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3世纪是属于蒙古人的世纪,也是一个令世界恐惧颤栗的世纪。

从公元1206年成吉思汗统一漠北建立蒙古帝国开始,蒙古大军不断对外扩张,横扫中亚、西亚以及东欧,所到之处毁灭一切,以杀戮为乐,忠实践行成吉思汗的人生价值观:“战胜敌人,夺其所有,使其亲人流泪,纳其妻女才是人生之最乐。”面对呼啸而来的“黄祸”,欧洲人惊恐地认为,这是上帝的惩罚之鞭--不然怎么会如此疯狂且势不可挡?

1259年夏天,在中国西南四川盆地嘉陵江流域的一个山城要塞,“上帝之鞭”却意外地折断了。一年前,蒙古大军分三路准备灭亡南宋,蒙哥大汗亲率主力攻击四川,一路所向披靡,次年却在合川钓鱼城久攻不克,蒙哥身亡。

对于蒙哥死因,史学界至今尚无定论。《元史》等记载为病死,酷暑季节,军中痢疾流行,蒙哥染病而亡;另有一些史料认为,系被钓鱼城守军炮矢击中,伤重不治而亡。

鉴于蒙哥大汗亲自攻城的可能性较小,而且在冷兵器时期,远距离被冷枪冷炮击中的概率也很低,蒙哥死于“酷暑+疾病”的可能性大一些。位于嘉陵江上游的合川钓鱼城距下游重庆仅60多公里,气候跟著名“火炉”重庆差多不。

重庆30度以上暑热天气平均70天以上,盛夏40度以上极端高温天气持续近1月,户外地表温度超过60度,摔一跤可能就是“三级烫伤”,“非洲留学生哭着要回非洲避暑”是重庆媒体每年必报的“老梗”。蒙哥进攻恰好是重庆最热的七八月份,钓鱼城又位于三江交汇处,水汽多,湿度大,高温加高湿,从早到晚“蒸桑拿”,对于北方游牧民族而言,这绝对是致命的。

蒙哥意外身亡,不仅使南宋国祚又延续了20年,而且改变了世界历史。为争夺汗位,蒙古西征大军匆忙从欧、亚各地撤军,欧洲各国以及阿拉伯世界得以躲过覆灭危机,钓鱼城因此被称为“上帝折鞭处”“东方麦加城”。

此后二十余年,钓鱼城如同滚滚历史大潮中的中流砥柱,任凭蒙古军队长期围困、持续攻击,我自岿然不动,创造了中外战争史上的奇迹。直到1279年南宋灭亡后,钓鱼城守军以不可杀城中一人为条件与蒙古军队谈判,才终止了抵抗,钓鱼城落下历史帷幕。

四川是南宋支持战争的财力、物力供应基地,战略地位相当重要,蒙古军一旦夺占四川,即可出三峡,顺流东下,直逼江东,径取临安,因此蒙古统治者对这块风水宝地早已虎视眈眈。

南宋宝祐五年(1257年)秋,雄心勃勃的蒙古第四任大汗蒙哥,急于想建立超过父祖的功业,实现四海一统的梦想,不顾诸王大臣们的谏阻,决心对南宋发起全面进攻。他吸取窝阔台汗全线进攻,兵力分散,难以突破长江防御的教训,决定把战略突破口放在四川。计划兵分三路,西路主力攻四川,南北两路分取潭州(今湖南长沙)、鄂州(今湖北武昌旧城)。企图先占四川,再取荆湖,三路大军会师后,顺江东下,夺取临安。

在战争准备大体就绪之后,蒙哥即于宝祐六年(1258年)二月颁诏天下,征诸道兵,屯聚于六盘山。以灭亡南宋政权为目标的步调统一的大进军,就此拉开了战幕。

七月,蒙哥亲率西路主力四万人,号称十万,从六盘山出发,入陇州(今陕西陇县),经宝鸡,入大散关,然后分道沿嘉陵江、渠江、涪江南下,于是年底进抵合州(今重庆合川),把攻击矛头直指南宋的四川军政大本营——重庆。这时,四川数十座山城,或降或陷,或围或困,能够担负起屏障重庆、支撑四川战局重任的,只有重庆北面七十公里的合州州治钓鱼城(今重庆合川东)了。

钓鱼城位于嘉陵江、渠江、涪江交汇之冲,下可控扼三江展开的扇形地区,背依华蓥山脉,地势险峻,易守难攻。既可阻止南下的蒙古铁骑长驱直入,以蔽重庆,又可连接诸江,组成一道封锁开达、夔峡之路的防线。

此时,担负钓鱼城防御任务的守将名叫王坚。王坚原是南宋名将孟珙的部下,孟珙任四川宣抚使时,他随孟珙一起来到四川。入蜀后,王坚参加了四川制置使余玠指挥的北伐汉中之役,因战功卓著被任命为兴元都统兼知合州。

王坚知合州以后,进一步加强钓鱼城的防御。他发动军民修固城墙,开池凿井,并在钓鱼山的南、北两面各筑了一道“一字城”,延伸至江边,以拦截来敌于城墙和江流之外;与此同时,王坚率领城中军民,春季出屯耕耘,秋季收粮运薪,收获储备了大量粮草物资。经过一番努力,钓鱼城城坚、粮丰、水足,布置得当,具备了长期坚守、独立作战的良好条件。

开庆元年(1259年)正月,蒙哥汗驻跸青居山(今四川南充南),欢度新年,并召开前线军事会议,商讨下一步的进军方案。

大臣术速忽里进言说:“重庆以钓鱼城为藩屏,此处地势险要,宋人依险为固,若死守抗击我师,则不易攻破。不如用降人为向导,绕道东下,出荆楚,与鄂州渡江诸军会合,如此则东南之事一举可定。”诸将恃强好胜,邀功心切,加之一路东伐势如破竹,未遇大碍,都没有把小小的钓鱼城放在眼中,认为“攻城则功在顷刻”,因此纷纷指责术速忽里见解迂腐,要求蒙哥出兵攻打钓鱼城。

蒙哥思量再三,也认为拿下钓鱼城,则攻取重庆易如反掌。如此全取川蜀,再挥师东进就无后顾之忧了。主意拿定后,深谙“攻心为上,攻城为下”的蒙哥并未急于出兵,而是派了一个叫晋国宝的南宋降官前去劝降守将王坚。

晋国宝到了钓鱼城,劝降未成,反而被王坚骂了个狗血喷头。在返回途中又被王坚派人捉了回去,押赴阅武场处决了。钓鱼城军民看到这个变节汉奸的可耻下场,人心为之大快,抗蒙情绪日益高涨。晋国宝被杀事件大大激怒了蒙哥。他明白该是用武力说话的时候了,于是合诸道兵进围合州,直抵钓鱼城下。

蒙哥首先作了切断钓鱼城与外界的联系,堵绝荆蜀通道的部署。一方面,他派亲王末哥(蒙哥异母弟)率军攻打渠州礼义山城(今四川渠县东北),曳剌秃鲁雄率军攻打巴州平梁山城(今四川巴中西),以切断钓鱼城与渠江流域诸城的联系,陷钓鱼城于孤悬之中。另一方面,蒙哥又命令纽璘率一部兵力向重庆下游江面进攻,在涪州的蔺市(今重庆涪陵西)造浮梁,以阻长江下游宋军增援,造成“蜀道梗绝”的态势。

蒙哥在部署停当后,便于这年二月带着精心准备的攻城器具,率军从钓鱼城东北的鸡爪滩渡过渠江,在城东南的石子山扎下营寨,准备攻城。

二月七日,蒙哥督师钓鱼城下,指挥蒙古军从东面向东新门与护国门之间的一字城发起了猛烈攻击。城上的宋军早有准备,箭矢、石块雨点般倾泻下来,蒙古军屡次发起冲锋,都未能奏效,伤亡者极多,蒙哥只得下令停止进攻。九日,蒙古军转攻镇西门,再次受挫。

两战的失利,给蒙哥当并头泼了盆冷水,使他清醒了许多。他开始意识到,钓鱼城将是块难啃的骨头,一味靠单向强攻、死打硬拼是很难成功的,于是他开始考虑变换战术。

对付一座孤城,蒙哥自然想到了一个“困”字,到手的肥肉,又何必急于吞下呢?于是,蒙哥命令部队原地休整,一连一个月没有发动攻势。其间城中宋兵每日站在城头上声诟骂,蒙哥丝毫不予理会。

一个月后,蒙哥推想城内粮草大概已所剩无几,认为是重新发动攻击的时候了,就选拔勇敢的士卒组成敢死队,准备再次攻城。蒙哥吸取了前两次失利的教训,决定采取“环攻”的战术,同时从东、北、西三面向钓鱼城发动强攻。

三月,蒙古军兵分三路,分头攻打东新门、奇胜门和镇西门。蒙哥命令各路人马在阵前架起石炮,以配合攻城。在飞石的掩护下,敢死队队员们肩扛云梯,手执刀盾,喊杀着向城下冲去。许多人在冲锋途中就被城上射来的箭矢、飞石击中倒下,也有不少人被射程不够的己方石炮所误伤。不多时,钓鱼城下的江岸上已遍布蒙古兵的尸体。

但蒙古军的攻势并未因此而有所减弱。他们踩着同伴的尸体,继续奋勇前冲。一顿饭工夫,已有成群的蒙古兵冒死冲到城墙下,用盾牌护住身体,开始向城墙上架设云梯。当蒙古兵不顾一切地把云梯支好后,却发现了一件悲惨的事情。原来钓鱼城依山而建,城邑高厚,云梯搭上云,距城头还差了一大截子,蒙古兵登时傻了眼,泄了气。

城上宋军则在王坚等人的指挥下,乘机用钩枪钩翻云梯,又不断发射利箭、檑石,对城下蒙古兵予以痛击。只听惨叫声从城墙下不断传出,撕心裂肺,此起彼伏。几个时辰过后,城墙下已是尸积如山,血流成河。三路蒙古军攻了大半天,不是因伤亡惨重而苦战不前,就是因后军不继而被迫退回。蒙哥发动的第二次攻势又以惨败而结束。

进入四月后,蒙哥又卷土重来,采用“夜袭”的战法,乘着夜色曾一度攻入外城。形势危急时刻,王坚、张珏及时率援军赶到,开城出击,经过奋战,终于把蒙古军赶出了外城。此后,风云骤变,连续下了二十天的大雷雨,恶劣的气候条件使得蒙古军攻势顿减。钓鱼城中的宋军则在王坚的指挥下,夜晚不断出城“斫营”,袭扰敌人,使得蒙古军士气大为低落。

钓鱼城经过数月的坚守,给了南宋军民以很大的鼓舞。宋理宗赵昀以王坚忠节,守城拒敌,万折不回,可为列城之倡,特命优加旌赏。为了确保长江上游地区的安全,他让四川制置副使兼湖北安抚使吕文德率军逆江而上,增援四川战区。吕文德进抵涪州,经力战冲垮江上浮梁,突破蒙古军的封锁,于六月初到达重庆。然后又率战舰千余只,逆嘉陵江而上,增援钓鱼城。蒙古大将史天泽军分两翼,顺流纵击,在槽山(在今重庆合川境内)大败吕文德军。吕文德入援钓鱼城不成,只得领兵退守重庆。

这时,蒙古军围攻钓鱼城已有五个月,仍不能攻下,而巴蜀炎热的夏天已经来临。这一年的夏天奇热无比,又逢天旱,田里的禾苗全都枯死了。蒙古军长期征战,加上水土不服,疫病开始在军中蔓延,病死了不少人,其部队的战斗力大为减弱。

这时内心最焦急的恐怕就是蒙哥了。这位雄心勃勃的蒙古大汗,现在最大的愿望就是尽快拿下钓鱼城,以扭转不利的局势。因此他派前锋大将汪德臣去城下对王坚进行招降。汪德臣多次前往,均被王坚严词拒绝,不由得恼羞成怒,发誓说:“我大军旌旗所向,无不披靡,独此旅拒。捐躯图报,正其时也。”于是他挑选锐卒乘夜进攻外城马军寨。王坚率兵进行反击,两军一直相持到天亮。

第二天,汪德臣又来阵前劝降,大声喊话说:“王坚,我来是给你们指条活路的,赶快投降吧!”话音刚落,城上忽然飞来一块巨石,不偏不倚,正把汪德臣打下马来。汪德臣受重伤被抬下,送往重庆北碚的缙云山寺温泉养伤,不久便一命呜呼了。

汪德臣的死讯传来,蒙哥扼腕叹息不止,直呼失去了左右手,蒙古军的锐气也因此大受挫折。

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钓鱼城内粮草仍旧丰足,城内军民士气高涨,斗志旺盛。为了显示城内的储备和必守的信念,王坚命宋军发炮,向城外抛掷了三十斤重的鲜鱼两尾和数以百计的蒸面饼,并在城上喊话说:“尔等北兵可烹鲜鱼、吃面饼,我们再守上十年,你们也攻不下来。”

蒙哥气得吹须瞪眼,但却无力强攻取胜。他又不甘心弃城撤军,只好加强对钓鱼城的封锁和监视,以待有利时机。为了观察钓鱼城内的情况,蒙哥命人在西门外建筑瞭望台,并亲自到城下督视。当蒙古兵爬上瞭望台向城内窥探时,城上宋军瞅准时机,发射飞石,把探望的蒙古兵打下来摔死。

蒙古军在此期间,伤亡甚众。蒙哥也不幸在一次督战中被飞石打中,身负重伤,蒙古军被迫从钓鱼城撤退。不久,蒙哥在撤退到金剑山温塘峡(今重庆北温泉)时因伤势过重而死去(关于蒙哥的死因有多种说法,一说因病,一说中箭,还有的说中飞石受伤而死;死的地点也有所不同,一说在钓鱼城下,一说在壁山西温泉,也有说在北碚北温泉)。进攻四川的蒙古军随即在史天泽等大臣的率领下,运着蒙哥的灵柩奉丧北归。

九月,南宋朝廷宣布合州围解,擢升王坚为宁远节度使。十月,宋理宗又诏谕四川守臣“恤军劳民,庶底兴复”。至此,钓鱼城之战宣告结束。

钓鱼城之战在中国战争史上,创造了以山城设防击败蒙古军铁骑的奇迹。此役的胜利,使蒙古军会师鄂州、顺江东下灭亡南宋的战略计划彻底宣告破产,从而使南宋王朝暂时免遭灭国之祸,又延续了二十年。










最佳贡献者
2

1.蒙古军意气用事,蒙哥汗不允许在强大的蒙古大军面前有顽强的反抗力量存在。

作为游牧民族,蒙古非常强悍,在古代的时候与我们汉族发起了不少的战争。说起他们为什么非要打下钓鱼城,就要找一下他们民族的征服者性格。当时,蒙古军队非常勇猛,他们一路的南下,势如破竹。几乎不费吹灰之力就进入了大宋的天府之国,开始围攻钓鱼城。相信此时,他们还不知道攻钓鱼城任务的艰巨性!这时也还没有产生非攻不可的念头。

但,钓鱼城里的军民同仇敌忾,誓死不要蒙古军占领自己的领土。为了保卫自己的家乡,他们奋起作战,早??了视死如归的态度与和与城池共存亡的决心!蒙哥汗先派遣宋朝投降过来的人晋国宝到钓鱼城招城内军民开门投降,被宋合州守将王坚斩杀,以表示宁死不屈的坚强决心。蒙哥汗是傲娇与不可一世的!他非常的生气,就决定用武力来解决这座城池。并且志在必得,这个时候才萌发了非攻不可的念头。

2.后来蒙哥汗怕丢面子。

钓鱼城守军团结一致,在主将王坚及副将张珏的协力指挥下,击退了凶猛的蒙军一次又 一次的进攻。钓鱼城易守难攻,蒙古攻打了很久都没有攻打下来,且城内有源源不断的资源来补给他们。这时,蒙古军处于两难境地,自知攻不下来,撤去又觉得丢了面子。

于是蒙古的军营中有人出谋划策,还是先绕开这座城市,占了其它地方回头再来攻这座城。但蒙哥汗就是不信邪,非要攻打钓鱼城。他甚至亲自带领着手下的诸多兵力,对钓鱼城进行了长时间的围攻,发起了很多次的战争,都是被宋军给一一击破,到了最后也是没有攻打下来这个钓鱼城。这个时间是争面子给忽必烈看吧?人,都??虚荣心,蒙哥汗也不例外!
3.与蒙古族较真的性格有关。
钓鱼城久攻不下,蒙古军开始军心不稳。宋军是正义战争,是保家卫国的行为,士气高涨,信心满满,根本不急不慌。后来,蒙古的军队开始对环境不适应了,出现了明显的水土不服的现象,疾病横行,战力大减。但,依然不肯放弃,这是较真的民族!4.在当时,钓鱼城的地理位置很重要!它位于南宋西面,占??此城后,就能顺水而下,南宋背后的屏障就清除了!这也是非攻不可的原因之一。据明万历 《合州志》等记载,蒙哥汗被炮石击中身负重伤,不久不治身亡。至此攻打钓鱼城的行动,才结束了。

3

前两天刚看了个央视播的纪录片,确实让人很震撼。

钓鱼城之战

在公元1259年 ,蒙古号称几十万人马,围攻南宋潼川府路合州钓鱼城,却始终无法攻克,战乱中连蒙古大汗蒙哥也阵亡在城下,守将王坚将军可谓中华英雄。

之后忽必烈在汉臣拥护下建立元朝。直到南宋灭亡后,大势已去,忽必烈又答应绝不伤害城中百姓,守将王立这才弃城投降,时间为公元1279年。弃城后,没有一个人乞求怜悯,守城的32名(一说36名)将军全部拔剑自刎,可谓忠烈千秋。

从1227年开始到1279年结束,四川、重庆军民抗战时间居然长达半个世纪,其中坚守钓鱼城36年!

1251年,蒙哥登上大汗宝座,稳定了蒙古政局,并积极策划灭宋战争。蒙哥为成吉思汗幼子拖雷的长子,曾与拔都等率兵远征过欧、亚许多国家,以骁勇善战著称。1252年,蒙哥命其弟忽必烈率师平定大理,对南宋形成包围夹击之势。

1257年,蒙哥汗决定发动大规模的灭宋战争。蒙哥命忽必烈率军攻鄂州(今武昌),塔察儿、李璮等攻两淮,分宋兵力; 又命兀良合台自云南出兵,经广西北上;蒙哥则自率蒙军主力攻四川。蒙哥以四川作为战略主攻方向,意欲发挥蒙古骑兵长于陆地野战而短于水战的特点,以主力夺取四川,然后顺江东下,与诸路会师,直捣宋都临安(今杭州)。

钓鱼城之战

1258年秋,蒙哥率军4万分三道入蜀,加上在蜀中的蒙军及从各地征调来的部队, 蒙军总数大大超过4万之数。蒙军相继占据剑门苦竹隘、长宁山城、蓬州运山城、阆州 大获城、广安大良城等,迫近合州。蒙哥汗遣宋降人晋国宝至钓鱼城招降,为宋合州守将王坚所杀。 宋开庆元年(1259年)二月二日,蒙哥汗率诸军从鸡爪滩渡过渠汇,进至石子山扎 营。三日,蒙哥亲督诸军战于钓鱼城下。七日,蒙军攻一字城墙。一字城墙又叫横城墙, 其作用在于阻碍城外敌军运动,同时城内守军又可通过外城墙运动至一字城墙拒敌,与外城墙形成夹角交叉攻击点。钓鱼城的城南、城北各筑有一道一字城墙。九日,蒙军猛 攻镇西门,不克。这日,蒙古东道军史天泽率部也到达钓鱼城参战。 三月,蒙军攻东新门、奇胜门及镇西门小堡,均失利。从四月三日起,大雷雨持续 了二十天。雨停后,蒙军于西月二十二日重点进攻护国门。二十四日夜,蒙军登上外城,与守城宋军展开激战。《元史·宪宗纪》称“杀宋兵甚众”,但蒙军的攻势终被宋军打 退。五月,蒙军屡攻钓鱼城不克。蒙哥率军入蜀以来,所经沿途各山城寨堡,多因南宋守将投降而轻易得手,尚未 碰上一场真正的硬仗。因此,至钓鱼山后,蒙哥欲乘势攻拔其城,虽久屯于坚 城之下,亦不愿弃之而去。尽管蒙军的攻城器具十分精备,奈何钓鱼城地势险峻,致使其不能发挥作用。

先锋主帅战死

钓鱼城守军在主将王坚及副将张珏的协力指挥下,击退了蒙军一次又 一次的进攻。千户董文蔚奉蒙哥汗之命,率所部邓州汉兵攻城,董文蔚激励将士,挟云梯,冒飞石,履崎岖以登,直抵其城与宋军苦战,但因所部伤亡惨重,被迫退军。其侄董士元请代叔父董文蔚攻城,率所部锐卒登城,与宋军力战良久,终因后援不继,亦被迫撤还。然而骄横自负的众将领却主张强攻坚城,反以术速忽里之言为迂。蒙哥汗未采纳术速忽里的建议,决意继续攻城。然而,面对钓鱼坚城,素以机动灵活,凶猛剽悍著称的 蒙古骑兵却不能施其能。 六月,蒙古骁将汪德臣(原为金臣属)率兵乘夜攻上外城马军寨,王坚率兵拒战。 天将亮时,下起雨来,蒙军攻城云梯又被折断,被迫撤退。蒙军攻城5个月而不能下, 汪德臣遂单骑至钓鱼城下,欲招降城中守军,为城中射出的飞石击中,汪德臣因重伤,不久死于缙云山寺庙中。

蒙军损失惨重

蒙哥闻知死讯,扼腕叹息,如失左右手。汪德臣之死, 给蒙哥精神上以很大打击,钓鱼城久攻不下,使蒙哥不胜其忿。 蒙军大举攻蜀后,南宋对四川采取了大规模的救援行动,但增援钓鱼城的宋军为蒙军所阻,始终未能进抵钓鱼城下。尽管如此,被围攻达数月之久的钓鱼城依然物资充裕,守军斗志昂扬。一日,南宋守军将重15公斤的鲜鱼两尾及蒸面饼百余张抛给城外蒙军,并投书蒙军,称即使再守10年,蒙军也无法攻下钓鱼城。相形之下,城外蒙军的境况就很糟了。蒙军久屯于坚城之下,又值酷暑季节,蒙古人本来畏暑恶湿,加以水土不服, 导致军中暑热、疟疠、霍乱等疾病流行,情况相当严重。据《马可波罗游记》和明万历 《合州志》等记载蒙哥汗被炮石击中身负重伤,不久不治身亡。

战争影响

蒙哥汗在钓鱼城下的败亡,其影响是十分巨大的。首先,它导致蒙古这场灭宋战争的全面瓦解,使宋祚得以延续20年之久。进攻四川的蒙军被迫撤军,护送蒙哥汗灵柩北还。率东路军突破长江天险,包围了鄂州的忽必烈,为与其弟阿里不哥争夺汗位,也不得不撤军北返。从云南经广西北上的兀良合台一军,一路克捷,已经进至潭州(今长沙) 城下。由于蒙哥之死,该军在忽必烈派来的一支部队的接应下,也渡过长江北返。蒙古的南北两支军队基本上是按预定计划进军的,只因西边主攻战场的失败而功亏一篑。 其次,它使蒙军的第三次西征行动停滞下来,缓解了蒙古势力对欧、亚、非等国的 威胁。1252年,蒙哥汗遣其弟旭烈兀发动了第三次西征,先后攻占今伊朗、伊拉克及叙 利亚等阿拉伯半岛大片土地。正当旭烈兀准备向埃及进军时,获悉蒙哥死讯,旭烈兀遂留下少量军队继续征战,而自率大军东还。结果蒙军因寡不敌众而被埃及军队打败,蒙 军始终未能打进非洲。蒙古的大规模扩张行动从此走向低潮。因此,钓鱼城之战的影响 已远远超越了中国范围,它在世界史上也占有重要的一页。 其三,它为忽必烈执掌蒙古政权提供了契机,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蒙哥汗是一位蒙古保守主义者,他所施行的仍然是传统的政策。这种带有浓厚的蒙古部族和西域色彩的政策,已极不适应统治广大中原汉地的需要。而忽必烈则是蒙古统治集团中少有的倾慕汉文化之士。蒙哥即汗位后,忽必烈受任掌理漠南汉地,他大力延揽汉族儒士,极力推行汉化政策,取得很大成效。但却引起蒙哥汗及其保守臣僚的疑忌,忽必烈因而被罢了官,其推行的汉化政策也被迫取消。忽必烈登上大汗宝座后, 继续推行其汉化政策,逐步改变蒙军滥杀的政策,使中国南部的经济和文化免遭更大的破坏。







4

蒙哥与忽必烈之间,虽然是亲兄弟,但是由于忽必烈任用汉人,采用汉法,在总领漠南军事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威望颇著。虽然忽必烈没有取代蒙哥汗的野心,可是忽必烈的威望日隆,也让蒙哥汗如芒在背。

为了打压忽必烈,蒙哥汗趁着忽必烈远征大理期间,派出了大量的稽查官,考察忽必烈的官署衙门,大肆严刑拷打,试图瓦解忽必烈的势力。随后,蒙哥汗听信谗言,想彻底收缴忽必烈的权利,并且将他软禁在漠北。

(蒙哥汗不信任二弟忽必烈)

忽必烈远征大理,行军打仗艰难困苦,可还是取得了灭国之功,这让忽必烈的威望更加大了。可是当忽必烈听到蒙哥汗的做法时,却敢怒不敢言,在臣子的建议下,忽必烈单人匹马来到漠北面见蒙哥。蒙哥汗还担心忽必烈带领大队人马兴师问罪,看到忽必烈单人单马,立刻表现出了欢迎的态度,亲自给忽必烈倒酒,解释了嫌隙,兄弟重归于好。然而忽必烈也因此被留在了漠北,自此被雪藏起来,不再掌管漠南军政之事。

可是,如果想彻底坐稳大汗位置,蒙哥汗需要和忽必烈一样建立灭国功勋。蒙哥汗环顾四周,发现能打的基本就让其他兄弟打光了,就只剩下南宋还在硬撑。虽然蒙哥汗也知道南宋立国很久,打起来可能不会那么容易。可是越是不容易的仗,才更能显示出主官的能力。所以,蒙哥汗力排众议,在1258年2月启动了灭宋之战。

由于忽必烈被解除总理莫南军事,所以这次南宋的战争有蒙哥汗亲自指挥,他亲自率领大军渡过黄河南下攻宋。

(忽必烈最软禁在漠北)

对这次亲征,蒙哥汗做了较为周密的部署安排,他把留守和林的任务交给了阿里不哥,攻打宋朝的蒙古军队则分成东西南三路。东路军由宗王塔察儿率领,主攻方向是襄樊。西路军跟随蒙哥汗攻打川蜀。

早在窝阔台时期,蒙古军就已经开始进攻川蜀了。时隔十多年,蒙古军攻下了成都等城池,包括了川北等处地盘。蒙古、宋朝军队攻守双方展开了拉锯战,旷日持久。蒙哥汗率领的西路军目标就是全部占领川蜀,沿江而下,灭掉南宋。

南路军由兀良合台率领的云南蒙古军和蛮夷军13000多人,进攻路线是广西、贵州,最后进入长沙。

东西南三路大军原本定在1260年正月会师长沙,然后顺江而下直逼临安,彻底灭亡南宋。这是一个很好的计划,如果顺利进行的话,胜算是比较大的。蒙哥汗这次是废掉了忽必烈的漠南军政大权的首次用兵漠南,因此他派出了几乎所有的蒙古军精锐,还采用了蒙古军最为擅长的大范围的分进合击的战术。

蒙古人最是看重军功,因为蒙古人最崇尚征战,最尊敬疆场上的勇士和英雄。作为成吉思汗的嫡孙,在军事上建功立业,不可或缺。蒙哥汗之所以要亲征川蜀,很大程度上是要借亲征南宋的战功,使自己的大汗地位及其在黄金家族中的威望得以进一步巩固。

(蒙哥汗三路攻宋战略要图)

可是天不遂人愿,蒙哥汗率领的主力军在重庆北14公里的钓鱼城遭遇到殊死抵抗。

钓鱼城位于嘉陵江、渠江、涪江三江汇合处,西南北三面环水,又有峭壁阻隔,东边是华蓥山。自1243年开始,宋朝的四川制置使余玠等著城其上,后来把合州的州衙也迁到此地,构成了重庆以北的一个重要军事屏障。宋军在华蓥山和钓鱼城之间还挖有深壕,城池的四周修筑了坚固的防御工事,储存着很多粮草,还建有火炮炮台,城周围除了险峻的俊岩峭壁和江面,还有一些开阔地,居高临下,易守难攻。这样的地势,还有火器防守,蒙古军攻打起来非常艰难。

1259年2月,蒙哥汗扫清外围后,亲自督促蒙古军和汉军对钓鱼城展开强攻。先攻至江边的“一字城”,而后轮番进攻东、西、北三面的城门。但是宋军在高处还击,防御工事都是用石头堆砌的城墙,蒙古军在江面和低洼开阔地用炮和箭仰攻,难以有成效,云梯也不能发挥效用,从2月到7月,连续攻打5个月,损兵折将,连先锋重臣汪德臣也负重伤身亡。

到了7月,灾难降临。川蜀地区暑热难耐,一般情况下蒙古军都要到高山地带避暑。这下好了,全军驻扎在江面的低洼湿地,瘟疫大起,伤亡疾病使得蒙古军损失惨重。蒙古军只好暂时停止对钓鱼城的进攻,转而进攻重庆。在攻城期间,蒙哥汗在督军时被宋军炮火所伤,不久死于重庆郊外。元朝人自己的史书记载,说蒙哥汗是病死的。蒙哥汗的死因到现在还是个悬案。可能是既受了伤,又得了病。

蒙哥汗死后,随驾君臣扶棺北还,葬于漠北起辇谷。蒙古三路攻宋计划,因蒙哥汗的去世,宣告失败。

(钓鱼城争夺战要图)

蒙哥汗带领的西路军失败北还,这让其他两路策应的军队遭到了严重威胁。塔察儿带领的东路军很不给力,连连失败,蒙哥汗在1259年初就不得已把忽必烈重新启用,主导东线战场。忽必烈也确实不负众望,很快就打开了局面,打赢了几场战役。捷报传到蒙哥汗军中时,蒙哥汗的妒忌之心又起,因此不管其他将官的请求,执意要打掉钓鱼城。不然,以英明的蒙哥汗,竟然受困于区区一座小城,传出去有损蒙哥汗的声望。

主不因怒而兴师,可是蒙哥汗刚愎自用的性格和猜忌之心,使得蒙古军在钓鱼城下损兵折将,最终无功而返。忽必烈的臣僚听闻变故,劝说忽必烈立刻回师争夺汗位。可是忽必烈却坚持在东路再打几场胜仗,还要接应正在南方转进的兀良合台南路军。西路军已经撤走,如果东路军也撤了,那么兀良合台南路军只有13000多人,必然陷入宋军合围,极有可能全军覆没。忽必烈一直坚持到等到了南路军,才率领全军北撤。兀良合台感恩于忽必烈的救命之恩,他的家族此后都是忽必烈一系的铁杆粉丝。

(钓鱼城之战让南宋躲过一劫)

忽必烈全师而还,还带回了南路军,这在这次不成功的攻宋战争中,是为数不多的亮点,忽必烈借此在蒙古人中的威望更加高了。因此,劝进的人数越来越多,还没等到进入草原,忽必烈就在开平召开了忽里台大会,登上了汗位。阿里不哥一看忽必烈这么不讲究,也拉着一干人马在漠北称汗。蒙古宗王各自站队,蒙古帝国因此分裂。

在这个意义上看,蒙哥汗此次折损于钓鱼城,是为忽必烈做了嫁衣。蒙哥汗千防万防,最终还是没防住。是否忽必烈做天子,也是天意不可违?

5

蒙古大军与宋朝的战斗持续了几十年,本来宋朝无法坚持如此之久,却因为一座四川小城,延长了国运,这座改变了宋朝命运乃至世界命运的小城只有2.5平方公里,名为钓鱼城。

钓鱼城是新城亦是坚城

钓鱼城建立在钓鱼山上,钓鱼山的得名来自于一个传说,有一年钓鱼山闹饥荒,钓鱼山的居民就要被饿死之时,在这个危急关头,一位仙人降临在钓鱼山,他每天坐在山头上钓鱼,将鱼分给大家充饥,这座山后来就被大家称为钓鱼山。

钓鱼山的地理位置比较特殊,是一个三江汇集之地,四面环水,又处在嘉陵江的上游,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钓鱼山注定是一个军事重地,而且易守难攻。

最早在宋蒙战争中发现此地险要的人名为彭大雅,时任重庆知府,他目光如炬,看到了钓鱼山的重要战略位置,他认为在钓鱼山建城,乃是重中之重,只是他虽然有眼光,有能力,但是没多久,重庆知府彭大雅就被人弹劾,没能完成建造钓鱼城的壮举。

后来,四川又来了一个重要的人物,名为余玠,他是兵部侍郎,这一次入蜀发誓要收复失地,将完整的蜀地还给祖国。余玠在蜀地各处修筑防御工事,史称“四川八柱”,在抗击蒙古大军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修筑的过程中,钓鱼城同样被余玠看中,而且列为了重中之重。他为了修建好钓鱼城,特意请来了当时的建筑大师冉氏兄弟。在冉氏兄弟的帮助之下,钓鱼城完成了修建。此时的钓鱼城虽然是兴建不久的新城,但是它的防御能力却已经达到了一定的高度。有内城,又有外城,城墙厚度达到了1.5米。可惜好景不长,余玠也因为朝中小人进谗言,即将被召回京,眼看着自己的努力就要白费了,忧心忡忡的余玠病倒,在这段时间,他迎来了一位重要的人物,他就是王坚。余玠把自己费尽心力的钓鱼城托付给了王坚之后,自己就撒手人寰了。

钓鱼城到了王坚这里,得到了最后的修筑,王坚在余玠修建的基础上,将城墙从1.5米的厚度,增加到了高达5米的厚度,使钓鱼城完成了最后的加固,彻底成为了一座名符其实坚城。

钓鱼城得天独厚的优势

钓鱼城四面环水,又建造在山上,这样的城池简直就是天然的壁垒。但是有一点我们一定要注意,虽然居高临下者易守难攻,但是很容易被敌人大军围而不攻,最终建在高地的城池会因为缺水断粮而主动投降。这一点几乎是军事的尝试,而钓鱼城历经几代官员修建,自然有其得天独厚的优势,有水源正是其中之一。

钓鱼城虽然建在山顶,但是因为四面环水的缘故,山上的植物茂盛,水资源丰富,加之城内有天池,不仅饮水无忧,甚至还能养鱼来供给城内军民新鲜的鱼肉。有了水源,在城内和城区周边又开垦了大面积的农田,看似一座孤城,却有着自给自足的优势,这样的先天优势,也成为了钓鱼城后来能够坚守多年的基础。

蒙古大军为何一定要攻下钓鱼城

钓鱼城,城池坚固,又能自给自足,守城人王坚又是一位高手。当时进攻钓鱼城的蒙古大军是蒙古大汗蒙哥亲自统帅的军队。钓鱼城虽然坚固,但是四川其他地方可没有这么能坚持,所以的地方都没能挡住蒙古的铁骑,不出意外的都被蒙古给推了。所以,钓鱼城很快就成了一座孤城,朝廷方面虽然有过从水路而来的支援部队,但是却没能突破蒙古对钓鱼城包围的军队。

在久攻不下的时候,蒙哥的大将术速忽里曾建议蒙哥放弃进攻钓鱼城,而是选择分兵困住钓鱼城,防止钓鱼城宋军出城,主力部队则顺长江东下,与忽必烈部汇合,灭宋后再回来慢慢收拾钓鱼城。

蒙哥并没有采纳术速忽里的建议,他依然选择继续强攻钓鱼城,甚至亲自上阵擂鼓助威,最终导致被王坚的炮石击中,不久身亡。

蒙哥身为蒙古大汗,蒙古在当时又是横扫欧洲的强大民族,蒙哥能够成为大汗,自然不会是傻子。很多人认为蒙哥当时必须要攻灭钓鱼城的原因,是因为蒙哥刚愎自用,固执己见,一意孤行造成,我则觉得不然。

攻下钓鱼城的意义是什么呢?第一、除去蒙古大军顺江东下的后顾之忧。这一点的意义其实不大,因为他完全可以按照术速忽里的建议执行,灭掉钓鱼城已经不是灭宋的必要条件,根本就没必要理会;第二、钓鱼城如果一直存在,即便蒙哥灭掉宋朝皇族和都城,那也不算真正的灭掉了南宋,因为钓鱼城内依然有南宋力量在等待天子归来,或者有人自立。对于蒙哥来说,这一点也可以先汇合忽必烈灭宋,再来慢慢征服钓鱼城,完成彻底征服的大计。从这两点看来,都不是蒙哥必须要灭掉钓鱼城的真正原因,如果蒙哥不是鲁莽固执,那么,他宁可死也要灭掉钓鱼城的真正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蒙哥的处境与尊严

军事方面既然没有找到蒙哥灭钓鱼城的合理解释,那么我们再看看蒙哥当时在蒙古所处的环境。

蒙古的大汗窝阔台在世的时候,想立自己的孙子失烈门为继承人,但是由于他大儿子贵由的母亲乃马真皇后的操作,最终贵由当了大汗,但是这样做违背了窝阔台汗的意思,引起了很多人的不满。

贵由后来突然暴毙,也没留下遗命,本来贵由的汗位就颇多争议,他死后,拔都认为大汗的人选应该由成吉思汗的后代继承,于是推荐了蒙哥做大汗。贵由好歹也是窝阔台一支,蒙哥如果当大汗,对窝阔台一支极为不利,所以窝阔台一支极力反对蒙哥当大汗,只是最终蒙哥成功当上大汗,但是却有很多人不服气。

在这种局势之下,蒙哥需要一场战争的胜利来证明自己,他需要让所有的蒙古人看到,他蒙哥配得起大汗之位,然而,在忽必烈等兄弟捷报连连的时候,身为大汗的蒙哥却遇到了钓鱼城这么一个“油盐不进的弹丸”之城。蒙古大军从来都是战必胜,攻必克,身为大汗的蒙哥,此时如果绕过钓鱼城,本来就不稳固的汗位很可能受到冲击,除此以外,蒙哥也有他的尊严,曾经君临天下,横扫千军的人,突然被人打的灰头土脸,他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而战,也是重要的原因之一。

其实,对于蒙哥来说,钓鱼城是地位之战,又是维护自己尊严的一战;对我们南宋钓鱼城来说,又何尝不是赌上了最后尊严的一战呢?南宋灭亡,但是钓鱼城未亡,这是骄傲,更是一种凄凉。

6

因为蒙古帝国新任大汗蒙哥需要战功来压制住虎视眈眈的众兄弟,大汗的荣耀使得他必须打下钓鱼城。

先看一下蒙哥继承汗位的背景。

1248年,蒙古贵由汗去世。贵由的继位,本来就已经是充满争议,闹得蒙古黄金家族很不愉快,因为贵由并不受前任大汗窝阔台宠爱,也不是指定的继承人。因为这事,威望最高的拔都甚至拒绝参加忽里台大会(也就是选汗大会),其他诸王也曾经动过抢夺汗位的念头。

贵由死后,拔都又在忽里台大会上跳出来提起这出往事,说贵由称汗本来就不是名正言顺,他建议由成吉思汗的孙子,拖雷一系的蒙哥即位。

窝阔台和察合台两支肯定不乐意啊,之前的贵由虽然不是窝阔台指定的接班人,看在他他毕竟还是窝阔台儿子的面子上也就算了。

现在又要把汗位传到拖雷那一支去,原本名正言顺有继承权的窝阔台一支肯定不干,论资排辈,察合台那一支也不乐意。

大会开了很长时间,大家都不肯让步。

直到1251年,蒙哥和他母亲唆鲁禾帖尼通过政治手段,笼络了不少王公贵族,消除了一部分障碍,7月1日,蒙哥才终于登基。

虽然登基了,反对者还是很多,窝阔台一系的宗室亲王们反应尤其强烈,蒙哥母子动用军队镇压,甚至处死了前任大汗贵由的皇后斡兀立海迷失。

然后再看看蒙哥发动战争的背景。

这样的局面下,蒙哥的汗位并不稳固,暂时被镇压的宗室们实力尚存,虎视眈眈,随时有可能卷土重来。

蒙古民族崇尚强者,要压制住众人,最好的办法就是立下军功,为拖雷一系争取更多的政治资本。

放眼世界,蒙哥做出了这样的部署:兵分三路,派弟弟旭烈兀开始再一次的西征,另一个弟弟忽必烈率大军南下,目标是南宋的襄樊防线,自己则亲自率领主力直下巴蜀,目标是与忽必烈会师,最终攻克南宋临安。

再简要回顾一下钓鱼城之战的经过。

1259年2月,南下的蒙哥大军一路会合了沿线的蒙军,攻克了诸多堡垒,直抵钓鱼城下。

这时,元军数量已有十余万之众,而小小钓鱼城里,主将王坚的守军则只有数千。

虽然人数悬殊,钓鱼城还是不好打,因为它的地形对攻方来说简直是要命。在这里,攻城器械全都用不上,只能用最传统的“蚁附”方式攻城,换句话说,就是拿人去填。

主将王坚更是意志坚定,早就做好了长期固守的准备,他甚至在城里蓄水养鱼,宋军在被长期围困下,竟然还能有鲜鱼可吃。肚子能吃饱,守城也容易了不少。

蒙古大军南征北战,战斗经验丰富,但是打了整整三个月,正面攻击伤亡实在惨重。于是采用其他办法希望打开缺口,敢死队、夜袭、挖地道、潜水,想得到的招都用上了,还是拿钓鱼城无可奈何。

甚至蒙军先锋勇将汪德臣也在战斗中重伤而死。

一转眼,围城已进行了五个月,战斗已经从二月份打到了七月份,重庆炎热的天气使得习惯北方寒冷天气的蒙古将士极为不适应,疫病开始流行。

蒙哥为什么不放弃钓鱼城?

打到这份上,蒙哥为什么不放弃攻打钓鱼城呢,事实上,放弃钓鱼城是个行得通的方案。

南宋重庆的防御体系,有“四川八柱”,钓鱼城是其中之一,在钓鱼城之前,八柱中其他几柱如大获城,运山城,青居城等都由于守将决心不坚纷纷开城投降,如今挡在西南中心重庆身前的,只剩下钓鱼城这一座小小孤城。

就算陆上通道受到钓鱼城宋军威胁,蒙军也可以走水路,一样可以通达重庆和四川各地。这时候在蒙军压境之下,四川的宋军自保已经非常困难,更别说主动出击了。以钓鱼城里只有几千的宋军数量,蒙哥只要留下部分人马监视牵制,完全可以率领主力顺江东下,径直进攻重庆。

但是,即使军事上可以绕过钓鱼城,政治上却不允许蒙哥这么做——因为他是大汗。

在上面我们已经分析过蒙哥继位的背景,他的汗位并不稳固,所以才需要亲征来证明自己。

如果蒙古帝国新任大汗,统帅十余万大军亲征,却在一个小小钓鱼城下折戟沉沙,还要绕道走,事情传出去,蒙哥岂不成了个笑话。

那些等着看好戏的旁支宗室们,就更加有口实来攻击蒙哥,他本来就不怎么稳当的汗位有可能会因此动摇。

所以对蒙哥来说,攻不下钓鱼城绝对是他一大污点,大汗的骄傲不会允许他这么做。

最后的结果对蒙哥来说是个悲剧,他再也没能回去,在钓鱼城下丢了性命。

临终前,蒙哥还对钓鱼城念念不忘,留下遗言:“我之婴疾为此城也,不讳之后,若克此城,当尽屠之。”

蒙哥之死,造成了帝国的权力真空,西征的旭烈兀,留守的阿里不哥,南下的忽必烈,最重要的事情都变成了回军争夺大汗之位。

钓鱼城之围自然也就不战自解。钓鱼城之战甚至改变了世界历史的走向,由此,钓鱼城被称为称为东方麦加城、上帝折鞭之处。

最后,我们还应该记住它的守将——王坚。

7

为了说明钓鱼城为什么难以攻克,我们先来研究一下,钓鱼城的城防和一般城市的城防有什么不同。

其一、防线。

一般城市的防线有两道:城墙和护城河。为了加固这两道防线,都是把护城河挖得尽量宽,尽量深;把城墙修得尽量厚,尽量高。不过,古代技术有限,要做到这点,并不是很容易的。

钓鱼城的防线有三道:一是江水。钓鱼城是三江汇合之处,江水形成一个U字形,把钓鱼城三面包围。二是外墙。外墙刚好修在江边上。这道外墙,其实大部分是直插到江里的悬崖峭壁,只有一小部分地方,是人工挖土石填起来的。而且因为是就山挖山,填起来非常容易,也填得非常高。三是内墙。除了外墙外,钓鱼城还有一道内墙,这座内墙的高度,约莫等于一般城市的城墙高度。

这样一对比,我们就发现,世上的城市根本就找不到比钓鱼城更好的城防了。

其二、粮草。

一般城市里都储存有粮草,引用的水主要来自于井水。不过,储存的粮草毕竟有限,只要外面的攻城军队一直围攻下去,就算围而不攻,城中的粮草也有耗尽的那一天。井水也很容易被污染,因为打仗总是要死人的,同时,也可能瘟疫流行。这样,井水势必被污染。一旦井水被污染,就不能引用,引用反而造成流行疾病传播得更快。

钓鱼城上的粮草,一方面来自于城外稻田的出产,这一点,和其它城市差不多。但是,钓鱼城里面却又有粮食的自生能力。一是山上有土地,可以种庄稼。二是城中有大小两个天池,有泉眼往天池里进水。天池里面出产鱼,可供食用。饮水问题上,因为有天池,有活水,因此更不成问题。

其三、武器。

一般城市的武器主要有箭簇、石炮以及滚木。箭簇是铁制品,储存再多,射完就没了。最多等敌人撤退的时候,冒死跑出城收集一点回来。但是这都很危险,收集的可能性很小。石炮和滚木也是预先收集,打完就没了。

钓鱼城的武器,箭簇和一般城市差不多。但是石炮和滚木则可以源源不断地采集。山上有的是石头和木头。就算滚木有限,石炮也是应有尽有。

我们再来研究一下,进攻钓鱼城为什么比进攻一般城市要难?

古代攻城的办法,不外这几样:一是用云梯攀上城墙,二是用抛石机把城墙轰塌,三是挖地道进城,四是从上游放水淹没城市,五是围而不攻让其坐以待毙

然而,这几招在钓鱼城面前都不管用。用云梯攻城,因为钓鱼城的城墙很高,根本就没有那么长的云梯,够不着。所以这一招不管用。抛石机也不行,没有任何抛石机可以飞过江,飞到对面山上。钓鱼城下面也很少有操作面,无法安放抛石机。挖地道,那得没有护城河,而且城下是沙土之类,不能是石头。放水淹城对处于山上的钓鱼城也没用。至于围而不攻,前面已经说了,完全不可靠。

有人可能会说,可以放火烧山。但是,钓鱼城早有防范,再加上隔着两道城墙,火根本烧不进里面去(古代的房屋,只要有风火墙,就很难烧起来,何况是城墙)。

由此可见,钓鱼城的确是很难攻破的。而不可一世的蒙古大军,最终在钓鱼城面前折戟沉沙,也是必然。




8

钓鱼城一个小城,却改变了历史的走向,将不可一世的蒙古铁骑打的被迫撤军,瓦解了当时蒙古灭宋图谋,使得南宋得以又延续了20年,因为蒙哥汗的死亡,使各线带兵主帅都赶回去争夺汗位,不仅让宋祚得延20年,连带着缓解了蒙古对欧、亚、非等国的威胁,此战之后,蒙古的大规模扩张行动也走向低潮,因为蒙古军队横扫欧亚,被西方人称为“上帝之鞭”,而钓鱼城则被称为“上帝折鞭之处”。

蒙古和南宋之间的战争从1235年就已经全面爆发,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建立大蒙古国后,率领蒙古铁骑进行对外扩张战争,蒙古军在他的带领下所向披靡,成了横扫欧亚的无敌军队,而南宋和蒙古还曾经联手灭金,不过在金国灭亡后,蒙古就转头开始攻打宋国,这时候是成吉思汗的第三子窝阔台统领蒙古帝国,窝阔台继续成吉思汗的遗志扩张领土,1235年蒙古军在西征东欧、东征高丽的同时,也大举兴兵南下攻宋。

从1235年到1241年,蒙古军蹂躏了南宋大片土地,四川是三大战场中遭到蒙古军破坏最为严重的一个地区,锦城成都当时被窝阔台的次子阔端攻破,阔端令人占卜后得出“民心不归,成都是四绝之地,若住,不过二世,不若血洗而去。”阔端就下令对成都进行焚烧屠城,一座锦城成了人间炼狱,1241年窝阔台去世,这也让南宋得以喘了口气,窝阔台的离世使得蒙古帝国内争不断,对南宋的攻势减弱,南宋由此对各个战场的防御进行调整、充实,而钓鱼城也是在这个时候开始修建。

钓鱼城最早是四川制置副使彭大雅在钓鱼山所筑的一个城寨,彭大雅对蒙古人颇有研究,深具战略眼光的他将目光锁定在嘉陵江下游、三江汇流、重庆正北的合州钓鱼山上,彭大雅在此筑寨后,后来的兵部侍郎、四川安抚制置使兼重庆知府余玠在此基础上开始大规模筑城,并迁合州治所于此。

钓鱼城保卫战发生于1259年,此时蒙古大汗是成吉思汗的孙子蒙哥汗,蒙哥在1251年继承汗位,蒙哥是托雷长子,在拔都的帮助下才坐上大汗的位置,到了1258年,蒙哥觉得过去二十年来蒙古对宋战争进展太慢,于是分兵三路进攻南宋,其弟忽必烈和大将兀良合台各领一路,蒙哥自己领一路向四川进军,在1259年7月在钓鱼城下被火炮击伤,后逝于温泉寺,蒙古军围攻一个小城历经几个月没打下来,还折了一个皇帝,是什么原因让蒙古军非得攻打钓鱼城?

其一、钓鱼城坐落在今重庆市合川区城东五公里的钓鱼山上,山下嘉陵江、渠江、涪江三江汇流,南、北、西三面防水,这里既有山水之险,也有交通之便,经水路及陆上道,可通达四川各地,是个军事要塞。

其二、对钓鱼城认识不足,钓鱼城虽然山势险要,不过面积才2.5平方公里,只能算是个小城,蒙古军以为攻不下来就算是围困也能把钓鱼城围死,没想到钓鱼城虽小里面却是有大片田地和四季不绝的丰富水源,具备了长期坚守的条件。

其三、蒙古军的将领大多骄横自负,蒙古军侵宋一路南下势如破竹,蒙哥率军入川以来,所经沿途各山城寨堡,或降或陷,都是轻易得手,基本上是没遇到一场真正的硬仗,蒙哥到钓鱼城下,想挟势攻拔其城,等到开战后发现钓鱼城是块难啃的骨头,蒙哥的脾气更是被吊起来,咽不下这口气,所以有人建议放弃攻打钓鱼城,蒙哥没有采纳。

钓鱼城中南宋军民在守将王坚、张钰的带领下,对不可一世的蒙古军进行顽强的抗击,经过几个月的鏖战,击退了蒙古军一次次的进攻,蒙古军的先锋主帅汪德臣跑到城下想劝降王坚,被王坚下令发炮击伤,没多久一命呜呼,失去汪德臣后,蒙哥急怒攻心,居然登上高楼擂鼓助威,王坚下令对击鼓之人发炮,鼓声戛然而止,在这次炮击后,蒙古军才开始撤军,没多久就传出蒙哥死讯,正是蒙哥的死,引发了一系列蝴蝶效应。

而钓鱼城在此后与蒙古军几次对抗,蒙古铁骑都没办法攻下,直到1279年,在南宋已经灭亡三年后,钓鱼城成为真正的孤城,最后一任守将王立以不可屠城为条件,在忽必烈答应之后才开城投降,弃城后,守城的32名将军全部拔剑自刎以身殉国,实是可歌可泣的英雄!而钓鱼城也成为英雄之城闻名世界!

9

宋朝是一个悲催的时代,它在三百多年的分裂史中不断的和少数民族政权相对抗,始终没有取得阶段性的胜利,反而成为了汉人文明沉沦的低谷时期。那从辽国到金,从金国到蒙元,一次次的入侵与杀戮给古汉人文明带来了沉重的灾难,那为什么当年蒙古军队非要打下钓鱼城?

钓鱼城之战是宋朝时期中国军民最后的底气。

南宋自宋高宗杀死岳父之后便失去了北伐的真正力量,只能够在淮河一带布置防线,但是淮河的水再深也挡不住蒙古人的铁骑,蒙古人从打败金国之后就把矛盾放到了南宋身上。因为南宋成为了蒙古人统一天下的最大阻碍,不消灭南宋的话始终是一个巨大的威胁。

开始的时候,蒙古人准备从淮河一线进攻南宋,但是淮河一线经过许多名将的打造已经成为了一个铜墙铁壁。在遭到许多次失败之后,蒙古人放弃了对淮河一线的进攻,准备从四川进行战略性大迂回。成都本来号称天府,但是因为内部汉奸的出卖使得整个四川盆地都沦陷了。只剩下成都东部的一些孤城,就是现在的重庆合川一带。

而重庆则是以钓鱼城为中心营造的金汤城池。蒙古人的先锋多次进攻都是无功而返,到最后就是用人命开始填钓鱼城这个坑了。但是还是一点办法都没有,死在钓鱼城之下的蒙古人以数万计,整个淮河战场都是死人一片,但是死的人数还是没有超过钓鱼城这个地方的人。

所以说钓鱼城这个地方成为了蒙古人心中的恶梦。它是蒙古人无法解决的难题,从底层士兵到蒙古皇帝都为此伤透了脑筋,连后来的蒙古大汗都死在了哪里,那就是蒙古著名的黄金子孙蒙哥,这次战役在一定程度上被南宋君臣当成了反攻北方,收复开封发前奏,可惜的是南宋君臣没有抓住这次机会,反而把反攻的机会当成了议和的首选,贾似道误国把南宋推向了灭亡,但是钓鱼城这个地方却被蒙古士兵和广大少数民族勇士当成了南宋最后的底气。

为了统一天下必须打破四川防线的最后一道屏障。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统一梦,那是从秦始皇时代就开始的底蕴。

到了宋朝时期,这个梦想已经不单单属于汉人集团了,它由一个狭义的统一理论推广到了广义的统一梦想,不仅仅是由汉人来实现,还可以由其他民族来实现,包括蒙古族。

当时的大蒙古帝国就是这样,她已经从相约攻打金国的事情中看到南方汉人的懦弱,觉得汉人已经失去了当年的血气之勇,但是统一这种大事情无论生活在那个时代都是需要人去做的,而身为汉文化圈内的蒙古游牧民族认为自己是最强者就应该承担气责任起来,而进攻军事重镇钓鱼城就是这次统一大业的重要一步。

谁都没有错,错的是那个时代没有给汉人时间和机会。

10

军事要地,之所以成为军事要地,就是因为它不是你想绕就能绕过去的。

合州钓鱼城就是这样的军事要地。

一直以四川为主攻重心的蒙古大军,在拿下四川之后,势必要施展长江攻势,就是顺流而下、从长江上游往长江下游打,先荆襄再江淮。

但是,重庆及其门户重镇合州钓鱼城,就卡在四川和荆襄之间。所以,钓鱼城就能把蒙古大军锁死在四川盆地,别说长江攻势、就是从四川出来都不行。

四川只是蒙古攻灭南宋的跳板,蒙古人的的真正目标是临安。所以,纵使百万大军据四川,也灭不了南宋。

蒙古人直接攻临安不行吗?

或者,从四川以东、临安以西几千里的长江战线上,随便找个地方施展长江攻势,就不行吗?

答案是不行。至少当时不行。

01.蒙古人进攻南宋,就三个进攻通道

蒙宋边境线,基本就相当于今天的秦岭淮河一线。看着有几千里长,但实际上就三个进攻通道。自西向东排列:

第一进攻通道是关中—汉中—四川通道,进了四川就定了上游。

第二进攻通道是南阳—襄阳—荆州通道,进入两湖就定了中游。

第三进攻通道是河流交织的江淮平原,过淮河、过长江就是临安。

为什么必须就这三条通道?几千里长的边境线,怎么可能只有三条路,这三条路之间是啥?刀山油锅吗?

不是刀山油锅,有山有河就够了。

横跨第一、第二通道的,首先是秦岭大山,连鸟都飞不过去;其次是秦岭大山以东的小山脉,什么熊耳山、外方山、伏牛山和桐柏山。

从汉中到四川的蜀道,实际是秦岭大山之间的一个缝隙,构成了第一通道。古人找了几千年,也就找了这么一个通道(蜀道有好几条,但都是在秦岭大山之间),你蒙古人就是再牛也找不到什么新路了。

秦岭以东的小山脉之间,具体是在伏牛山与桐柏山之间,有一个自北向南的小缝隙,北端是河南南阳、南端是湖北襄阳,史称南襄隘道,构成了第二通道。

然后再往东就是江淮之间的大平原了。但是这个大平原却河流密布,零星几座坚城就成了通道上必须要打下来的要塞。

第三通道,江淮平原,蒙古人就别想过了。你骑着马跑,到处都是河、到处都是泥,以骑兵机动见长的蒙古大军,只能望平原兴叹了。

第二通道,南襄隘道,最初连南阳这地方都被南宋控制住了,就别说通道了。后来费了好多年的劲,蒙古人终于占了南阳、攻到了襄阳,甚至攻破了襄阳,但也就是在襄阳一直纠结着,蒙古人定不了湖北。

所以,蒙古人也就只能在四川这个地方做文章了。四川可以被蒙古人拿下,但是重庆在东面当着,占了四川的蒙古大军却出不了川。最后,连四川也保不住,从北向南打进四川,然后又从南向北跑出四川。

02.蒙古人很彪悍,从来都是无重点的多路并进

传统战争,一直都是有主有辅的,就是一路主攻、别路辅助。因为猛将和强兵没那么多,只能重点突破。

但是,战争大师蒙古人,之所以能打遍欧亚大陆,就因为他们能彪悍得不分主次。大军诸路并进,谁打得顺手、谁就是主攻,也可以说大家都是主攻。

但是,就是在南宋这里,蒙古人没法这么玩了。

多路并进、诸路主攻的目的,是让敌人处处被动、哪哪都防不住,到最后只能全线崩溃。但是,对付欧亚小国可以,对付西夏和大金也可以,但就是对付南宋不行。

因为秦岭淮河一线太长,你诸路并进,诸路之间根本就没法联络。所以,任你三路来,我只一路防,防完一路、再防另一路。蒙古人的全面优势,却在局部上成了孤军困兽。

所以,蒙古人只能选择重点突击、他路为辅的传统战争手段。

那重点应该放在哪里呢?

想当然就是淮河一线,干过江淮平原就是南宋都城。但是,前面说了,河流密布的江淮平原,对于蒙古人来说就是死地,玩不了。

第二通道最合适,干过南襄隘道就能定了长江中游,不用管四川,从两湖发动长江攻势,占了临安、南宋就灭国。但是,南宋出了一个叫孟珙的家伙,在这又是屯田又是练军,不仅守住了、还把蒙古人赶出了襄阳。你这也没法玩了。

所以,蒙古人只能挑离南宋政治中心最远、也最薄弱的四川动手。蒙古大军好几次都打进了四川,甚至还占领过成都。但是,他们就是出不了四川、进不了荆州。因为重庆以及重庆的门户合州钓鱼城,把这一路大军给锁死了。

翻越秦岭、再攻入汉中,翻越大巴山、再攻入四川,从关中到四川这条战线看着不长,但是因为有秦岭和大巴山,这战线就太艰难了。出不了四川的蒙古大军,到最后只能在四川玩阵地战,也就是跟南宋胶着在了一起,全局优势又变成了局部弱势。所以,到最后,蒙古人怎么进的四川、又怎么逃出四川。

而关键的一点就是重庆,在聚焦一点就是合州钓鱼城(合州治所后来直接搬到了钓鱼城)。

03.1258年是蒙古人最嚣张的一次进攻,南宋命悬一线

蒙古人最擅长的就是搞迂回,而且擅长玩大迂回。灭大金就是跟着南宋一起搞迂回,正面要进攻、侧后搞迂回。

对于南宋,脑洞大开的蒙古人,依旧搞迂回,而且这次迂回是从甘肃达拉沟集结,然后翻越岷山,从四川盆地的西面边缘南行,渡过金沙江、进入云南。而到云南的目的就是为了攻灭大理国,然后再由云南向北搞迂回。

主持此次大迂回的将军,就是后来的元朝皇帝忽必烈,而且他们真得成功了。

所以,在1258年,蒙古大汗蒙哥进攻南宋的时候,蒙古人是南北五路出击。

北方三路,就是传统的三大通道,即汉中—四川通道、荆襄通道和江淮通道;南方两路,即蒙古大将兀良合台的大理军团,一路直入荆襄、一路攻击四川。

以整个中国为战场实施的战略大迂回,终于发挥了作用。

南宋处处是战场、处处不得要领,因为根本找不到蒙古人的主力在哪,而自己的军队又真得不够撒在全部战线上。

第三通道开辟了江淮战场,但是这个战场的作用只是牵制,目的是让南宋必须派兵防御江淮,以策应主攻。

第二通道开辟了两湖战场,也就是湖南湖北,忽必烈所部攻入了湖南,并与兀良合台的南路合围湖南。

第一通道开辟了四川战场,蒙古大汗蒙哥亲自领军,统兵四万、号称十万,彻底占领四川后向东行军,试图与荆襄的蒙古大军会师。

04.是因为钓鱼城之战、还是因为蒙哥大汗暴毙,南宋续命二十年

第二路已经打完了湖北、打到了湖南,两湖地区马上就是蒙古人的领土。而南路的兀良合台军团是从云南、广西一带杀过来的,而且他们战绩疯狂:十三战全胜、杀敌四十万。

如果没有兀良合台的云南迂回,这四十万宋军士兵就应该守在秦岭淮河一线。足见,蒙古人的迂回战略,有多可怕。

而蒙古大汗蒙哥,也迅速地拿下了整个四川。南宋的四川守军彻底崩溃,蒙哥所到之处,宋军要么溃逃、要么投降。

南宋命悬一线,离灭亡只差蒙哥的大汗军团与忽必烈的荆襄军团会师。四川全定、荆州全定,然后临安就只能翘首待亡。

但是,合州钓鱼城却挡在了蒙哥面前,这座坚城仍然牢牢地锁死了蒙古的四川方面军。

于是,钓鱼城之战开打。

据称,南宋以4600名正规军和满城百姓,顿蒙哥大汗十万大军于坚城之下,从1259年二月一直打到7月。蒙古人就是死活拔不下这个要塞。

1259年7月21日,大汗蒙哥死于军中。至于是病死的,还是被宋军流箭所伤,就真得无法考证了。反正就是蒙古人的大汗死了。

蒙古大汗突然暴毙,直接引发了两方面的结果:一个是南宋方面的,蒙古诸路大军立即停止进攻,然后迅速撤退;另一个是西亚北非的,西征埃及的蒙古大军,也立即停止功势,留下少量人马后,赶紧撤军。

蒙古人的终极弱点,暴露了出来。

大汗一死,蒙古各部权贵就得立即赶往斡难河畔重新选举蒙古大汗。而说是选举,实际上就是一场可能演化为战争的权力斗争。

所以,1258年蒙古攻南宋之战,几乎覆盖整个中国版图的大战争,虽然想象力空前、虽然战场规模空前、虽然梦想即将成为现实,但因为蒙哥大汗的死,也只能功败垂成了。

这个结果,到底是因为钓鱼城之战,还是因为蒙古大汗突然暴毙,真得说不清楚了。因为不好确定蒙哥是被射死的,还是因为得病死了。

尽管如此,还是必须得承认钓鱼城之战的历史意义,南宋军民挡住了蒙古大军半年之久,迟滞了其攻灭南宋的进度,也为南宋换来了20年国祚。

直到1279年南宋灭亡,守将王立以不杀城中一人的条件开城降元,钓鱼城这才落入蒙古人之手。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