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秦军一直很强,至于为何会让人觉得秦军变弱了。一方面是对手太过强大,一方面军队的战斗意志确实有打折扣。

陈胜吴广的张楚政权败亡,内部原因是战斗成果迅速扩大,领导集团过于乐观。外部则是章邯率领秦军对其进行了毁灭性回击。如果当时秦军弱不禁风,不可能在抵挡住义军的进攻下,同时将其一举消灭。而当秦军的对手换成地表最强生物项羽时,强弱也发生了根本变化。

秦末乱局中,真正的主角只有一人,这便是项羽,一部秦末大起义讲的就是他的发家史。项羽在巨鹿一战成名,战后坑杀数十万秦军,更是让人闻风丧胆,与之对敌不战而降。项羽的强悍自是不必多言,但一人终究不能左右时局。

那么,我们来聊聊,秦军自身到底发生了什么本质变化。

秦国统一六国后,征调大批部队进行大型工程作业,原本的军事化部队变成了工程化部队,军人变民工,其中大量的秦军主力离开故土,或岭南抵御瘴气,或北疆啃沙子。换言之,秦军不是在戍守,就是在工程作业。义军攻入关中,中央临时释放奴隶抵挡,想一想也是醉了。上一位这么做的仁兄(纣王),最终结果便是死无葬身之地(鹿台自焚),肉食者不读书不看报吗?

无论正儿八经的秦军,或临时组建的奴隶部队,他们的战斗意志都大打折扣。为什么?奴隶部队也不打紧,推动秦国人上阵杀敌的原始动力是商法(军功赏赐制度),只要有商法在,割完草(打完仗)回来,小爷就是上等人了。但商法实施基础是要有土地,没有经济支撑的战争进行不下去,秦军战斗积极性也不会很高,生产要讲究生产积极性,战斗也要有积极性。秦朝丧失了对关东地区(函谷关以东)的控制,以项羽马首是瞻的旧六国势力不断压缩秦国生存空间,千年关城函谷关又岌岌可危,秦朝面对自身无法承重的庞大秦军,只能开出空头支票,这样秦军战斗积极性自然不高。

总结一下,法度破损,人心涣散。战争不再是发家致富的门路,而仅是为旧王朝续命,军人的战斗意志也会随着旧王朝的倒下一起烟消云散。


本文为五经博士原创,欢迎点赞留言!

最佳贡献者
2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主要是情况不同了。

在统一六国时期,敌人是五国,秦国则是自己坚实的后方。

而秦国实力足够强,自然可以一一吃掉其他五国。

然而,秦始皇死后,国家因为超出承受力的军事作战和大型建设,已经到了天怒人怨的地步。

比如公元前219年秦始皇派屠睢率领五十多万大军分五路南下征服百越,结果攻广西大败。秦军因为战斗伤亡和可怕的传染病,死亡高达30万之多。

秦军这次战争所动用的部队还是以之前灭楚国的部队为主力,但是为了适应南方作战,秦军这50万大军中也有不少于10万人的原楚国部队。

即便如此,秦军损失了30万,等于将之前的主力损失大半了。

除了长期战争的损失以外,秦朝的各项劳役不分国家,将自己的秦国人也搞得很惨。

比如修建长城,秦始皇使用了近百万劳动力,占当时全国总人口的二十分之一。

这是什么概念?

而秦朝并不只是一个长城工程,还有很多其他工程,占用大量的劳动力。

而古代的农业生产水平低下,医疗也低下。

这样不顾老百姓乱搞劳役,导致土地无人耕种,饥荒很快盛行。民夫被迫离开故乡去外地,很容易感染传染病导致横死。

仅仅长城下死亡的民夫就不计其数,死尸太多导致骨头互相依靠,都无法倒下去。

这种情况下,秦朝其实众叛亲离,连自己的秦国子民也反了。

当时秦朝能够依靠的,只有王离卫戍长城的一支精锐军队,以及章邯的部队(大部分是修建长城的民夫)。

依靠这两支部队,秦军开始打了不少胜仗,消灭了诸如陈胜吴广之流。但是,依靠区区两支军队想要平息全国的反叛,这是根本办不到的。

甚至章邯的部队也窝里反,他们本来就是因悬赏才参战的民夫,现在悬赏却不能兑现,人人都不愿意作战。

所以,秦朝是因为暴政搞垮了自己。

3

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秦始皇统一六国时,大秦号称兵甲百万,二十万护卫京师,三十万北击匈奴,五十万南下征服南越。

护卫京师的二十万秦军在动乱初期用来镇压农民起义,损耗严重。

北方戍边的三十万秦军在巨鹿之战被项羽击溃,秦将章邯摔剩余秦军投降。

南方五十万秦军没有北上平定暴乱,而是封锁道路,在赵佗的率领下建立了南越国。


当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短时间内大量民众响应,

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贾谊《过秦论》

为什么陈胜、吴广这样的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迁徙之徒,竟能有如此号召力,人心思变啊,秦法暴虐,天下之人无法忍受,不施仁义,而选择强权镇压,一但没有了威慑力,则人心思变,统治便会出现裂痕,此时的秦国,就像一个出现裂痕的鸡蛋,看似坚硬,实则一触即溃。


北方军团主帅蒙恬冤死,大军群龙无首,南方军团深入不毛之地,道路阻塞,此时的秦国内部及其脆弱,陈胜吴广选择的时机非常好

就像贾谊在《过秦论》写的那样,陈胜的地位远比上山东六国诸侯,陈胜的军队同样远远比不上六国勇士。却能将秦军打的节节败退。

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巨鹿之战,项羽一下打垮了王离的北方军团和章邯率领的中央军以及被释放的囚犯所组成的四十万大军。二十万降军全部坑杀。

从此,大秦根基已无,秦王子婴只能投降。

4

题主的问题是:秦始皇统一六国时,大秦军队那么强,为什么他死了没几年,就弱到那种地步?

秦始皇统一六国的时候军队那么强,为什么他死后没几年,秦军就不行了呢!

秦军从强到弱可不是经历了几年的时间,只是经历了一年的时间就这样了!

陈胜、吴广起义发生的这一年是秦二世元年秋天。

当时陈胜、吴广揭竿起义,除了两名秦朝的军官之外,其他人并没有装备武器,也就是说,陈胜吴广率领的这900人,都是拿着木棍去进攻的秦军。

结果,他们非常轻松就攻占了大泽乡,后来又攻占了附近的县城蕲县,并且很快将队伍发展到了几万人,兵车六七百辆。

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成功之后,鼓舞了山东地区的老百姓和旧贵族,他们纷纷揭竿而起,很快就形成了声势浩大的几乎遍布整个山东地区的反秦大起义。

换而言之,不仅仅是大泽乡附近的秦军战斗力差,几乎全国的秦军的守卫部队战斗力都不强,所以才能够被一群群拿着木棍的乌合之众打败。

那么,秦军战斗力退化为什么这么严重呢?

三个原因非常重要:

  • 第1个原因,当时秦国在秦二世的领导下朝纲混乱,影响到了秦军的战斗力。

秦军之所以战斗力强悍,一个非常关键的原因就是军功制。

商鞅变法制定了军功制之后,秦军怯于私斗,勇于公战,每逢听说要打仗都欢欣鼓舞,最终成为虎狼之师。

可惜,秦二是领导下的秦国由于朝纲混乱,军功制已经面临崩溃。

秦二世胡亥登上皇位之后,重用赵高,无辜杀掉了蒙恬,蒙毅等人,不仅让秦军将领寒心,也让军功制为基础的秦国法制遭到摧毁。

秦军的心态也发生了变化,心态变了,战斗力也就差了!

  • 第2个原因,秦军兵团战斗力虽然强,但是被稀释掉了。

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初,秦国有500万人口,100万军队,这是秦朝的基本盘,是秦王朝管理天下的基本盘。

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这支百万大军不得已被稀释掉了。

比如,长城要塞进驻了大量秦军,南方的百越地区驻守大量的秦国军队,山东六国各地也驻守大量秦国军队,关中地区的本部更要有大批秦国军队。

秦军虽然数量多,但在全国各地都有驻扎,导致当秦末起义爆发之后,秦军面对的农民军处于绝对劣势,所以打不过也是很正常的。

  • 第3个原因,秦国军队当时受到突然袭击没有防备。

虽然秦始皇在世的时候一直试图将反秦势力扼杀在摇篮中,可惜山东六国民间仍然是暗流涌动。

比如,项羽家族在江东地区几乎收揽了当地所有的人才,而当地政府对这一切却毫不知觉。

项羽家族只是其中最典型的一个例子,通过大泽乡起义引发山东各国的大规模反抗来看,原六国境内类似于项羽家族这样的反秦力量遍布天下,这些人蛰伏于民间,一直在找机会,所以当大泽乡起义之后,全国各地同时响应。

秦军受到突然袭击,还没等组织起来就被占有绝对优势的农民军消灭掉了。

这就显得秦军的战斗力差,其实组织起来的秦军战斗力还是很强的。

例如后来各国联军面对王离所率领的秦军军团,连对抗的勇气都没有。

5

秦始皇统一了六国,成为了千古一帝,何其的威风呀!

可是,令人不解的是,为何他死后仅仅不到两年的时间,大秦帝国怎么就突然崩塌了呢?这不像是那个统一六国的秦军呀!

说到这里我们就不得不说,秦始皇生前的排兵布阵,最终给他的江山带来了不可逆转的结果。

本来秦朝的大军有一百万还有多!

当秦始皇统一六国当了皇帝之后,他觉得这么多军队,若是不用他们,真的有点可惜呀。所以,他就把七十万大军放到了岭南,去岭南开疆拓土去了。

岭南也就是今天的广东、广西等广大领地。

这些人到了岭南之后,就平定了岭南,把岭南纳入了大秦的版图。

但是,到了秦始皇死后,秦末大乱了,这些岭南的军队就不受控了,他们在赵陀的领导下,就封闭了和中原往来的道路。

赵陀自己在岭南自称为南越王。

秦朝的七十万大军,就这样脱离了秦朝的控制。

我们说过秦朝有100多万大军,除去派到岭南的70万,还有30万。

这30万大军,秦始皇给了大将蒙恬,让他北逐匈奴,修建万里长城去了。

后来我们都知道,秦始皇死后,秦二世胡亥联合赵高和李斯杀了公子扶苏,因为大将军蒙恬也是扶苏的人。所以,蒙恬也就被杀了。

蒙恬被杀之后,30万大军就落到了副将王离的手里。

可以说王离的这30万军队,才是秦朝的主力,才是秦二世真正能够调遣的军队。可是,在秦末大乱的时候,这30万大军遇到了一个更强悍的将军。

这个将军也就是西楚霸王项羽。

我们都知道项羽打的成名之战就是巨鹿之战,在巨鹿之战项羽干掉的军队,就是王离带领的这30万大军。

最后在巨鹿之战中,王离下落不明,应该是死在了乱军当中。

所以说秦始皇死后,他的这100万大军,基本上都没有发挥多大的作用。一个是不受控了,一个是被干掉了。

事实上真正发挥作用的是章邯带领的20万大军,这20万大军主要是给秦始皇修建皇陵的囚徒组成的。

当时陈胜的大将周文就要打到咸阳了,秦二世无兵可用,若是去调修长城的30万大军,根本来不及了。

所以,章邯就让二世给他权力,让他挑选20万囚徒,稍加训练,正是这一支军队力挽狂澜,把即将攻入到咸阳城里的周文大军给赶跑的。

后来,周文被章邯打的怀疑人生,最后周文觉得自己太丢人了,连囚徒都打不过,所以,他也就选择自刎了!

然后章邯的军队又开始去攻打其它的起义军,不管是刘邦的起义军,项羽的起义军,都被章邯打的到处逃窜。

在这期间项羽的叔父项梁,还被章邯给杀死了!

项羽在打了巨鹿之战后,他迎来的敌人就是章邯了,章邯和项羽打了几个月不分胜负,最后章邯为了保命就投降了项羽。

项羽这边也到了弹尽粮绝的地步,所以,他接受章邯的投降。

因为那个时候赵高已经把秦二世的权利给架空了,对于章邯来说,他即便是剿灭了起义军,也是死路一条,因为赵高不容许比他功劳大的人存活的。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章邯不得不带着20万秦军投降了项羽,章邯投降项羽之后,为了安全期间,项羽让人把章邯的20万秦军全部给活埋了。

所以说这个时候也就没有秦军了,到了赵高把二世给杀了之后,秦国也就灭亡了。

因此说秦朝的灭亡是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共同导致的。

内部就是赵高这个搅屎棍子,把秦始皇的后代基本上都给干掉了,当然了他是利用胡亥,先让胡亥把自己的兄弟姐妹全部干掉,然后又把类似于李斯这样的耿直大臣给干掉,最后导演了一个指鹿为马,把秦二世干掉。

外部原因就是赵陀的70万大军脱离了秦朝的控制,还有项羽的强悍,刘邦等人一起断送了大秦的江山。

6

方圆论坛在线

秦军依旧还是那个英勇善战的秦军。不管是秦始皇统一六国时期的大秦铁军还是秦末乱世的秦朝军队。他们从来没有变过。一首《无衣》可以充分体现出秦军的战斗精神和战斗意志。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之所以秦朝会败在农民起义军手里的原因很多。秦军战斗力并没有改变。改变的是其他的方面。

首当其冲的问题就是兵源不足。秦军虽然悍勇强大。但数量不足也是非常致命的。秦朝没统一之前国家为了讨伐征服六国所以保持着数量相当庞大的军队。但秦朝统一后的十几年中,秦始皇依旧维持着一支庞大的军队。其目的是为了征讨北方胡族和南方百越,以及剿灭各地原六国余孽。据数据统计,秦朝当时人口不足两千万。而当兵服役的人数却超过了将近两百万。全国壮年男子有三分之一在当兵。但即使如此秦朝兵力依旧紧缺。

秦朝建立后秦始皇开始着手征讨百越之地开疆拓土。秦始皇采取赵陀等人的意见迁移关中50万秦军至岭南与当地人民族融合,并且征讨不臣之族。这一下子秦朝四分之一的大军就被彻底困住了。也因此导致关中空虚,大大动摇了秦朝的统治基础。与此同时北边的蒙恬征讨胡族的部队也有三十万大军。这么一来秦朝的军队有一半被死死的困在南北两地。而剩下的近百万大军需要镇守全国。百万大军看上去很多,但全国一分下来就寥寥无几了。这也是为什么说兵员短缺的原因。

另一方面就是秦军士气低落的原因。秦二世皇帝上台后徭役征发的对象进一步扩大,农民的困苦达于极点。要知道士兵的家庭都是百姓,也就是说他们的亲人都是被压迫剥削的群体。这种情况下你让士兵还怎么全心全意的给你卖命?再有就是农民起义的规模实在太大了。再加上原六国余孽的兴风作浪,所以动乱的规模更是加剧了。在原六国之处,随随便便就能征召上千人造反。


以陈胜吴广和周文等起义军领袖为例。他们任何一人都聚众数十万人。也就是说秦军一直都以一己之力对抗数倍的敌人。长此以往下去岂能不败。就算秦军在悍勇也架不住起义军人多。事实上在乱世初使时期,秦军屡屡获胜,而起义军则被打的溃不成军。只不过后来军队消耗以及物资消耗硬生生把秦军给拖垮了。这才导致最后的失败。

感谢阅读。喜欢的朋友请关注转发评论支持一下。

7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想当年秦始皇统一六国时,秦朝大军何等威武霸气,兵锋所至无人可敌,没用多久就首次完成中国古代真正意义上的大一统,创下不世之伟业。

秦始皇死后,胡亥继位,各地农民和六国旧贵族纷纷起义,秦朝很快就结束了。这给了人们一种印象,曾经强盛的秦军突然之间变弱了,然后自然而然的产生一个问题,秦军为什么弱到这种地步?

其实,秦军从来不弱,镇压秦末大起义的压根不是秦军主力。主力不陪胡亥玩。

巨鹿之战中,项羽破釜沉舟,用五万楚军战胜四十万秦军,这是中国古代军事史上以少胜多的典型案例。

能有这样的战果,一方面是因为项羽乃天生将才,以大无畏的精神激起了军中士气,另一方面是因为章邯、王离带来的正规军只占很小的比例,更多是临时征召的平民或罪犯,军事素养很差,见血就慌了。

秦朝的正规军并不算少,已经出土的秦简上记载,秦朝的兵役制度是这样的:一个成年男子一生须为国家服役两次,每次一年,一次为正卒(地方军),一次为戍卒(边防军,陈胜吴广起义前就是这种身份)。

除此之外,还有一种后备军“更卒”,每年训练一个月,视实际情况来征召。

按照这种制度,以秦朝人口公认2000万的基数,最少能提供正规军百万之数。

那么,秦末大起义的时候,这些人去哪里了呢?奉秦始皇的旨意,有的北上抗击游牧民族,有的南下开疆拓土。

北上那一支由蒙恬带领,《史记》上的记载是“秦已并天下,乃使蒙恬将三十万众北逐匈奴,收河南”,大家注意,这里的河南并不是指河南省,而是指现在的内蒙古河套南伊克昭盟一带。

匈奴从战国时代就一直侵扰中原,那时主要是赵国与之对抗,后来秦国发动灭赵之战,赵国调集所有将领兵马反抗强秦,无力再管匈奴,匈奴就趁机扩大地盘,试图染指中原。

秦始皇当然不能容忍这种事情,腾出手来就派蒙恬带大军开往北部边境,这些就是当年横扫天下的秦军精锐,匈奴根本不是对手,被蒙恬打得丢盔弃甲,望风而逃,蒙恬之名响彻草原,威震匈奴。

但匈奴始终还是个威胁,秦始皇令蒙恬监修万里长城,以阻挡匈奴铁骑南进的势头,并修建从九原郡(今内蒙包头市西南)直达秦朝皇宫的“直道”,为巡游天下做准备。这条直道长达一千八百里,秦始皇驾崩的时候都没修完。

蒙恬在北方做了很多事,被称为“古代开发宁夏第一人”。后来就发生了那场夺嫡悲剧,公子扶苏、蒙氏兄弟都被赵高和胡亥逼得自杀了,但蒙恬带出去的三十万秦军没有被调回去,依然驻守长城,抵御匈奴。

秦朝内乱时,接替蒙恬之位的王离带兵回来镇压起义军,但那只是一小部分,据说将士们因为扶苏和蒙氏兄弟死得冤枉,根本就不愿意为胡亥卖命,固守长城不回师。

正是因为有这支军队的存在,哪怕中原乱成一锅粥,匈奴都没法分得一杯羹。

南下的那一支就更牛了,兵力有五十万以上,秦始皇的命令是“经略岭南”, 什么叫“经略”?就是先攻打、后开发,打服之后再谈其它。岭南又是哪里呢?相当于现在广东、广西及海南全境,以及湖南及江西等省的部分地区和越南红河三角洲以北地区,那时属于未开化地域。

这支大军以屠睢为主将、赵佗为副将。兵分五路浩浩荡荡,一军塞镡城之岭(今越城岭一带,跨越广西和湖南),一军守九疑之塞(今九嶷山一带,位于湖南),一军处番禺之都(今广州),一军守南野之界(今江西南部),一军结馀干之水(今江西余干县一带)。

岭南不好打,好不容易打下来后,秦始皇设立了南海、象郡、桂林三个郡,命令大军留守当地“屯戍”,这一屯戍,可就回不来了。

秦始皇死后,屠睢、赵佗等将领生了异心,只在一旁观望,并不出兵帮助胡亥。

后来屠睢死了,赵佗自立为国王,为防止中原战乱南延,他杀了秦朝安置在岭南的官吏们,换上自己的亲信,并封了中原通往岭南的四道关口,断绝通向中原的新修道路。

所以,并不是秦始皇死后秦军就变弱,而是他活着时就把秦军主力派出去了,胡亥不得人心,出去的将领不愿回来效忠他,导致国中兵力空虚,只能征民夫上战场,战力自然很弱。

【我是一粒沙,喜欢就关注我吧!】

8

强和弱都是相对而言,如果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所有的人都人心的向背,那么它必定是衰弱的,只要有一个小小的缺口,就像洪水一样,一泻千里;如果一个国家即使贫弱,但是总能够同仇敌忾,一致对外,紧密团结,哪即使军事弱小,但是国家还是比较强大的,如日本。

9

这个问题可以换成“秦朝为什么在秦始皇死后没几年就分崩离析了”,秦朝并不是弱,而是统治的方法有些问题。

秦朝自任用商鞅开始变法以来,整个国家都变成了一部战争机器,把国内的所有资源都几种起来为战争服务,把所有的人民都打造成坚不可摧的战士,如此倾全国之力的结果虽然统一了全国,所谓“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可是国民的神经也被绷的紧紧的,人民的生活被控制的十分严格,所有的事情都有法律作出规定,一人犯罪,其他人全部连坐,这种办法在有目标敌人的时候,可以发挥出国内全部的能量,但是当秦始皇打败其他国家,统一了全国之后,如果还不及时改变策略,就有可能反噬自身,在秦始皇在位时,始皇帝英明盖世,文韬武略,可以控制住全国的局势,可是一旦换成了其他人,比如秦二世这种容易被忽悠的主,就有灭国的风险。果然,秦二世继位之后第二年发生了陈胜吴广起义,继而爆发了全国性的农民起义,最终在起义大潮中秦国覆亡。

秦始皇给二十留下了十分丰厚的政治资本,只要他继位以后实行宽松的统治政策,也不至于落得身首异处的下场,但是他的做法恰恰相反,在赵高的教唆下,他更加严刑峻法,以更加苛刻的法律来统治人民,徭役更加繁重,赋税也更增多,人民不堪重负,唯有起义一途径才可能有生还的机会。而另一方面,在赵高的蛊惑下,秦二世诛杀了许多有能力的人,一周后面被刘邦项羽攻入咸阳,覆灭秦朝,实是可惜。

10

我认为,秦军弱吗?不弱,弱的是秦国。

秦帝国如沙上城堡,根基薄弱。

首先,秦始皇统一中国,花了多少时间?不到10年。自前230年至前221年,从灭韩开始,到灭齐,十年时间够干啥?根本不够稳定后方。

在建立大一统的帝国之后,秦始皇仍然推行法家思想,采取严法重典的统治策略,强制推行车同轨、书同文等治理手段,不与民休息,反而继续进行扩张战争,这是秦国迅速灭亡的一个根本原因。这些政策导致秦国失去了原六国贵族的支持,十年时间,根本不够削弱这些百年贵族的势力。

所以,一旦秦帝国出现不对劲的情况,这些贵族就会出手,比如项羽。



秦军消耗太大,导致自身出了问题

其次,秦十年之间连下六国,听起来很厉害,但实际上兵员消耗的厉害,尤其是攻打南方百越,战争持久,损失太大,消耗太多生力军,要知道,秦军虽多,但精锐始终是少数。

攻打西南的,大多来自一直处于攻伐状态的野战部队,这些部队的损失是秦国一时半会儿补充不上来的,毕竟老兵需要时间来成长。自此,秦国陆军就失去了原有的战力。只剩下北边的骑兵主力,但也长年在攻打匈奴,损耗不小。

如果秦一切正常,这个损耗,自然可以通过时间恢复,可惜,秦二世是非主流,这就是致命一击,打断了兵员的恢复生态链。

到了秦后期,兵虽多,只不过早已不是当初让人闻风丧胆的秦军了。



防御方是吃亏的一方

最后,这里要说明一个概念,秦军百万,指的是秦国,这并不意味着,秦国在哪个地点,都有一百万部队。平摊到整个帝国,也就那么回事,在局部战场上,秦军并不占优势。

比如,前期打项羽,秦军主力仍然在南方和北方,中间剩下的,只是寻常部队,这就意味着,单挑项羽时,秦军虽有百万,但在这个局部战场上,可能处于劣势,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巨鹿之战。



所以,秦军弱吗?不弱,地盘太大,打仗的地方太多,所以分摊到每个点,就显得弱了,拆东墙补西墙实在太难,明末也是这样的名场面。

更何况,秦国根基不稳,失去内部支持,秦国灭亡前,几乎已经等同于当初秦始皇单挑六国的局面。以秦始皇的能力,都要一个个来,现在六国一起上,那秦二世当然只有跪的下场。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