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语言
互联网跟制造业不同的是:制造业是以产品为基础的产业,产品可以标准化。而互联网是以沟通为基础的产业,所有的沟通交互都离不开统一的语言表达。
美国有3亿多人口,互联网就容易形成产业,而且美国的官方语言英语也是世界通用的,因此美国的互联网产业很容易往世界范围扩张。
日本人口只有1.27亿,略多于广东省,想发展互联网产业真的很难。而且日本社会过于保守化,使得日本的新兴产业如互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移动支付、独角兽企业都很落后。
而在欧盟,人口最大的是德国,只只有区区八千万,仅仅相当于四川省。几十个国家拼凑而成的组织,文化分裂、语言纷杂,德语、法语、西班牙语等等,想发展互联网产业真的很难。
所以欧洲的制造业可以领先,但互联网却很落后,直到现在,整个欧洲没有一家大的互联网公司。所谓风水轮流转,各领风骚数百年。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源地都是欧洲,然而第三次工业革命和第四次工业革命,都是信息革命,欧洲真的也该歇歇了。
举个例子,比如你想在荷兰开发一个像谷歌一样精确的搜索引擎,首先在初期你得雇佣1,000个工程师,但问题是一个不足2000万人口的荷兰,市场能不能支撑起这么大项目的运转?
而中国人口13亿,统一用汉语。这简直就是互联网的最好土壤!
2、人口
欧美、日本这些国家的商业环境是“地廉人贵”,而中国的商业环境是“地贵人廉”。
正是因为中国的“地贵”,导致线下实体店租金成本高,成本最终传导到商品价格上。而网上商品无需支付昂贵的租金,所以网购才那么受欢迎。
中国的“人廉”主要体现在大量廉价的劳动力去做快递员,(中国以前的廉价劳动力在工厂,现在的廉价劳动力在路上),可以做到江浙沪6块钱包邮、隔天到货。但是在欧美就做不到,因为人力成本太贵了。在中国你买一桶水可以免费送到你家,在欧洲就送不起……
另外,互联网拼的就是规模效益,比如同样开发一个网站或者App,8000万人使用也是这个成本,13亿人使用也是这个成本,边际收益不可同日而语。
归根结底:中国的互联网是承接了中国制造业的人口红利。这就是中国的电子商务水平超过了美国的根本原因,中国最终成了世界上电子商务最发达的的国家。
另外,欧洲高福利很多人羡慕,人们已经丧失了强烈改变自身处境的意愿,热衷于安心踏实的工作。而中国的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完善,再加上急剧攀升的房价,很多人迫切的像改变自身境遇,而创业成为社会几乎唯一的上升通道,互联网也成了最好的选择,因为它不需要多么雄厚的基础,更需要的是创新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因此涌现了一波一波的互联网创业浪潮。
最后:技术密集型产业代表着一个国家科技和产业的最高发展水平,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各种先进的劳动手段和各种新型材料等。
随着科技发展,科技成果转入生产过程日趋加快,显示出社会生产向知识密集型产业发展的趋势。
它是一个国家科技、教育和经济实力等多种因素综合发展的产物。
不是互联网巨头出现在了中美两国,而是只有中美两国的政治经济科技发展水平,支撑起了这些互联网巨头,这是我们的底气所在
而且,互联网产业仍然有非常宽广的发展空间,它具备这样的潜质:
在这个万物互联网+的时代
互联网行业不是一个垂直行业,它会像电力行业一样,渗透进所有行业,在方方面面改变我们的生活。
我们现在需要考虑的只是,怎么能更快地投入进去,拥抱发展的浪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