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梦露居士为你解读金庸武侠,点击关注阅读系列文章。

金庸小说《天龙八部》中有一对野心家,就是慕容博和慕容复父子俩。他俩处心积虑要重建几百年前就灭亡了的燕国,但是却从不招兵买马,也不学习兵法韬略,而是专心修练各派武功,在江湖上四处浪,还树敌无数,可谓脑残至极。最终,慕容博被少林寺扫地僧感化,在少林出家不问世事,而慕容复的复国大梦破灭,竟而精神错乱,以为自己真的做了皇帝。

其实,慕容博和慕容复父子的复国做皇帝之梦,根本就是痴心妄想而已,他们从一开始就疯了。因为光复燕国根本是不可能做到的目标,不论天时、地利抑或人和都不具备,怎么可能成功呢?

一、人和

我们首先来看看,慕容博、慕容复念念不忘的燕国,究竟是怎样的国家呢?其实燕国不是一个国家,而是南北朝时期鲜卑人慕容氏前后建立了五个以“燕”为国号的政权,被后人称为“慕容氏诸燕”,它们分别为:前燕、后燕、南燕、西燕与北燕。

这几个燕国都是地方割据政权,又不是什么大一统的王朝。而且几个燕国之间尚且你争我斗。例如当年后燕灭了西燕,从后燕中分裂出了南燕,两个国家相互对峙,最后慕容云杀后燕皇帝慕容熙,建立了北燕。

时间过了几百年,到了宋代,根本没有人会怀念那几个叫做“燕”的小破国家,甚至不会有多少人记得几百年前曾存在过几个燕国。所以慕容氏打出“光复燕国”的旗号根本没有号召力!他们完全无法获得人心,所以没有人和。

二、地利

想要建立政权,就必须研究地缘政治。北宋的周围全是强大的敌人,比如辽国、西夏、吐蕃,如果慕容氏能在两国的夹缝之间建立复国根据地,在敌对两国间谋求平衡,壮大自己,未必不能有所成就。

但是慕容氏将自己的根据地选在哪里呢?在姑苏这个鱼米之乡。虽然北宋之时,江南并不是特别繁华富庶,但这里至少是大宋腹地,远离边境,远离战乱,人人安居乐业,真是一派祥和景象。

试问,在江南一代,有多少人会放着太平日子不过,偏偏跟着慕容氏做谋反杀头的勾当呢?可见,慕容氏在选择根据地时,没有考虑到“地利”的因素,失败。

三、天时

所谓“时势造英雄”,五代十国时期,天下大乱,群雄纷争,狼烟遍地,兵革不休。若是慕容龙城能组建一支军队,起兵复国,逐鹿中原,可谓上应天时,未必不能问鼎天下。然而慕容龙城遇到了一个强大的对手——赵匡胤。赵匡胤本是柴周旧臣,后来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登基为帝,建立了宋朝,为天下开启了和平之世。慕容龙城复国无望,只能郁郁而终。

到了慕容博和慕容复活跃的时代,天下太平日久,虽不是海晏河清,但是宋朝的国内矛盾并不突出。当时宋朝的问题是外敌环伺,北有大辽,西有西夏,这两国对大宋虎视眈眈。此时大宋武林人士无不秉承爱国之心,时刻准备着为国家抛头颅洒热血。慕容博和慕容复这时候跑出来要造反复国,简直是痴人说梦。

慕容博与慕容复一对父子也堪称活宝,表面上看他们为了复国东奔西走,可谓苦心孤诣。但是仔细分析他们的所作所为,就会发现他们的行为自相矛盾,犹如儿戏,基本上是想到哪做到哪,根本没有全局谋划。

复国最重要的是什么?是人心。但慕容博是怎么做的呢?他以韦陀杵杀死少林寺玄悲大师,又以斗转星移杀死伏牛山柯百岁,时时不忘自己家的祖训“以彼之道还施彼身”,结果武林中都知道慕容氏到处杀人了。以至于白世镜谋害马大元,也要将尸体伪装成是中了马大元自己的绝招锁喉功而死,嫁祸给慕容氏。慕容博假死二十多年,只做了一件事,那就是给儿子四处树敌。我简直怀疑慕容复是不是隔壁老王的儿子。

慕容复的所作所为也很脑残。他口口声声要光复燕国,四处旅游结交四方豪杰。但是大理国镇南王世子、皇位合法继承人段誉爱慕他的表妹,辽国南院大王、手握重兵的萧峰倾慕他的为人,慕容复不去结交他俩,反而为了收买中原武林的人心把他俩都得罪了!但是中原武林人士一心为国,根本不会跟着慕容复造反的。

不光慕容博、慕容复脑残,他们的手下也跟着脑残,最脑残的就是“非也非也”包不同。他口口声声说公子爷要以复国为重,但整本书就数他得罪的人最多。而且包不同不光是得罪人,他的拿手绝技是侮辱人,就是让人一辈子恨他的那种。比如他对青城派、亲家寨、段誉等人的侮辱都是锥心刻骨,包不同好像恨不得全世界都变成慕容家的仇人一般。最后慕容复一掌杀了包不同,我怀疑慕容复已经忍了他很久,实在忍无可忍了。

另外想复国得有心腹亲信吧?俗话说上阵亲兄弟,打虎父子兵,想复国家族得人丁兴旺才行。最好是慕容博娶个几房妻妾,哐哐生十几个儿子,慕容复再娶几房妻妾哐哐生十几个儿子,这样慕容氏成了一个大家族,至少复国还有点希望。可是慕容博就生了慕容复一个儿子,然后就假死躲到少林寺偷秘笈去了。而慕容复二十好几了还没娶妻生子,放着身边如花似玉的表妹王语嫣不去亲近,整日东奔西走不干正事,还动不动就想自杀,真是失败中的失败。

为什么慕容博、慕容复等所作所为如此脑残?居士我认为,他们并没有学过如何复国,如何统帅部众,如何收拢人心。

慕容博、慕容复父子的所作所为,并不像是一心想逐鹿中原的阴谋家,反倒是像想要扬名立万、开宗立派的武林大豪。他们的所有行为似乎都是为了传言慕容氏的威名。如果这么想,慕容博、慕容复所做的一切事情就都合理了。

由此,居士我猜想,当年慕容龙城争夺天下失败后,心灰意冷,便不再想光复燕国了,而是想在武林中创立一个慕容派。这一理想一直传到了慕容博父亲那里,他也是这么培养慕容博的,从他给儿子取的名字就能看出来了:“博”,意味着博取天下百家武功。比如大理黄眉僧说过:

老僧听说世间确有慕容博这一号人物,他取名为“博”,武功当真渊博到了极处。似乎武林中不论哪一派哪一家的绝技,他无一不精,无一不会。更奇的是,他若要制人死命,必是使用那人的成名绝技。

其实连载版中,慕容博的妹妹就一心想要建立慕容派,她反对慕容博的复国计划。

慕容博长大后,才突然拾起了家族古老的复国梦想,所以他给儿子取名“复”,意思是光复燕国。但是慕容博所接受的教育是如开宗立派,而不是如何领兵打仗、上阵杀敌。所以尽管慕容博一心想复国,他的所作所为,包括对儿子的教育,却与复国梦背道而驰,最终酿成了慕容复的悲剧。

一切有为法,如梦亦如露。我是梦露居士,为你解读金庸武侠。欢迎关注,阅读系列文章。

最佳贡献者
2

慕容博和慕容复是《天龙八部里》里的两朵奇葩,一个专坑儿子,一个专坑自己。父子二人以复兴大燕为毕生梦想,但结局令人唏嘘,慕容博为扫地僧所感化,立地成僧,慕容复在破碎的复国梦中不知所去,发疯终老。

有不少读者疑惑,为何二人宁愿在江湖中打打杀杀,也不愿屯兵买马,学习带兵打仗来兴复燕国呢,笔者观点如下,请各位不吝赐教:

大宋国不允许他招兵买马

慕容复在出场时自称:姑苏南慕容,是因为慕容世家居住在江南姑苏燕子坞参合庄, 这个地方也居住着大燕遗民,但地盘属于当时的大宋,试想,如果慕容复率领他的部下,在此处招兵买马,日日操练,叫嚣复兴燕国,这简直就是悬挂在大宋国的皇帝头顶上的达摩克里斯之剑!卧榻之侧,岂容他人安睡。这反动的罪名一旦成立,恐怕慕容世家还未出师,就身先死了。

再说了,当时大宋国的国力强盛,人民生活倒也自在,在这样一个根基稳固,无计可施的社会大环境里搞起义来复兴大燕,没有群众基础和起义的噱头,根本搞不起来!

制造江湖混乱,好浑水摸鱼

兵马路线走不了,慕容复父子效仿宋太祖赵匡胤,试图借用江湖力量来颠覆庙堂的格局,来挑拨两大国的关系,好在战乱中寻找机会,趁乱复国。

三十年前,慕容博为了挑起宋辽两国的战争,间接弄死了乔峰的母亲,为了避免被追杀,他假死避祸,潜伏在少林寺偷学武功,同时变着法子在江湖中制造混乱。慕容博用自己的“斗转星移”神功,嫁祸他人,制造江湖矛盾。慕容复在浪荡江湖的时候,哪里有英雄会,他窜去哪里“表现自己”,搅的江湖人心惶惶。

二人想法很好,只是智商情商严重缺乏,本想搅动江湖风云,趁机谋划大业,却不料兜兜转转成了江湖公敌。

奇人异士的重要性

很难得,他父子二人发现了拥有奇人异士和江湖力量的重要性。

在特种兵缺少的年代,拥有奇人异士这样一只队伍可不简单。在襄阳被围困时,杨过就是派奇人异士烧了“蒙古鞑子”的粮草,扰乱了敌军军心,才替郭靖夫妇解了围。想想,在攻打城池的时候,这些奇人异士潜入城中搞暗杀,烧粮草,再与慕容复的兵马来个里应外合,大事可成!

另外,在信息不发达的古代,完全可以派遣他们去宣传假消息,制造混乱扰乱敌军军心。更重要的是,江湖人士最热衷拉帮结派,三五成群。通过他们的宣传和拉拢,很容易就能聚集一大群人马。

财力薄弱,无力逐鹿中原

慕容复世家虽然强行支撑了五代没有断绝传承,但财力方面已然匮乏。姑苏燕子坞属于江南地区,以种植业为主要的经济模式,经济发展缓慢。浪荡江湖,图谋大业等繁杂的支出让他早已囊中羞涩。

所以,在西夏国招驸马时,他的第一反应是成为驸马就有足够的财力来兴复大燕,而不是儿女情长,是否合适,是否可以厮守一辈子。再到后来,他选择去抱段延庆的大腿当干儿子,也是希望得到大理段家的财政支持。

只是最后,他的计划都落空了。

自古以来,不少君主的发迹都在底层,首先聚拢一群悍将人才,然后招兵买马。慕容复他们父子混迹江湖捞取资本无可厚非,只是他们对人心的把握和局势的掌控能力实在有限,以至于最后落得了惨败下收场。

笔者以为,江湖不是打打杀杀,而是人情世故,只有玲珑剔透的心,才能在江湖这个平台上获得江湖力量,成就其“王图霸业”。各位看官以为呢?

3

慕容博、慕容复是金庸先生《天龙八部》中的两个野心勃勃的人物,毕生都在筹谋光复燕国,但却为什么从来不去招兵买马,反而浪荡江湖?

1、天下之大,莫非王土。

当时大宋周边有吐蕃、西夏、大辽和大理等虎视眈眈,但也绝对不能容忍国内还有招兵买马的“反对势力”,别说拥有势力不行,就是让宋朝正义人士知道慕容家有此野心,都会招致大祸。

这也是到剧中后期,慕容家族才暴露自己野心的原因。

2、力量悬殊,硬刚不过。

那其实按慕容家的财富实力,如果自己立个府邸,挂着羊头卖狗肉,暗中积蓄发展力量也未尝不可,但自始至终慕容复就只有两个家仆。

这是因为即便慕容复搞出一点实力,但在一个国家面前,还是远远不够的,无疑以卵击石。

3、两败俱伤,浑水摸鱼。

综合考虑之后,慕容家族选择了这一条路。

不管是慕容博挑拨武林灭掉乔峰一家,还是片头慕容复在西夏国军中,以至后来拉拢三十六洞七十二岛的武林人士、少林寺反水想除掉乔峰,西夏国应聘驸马,最后竟认“第一大恶人”段延庆为义父,都是围绕着这个目的。

一方面,慕容博挑起辽宋争端,以削弱宋国实力,而慕容复不管是投靠西夏还是大理,还是想当武林盟主,都是在借力。

但人算不如天算,逍遥派争取不到,乔峰除不掉,连段誉也成了自己的拦路虎。

最后,竟落得痴痴傻傻的下场。

按历史记载来看,慕容复要光复的大燕是南北朝时期的燕国,统治的区域在如今的河南、河北、山东等中原一带,前后历时80余年,在那个乱世能存活这么久实属不易。

而慕容复生活的年代,据燕国亡国都已过去数百年,其实是一点根基都没有了,也就剩下一点武林绝学,而慕容复无奈天资有限(武学悟性竟多要王语嫣指点),所以失败也是必然的。


你觉得慕容复抓住哪个机会,或许有复国的可能?

4

慕容家族走的是精英路线,比较符合他们自己的实际情况。

第一,北宋中期,天下太平,宋庭实力强大。武装造反成功的可能性极小。

根据《天龙八部》的描述,这部小说的背景应该是1080年左右。也就是北宋神宗、哲宗年间。这一时期,北宋经过百年发展,实力强大,国力日隆,内部稳定。想要在大宋境内造反,势比登天。没有任何可操作性。

大宋周边,南有大理、吐蕃、北有契丹、西夏,都是地区小霸王,个顶个的强国。大宋朝都打不过这几个,慕容复就手下那几个烂番薯臭鸟蛋,要兵没兵要将没将,有什么机会?

第二,慕容家族实力有限。

鲜卑人建立的燕国,不管是前燕、后燕、南燕,都是慕容氏一脉。但那毕竟是五胡十六国时期的事情了,到北宋时期已经相隔了五六百年。鲜卑慕容氏的政、治影响力早已微乎其微了。所谓“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慕容复在姑苏城的住所叫做“燕子坞”,并不是金庸乱起名字,都是有典故的慕容氏,早已沦落为寻常百姓了。只不过是略有资产的大地主罢了。

这样的财力,逍遥一生、享受生活是可以的,要招兵买马、举兵造反,根本办不到。养一支军队那不是开玩笑的,那花销绝对是天文数字。慕容家族无力承受。

正是因为天下太平,慕容家族又无力举兵。所以他们才要到处煽风点火,妄图挑起各国之间的战争,到时候天下大乱,慕容家族才有机会浑水摸鱼,趁机复国。

可惜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令人可发一笑。

5

不论是创业还是复国,都要和现实具体情况结合起来,才有可能能找到一条合适的道路。如果不顾客观实际,就想声势浩大的大搞,不但不会达到预期的效果,就连他目前保存这点儿本钱也可能很快就会陪赔进去。

慕容博和慕容复所处的时代,离大燕国灭国已经几百年。他身边的遗老遗少,满打满算也就剩下包不同、风波恶、公冶乾和邓百川这四大家臣了。这样的实力,顶多算是地方上的一股比较大的地主武装。公然招兵买马,扯旗造反的话,份量还远远不够。

北宋政权经过澶渊之盟后多年的休养生息,不但兵精粮足,而且底层的人民也很富裕,安居乐业,不想打仗。此时的慕容复即使掏钱,振臂高呼造反的话,也没有多少人响应。

其实,他的先祖慕容龙城就很有先见之明,知道复国越来越成为是一项艰巨而近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他创立的“斗转星移”之术不但是一门极厉害的武功,也很可能是做为复国的一项基本战略来实施的。

就是需要审时度势,一旦机会来临,巧妙地利用一方的力量来打击另一方。

慕容博散播契丹武士抢少林寺藏经阁武功秘籍的谣言,不就是想以小博大,想让契丹和大宋因此交兵,他好从中渔利吗。

慕容复也是按照这个路子走的,他混迹于江湖,既可以掩饰身份,又能从三教九流各色人物的口中得到关于朝野和民间的第一手信息。有利于他及时做出判断。他去西夏应征驸马,不就是从江湖中得到的信息吗?他认段延庆为义父,也是行走江湖的际遇啊。这些也都是为了从西夏或者大理借兵起势啊!

只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慕容复的策略是对的,只是在试试过程中的方式方法不对,他又过于急躁,最后不但复国未成,还落得众叛亲离,得了失心疯。好在还有一个温婉可人的阿碧陪他度过余生,也算是活过,拼过,爱过一场了。

6

在金庸先生的名著《天龙八部》里,有着“南慕容”美誉的慕容博、慕容复爷俩,满怀“兴复大燕国”的壮志雄心,手段也堪称阴险毒辣。但仔细推敲,却叫好多读者连呼蠢到感人:“复国”这么大的事儿,关键就得手里有兵。可这处心积虑一辈子的慕容博老爹,虽然也说要“建一支义旗”,却也只是嘴上说说。儿子慕容复成天在江湖上乱跑,成天想着“收揽人心”,还不惜给人当驸马认干爹,可唯有练兵打仗这事儿,半点没干。

如此复国套路,等于是成天混在江湖上四处拱火拉仇恨,干等着天下大乱后浑水摸鱼,最后落得念佛的念佛疯的疯,也是毫不奇怪。这等没头苍蝇乱窜般的战略,比买彩票中大乐透的概率还低。但对这事儿,小说原著里,慕容博老爹也是一肚子苦水:“想我慕容氏人丁单薄,势力微弱,重建邦国,当真谈何容易?”说白了,想在大宋造个反,太难了。

而放在真实的历史上,慕容博的这声哀叹,其实也非常靠谱。在大宋“造个反”有多难? 首先就要看看,大宋王朝“守内虚外”的军事制度。

其实,造反这事儿,放在宋朝历史上,真不是稀罕事。大宋“田制不立”,土地兼并十分严重,农民差役赋税压力更极重。别看“富宋”的城市高度繁荣,但哪怕在“梦华”一般的汴京,都是“都城外不数里,饥寒而死者甚众”。农民起义也就成了常事,比如在号称古代“最好四十年”的宋仁宗年间,农民起义就多达四十多次。北宋一百六十七年国祚,爆发农民起义二百零二次,每年都要“造一两次反”。

如此“造反成风”的朝代,慕容博爷俩凑个热闹,似乎是不难,但想成功,却比登天还难:北宋二百零二次农民起义不假,但全都是地方性起义,没有一次发展成类似黄巢李自成那样的全国性大乱。别管一开始声势多大,几乎多是很快被平掉。因为大宋这“守内虚外”政策,“守”得太彻底!

就以军队来说,宋太祖年间,北宋禁军不过二十二万人,发展到八十年后的宋仁宗年间,竟膨胀到一百二十六万人。而且要注意,恰恰是《澶渊之盟》后的“宋辽和平”年代,北宋的军队开始滚雪球般膨胀,就是为了“防造反”。养兵更是不惜血本,哪怕你是禁军中普通一兵,平日傻吃混日子,也是躺着就有钱粮拿。大宋号称“富庶”的财政收入,六分之五都用来养兵。

这么不惜血本养出的军队,三分之二以上都驻扎在汴京周围,哪里有风吹草动,立刻就能迅速开动。能不能打两说,但数量上却是绝对优势,普通的农民起义,人少且战斗力差,当然很快就给平掉。至于慕容博“建一支义旗”?那还真不够给人塞牙缝。

而且,哪怕慕容博父子“复国”决心坚定,不惜叫麾下“义旗”们修炼慕容家传武功,各个练成斗转星移参合指,打起来以一当十,也恐怕架不住北宋“守内”的另一个大招:招兵!在大宋朝廷看来,造反不就是为钱嘛,那就比比谁钱多?只要发生动乱或灾害,大宋除了开打,也摇起“招兵”大旗,经常把“与人为害者募之入军”。诸如“欲得官,杀人放火受招安”之类的俗话,也正是从北宋年间起流行。以宋代学者吴儆的话说:“防盗莫先于慕名为兵”——把这帮人都当兵来“养”,大宋就安全了。

如此操作,倘若姑苏慕容家真贸贸然造反,后果也可以想:就算一开始占了便宜,暴打宋军一顿,可大宋只要“招兵”。自家的“义旗”们,除了邓百川包不同等几位死忠外,恐怕都要分分钟投奔朝廷,只把自家闪成光杆司令。招兵买马?就算把燕子坞等“姑苏慕容产业”全卖了当军费,恐怕也竹篮打水一场空。造反如此艰难,慕容博慕容复爷俩选择“混江湖”,其实也是扬长避短。

而细细看这事儿的话,大宋养兵的钱,招兵的钱,根子上说,还是要狠刮老百姓。如此下来,越造反越养兵,越养兵越造反,这样的恶性循环,也就折磨了北宋一百多年,直到踩入靖康之耻的大坑。

但放在《天龙八部》小说里,相信也正是这“守内虚外”的制度,让知道自己斤两的慕容博爷俩,看到了“复国”新契机:大宋“守内”不假,对外边防武备可就“虚”了,挑起大宋跟外敌开战不就得了?如此苦心,正如慕容博给萧远山的一句解释:“倘若宋辽间战衅重开,大燕便能乘时而动。”

可问题来了,你要拱火,却哪里拱不好,可为啥偏偏要挑起宋辽大战,为此不惜逮着萧远山一家人坑呢?因为放在《天龙八部》的背景年代,即北宋中后期时,这宋辽边境,就是大宋国防最薄弱的地方。

北宋“守内虚外”,国防出名的“虚”,而作为北宋防御辽国屏障的河北要地,那更是“虚”到家。宋辽和平后,随着北宋腐败加剧,河北禁军也加速腐化,各级军官大多纨绔膏粱子弟,这帮守土有责的军将,以元祐年间(《天龙八部》背景年代)监察御史张舜民的怒斥说,简直“唯是饮食宴乐,优游暇日而已”,除了吃喝就是旅游。日常军事训练也“不修讲复”,就是一群吃货军官带领的“废物军团”。

更可怕的是,就是这样的“废物军团”,到后来连数都凑不齐:比如河北的战略要冲定州,账面上驻扎着十万人,到了北宋中后期,平时竟只有六七千人。而且这还是“河北最为屯兵处”,其他的战略要地,兵员更是注水。如此“虚”的国防,自然就被慕容博爷俩盯上。

而放在真实的历史上,看过这样的国防,这样的“守内虚外”,也就能明白。为什么“联金灭辽”战场上,河北禁军组成的宋军,先被辽国残兵打的稀里哗啦,又被金军铁蹄碾压的体无完肤,叫理论上重兵把守的汴京,轻易就暴露在金军马刀下——靠着“守内”和“养兵”,大宋获得了心理安全,然后心安理得的文恬武嬉,把国防糟蹋成渣。靖康之耻,正是为这一切买单。

但比起这些触目惊心的北宋王朝败笔来,慕容博爷俩选择“混江湖”,却也来自宋代另一个社会风气:高涨的民间尚武风。

宋朝常被称为“弱宋”,但事实证明,“弱”的是北宋的统治者,老百姓非但不弱,相反习武风气极盛。大宋的民间各地,更是习武“社团”林立,民间“结社”成风。比如在北宋中期的山东山西河南河北各地,老百姓就组成“弓箭社”,每个“社员”配备弓箭刀剑,平日里集合练武,一旦遇到外敌或盗贼入侵,就结伙抵抗。以大文豪苏轼估算,仅定、保两州,就有651个“弓箭社”,三万多人成为“社员”。

如此盛况,也成了后世武侠小说的“素材”。慕容博父子混在其中,也是正常:这么个藏龙卧虎的“江湖”,当然是自己“复国”的助力。

而在真实的历史上,“弓箭社”当然没有帮慕容家复国,却成了大宋王朝的真正救星:当靖康之耻爆发,北方半壁山河沦陷时,正是北方大批“弓箭社”站出来,他们或结寨自保,或组成义军,哪怕装备低劣训练有限,却依然与强大金人浴血死磕。宋室南渡后,正是以“弓箭社”为骨干的北方义军们,多年如一日的不屈苦战,才为仓皇南窜的南宋,赢得了稳住阵脚的黄金时间,以及一次次大好的光复机会。只可惜,宁可杀良将认大爷送钱“换和平”的南宋王朝,对不起这么多忠勇的百姓。

慕容博爷俩“混江湖”的话题,其实就是这么个小切口,足够帮我们看懂北宋的兴衰,更有多少反思在其中。

参考资料:乐小鱼《北宋军事制度变迁》》、《“靖康之耻”全是因为腐败?八十万禁军不能打还真是个体制问题 》、范学辉《募兵制度与北宋的“百年无事”》 、何玉红、曹伟芹《禁军缺额与北宋军政》、杨向东《中国古代体育文化史》

作者:我方团队张嵚

7

大家好,我是司徒少雄。我非常喜欢读武侠小说,平时也在头条号上发表一些关于金庸或者古龙武侠小说的一些文章,喜欢武侠的朋友可以交个朋友。看到题主这个问题,虽然已经有很多朋友发表了自己精彩的见解,但是我还是想要说一说自己的观点。

在金庸武侠《天龙八部》中,素有北乔峰南慕容之称,代表着两大武学高手。北乔峰自然是心服口服,但是南慕容却似乎有点,用鸠摩智的话说南慕容早已不堪一击,浪得虚名。但是近些年来,有些朋友提出这里的南慕容是指慕容复的老爸慕容博。从武功上来说,这慕容博的功夫也似乎是过得去的。

我们大家都知道慕容博和慕容复一心想要复兴燕国,但是他们两父子却整天在江湖上惹事晃荡。这不是和他们的复国大业越走越远?

要分析这个问题,其实也很简单。这就要问慕容家族到他们这一代,还有些什么。

姑苏慕容家,除了一堆武学书籍之外,并无其他长处。要人,人丁单薄,只有四大家臣。而且这四大家臣都不是带兵打仗之才,包不同喜欢和人拌嘴,风波恶喜欢和人打架。要说钱,我看慕容家家道中落,也没有几个钱。

其次,慕容博首先脑子不好使。他慕容家明明有家传绝学,斗转星移都是最为上等的功夫。但是他却羡慕大理段家的六脉神剑,最后还藏身少林寺去偷学武功,这不是舍本逐末吗?

再次,他慕容博和慕容复本来就是损人利己的小人,这种人身边没得几个朋友的。少林寺方丈玄慈当他是朋友,他却传出假消息,让玄慈当了带头大哥,作了错事。而慕容复就更不用提了,为了所谓的复国大业,连包不同都可以杀害。

以他们慕容两父子的智商,还不如回家多生几个孩子,也不用在江湖上丢人现眼了。所以整体而言,他们两父子在江湖上游荡的原因,就是他们除了一些武功,便一无所有。

鄙人浅见,如有疏漏,请多赐教。

8

慕容博、慕容复是《天龙八部》中最可怕的投机者。他们一心想兴复大燕国,重振当年大燕国的雄风(其实说实话,对历史不是比较了解的人,根本不知道这个大燕国是什么时候的事儿)。其实他们一开始就走错了方向,从此越错越深。

他们之所以在江湖上游荡是因为:

1.他们认为兴复大燕主要依靠武林人士的帮助,争夺天下只需要武力。

为了兴复大燕国,他们也是鞠躬尽瘁了。但是他们没有明白打天下与打江湖是完全不同的概念。一如郭靖和黄蓉夫妇,身边有需求武林高手,更有天下五绝这样的高手助阵,但是面对百万蒙古兵,还是没有能守住襄阳,最终战死襄阳。可见,争夺天下靠的主要不是武力,而是要讲究谋略。慕容父子俩错误的认为只要能笼络天下英雄的心就能复国。

2.慕容博父子俩是《天龙八部》中最大的投机者。他们希望天下大乱,借此机会崛起。

慕容博父子可以说是居心叵测的人,环顾当时的天下格局,大宋,西夏,大辽,大理并立,他们就这样寻找着的机会。最终他们发现萧峰是辽国的南院大王,所以他们希望能和萧峰联手,挑起宋辽战争,以此来兴复大燕国。

令郎官居辽国南院大王,手握兵符,坐镇南京,倘若挥军南下,尽占南朝黄河以北河山,建立赫赫功业,进则自立为王,退亦长保富贵。那时顺手将中原群豪聚而歼之,如踏蝼蚁,昔日为丐帮斥逐的那一口恶气,岂非一旦而吐?其时我慕容氏建一支义旗,兵发山东,为大辽呼应,同时吐蕃、西夏、大理三国并起,咱五国瓜分了大宋,亦非难事。我燕国不敢取大辽一尺一寸土地,若得建国,尽当取之于南朝。此事于大辽大大有利,萧兄何乐而不为?

他们为了兴复大燕国,或者说为了一个看起来根本不可能实现的梦,不惜牺牲两国百姓,以换取自己的荣华富贵,这样的心胸根本配不上英雄,这根本不值得别人追随。


慕容博父子的复国梦可以说是根本就不切合实际的,是逆时代潮流而为。大燕国只是五代十国时期建立的一个小国家,可以说只是一方割据势力,并不是一统天下的政权。在宋,辽,西夏并立的情况下,人心思定,那还想再起刀兵,所以,即使他们想要复国,也不会有拥趸。他们的梦是不现实的,是可悲的,因为这个虚幻的梦想,他们父子俩赌上了一生,却一败涂地。

9

小说,还武林覇主,千秋万代,一统江湖呢~武侠小说是成人的童话。在书中可以抛开现实的各种压力和约束,既不需要进行各种选择,不用考虑政治,也不需要为稻粮谋,人和人之间才能达到了真正的平等,侠客才能做到真正的自由。因此,历史在武侠小说中永远只是个背景,只是个设定。现实里面招兵买马的不是没有,但朝堂也不是吃干饭的,实力通常要比江湖厉害很多,要不怎么说起流落江湖,亡命江湖都会感觉不好呢?古代只有当朝堂上各种人才开始向外流失,才会有天下动荡之患。

10

慕容家族在天龙八部里也算是声威赫赫,尤其是慕容复更是超过他的父亲慕容博,和当时天下第一大帮派丐帮帮主乔峰齐名,有南慕容北乔峰之称。



如果只作为一个武林人士,慕容家族已经算是达到了声威的巅峰,可他们的目标远不止做一个武林人士这么简单。

慕容复的祖上是五胡十六国时期的燕国国主,燕国灭亡之后,慕容家族历任族长都有复兴大燕国的野心。可是,从南北朝到隋唐五代十国,并且几乎贯穿整个北宋,这600年间慕容家族却是屡屡受挫,并且逐渐逐渐沦为一个纯粹的武林家族。

这是非常致命的,一旦混迹于江湖之后,慕容家族过去那种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马上定乾坤的能力就逐渐逐渐退化了,体现在慕容复身上最为明显。

其实,慕容家族非常清楚要想能够重建他的大燕国,就必须要建立起一支强大的军队,在慕容复的时代确实给了他们这样的机会。

众所周知,北宋是历史上武力值最弱的朝代,由于北宋压制武将,他空有百万大军,但无论是面对南方的越南、大理国还是西方的西夏,北方的辽国都是败多胜少。



假如慕容复能够组建一支强大的军队,真的很有可能成功建国。

当时正处于宋徽宗时期,宋徽宗画画厉害但是治国却不行,只需要慕容复大败一次宋军,很可能宋徽宗就怂了。

而且,宋军的战斗力在当时是出了名的弱,辽国被金国灭亡之后,宋军精锐部队北上攻取幽云的时候,竟然被辽军残部打的大败。

后来,还出现过2000宋军打不过十几名金国骑兵的奇葩事情。

所以,慕容家族只要拥有一支精锐部队,就完全有能力复国。

可是,多少代以来慕容家族所接触到的都是江湖事,面对的都是武林人士之间的打打杀杀,和他们的祖先相比,统兵作战能力真的是不行了。



慕容复曾经潜伏到西夏一品堂,这里高手云集,归征东大将军赫连铁树亲自率领。一品堂的成员曾经跟随赫连铁树来到东京汴梁刺探情报和作为护卫工作,可见一品堂成员被贺连铁树看作是心腹。

当时,慕容复假冒为李延宗在一品堂内部活动,肯定多次有机会接近赫连铁树,凭借慕容复的身手,在当时应该深受赏识,如果当时慕容复有比较强的领兵能力,肯定有机会被赫连铁树提拔成为一名统帅千军万马的将领。



然后,率领这支军队以远征宋朝的名义建立属于自己的根据他。

但最终慕容复没有走这条路,而是结束了在西夏的卧底回到了中原,继续和中原武林人士打打杀杀,妄图利用武林人士恢复大燕国。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