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史记》记载,汉高祖刘邦在壮年时,曾做过官吏“泗水亭长”。刘邦喝点小酒,流连美色,为人洒脱不羁。平时和官府中的官员混得也很熟,连当地县令家请客,他都是座上客。刘邦就是在县令家吃酒,被老泰山吕公相中,从而娶得妻子吕稚。刘邦在当地非常吃得开,俨然是一位头面人物。那么他所任职的泗水亭长是个什么差使呢?
刘邦幼时家境虽谈不上是大富大贵,但家中有田地,温饱不成问题,应该是小地主家庭。刘邦的父亲被村人尊称为“刘太公”,刘家在村中应该是有一定地位的。古时官衙中的小吏也都要求家境良好,比如担任押司的宋江就出自小地主家庭。所以刘邦能出任亭长一职,说明刘家在村中也属上户。
刘邦年轻时是一位游侠。说好听的是一位游侠,其实就是一个市井小混混。
刘邦不喜劳作,下地干活对他来说是不可能的。整天不务正业,结交一帮酒肉朋友到处蹭吃蹭喝。卖狗肉的樊哙就是刘邦这时结交的朋友。
刘邦的大哥刘伯在世时,刘邦经常带哥们到他家蹭饭。刘伯在前202年早逝,其后刘邦依然故我,还是经常带领一众狐朋狗友到寡嫂家吃喝,令其嫂不悦,故意用勺子刮拭锅底,假装没饭了。
刘邦知情后,倍觉无面,也很不爽。后来刘邦打下天下后,二哥被封代王,四弟被封楚王,却迟迟不给大哥刘伯一脉封赏。在父亲刘太公的说情下,这才将刘伯的儿子刘信封侯。
但刘邦还在怨恨大嫂,封刘信为侯时,还不忘酸她一把,把刘信封为羹颉侯,意即刮锅侯。
由于刘家家底不错,刘太公在村中又有一定地位,后来游手好闲的刘邦时来运转,被村人举荐为泗水亭长。这成为刘邦命运的转折点。
那么,亭长一职有何职责,它类似于现代的什么官职呢?
秦时,废分封,设郡县。全国被划分为三十六郡(后增至四十余郡)。郡以下设县,县以下依次设乡、里、亭。
值得一提的是,乡和里依然是县以下的行政机构,其中里是最基层的行政机构,而亭只是一个治安组织。
秦时,间距十里便设一亭,十个亭编制为一乡。一个亭管辖的人口约有二百五十人,相当于现在的一个中等规模的行政村。
亭最初只是一个军事交通机构,负责交通使者的接待和住宿以及官府公文的转交。
后来,亭的职能逐渐演化,更加注重于维持治安以及缉拿盗贼的职责。
亭的驻地被称为亭部,设亭长一名。亭长下设佐吏二人,分别为求盗和亭父。其中,求盗的职责为维持治安,而亭父负责亭内的日常杂务。这两名小吏的职责类似于现代的外勤和内勤。
由于亭是一个治安组织,有军事机构的性质,所以亭长一般从退役士兵中选任,也可以由符合条件的武吏担任。刘邦应该是符合后者的。
从亭长的职责来看,亭长类似于现代的派出所所长,只不过管辖的人口偏少。
只不过,现代的派出所所长是正儿八经的公务员,是在编干部,同刘邦的泗水亭长不能同日而语。
古时,官和吏是有严格界限的。官员是朝廷任命的,在朝廷的人事部门是有备案的。
而吏就不同了。虽然统称为官吏,吏其实就是地方自行聘用的编外人员,协助官员完成大量的具体事务。
刘邦担任的亭长一职,虽然在当地威风八面,却是没有任何品阶的编外人员。
虽然刘邦在官府内部只是一个不入流的小吏,但他性格豪爽、好结交朋友,又喜欢施舍,人缘好啊!
刘邦做了亭长后,很快和县衙里的同僚们混得很铁。
萧何当时是县衙的一名主吏,主管刑狱,正好分管刘邦这一摊子。
萧何的下属狱掾曹参,负责管理监狱,是刘邦的直接上司。
就连后来西汉的开国功臣滕公夏侯婴,当时也只是县衙的一个马夫。
不过,不管是身为上司的萧何、曹参,还是身为马夫的夏侯婴,刘邦对他们都是豪爽仗义,他们也共推刘邦为带头大哥。
泗水亭长虽然是个芝麻小官,但正是在此任上,刘邦结识了县衙中的萧何等人,积累了强大的人脉。正是靠着这个团队的强大合力,终使得楚汉之争中,最初并不看好的刘邦最终完胜项羽,夺得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