宠爱的妃子,郭德成哪怕就在家里蹲,也算为哥哥们扫除了后顾之忧吧。不看僧面看佛面,这个官应该封。于是,朱元璋就来找他谈谈心。

有些人,可能文也不行、武也不行,但上帝给他关上了一扇门,总会留一扇窗。郭德成的这扇窗,就是他看人的眼光,也可以说是一种高明的自保能力。

面对皇帝的恩赏,一般人就算不好意思直接开口,也会说一声“服从组织安排”。可是郭德成就不一样,当即跪地磕头,表示自己能力有限、水平一般,只喜欢喝酒,所以皇上要赏,只要让他酒管够就可以了。

要知道,皇帝对权力是最敏感的。如果一个大臣热衷于权力,必然会引起皇帝的警觉,郭德成这种豁达的状态,反而引起皇帝的好感。

你不就是要喝酒吗?这有什么难的。从此,郭德成算是跌进了酒缸里,佳肴美酒享用不尽。朱元璋还经常请郭德成到皇宫内院喝酒,这也算是羡煞旁人的恩宠了。

如果仅仅是这样,可能有人会觉得,郭德成也许真的胸无大志,就是爱喝酒。但之后的一件事,就充分展现出老郭过人的智慧了。

我们常说“伴君如伴虎”,又说“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的”。朱元璋老是请郭德成喝酒,喝酒难免喝醉,喝醉就难免胡言乱语。就这样,郭德成闯了个大祸。

那天,朱元璋又和郭德成在宫中喝酒,老郭喝得稀里糊涂,衣冠不整,朱元璋就开了个玩笑:“醉疯汉,发如此,非酒过耶?”。意思说你这个疯汉子,喝酒喝得这么披头散发的。

谁知道满脸红晕的郭德成居然脱口而出:“臣犹厌之,尽剃始快。”我特别讨厌这个头发,全剃掉才凉快呢!然后“帝默然”。

不怕领导骂你,就怕领导耍冷暴力不跟你说话。朱元璋的这个反应充分说明了,皇帝很生气,后果很严重。要知道,朱元璋当年做过和尚,对光头一事极为敏感。郭德成一句酒后戏言,上纲上线一点,就是讽刺皇帝,杀了你都不过分!

等到酒醒,郭德成迅速意识到自己闯了祸。怎么办?去解释,那就等于提醒皇帝自己犯过这么大的错。不做什么?保不齐哪天皇帝秋后算账。所以,必须要想办法弥补一下。

说起来老郭真是个狠人,既然我说了想剃头发,那就真的剃!于是,郭德成把头发剃了,还穿僧衣、念佛经。这一下,朱元璋倒傻了,这是什么操作?莫非他真是个疯子?

朱元璋后来对郭宁妃说,我以为你哥哥在开玩笑,谁知道他真是个疯汉子。朱元璋究竟是不是被郭德成骗了我们不知道,至少这次朱元璋是真的对他很满意。要么是个疯子,要么是个极度谨小慎微的人。这我还有什么可担心的呢?

后来,朱元璋对功臣们大开杀戒,胡惟庸案、蓝玉案,牵连了无数达官显贵、皇亲国戚,可是郭德成却能保证自己平安无虞。

他靠的,就是他对朱元璋帝王心态的敏锐把握。

皇帝总觉得自己是聪明人,你就不能在皇帝面前表现自己很聪明;皇帝认为自己的权威不容侵犯,你就不能在皇帝面前表现自己贪恋权势。

摸准了这些帝王心术,即使是喜怒无常、心狠手辣的朱元璋,对下头也是会网开一面的。

3

明太祖朱元璋一介布衣,却凭着过人智慧和才干,一步一步推翻了蒙古人统治,建立了汉人江山。开国之后,朱元璋更是励精图治,夙夜在公,为明朝统治打下坚实基础。朱元璋登上皇位之后,便开始大肆屠杀功臣。很多和他一起打江山的名臣良将被屠杀殆尽,这也是其最为人诟病的一点。


朱元璋的小舅子其人是谁?

朱元璋的这个小舅子是个聪明人,这个小舅子就是郭德成,安徽凤阳人,朱元璋的老乡,明初开国功臣。此人有以下有个重要标签:为人豁达,性格机敏,淡泊名利。一生追随朱元璋南征北战,杀敌甚多,但是从不计较个人名利。

明朝建立后,和他同时期的将领都封公为侯,但是他仅仅做了骁骑舍人的一般官员。他是一个外戚。朱元璋还是红巾军低级官员的时候,从郭德成家乡经过,他的父亲会看面相,看出朱元璋“公相贵不可言”。于是将女儿嫁给朱元璋,也就是后来的郭宁妃,三个儿子郭兴、郭英、郭德成都跟着朱元璋随军入伍。后来郭家满门富贵,其中郭山甫封营国公,郭兴、郭英都以功封侯,女儿也成为朱元璋的妃子。

事情经过

公元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称帝,称帝后的朱元璋要封小舅子郭德成做大官,郭德成却跪在地上哭着说:“妹夫,我也想当大官,可我不是当大官的料,到时候会耽误你的事儿,你就当个屁把我放了吧”。最后郭德成说:“如果皇上对我好,每天能让我喝上酒就行了”。朱元璋见小舅子态度坚决,于是就放弃了封他当大官的念头。

朱元璋这个气呀,看你那点出息,真是烂泥扶不上墙,便也没有为难他。不过,朱元璋认为郭德成的功劳不可不表彰,于是赐给他三万亩地和一百坛美酒。郭德成见到美酒便垂涎四溢,克制不住酒瘾,竟当着朱元璋的面开坛饮,喝得酩酊大醉。朱元璋见他是个没心没肺的酒鬼,看在郭宁妃的面子上,倒也没有计较。

综上所述,郭德成确实嗜酒如命,但对功名利禄看得很淡。他也看透了朱元璋是一个怎样的人。与其哆哆嗦嗦的伴君如伴虎,不如敬而远之,陶醉在自己的小天地。

“胡惟庸谋反案”

1379年(洪武十二年),占城国来明朝进贡,胡惟庸、汪广洋等人不报告朱元璋。朱元璋大怒,不久,赐汪广洋死,汪广洋的小妾陈氏为他陪死。但是却因为汪广洋的小妾陈氏而引发出了一场贪污腐败案,朱元璋下令彻查。于是胡惟庸以及六部属官都应当被判罪。1380年(洪武十三年), 御史中丞涂节为了自保,告发胡惟庸。经过审讯,案件波及胡惟庸、陈宁、涂节等人,而三人互咬,朱元璋于是诛杀胡惟庸、陈宁和涂节。

胡惟庸死后,他造反的阴谋还没有全部暴露, 1385年,李存义被人告发,随后自首,得以免死。1386年,林贤狱案告破,胡惟庸通倭的事才显了出来。1390年,封绩被逮捕,胡惟庸的逆谋进一步显露。 同年,李善长的家奴 卢仲谦 自首告发李善长和胡惟庸往来情况,陆仲亨的家奴 封贴木 也自首告发陆仲亨与 唐胜宗 、费聚、赵庸 三侯与胡惟庸共谋不轨。 朱元璋雷霆大怒,做《昭示奸党录》,布告天下。受此案诛连被杀者达三万多人。

郭德成用“假说真做”躲过了一劫。

讲真这是一种大智若愚的为臣之道,也只有看破红尘,境界升华到一定格局的人才能做到这些。

朱元璋这样的人永远看不透郭德成的内心世界,自以为多么高明,其实是被郭德成的外在表现骗了。

在胡惟庸案件中,他的哥哥郭英虽然早已去世,但仍未逃脱朱元璋的惩罚,郭英被削夺了爵位,成了庶民。还多亏大哥郭兴死的早,否则不堪设想。

“胡惟庸谋反案”涉及到3万多人,郭德成也被牵连进去了。但是,在朱元璋的心中,郭德成就是一个“酒疯子”,他根本不相信郭德成会谋反,于是把郭德成释放了。

总结:不求大富大贵,最主要的是朱元璋的臣子不好做。在那时的动乱之下郭家都得到了好结果。这是眼力和为人的双重成功。

4

正所谓:好醉而不常醉,常醉而不烂醉。知伴君如伴虎,不如糊涂安稳度一生。


封建时代,跟随起义军首领打天下,最终目的无非是挣得天下,享受功名利用,高官得做,骏马得骑。大多数人是这样,但是总有例外,朱元璋的小舅子郭德成就是这个例外。

在朱元璋功成名就后,开始按功行赏,跟随自己出生入死的这帮兄弟为自己夺得江山立下了赫赫战功,这其中就包括自己郭爱妃的两个哥哥郭兴、郭英,弟弟郭德成。郭兴被封为巩昌侯,郭英被封为武定侯。

同样在朱元璋统一全国战争中立下功绩的还有他的小舅子郭德成,在大哥、二哥被封之后,朱元璋想起了他这个小舅子,于是诏他觐见,想封他一个大官。本以为郭德成会感激涕零,叩头谢恩,没想到头是叩了,但不是感谢,而是推辞。

这让朱元璋十分不悦,竟然敢不给皇帝的面子,但郭德成趴在地上,谨小慎微地说:感谢皇上对我的厚爱,但是我的脑袋不灵光,整天不问政事,只知道喝酒,一旦做了大官,那不是害了国家又害了自己吗!朱元璋听完后,感觉也有道理,毕竟刚刚建国不久,如果他真在官位上出现什么洋相,那岂不是不好,于是赏赐他一些金银财宝。


又一次,朱元璋在宫中宴请郭德成,一看到美酒和佳肴,郭德成也忘记了君臣之礼,就拿民间姐夫、小舅子的关系开始合起来,喝着喝着两个人的量都有些高,郭德成走路都走不了直线了,在拜辞的时候,朱元璋看到郭德成的头发凌乱,就说了句:你看你披头散发的,真就是一个酒鬼。

而郭德成此时早已经忘记面前的这位姐夫是皇帝,摸了摸自己的头发说:皇上,我最恨这乱糟糟的头发了,要是剃成光头,那次痛快呢!此话一出,朱元璋脸顿时沉了下来,一听到光头难道是讥讽自己,但看着郭德成的醉态完全不是故意的,于是就没在意。


第二天,郭德成酒醒之后,想起了昨晚自己在皇帝面前的失态表现,而且还说出了光头这样的字眼,朱元璋最忌讳别人在他面前说和尚、光头这样的字眼了。左思右想,郭德成感觉自己一定会遭到皇帝的记恨,以后的日子不会好过。于是整日在府内想办法如何能度过这一关,最终他想出了一个好办法:

他竟然真的去寺庙把头给剃光了,整天披着沙发念着经,但是酒照喝,他就是借用光头和袈裟来避开朱元璋的惩罚罢了。朱元璋听闻此事,心中顿时清朗了不少,原来这家伙确实讨厌自己的头发,真是一位奇男子。


之后,朱元璋因为猜忌杀戮了很多功臣,但是郭德成因为自己的这个聪敏之举保全了自己的性命。

5

中国历史上开国皇帝那么多,我最佩服的还是朱元璋,他就一个开挂的人,硬是把手中的一手 烂牌打出了极品青一色管三家。用麻将来形容明太祖朱元璋似乎不太尊敬,但是其实想想,他又何偿不是豪赌大胜呢?

朱元璋能走上皇帝之路,最感谢的人就是他的老婆马皇后了,如果不是和马秀英结婚,又怎么会得到郭子兴的重用呢?所以婚姻自古以来就是非常重要的政治手段,再亲的上下属关系,都比不上一子半胥更亲近。

都说一人得到鸡犬升天,这年头谁家要是出了一个大官大富人,全村十里八乡的人都去巴结了,恨不得都能捞一个官坐坐呢,都说大树底下好乘凉啊,但 大树底下也容易被雷劈啊。

今天 要讲的这个背靠大树,却换一种方式乘凉的人,是谁呢?他就是朱元璋的小舅子,但是他可不是千古贤后马皇后的弟弟,而是朱元璋的郭宁妃的三弟郭德成。

当年朱元璋出去招兵,被元兵追赶,幸得郭山甫帮助才逃过一劫。郭山甫通面相之术,认定朱元璋将来必定非富即贵,是能成大事之事,但便将自己的女儿嫁给朱元璋为妾,还让自己的三个儿子都追随他。

郭山甫的利害之处就在于他看人的眼光真准,朱元璋果然成了天下最富贵之人,于是也因为保驾之功被封国营国公,长子郭兴名列明初淮西二十四将,获封巩昌侯,次子郭英因功被封为定武侯,唯一可惜的是小儿子,什么官也没有。

这小儿子当兵的时候胆子小,不敢上战场杀敌,于是就做了伙头军,在厨房做菜,这倒也符合他的性格,这个老三一不好色二不好财,唯独好酒,在厨房上班是最适合的岗位了,他也乐的清闲。

朱元璋都当上皇帝了,当初一起打天下的兄弟都封官封侯了,郭德成作为自己的小舅子,恩人的儿子,不给封官适合不合适,但是没有想到,却被郭德成拒绝了。

郭德成认为:自己无才无德,也没有当官的本事,这给自己一个官当,万一将来办错了事,惹了祸,给朱元璋找麻烦,杀了自己落下一个杀亲戚的骂名,不杀呢,又会落下一个包庇亲戚的骂名,搞得皇帝里外都不是人,所以自己不愿意当官,唯一的要求就是给把酒给自己管够就心满意足了。

题主问:“对于这个问题怎么看?

我认为:”郭德成是一个智商和情商都特别高的人。

第一:清晰的人生规划意识

“他人生目标就并不是建功立业,而是简单、平安、快乐的过完自己的一生就好了。所以当初追随朱元璋的时候,他宁愿做一个伙头军也不愿意去战场杀敌立功。

这即可以保他的平安,也可以依靠着哥哥、姐姐、姐夫的势力保障自己平安,富足。

第二:清醒的自我认知能力

他的姐夫是皇帝,自己想要什么样的官没有呢?但是他为什么却不要呢,

1.当官不符合他的人生设定

2.他清楚自己的能力,无法应对官场的勾心斗角、蝇营狗苟。所以与其削尖脑袋去做官,不如做一个吃饱喝足的富二代。

第三:开国功臣难善终的自我保护意识

朱元璋一生最信任的人只有2个,一个是原配夫人马皇后,另一个是长子朱标。朱元璋出身卑微,不安全感极高,草莽英雄皇帝,往往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刘邦杀功臣就是一个前车之鉴,所以开国后,功臣们最应该做的是辞职回家,要富足财富,能是保命之道。

蓝玉案、胡惟庸案牵涉上千人,郭德成也被牵涉其中,而朱元璋却认为他这个妻弟就是一个胆小、好酒的人,没有野心,根本不会参与这些谋乱的行动,而将他释放。

看似糊涂不上进的一个人,却是一个极精明之人,郭德成是一个真正的局外人,大隐隐于市,他看的清晰透彻,他清楚的知道自己要什么,不要什么,一生都过的是逍遥自在。

6

朱元璋的这个小舅子是个聪明人,背后还有一点惊险又有趣的故事。

这个小舅子是谁

这个小舅子就是郭德成,安徽凤阳人,朱元璋的老乡,明初开国功臣。此人有以下有个重要标签:

  • 1、为人豁达,性格机敏,淡泊名利。一生追随朱元璋南征北战,杀敌甚多,但是从不计较个人名利。明朝建立后,和他同时期的将领都封公为侯,但是他仅仅做了骁骑舍人的一般官员。

  • 2、他是一个外戚。朱元璋还是红巾军低级官员的时候,从郭德成家乡经过,他的父亲会看面相,看出朱元璋“公相贵不可言”。于是将女儿嫁给朱元璋,也就是后来的郭宁妃,三个儿子郭兴、郭英、郭德成都跟着朱元璋随军入伍。后来郭家满门富贵,其中郭山甫封营国公,郭兴、郭英都以功封侯,女儿也成为朱元璋的妃子。

  • 3、此人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嗜酒如命。这是一个缺点,但是对他来说绝对是一个优点。此人无时无刻都离不开酒,其最大的酒友就是皇帝朱元璋。

朱元璋的好酒友

早在军中作战的时候,郭德成就是朱元璋的好酒友,行军作战,难免胜败,高兴了饮酒庆祝,失败了借酒消愁,这时候酒就成为朱元璋的好伴侣,每每这个时候,总是郭德成陪在朱元璋身边解闷。

明朝建立后,作为酒鬼的朱元璋依然忘不了郭德成,所以还是经常把他请到宫中来一起饮酒。

有一次觥筹交错间,朱元璋对他说:哥们,你这些年来功劳也不低,骁骑舍人这官太小了,再加封你个更大的官吧。本来郭德成还是酩酊大醉的状态,没想到这时候马上就清醒过来,跪在地上不停的推辞说:“臣性耽曲糵,庸暗不能事事。位高禄重,必任职司,事不治,上殆杀我。人生贵适意,但多得钱、饮醇酒足矣,余非所望。”(我昏聩无能,不问政事,德不配位,我就喜欢喝酒,别的高官厚禄没有什么奢望。)

郭德成非常明白朱元璋的为人,随后便是不停地磕头坚辞不受,朱元璋内心那是相当高兴,因为他最忌讳的就是权力,朱元璋此后还是经常邀请郭德成去皇宫喝酒。但是郭德成实在不想去,但是又不得不去。他知道长期这样下去,智者千虑必有一失,说不定哪一天脑袋就掉了。

被逼出家为僧

有一次在皇宫陪朱元璋喝酒的时候,朱元璋看到他乱糟糟的头发,说他是个醉汉疯鬼,没想到郭德成直接说:“我也很讨厌这些脏头发,要是剔成光头才好呢”?刚说完这话,他就后悔了,因为朱元璋当过和尚,对光头很敏感。同时他也看到朱元璋脸色也顿时变了。

这次他是真害怕了,回家后,二话没说,马山就找寺庙做了和尚,整天只知道身披袈裟,念经拜佛了,朱元璋也不好意思找他喝酒了。

后来,朱标死后,朱元璋大杀功臣,很多人都遭到了灭顶之灾,他的两个哥哥也受到了一些牵连。而只有这个疯癫癫的酒肉和尚弟弟,保住了性命。

这小子真聪明!但是躲得了十一躲不过十五,到了靖难之役的时候,这哥们摊上大事了。。。。你们知道什么大事吗?

7

朱元璋的嫔妃不在少数,他的小舅子当然也不会少。本文所说的小舅子名叫郭德成,这名字听起来很陌生,但他有两位更牛的哥哥,一位是巩昌侯郭兴,另一位是武定侯郭英。

老郭一家都是濠州人,父亲郭山甫,三个儿子是郭兴、郭英、郭德成,还有一个女儿郭宁莲。郭山甫擅于相面,在朱元璋尚未发迹之时,曾路过老郭家,郭山甫观看朱元璋面相,顿觉是大富大贵之人。于是希望朱元璋能收留的他三个儿子,一个女儿,朱元璋正在用人之际,就愉快地答应了。

史料记载:

“太祖微时过其家,山甫相之,大惊曰:‘公相贵不可言。’因谓诸子兴、英曰:‘吾相汝曹皆可封侯者以此。’”

事实证明,老郭一家没有跟错人,朱元璋也没有选错人,朱元璋离开濠州带走的二十四人中,就有郭英和郭兴,另外郭宁莲嫁给了朱元璋,后封为郭宁妃。

郭英、郭兴都曾在鄱阳湖大战中立下大功,大破陈友谅水师,助朱元璋赢得天下。后跟随徐达、常遇春南征北战,是地地道道的开国功臣。老郭家一门三杰,郭德成也差不到哪去,官职为骁骑舍人。

郭德成同样有不少战功,且家室显贵,为何没有封个爵位?

朱元璋其实是有意封高官给郭德成的,但是郭德成拒绝了。一次朱元璋召见郭德成,想要给他加官进爵,郭德成马上跪地回道:

“陛下,臣比较糊涂,脑子也不好使,还喜欢喝酒,如果身居高位,误了大事,那岂不是罪过,只要有酒喝,臣就知足了。”

史料记载:

“顿首谢曰:‘臣性耽曲糵,庸暗不能事事。位高禄重,必任职司,事不治,上殆杀我。人生贵适意,但多得钱、饮醇酒足矣,余非所望。’”

朱元璋心思缜密,也很欣赏郭德成能急流勇退,本身君臣二人关系就比较密切,朱元璋经常邀约郭德成来宫内喝酒。一次,郭德成和朱元璋喝得醉熏熏,朱元璋道:

“看你披头散发,真是个醉鬼啊!”

郭德成满嘴酒气道:

“我这头发十分碍事,要是剃光了那才舒服!”

朱元璋听到此言,脸色一变,虽心中已经十分不满,但也没有表现出来。第二天郭德兴醒来,回忆起之前说的话,心有余悸。朱元璋出身布衣,还在皇觉寺当过和尚、讨过饭,和尚之类的话是绝不能提及的,会引来杀身大祸。

史料记载:

“既醒,大惧。佯狂自放,剃发、衣僧衣,唱佛不已。帝谓宁妃曰:‘始以汝兄戏言,今实为之,真风汉也。’”

眼看惹了大祸,苦想应对之策,最终郭德成只得剃光头发,真的出家为僧了,认为只有这样才能打消朱元璋的疑虑。朱朱元璋听说小舅子真的当了和尚,也就放了心,不再难为郭德成,在之后的胡惟庸案中,郭德成也因此逃过一劫,免于一死。

由此可见,郭德成有先见之明,之前拒绝封爵,就是为了明哲保身!

作为开国功臣,能拒绝高官厚禄,这很难得。既然在濠州之时,郭家四兄妹能投奔朱元璋,就说明其生活状况比较差。造反是个高风险的行当,不到万不得已,谁也不会走这一步。

朱元璋在皇觉寺讨饭过活也没有想到造反,因收到汤和来信,被他人举报,实在没有活路了,这才投奔了郭子兴的起义军。郭家的境遇不会比朱元璋强多少,很有可能只是为一碗饭,参加了朱元璋的起义军。

高风险就意味着高收益,既然跟对了主子,并且在战争中立下大功,高官厚禄就是这些开国功臣应得的。俗话说的好,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要想在唾手可得的权位面前刹住车,这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汉初三杰的张良,就是这一领域的优秀代表,张良是刘邦的军师,刘邦能统一天下,张良功劳应是最大的。在刘邦建都立国之后,张良却不问政事,推掉功名利禄,十分难得,大智如愚令人敬佩。

面对名利,郭德成选择喝酒,这就是他的高明之处,权位使人陶醉,却也可以要了人的命。面对诱惑和欲望,郭德成明哲保身,毕竟他已经吃喝不愁,有酒有肉,性命比什么都重要。虽然郭德成的能力不是最优秀的,战功不是最显赫的,但他是那个最聪明的。什么胡惟庸、李善长、蓝玉,哪个不是位极人臣,但结果又如何,还不如喝酒来得痛快。

这大致就是郭德成的想法,欲望他是一定有的,但是理性战胜了欲望,他在之后的权力斗争中保住了性命,得以活到终老。

通过郭德成的行为,也从侧面说明朱元璋权力欲极重,疑心大,嗜好杀戮!

此事件看似不值一提,也从侧面看出了朱元璋的为人。朱元璋是少有的布衣皇帝,经常有人拿他和刘邦对比,而朱元璋的遭遇比刘邦更惨。

因为出身的问题,朱元璋的自卑心理一直没有得到释怀,自卑的人往往多疑、敏感,甚至会做出一些极端的事情。朱元璋曾游览寺庙,见墙壁上有写:

“毕竟有收还有散,放宽些子也何妨?”

这诗句看似没有什么问题,但意思可能是在讽刺朱元璋的暴政,可谁曾想,朱元璋暴怒之下竟下令屠了全寺的僧人。为何郭德成妄言后如此恐惧,那是因为他和朱元璋十分熟悉,很清楚朱元璋的为人,杀人不过是上嘴唇碰下嘴唇,他郭德成可能就人头落地。

从胡惟庸案中也可以看出,朱元璋权力欲极重,不允许任何人分享他的皇权,直接废掉了宰相。帝国的所有事项全由他一人裁决,自古至今也只有朱元璋能干出这样的事,对后世的影响也是十分深远。

另外,郭德成能逃生升天也跟他的皇室身份有关,他是朱元璋的小舅子,还有两位位居侯爵的哥哥。并且朱元璋同样放过了郭英,看在关系的份上,朱元璋留了余地,放过了郭德成。假如郭德成只是个没有背景的开国功臣,他的结果也会和其他人一样,哪怕他慎言谨行,也可能被牵连杀害。

俗话说退一步海阔天空,忍一时风平浪静,有时人生并不需要破釜沉舟、勇往直前,停下脚步或许才能看到更好的风景。

不过历史都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到底是他拒绝了封爵,还是朱元璋本身就没有给他封爵,也就不得而知了。

8

古往今来,能在高官厚禄面前保持足够的理性并且不动心的人实在是少之又少,但总有那么几个,不过不动心的原因也不尽相同,有的人是真的对高官厚禄不感兴趣,宁愿随心生活,有的则是怕惹来祸患。比如明朝初期的郭德成,从他和朱元璋打的数次交道来看,他是满满的求生欲,高官厚禄固然让人眼红,但及不上身家性命重要。

朱元璋的后宫中,有几个后妃是非常重要的,比如马皇后、李淑妃、郭宁妃等,马皇后是天然的后宫之主,她去世之后,李淑妃摄六宫事,而李淑妃之后是郭宁妃摄六宫事。郭宁妃当初能成为朱元璋的妃子还有一段很有意思的故事。

郭宁妃的父亲是濠州人郭山甫,郭山甫这个人善于相面,早年间见过朱元璋一次,知道朱元璋将来会是问鼎天下的主,于是让两个儿子郭兴和郭英跟着朱元璋打仗,又让女儿郭氏嫁给了朱元璋。这一安排可算是郭家命运的转折点,后来郭兴和郭英都因为战功而封侯,郭氏也成为郭宁妃,一度摄六宫事,成为后宫的实际主事者。

实际上郭山甫还有一个儿子,名为郭德成,郭德成并没有在一开始就跟着朱元璋打仗,他对于建功立业并不是特别积极,他虽聪明精敏,但嗜酒如命,爱喝酒还爱喝醉,这在一定程度上耽误了郭德成立功,不过他并不怎么在意,依旧按部就班的生活,两个哥哥都封了侯也不羡慕,安静的做好自己的骁骑舍人。

不过,后来因为郭宁妃摄六宫事,很能干,很得朱元璋的宠爱,朱元璋就觉得让郭宁妃的这个哥哥做骁骑舍人似乎不太合适,于是就琢磨着给郭德成安排一个更好的职务,不能太寒酸,毕竟他的妹夫可是大明的皇帝。不过郭德成一听妹夫要给自己重新安排职务,让自己成为显贵,心里吓了一下,他本能的要拒绝这桩事,于是就向朱元璋表示自己不愿意升官,朱元璋肯定不能高兴了,我让你升官发财,你居然不识抬举?而郭德成的求生欲爆棚,赶紧说:

“臣性耽曲糵,庸暗不能事事。位高禄重,必任职司,事不治,上殆杀我。人生贵适意,但多得钱、饮醇酒足矣,余非所望。”

郭德成的意思很简单,我这个人嗜酒成性,又没有什么能力,做个小官勉强能应付,做大官就不知道该怎么办了,要是办砸了事情,您肯定得杀了我。还不如多给我点钱买酒呢,其他的都不是我想要的。

朱元璋一听就不勉强郭德成了,就这样,郭德成躲过了一劫。其实这何尝不是朱元璋的一种试探,朱元璋未必真的想要给郭德成高官厚禄,毕竟郭家已经足够耀眼,郭兴和郭英都已经封侯,郭氏又摄六宫事。朱元璋此举实际上是要试探郭家,看看郭家是不是想要的更多,而郭德成早已看透了这一点,所以迫不及待的拒绝,这不是朱元璋对郭德成的第一次试探。

还有一次,朱元璋给了郭德成两锭黄金让他藏在袖子里带回家去,不要告诉别人,郭德成答应后就出宫去,走到宫门口的时候,郭德成就装醉,然后当众脱靴子,而黄金就在这个时候露了出来,宫门检查的人看到了就将这件事告诉了朱元璋,朱元璋只能表示是自己赐给他的。有人就问郭德成为何如此,郭德成就说了:“朝廷管控的那么严,我要是藏金而出,我不就成了窃贼了吗?况且我的妹妹主持六宫事务,我经常出入皇宫,谁知道皇上是不是在试探我呢?”到时候真就有嘴说不清了。

郭德成如此,倒是让朱元璋很是放心,不过他喝醉了酒的时候有时候就控制不了自己的言行了,有次郭德成又在宫宴上喝醉了酒,醉得不成样子了又到朱元璋跟前脱冠称谢,朱元璋看着郭德成衣冠不整、披头散发的样子,笑骂了一句醉疯汉。郭德成就说:“臣可讨厌这长发了,恨不得剃干净了才痛快。”

当时朱元璋并没有说什么,不过心里很不痛快,觉得郭德成是在嘲讽自己做过和尚。而郭德成回到家醒酒后突然记起自己说的蠢话,心里咯噔一声,赶紧思考该怎么才能打消朱元璋的猜忌。想了一会,郭德成赶紧又喝点酒,然后耍酒疯,把自己的头发都剃干净了,疯疯癫癫的跑到寺庙去找僧衣来穿。

朱元璋知道后,心里这才消了气,并对郭宁妃说:“朕本来还以为你哥哥说的是戏言呢,没想到真去剃了发,真是一个疯汉子啊。”郭德成再次躲过一劫,就这样,郭德成凭着自己的智慧,一次次化解危机,并在后来朱元璋大肆诛杀功臣的时候幸存了下来,这着实不容易。

同样幸存下来的还有郭德成的哥哥郭英,郭英跟在朱元璋身边四十多年,也是小心谨慎,当时朝廷中很多王公大臣都置田产,但是郭英却并没有置办田产,朱元璋就问郭英为什么没有置田产,郭英就说了:

“臣一布衣,仰荷宠灵,叨有封爵,子孙衣食余饶,安敢增益,俾生侈心。”

臣原本就是一介布衣,得了圣上的宠信才封了爵,子孙衣食无忧,这已经很好了,怎么可以要更多的东西,那样只会生出骄奢之心,万万使不得的。这样的自觉,自然是朱元璋喜欢的,所以即便后来御史弹劾郭英私养家奴150人,擅自杀死了5人,朱元璋也还是赦免了郭英。

郭英和郭德成都太懂得如何在朱元璋眼皮底下生活,但他们的大哥郭兴就不太一样了,去世六年后,还被牵扯进胡惟庸案中,被削了爵位。

9

小舅子郭得成能力低下无大功,朱元璋轻视,小看他。其实,小舅子十分聪明能干,早就看清朱元璋为人。朱元璋是卑鄙无耻的小人,不是正人君子。朱元璋迟早会对功臣悍将,骄兵悍将大开杀戒,这是良弓藏,狗肉烹的事实加以详加说明。小舅子郭得成在朱元璋面前装疯卖傻,装什么都不懂小屁孩,装低能儿,装傻子,以表现对朱元璋尊敬,敬重,忠心,愚忠。朱元璋生性多疑,没有抓到郭得成反对,反抗,讨厌,厌恨他的把柄,不好治郭得成的罪。一次,无意中骂了朱元璋是和尚,这是郭得成酒后误事造成的。郭得成酒醒后,才知说错了话,一定会遭朱元璋报复,牢狱之灾,甚至杀头,砍头。郭得成抢先一步,抢占先机,时机,第一时间当起和尚来了呀!这样,他才得到朱元璋的谅解,理解,原谅。后来,在一件刑事大案中,牵涉到郭得成。郭得成无官一身轻,一心做了和尚。朱元璋知道小人,对手,敌人在陷害自己的小舅子,也绝对不中敌人鬼计,奸计,反间计。至此,可以看出,朱元璋在杀人如麻的游戏中,对小舅子涉嫌干坏事网开一面,就因为小舅子郭德成无官一身轻,一心当好和尚,对他十分放心,还一百个放心。

10

朱元璋是中国历史上出身最低的大一统王朝开国皇帝,亦是历史唯一一位由南向北讨伐统一全国王朝的开创者。朱元璋幼时贫穷,曾为地主放牛为生,后又进入寺庙中当了和尚。二十五岁时参加了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起义反抗元朝,后推翻元朝统治,统一全国。他在位期间对各方面都做了很大的改革,社会生产逐渐恢复和发展,史称“洪武之治”。

朱元璋当了皇帝后,他原来的家人亲属都过上了好日子,可谓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所有被他册封的人都非常开心,对他感恩戴德。只有一人拒绝了朱元璋的册封,而且还跪地大哭:只求活命能每天喝酒就行。那么此人是谁呢?这个人就是朱元璋的小舅子,郭德成。他的妹妹就是深受朱元璋宠爱的郭宁妃。郭德成生性机敏,特别爱喝酒,简直是嗜酒如命。

朱元璋有心想提拔郭德成做官,可却被郭德成以能力不足而拒绝了。朱元璋非常生气,以为他对自己的安排不满意。谁知郭德成说他的脑袋很迟钝,这也没什么大不了的,现在只要每天有酒喝就很满足了。但他嗜酒如命,不能为人民做事。如果他在高位做错事,然后失去理智,他自己也不知道自己会做出什么错事。听他这样说,朱元璋心里也很开心,以为他不爱权力。

此后两人关系更加亲密,经常一起喝酒。有一次两人一起喝酒,见天色不早了,郭德成要告退。朱元璋看他头发凌乱,笑说,你看你这样像不像个疯子?郭德成摸了摸头发,笑着说:我一直想把头上多余的头发剪掉,想留个舒服的光头。众所周知朱元璋年轻时是个和尚,他最忌讳别人提到光头。郭德成的话让他觉得他在和自己开玩笑,朱元璋的脸色立刻变得严肃起来。但幸运的是,他并没有当场惩罚郭德成,而是让他回家了。郭德成酒醒后十分害怕朱元璋会惩罚自己,于是第二天真的上了寺庙出家去了。朱元璋听说后,以为他是真的想要出家,便也不在追究了。

朱元璋本来就生性多疑,当了皇帝后更加过分。处罚人的手段也更加残忍,心思也更加狠毒。再到后来,胡惟庸案牵连甚广,许多开国功臣都因此被诛杀殆尽。就连已经去世的郭兴都因此被削除爵位,而郭德成却得以安然无恙。至此人们才明白,一直说自己生性愚钝的郭德成其实是大智若愚。

郭德成一直都知道朱元璋是个生性多疑且手段残忍的人,所以从一开始就不接受朱元璋的封官,因此在后来才得以保全自己。他并不是脑子笨,相反,他一直都活得很透彻,看事情也比别人看得更远。郭德成是一个大智若愚的高人,因为他自己的识趣, 他才能从政治斗争中逃得一命。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