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薄姬是汉高祖刘邦的嫔妃,汉文帝刘恒的生母,在古代通常都会将皇帝喜爱的嫔妃或者皇后和皇帝合葬在一起,但后来贵为太皇太后的薄姬却没能和刘邦合葬,独自葬在了“南陵”。薄姬为何会和儿子葬在一起呢?

薄姬并没有和儿子汉文帝合葬,而是选择葬在距离汉文帝的霸陵不远的南陵,属于同地不同陵。《史记·卷四十九·外戚世家第十九》记载:“薄太后後文帝二年,以孝景帝前二年崩,葬南陵。以吕后会葬长陵,故特自起陵,近孝文皇帝霸陵。”

根据上面的史料,我们先梳理一下这几位关键人物的入葬顺序。刘邦驾崩后葬于长陵,长陵是从刘邦登基第二年就开始修建的大型帝陵,规模和构造都是当时最好的。吕后死后与刘邦合葬在长陵,两人合葬不和陵,高祖陵在西,吕后陵在东。同时,跟随刘邦南征北战的这些功臣和一些贵戚也都陪葬在这个长陵中。

汉文帝刘恒四十七岁就英年早逝了,葬在霸陵,汉文帝的陵墓为了防盗没有在地面起坟。汉文帝之子汉景帝刘启即位后尊薄姬为太皇太后,可以说从刘恒继位开始,薄姬的地位已经非常高了,自己的亲孙子刘启即位后薄姬的地位依然很高。汉景帝即位两年后,薄姬去世。汉文帝虽然是著名的孝子,但由于比薄姬去世的早,他也无法决定薄姬葬在何处。

吕后和汉高祖是一代人,而刘邦的长陵已经有吕后与其合葬了,薄姬身份又十分尊贵,葬在何处合适呢?薄姬,也就是薄太后去世前曾留下遗诏,要葬在白鹿原上,在长陵和霸陵之间,以图左望刘邦的长陵,右望儿子刘恒的霸陵。

薄太后陵因在刘恒的霸陵的南侧,又被称为南陵。薄姬此人一生不争名利,由于出身地位不被重视,也没被吕后刁难,顺利随儿子刘恒前往代国,做了代国太后。吕后去世以后,大臣在商议重新选皇帝的时候,对这些皇子生母的背景非常重视,以防出现第二个吕后。刘恒被选为皇位接班人的重要的一条理由就是“薄氏仁厚”,可以说薄姬的仁厚为她和儿子争取到了最宝贵的机会。由于薄姬没有吕后的心机,没有野心和争权夺势的抱负,薄姬没能进入长陵。当然也是因为薄姬不是正嫡,不能与刘邦合葬。

薄太后和汉文帝刘恒的感情十分深厚,在二十四孝的故事中就有汉文帝刘恒亲尝汤药的故事。在薄太后生病卧床的三年中,刘恒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薄太后所服用的汤药,刘恒都要亲口尝过才让薄太后服用。

我们看薄姬晚年的地位,自己葬在何处完全可以由自己决定。正是因为薄太后仁厚的性格和与汉文帝刘恒的感情,薄太后才在去世前决定要单独葬在南陵。南陵的规模并不大,长宽不过百余米,远不及拥有五万多陵邑户口的长陵。

最佳贡献者
2

简单的来说,刘邦当年一夜风流之后,就再也没搭理过薄姬,薄姬只是刘邦后宫一个妾室,因为命好躲过了吕后的残杀,终于笑到了最后。


吕后是刘邦的正房,与刘邦合葬不合陵名正言顺。而且吕后去世的早,早就占好了位子,薄姬又是一个不慕虚名的人,绝不会与吕后争得合葬的荣誉。

薄姬可以说是最有戏剧性的女人,她最初嫁给了魏王赵豹,赵豹听闻相士说薄姬定生天子,认为自己是有天命所归,于是背叛了刘邦自立为王。却没成想,韩信一举灭掉赵国,自命不凡的赵豹成了阶下囚,薄姬也被当做战利品充当后宫的女工。


薄姬一生第一个戏剧性的一幕,就是作为一个女工,却受到了刘邦的宠幸。刘邦无意之中来到了后宫的织房,看到专心致志织布的薄姬居然暗生情愫,于是一夜之后薄姬被纳入后宫之中。也正因为这一次,薄姬就怀上了汉文帝刘恒,也正验证了薄姬定生天子的预言。此后,刘邦几乎忘了这个命途多舛的女人,直到有一天他的爱妃提到了薄姬。他的两个妃子是薄姬的好友,在刘邦面前美言了几句,于是刘邦暗生恻隐之心,薄姬被从此有了名份。

薄姬虽然有了刘恒,但根本在后宫排不上名号,刘邦也几乎没有再见过薄姬,薄姬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也正因为如此,薄姬逃过了吕后的清算,为汉文帝刘恒登上帝位创造了条件。


刘邦去世后,吕后为了给年幼软弱的汉惠帝扫清障碍,对刘邦的妃嫔和皇子进行了血腥的清洗。刘邦最宠爱的戚夫人,被做成“人彘”,戚夫人的儿子也惨遭毒手。但是因为刘邦对薄姬的不闻不问,吕后认为薄姬和刘恒对自己毫无威胁,于是薄姬和刘恒躲过了一劫。

薄姬一生第二个戏剧性,就是刘恒登上帝位。由于吕后残杀刘氏一族,使得刘邦后来损失殆尽,以至于吕后去世后,汉帝国的继承权让汉朝长老们犯了难。于是,汉帝国的继承权就落到了刘恒身上,这可以说是汉朝版的猪吃老虎的故事。


薄姬作为太后期间,实行仁政,以黄老之术治天下,主张与民修养,为文景之治打下基础。薄姬晚年为自己选下了白鹿原作为自己的墓址,极目远眺可以看见刘邦和刘恒的陵墓。薄姬之所以不选择和刘邦合葬原因有三;其一,薄姬并非刘邦的皇后,而吕后却是刘邦的正室,薄姬与刘邦合葬不仅是僭越之举,而且有名无实。其二,吕后早已占据了合葬的宝地,薄姬合葬实属无地可容,古代最讲究堪舆之术,对陵墓地形的选址非常重视,认为这会影响到后代的兴衰。其三,薄姬是一个与世无争的人,她不懈与吕后争得合葬的荣誉。


我是【历史方位】,喜欢的朋友+关注哦!欢迎大家的点赞、留言、转发哦!

3

简单来说,是因为薄姬不能跟刘邦合葬。

薄姬是汉高祖刘邦的妃子,汉文帝刘恒的生母,她出身不算高贵,也不受刘邦宠爱,只得宠幸一次,之后剩下儿子,就很难再见到刘邦了。

也是因为薄姬不得宠且低调,所以刘邦去世后,薄姬母子躲过了吕后的清算,眼看着刘邦生前的宠妃戚夫人被做成人彘,薄姬心中焉能没有庆幸?

而在薄姬的影响下,刘恒也很低调,即便不受宠,他也是刘邦八个儿子中的一个,也可能成为吕后为儿子扫除障碍的目标。

事实上刘邦的八个儿子有五个的死因都跟吕后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长子刘肥认妹妹为母才得以活命,最后郁郁而终;次子刘盈也就是吕后的亲子,据说他是看到戚夫人惨死受到了惊吓;三子刘如意直接被毒死;五子刘恢和六子刘友皆因吕后而死;七子刘建死于意外,独子被吕后所杀,绝后。

安然无恙的只有吕吕后养子刘长和刘恒,而刘恒的封地在兄弟之中算是最差的一列,濒临边境,要抵御外患,同时还要防范朝中的威胁,这可是块锻炼能力的封地。

吕后去世后,周勃等人诛杀诸吕,迎立刘恒为帝,是为汉文帝。

作为外地封王入京,刘恒在京城毫无根基,但他却凭借自己的手腕,迅速让自己从代国带来的亲信掌握了中央许多权力,并且轻松将周勃等功臣解除了权力,进而开始了他文景之治的治理大业。

刘恒是明君,也是孝子,他称帝后,薄姬由王太后改称皇太后,而太后生病之事,刘恒每天都会去看望母亲,薄姬喝的汤药,他都要先尝过后再喂母亲喝下,这就是亲尝汤药。

薄姬信奉道家思想,一生都很低调,一般来说,这种性格的人寿命都比较长,薄姬也是这样,他一直活到孙子汉景帝在位时期,也就是说,刘恒先于她去世,可谓白发人送黑发人。

汉景帝尊祖母为太皇太后,他继位两年后,薄姬去世,葬于南陵。

南陵既不是刘邦的陵墓,也不是刘恒的陵墓,即薄姬既没有跟丈夫合葬,也没有跟儿子合葬,原因很简单,因为礼制。

汉初的礼制跟后来有些不一样,之后因为追封皇后的存在,一个皇帝可以与多位皇后合葬,但在汉初,皇帝只与一位皇后合葬,妃嫔侍妾无法跟皇帝合葬。刘邦有皇后,那就是吕后,她的地位是无可撼动的,跟刘邦合葬在长陵。

薄姬只是刘邦的侍妾,汉初礼制又不允许追封其为皇后,只得称其为文帝太后,独自起一陵墓,即南陵,考虑到母子情深,南陵靠近刘恒的霸陵,但并不是母子合葬,这更不合礼制。

到了东汉建立,东汉光武帝刘秀追尊薄太后为高皇后,但学者们公认的刘邦皇后还是吕后,东汉成书的《汉书》中仍称薄太后为薄姬,而不是高皇后。

4

公元前155年低调精明、与世无争的薄太后在儿子去世两年后也追随儿子西去。薄太后死后由她的孙子汉景帝处理后事,当时的刘邦已经和吕后合葬于长陵,薄太后作为刘邦的妾室死后是要葬入妃陵的,当时的高景帝刘启知道祖母不喜欢与人争风吃醋,但又怕委屈祖母,就为薄太后在自己儿子刘恒的灞陵旁边重新选了墓地,从此母子相随。


薄姬是汉高祖刘邦的妾室,可有可无的一种。没有戚夫人的恩宠,没有吕雉的权利,但她却有个九五至尊的儿子,并得已善终。


用命中注定来形容薄太后的一生最合适不过。


薄太后是以私生女的身份出生的,薄太后的父亲原是一介文化人,在秦朝时与魏王宗室的一个女子相好,并生下了薄姬姐弟,只不过薄姬的父亲在讨生活的时候,死于乱世之中,留下薄姬姐弟和母亲相依为命。


幼年的薄姬母女三人活得非常辛苦,生活全靠母亲为别人做工为持生计,就这样一直养活姐弟两个成人。

秦朝末年,魏国旧族魏豹自立为王,由于薄姬的母亲也是魏室族人,就想着把女人送给魏豹,以改变贫苦的命运,为了让女儿得到魏王的重视,薄太后的母亲就对其说,全城最有名的相士许负说过薄太后有母仪天下的命,魏豹听后激动不已,对当时的薄姬是宠爱有加。

魏豹仗着有相士的话,不把当时的刘邦、项羽放在眼中,在也不帮昔日的主子刘邦做事,自立为王。

结果却是不久刘邦就把项羽收拾了,接着又灭了魏王豹,而魏王的后宫自然也给充公了,刘邦把魏豹的姬妾全部编制到自己的宫中,漂亮的留下来自己享用,薄姬就是其中之一,丑的就做宫人。


薄姬自从被刘邦收纳入够宫后,就再也没有见过刘邦更不要说宠爱,但薄姬却有两个儿时的好闺蜜也在宫中,三人曾经有过:苟富贵、莫相忘的约定,所以在两人得到刘邦的宠爱后,在刘邦面前推荐了薄姬,刘邦被三人的感情所感动,并宠幸了薄姬,也就是这次宠幸薄姬有了刘恒,不得不说薄姬的运气好。

生下刘恒后的薄姬基本上就再也没有见过刘邦,而薄姬深知后宫生存之道,所以就在宫中一直保持着低调、谦让的性格,和儿子在宫中过着与世无争的日子。

而正是因为薄姬与世无争低调的性格,在刘邦死后成功的躲过吕雉的毒手,母子得以外代国封地平安的生活下来。


而吕后在刘邦死后权利集中在吕氏家族手中,正是因为外戚干政导致了汉江山几乎不保,经过一系列的纷争吕雉死后,朝中大臣选择了刘恒继位,原因只有一个,就是看上薄姬母子谦和,低调的品格。

公元前(180)年在重臣的拥戴下汉文帝刘恒继位,并册立母亲薄姬为薄太后,而在薄太后低调勤俭节约的影响下,刘恒继位后体谅民间百姓疾苦,大减赋税徭役,大汉朝也迎来新的高峰“文景之治”。


而薄太后本人也在安稳的生活状态下终其一生,其死后依然保存了生前的处事风格,选择了陪在儿子的身边。


5

首先要说的是你问的这个问题太模糊,你所说的这个薄姬是否是汉高祖的姬妾,是不是汉文帝的母亲。如果不是的话那你指的是哪一个朝代的薄姬,如果是的话我们再来答题。

再一个问题就是有什么证据证明薄姬和自己的儿子汉文帝葬在一起呢?

自古英雄爱美人,虽然刘邦算不得旷世英雄,与项羽的豪气差那么一些,但是他能够成为帝王就是不简单的,这个我们得服气,不管他以前有多么无赖,多么屌丝。

是男人都喜好女人,自然刘邦也不例外,不过刘邦跟别人貌似还不太一样,就是特喜好寡妇这一口,如曹夫人,戚夫人,还有就是薄姬。

薄姬原来是魏王豹的老婆,作为王后她跟着魏豹享了几天福,不过由于魏王豹在项羽和刘邦之间荡来荡去,最后靠向项羽,被刘邦所灭,魏王豹成为了俘虏,魏国国土也成为了刘邦管理的一个郡,薄姬被带进宫中的工房成为了织布女郎。

可能在薄姬的心里想,她这辈子自己就完了,终生将于这些布机为伴了。

可是令他没有想到的是上天眷顾了她,有一次刘邦闲来无事溜达到织布工房中,看见薄姬有些姿色,便把她纳入后宫,皇帝就是这么任性,想要谁那就是谁!

入到后宫中足足有一年多,她都没有见过刘邦的面,更不用说能够受到皇帝的临幸了,刘邦做为一个帝王,后宫佳丽那么多,自然早把薄姬给忘记了。

可是上天没有忘记她。那还是在魏宫时候,与管夫人、赵子儿三人因年龄相当,关系十分要好,就以姐妹相称,还相约“富贵莫相忘”。

有一次刘邦在花园中和管夫人、赵子儿赏花取乐。此时二位美人想到自己如此富贵,又想到当日她们三人的盟约,不禁将此事当作笑话讲给刘邦听。没想到的是刘邦听后反而对入宫一年多不曾被召幸的薄氏产生怜悯之情。于是当夜便临幸了薄氏,也就是仅此一幸,薄姬在第二年生下汉文帝刘恒。

可能薄姬是幸运的,有的妃子整天跟皇帝在一起,也没有给帝王生个一男半女的,人家薄姬就这么一晚上居然就怀上了,还是个男孩子,你说这得羡煞后宫多少妃子们。

刘邦去世后,那些受宠幸的爱姬遭到吕后的仇视,把他们都幽禁起来,不能出宫,戚姬还被做成了人彘。而薄姬因为极少被刘邦所喜爱,得以出宫跟随儿子刘恒前往封地代地,成为了代地的太后。

母亲是幸运的,儿子的运气也不差的,上天不仅眷顾她,也同样照顾她的儿子。

吕后去世后,吕家势力被剪除,刘恒被刘邦的旧臣们拥立为皇帝,就是汉文帝,薄姬由王太后改称为皇太后。

汉文帝去世后,薄姬的孙子、汉文帝之子汉景帝刘启即位,尊薄姬为太皇太后。两年后薄姬去世,葬于南陵。按照汉朝礼制,薄姬因是姬妾,无法追尊为皇后,就称为文帝太后,史书上多称薄姬或薄太后。

因吕后和汉高祖合葬在长陵,所以薄姬被特地的独自起一陵墓,靠近汉文帝的霸陵,所以我认为薄姬并没有跟他的儿子合葬。

再说了,哪里有母亲跟儿子合葬的,这也不符合古代的礼制,而与汉文帝刘恒合葬的是他的皇后窦漪房。


阿金大哥,一个爱好文史的油腻大叔。

欢迎关注、留言、点赞。

6

我们先来认识一下薄姬这个人,薄姬被刘邦宠幸怀上了之后的汉文帝刘恒。如此便踏上了风雨之路。在勾心斗角的朝堂之上,始终保持着洁身自好的初衷。

薄姬生了一个好儿子,汉文帝,薄姬成为皇太后之后,汉文帝以皇帝之尊仍然对母亲孝顺如初。薄太后曾经生了一场重病,时间长达三年之久,三年中,文帝每天都要看望母亲,常常衣不解带,不眠不休地陪伴在旁边。凡是御医送来的汤药,刘恒都要亲自尝过才会给母亲喂下。为此他也成为让中国人传颂至今的24孝中的第二孝。

薄姬崇尚道学,崇尚无为之境,顺其自然的思想,一生与世无争,凡事包容,为人忠厚,母仪具足,这也是薄姬后来能在吕后专政期间得以保全性命的原因所在。要知道,吕后专政期间先后谋杀掉刘邦八个儿子中的六个,虽然薄姬远在其子代王的封地。但其心性淡泊,是逃离这场劫难的根本原因。

公元前157年,文帝先于薄太后离开人世,他对于让母亲白发人送黑发人的不孝深为抱憾,为了弥补这一个遗憾,刘恒要求将自己的墓葬照,顶妻背母,的方式安放。汉景帝继位后两年,薄姬安然离世。大汉王朝举国哀痛。汉景帝深知他这位祖母的心里没有把她和刘邦和葬,而是临近汉文帝的陵寝旁边安放!!薄姬的心里全部都是汉文帝刘恒。死后与儿子合葬,也算是圆了薄姬薄太后生前的愿望,我们可以看到薄姬满满的母爱!!!

7

“薄姬”二字,在历史上特指“刘邦的小妾,汉文帝刘恒之母”。说薄姬和刘恒葬在一起,一定注意是“同地不同陵”。

西汉陵寝一般都是“同陵异穴,合葬不同合陵”,说白了,皇帝和皇后在同一个地方,分别拥有一座陵寝。比如长陵东西两座陵,东是吕雉,西是刘邦。而后世则是“同陵同穴”。


薄姬在刘邦的后宫佳丽之中地位非常地尴尬,首先,她是叛军首领魏王魏豹的小妾,在刘邦攻杀魏豹后,被拉进纺织厂打工,无论是背景还是地位,比不过其余女人。

其次,她姿色不行。某一天,刘邦驾临纺织厂,不经意瞥到薄姬,把她带进宫,然后一年多没想起她。要不是早年姐妹,苟富贵,勿相忘,估计她孤老一生。这点上,她比不过戚夫人。

第三,她不受宠,在姐妹举荐下,薄姬被幸,但之后刘邦又把她忘了。

第四,她心计不行,比不上吕雉。

但她运气不错啊,一幸怀孕生刘恒,母贫子贵外加隐忍,最终后宫女人宫斗,她薄姬成了最后赢家,儿子刘恒继位,她如愿成“薄太后”,但即便如此,她也是妾室出生。所以说,薄姬地位尴尬。

吕后乃正室,早已合葬长陵,因此,文帝不得不另起陵,但也要陪葬长陵。或许薄姬心里思念儿子,所以她的陵寝位于霸陵之西南,所谓“南陵”,但又在长陵的西边。


如此又成“东望夫,西望子”“背夫向子”之势。

类似清东陵外的“昭西陵”,也就是清孝庄太后的陵寝。这又一桩争论,孝庄曾遗嘱“思儿念孙故不合葬皇太极。”加上,孝庄下嫁,所以议论纷纷。

如果问薄姬愿和谁葬?她估计会选择刘恒,毕竟阴冷而勾心斗角的宫廷之中,仅母子二人相依为命,感情最深。

正是这个原因,正是南陵的位置,所以,当地人又将南陵称作“望子冢”。

8

妻子死了之后,一般要与丈夫合葬,可薄姬临死之前,不愿与丈夫刘邦合葬,而要与儿子合葬,这是怎么回事呢?

薄姬是个苦命的女人,她是魏国宗室女魏媪的私生女,薄姬长大之后,魏媪就把女儿送给了魏王魏豹,给他当侍妾。


然而,魏王后宫佳丽三千,薄姬虽有几分姿色,但比起其他的绝色美女来说逊色不少,所以难以受到宠幸。

这时候,魏媪找了一个有名的相士,给薄姬算了一卦,相士一看卦象,惊讶道:“这个女子不一般,将来贵不可言,可以生出来天子。”

魏媪就把相士的话转告给了魏豹。魏豹窃喜不已,心中暗想:“薄姬是我的女人,他的儿子能成为天子,意思是我也能当皇帝了!既然天命在我,那我就大干一场了!”

第二天,魏豹就与刘邦决裂,准备单干了,而且还私底下与项羽讲和。


这下刘邦气坏了,派了精兵强将攻打魏国,没过多久,就抓到了魏豹并处死了他,并把魏豹的侍妾全部掳了回来,送入宫中织布的工房。薄姬也在其内。

后来,刘邦闲来没事,到工房晃荡了一圈,发现薄姬长得还行,就把她带回了后宫。之后,刘邦就忙于公事去了,就把薄姬给忘了。

直到有一天,刘邦听到侍妾们在说笑,笑话薄姬自打入宫一年以来,皇上从来没碰过她,这才心生怜悯之心,就临幸了薄姬一把。

就是这一次,薄姬怀孕了,命中率百分之百,之后刘邦再也没有碰过薄姬。


所以,严格意义来说,刘邦根本算不上薄姬的“丈夫”,最多算是Y染色体提供者,薄姬对刘邦也不会有什么感情。

刘邦死了之后,吕雉疯狂报复刘邦的女人和儿子,把戚夫人搞成了人彘,把刘如意弄死了,把刘邦的八个儿子杀的只剩下两个,一个是薄姬的儿子刘恒,一个是吕后亲自带大的刘长。

吕雉之所以不杀刘恒,是因为薄姬无权无势,毫不起眼,根本行不成任何威胁。

之后,吕雉死了,刘氏宗族又疯狂“诛杀诸吕”,把吕雉的兄弟姐妹杀的一干二净,杀了姓吕的之后,下一步就是选皇帝了。


刘邦的合法继承人只有两个了,一个是薄姬的儿子刘恒,一个吕雉带大的刘长。

刘氏宗族认为薄姬势力弱小,不会再有外戚干政发生,加之刘恒宽厚仁慈,于是一致推荐刘恒为第二代皇帝,薄姬成了第二代皇太后。

薄姬临死之前,对刘恒说了这样一番话:“儿啊,妈这辈子有你就很知足了,我跟你爹根本没啥感情,所以不希望与他合葬,我希望九泉之下,能继续与你在一起。”

刘恒泪如雨下:“娘,儿子知道了,儿子百年之后,继续下去服侍您!”

薄姬欣慰地闭上了双眼。

9

薄姬为何最终和儿子葬在一起?这个问题怎么说呢?薄太后和汉文帝算是葬在一起,也不算!说葬在一起,是因为薄太后的南陵和汉文帝的霸陵距离很近。说不算葬在一起,是因为薄太后的南陵虽然与汉文帝的霸陵距离很近,却不从属于霸陵系统,而是一座独立的陵寝系统。南陵的地面建筑和封土都是独立的,并不与霸陵共用。从这个方面来看,薄太后并不能算是与儿子汉文帝葬在了一起。



那么,作为汉高祖刘邦的女人,薄太后为什么去世之后不入葬汉高祖的长陵呢?原因其实很简单,长陵已经有女主人了!长陵内除了汉高祖之外,还葬着汉高祖的原配嫡妻——吕后。两座高大的封土位于长陵之内,这是典型的夫妻同茔异穴墓葬形制。汉王朝源自秦王朝,秦王朝两位皇帝——秦始皇和秦二世(子婴未称皇帝,且为亡国之君,根本没有皇陵;实际上秦二世是被赵高以黔首礼下葬的,他的陵墓也不能完全算作皇陵)都没有册立皇后,自然也就不存在帝后合葬的问题。因此,汉长陵是中国两千余年皇朝史上第一座帝后合葬陵。



在长陵规划、建设之时,汉王朝根本没有考虑到侧室扶正的皇太后去世后该如何下葬的问题,因为彼时根本没有侧室扶正的皇太后!长陵当初的规划就是汉高祖刘邦与嫡妻吕后合葬的规制,并没有给后来的薄太后留下位置。而且,汉初也并没有后来那些侧室扶正皇太后的相关丧葬制度。但是,在汉文帝成为皇帝之后,汉王朝出现了第一位侧室扶正的皇太后,也就是薄太后。薄太后去世之后,汉文帝很明显已经绕不开这个问题了。那么,如何安葬生母薄太后成为了一个让汉文帝头疼的大问题。



薄太后虽然贵为皇太后,是汉文帝的生母。但是,在宗法地位上,她的身份仅仅是汉高祖的侧室,是妾!即便把皇太后的地位算作扶正,薄太后也勉强只能算作是续弦继妻。如果葬入长陵,按照宗法制度,她的陵寝规制不可能超越吕后,同等规制也不行!必须比吕后低一个档次。汉文帝虽然是皇帝,但是宗法制度也是不敢轻易违背的。且不说长陵当初规划、建设时没有留下薄太后的位置,作为亲儿子,汉文帝很显然也不想让生母去世之后还憋屈低以妾的身份入土。同时,很可能薄太后生前也像汉文帝表达了同样的意愿,当惯了“天下唯我独尊、皇帝也得管我叫妈”的皇太后,谁愿意死后屈居人下、回过头再当“小老婆”呢?实际上,后来清王朝的孝庄皇太后临终前不愿归葬关外的昭陵,多少也有这个小心思。



最终汉文帝选择了另建后陵的方式,为生母薄太后在自己的霸陵附近选址,新建了一座气势恢宏的后陵、即南陵,成功地解决了皇帝生母去世后不能、也不愿再做小的问题。可能是薄太后和汉文帝母子情深,汉文帝为了将来去世后能够与母亲靠得更近,没有选择在父亲的长陵附近为母亲兴建后陵,而是选择了在自己的霸陵附近。但是,用后来人的说法,实际上南陵还是应当归于长陵体系,而不是霸陵。而汉文帝为生母薄太后另建陵寝的做法也深深地影响了后世两千余年。后来的许多朝代,对侧室扶正的皇太后去世之后的丧葬方式,基本上都沿袭了汉文帝的做法,那就是另建后陵,此举一直延续到了清王朝灭亡。清朝最后一座侧室扶正的皇太后陵——菩陀峪定东陵,也就是孝钦显皇后(慈禧太后)的陵寝,同样采取了另建后陵的做法。



当然,有一些朝代也采取了打开帝陵地宫葬入皇太后的方式。但大多数朝代出于卑不扰尊的考虑,皇帝入葬帝陵地宫、地宫封闭之后,还是选择了为皇太后另建后陵的做法。不仅侧室扶正的皇太后如此,原本就是正室的皇太后亦然。但总体上,侧室扶正的皇太后陵寝规制都不会超越原本就是正室的皇太后,最多也就是规制相当。即便是权倾天下的慈禧太后,也只敢在陵寝的细节上做文章,企图压过慈安太后一头。但是,在陵寝的规制上,慈禧太后依然不敢公开僭越。而那些葬入帝陵地宫的皇后(包括皇太后)们,侧室梓宫的位置同样要低于正室、起码不能高于正室,这就是宗法制度!皇帝、皇太后也不便公开违背。

10

位于陕西关中地区的渭河北部的一片的黄土台塬名叫咸阳原。现在,这里是陕西省西咸新区秦汉新城所在地;历史上,这里不仅是大秦帝国都城所之处,更是整个西汉王朝的皇家墓葬区。西汉的11位皇帝,九位均安葬于咸阳塬上。而没有葬于这个皇家墓葬区的就是那两位继位比较曲折、但成绩很不错的汉文帝刘恒以及汉宣帝刘洵。

刘恒是汉高祖的第四个儿子,母亲薄姬,初被封为代王。刘邦后宫那点事再次印证了“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不受宠的薄姬和不受重视的儿子,得以躲过残酷的争斗而保全,终得富贵。

薄太后从来没做过皇后,当时长陵已经建成,刘邦和吕后都以入葬。如果薄太后入葬长陵,势必无法与吕后的后陵比肩。

薄姬生刘恒不过是与刘邦的“一夜情”罢了。而母子相依为命多年,刘恒是进入二十四孝故事的好儿子——薄姬病重,刘恒每次下朝都为母亲亲自尝药。想来,刘恒不希望母亲在长陵里受欺负,也不希望离母亲太远,所以,把薄太后葬于霸陵附近。

薄太后的陵寝因其在霸陵西南称为南陵。又因南陵西隔渭水遥望汉高祖长陵,故史书有“东望吾子,西望吾夫”的说法,当地人称为“望子冢”。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