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清代的官阶采用的是九品十八级,最高的两级就是正一品和从一品,而题主的说特一品,应该说错的,而是指超品,在正一品之上,那我们来看哪些是超品。

清朝宗室的爵位分为十二级,前八级都是超品,依次为亲王、郡王、贝勒、贝子、奉恩镇国公、奉恩辅国公、不入八分镇国公、不入八分辅国公,(入八分指享受八种待遇)也就是公爵以上是超品,大清的皇子大部份都是贝子以上,所以基本是超品。

非宗室的爵位共有九级,其中公爵、侯爵、伯爵是超品,子爵是正一品,男爵是正二品,至于像吴三桂这种被封为异姓王的更是了,另外有被封伯爵不少,其中就包括了一等公年羹尧,三等公岳钟琪,一等侯曾国藩,一等伯李鸿章,二等侯左宗棠,一等公和珅,三等伯张廷玉,三等侯施琅。

清代正一品的官职有三殿三阁大学士(保和殿、文华殿、武英殿、体仁阁,文渊阁,东阁),领侍卫内大臣(负责皇帝警卫事务),掌銮仪卫事大臣(负责皇帝仪仗事务),三公(太师、太傅、太保)。

三殿三阁大学士都被叫做宰相,其中有武英殿大学士明珠,保和殿大学士索额图,领侍卫内大臣、文华殿大学士和珅,保和殿大学士张廷玉,体仁阁大学士刘墉,文渊阁大学士李光地。

清代从一品的官职有三孤(少师、少傅、少保),东宫三师(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协办大学士,六部尚书,都察院左右都御史,步军统领(九门提督),加兵部尚书衔和加都察院右都御史衔的总督,八旗都统,提督。

这其中就包括九门提督隆科多,协办大学士纪晓岚,刑部尚书、直隶总督李卫,河南总督田文镜,盛京提督周培公,福建总督姚启圣。

最佳贡献者
2

清朝官阶制度为“九品十八级”,正一品和从一品就是最高的官阶,而没有特一品这一说,但在正一品之上还有超品。

超品

超品主要是由爵位划分而得来,清朝的宗室爵位一共有十二个等级,而和硕亲王、多罗郡王、多罗贝勒、固山贝子、奉恩镇国公、奉恩辅国公、不入八分镇国公、不入八分辅国公为前八级,均属超品。而非宗室爵位共设九级,公、侯、伯为超品,如一等诚嘉毅勇公明瑞、一等诚谋英勇公阿桂、一等嘉勇忠锐公福康安、一等武毅谋勇公兆惠、一等忠襄公和珅,一等伯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三等伯张廷玉,三等侯施琅等。

而像吴三桂、尚可喜这种藩王,也要算为超品,在蒙古爵位中并没有按照这种体质划分,清廷授予蒙古封建主王公爵位,任命为旗长,蒙古语称札萨克。札萨克世袭,根据清廷的规定和法令处理旗务,并接受清廷的监督,其性质类似于藩王,如果非要算入超品,也不是不可。

正一品

非宗室爵位中的子爵是属正一品,而在官职当中,三殿三阁大学士(保和殿、文华殿、武英殿、东阁,文渊阁,东阁),领侍卫内大臣(负责皇帝警卫事务),掌銮仪卫事大臣(负责皇帝仪仗事务),三公(太师、太傅、太保)都属正一品。

如武英殿大学士潘世恩、明珠、阿桂、福康安、曾国藩、洪承畴等;保和殿大学士索额图、张廷玉、傅恒等;文华殿大学士有张英、尹继善、和珅、李鸿章等;体仁阁大学士杨廷璋、刘墉、张之洞、徐世昌等;文渊阁大学士李光地、周培祖、张之万等都是正一品。领侍卫内大臣如鳌拜、索额图、明珠、胤祥、兆惠、阿桂、和珅、福康安等,还有最近热播剧《延禧攻略》里的傅恒也都是正一品。

从一品

清代从一品的官职有三孤(少师、少傅、少保),东宫三师(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协办大学士,六部尚书,都察院左右都御史,步军统领(九门提督),加兵部尚书衔和加都察院右都御史衔的总督,八旗都统,提督。

如经常听到的九门提督隆科多、蒋临照;铁齿铜牙纪晓岚也是协办大学士,《李卫当官》里的李卫,身居刑部尚书;还有一些地方总督如河南总督田文镜,盛京提督周培公,福建总督姚启圣。

3

清代历史上没有特一品的说法,官职的最高品级是正一品,爵位等级与官职品级有一定对应关系,其中超出正一品之上的爵位等级被称为超品。

官职的品级

品级是指古代官职等级,大多数朝代分九品,以我们最熟悉的清代为例,文武官员皆分九品,每一品有正、从之分,正高于从,而正一品当然就是最高品级。

1,正一品文职:太师、太傅、太保、殿阁大学士。

2,正一品武职:领侍卫内大臣、掌銮仪卫事大臣。

3,从一品文职:少师、少傅、少保、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协办大学士、各部院尚书、督察院左右督御史,加部院尚书或督察院左右督御史衔的总督。

4,从一品武职:提督九门步军巡捕五营统领(即九门提督)、内大臣、各省驻防将军、乌鲁木齐都统、热河都统、察哈尔都统、提督、都统(八旗)、将军(绿营军)。清代历史上,凡是担任过上述文职或武职的,都是正一品或从一品。我们所熟知的很多官员都是正一品、从一品,可以说数不胜数了。

爵位的等级

清朝爵位十分复杂, 整个爵位系统分三个序列:宗室爵位、异姓功臣爵位和蒙古爵位。

1,宗室爵位

宗室爵位仅授予皇族宗室,爵位分为十二等,每等若干级,从高到低分别是:(和硕)亲王、(多罗)郡王、(多罗)贝勒、(固山)贝子、(奉恩镇国、奉恩辅国、不入八分镇国、同奉恩镇国、不入八分辅国、同奉恩辅国)公、(镇国、辅国、奉国、奉恩)将军。

爵位等级与官职品级有对应关系,其中镇国将军相当于一品武官,辅国将军相当于二品武官,奉国将军相当于三品武官,奉恩将军相当于四品武官,但最高的亲王、郡王、贝勒、贝子、公这五等爵位,在一品之上,称为超品。宗室爵位由宗人府掌管,汉臣无论多么位高权重,比如张廷玉、曾国藩、李鸿章这些牛人们,也绝不可能得到宗室爵位,哪怕是最低的奉恩将军都不可能。

清朝爵位像明朝一样可以世袭,但大多数爵位都是降等世袭,即每承袭一次要降一级,比如亲王的儿子承袭爵位将至郡王,郡王的儿子承袭爵位降至贝勒……以此类推,但降级若干次(比如亲王降至镇国公,郡王降至辅国公……)后便不再递降,以此爵传世。

清初努尔哈赤定下了8个“世袭罔替”的亲王,无论世袭多少代,都以原亲王爵位承袭,相当于“铁饭碗”,因此也被称为“铁帽子王”,后来清朝中后期又增加了4个“世袭罔替”的亲王,合起来一共是12个“铁帽子王”。

2,功臣爵位

(异姓)功臣爵位主要授予满蒙以外的人,从高到低分别是:公、侯、伯、子(正一品)、男(正二品)、轻车都尉(正三品)、骑都尉(正四品)、云骑尉(正五品)、恩骑尉(正七品),但公、侯、伯这三等爵位,在正一品之上,称为超品。

功臣爵位由吏部吏部验封司掌管,位高权重的汉臣可授予功臣爵位,如曾国藩的爵位是一等毅勇侯,李鸿章的爵位是一等肃毅侯(死后封),左宗棠的爵位是二等恪靖侯(死后封),均属侯爵;和珅的爵位是一等忠襄公,但汉人功臣得到侯爵已经到顶,很难得到公爵,整个清朝得到公爵的汉人只有7个而已,包括年羹尧、郑克塽、岳钟琪、孙士毅等人。

3,蒙古爵位

蒙古爵位专门用于授予蒙古王公,理藩院负责掌管,从高到低有亲王、郡王、贝勒、贝子、镇国公、辅国公,详情不再赘述。

由此可见,清代历史上官职的最高品级就是正一品,没有超品、特品之说;清代爵位有等级,其中最高的若干爵位等级超出正一品,因此称为超品。

我是专注历史文化的狄飞惊,欢迎关注我!

4

不管在哪朝哪代的历史上,我都从来没有听说过有哪些人是“特一品”的,想必这里的“特一品”所指即为那些官职等级超过正一品的官职吧!不过官职等级中最高的便就是正一品了,再往上的话,那就是历朝历代特有的一些爵位了。

清朝爵位等级主要分为以下三个部分:宗室爵位、异姓功臣爵位和蒙古爵位,清朝所实行的等级制度仍然为公、侯、伯、子、男。宗室爵位主要分为超品和品级两个层次,这其中的“超品”就是题目当中的“特一品”。①宗室爵位当中超品主要包括:亲王、郡王、贝勒、贝子、公和将军。超品的主要官职表现为:和硕亲王、多罗郡王、多罗贝勒和固山贝子,这四种是清朝的最高级公爵。奉恩镇国公、奉恩辅国公、不入八分镇国公和不入八分辅国公。

②非宗室爵位等级在伯爵以上(包括伯爵)的官职也是超品:公爵,侯爵和伯爵。比如,顺治年间的遏必隆、衮布、郑成功;康熙年间的索尼、鳌拜、佟国维;雍正年间的年羹尧;乾隆年间的傅恒、班第、阿里衮;嘉庆年间的和珅;同治年间的曾国藩和左宗棠;光绪年间的李鸿章;宣统年间的袁世凯;③清朝当时的八旗蒙古王公则品次等级也都为超品,享受世袭特殊待遇。

清朝官职等级为“九品十八级”,而官职当中位居最高的则就是正一品和从一品了。其中,正一品最高,从一品次之。清朝正一品(正国级)的官职有:①文职京官:太师、太傅、太保和殿阁大学士(“三殿三阁”保和殿、文华殿,武英殿、体仁阁、文渊阁和东阁);②文职外官:经略大臣和大学士衔总督;③武职京官:领侍卫内大臣和掌銮仪卫事大臣;④武职外官:绥远将军和伊犁将军。例如:清朝康熙年间的康熙年间的有明珠、索额图、李光第、熊赐履、张廷玉等等;乾隆时期的和珅、刘罗锅和纪晓岚等等;雍正时期的年羹尧、岳钟琪等等。

清朝从一品(正国级减)的官职有:①文职京官:少师、少傅、少保、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以及协办大学士、六部尚书和督察院左右督御史;②武职京官:提督九门步军巡捕五营统领和内大臣;③武职外官:将军、都统和提督。例如:雍正时期的九门提督隆科多、乾隆时期的协办大学士纪晓岚、雍正时期的刑部尚书兼直隶总督李卫、雍正时期的河南总督田文镜、康熙年间的盛京提督周培公和福建总督姚启圣。

清朝的皇室子弟一般最低品次等级就是贝子,不过这里的贝子也算是超品了,有个别例外则是正一品的镇国将军。虽然清朝正一品和从一品的官职等级只差一个等级,但是这一差可就是十万八千里的区别。另外,正一品当中的太师、太傅、太保和从一品当中的少师、少傅和少保则更像是荣誉头衔,基本上没有什么实际权力。

5

清代的官阶应该没有特一品这一说,清代的一品大员只分为正一品和从一品,不知道特一品的这个说法从何而来,有待商榷


清朝的一品大员究竟有哪些岗位?

清朝的一品官员基本都是位极人臣的朝廷重臣,极为荣耀,一品官职中又有部分荣誉官职,所以实职一品更是凤毛麟角

正一品官职中主要是三公和殿阁大学士,三公就是太傅、太师、太保,这三公是荣誉官职,只有殿阁大学士是一品文官实职,代表人物有和珅、曾国藩等。

正一品武官主要是领内侍卫内大臣,负责所有皇宫侍卫,也是皇帝心腹,代表人物是和珅!


从一品文官主要有六部尚书,少师、少傅、少保、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协办大学士,代表人物有纪晓岚,纪晓岚就是协办大学士

从一品五官就是外省的提督总督以及京城的九门提督,代表人物是雍正时期隆科多

6

历朝历代都没有特一品的说法,清代自然也没有。但历朝历代都有超一品的人物,超一品简称超品。在介绍哪些人物是超品的之前,福垊带您先来看看清代的正一品、从一品都是那些人吧。

清代正一品官员

一品文官】——京官:三公(太师、太傅、太保)、殿阁大学士(中和殿【后改为体仁阁】大学士>保和殿大学士>文华殿大学士>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大学士>东阁大学士)。清代太师只有鳌拜和遏必隆两人,太傅有十二人最早的是范文程最晚的是索勒豁金·世续,太保十八人,最早的是洪承畴,最晚的是陆润庠。先太保后太傅的只有六人:洪承畴、金之俊、西林觉罗·鄂尔泰、富察·福敏、萨尔图克·长龄和索勒豁金·世续。最牛的是中和殿大学士只有四人觉罗巴哈纳、金之俊、图海、巴泰,也就老金是汉人。1748年裁中和殿大学士,将保和殿大学士列为殿阁大学士之首。此后到清亡只有傅恒一人授予。之前配享太庙的张廷玉也被授予保和殿大学士。傅恒之后,文华殿大学士为首,李鸿章被授予文华殿大学士。其他大学士获得人数多些。

【一品文官】——外官:经略大臣、殿阁大学士兼总督(经略大臣不常设,清代共有九人授予,最早是洪承畴,最晚是瓜尔佳·额勒登保。殿阁大学士兼总督也不多见,典型的有李鸿章。

【一品武将】——京官:领侍卫内大臣、掌卫事大臣、建威将军。领侍卫内大臣负责安保工作,有鳌拜、索额图、明珠、胤祥、傅恒、兆惠、阿桂、和珅、福康安等人。掌卫事大臣初名总理銮仪卫事内大臣,所辖銮仪卫。銮仪卫即明朝的锦衣卫,其初名也为锦衣卫,福垊记得和珅曾在銮仪卫上过班,依据就是电视剧《梦断紫禁城》。

【一品武将】——外官:伊犁将军(将军辖区)、绥远将军。

清代从一品官员

【从一品文官】——京官:三孤(三少:少师、少傅、少保)、太子三公、协办大学士、各部院满汉尚书、督察院左右都御史

【从一品文官】——外官:兵部尚书衔总督、兵部尚书衔驻藏大臣

【从一品武官】——京官:九门提督(隆科多)、内大臣(领侍卫内大臣的副手)

【从一品武官】——外官:驻防将军(十二个,其中东三省、乌里雅苏台为将军辖区)、八旗都统、提督

超品的人物有哪些

第一、爵位。而爵位也分为三种:

A、(1)宗室爵位:和硕(一方)亲王(世袭罔替的铁帽子王,代代降级的亲王)、多罗(礼、道、理)郡王、多罗贝勒(县王)、固山(旗)贝子(旗王)、奉恩镇国公(含低级——不入八分镇国公)奉恩辅国公(含低级——不入八分辅国公)

礼亲王代善、郑亲王济尔哈朗、睿亲王多尔衮、豫亲王多铎、肃亲王豪格、庄亲王硕塞、克勤郡王岳托、顺承郡王勒克德浑这八位因功世袭罔替,配享太庙。怡亲王胤祥、恭亲王奕訢、醇亲王奕譞、庆亲王奕劻这四位是恩封。

A、(2)宗室女爵:固伦(天下、国家、尊贵)公主、和硕公主、郡主、县主。比如乾隆最喜欢的十公主就是固伦和孝公主。

B、异姓功臣:亲王、郡王、公(分三等)、侯(分三等)、伯(分三等)。清初的三顺王,三藩就是亲王,尤其是三藩福垊称之为金帽子王。因为他们不仅能世袭罔替而且还有封地,尤其是吴三桂管辖两省。清朝汉人郡王只有一人还是死后追封的,他就是黄芳度。年羹尧是汉人一等公,他的父亲年遐龄也被封为一等公;曾国藩(一等侯毅勇)、李鸿章(一等肃毅侯)、左宗棠是二等侯,张之洞没混上爵位。左宗棠最早是一等伯。

C、藩属爵位:蒙古:亲王(或汗)、郡王、贝勒、贝子、镇国公、辅国公。比如土尔扈特部渥巴锡就是汗爵位。

第二、官职。超品的官职就是摄政王,顺治时期有多尔衮,宣统时期有载沣,清朝可谓开国亡国两个摄政王。

7

【聊聊清代历史的官员品级】

题主的意思应该是表达错了,你所说的特一品应该就是超品,然后下面是正一品及从一品。这三个咱挨个说说。

所谓超品,它是仅次于皇帝的最高品级,这个是特权阶级的专属,普通官员那是绝对无法得到的,宗室不入八分辅国公、八旗蒙古王公和非宗室封爵伯以上的,都可以视为超品。比如在清乾隆年间就规定公爵为超品,侯爵一般也都是超品,伯爵一等二等三等都算作是超品。举个例子,比如说皇帝的封爵的儿子,比如当年还不是皇帝的雍亲王胤禛便是超品。


正一品,分为文职和武职,细分的话还分京官和外官,比如话儿说文官正一品的有殿阁大学士太傅太保什么的,在乾隆朝知名的大贪官和珅和大人那就是正儿八经的正一品大官,武官举个例子,比如话儿说雍正朝的年羹尧,他官至四川总督、川陕总督、抚远大将军,这个就是正一品了。


从一品就是仅次于正一品的第二等级,算作是现在的副部长级别干部,比如话儿说协办大学士,六部尚书什么的都是这个级别,举个例子,比如乾隆朝的纪晓岚,没错就是电视剧中那个铁齿铜牙纪晓岚,他本人就是从一品,当时他是左任都御史、礼部尚书,和珅的官是比他要大的,历史中他可不敢像电视剧中那样戏弄和珅,说不好听的,电视剧中的桥段都是意淫而已~

8

诚邀,如题。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大一统王朝,和其他中原王朝不同,清朝是北狄入主中原,满人代替汉人作为了国家的皇室,所以各项制度其实与前朝也会有一定的区别,比如军机处就是满清皇帝为了乾纲独断,更加集权所创立的机构。今天我们就来说说清朝的官制是怎么回事。

和其他制度不同,其实的官吏等级制度还是沿用了自汉魏六朝以来的“九品十八级”基本制度,每一品有正、从之别,例外,其实古代的“从”不念cong,念zong。此外宗室不入八分辅国公、八旗蒙古王公和非宗室封爵伯以上的,都视为超品,超品之上还有满清的各种封爵,比如亲王,郡王,贝勒爷,镇国公等。如此看来,满清确实把所有的汉人当成了仆人,因为汉人是绝对不可能有皇室的身份。

正一品:

正一品是九品中最高的等级,一般来说都是京官,外官最大的总督之类是不可能有正一品官位的

文职京官:太师、太傅、太保、光禄大夫、殿阁大学士

武职京官:领侍卫内大臣、掌銮仪卫事大臣

从一品:

文职京官:少师、少傅、少保、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协办大学士、各部院尚书、督察院左右督御史

文职外官:总督(加尚书衔)

武职京官:提督九门步军巡捕五营统领、内大臣

武职外官:将军、都统、提督

以上就是小编的看法,如有出入还请斧正

9

在我国历史上,由于封建等级森严的缘故,朝廷的各大官员一般也都是需要分等级的,按级别决定官职的大小和俸禄的多少,官职往往决定地位,这与我们现代的政府工作人员可不一样,我们如今虽然官职仍旧会有大小,但在地位却是人人平等,这也是封建社会与现代社会的本质区别。而在历史上诸多王朝之中,清朝是封建君主专制达到顶峰的一个朝代,等级制度相当完善,自然它的官制也会是相当具有代表性质的。

题目既然说道一品,我们就来详细说说这个一品官职。一品有从一品,正一品,后来甚至还产生了一个突破一品的品级——那就是超品。而题目中的特一品大概率也就是指代这个超品。

而在回答问题之前,为了方便理解,我们还有必要了解下爵位,毕竟在有清一代,官员的品级一般会与爵位制度相结合起来。清朝的爵位制度在早些年,也就是清军还未入关之时其实是相当的混乱,不过这种情况在顺治时期得到了完善,品爵逐渐系统化。而此时,清代官员的品级是与爵位相辅相成的,一般来说品级会有所对应的爵位,反之也亦然。不过这里值得一提的是在所有爵位中最低是为男爵,但二品之后就无男爵。做完准备功课后,接下来步入正题

一、超品(特权阶级为主)

在当时,官员品级最高的是超品,超品这个等级也算是有清一代所特有,它在乾隆年间才形成,在乾隆之前也是没有的。这个级别是仅次于皇帝的,也就是品级中最为高级的那档。

一般情况下,有宗室血缘关系的皇亲达到超品这样品级相当轻松,但对于没有背景的普通官员来说这个比较艰难。他们需要某些特别因素,比如立了大功或者是深受皇帝所喜爱,才有希望挤进超品。这应该算是封建君主统治下,对于特权阶级地位的一个保障手段,所以超品一定程度上也算是他们特权层面的专属品级。

在当时进入超品所对应的爵位有公、侯、伯三类,也就是说非宗室官员可以通过这三类爵位获得超品品级。在有清一代,像公爵的和珅,伯爵的左宗棠与李鸿章等人,都是属于超品的。

二、一品(有正一品与从一品,本文把官员分为文、武两类方便理解)

按文武分类只是粗略的分类,当时京城这个政治中心里最多的就是文官,而当时的武官大多都是在地方或是在边关地区。

1、正一品

文武分类是按照他们的职能进行划分的,文官的正一品主要是在京城的带有太字以及大学士的官职,比如太师、太傅以及殿阁大学士等都是正一品的官职。太字辈的太傅、太保、太师又被统称为三公,这样的职位是很尊贵的,他们基本上可以算作是文官官员的领头羊了。

不过比较让人遗憾的是,这三个官职只是地位崇高,但却几乎没有实实在在的权力,算是一个虚职,真正的百官之首应该算是内阁大学士了,他的手里掌握的才是真正的权力。而在地方上,总督级别的官职就是正一品,正一品的武官则是中央的领军内大臣以及边疆地区的将军。“董帅侍卫亲军,偕内大臣、散秩大臣翊卫扈从”就是说的中央领军内大臣,这是正一品的武官,负责的是皇帝近身侍卫的管理。

“乾隆二十五年,始议于新疆设兵驻守”这里指的就是边疆地区将军“伊犁将军”的产生,因为新疆地区的管理问题才设置了这样的管辖职位。可以说当时的这种驻边将军虽然是一品,但实际上算是那个地区的“土皇帝”了,清政府对他们的掌控达不到普通地区的程度,只能保证这片地区的归属是清朝的。2、从一品

在正一品之下的就是从一品了,与太字辈的正一品相对的就是少字辈的从一品了,少师、少傅、少保都是三公的辅助官职,地位仅次于三公,最早的时候是在周朝出现的,只不过中间经历过废除的时期,直到清朝时期被捧到了比较高的地位。

不过这几个官职也是没有实权的,和荣誉挂名称号一样,得到这样的职位主要是为了显示皇帝对这位臣子的喜爱和看重,这种职位的形式意义大于实际意义。

除此之外,当时的各个部的一把手比如吏部尚书、兵部尚书等各部尚书也是从一品的官职,但和之前少子辈的虚名不同,他们都是有实权的。

我们举两个例子,比如其中吏部尚书是“铨综衡轴,以布邦职”,职责是负责这个部门的大小事务,管理的是官员的任免、调度、考核等等方面的事务,可以说只要是与官员相关的事物都是属于吏部掌管、决策的。又比如兵部事务的主管,在《清史稿》中有相关记载:“釐治戎政,简覈军实,以整邦枢”,从中可以看出主要是负责士兵以及武官的升降调度,还有就是负责军队的各项设备等事务。总结

总体来说,超品的官员大多都是特权阶级人员,多为满清贵族阶层,而正一品和从一品的官员是一个国家的根基,他们负责的是一个国家的最主要的问题,国家的运行需要的正是这些顶层官员的配合和才能。清朝的政权大部分都是掌握在这些人的手中的,而从等级制度上看,他们都是处于顶层的,即使不是顶层,也算是一个国家上层的人物了。

参考文献:《清史稿》

10

导读:清朝的官职分为九品十八个等级,而且有着中央官员和地方官员的区别。但在品秩官员之上,还有着类似皇室宗亲、封爵功臣等不属于品秩制度的高等官员存在。问题中的“特一品”称呼并不准确,在清朝应该称为“超品”。

细分下来:

超品

清朝皇室宗亲自不入八分辅国公、八旗蒙古王公和非宗室封爵“伯爵”以上的,都视为超品官衔。但从严格意义上讲,他们并不属于清朝政府官员体制。

清朝皇室宗亲中的亲王、郡王、贝勒等以下,不入八分辅国公以上;封爵功臣中的一、二、三等公、侯、伯等以上爵位,都属于超品范围。

正一品

清朝官员体制中的最高等级,这里的“正”字和清朝八旗中类似正黄旗中的“正”字读音相同,应为(zhěng)。所以,这里的“正”并不做“正副”之讲,取“至上”的意思。

正一品乃属于清朝朝廷(而非国家)的最高级别,属于清朝政府的“正国级”领导。

官职分布:

中央文职官员:太师、太傅、太保、殿阁大学士、协办大学士

地方文职官员:总督级别的官员如果兼领大学士职位,也为正一品品衔。

中央武官:领侍卫内大臣、掌銮仪卫事大臣等

地方武官:伊犁将军、绥远将军等掌管一省或数省驻防军队的最高军事长官;另外,各地省级八旗驻防军队的最高军事长官如果兼领中央政府正一品官衔的武职,也属于正一品品衔。

从一品

清朝官制体制中,仅次于正一品的官员品秩,和“正”字对应,这里的“从”字的含义取“宗族中次于至亲的亲属”所代表的的意思,意思就是“仅次于至上”

从一品属于清朝朝廷(而非国家)仅次于正一品品衔的品级,属于清朝政府的“副国级”领导,其分布范围和官员数量都远远超过正一品官员。

官职分布:

文职京官:少师、少傅、少保、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 各部院尚书、都察院左右都御史等

文职外官:各直省总督(兵部尚书衔)、驻藏办事大臣(加尚书衔),吉林巡抚(头品顶戴)

武职京官:提督九门步军巡捕五营统领(九门提督)、内大臣

武职外官:驻防将军、都统、提督、提督衔巡抚

另外,正从一品的官员虽然在俸禄上相同,都是“俸银180两 禄米90石”的工资待遇,但正、从级别之间就好像一道鸿沟,难以跨越。也就是说,从从一品升至正一品品衔,可谓难上加难。清朝官员做到正、从一品的级别时,就不能简单的用功劳晋升或者资格晋升了,更大程度上要看皇帝的主观意愿,只能经过皇帝的简拔和恩宠才有可能完成这一级别的跨越。


我是@正说清代十二朝,专注清朝历史解析,欢迎关注。个人见解,欢迎提出不同意见和建议。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