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常遇到的情况多为上热下寒。孩子上焦有火,只要身体一有风吹草动,“引火出洞”就会咽喉肿痛、口干口臭、口腔溃疡、胸闷烦躁频繁发生,下焦有寒,腹痛腹泻、手脚怕冷、尿频、大便稀溏也层出不穷。
其实,上热下寒多是由于机体气机不通畅所致。机体的正常运行,都要依赖气的升降出入,只有气机升降出入正常,气血才能周流不息,营养全身。清朝何梦瑶说过这样一句话“脾胃居中,为上下升降之枢纽”。如果中焦壅堵,特别容易上热下寒,你说的孩子有地图舌等症状恰恰说明了这个问题。
人体气机如何正常运转呢?
五脏各有各自职责,脾气向上升,胃气向下降,脾胃起到枢纽的作用,调控全局。肝气随脾气由左向上升,胆气则随胃气由右向下降,就像左右护法一样调畅身体气机。
人体气机处于一个动态平衡之中,肾主水,心火向下,使肾水温暖,肾水不至于过度寒凉。肾水上承于心,使心火不至于过度旺盛,中医称之为『水火既济』,心肾相交。
如孩子脾虚或积滞,不能枢纽气机,此时脾气不升,胃气不降,乃至肺气不能向下降,火自然瘀阻在上焦,而下焦得不到温煦则下焦寒凉,形成上热下寒。
小儿推拿穴位调理思路:清心火,通中焦,温下元
参考穴位:
清天河水,清心火,天河水代心经受过。
八卦、清胃、推四横纹,行气导滞,健脾和胃。
二马,上三关、外劳宫,温补肾阳,扶元固本。
寒包火怎么调理呢?
就是我们俗称的外寒内热,寒把热包住了,外寒是标,内热是本。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对于寒包火应先去寒,再清热去火。这种情况可按风寒感冒兼清内热或消食导滞手法来推。
诊断要点:流清鼻涕,畏寒怕冷,手心湿热,舌质红或舌苔厚或伴有食积。
小儿推拿穴位:头面部四大手法(开天门,推坎宫,运太阳,揉揉耳后高骨各1分钟),一窝风,顺八卦,平肝清肺,清天河水,推四横纹,顺揉腹,上捏脊。
开天门
推坎宫
运太阳
揉耳后高骨
揉一窝风10分钟
平肝清肺
清天河水
可以配合上捏脊。
以上穴位如不会操作,妈妈奶奶可私信我输入病名或穴位名称,比如上火、保健、感冒、咳嗽等,有视频也有文章。
分享以上心得,希望能帮到大家。我们在临床带教中总结了大量好的经验和做法,更多关于小儿养护的小儿推拿、视力和艾灸方法等,可关注爱婴堂“小儿推拿殿堂”,张家纲专心专注小儿推拿技法传承与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