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惠帝元康五年十月(公元295年),西晋皇宫储藏兵器的武库突发了一场大火。
正是这场大火后,皇室历代积累的宝藏全部化为了灰烬,其中包括汉高祖斩蛇剑、孔子穿过的履,还有王莽的头颅等等。
孔子履代表儒家的传承,斩蛇剑是皇权的传承,它们被放在具有象征意义武库尚可理解。王莽的头颅,为什么会被放在武库呢?而且一放就是近300年!
此事,还得从王莽之死说起。
公元23年,绿林军攻入长安,王莽被起义军战士杜吴杀死,又被校尉公宾斩去脑袋,送给位于宛城的更始帝刘玄。《汉书》记载:
“传莽首诣更始,悬宛市,百姓共提击之,或切食其舌。”这段话翻译过来就是,当王莽的首级被送到刘玄手里之后,刘玄将它挂在宛城最繁华的地方。老百姓知道那是王莽的首级,纷纷前来参观,并将它当做皮球踢来踢去,甚至还有人将他的舌头割下吃掉。
至此,王莽篡汉建立的新朝,存系了15年之后灭亡。
历史上,因为王朝覆灭而殉国的帝王也不在少数,如王莽这样被枭首之后,脑袋被当球踢、舌头被人割去并吃掉的却绝无仅有。
古人讲究入土为安,王莽死后,头骨一直被保存在皇宫内院,直到被火灾化为灰烬,也没能“安”。王莽的不“安”,祸患之根源,还是他的那颗“超越时代”的脑袋想出来的一系列失掉民心的举措。
王莽称帝之后,采取一系列新政,史称王莽改制。这些措施包括:
禁止土地买卖;将天下田地收归国有,并平均分配给老百姓;禁止蓄养奴婢,违者重罚;山川河流矿物、盐铁实行国家专营;多次改革币制,将流通数百年的五铢钱作废;将北方的匈奴单于降为“降(xiang)奴服于”、高句丽降为“下句丽”等等一系列措施。
这些改制措施,其初衷,在于缓和社会矛盾,创造一个“柏拉图式”的理想国。
从今时的眼光看过去,当时的王莽便以超前的眼光,看到了社会各阶层之间的矛盾的根源——土地兼并。更为难能可贵的是,他还想到了解决办法——禁止买卖土地、重新分配土地。
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王莽的方式还是太过幼稚。
比如禁止蓄养奴隶,王莽看到了“人为贵”的本质,这在当时是非常超前的思想。可是,在禁止奴隶的过程中,王莽以“一刀切”的方式,根本就不管这些人为何当奴隶,就强行将他们“救”出来。结果,许多奴婢因无处谋生而活活饿死。
如果说禁止蓄养奴隶将穷人逼上绝路,那么将天下田收归国有,则是将封建社会的统治阶层——地主,推向了对立面。穷人和富人,都将王莽改制视为洪水猛兽。
那么,夹在穷人与富人之间的中产之家呢?
王莽改制中,最复杂的、最有预见性的当属四次币制改革。
每一次改革,王莽都发行多种货币。如现在大小面值的货币一般,王莽在2000年前,就想到不同货币之间的兑换比例。如此,百姓外出时,就不需要带繁多的货币,这样便可以大大减轻人们的负重。
币制改革的方案,非常具有超前性。可是,王莽并没有周全的改革方案,以至于一次又一次修改改革措施,且每一次修改,都强制推行到民间。
如此,货币流通市场彻底乱了套,很多人根本还没来得及适应上一种货币政策时,新的货币政策就推行开来。每一次新旧更替,旧版货币都会被废弃,而官府在回收旧币时,并没有任何补偿。
这就意味着,王莽每一次更改货币政策,都会“空手套”巨量社会财富。
这些钱都被用在哪里了呢?前者所说的匈奴、高句丽等国被王莽侮辱之后,纷纷与新朝决裂。王莽聚敛的钱财,大都被用于征讨这些国家,加之镇压国内反对势力。
朝三暮四的货币政策,一次次狂吸各个阶层的血,最受伤的当属中产之家——穷人没得吸,富人不怕吸,唯有中产之家吸一次就伤筋动骨,几次三番下来,很多都变成了穷人。
就这样,王莽凭借“超前”的大脑,将国内国外、上层下层所有百姓得罪,最终引发接连不断的不分阶层、不分种族的“反莽”起义。王莽也在这些起义中,身死国灭。
王莽死后,人们的愤怒并没有消除,而是将他的头砍去、舌吃掉,以解心头之恶气。
将王莽首级悬挂在宛城示众的刘玄,后来又把王莽的首级收藏在武库,以示自己替西汉报仇可以名正言顺地当顺承天意称帝,同时起到警示后人的作用。
可笑的是,刘玄虽顺承了“天意”,却没有看清“一心为民”王莽为何会失败。两年后,刘玄因骄奢淫逸失尽民心而亡。刘玄死后,王莽的首级仍旧留在武库,直到西晋年间的一场莫名其妙的大火,化作灰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