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马谡一失守街亭,诸葛亮就要全线撤退?街亭真的如此重要吗?
答案是肯定的,确实很重要。
街亭的重要性是和诸葛亮“平取陇右”的战略息息相关的。
一、诸葛亮为什么要“平取陇右”?
蜀汉北伐的终极目标当然是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了。但是这是一个宏大的目标,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从曹丕篡汉(220年)到诸葛亮北伐(226年),时间已经过去了七年之久,若按曹操算起,曹魏在北方的统治已经达到了第三代,中州政局稳定。所以诸葛亮只能选择曹魏统治相对薄弱的雍凉地区,作为阶段性的战略目标,先进攻并占领陇右,再图关中。
自东汉起,凉州扰攘一百多年,是东汉王朝统治极不稳固的地区。就曹魏而言,情况也差不多,凉州是曹魏最后才解决并纳入其统治的地区。并且,在此之后,凉州也一直并不太平。
《三国志·张既传》:
“是时,武威颜俊、张掖和鸾、酒泉黄华、西平麹演等并举郡反,自号将军,更相攻击。”
这件事发生在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当时曹操甚至已经取消了凉州的行政建制。曹丕篡汉以后,出于加强对凉州控制的考虑,又重新恢复了凉州建制,并且以安定太守邹岐为凉州刺史。然而凉州依然并不太平,再次爆发了叛乱。
《三国志·文帝纪》:
“十一月辛未,镇西将军曹真命众将及州郡兵讨破叛胡治元多、卢水、封赏等,斩首五万馀级,获生口十万,羊一百一十一万口,牛八万,河西遂平。”
从黄初元年(220年)到黄初七年(226年),曹魏凉州的叛乱几乎没有停止过。这甚至影响到了当初曹丕是否趁吴蜀夷陵之战出兵的决策。
由此可见,凉州确实是曹魏统治最为薄弱的一环,诸葛亮选择先取陇右,无疑是正确的,而“平取陇右”的方略也符合诸葛亮一贯以来“西和诸戎”的政策,并且在蜀汉重要的政治文献中有明确的体现。
《诸葛亮集》载刘禅北伐诏书:
“凉州诸国王各遣月支、康居胡侯支富、康植等二十余人,诣受节度。大军北出,便欲率将兵马,奋戈先驱,天命既集,人事又至,师贞势并,必无敌矣。”
这里,所谓的“凉州诸国王”指的凉州境内各少数民族君长首领,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曹魏在凉州政治基础的脆弱。总而言之,诸葛亮“平取陇右”既符合他一贯的战略方针,也符合当时的政治军事的实际情况。
二、平取陇右和街亭位置的关系
关于这种历史地理的问题,笔者觉得,没有什么比用一张三维地图更能直观地说明问题了。
我们从地图上可以看到,秦岭余脉和陇山把整个陇右地区与关中平原隔开,仅有少量穿越陇山和秦岭的通道连接关中和陇右。诸葛亮的想法就是封锁这些通道,如果一旦成功封锁这些战略通道,就算魏军再多,在陇山也无法展开,更无法发挥其优势。这样整个陇右地区就会失去和关中的联系,蜀汉占领陇右就只是时间问题了。而蜀汉一旦得到了陇右,就可以进而拿下整个凉州,从而获得土地、人口以及其他宝贵的战略资源。
而街亭,就位于陇山通道的关键性位置。当然,陇山之间的通道并不只有街亭一处可以扼控。但是街亭无疑是当时最为重要的一处,这一点几乎是魏蜀都同时意识到了,所以我们才看到参战双方都“不约而同”地去抢占街亭。
街亭的重要性在于它是曹魏从关中驰援陇右的最快捷通道的要冲,虽然魏军也可以绕道北边的安定,但是耗时较长,在战争时期这无疑会增加很多变数。另外大家可能会问,为什么不走最为直接的渭水河谷通道,渭水河谷虽然看起来也最为直接,直线距离相对较近,但是这里河道险峻道路难行,甚至依靠水运都相当艰难。在我国第九个五年计划期间重修的宝鸡到天水的道路,在全长仅126公里的路线上,建设了八十七座桥梁之多,桥隧比达到了近70%。地理环境之恶劣,道路条件之艰难,由此可见一斑。
在历史上,除了早期秦人迁徙偶有使用以外,很少有用于军事的记载,这跟其地理条件恶劣,不适合军事行动有很大关系。而实际上,秦人后来也是绕道关山草原另辟道路,从陇县沿着汧河到达宝鸡的。
三、第一次北伐的战局决定了街亭一旦失守,诸葛亮就只能退兵
按照前文的分析,蜀军夺取陇右的关键在于封锁住陇山,而封锁陇山的关键又在于扼守街亭等陇山通道要冲。所以第一次北伐的成败就变成了,要么先全取陇右,有一个稳定的后方,依靠陇右为支撑,和东边过来的魏军在陇上周旋;要么先封锁住陇山,使得关中的魏军无法支援陇右,从而迫降陇右诸郡。
第一次北伐,诸葛亮出其不意,打了曹魏一个措不及手,蜀军的战事开始进行的比较顺利,这就是所谓的“三郡叛魏,关陇响震”。然而在这种局面背后,蜀军其实存在相当大的隐忧,那就是蜀军分散在各地攻城,陇右有很多小而坚固的堡垒和军事要塞,这些地方依然被魏军牢牢控制。
在这种情况下,蜀军的后方其实是不稳固的,特别是诸葛亮大本营所在的位置西县,直接受到来自祁山堡的威胁。还有一点,也颇为重要,那就是如果没有一条安全的粮道的话,蜀汉主力上陇封堵来自关中的魏军,也是极其危险的。所以当街亭失守以后,诸葛亮马上就感觉到了“进退失据”,既无法阻止关中魏军上陇支援陇右,又无法全取陇右,实际上是陷入了魏军的反包围。
在这种情况下,诸葛亮只能“退军还汉中”,第一次北伐就此功败垂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