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来看看刘邦身边的三个重要女人,她们都干了些什么?她们为什么各自有各自不同的归宿。

刘邦的发妻吕雉

吕雉富家小姐,正置妙龄少女之时,就嫁给了一个整天只会混酒喝的,四十多岁的泗水亭长刘邦。吕雉打从进刘家的那天起,就得为刘邦带一个八岁的私生子刘肥,侍奉年迈的父母双亲,和刘邦的生活起居,为刘邦生儿育女,还要下地干农活。

刘邦匿隐芒砀山逃亡时,吕雉不仅要为刘邦撑起一个家,还得跋山涉水地给刘邦送衣送食,还要替刘邦去坐牢。好不容易从秦朝的大牢里出来,第一次从死里逃生地回到家中,又被项羽抓到楚营里,过着整天提心吊胆的人质生活,差点就被项羽煮成肉汤给刘邦喝了。待吕雉第二次死里逃生地回到刘邦身边时,刘邦身边又多出个宠妾戚夫人。

就这样,吕雉仍然是刘邦知冷知热的发妻。当韩信成了刘邦的心腹大患时,吕雉为刘邦挑起了斩杀韩信的恶名,为刘邦解除后顾之忧。当彭越威胁到刘邦的皇权时,刘邦这边刚放走彭越,吕雉这边就又把彭越给刘邦带回来了,又是吕雉谏言刘邦杀了彭越,吕雉又一次为刘邦担起屠杀开国功臣的罪名。

其中的猫腻仔细想想就知道,刘邦和吕雉这对夫妻该有多默契。刘邦放走彭越后,彭越正好在路上遇到了吕雉,彭越求见吕雉,欲求吕雉为他在刘邦面前说几句好话,放过自己。吕雉欣然答应彭越的请求,将彭越带回京城,结果吕雉到了刘邦面前,吕雉马上变脸劝刘邦杀了彭越。

这事怎么就这么巧?如果说吕雉路上遇到彭越,是吕雉和刘邦事先安排好的,说明吕雉和刘邦是同谋。如果真的吕雉和彭越相遇是巧合,那说明刘邦和吕雉有着心有灵犀的默契。这样的同谋,这样的默契合作,是刘邦身边任何一个女人都无法参与进来的。

当“商山四皓”出现时,刘邦马上停止废太子的想法了,为什么?因为刘邦看到了吕雉的政治手段,和驾驭开国老功臣的能力。刘邦明白,吕雉已经从一个农家小妇。成长成为一个具有高超手段的政治家了,她全完可以为刘邦撑起刘氏江山。并且刘邦坚信吕雉与他是同心同德的。

所以刘邦临死前将江山交给了吕雉,而不是戚夫人。吕雉也没负刘邦的重托,仍然按照刘邦所托,继续任用刘邦所托的一帮老功臣。

如果吕雉真的有异心的话,刘邦说:“安刘氏者,必勃也。”那么吕雉就会早早地把周勃杀掉了,而不是等她死后,被周勃把她的五个孙子全杀了。从这点看,刘邦的失误,吕雉都忠心地遵从了。

刘邦那个政治白痴的戚夫人

戚夫人来到刘邦身边时,刘邦已经是汉王了。当然不能说戚夫人不爱刘邦,而是爱刘邦的权。但起码戚夫人不是与刘邦共患难的创业者,戚夫人跟着刘邦享的是荣华富贵。

当然,一个有能力的男人,愿意把最好的东西送给他心爱的女人,那刘邦也是把皇后的位置给了吕雉。戚夫人享的不过是刘邦、吕雉用不完剩下的荣华富贵。

虽然刘邦也想过立戚夫人的儿子刘如意为太子,那是因为刘邦害怕刘盈柔弱,担不起大汉江山,当刘邦发现吕雉可以助刘盈担起大汉江山时,刘邦不是又改变了立刘如意为太子的主意了吗?

再看看戚夫人是怎么作死的。戚夫人仗着能歌善舞深得刘邦宠爱,就痴心妄想地想当皇后,皇太后,与吕雉争权。刘邦死后,一开始吕雉并没有杀戚夫人,只是把她打入冷宫劳动改造。结果,这个时候的戚夫人还不懂进退地要求儿子为她报仇,写了首《舂歌》

子为王,母为虏。

终日舂薄暮,常与死为伍。

相离三千里,当谁使告汝。

戚夫人的歌,如泣如诉,字里行间充溢着悲悲、切切、凄凄、惨惨的忧郁情。泣声呼唤:“儿呀!娘爱你,想你,快来救救娘吧。”

不能不说戚夫人的确是位大才女,不愧为皇帝的宠妃,短短的四行,在中国的文学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具有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同等的文学价值。

然,戚夫人倒是宣泄了她的满腔哀怨,可吕雉见了这首诗就怒火攻心了,吕雉咬牙切齿地说:“啊哈!你的贼心还没死,还巴望着你儿子来救你,你们还想翻天不成?那好吧!我来成全你们母子的团圆。”吕雉愤怒之下,毒死了刘如意,把戚夫人制成了人彘。

戚夫人的一首《舂歌》,不仅要了自己的命,同时也把她的儿子赵王刘如意也带走了。可怜的刘如意悲号道:“我怎么有这么一个妈?!”

刘邦一夜情的薄姬

薄姬是刘邦的战利品,原魏豹的宠妃,魏豹死后,薄姬被俘充入刘邦后宫做洗衣工。

偶然一个机会,薄姬得到了刘邦一夜情,生得一子刘恒。薄姬懂,论资本,她斗不过吕雉。论姿色,她斗不过戚夫人。所以就在刘邦后宫在为权力,拼杀得你死我活时,薄姬领着儿子刘恒离开权力,离开拼杀,离开斗争。来到代国,过着默默无闻,毫无怨言的苦寒日子。

一个人敢于做逆行者,她需要的不只是勇气,更需要智慧的头脑和耐于寂寞的心。

然,历史没有忘记这对母子,就在周勃、陈平等一批老功臣欲拥立一个傀儡皇帝时,人们想起了刘恒,并主动迎接刘恒登基当皇帝。薄姬以不争,赢到了最后,不能不说,薄姬与吕雉有着同样的智慧和政治头脑。

其实,从吕雉对待薄姬的态度来看,应该不难看出吕雉的为人态度。吕雉可以在新婚时,带大刘邦的私生子刘肥。在薄姬也生了儿子的情况下,没有为难薄姬。刘邦已经明确地告诉吕雉:“安刘氏者,勃也。”吕雉仍然倚重周勃,就能看出,吕雉还是忠于刘邦,刘邦有这等发妻,应该是夫复何求?

刘邦见到“商山四皓”后,为戚夫人写了一首歌,这是刘邦一生仅存的两首歌:

鸿鹄高飞,一举千里。羽翼已就,横绝四海。横绝四海,当可奈何?虽有弓失,尚安所施!

在刘邦的这首歌里,虽然包含有刘邦的太多无奈,却也充满了刘邦对吕雉的赞扬。也许,晚年的刘邦确实是喜欢戚夫人,离不开戚夫人。这也不奇怪。大汉初建,一切都得从头来,若大的江山,天下百姓的生活,大汉该何去何从,这一切都等着刘邦处理,刘邦也有累的时候。

工作了一整天的刘邦,不想到吕雉那继续谈工作。刘邦只想到戚夫人那,歌舞消遣一番,再加上刘邦晚年得子,对刘如意多几分喜欢也是有的。

不要说刘邦对吕雉的爱,看不见就是消失了。恰恰相反,刘邦对吕雉是倚重,他们的爱已经深入到了骨髓。因为入得太深,所以才看不见。

最佳贡献者
2

哈哈,处死吕后,他敢吗?

放着吕后是刘邦最敬重的女人不说,刘邦打下的天下也有吕后及吕氏财团的帮助,他才有今天。

刘邦发达前,就一小无赖。吕雉怎么也算白富美。刘邦高攀了,心里对吕雉当然是有·感情的。

打仗的时候,刘邦逃命,把吕雉都丢给项羽,对吕雉是有亏欠的。

刘邦想杀韩信,抹不开面子,吕雉找借口把韩信杀了。刘邦当然是高兴的。

有这么个贤内助。刘邦舍得杀吗?戚姬除了会跳舞,还能干啥?

他刘邦要杀吕后,还得看看吕氏集团的脸色吧,好不容易打下来的江山,如果因为一个女人而动荡起来,甚至毁于一旦,这样的事你想想刘邦会干吗?

所以说刘邦怎么也不会干这事,

戚姬只是刘邦喜欢的,玩乐的女人,吕后是一直辅助他打江山的女人,孰轻孰重,刘邦清楚的很。

其实戚姬的下场刘邦也早会预料到了,只不过想想自己看不见那一天而已,江山留给谁他清楚的很,戚姬一个人怎么斗的过吕氏一族呢?

所以不要说为什么刘邦不杀吕后了,戚姬只是刘邦自己不忍下手,留给吕后来解决而已。

朋友们,我说的对吗?

3

刘邦去世后,太子刘盈继承皇位,就是汉惠帝。由于惠帝年纪尚小,性格柔弱,身为皇太后的吕雉实际掌握了朝廷大权。吕后当权后,将刘邦生前最宠爱的女人戚姬,制成“人彘”,摧残至死,悲惨之极。同时,还将戚姬年幼的儿子赵王刘如意,从封地赵国召至京城长安,将其毒死,手段极其残忍。于是,世人就有了这个疑问,刘邦生前为什么不处死吕雉,来保障戚姬母子的安全呢?其实刘邦不是不想,只是很难做到。

吕雉是巩固大汉皇权的需要

刘邦的大汉王朝建立时间不长,还面临着诸多内忧外患。外部环境,匈奴虎视眈眈,随时都有可能犯境,刘邦生前虽然亲自带领大军前往征讨,想一举打败匈奴,却不料反被匈奴围困在白登山七天七夜,差点全军覆灭。内部环境,跟随刘邦打天下的一帮功臣悍将,都在蠢蠢欲动,随时都有可能举起反旗夺取刘氏的江山。刘邦生前虽然不断地在剪除异姓诸王,先是楚王韩信,再是赵国丞相陈希,后来又是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最后连刘邦最亲近信任的卢绾也反了。

太子刘盈,在刘邦看来,一点也不像自己,性格柔弱、不堪大任,实在是不放心将自己辛辛苦苦打下的大汉江山交付给他,但又没有更好的选择。而吕雉英明果决、性格刚强、颇有政治智慧,太子继位正需要吕雉这样一位皇太后的扶持。有人也许会问,刘邦的大臣中不是还有张良、萧何、曹参、陈平等忠贞之士吗?不可以任命辅政大臣吗?在刘邦眼里,其实他是谁都信不过,曾经杀白马盟誓“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后来又大肆封王刘氏宗亲,不断征讨几个异姓王,就是很好的证明。在刘邦看来,功臣悍将都不可信,太子也驾驭不了,吕雉是太子生母,虽有可能干政,但终究不会改朝换代,不会夺了自己的刘姓江山。

吕雉是不可忽视的政治力量

吕雉在刘邦还没有起事时就嫁了他,特别是在刘邦晚年,常常是刘邦在外征战讨伐,吕雉在大本营留守主持大局。因此,吕雉与刘邦的一帮员老大臣如张良、萧何、曹参、卢绾等人都建立了良好的人际关系。同时,吕氏的兄弟子侄,常年在刘邦军担任重要职务,樊哙、审食其等一帮文臣武将又与吕氏一族结成牢固的利益共同体。再加上吕雉非比常人的政治智慧和领导才能,在她身边凝聚了一大批忠心的人员。总体来说,就是在大汉的朝堂之上,吕雉已经是一股不可忽视的政治力量,也是刘邦的政治盟友,贸然杀了吕雉,必将引起政局的动荡,这是晚年的刘邦不愿看到也很难做到的事情。

吕雉劳苦功高没有诛杀的理由

刘邦作为一个成熟的政治家,诛杀皇后特别是太子的生母,是需要一个在众人面前说得过去的理由的。吕雉自嫁给刘邦以来,一直忠心辅助刘邦成就大业。早年时,独自一人在老家,帮助刘邦照顾一家老小,为刘邦除去后顾之忧;楚汉相争时,又被项羽掠至军中,沦为囚徒人质达三年之久,始终没有背叛刘邦;后期与萧何等人留守后方,管理朝政,井然有序,没有任何失误;最后几年帮助刘邦,设计诛杀了淮阴侯韩信和梁王彭越,为巩固大汉的天下做出了重大贡献。吕雉在刘邦去世之前,劳苦功高,没有任何过失,刘邦诛杀吕雉实在找不到任何借口。

刘邦对吕雉怀有愧疚之情

刘邦总是以一副流氓痞子的形像示人,其实其本性还是善良的,对吕雉始终怀有愧疚之意,终究下不了杀手。吕雉出身于大户人家,下嫁给刘邦时,刘邦还是街头的一个小混混,一事无成,而吕雉却没有丝毫嫌弃之情,对刘邦一心一意,帮助刘邦打理一家老小的生计。刘邦常年在外地东征西讨,吕雉独自一人为他撑起一个家,让刘邦没有后顾之忧。刘邦打下天下之后,吕雉已经年老色衰,常人处于冷宫之中。站在刘邦的角度,对吕雉虽然没有了浓烈的男女之情,但多年的夫妻情份仍在,常情的亲情仍浓,特别到了晚年的刘邦,又很看重这份亲情,这也决定了刘邦不可能对吕雉痛下杀手。

刘邦无法预测身后事

虽然刘邦已经预感到,在他死后吕雉可能对戚姬母子不利,但他也认为自己已经做好充分的应对工作,自信不会有大的问题。刘邦在临死前,命令陈平和周勃去军中诛杀吕雉的妹夫樊哙,断吕氏的臂膀并以此来警示吕雉;选定了御史大夫周昌为赵王刘如意的氶相,来负责保护赵王刘如意与戚姬;断定后继之君刘盈虽然性格羸弱,但同时也心地纯良,绝不会做出伤害戚姬母子的事情来,也一定可以保护戚姬母子的周全。


综上所述种种因素,刘邦在生前是不可能诛杀吕雉的!

4

对于这个问题,实际上很多一开始都是心存疑问的,如果你仔细的深入探究,就会发现,换做你是刘邦,在这个问题上也不会以杀吕后的方式来保障戚姬母子的安全,最多会以其它的形式来保护她们母子的安全,至于能不能实现这个目标,刘邦没有时间考虑了。

为什么这样说哪?我们从刘邦后期主要势力强弱构成和维护刘氏统治这一最终目标的角度来分析一下。

一、主导力量,自然是刘邦一系

做为汉家江山的拥有者,西汉初期刘氏皇族的力量自然是最强大的,除了京城的势力,就是分封在各地的刘姓诸侯王了,他们构成了刘氏政权的最主要力量,是整个汉室的主导者。

对他们来说,谁上台都是刘家人,选择不是问题。

二、吕后一系

作为外戚后族,吕后一系的力量是仅此于刘氏势力的存在,尤其的吕后,是跟随刘邦起家打天下的重要参与者,在文臣武将中同样积累了巨大的政治威信,同时具有非常的权力手腕,刘邦就是借她的手解决了不少对刘氏统治具有潜在威胁的异姓王和其他势力的。

对吕氏来说,是刘盈上台还是刘如意上台,意义绝对不一样,他们会全力以赴,把刘盈扶上去,尤其是吕后,在立储问题上对戚姬是恨之入骨的。

三、朝堂上那些大臣们组成的势力

这股势力也同样不能小觑,虽然他们并不是皇亲国戚,但是构成朝堂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建议与意见同样会在一定程度上左右刘邦的决策。

对戚姬来说,这些大臣可不是她的后援,而是刘盈的坚定支持者,他们是反对废长立幼的,因为这不符合礼制。

四、戚姬一系

由于出身问题,戚姬一系并没有可以依靠的强大外戚势力,除了刘邦安排的汾阴侯周昌,但周昌并不是戚姬一系,仅仅是刘邦让他照看戚姬母子而已,另外就是掌管京师北军、戚姬的父亲戚鳃,可谓势单力薄,在是否另立刘如意为太子,他们是插不上话的,只能是戚姬在刘邦那里吹枕边风。

五、刘邦为什么不以杀吕后的方式保护戚姬

1、我们根据上面几个方面的分析,可以知道,如果刘邦立了刘如意为太子,面对朝堂的反对与吕后家族的反扑,戚姬一系是毫无反手之力的,刘邦不能保证身后刘如意可以顺位。

2、刘邦与吕后的个人感情与吕后的影响力,虽然戚姬年轻漂亮、能歌善舞,但在政治上没有靠山、而其本身没有多高的政治头脑和手段,在朝堂和军队没有影响力。

毕竟吕后是和刘邦一起打天下过来的,在立储问题上并没有什么错,保护自己的儿子上台,也是人之常情,再说,吕后的儿子不也是刘邦的儿子吗?虽然性格软弱些。

而且,从刘邦与吕后的个人情感上来说,因为立储矛盾杀了吕后不但于心不忍,也难以服众。

3、刘邦因为征服英布之战负伤,不久就病死,也没有更多的时间来周密安排戚姬母子的安全保障。

基于以上的分析,刘邦是不能以处死吕后的方式来保障戚姬母子安全的。刘邦死后,刘盈上台,戚姬的结局也就注定了。

5

刘邦为何不处死吕后,来保障戚姬母子安全?这个问题得从三方面来看:

1、吕后是刘邦的结发妻子,对刘邦夺得天下有功,刘邦不可能杀了吕后

吕后是刘邦的结发妻子,并且刘邦称帝后,吕雉被封为皇后。吕后对刘邦取得天下是有帮助的。一方面,在刘邦刚刚造反的时候,吕后经常给刘邦送饭,帮着照顾孩子和刘邦的父母,对刘邦是有恩的;

另一方面,在刘邦争夺天下之时,吕后经常与萧何镇守关中,帮着刘邦筹措粮草、照顾家庭;在刘邦夺得天下之后,又帮着刘邦杀了韩信和彭越,免除了刘邦的心腹大患。

吕后年长,常留守,希见上,益疏。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吕后对刘邦夺得天下,并且坐稳天下是有功的,刘邦不可能杀了吕后。

2、吕后是皇后,吕氏家族在刘邦政权里面是有势力的

吕后的两个哥哥,吕泽和吕释之,都是刘邦的部将,虽然吕泽死了,但是吕泽有两个儿子,吕台和吕产。吕后的这两个哥哥都是跟刘邦一起打仗的,并且是将领,在刘邦军中也有一些地位。

吕后兄二人,皆为将。长兄周吕侯死事,封其子吕台为郦侯,子产为交侯;次兄吕释之为建成侯。

另外,吕后为人刚毅,心狠手辣,即使刘邦,也不敢轻易对她下手。

3、戚姬虽然深受刘邦喜爱,但是政治手段比吕后差远了

刘邦在世的时候,虽然喜爱戚姬及她的儿子,并且还想立戚姬的儿子刘如意为太子,但是无奈,吕后让张良给出的计策,请来了商山四皓给太子站台,所以就没换成。

刘邦于是告诉戚夫人,说:“我想换掉太子,但那四人辅佐太子,太子的翅膀已经长硬了,再难以动摇他的地位了。吕后真要作你的主人了。”

于是,戚夫人知道自己命运已定,哭泣不已!

四人为寿已毕,趋去。上目送之,召戚夫人指示四人者曰:“我欲易之,彼四人辅之,羽翼已成,难动矣。吕后真而主矣。”戚夫人泣。

结语

刘邦虽然喜欢戚姬及她的儿子,但是为戚姬而处死自己的结发妻子吕后,他还是不会的。一方面 吕后对刘邦有功,另一方面吕后也不是吃素的,心狠手辣不说,吕氏家族还是有些权势的,不会任人宰割!您说呢?

6

刘邦为何不处死吕后,来保障戚姬母子安全?

吕后即吕雉,是刘邦的结发之妻。刘邦虽然喜欢戚美人,也了解吕后的心狠手辣,但刘邦从政治上考虑,始终没有将吕后处死来保全戚姬母子。我们从三个角度来分析此事。

一、刘邦没有理由处死结发妻

吕雉,即后来的吕后,他是刘邦的结发之妻。刘邦在成就一番事业之前,只是一个小小的亭长,整天东游西逛,游手好闲,还偶尔干干耍流氓的勾当。而吕雉为刘家勤勤恳恳、日夜操劳、无怨无悔。即便后来刘邦因私放囚犯,而躲进了芒砀山,自己被关进了大牢,受尽了屈辱,吕后也始终没叫一声苦,仍然为自己的男人在撑腰,体贴他、关心他,还处处维护他。不得不说,吕太公教育得好,吕后也是重情重义、好妻子、贤内助。

刘邦后来当上了汉中王,还成就了一番大事业,但却把自己的糟糠之妻抛之脑后,直到自己被项羽打得屁滚尿流的时候,才想起自己的苦难妻子,然而这个时候,妻子和刘太公早已被项羽给掳了去,这一掳就是三年。沧海桑田,等到荥阳和谈的时候,虽然吕雉被放回来了,可是我们的刘邦已经美女如云,这其中就有才貌双全的戚姬、戚美人。也许吕后此时已经感叹岁月蹉跎、物是人非。自己还是那个自己,可自己的丈夫已经另有新欢,自己已经年逾四十、人老珠黄,可人家俨然出水芙蓉、纤瘦玉腰。也许吕后会想,好在刘邦没有赶走自己,自己还有一双儿女,幸福生活靠谁也不行,只能靠自己。

后来,吕后用自己的手段,处死了异姓王,韩信、彭越都是死于吕后之手。她替刘邦干了刘邦不愿意干又想去干的事情,也替汉家天下除去了威胁。

种种经历,让我们的吕后变得通性,更加识大体、顾大局,所以此时此刻,刘邦也没有充足理由将吕后杀死。

二、出于政治考虑不会处死吕后

如果说吕后的遭遇让刘邦不忍下手,那么吕家的势力,更让刘邦不会对吕后轻易下手。这一点是刘邦不会处死吕后的关键因素。

刘邦灭六国、败项羽之后,建立大汉王朝。此时庙堂上有三股力量相互制衡,分别是刘家势力(本家)、吕家势力(外戚)、功臣集团(开国重臣)。学习中国历史我们知道,开国君主都有弑杀开国老臣的旧习,一来他们对皇帝知根知底、了若指掌,二来怕他们叛乱犯上。刘邦心里肯定也有自己的盘算,国之重臣肯定不如吕氏姻亲,姻亲肯定不如自己家人。所以,为了平衡三者之间的政治利益关系,刘邦也不会轻易将吕后处死,否则势必失衡。

还有一点,众所周知,在天下大乱的时候,吕家就很有势力,吕泽、吕释兄弟俩也对刘家天下立下赫赫战功,论人脉和资历,对大汉王朝都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对于外戚的势力,刘邦不能也可以说不敢随便将吕后处死,要知道,当时朝廷上的文武百官都是刘储、吕储,之前都是一种“乡情”,刘邦迫于舆论压力,也不可能为了戚姬而随便将吕后处死。

三、历史与江山

自古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汉高祖刘邦的政治统治,是一场权力的制衡与博弈。在王室内部注定了一场腥风血雨。有时候,权力争斗不单单是一朝天子只身能左右得了的。

也许在吕后回到刘邦身边的那一刻起,吕后已经将尘世的恩怨情仇看得风轻云淡。历史也好、江山也罢,都不如自己手中的权力和眼里的万人之上。所以,她在丈夫刘邦死后,对记恨的戚姬采取了极端的报复手段,对她制造了丧失人伦的“人彘事件”。虽然自己在15年后也撒手人寰,但也许她能做的就是将自己的亲骨肉刘盈扶上龙椅,其他的早已过眼云烟。

(对于刘邦不杀吕后这件事,您有何看法呢,欢迎关注@山城小哲,欢迎点评。)

7

吕雉跟随比她大十多岁的穷屌丝刘邦混日子时,尝尽了酷甜苦辣!刘邦从刘亭长开始到成为汉高祖止,吕雉与刘邦共同经历了太多的风风雨雨,所以,刘邦非常了解吕雉。吕雉为刘邦稳固地位,敢作敢当,灭了韩信和彭越。吕雉为他刘邦也能忍辱负重,作了二十八个月的楚囚,无怨无悔。她肚子也争气,为刘邦生下了太子刘盈与鲁元公主!刘邦找不到这个强悍老婆的多少茬。

革命成功后,吕雉才变得冷血残忍、果敢坚决、处乱不惊!这是特殊的经历造成的,刘邦了然于心。

太史公在《史记》中记载:刘邦说“刘盈仁弱,不类我,如意类我。”,刘邦认为太子刘盈性格怯懦,不一定守得住江山!而刘如意像自己,能做皇帝。似乎了戚夫人,刘邦说了违心的话!

其实不然,刘邦为政算是明君了,他戎马一生,阅人无数。他的过人之处在于知人善任,也能广纳谏言。他把天下当家来经营,不会因为自己好色而放弃原则。他打下天下真不容易,岂能因宠爱戚姫,而把天下交付给不不称职的人?如果如意不是材料,刘邦是断然不会动废旧立新的念头的。

吕雉被逼无奈,问计改良,请来“商山四皓”为儿子刘盈站台。刘邦耳濡目染四位老者的言行后,心知大势已去,才泯灭了换储君的想法。他懂,太子羽冀已丰,才告诉戚夫人不要再折腾了。

刘邦看到了未来,自己最喜欢的儿子和妃子结果已料定,能拯救他们的唯一办法,就是杀掉吕后。刘盈仁弱,吕后是皇后,自己死后,大权一定会在吕后手里,外戚专政的局面不可避免,这是可以杀死吕后的理由。

既然如此,刘邦为什么不杀吕后呢?刘邦和吕后的夫妻感情笃深,曾风雨同舟、患难与共,是结发之情,是战友之情,但这不是身为帝王的刘邦不杀皇后的理由。

1.刘邦明白:以戚夫人的个性,肯定不甘心,会制造点摩擦,甚至反扑,但她绝非吕后的对手。所谓一山不容二虎,要汉家江山稳定,必须除掉一个。最后必然是吕后除掉戚夫人,灭掉刘如意一党。

吕后能做到!所以,刘邦遗嘱有安汉定刘者必勃也一说!吕雉也懂,所以,她生前尽管不遗余力地为吕氏子弟加官进爵,但自己没称帝,也极力让吕氏握实权,不图实各。

2.当时,大汉江山并未稳定。中原地区隐患未尽,北蛮也虎视眈眈,蠢蠢欲动!稍有不慎,大汉江山将有倾覆的危险。

但纵使自己驾崩后,各地刘姓王发生叛乱,北夷敢来犯边,有吕雉在,天就塌不下。她有威望、谋略和魄力,更为重要的是她足够狠。

刘邦还知道,自己在,开国元老服气,刘邦不在了,刘姓皇族与元老将被架空,这有个过渡期!吕雉能完成这个过渡期。

所以,刘邦没杀吕雉。

8

戚夫人,一没朝臣支持,二没外戚撑腰,自己的父亲戚鳃虽然掌管京师北军,但那是刘邦死的前一年才调任的,无任何根基,戚夫人在没有自己势力的情况下,办的却是历代统治者都很忌讳的“废长立幼”的事儿,有点异想天开,觉得赢得了一个男人,就赢得了天下。

图为汉高祖刘邦画像。

殊不知,刘邦是个标准的“惧内”型男人,在对外的战争、政权杀伐果断,但回到家里,面对妻儿老小,就素手无策了,当年的白登之围,谈的条件是嫁自己女儿给匈奴,回到家,结果吕后不干,只能随便找个姑娘代替出嫁,想换皇后,吕后一哭二闹三上吊,作罢,想换太子,又引起了公愤,不了了之,刘邦曾跟戚夫人说“吕后真而主矣”,劝她不要和吕后争,结果不听。

图为吕后故里的吕后庙。

夺嫡风波告一段落后,刘邦身体每况愈下,对于身后事作了较全面的安排,首先他认可了太子是吕后所生的刘盈,对于下一任皇位的稳固,吕后是最佳看护者,不但不能杀掉,还要给予最大的权利,如果太子是戚夫人所生的刘如意的话,那杀掉吕后一族才有可能,但太子不是刘如意,能够给于这对母子的,只能是尽可能一系列的安排,来保全母子的安危。

刘恒即位后,建庙纪念戚夫人,称为“戚姬寺”,图为戚姬寺遗址。

先安排忠贞耿直的大臣周昌,为赵王刘如意封国的相国,来辅佐、保护刘如意,再封戚夫人父亲戚鳃为临辕侯,掌管京师北军,也就是拱卫长安城的禁卫军,外有周昌保护刘如意,内有戚鳃保护戚夫人,结果事与愿违,刘邦死后,吕后三下五除二就解决了戚夫人母子的保护者,借故调周昌到长安城述职,间隙派人毒死刘如意,换掉戚鳃北军统领,将其赶到封国,戚夫人被做成“人彘”,惨死。

9

中国历史上从秦始皇开始到袁世凯窃国,一共494个皇帝,不过有道的明君,是一分钟就能数的过来的。面对这么一份绝大多数人干不好的工作,刘邦的妻子,吕雉,在整整15年的“女皇”生涯中却做的相当不错。

整个汉初,由于刘邦本人的领导流氓化以及帝制磨合新时期的特殊环境,刘邦死后的政局是并不稳当的。虽然异姓王都被扫干净了,但还有一帮老革命呢!

一大堆的功臣宿将,过去都是和老皇帝喝酒扯淡拍屁股打哈哈的主,光是给刘邦磕头就都学了很多年。这帮人服不服你,你镇不镇得住,对于年轻的汉政权来说很重要。刘邦总是喊着:老子这份天下是马上打下来的!这种话说起来往往特别过瘾,但对别人也会起到榜样的作用。毕竟你当初不就是个街道居委会主任嘛!你既然可以打,也许我也能呢?你确实很牛,总是有大龙护体,但你儿子可不一定哦。

关于刘邦的接班人问题,史书中比较热闹,各种篇幅的“换太子”描写有很多,但实际上,即便是刘邦非常想,但他真正落实时,却并没有什么选择。

因为他只要想到自己会有一天过早的离开大汉人民,他就会想明白,在他死后,只有他的正妻吕后,或者说以吕后为首的吕家,有这么大的分量能够镇的住他的刘家江山。但是吧,吕家的这兄妹几个忒能耐也成为了困扰刘邦人生最后几年的头疼事。人生岂能尽如意啊!

吕后从刘邦创业的那一天,就将自己定位成了老板娘,贤内助,大政委。以吕后哥哥吕泽为首的吕家集团,则是刘邦定鼎天下中一个无法忽视的大分量因素。可以说,刘邦纵有千般无奈,最终还是托孤给了自己这位媳妇的。你办事,我放心,你特么看着来吧。刘邦一辈子识人没打过眼,可见吕后无论从能力还是立场,是让他放心的。

下面我们就要来看看,吕后的人生修炼历程了。

吕后的本命叫吕雉,吕太公当年相中刘邦后,为了表达自己对多年都没有看到过的奇葩面相的喜爱之情,将自己的亲女儿送了出去,认为自己不平凡的女儿终于找到了正主。

吕雉由此开始了不平凡的一生。所谓不平凡,就是上半辈子劳身,下半辈子劳心。她人生的前半段,并没有像自己老爹说的那样,显露出什么大富大贵的模样。日子一天一天过,美女变成老太婆,吕后望穿了秋水却依然没有看到什么转机的可能,而且不要说富贵了,自己简直是被当成了老爷们使。

由于刘亭长经常满世界浪荡,又不干活,挣得那俩钱又不够他自己败的,所以吕后只能一手事生产,一手带儿女,亲自带着孩子们下地干活。我相信,吕雉的内心深处对他爹是很不满的,因为他爹明明白白的看走了眼,刘邦都成糟老头子了,天天还吊儿郎当的,哪里会是什么贵人!

不过这也让我们看到了,吕太公的家庭教育是有多么的到位,因为即便并没有过上好日子,吕后依然日日夜夜的为家操劳,帮衬刘邦,无怨无悔。吕太公教养出了一个相夫教子,贤惠持重,任劳任怨的好女儿。守得云开见月明,人生很长,只要不死,就会出头,但迎接大福报的前提是,你自己修炼的够深厚吗?吕雉还不知未来等待她的是什么,但生活却一直在往她身上加砝码,似乎就是要看看,这个女人到底是个什么器量!

受了半辈子累的吕雉在刘邦四十大几黄土都埋到脖子的时候又迎来了人生下限的新挑战,由于刘邦私放了囚犯,逃入了芒砀山,他自己倒是跑了,吕雉却因此被抓进了大牢。在牢里面,人往往是没有什么尊严的,尤其女人,有时候,会受到很多不堪的侮辱。吕雉在里面,受了不少苦。

不过刘邦有个好哥们,叫任敖,也在监狱中当差,有一次任敖看见自己的同事在虐待吕雉,一怒之下打伤了那个狱卒,并高调宣称,这个女人今后谁也不能再碰!这份情,吕雉是很感恩的,掌权后,她将当初的这位恩公任命为了御使大夫,算是为当年急公好义的这份情谊开了一张大支票。后来,天下大乱,吕雉被放了出来,她不仅没有恼怒刘邦牵连了自己,反而经常去芒砀山中给成为了原始人的刘邦送吃的,送穿的,还经常为自家男人做广告公关。她告诉沛县父老,是因为我家老头儿脑袋上总顶着云彩,所以我才能找到他。

刘邦的很多广告宣传,都是自家政委吕雉的亲手出品。是啊!不是自家的男人,谁会去这么精心的观察呢?不是拿这个男人当成自己的性命,又怎么会如此的无怨无悔呢?不是将自己的一生和这个男人绑在一起,又怎么会找机会就往自家老爷们脸上贴金呢?

吕雉是一个好妻子,好贤内助,这一点,刘邦是知道的。

事实上,刘邦这辈子掏心窝子商量的对象就两个,一个是张良,一个就是自己的妻子吕雉。

多年的坎坷与风霜让吕雉渐渐通达人性,在不断的摔打与跌倒后,她明白了一个道理:永远不要把自己的好挂在嘴边。感恩的,会心中有数,不感恩的,说再多也没用,反而会害了你。这么多年来,直到刘邦驾崩,吕雉从来没有喊过自己当初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累,哪怕是刘邦后来准备换太子时,吕雉也从没有提到过自己当年咬牙流泪忍过来的岁月。她明白,过去的就都过去了,想保住自己儿子的地位,还得靠自己。作为一个妻子,吕雉是委屈的,从开始到最后,这一点从未改变过。

天下大乱,刘邦提着脑袋闹革命,终于混出来了。在汉中当汉王时,没有派人回来接吕雉,打破项羽老家醉生梦死时没有找吕雉,直到被项羽打的屁滚尿流时,才想起来接自己这位结发的妻子。但你早干啥去了呢?吕雉和刘太公被项羽抓走了,这一抓,就是三年。直到荥阳和谈,吕后才被放了回来,但回到自家男人身边时,刘邦早已宠妃成云,最受宠的那个,叫戚夫人。时光如流水,女人的好时光,就都这么过去了,此时的吕后,已经快四十岁了。

自家男人的心,算是再也拽不回来了,但好在还有一双儿女,还有这份家业可以经营。老爹当初的预言实现了,虽然经历了如此长的时间,而且自家男人打下了天底下最大的一份家业,这是她没有想到的。谁都不是开始就放哪哪灵的,但她却也开始真的学着像一个政委一样,帮着刘邦操持这份家业。

吕雉虽然是一个女人,但却将自己的影响力不断的扩大到了刘邦打天下的这帮功臣宿将中,这在历朝历代的开国女皇后中,都是唯一的。

她导演并制片了杀韩信,剁彭越,手段狠辣。

杀韩信时,她心思缜密的先扣了萧何,或者说萧何主动投诚选边站到了她的一边。杀彭越时,是彭越亲自哭着送上门来的。她没有足够的影响力与政治筹码,彭越是不会走她这条门路的。戚夫人自恃得宠,总希望自己的儿子赵王刘如意能够继承皇位,没事就跟刘邦哭,史书中记载,甚至达到了“日夜啼泣”的地步。

她的这种办法,就特别的妇女化。总认为跟自家老爷们哭闹,就能获得想要的。但女人不是孩子,会哭并不意味着就有奶吃。对男人提要求时,一定要说他还能从你这得到什么,尤其你面对的,还是天字第一号大流氓。你戚夫人,能指望刘邦还从你这得到什么呢?不过即便戚夫人不作,刘邦还是真的有换太子想法的。

有两个原因。一个小原因,是太子刘盈性格柔弱,子不类父。一个大原因,是吕家的势力太大了。

先来说第一个,接班人的性格问题。

他刘邦自己豪气干云,兴之所至可以砍大蛇,也可以把读书人帽子扔地上撒尿,可以回老家泪流满面的唱“大风起兮云飞扬!”,但这个儿子却太特么不性情中人了!刘邦认为,自己的这个嫡子实在是太没出息了。子不类父,咋看咋碍眼!

刘邦在看着太子不时皱眉时,却忽略了自己就是儿子性格柔弱的始作俑者。从小,刘盈这孩子就没怎么有过父爱,因为刘邦总是三天两头的不见人影,后来几岁的时候,自己的父亲就成通缉犯了。

在一场兵荒马乱中,他和姐姐看到了父亲,兴奋地大喊大叫,幸福的觉得终于得救了。但在自己屁股还没有坐稳时,自己就和姐姐被踹下了车。夏侯婴叔叔将他们救了回来,但自己的爸爸又将他们踹下了车。

拍着满身的泥土,他从爸爸凶狠的眼神和不停地咒骂中,他听清楚了,原来是怕他和姐姐拖累了父亲逃跑。父亲不应该是孩子们的最坚强的臂膀吗?好在有夏侯婴叔叔,顶着凶神恶煞的爸爸将我们救了出来,但后来我又知道了一件事,一直陪伴我的妈妈被抓走了。

母子这一别,就是三年多。刘盈在青少年阶段,缺乏父爱,突经大变,唯一的依靠母亲又离他远去,自己这位爹又是连自己孩子都不要的混蛋大流氓,这一切,让他的性格变得柔弱且缺乏安全感。

但好在,他的母亲还是回来了。吕雉的青春流逝了,再也回不来了,付出的心血和苦劳,也不能指望自己的男人会怜惜,还是靠自己吧。刘邦经常出去平叛,后方主要就靠吕雉和萧何,吕雉在不断地政务处理中慢慢的积累着经验,慢慢的积蓄着能量。这些不断涵养的势能,慢慢的在不同的层面散发着热量。

刘邦曾经大庭广众的试探过换太子的问题,但效果就像惹了一群超级大弹簧,那家伙让人怼的啊。朝中的元老们全都旗帜鲜明的站在刘盈身边。叔孙通说:太子,国之本也,根本一动,天下震动!周昌更是直接,急的嘴里磕巴,满脸通红,蹦出几个字:不可以!

除了刘盈是嫡子之外,他的沛县籍贯和他妈的政治影响,帮助他渐渐夯实了自己的太子之位。

从龙的这帮功臣宿将,大多起于淮泗,很多还与吕后久识。比如夏侯婴,如果不是从小看着这俩孩子长起来的,是很难有勇气在那种紧要的关头,在迎着刘邦拔剑破口大骂的时候,铁着心护这俩孩子的。

吕雉母子,对很多大臣,除了君上的关系之外,还有另一层关系,就是乡情。咱们战火中结交,斗争中成长,共同的团结在一个大流氓的旗帜下打下了这份家业,不挺我们刘大嫂我们挺谁?

除了吕后本身就极具政治手腕之外,他的娘家也成为了刘邦在做储君大位决断时的关键因素。

老刘的心情比较复杂。复杂在于他不必担心自己这位柔弱的儿子坐不稳皇位,但又非常担心自己这辈子最终为谁辛苦为谁忙。

吕家的势力实在太大了。

吕家在古往今来的外戚集团属于比较特殊的,他们家并非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那种族以女贵的暴发户家族。人家吕家对于汉王朝的军功贡献非常巨大。由于吕家后来被汉功臣集团给团灭了,所以大量的史实也被销毁掩盖了,史书中往往仅能找到些许蛛丝马迹。

但即便是蛛丝马迹,也足够震撼吓人了。比如说,汉初功侯封赏的阳都侯丁复,封了七千八百户,仅次于萧何的八千户排名第五。曲成侯蛊逢(虫达),封了四千户,陈平不过五千户。

这都是明确从属于吕泽的大将。比如刘邦的铁杆亲信,封了四千六百户的靳歙,起于宛朐的上一战中的关键爆破手陈豨,这些重量级人物都跟吕泽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萧何,郦食其,王陵。

郦食其和王陵不意外,都是一方豪杰,带着队伍加入的,但没想到萧大爷这个沛县高级公务员手中也有班底吧。整个《高祖功臣侯者年表》中的一百四十三个封侯者中,“客从”的侯有十二个,其中包括吕泽、吕释之这哥俩。

第二,入汉为侯。还定三秦,将兵先入砀。

刘邦集团的最早第一波封侯中有他,还定三秦中有他,反攻中原后率先打进了当年的老根据地砀郡。

为什么要单独说一下这个“砀”呢?因为吕家老家是砀郡单父县的,当初避仇到泗水郡沛县时是“重客”。人家吕家在还没天下大乱时,就属于砀郡非常有势力的家族了,人家这回是来拿回自己的地盘。砀县加入到革命的封侯者中,高达23人,其中多人都跟吕家有关系。因为雍齿突然叛变,刘邦最开始在丰邑各种吃瘪时,却轻松拿下砀,还收编了体量当时是自己一倍的砀郡子弟兵(收五六千人),这其中的凑巧,史书无载,但颇有玄机。

第三,也是最关键的一件事。

《侯者年表》、《项羽本纪》、《高祖本纪》、《汉书·高帝纪》在吕泽的史料全部被抹除后全部只留下了一件事。

因为如果这件事不留下,整个剧情就衔接不过去了!当年刘邦在彭城大屠杀中抛儿弃女差点被项羽追死的时候。是丧家犬般逃到吕泽那里的,而且是吕泽发兵帮他东山再起的!

吕家集团并非是完全从属刘邦的!

不然不可能对大领导的爹不上心,或者说他自己的爹要远比大领导的爹重要!

这一大串串联起来后,是一个啥框架呢?

1、吕家兄弟在刘邦革命时最开始是加盟股东。

2、手下有一帮很厉害的将领,丁复、陈豨、蛊逢等。

3、最早一波封侯时就有他们哥俩。

4、能打,还定三秦的关键战役是主力,打出山东后先拿回了老家。

在项羽核心地不远率先占住了砀郡根据地,后来项羽大杀四方反攻时没打动他家。

5、并不完全从属刘邦。

6、在刘邦后面的征战中,是至少和萧何、张良一样“佐”定“天下”的关键性功劳。

具体吕家的细致功劳,将来如果想真相大白天下的话,估计要看考古突破了。

但是,从这些只言片语中,已经很能说明吕家的功劳和势力了。

吕家的这兄弟俩有势力,有人脉,有军功,有资历,对于刘邦集团举重若轻。

因此,刘邦对于立不立刘盈有着巨大矛盾。

他不用犹豫在于,刘盈的这个姥家肯定能帮他坐住江山!而且吕雉这个太后的政务能力还是加分项。

但他又犹豫在于,吕家这一家子从媳妇到舅子们忒特么厉害了,万一吕家把这外甥给踢一边上去呢?

别我最后全扫平了成了给你家做嫁衣裳了。这是汉初的太子位归属大戏频出的真正原因!

他一个劲的扫平异姓王不把地收回来而是安排给自己的亲戚们一个很大的关键,也在于他在防着吕家这一点。最好的齐地,他给了大儿子刘肥,配了最好的国相曹参。

这不得不说是一种很深算计的安排。刘邦的重大疑虑在高祖八年时其实散了一大部分。吕家的掌门人吕泽在这一年死了。但是,刘邦对于太子大位仍然没有最终拿定主意。他对吕家,仍然不放心,老大死了,老二吕释之还在,再加上太后的妹妹,这个势力依然强大。

关于太子之争,曾经一度闹得比较凶,吕后还派吕释之去威胁已经不问世事的求仙达人张良。

第一,吕释之也非常牛。

第二,张良其实是跟吕家有联系跟往来的,尤其那句“君安得高枕而卧乎?”

张真人对吕释之说:炮火狼烟中,皇上听我的,现在皇上的家事,我就递不上什么话了。

但“强要画计”后,张真人又说:在商山中,有四位高士,皇上一直仰慕,但人家却一直不出山,江湖上人称“商山四皓”,想办法让太子请这四位出山吧。不论是当年的张指导还是如今的张真人,不变的永远是疗效。

吕雉派人带了太子情真意切,言辞谦卑的亲笔信,并配了一份厚礼,前去商山求贤。

好在是命中有缘分,四位大神共同出山并成为了刘盈太子位的最强背景光。

看见没,刘邦重病后,被吕家“强迫”的张良可是主动“谏”了哦!这可是自从修仙后,啥都活明白了的子房兄首次发声哦。涉及到吕家,张真人这仙休的可真不那么清净。

看到张良在帮吕家使劲了,刘邦人生中第一次没有听张良的话。这说明刘邦很可能知道张良跟吕家有关系。

在张良劝不听后,不久的一次朝宴上,商山四郜这四位老人终于使上劲了。

宴会上,刘邦发现太子身边有四位毛发全白的老人侍立,衣帽考究,飘飘若仙。

刘邦很奇怪,问道:你们是谁?四位老人上前自报姓名:东园公、甪里先生、绮里季、夏黄公。

刘邦听说后大为吃惊:“我请了你们多年,你们却总是逃避我,为何现在反而要跟随我的儿子呢?”

四位老人回答道:“陛下轻视读书人,又爱骂人,我们坚决不愿受辱,所以才因为恐惧而逃亡。如今听说太子仁孝恭敬,爱护天下读书人,天下人都愿意为太子效死力,所以我们就来了。”

刘邦长叹一声,道:“烦请诸位好好替我照顾太子吧。”刘邦是天下最会看事的,他明白这是一种怎样的政治信号。

太子羽翼已丰。吕家是他一直提防担心的,但商山四郜却侧面说明了一件事:太子有能力打造自己的班底了。他并非是个被摆布的软弱二百五。自己都没请来的四位老爷子,吕家也不可能,倒是刘盈这孩子此时的政治符号是好使的,市场上是认账的。

自此,纠结了好几年马上要走人的刘邦终于放弃了挣扎,再也不提废立太子的事了。在这一系列的连环博弈下,刘盈最终坐稳了皇位。吕后,也迎来了自己主政的十五年。

这样的吕后和吕家 刘邦可能会杀吗?

10

西汉建立后,吕后和戚夫人围绕着谁的儿子当太子这件事情展开了激烈的斗争,戚姬凭着自己年轻貌美以及刘邦对自己儿子刘如意的喜爱,完全不顾自己的身份和地位,多次触怒吕后,其实刘邦偏向于立刘如意为皇帝,认为他很像年轻时的自己,而太子刘盈为人太过仁厚,刘邦不喜欢他,多次想废掉太子,立赵王如意为太子,都在吕后和群臣的反对下作罢。 在刘邦奄奄一息之际,他为了保护戚夫人母子其实是做了很多的工作,但是始终没有下决心杀了吕后,或者说是没有能力杀掉吕后。大飞哥认为原因如下:

一、顾念夫妻之情

晚年的吕后,年老色衰,已经失去了刘邦的宠幸,作为刘邦的结发妻子,她随刘邦出生入死,吃了很多苦,刘邦在外打拼的时候,吕后在家照顾刘邦的父母、抚养年幼的子女,刘邦有很多女人,吕雉之所以能封为皇后,是有她的过人之处的,她坚毅、处事干练、果断。就像前面说的,吕雉为稳定刘邦的大后方做出来很大的贡献。

二、吕后羽翼已丰,刘邦已失去掌控

刘邦晚年在征讨彭越时,吕后就联合萧何秘密处死了韩信,体现了她非凡的政治手段,后来留侯张良献计,将刘邦久邀不来的“商山四皓”邀请下山辅佐太子刘盈,至此刘邦深知吕后的实力自己已不能动摇,基本上已经丧失了立赵王如意的决心。

但是仍然想办法保全他们母子,为了避免吕氏一族做大,甚至要陈平持节赐死樊哙于军中。但是,樊哙命大,陈平故意拖延时间、尚未到达樊哙军中,刘邦病死,陈平紧急回到长安,去向吕后复命,可见此时朝中大臣已尽为吕后所用。

三、任命周昌为赵国相

公元前198年,刘邦与戚夫人之子刘如意受封赵王,刘邦深知吕后的凶狠残暴,自己百年之后,戚姬母子难逃一死,为了保全戚姬母子,刘邦做了最后的努力,在赵尧的建议下任命对吕后和太子刘盈有恩、且功勋卓著的周昌为赵国相国,名为辅佐实为保护刘如意。

公元前194年,刘邦病死,吕后多次要求赵王如意到京,周昌为保全赵王多次上奏请辞,吕后大怒,先将周昌调至京城,后宣赵王来京,最终赵王还是难逃一死,被强灌毒酒所杀,至于他的母亲戚夫人,则被吕后砍去四肢、拔光头发、毒哑嗓子而死,可谓残忍至极。

汉初太子之争,我们在同情戚姬母子悲惨遭遇,谴责吕后手段残忍的同时,应对这件事有一个客观的认识,凡事有果必有因。戚夫人自身不重视培养自己的班底,靠姿色起家,她没有吕后的心机,也没有薄姬的胸襟和平和,为了儿子能登上皇位多次想置吕后母子于死地,有这样的结果这也算是咎由自取了。

我是大飞哥 欢迎关注我!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