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雍正王朝》田文镜为什么要赶走邬思道,真是付不起幕酬吗?


历史上确有邬思道这个人,他也的确是河南巡抚田文镜的幕僚,邬思道字玉露,绍兴人,由于科举不得意,就以游幕为生,自古绍兴出师爷,邬思道也是绍兴师爷中的佼佼者,他任田文镜幕僚期间干的最有名的一件事儿就是,摸准了雍正的心思,替田文镜写了参奏隆科多的奏章,雍正拿这个奏章大做文章,最终处理了隆科多,田文镜从此成为雍正宠臣,后来,田文镜和邬思道出现矛盾,邬思道辞职走人,李岳瑞《春冰室野乘》记载“后来田、邬二人以事龃龉,邬愤而辞去”,从此田文镜奏事儿,经常摸不到雍正的脾气,屡次被谴责,又重金把邬思道聘请回来,历史中邬思道和雍正并没有交集。

而在电视剧《雍正王朝》中,邬思道辅佐雍正登上帝位,为躲避雍正的灭口,邬思道采取半隐的策略,去当江苏巡抚李卫的幕僚,李卫既是雍正的宠臣,更是雍正在潜邸时的奴才,对雍正忠心不二,邬思道在李卫这里,既脱离了雍正的视线,又在雍正的监督之下,这是邬思道的第一步棋,半隐,他的第二步棋就是再找一个合理的理由脱离李卫,逐渐远离雍正,最终实现彻底归隐的目的。

邬思道走第二步棋最关键的人物就是田文镜,他随着李卫路过山西“偶遇”田文镜,这个机会把握的非常好。

最初,田文镜只是到西北大营传旨,路过山西,看到桥梁路口都在勒索钱财,因为雍正正在清查各地亏空,山西藩库亏空很大,官员们只有勒索百姓来充实藩库,田文镜感到其中有诈,就向雍正请旨以钦差身份清朝山西藩库,其实他就是立功心切,纯属狗拿耗子,清查中却发现银账相符,审过知县,也毫无漏洞,此时的田文镜害怕了,因为这件事闹大了,天下皆知,查不出来,既无法给雍正交差,还得罪了整个山西的官员,况且,山西巡抚诺敏是雍正树立的典型,又是隆科多推荐的人选,查不出个结果来,自己前途、命运堪忧。

此时的田文镜毫无头绪,就如热锅上的蚂蚁,正在这时,李卫带着邬思道送上门来。

邬思道提出如果让他进入田文镜的幕府,并每年支付他8000两的幕酬,他就能为田文镜解决当前的这个大难题。正焦头烂额的田文镜好比一个落水之人突然抓住一根救命稻草,他没有讨教还价的余地,立即爽快答应了。

邬思道为什么提出每年8000两幕酬呢?这就是他的精明之处。

邬思道在李卫的幕府里,李卫肯定不会给他8000两,邬思道在李卫处深知一个巡抚一年的收支情况,8000两的师爷,以巡抚的收入水平根本用不起,就是雍正当皇子的时候也得肉疼。

清朝巡抚属于正二品,一年的年俸是155两白银,155斛禄米,13000两养廉银,清朝1两银子相当于现在的175元,一斛米相当于200斤,我们以1.8元/斤计算,再加上养廉银,巡抚一年的收入相当于236万元人民币,你一定会觉得不少呀,比现在的省部级官员多很多了,其实,这些钱不是给一个人花的,他的家庭开支、身边工作人员(书吏、仆役、家丁以及负责办公、保卫、出行、勤杂人员)工资、办公费用、各种招待费都要从这里面支出,总之一句话,整个巡抚衙门,只有巡抚大人一个人是正式国家编制,其他人员都是编外的,这些人的工资都要巡抚大人自己解决,雇佣多少人你自己看着办,国家不会为你出一毛钱。

尤其是幕僚的开支是一个大头,这些幕僚的工资高的出奇,一个厉害的师爷年收入达到近千两,这是旧例,谁也打不破,你爱雇不雇,但是你要是不雇佣师爷,很多事儿就要你自己上了,算钱粮、收赋税、征兵役、理卷宗,没有师爷还不把你累死,所以,离开了师爷就像丢了拐杖,寸步难行,清代向来有“无幕不成衙”的说法,因此,也就催生了师爷这门行业。

邬思道要8000两幕酬,等于把巡抚一年收入的三分之二都拿走了,整个巡抚衙门根本就无法运转了,是邬思道缺钱花吗?根本不是,他的目的就是逼着田文镜赶紧把自己开了,自己好名正言顺的走人,开始自己的“全隐”生活。

田文镜终于忍无可忍,把邬思道撵走了!8000两幕酬其实就是邬思道的脱身术

清查山西藩库时,田文镜还是一个六品主事,他也没想到日后能当上巡抚,先过了眼前这一关再说,所以有病乱投医,答应邬思道,只要自己当上巡抚一定聘请他当师爷。

经过邬思道的指点,田文镜才知道山西藩库的银子是从富商处借来充数的,邬思道一语道破天机,田文镜终于拆穿了诺敏的真面目,很快因功升任河南巡抚,他践行承诺,聘请了邬思道,他压根就没打算给邬思道每年8000两银子的幕酬,因为这也太离谱了。

结果邬思道认真了,经常向他讨要幕酬,事到临头田文镜才发现自己成了冤大头,他担任巡抚后,又聘请了4位绍兴师爷,两位管钱粮,两位管刑名,每位每年的酬金是300两,而这位邬大爷平时不干活,架子还挺大,狂放不羁、出言无状,时不时提醒自己还欠他8000两,甚至还当着同僚的面提这件事,引起大家哄笑,最终,邬思道为讨要幕酬,两个人撕破了脸皮。

田文镜“你狂什么?你以为你是李卫介绍的,李卫是江苏巡抚,我是河南巡抚,我不受他的统属!”
田文镜“你要想安生在这儿做事儿,我是以礼相待,每月25两酬银,我这池子就这么深,别说8000两一年”
邬思道“我不是讨债,我是讨工钱,去年的幕酬你还欠了我2000两,说好了到西北运了粮草,回来就付,结果没给,今年上半年的幕酬该付4000两”。
田文镜“你总得等我有钱”。
邬思道“我已经打听清楚了,昨天你还进了一注火耗银子,一共是5000两,对不对”。
田文镜“5000两,你就要拿走4000两,这么多人要吃饭”。
邬思道“这我管不着,没有这么大的塘,就不要养这么多的鱼”。
田文镜“你这条鱼太大了,我养不活了,给他付4000两,然后打发他走人”。
邬思道“东翁,这可是你让我走的,我一个大子儿不要也没准,既说到这份上,我这就走”。

结完帐,邬思道第二天一早就无影无踪了,因为他从河南巡抚衙门收到的各种报告中已经得知,雍正马上就要来了,所以,他才故意激怒田文镜,让他赶紧放自己走人,不然的话,雍正来到,一定会召见他,见面时怎么说呢?如果雍正再次留他,他去不去?再次相见,自己经营这么多年的“全隐”大计可就泡汤了。

所以,田文镜付不起幕酬是真,邬思道讨要幕酬是假,他只不过为自己的离开找一个合适的理由而已。

邬思道前脚走,雍正后脚就到了,很快就想见邬思道,田文镜要去追,雍正却阻止了他,他知道,邬先生是有意躲开他,经过这些年的监视,邬先生不但没有透露自己当年干的不可见人的事儿,相反还在清查山西藩库案和西北战争上帮了自己大忙,已经仁至义尽,两个人缘分已尽,再无见面必要了。

最佳贡献者
2

自古以来,雇佣关系就存在双向性,老板对员工不满意,可以“炒鱿鱼”;员工对老板不满意,可以另谋高就。《雍正王朝》中,田文镜和邬思道的“分手”,彼此既有不满意,也有各自的“小算盘”。

雍正坐上皇位后,邬思道的夺嫡使命也完成了,但并不能掉以轻心。因为雍正的立场变了,有鸟尽弓藏之意。这时候,邬思道的首要目标是保住小命,其次是寻求半自由,最后才是逍遥在外。通过一系列“跳槽”,邬思道到了田文镜幕府,离最高目标就一步之遥。天要降雨,娘要嫁人,不管田文镜愿意不愿意,邬思道迟早都会走。站在邬思道的立场,他若不走,后果很严重:

一、雍正在继位之前就是一个多疑之人,继位之后尤甚。这一点,长期与雍正共事的邬思道不会不知道。他参与了夺嫡,知道许多雍正的隐私,对雍正始终是个威胁。君王翻脸比翻书还快,雍正今天放过邬思道,也许明天就要对他下手。所以,当“出逃”机会来临之际,邬思道没有任何理由不把握。

二、即便雍正手下留情,邬思道也不自在。在雍王潜邸时,雍正就抢了邬思道的意中人,还多次敲打,差点兔死狗烹。与这种狠角色共处,活在他的监视之下,只怕天天都没有安全感。

三、以邬思道的聪明才智以及对雍正的了解,再加上田文镜幕府的邸报,他基本上可以推测出,雍正马上要来河南了。两人关系早已经变味,只是心照不宣而已,再见也只是物是人非。

因此,邬思道在迟早要走的前提下,制造一个“工资纠纷”,无非就是为了激田文镜。就如同有些员工因为某些事想跳槽,只会找一个其他借口。

站在田文镜的角度,他既出不起八千两银子,也不愿意给,早就想将邬思道打发走人。

剧中的田文镜与历史上的田文镜,完全是两个形象。历史上,田文镜称不上贪官,但绝对不穷。有一次,李卫家里办丧事。田文镜与李卫有点误会,想借机缓和两人的关系,就给李卫送了几万两的银票当作份子钱。可见,田文镜的家底,还算比较殷实。


但《雍正王朝》中的田文镜并不富裕,甚至有点寒酸。从胤禛下江南赈灾,他就是一个清官;后来即使官拜河南总督,每年的收入也不过一万二两千。以他剧中的个性来看,他平时都是布衣素食,不仅没有灰色收入,而且会带头捐款赈灾。

此外,田文镜幕府里面的许多工作人员,比如师爷,都要领工资的,属于他的个人花销。收入低,花销大,田文镜一年忙到头,也不会有多少现金流。邬思道的八千两工资,对田文镜就是一笔巨款,足矣让田文镜犯愁。

邬思道是一位高人,拿着高薪,但在田文镜眼里,他没有高产出,除了帮河南运送一次粮饷去西北,就没干过什么正经事。老板就是如此,员工解决再重大的问题,都算分内事,一旦停下来刷手机,就是作奸犯科。田文镜是发工资的人,看到邬思道不干活,肯定会觉得花了“冤枉钱”。因此,从投入产出比的角度来看,田文镜也必须辞退邬思道,你邬思道这么厉害,我小庙容不下你这位大菩萨,你那好玩去哪儿玩吧!

田文镜之前一直以为邬思道是李卫的师爷,但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他再怎么“一根筋”也会察觉出异样吧。何况,雍正时不时也会过问一下。雍正视差河南,说想见一个人时,田文镜很快就反应出是邬思道,说明他对邬思道的过往也略知一二。对于一个来历复杂,神出鬼没,还与皇帝有关联的人物,而且这人就在身边,田文镜心里恐怕不会那么平静,你邬思道究竟何许人也,是雍正安插在我身边的耳目,还是有其他目的。不管是那种情况,背景过于复杂的人,田老板用不“起”,怕引火烧身。

秋媚说:邬思道是一只鲲鹏,在雍王府展翅之后,要的是自由高飞,田文镜幕府只是他暂时的栖息之地。田文镜付不付得起八千两银子不重要,邬思道不是为钱而来,也不是为钱而走。

3

邬思道是自己想走,才走的。以田文镜的智商,真没实力“赶走”邬思道!解说这个问题之时,也要说一个问题:向雍正告密的人是谁?是谁向雍正透露了邬思道要去田文镜哪里?

邬思道想离开田文镜,这是早有预谋的,这也是他离开雍正监视的最后一步。

邬思道如果是为了钱,或者为了富贵的生活,他留在李卫哪里就行了。李卫和翠儿都很尊敬他,李卫又不死板,肯定会让邬思道后半生过得很富足。而且,李卫又会偏向于保全他,可以说是邬思道的理想归宿。

例如:邬思道想去田文镜哪里的事,李卫没经过雍正同意,就先带着邬思道去见了田文镜。李卫肯定是想找个机会,再慢慢跟雍正说。当雍正当面问李卫时,李卫才赶紧圆场,说是在入京的半道上办的事,没来得及说。而且,这只是一个“玩笑”。

这件事反映两个问题:第一,李卫对邬思道言听计从,非常尊敬和信任邬思道。第二,雍正在李卫和邬思道身边放着眼线!之前,我以为是邬思道身边那个“如月”,可是,邬思道从田文镜哪里离开的时候,带走了如月。所以,如月不是眼线。这个眼线可能是李卫身边的人。也是因此,李卫面对雍正的“质问”,惊出一身冷汗。既然李卫自己身边也不是铁板一块,雍正又同意让邬思道去田文镜哪里,李卫也就真的送邬思道去找田文镜了。

李卫哪里也不是铁板一块!这点邬思道早就知道,李卫刚刚知道。所以,真正的归隐,才能获得最后的安逸。邬思道必须彻底断绝和雍正联系。但是,他不能连累李卫这个忠心耿耿的奴才,他需要一个逃跑的“跳板”。

邬思道不爱财,也就不需要计较钱财问题。他去田文镜哪里,就是为了逃跑。

田文镜什么人,邬思道早就知道的。刻薄,寡恩,尖酸,实在是不好相处。雍正潜邸那些得力干将,只要雍正和老十三见过的,他邬思道也都认识。可是,偏偏这个田文镜,邬思道不仅见都不想见,更别说帮他出谋划策了。邬思道跟他,真是两种人。

这次去田文镜哪里,也是想找个合适地方出逃。田文镜跟邬思道没私交,雍正不会为难他。而且,田文镜不好相处,爱耍官威,对下属经常高声斥责。邬思道只要稍微“懒”点,找个由头,就会点着田文镜的怒火。然后,两人就一拍两散了。

结果也确实如此。河南土皇帝田文镜一言不合,把讨债的农民工邬思道赶走了。这可是田文镜第2次拖欠工资了,已经拖欠了4000两了。而且,邬思道也打听好田文镜有钱(有笔火耗银子到账)才来找他的。田文镜被邬思道怼的哑口无言,把拖欠的工资给结算了,一生气就把邬思道赶走了。

之前我在别的文章中也分析过,田文镜从布政使升任河南巡抚,一年只火耗银子就多拿10000两银子!这笔钱,完全够支付邬思道的8000两幕酬。只是,田文镜太贪心,不想继续兑现“分红”诺言。

邬思道走的时候说的很明白,你要是真没钱,我一个大字不要都行!但是,田文镜真就是过河拆桥,真觉得用邬思道不值这个价,(别的师爷一年才300两银子),所以他也不好好跟邬思道谈。

邬思道摆平田文镜,赶紧带着如月走了,生怕晚了就来不及了。可见,真是邬思道自己想走了。因为雍正要来了!雍正对于如何处理年羹尧的问题,需要找邬思道参谋一下。邬思道碍于秋月的感情,不想掺和这件事。所以,邬思道必须要赶紧走。

雍正没见到邬思道,就直接去找李卫了。李卫支持雍正处理年羹尧,又遇上年羹尧杀孙嘉诚,雍正就顺势下决心把年羹尧拿下了。

(文|勇战王聊历史)

4

《雍正王朝》丁田文镜从历史上讲有过这么个人,但我们今天从电视剧中看田文镜,他因该是雍正帝实施改革吏治推动新政的干吏,而且有很高的执行力。说到田文镜赶走邬思道就得拉上李卫,并且邬思道和李卫都是四爷的包衣奴才,可以说是雍正帝的左膀右臂,随着四爷的称帝他们的命运和前途是各自不同的,田文镜虽然受四爷的器重,而四爷更器重的是李卫而邬思道只能是隐居。说到田文镜赶走邬思道是不是因为钱我想不太可能,那为什么田文镜要赶走邬思道呢?1:田文镜作为黄@河水灾中的

一名小吏出现从粥厂中的一碗粥下令手下粥要插入筷子不能倒,可见他的办事能力和远见还有执行力,到山西诺敏案,河南考生罢考案都可以看到他对新政的坚决支持和有力的执行能力,而自己却两袖清风。

2:邬思道作为四爷的包衣奴才用现在的话叫参谋长过去叫师爷或者是军师,为四爷的皇位真是费尽心机,除了为四爷出谋划策还要安慰四爷,如八爷党请人算命测出来的''八王大'',邬思道安慰四爷的''大王八''到安排四爷从狱中放出十三爷接管兵权保护四爷称帝等都能看出邬思道的对周围环境和事物的情况应对能力真是聪明智慧

3:李卫从一个小混混跟随四爷十三爷而且大字不识到分疆大吏,自有他的道行,那就是主子说什么就是什么而且有自己的办法,如写告示使百信一看就明白,最大的特点就是对皇帝四爷的忠诚,连自已孩子的名都叫李忠四爷,办事机智。

田文镜是不想赶走字邬思道的,因为他还用邬思道的地方,在推动新政的路上他一个人是很难的,别人是靠不住的他需要老邬给他出谋划策,要说钱一个巡府大员还是养得起邬思道的,拖欠邬思道的工资只是田文镜的一个计策。人算不如天算,水灾来了田文镜上下忙的四脚朝天,邬思道冒大雨前来讨债老田认为邬思道有点对自己落井下石的感觉,对老邬说了气话但他的内心不是这样的。

邬思道真的那么巧在大雨天去和田文镜讨债,那正如邬思道说的欠的工资都好几个月了,那为什么好天不去要债一定要大雨天要工资钱,那是因为邬思道知道了皇帝要来这里而且很快,还有就是老邬的隐退为什么在李卫哪里?那是四爷为了特殊关注老邬,因为他知道四爷的很多机密而特殊关注他的人就是李卫,而李卫和邬思道是同乡又是四爷的包衣是有一些感情的。一开始到田文镜这里四爷是不知情的,是在李卫家两人的谈话中知道的,这次四爷来田文镜这里是很想见到邬先生的,因为有好多事情要请教邬先生,而邬先生是不想见四爷的,因为好不容易不被特殊关注如果见到四爷再回到被特殊关注那还生不如死。所以冒着大雨用激将法讨回工资快速离去。他真的有先知先觉的功能吗?答案是肯定的没有,那只能是得到了皇帝要到田文镜这里的信息,而这条信息田文镜本人都不知到,老邬是怎么知到的呢?那只能是李卫。

总合上述它就是官场与职场和个人的一场权职利的游戏。田文镜没有赶邬思道走,而是邬思道自已每必须走,要说钱两个人谁都不差钱雍正王朝》中,田文镜是个清官,收入不多,而邬思道先生为了脱身退隐,有意激怒田文镜,让他赶自己走。

一、田文镜是个清官,收入还要养活全家、师爷、听差、轿夫等等。

田文镜是河南巡抚,他的收入虽然不少,大概有一万两,但是他所有的办公费用、请师爷的慕酬、听差、仆人、轿夫等几十口人的费用,都是他个人承担,朝廷不给地方官拨这方面的经费的。这些开支非常大,田文镜入不敷出,又要做清官,不刮地皮,不收贿赂,所以钱是不够花的。

二、邬思道有意激怒田文镜,好趁机脱身

邬思道不是一个贪财的人,却有意做出贪得无厌的样子,他一个人就要八千两银子,而其他师爷只有几百两,所以不仅田文镜反感,就连其他师爷也生气。

所以,当邬思道先生有意絮絮叨叨要银子的时候,田文镜忍无可忍,说我请不起你,你走吧。

邬思道趁机脱身,从此归隐田文镜当时确实拿不出事先答应给邬先生的8000两募酬。这段也是非常经典的剧情。从李卫府上到田文镜这里最后出走这一切皆是邬先生导演的[赞][赞][赞]雍正登基后拒绝了高官厚禄,给自己一个“半隐”的安排,避免了雍正的杀心,就是雍正知道你的行踪。邬先生也能通过李卫、年羹尧、田文镜得到皇帝的消息,跟雍正还有交流。才有了替田文镜押运粮草,点拨年羹尧打了西北胜仗,给雍正又解决了大麻烦,这也为什么邬先生出走雍正没有再去找他,放他生路原因之一。最后在雍正去河南见田文镜的时候,邬先生得知消息故意与田文镜闹掰,连夜又逃走,避免与雍正见面,也是下定了归隐的决心。前面像他说的,是“半隐”,时不时还会出来做事,后面就是“全隐”了,彻底与朝政断绝关系,攒了点钱和那个小丫头过日子去了。实在是经典[赞][赞][赞],佩服佩服[赞][赞][赞][呲牙]《雍正王朝》是我最喜欢的一部历史正剧,剧中各式人物演技在线,细节处理得也很好,可谓是古装电视剧的标杆。该剧展现了雍正皇帝的风采,可以说彻底改变了长久以来被野史抹黑的形象,让人们认识到了雍正对康乾盛世的巨大历史作用!

田文镜历史确有其人,历史上他和李卫是雍正最得力的左膀右臂,为雍正推行新政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剧中田文镜作为“酷吏”有其性格的原因,更大的原因是有雍正作靠山,所以担任封疆大吏之后,面对改革遭遇的阻力,难免性情更偏激,因此面对邬思道的挪揄难免感觉到不受尊敬。

而邬思道历史上没有这号神仙般的人物,是二月河虚构出来的,很大程度上,可以增加戏剧效果,同时艺术化的展现了雍正复杂的一面。剧中邬思道可谓料事如神,有力的帮助了雍正登上帝位。中国封建历史王朝里,可谓差不多每一个朝代都展现了帝王“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的心术。邬思道作为背地里出谋划策的推手,在雍正位登上帝位时是十分重要的人物,但在雍正即位之后,亦因为对雍正的黑暗一面一清二楚,对雍正来说无异于一种威胁,除掉邬思道是雍正一开始就确定的选择,但邬思道是什么人物,饱读诗书,哪能不知道这点,因此示弱和“半隐”挽救了自己的性命。

“半隐”初在李卫处,后来被李卫引荐给田文镜,这实际上也是一直暴露在雍正的视线里,田文镜并不了解邬思道和雍正的关系,因此在田文镜处并得不到田文镜的礼遇,邬思道看在眼里,实际上他极有可能是故意把双方关系闹僵,这对他归隐田园获得了很好的理由。至于田文镜作为一方大吏,收入是十分可观的,虽然要养一帮下属,但不至于支付不起邬思道的年俸,是因为个人性格和看不惯邬思道的一种说辞罢了!

一点愚见,不当之处请赐教

天行健覃志国

邬思道去田文镜那里,主要有两个目的,第一个是邬先生知道田文镜经受不了长时间8000两银子一年的工资,作为雍正的参谋长,邬能不知道当时各级官员的收入吗?最重要的是田文镜是雍正最信任的官员,那么呆在他这里是最安全的选择。第二是给雍正传达出一个信号,我邬思道只想挣点养老钱,然后安度晚年,别的啥也不图了,一旦钱挣得差不多了,就得赶紧脚板擦油溜呀,于是有意在公众场合刺激田文镜赶人走路,就这么简单。欢迎大家的关注,加粉谢谢??






5

《雍正王朝》中,田文镜是个清官,收入不多,而邬思道先生为了脱身退隐,有意激怒田文镜,让他赶自己走。

一、田文镜是个清官,收入还要养活全家、师爷、听差、轿夫等等。

田文镜是河南巡抚,他的收入虽然不少,大概有一万两,但是他所有的办公费用、请师爷的慕酬、听差、仆人、轿夫等几十口人的费用,都是他个人承担,朝廷不给地方官拨这方面的经费的。这些开支非常大,田文镜入不敷出,又要做清官,不刮地皮,不收贿赂,所以钱是不够花的。

二、邬思道有意激怒田文镜,好趁机脱身

邬思道不是一个贪财的人,却有意做出贪得无厌的样子,他一个人就要八千两银子,而其他师爷只有几百两,所以不仅田文镜反感,就连其他师爷也生气。

所以,当邬思道先生有意絮絮叨叨要银子的时候,田文镜忍无可忍,说我请不起你,你走吧。


邬思道趁机脱身,从此归隐。

6

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题主所说的在《雍正王朝》中田文镜为什么要赶走邬思道,真是付不起幕酬吗?我个人的看法是:一方面田文镜的确付不起8000两一年的幕酬;另一方面不是田文镜要赶走邬思道,而是邬思道通过一年8000两的幕酬逼着田文镜将自己赶走。

首先,在四爷胤禛刚刚继承皇位,就回到府中想要将邬思道除掉。这是因为邬思道作为四爷胤禛的军师,知道太多四爷胤禛不为人知的秘密。但是邬思道早已看透了雍正的心思,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成功说动雍正让自己“半隐”。所谓的“半隐”就是邬思道去李卫那里。这样既不在雍正身边给他添麻烦,又让雍正最信任的李卫时刻监视着自己。这是邬思道的第一步保命。

在邬思道去李卫身边之前,雍正在邬思道身边安排了一个密探丫鬟如月。这个邬思道心知肚明。到了李卫那,李卫一直很尊重邬先生,在他那里一直都相安无事。直到田文镜在清理山西藩库亏空案遇到麻烦的时候,恰巧遇到了李卫和邬思道。

李卫在得知田文镜的难处后,将邬先生推荐给了他。田文镜也是病急乱投医,不想邬先生却说想到田文镜府里面做幕僚,还要8000两一年的幕酬。只要田文镜答应他这个条件,他就帮田文镜渡过难关。

在邬先生的帮助下,田文镜成功破获了山西藩库亏空案。其实邬先生跟田文镜要钱也是故意恶心他,要那么多银两也是算准了将来田文镜肯定负担不起。邬先生离开李卫,去田文镜那里等于又离雍正远了一步。田文镜虽然也是雍正的心腹,但是和李卫比还是差上一截。

等到了田文镜那里,邬先生是怎么别扭怎么着来。邬先生每天基本上什么事都不干,还一直跟着田文镜要钱。弄得田文镜越来越烦他。邬先生不干是不干,但是一干就干成了一件大事。当时年羹尧在西北用兵,需要田文镜提供15000石粮草。但是田文镜只是凑齐了5000石粮草。因此田文镜手下没人敢去送粮草,害怕被年羹尧杀掉。

这时邬先生自告奋勇。不但能帮田文镜押送粮草,还能帮他将剩余的10000石粮草也给免了。条件是等他回来的时候田文镜将钱欠自己的幕酬都还上。田文镜只得同意他的条件。邬先生一出面就让年羹尧找到了叛军主力,还打了一场打胜仗。真给田文镜省了不少粮草。

可是等到邬先生回来的时候,田文镜却食言了,并没有还上钱。这天邬先生找准机会,又来跟田文镜要钱。再说本来田文镜还在为新政的事心烦,邬先生还来添乱,另外一年八千两的幕酬他本来也负担不起,田文镜终于忍无可忍,让下人将欠他的银两给邬思道,并打发邬思道走人。

邬先生就等着田文镜赶走自己呢,他一直故意让田文镜别扭就是在等这一刻。邬先生一回到住处后,就急忙收拾东西离开了这里。因为他通过田文镜发给雍正的邸报以及他对雍正的了解,邬先生推测雍正快要来这里了,再不走就来不及了。

如果喜欢我的回答,请点击关注我或点赞支持,谢谢!

7

在电视剧《雍正王朝》中,邬思道多次在公共场合向田文镜提出索要高额俸禄,最终引起了田文镜的不满,最终促使田文镜赶走了邬思道。

为什么田文镜要赶走邬思道,难道真的是因为田文镜付不起邬思道的俸禄吗?

其实田文镜是真的付不起邬思道的俸禄

田文镜是一名以清廉闻名世间的大清官,在邬思道抵达田文镜府邸担任师爷期间,田文镜虽然是一名非常有权势的地方官,但是田文镜不贪污、不守刮,仅仅凭借着朝廷的一些俸禄还要养活府中大大小小的佣人和幕僚,此时的田文镜的确没有什么多余的钱粮。

再加上邬思道一开口就向田文镜索要八千两白银,这明显超出了田文镜所能承受的范围

所以田文镜辞掉邬思道也实在是无奈之举,确实是因为没钱了。

那么为什么邬思道这么厉害田文镜还要辞掉他呢?

首先,田文镜并不知道邬思道到底有多厉害,认为他只是一个依靠关系上位的师爷。当初李卫将邬思道介绍到田文镜府上时,田文镜本来不想收,但是碍于李卫的情面不得不收。而且邬思道在田文镜府上时也有意退隐,顾从未展示过自己的能力,被田文镜所轻视也再所难免

为什么邬思道要选择退隐?雍正已经成为了皇帝,此时不正是他享受的好时候吗?

邬思道选择退隐也是无奈之举,正所谓飞鸟尽、良弓藏,在《雍正王朝》中邬思道为了帮助雍正夺取成为可谓是鞠躬尽瘁,替雍正献出了许多毒计。知道了雍正这么多秘密的邬思道,如果不退隐,等待着他的只有雍正的秘密处决的命令。

正如邬思道了解雍正的所有敌人一样,邬思道无比清楚雍正的性格。虽然说如果没有邬思道就没有成为皇帝的雍正,但是雍正必定不会留这样一个知道如此之多的邬思道留存于世。

所以,邬思道为了保住自己的性命,无论如何也要离开清朝的权力中心、离开皇帝雍正的身边,甚至是离开清朝的官场。

邬思道逼迫田文镜辞退他的举动便是在告诉雍正,他无意留在清朝的官场,告诉雍正放心,他一定会守住心中的秘密,只求放他一条生路。

8

田文镜调查山西藩库一案时,邬思道替他指点迷津,指出藩库的银子是从富商大户中借来充数,藩库中根本就没有那么多的存银。邬思道一语道破天机,从而使田文镜拆穿了诺敏欺瞒朝廷的把戏,从此青云直上,官运亨通。邬思道当时在帮田文镜时就提出过条件,如果田文镜出任巡抚,那他一年要领八千两银子的幕酬,田文镜当时为了案子的事急得如同热锅上的蚂蚁,当场表示同意。那么为什么田文镜后来却出尔反尔,还把邬思道赶走了呢?

情势危急 无暇深思

田文镜答应邬思道的请求时,调查山西藩库一案正在最危急的时刻。他查过藩库,却发现银账相符;他审过知县,却发现毫无漏洞。田文镜并不是奉旨到山西查案的钦差,他是到西北大营传旨,路过山西时见到桥梁路口,到处都在勒派银钱,又听闻百姓口中的议论才觉得其中有诈,当即决定以钦差身份开展调查。这纯粹是狗拿耗子多管闲事,因此田文镜在案件调查陷入僵局时,身上背负着极大的压力。正是这时,李卫和邬思道及时出现,告知可以帮他打赢这场官司,条件是如果他当了一省巡抚,每年需要支付给邬思道八千两银子的幕酬。这就好比一个落水之人突然抓住了一根稻草,田文镜当即不假思索的答应了这个条件。

事到临头 后悔莫及

调查山西藩库时,田文镜只是一个区区六品主事,和正二品的巡抚还有十万八千里之遥。他根本没想到当了巡抚之后的事情,估计只要邬思道当时能帮他把这场官司打赢,哪怕提出一年一万两银子的幕酬,他也会立马表示同意。然而,真的事到临头的时候,田文镜却感觉自己成了冤大头。升任河南巡抚后,田文镜又请了四位绍兴师爷,两位管钱粮的称为钱粮师爷,两个管刑名的称为刑名师爷,他们四位无一例外,幕酬全都是每年三百两。唯独只有这个邬先生,平日里也不见他干活,幕酬却是每年八千两。田文镜每次见到他,都对之前许下的这个承诺后悔不迭。

德不配位 放言驱逐

假如邬思道恪守本分,谨遵礼数,忠于职守的话,即使田文镜觉得自己当了冤大头,但或许不会赶他离开幕府。可邬思道不仅不怎么干活,而且出言无状,狂放不羁,动不动就找田文镜索要幕酬。田文镜是一介清官,虽说雍正在推行火耗归公后,巡抚每年大概有一万多两的养廉银子,但幕府里人多事杂,根本养不起每年八千两幕酬的师爷。最令他感到恼火的是,邬思道仗着李卫的面子和帮自己打赢了山西藩库案的功劳,在他面前没大没小,甚至于出言无状,放声大笑,这让贵为巡抚之尊的田文镜忍无可忍,宁愿冒得罪李卫的风险,也要把这尊大佛请走。

于是在邬思道又一次高声狂笑之时,田文镜心中积蓄已久的怨气突然爆发:“你狂什么?你以为你是李卫介绍的,我就不敢开销你。李卫是江苏巡抚,我是河南巡抚,我不受他的统属。”

田文镜提出如果邬思道能够事上以礼,和其他几位先生一样,每年三百两银子的幕酬分文不少,每年八千两的幕酬自己实在付不起。结果邬思道早就打听清楚昨天府里还进了一注火耗银子,还出言讥讽田文镜:“没有这么大的塘,就不要养这么多的鱼嘛!” 田文镜被气疯了,接口说道:“罢了,你这条鱼太大我养不活了!”命随从带着邬思道到账房支四千两银子,然后打发他走人。

平心而论,田文镜对当初许下的承诺出尔反尔,确实有失厚道。可他当时是病急乱投医,没有仔细推敲便随口答应了这个苛刻条件,以至于最后出尽洋相,信誉受损。

结语

在生活中,我们千万不能轻易许下承诺,否则一旦践行不了,则可能让自己苦不堪言。正如一句歌词所唱的那样“不要轻易说爱,许下的承诺,是欠下的债”。不仅是爱的承诺不能轻许,在许任何承诺之前都应该慎重考虑,仔细推敲,确定在自己的承受范围内并且能够如约践行时才能做出决定。

文/历史茶坊 点击关注,了解更多精彩内容!

原创首发!请动动手指在下方点个赞,欢迎转发和留言!

图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9

在《雍正王朝》中的邬思道对于扶保雍正登基,可谓是居功至伟。正是邬思道为雍正积极的出谋划策,让雍正在整个“九子夺嫡”的过程中占尽先进,最终得以在康熙去世后继承皇位。

可在雍正登基之后,两人的关系也迅速变得尴尬起来,于是邬思道用“半隐”的方式,先是投靠在李卫府上,随后又前往了田文镜处。而实际上,这一切都是邬思道的“阴谋”,他借此逐渐弱化雍正对其的控制,并且充分利用田文镜性格上的弱点最终彻底逃离了雍正的视线,实现了“全隐”。


从李卫府上“跳槽”跟了田文镜,邬思道已经在为最终的逃离做起了准备。

“夺嫡之夜”,雍正依靠着康熙的遗诏,以及十三阿哥胤祥及时夺下丰台大营兵权,带兵进宫勤王,算是有惊无险的顺利登上了皇位。

可此时的雍正并没有在皇宫中多待,而是直接回到了自己的府邸,可以说这个时候的他已然是对邬思道动了杀心的。一方面,邬思道由于其刑余之人特殊身份,又身患残疾,使其不能为雍正所光明正大的使用,而雍正也断不会让他为其他人所用,以防止其对于自身产生威胁;另一方面,则是邬思道作为雍正的幕僚,十多年来跟随雍正,知道了太多秘密,这对于雍正登基的“合法性”无疑是一种巨大的冲击,因而邬思道也断然不会被允许再行走于市井。

只不过,最终的结果是雍正感念邬思道的功劳与旧情并没有下手,邬思道也用“半隐”的方式让雍正暂时性的放心,而这个“半隐”的首选之处便是李卫的府上。

邬思道之所以会选择前往李卫府上“半隐”,无疑也是充分抓住了雍正的内心所想。

其一,知道邬思道并且明白其中利害关系的府外之人,只有十三阿哥胤祥、年羹尧以及李卫,而这其中,李卫是对其是绝对的服从,并且对其也不会说谎,这是让雍正所非常放心的。

其二,李卫不识字是众所周知的,邬思道作为他的师爷不仅存在的名正言顺,不别人怀疑,同时其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给予李卫以重要帮助,算是雍正对于邬思道的“再利用”。

其三,李卫本就对邬思道敬重有加,这样一来邬思道可保衣食无忧,也算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雍正对其的愧疚。

然而,正是因为李卫与雍正的关系太近了,又对雍正是言听计从,毫不拒绝,因此只要是身处李伟的府上,邬思道就难逃“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命运,从这个角度来说,邬思道必然会想尽方法离开李卫府上。

于是,在山西办差,正处于“骑虎难下”局面的田文镜,让邬思道看到了转机。

由于田文镜办理的事情关系重大,特别是关乎雍正的颜面,李卫必然会开“绿灯”,不会加以阻挠,而田文镜则是迫切的想要将此事查个水落石出,同样也非常希望得到帮助与支持。在这样的情况相下,邬思道成功“跳槽”到了田文镜的麾下。

可对于邬思道而言,田文镜只是他逃离之路上的必经“跳板”。

田文镜也是雍正非常信任的宠臣,前往田文镜的府上雍正自然不会反对,特别是雍正非常希望田文镜也能成为独当一面的封疆大吏,现在又能得到邬思道的帮助,对于雍正来说甚至还会倍感欣慰,对田文镜的未来也更加充满期待。

可田文镜性格上尖酸刻薄,并且是嫉恶如仇,待人也非常的急躁与不友善,很容易就会被激怒。况且田文镜此前与邬思道并不相识,更是不知道邬思道与雍正之间特殊的利害关系,所以也会在处理与邬思道关系的时候无所顾忌。

而也正是因为如此,投靠田文镜,无疑给邬思道最终的逃离创造了非常充分的理由与条件。


一年八千两的幕酬,成为了邬思道最为有力的“武器”。

一年八千两的幕酬,本是邬思道为自己“跳槽”所开出的筹码和条件,但同时这也是邬思道为其最终与田文镜分道扬镳所埋下的深深伏笔。

其实这八千两对于邬思道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因为他只要离开了田文镜的府上,就意味着彻底失去了衣食无忧的生活条件,这个钱对于他来说就是后半辈子的养老钱,况且他还带着如月,还要养家,所以这个钱是他一定要想办法拿到的,即便是没有八千两,哪怕只有四千两,也是邬思道一定要带走的。

然而,田文镜是一介清官,不贪污不受贿,靠的就是俸禄以及火耗银子,所以这个数额对于田文镜来说确实有点大,而他当时之所以答应邬思道的条件,无非也是想要尽快将自己从“山西藩库案”的泥潭中抽身出来,只得硬着头皮答应。但是从其内心而言,这个钱确实对于他来说压力太大,于是,田文镜也有了反悔的意思。

而这无疑正中了邬思道的下怀。

自从进入田文镜府上后,邬思道可以说是一反常态,不仅是不献一策,同时对田文镜极尽的挖苦讽刺,更令田文镜所不能容忍的是,邬思道将八千两幕酬挂在嘴边,时时刻刻的将此抛出,令田文镜非常的不快。

就这样,对于邬思道忍无可忍的田文镜,最终在一怒之下,将邬思道赶出了府邸,邬思道也就此实现了“全隐”。

可以说,邬思道是充分利用了田文镜现有的经济处境,以及田文镜急躁与刻薄的性格,不断激怒田文镜,最终成功的让田文镜主动将其“赶走”。

而也正是因为“赶人”的事情是田文镜所为,并不是邬思道主动要求的,因而即便是雍正也拿邬思道是无可奈何了。况且,在这之前,邬思道已经用自己的表现向雍正表明了自己的态度,进而最终也让其放心,于是,雍正也就此选择彻底放过了邬思道。

10

与其说邬思道是田文镜赶走的,还不如说这是邬思道一步步为自己安排好的非常高明的抽身之术。这样的手断,一般人看不出来,恐怕到最后只有雍正才能明白邬思道的良苦用心吧。

邬思道的履历我就不赘述了,简单的说,他在死囚牢里被救出来,直接进入雍王府做了家庭教师,实则成了雍正的高级幕僚,雍正在九王夺嫡中能够胜出,此人出谋划策,功劳很大。按照常人的思维,作为雍正成功登上皇位的功臣,他邬思道最起码也会弄个副总理级别的职务吧,可是邬思道深知“鸟尽弓藏”的道理,历史上“兔死狗烹”的先例也不胜枚举,加之,雍正本来就是一个心狠手辣的冷面王;何况邬思道对雍正夺嫡的过程细节了如指掌,想必雍正继位后第一个要杀的人就是邬思道。邬思道曾说过,四爷继位之后,替他做秘密之事的人都会消失,后来雍正管家高勿庸神秘消失验证了他的担心。只不过雍正刚登基,一时还没有腾出功夫来处理他。

邬思道为了自保,决定主动出击,他思来想去入定还是用以进为退的办法先离开是非之地的京城,然后再找机会彻底归隐。如果一开始他就选择全隐,估计他还没出京城就死于非命了,所以他提出了所谓的半隐;就是去雍正的心腹李卫处当幕僚,这样对当时的邬思道来说,绝对是一个高明之举,首先,他去李卫处是主动向雍正表示,自己依然处于你雍正的监控之下,自己的一举一动,李卫随时汇报;其次,李卫也是你雍正的心腹,也知道雍正的很多秘密,如果雍正心里容不下邬思道,李卫也会兔死狐悲,保护自己;第三,最重要的邬思道离开京城,远离是非,可以和雍正相安无事。

邬思道在李卫处安稳地过了几年,终于等到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那就是从李卫处转投田文镜。田文镜是一个干吏,他不是雍正潜邸的奴才,也不是雍正的幕僚,他有自己的政治抱负,所以雍正一直把他当成自己政策的执行者。邬思道去帮助田文镜处理棘手的山西亏空案,说白了就是帮雍正,李卫也不好阻拦,田文镜当时束手无策,一心想着办案,当邬思道提出每年的8000两幕银时,他没考虑就答应了,这正中了邬思道的下怀。邬思道知道田文镜是个清官,他这个级别每年俸禄加养廉银也就14000两,除去各种开销,根本剩不下8000两。这也就为邬思道后来因为钱的事和田文镜翻脸埋下伏笔。

邬思道离开之前,为田文镜办的最后一件大事就是提他去给年羹尧送军粮,这其实是邬思道有意而为,事成之后他提出要钱,顺理成章。另外,他去送军粮正好熟悉出走路线。更重要的是,他见了帮助雍正登基的另一个重要人物年羹尧最后一面,看到他的表现,他知道老年死期不远了,这就更坚定了他彻底归隐的决心。

最终,邬思道在明知道田文镜拿不出银子的情况下,还坚持向他索要幕银,最后二人谈崩,不欢而散,后面邬思道连夜带着自己的女人消失在茫茫雨夜之中。恐怕,雍正也希望他这样做吧,要不然雍正还真不好处理呢?

  • 所以说,田文镜是真没钱,邬思道也是真想走。这事谁都没错,要怪就只能怪雍正喽!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