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活生生的人,为死人殉葬,怎么会不惨?!史料当中有记载,明太祖朱元璋死后,殉葬的妃子有四十六个个,宫女十几个。

其实活人殉葬的丧葬风俗,在秦汉之前风行,人殉在奴隶社会时期达到顶峰,可以算是一种陋习。不过,随着汉朝之后的丧葬习俗的改变,人殉制度已经逐渐被取消。

但是,等到明朝时期,人殉这件十分残忍的习俗,又被明太祖朱元璋重新实行。不仅在自己死的时候,让妃子和宫女陪葬,而且在明朝初期,当自己的儿子朱樉死时,就让朱樉的两个妃子一起殉葬。

被当做殉葬品的妃子和宫女,到底有多惨?看看古人如何处置人殉的活人就足以看出当时的惨状。

人殉这种陋习十分残忍,对于原本活生生的人,为了保证墓葬不被人殉破坏,往往都是处死的方式。曾经出现过的处理人殉人选的方式有吊死、毒死、活埋、砍头等方式。

像毒死就有用毒药、毒酒等方式,甚至还为了保存人殉尸体,还会往活人身体内注入水银,手段都极其残忍。历史上还出现用铁钉固定人殉,让人殉无法活动,直到死去。

本来在礼法昌明的朝代,人殉这件极其残忍的陋习本被取消,但随着元明清等朝代,统治者的集权愈加严重,为了彰显其生前的权威,便采取了颇为残忍的人殉手段。元明清三代,又开人殉的恶习,实属丧葬文化的严重倒退!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最佳贡献者
2

妃子们一个个鲜活漂亮,明明还有着大好年华,却被逼着给年老的帝王殉葬。这能不惨吗?简直见者伤心闻者流泪。

朱元璋是位雄才大略的明君,“驱逐胡虏,恢复中华”,建立了传承276年的明朝,被视为一代雄主,在历史上的评价很高。

但是,在恢复殉葬陋习这一点,是他身上无法洗白的污点,再怎么崇拜朱元璋的人,都不能说他在这件事情上做得对。

殉葬是一种古老的丧葬制度,野蛮血腥,是古人事死如事生的表现之一。起源于奴隶制时期,奴隶主去世后,为了在死后依然享有活着时的尊荣,不但陪葬大量财物器皿,往往还要带走生前喜欢的人,以及用得顺手的仆役、奴隶。

甚至还形成了一种攀比的风气,同等地位的人家,谁家要是殉葬的人少了,儿孙在圈子里都没有脸面。

殷商时殉葬最为盛行,现代考古发现,殷墟侯家庄商王大墓中有164具殉葬者的遗骨,商王妃妇好墓中则有16具。

春秋战国时期也有,吴王阖闾引诱百姓为女儿殉葬的手段令人发指。

阖闾有一女名叫滕玉,因对他有怨气而自杀,阖闾十分悲痛,为女儿大造坟墓,陪葬无数珍宝。出殡那天,阖闾让人一路舞着白鹤,吸引了成千上万的百姓围观,等大家跟进墓地,阖闾就命士兵把他们赶入墓中,为女儿殉葬。

但那时已经有一些思想先进的学者明确提出反对殉葬,认为这实在太不仁了,违背人性。孔子、墨子都持有这种观点。

而站在富豪权贵的角度,每个奴隶都是自家的财产,殉葬是一种浪费。于是慢慢的,就有人制作木俑或陶俑代替真人殉葬。就算是这样,孔子还愤怒地说“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孔子认为,俑和人很像,以它殉葬过于残忍。俑都不行,真人就更不行了。其他学者虽然不像他那么“同情”俑,对真人是很同情的。

在孔子、墨子等人的倡导下,同时也是出于现实的需要,殉葬渐渐落伍了,不再是必须的选择,但也还存在。

秦国宣太后,也就是电视剧里的芈月,晚年有个十分喜爱的男宠魏丑夫,流露出以后要让他殉葬的意思。魏丑夫吓得半死,求大臣庸芮救自己一命。

庸芮很得芈月的信任,劝说她放弃这个念头,若是带上魏丑夫,九泉之下她有什么脸面见丈夫惠文王?魏丑夫这才逃过一劫。

秦汉之后,殉葬几乎绝迹。皇帝们去世后不再杀殉葬死,往往将无子的妃嫔宫女放出宫去。皇帝得一个美名,这些女子也能开始新的人生。

但唐朝之后,这种陋习又兴盛起来了。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去世时,皇后述律平杀了百余名大臣殉葬。当然,这些枉死者都是反对她的。金国也有殉葬的传统,下葬不用棺椁但要活人陪葬。

元代更为盛行,成吉思汗去世后殉葬了四十名贵族女子。之后的元代统治者,也都殉以活人,其构成主要是妻妾和忠仆。

朱元璋取缔了元代立下的许多规矩,复上古风华,却偏偏留下了这一条,颇为遗憾。他驾崩时,活着的妃嫔基本都殉了。别问是不是自愿的,就算她们说是自愿,谁信?

唯有美人张玄妙比较幸运,她生了个女儿宝庆公主,极得朱元璋的宠爱,朱元璋担心宝庆无人照管,特留张玄妙不死。

朱棣死时,殉葬了46人,不过朝鲜的《李朝实录》中说是30余人;朱高炽素有仁慈之名,也殉了5人;朱瞻基大约殉了10人。

殉葬的这些人家,得到了明朝皇室的优待,被称为“朝天女户”,家中子弟出仕比较容易,职位还可以世袭。为了家族的荣誉,有些女子甚至主动求着殉葬,非常悲哀。

直到明英宗朱祁镇时期,才下令禁止了这股歪风邪气。他会下此命令,则是受了周宪王朱有炖的影响,朱有炖是朱元璋第五子朱橚的儿子,死时没有儿女,特意请求朱祁镇不必给他安排殉葬的人。

朱祁镇亲自下旨给朱有炖的弟弟朱有爝,嘱咐他“妃夫人以下不必从死,年少有父母者遣归”,但圣旨到达时,朱有爝已经按照定制,强令哥哥们的妻妾殉葬了。

朱祁镇深以为憾。也许经过了土木堡之变、夺门之变后,他的人生观有了一些不同,再加上朱有炖之事,让他在临终时做出了一个决定:废除殉葬之制!

朱祁镇的儿子朱见深遵从父愿,临终时再次重申禁止殉葬。经过两代帝王的努力,殉葬在明朝才算是制止住了。

因为此事,朱祁镇终于在历史上挽回了点印象分。可惜清朝时又开始了,直到康熙十二年才止住。

总之,用活人陪葬是一种十分残酷的制度,早该被废除。由于历史的局限性,朱元璋没有做出正确的选择,给无数家庭造成痛苦。

3

都不是好人,以残忍之极,充实自己的渺茫。什么手段都用上,进行了一埸杀戳而已,霸人困世,一埸浩劫。平定江山,待一淫。可悲可耻!

4

命都没了,你说惨不惨?


殉葬制度的起源已经不可考究,大抵在商周时期中国就有了殉葬的先例,那个时候的殉葬者一般是奴隶或者说俘虏,而后殉葬者的地位不断提高到墓主人的妃嫔,大臣。

殉葬制度是古人“事死如事生”的具体表现,对于殉葬者来说肯定是非常不公平,和儒家宣扬的“仁义”也不相符,所以自古以来就有仁人志士想要废除殉葬制度,但真正提废除殉葬的皇帝,应该算明英宗。

朱元璋虽然是千古一帝,但他也没有逃出殉葬的规定。

据明末人毛奇龄所着《彤史拾遗记》记载,“太祖以四十六妃陪葬孝陵,其中所殉,惟宫人十数人。”而据《明史》记载,朱允炆登基后将朱元璋生前未生育的所有妃子全部殉葬,而据《朝鲜李朝世宗实录》,殉葬的方法是先吊死再随朱元璋一同下葬。惨况真是难以想象

以上就是小编的看法,如有出入还请斧正

5

是很惨,从朱元璋当上皇帝后诛杀功臣的行为来看,他死后让那么多的妃子陪她去葬埋,也是可以想象到的,朱元璋就是个非常残暴的皇帝。

6

导语:妃子们一个个鲜活漂亮,明明还有着大好年华,却被逼着给年老的帝王殉葬。这能不惨吗?简直见者伤心闻者流泪。

朱元璋

朱元璋(1328年10月21日—1398年6月24日),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东北)人,幼名重八,参加农民起义军后改名元璋,字国瑞,元末农民起义军首领,明朝开国皇帝(1368年—1398年在位),史称明太祖,卓越的军事家、战略家、统帅。



朱元璋幼时贫穷,曾为地主放牛。1344年(元至正四年),入皇觉寺,25岁时参加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反抗元朝,1356年(至正十六年)被部下诸将奉为吴国公。同年,攻占集庆路,将其改为应天府。1368年(至正二十八年)朱元璋击破各路农民起义军后,在应天府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后结束了蒙元在中原的统治,平定四川、广西、甘肃、云南等地,最终统一中国。

朱元璋在位期间,下令农民归耕,奖励垦荒;大搞移民屯田和军屯;组织各地农民兴修水利;大力提倡种植桑、麻、棉等经济作物和果木作物、他还徒富民,抑豪强;下令解放奴婢等等。经过洪武时期的努力,社会生产逐渐恢复和发展了,史称洪武之治。1380年(洪武十三年),朱元璋废丞相,设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三司分掌权力,进一步的加强了中央集权。

1398年(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病逝于应天,享年71岁,庙号太祖,谥号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葬南京明孝陵。



给朱元璋陪葬的妃子多达46人,是不是很惨?

朱元璋是位雄才大略的明君,“驱逐胡虏,恢复中华”,建立了传承276年的明朝,被视为一代雄主,在历史上的评价很高。

但是,在恢复殉葬陋习这一点,是他身上无法洗白的污点,再怎么崇拜朱元璋的人,都不能说他在这件事情上做得对。



殉葬是一种古老的丧葬制度,野蛮血腥,是古人事死如事生的表现之一。起源于奴隶制时期,奴隶主去世后,为了在死后依然享有活着时的尊荣,不但陪葬大量财物器皿,往往还要带走生前喜欢的人,以及用得顺手的仆役、奴隶。

甚至还形成了一种攀比的风气,同等地位的人家,谁家要是殉葬的人少了,儿孙在圈子里都没有脸面。

殷商时殉葬最为盛行,现代考古发现,殷墟侯家庄商王大墓中有164具殉葬者的遗骨,商王妃妇好墓中则有16具。

春秋战国时期也有,吴王阖闾引诱百姓为女儿殉葬的手段令人发指。

阖闾有一女名叫滕玉,因对他有怨气而自杀,阖闾十分悲痛,为女儿大造坟墓,陪葬无数珍宝。出殡那天,阖闾让人一路舞着白鹤,吸引了成千上万的百姓围观,等大家跟进墓地,阖闾就命士兵把他们赶入墓中,为女儿殉葬。



但那时已经有一些思想先进的学者明确提出反对殉葬,认为这实在太不仁了,违背人性。孔子、墨子都持有这种观点。

而站在富豪权贵的角度,每个奴隶都是自家的财产,殉葬是一种浪费。于是慢慢的,就有人制作木俑或陶俑代替真人殉葬。就算是这样,孔子还愤怒地说“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孔子认为,俑和人很像,以它殉葬过于残忍。俑都不行,真人就更不行了。其他学者虽然不像他那么“同情”俑,对真人是很同情的。

在孔子、墨子等人的倡导下,同时也是出于现实的需要,殉葬渐渐落伍了,不再是必须的选择,但也还存在。



秦国宣太后,也就是电视剧里的芈月,晚年有个十分喜爱的男宠魏丑夫,流露出以后要让他殉葬的意思。魏丑夫吓得半死,求大臣庸芮救自己一命。

庸芮很得芈月的信任,劝说她放弃这个念头,若是带上魏丑夫,九泉之下她有什么脸面见丈夫惠文王?魏丑夫这才逃过一劫。

秦汉之后,殉葬几乎绝迹。皇帝们去世后不再杀殉葬死,往往将无子的妃嫔宫女放出宫去。皇帝得一个美名,这些女子也能开始新的人生。

但唐朝之后,这种陋习又兴盛起来了。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去世时,皇后述律平杀了百余名大臣殉葬。当然,这些枉死者都是反对她的。金国也有殉葬的传统,下葬不用棺椁但要活人陪葬。

元代更为盛行,成吉思汗去世后殉葬了四十名贵族女子。之后的元代统治者,也都殉以活人,其构成主要是妻妾和忠仆。

朱元璋取缔了元代立下的许多规矩,复上古风华,却偏偏留下了这一条,颇为遗憾。他驾崩时,活着的妃嫔基本都殉了。别问是不是自愿的,就算她们说是自愿,谁信?



唯有美人张玄妙比较幸运,她生了个女儿宝庆公主,极得朱元璋的宠爱,朱元璋担心宝庆无人照管,特留张玄妙不死。

朱棣死时,殉葬了46人,不过朝鲜的《李朝实录》中说是30余人;朱高炽素有仁慈之名,也殉了5人;朱瞻基大约殉了10人。

殉葬的这些人家,得到了明朝皇室的优待,被称为“朝天女户”,家中子弟出仕比较容易,职位还可以世袭。为了家族的荣誉,有些女子甚至主动求着殉葬,非常悲哀。

直到明英宗朱祁镇时期,才下令禁止了这股歪风邪气。他会下此命令,则是受了周宪王朱有炖的影响,朱有炖是朱元璋第五子朱橚的儿子,死时没有儿女,特意请求朱祁镇不必给他安排殉葬的人。

朱祁镇亲自下旨给朱有炖的弟弟朱有爝,嘱咐他“妃夫人以下不必从死,年少有父母者遣归”,但圣旨到达时,朱有爝已经按照定制,强令哥哥们的妻妾殉葬了。

朱祁镇深以为憾。也许经过了土木堡之变、夺门之变后,他的人生观有了一些不同,再加上朱有炖之事,让他在临终时做出了一个决定:废除殉葬之制!



总结:朱祁镇的儿子朱见深遵从父愿,临终时再次重申禁止殉葬。经过两代帝王的努力,殉葬在明朝才算是制止住了。因为此事,朱祁镇终于在历史上挽回了点印象分。可惜清朝时又开始了,直到康熙十二年才止住。总之,用活人陪葬是一种十分残酷的制度,早该被废除。由于历史的局限性,朱元璋没有做出正确的选择,给无数家庭造成痛苦。

7

想一下确实挺恐怖的!朱元璋恢复活人殉葬制度,陪葬的46位嫔妃,死法让人脊背发凉

在中国古代帝王墓葬制度中,最残忍的就是活人殉葬,活人殉葬起源于原始社会,它是原始奴隶社会的一种非常残酷的制度,可以说它是阻碍社会发展的一个大毒瘤,其实早在春秋时期,孔子就提出要废除这一惨无人道的制度,然而此制度在中国的历史依然延续了数千年。

中国古代属于君主专制的国家,皇帝是天下的主人,有权处置自己的国民,而他们坚持皇权至上的思想,他们认为自己在死后,他们也会去另一个国度接着成为帝王,因此很多帝王在生前就开始修建陵墓,并且带着很多的陪葬品,更甚至会将活人殉葬,就比如说千古一帝秦始皇就修建了兵马俑,因为他认为自己死后也会做一个君临天下的王。

在以前殉葬品一般都是各种金银珠宝或者古董字画,但是在中国历史上活人殉葬其实是十分常见的,并且这些人大部分都是女性,尤其是皇帝生前特别宠爱的妃嫔,为皇帝陪葬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死后安葬在皇帝身边的,另一种就是活人殉葬,对于前者来说是一种恩赐,后者是一种对生命的剥夺。

明朝是一个特殊的王朝,他的最大特殊之处,就在于恢复了已经被废除的活人殉葬制度,早在朱元璋即位时,这种制度便在朝廷中流传开来,他的那些妃子就遭殃了,本来女子就地位地下,虽然成为了妃嫔享受着人间的荣华富贵,但是丈夫死了却还要陪葬。

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死后,他的孙子朱允炆继位,朱允炆按照古制,将后宫那些没有生育过的后宫嫔妃全部拉下去殉葬,他将符合条件的后宫女人都列入了名单,称作“朝天女”,据明末人毛奇龄所著《彤史拾遗记》记载,“太祖以四十六妃陪葬孝陵,其中所殉,惟宫人十数人”。陪葬嫔妃46人,宫女有十几人。

根据后来史料记载,朱元璋死后,下葬前很多妃子和宫女都被赶进了房间,从房梁上垂下了很多的白绫,大多女人看见这一幕就瘫痪在地,而有些女人则被残忍的凌迟处死,这种酷刑是对于女子来说该有多残忍。

朱元璋陪葬的妃子都是殉葬。现在的史学家认为这些人可能是上吊自杀,要不就是被灌水银死亡,这两种死亡之后。双腿一般都会分开。这就是造成朱元璋陪葬妃子,为什么双腿都分开的最重要原因。

朱元璋死的时候,妃子都用来陪葬。殉葬那天,被列为殉葬名单的宫女和嫔妃们都集中在一个房间里面,事前在房中安放了同殉葬人数量相同的太师椅,每个太师椅上面都挂着白绫,大胆一点的宫女就直接上吊了,几分钟便没了声音,如果说是有人跑出来,旁边的太监则会将这些毫无抵抗力的宫女强行放上太师椅,然后让他们自杀。不过一会儿这些闺女和嫔妃就全部都已死亡。

还有一种说法就是在嫔妃们的体内灌注一些水银,会让殉葬的宫女和嫔妃们保持容颜一直不变,有人采纳了这个恶毒的方法,在她们体内注满水银之后,水银是有毒的,他们很快就会特别难受的要死,甚至会敲开头颅,往头颅里面关注水银。这是十分让人害怕的。有一些较好的会在关注水烟之前喝上安眠药,让她们睡着以后再去灌注水银。

这两种说法都具有很强的合理性,不管对于哪种说法来说,都是古代封建制度在于古代妇女的残害。从这些历史当中我们可以看到,在古代妇女很少拥有一些地位,而且都是古代帝王的陪葬品。不由得感叹现在科学文化的进步与现代文明的发展程度,给人类带来了极大的好处。

更让人觉得不寒而栗的是,朱元璋害怕陪葬的妃子有一天会变老,于是他命人将这些宫女和妃子活生生的灌下水银,这样就能够永葆青春,这种方法的确是保存了女子们美丽的容颜,可是时间久了,这些美女依旧要化为红粉骷髅。





8

  1. 殉葬制度自商朝起,至清朝康熙年间废除,在中国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殉葬者通常为皇帝后宫的妃子或宫女。君王死后,找活人殉葬,多则几百,少则数十;将军和大夫死后殉葬,多则几十,少则几个。还有车马、歌伎、舞女等一应俱全。
  2. 皇帝选择让人来陪葬,是因为古代封建思想认为:在人故去之后,他们会去往另一个世界,所以他们会让一些妻妾或者奴仆陪着他们一起过去,好继续伺候他们。所以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这种制度非常的残酷,陪葬者也并非本人意愿,她们只是封建王朝统治下微不足道的牺牲品而已。殉葬人的死法分两种,一种是直接活埋,另一种是在埋葬当天被杀或自杀后陪葬。


  3. 在中国历史的上,女性的历史地位一直以来都不是很高。身为皇帝后宫的女人自然是风光无限的,但风光的背后,所付出的代价却是常人难以忍受的。大多数女人在后宫中可谓是如履薄冰。有的因为宫斗而终其一生;有的因为触动龙颜而一落千丈;有的因为耐不住深宫冷院而变得发狂;好不容易都熬过了所有,最终躲不过殉葬。后宫的女人不可谓不凄惨。


  4. 在朱元璋下葬当天,陪葬的妃子多达46人,宫女15人。13个城门的棺材里面有一个装的是朱元璋,其余全部装的是为朱元璋陪葬的妃子和宫女。妃子们的下葬方式,可谓是极其残忍,她们主要有两种陪葬的方式。第一种方式是往这些年轻妃子们的身体当中注入水银。皇帝会先派人将妃子们弄晕,随后再将水银注入她们的身体,目的是让她们的容颜维持在年轻的状态。这种方式也是属于在下葬之前就已经死亡了,只不过皇帝为了她们永葆青春施加以水银的手段,所以她们的体态也都是十分端正的,双腿也并不会分开。而第二种方式则是活葬,这种方式最为残忍。陪葬这种制度自然不可能得到妃子们的认可,于是有一些妃子们不甘心自己落得这么一个下场,会极力反抗这种制度,但是最后的结果是这些妃子们会被打晕后放入墓中。这种方式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活葬,她们被关进墓之前是处于昏厥的状态,而在被关入墓当中之后,她们又会醒来。在发现自己身处的环境之后,就会因为恐惧而奋力的反抗,想要逃出墓穴当中,当然她们的最后结局只能是窒息而死。而这些在生前经过极力反抗的妃子们,她们死后的双腿最后会呈现分开的状态。

  5. 总之,无论是死后入葬还是活着埋葬,殉葬者都只是一种牺牲品,被肆意剥夺生存权利。所以殉葬是古代社会的糟粕,被废除乃明智之举。

9

要问有多惨,其实这种问题还真不好回答,但很明显,要多惨有多惨。谁会想平白无故的,给他人做了陪葬品呢。

明太祖年间,不知是怎么想的,在他弥留之际,竟然向朱允炆提出了后宫嫔妃全部殉葬的要求,要知道,人殉这一制度,极度落后,极度腐朽,极度不人道,人殉制度由来已久,人殉几乎穿插进了整个中国的历史,

人殉从夏朝甚至以前就已经有了,而往后的历朝历代,虽然有时候会废除人殉,但人殉却从未真正中断,明朝有,清朝也有。

明太祖朱元璋是一个权力欲望十分强烈的人,他在位的时候,就迫害了不知道多少开国元老,等到他去世了,还要求嫔妃给自己陪葬,实在是可恶之极。

人殉制度之下,最惨的就是那些陪葬的妃嫔了,朱元璋去世的时候,陪葬的妃嫔人数共为四十六人,而陪葬的宫女也有十数人,这些人没有一个是心甘情愿做陪葬品的,如果能活着,谁会选择死呢?

人殉的祭品,首先在心理上就受到了极大的逼迫,其次在身体上受到的压迫更是让人难以忍受。

第一种死法,毒酒

陪葬的妃嫔,会有太监给她们送来毒酒,杯酒下肚,数十息内,妃嫔立即暴毙而亡,别看这么杀害这些妃子不人道,这算是对她们对好的待遇了。

第二种死法,白绫

白绫飘飘,仙气多么浓重呀,但是面对着太监们送过来的这些白绫,那些妃嫔们只有满腹的怨恨,白绫自然不是用来干其他用的,正是为了让这些妃嫔自己上吊自杀的,上吊时的那种窒息感,手舞足蹈可不是演出来的,面目狰狞可不是装出来的,当然不是所有人都选择死在白绫之下,略一犹豫者,就会被这些太监硬生生用白绫勒死。

第三种死法,灌入水银

为了让这些妃嫔的尸体在皇陵之中能够不腐,能一直以最美的面貌服侍明太祖,一些妃嫔会被先下迷药,等她们完全失去了自我,将她们活体灌注水银,用以保存尸体不腐,这种做法有多残忍只是看看过程就知道了。

第四种死法,活埋

对这些妃嫔来说,让她们在下墓之前就被杀害其实已经算不错的了,不少人是直接被驱逐入墓,让她们在墓中体验窒息的痛楚,暗无天日的地下陵墓中,陪伴她们的只有遍地的尸体,还有越发稀薄的空气,这些人往往需要在恐惧与痛苦中狰狞的闭目。

人殉制度不管放在哪个朝代,不管是用何种方法,都是残忍至极的,凭什么皇帝去世就要有人殉葬?皇帝也是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只是可惜了已经做了陪葬品的一干女子,生前需要满脸堆笑的面对着自己不喜欢的人,死后还要做其的陪葬品,好不可怜。

幸好殉葬制度因为过于残忍,注定长久不了,明英宗时期,朱祁镇非常成功的废除了人殉制度,也许明英宗算不上一个好皇帝,但是他绝对算得上是一个好人。

10

古代殉葬制度本来就是一种野蛮残忍且毫无人性的制度。其实在更久远的奴隶社会 石器时代都是普遍存在的,如4000-5000年前的龙山文化就出现了殉葬。

在奴隶社会,奴隶根本就没有权利和自由可言,奴隶殉葬是很常见,这个时期的多以活人殉葬。奴隶社会的殉葬起源于商周时期,这时候的人们普遍认为死亡只是在另一个世界的重新开始,那么在另个世界的生活也需要奴隶的伺候。史记记载秦穆公死时,殉葬就多达177人。始皇帝陪葬的后宫嫔妃 工匠 奴隶更是不计其数。

到了封建社会,除了汉 唐时期外,殉葬一直被延续下来。明初,殉葬以嫔妃宫女为主,可以看出女性的地位依旧很低。不同的是这个时期的殉葬已不再使用活人殉葬,采取自缢 绝食死亡之后进行陪葬。后晚年的英宗朱祁镇,认为殉葬过于残忍,才得以废除。到了清代初殉葬更加盛行,讽刺的,如果丈夫死后妻子殉葬,国家竟给与奖励。直到康熙时期才彻底废除终结殉葬制度。

殉葬制度其实很可悲,古代的帝王那个不希望长生不死,充满了对生命的追求,却同时对别人生命的进行摧残。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