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白崇禧在国民党将领中是赫赫有名的,但他绝对是被高估的历史人物,他晚年比较凄凉,死在一个不出名的女护士之手,有点可叹可悲。

白崇禧,1893年3月18日生,字健生,广西桂林市临桂区会仙镇山尾人,官拜中华民国陆军一级上将,军阀桂系代表人物,号称”小诸葛“”白狐狸“和”当代张良“日本人更是称白崇禧为战神。被公认是国民党部队中最能打仗的。

白崇禧与李宗仁一直经营桂系,他是桂系的第二号人物。他与蒋介石也是分分合合,合合分分。中原大战时,桂系也极力反蒋,兵戎相见。抗战中,他协助李宗仁取得了台儿庄大捷,给日寇以沉重地打击。

1949年初,他逼蒋介石下野,推李宗仁代总统。国共开始谈判,共产党采取各种渠道对他进行统战,托人带话:毛泽东说,白崇禧喜欢带兵,如果和谈成功,仍给40万兵让他带。但白崇禧一贯反共,坚决不同意投降。

随蒋介石到台湾后,官场失意,不得重用,加之丧妻,70岁时与一位张姓女护士打的火热,为了及时行乐,靠药酒补身,1966年12月2日,白崇禧死在床上,死时全身发绿,口吐白沫,床单上有被撕破的痕迹,女护士已不知去向,床头的酒杯中,还有未喝完的半杯药洒,经法医鉴定,他死于冠状动脉梗塞。有传言说是蒋介石派人在酒里下了毒药。

一代枭雄就这样不明不白地死在了女人的石榴裙下。




最佳贡献者
2

中国近代史上最被高估的三个人,分别是蒋百里、白崇禧和陈诚。

一些果粉居然把《论持久战》的首创权给了这三人,这恐怕是蒋、白、陈三人都想不到的。

毫无疑问,《论持久战》是伟大领袖毛主席的军事著作,也是中国抗日战争的总方针和总方略。规模庞大的国民革命军和波澜壮阔的正面战场,虽然不是毛主席指导,却也是在毛主席军事思想影响下进行作战。

那么,今天,我来好好讲讲抗战理论上对蒋白陈三人的高估。

1,蒋百里的抗战论。

一些网友甚至学者,认为,中国最早提出持久战思想的,是蒋百里。甚至有人说蒋百里准确预计了中日必有一战,还言之凿凿地说蒋百里准确预测了中国抗战胜利的前途。这完全是胡说八道!

这里不是刻意贬低蒋百里的军事成就,作为中国近代最重要的军事理论家,蒋百里的贡献不可磨灭。但我们评价历史人物,应该“赞而不媚,批而不悔”,一定要客观,要实事求是。

蒋百里的《国防论》实际上和后来的抗日战争,基本没有什么关系。国防论的篇目为: “第一篇 国防经济学; 第二篇 最近世界之国防趋势; 第三篇 从历史上解释国防经济学之基本原则; 第四篇 二十年前之国防论; 第五篇 十五 年前之国防论; 第六篇 中国国防论之始祖; 第七篇 现代文化 之由来及新人生观之成立”。《国防论》仅有10万字,是一篇零散军事文章的合集,其中没有一篇来论述抗战,更没有到“抗日”、“抗战”、“抗日战” 或者“持久战”等词语。

蒋百里对“持久战”这一概念的说明仅有4处7次。比如《国防论》讲到“国防的部署,是自给自足,是在乎持久,而作战的精神,却在乎速决,但是看似相反,实是相成”。这里面既要求速战速决,有要求持久精神,这是一种辩证法的正反话,和抗日中的“持久战”理论相去甚远。

蒋百里甚至没有把日本当做假想敌。《国防论》中日本一词共出现16处19次,都是“日本现在民法还是如此”等泛泛而谈,根本没有表达对日本经济军事等实力的研究和探讨。

坚持蒋百里是“持久战”理论发明者的人,依据主要是蒋百里曾说的几句话“至于从中国现状言,吾侪所感最危险者。即邻近富于侵略性的国家”,“我侪对敌人制胜之唯一方法,即是事事与之相反。 彼利速战,我恃之以久,使其疲弊; 彼之武力中心,在第一线, 我侪则置之第二线,使其一时有力无用处”,“兵略上攻击精神是战胜唯一要件。但攻击精神,如何才能发展,用兵是用众”。这几句话其实是20年代中国困境的泛泛而谈,并没有说中日必有一战,更没有说如何战胜日本。

如果说蒋百里20年代就提出了中日必有一战, 那么我就能说毛主席1916年在湖南一师就提出了,当时他说“二十年内,非一战不足以图存,……止有磨砺以待日本”。

结论就是,《国防论》是一本卖不出去的公版书,给他打上首倡持久战的标签,蹭一下主席的热度,书商就能多赚钱了。

2,白崇禧的抗战论。

对白崇禧的无底线的追捧,其实源于他的宝贝儿子白先勇,这个文学家其实不懂历史,但就是喜欢乱说。白先勇在 2014 年 4 月《白崇禧将军身影集》新书发布会上回忆: “我父亲讲了一个抗日的大战略,那是 1938 年在武汉开最高军事会议,我父亲提出来的,‘积小胜为大胜,以空间换时间,以游击战辅助正规战,对日本人长期抗战,持久战’。这个大战略被当时的军事委员采用了”。

众所周知,《论持久战》发表于1938年7月1日,而武汉在1938年的5 月 15 日、6 月 1 日和 7 月 4 日召开过三次最高军事会议,并不存在白先勇所说的蒋介石接受白崇禧说法,更不可能早于《论持久战》的发表。

白崇禧的回忆录,也在争夺“积小胜为大胜,以空间换时间”的发明权。白崇禧说“曾建议采取游击战配合正规战,积小胜为大胜,以空间换取时间。蒙最高统帅采纳,通令各战区”。具体事件却语焉不详。有人说老蒋在1938年2月7日说过这样的话,白崇禧是1月27日程给老蒋的。可是,1938 年 1 月 27 日武汉召开的各战区部队参谋长和参谋处长的会议是一次以治军为主题 的会议,会议强调了抗战失利,参谋人员要负重大责任,要整饬幕僚和改进司令部。会议的全程,根本没有提到所谓的抗战战略问题。

3,陈诚的持久抗战论。

更为可耻的是,居然有人说1937 年 11 月就出版了《陈诚将军持久抗战论》一书,陈诚向来就是一个山寨大师,他的这本书是什么货色呢?

这本书总共有三章,第一章到第三章是陈诚所做,第四章作者是郭沫若,第五章是张闻天,第六章是美国史德华所作,第七章则是史良所座。总共68页的小书,前面20页就是前三章是陈诚写的,其他都是转载别人的东西。

陈诚所做前三章分别是《持久抗战应有的认识》、《持久抗战的几个重要点》、《持久抗战的战局谈》。这三章始终都在强调抗战要“择定唯一的战术,即持久战,消耗战,以制敌人的死命”“唯一的秘诀便是不怕牺牲,不惜任何必要的牺牲。……决不能存丝毫顾惜之心。”强调拼命牺牲,持久牺牲,只要坚定信念,中国一定会翻身。

陈诚持久牺牲的观点看起来好像有道理,可是如果没有对中日国力的对比分析,没有对战争规律的本质认识,这些牺牲最终都是无谓的牺牲,不会对抗战有丝毫的作用。然而,陈诚并没有认识到抗战如何胜利问题。

毋庸讳言,蒋百里、白崇禧和陈诚都是国民党阵营中比较优秀的军事家,可是,他们的战略眼光远远无法达到指导整个抗战的水平。至于网友们讲的持久战发明权,更不可能是他们的。

3

那当然是窃取24人抗战功劳的张灵甫

网传张灵甫所谓的抗战事迹其实大多从不存在!

随着对岸自己公开当年抗战时期的档案原始资料,很多历史真相也慢慢浮出。

1、淞沪会战之罗店防御战:是王耀武、邱维达、程智的功劳,张本人没上战场,修工事

张灵甫能出狱(先前杀害老婆)还得感谢日寇,没有日本侵略他法出狱“戴罪立功”。

张粉宣称淞沪会战罗店防御战时张灵甫跳出战壕,率兵冲锋,极其勇猛,前额中弹。然而从解密材料我们看到:(图1)1937年10月26日王耀武给钱大钧的信中指出:今新成立305团,现该团已参加前线构筑工事及在枪炮声下练习胆量。也就是说,305团还“无枪派往前线构筑工事”,那“勇猛无敌”的张团长怎么可能带兵参加一线作战呢?时任51师306团团长邱维达在其《第五十一师罗店防御战》中也有相关记述:“王耀武接到上级作战命令后……决定以邱维达、程智两个团的兵力,展开为第一线,支援罗店方面作战。部队前进时分两步走,用急行军搜索前进,到达嘉定县稍事整顿,联系友军,第二步加入“作战”。分明是“邱维达、程智两个团”支援11师在罗店方面作战,哪里有什么张灵甫团的事儿?网传什么张团长淞沪会战大显神威分明是偷了邱团长的战功啊!程智后来在南京保卫战殉国,张灵甫于是神不知鬼不觉地窃取了他的功劳。

2、南京保卫战之淳化镇战斗-是纪鸿儒功劳,张本人逃跑

我们知道,蒋无能,致南京失陷。但是,如果首都军民及时撤退或许还能避免惨案。从解密档案得出(图2),是蒋命令嫡系手下扣留了所有逃跑船只,让很多南京军民无法突围,所以蒋是制造南京惨案的第二凶手。当然了,张粉也会不要脸说它们帅哥勇猛无敌,被日寇击中手臂,其实它呀早就逃了。南京保卫战时淳化镇战斗的主力却是301团纪鸿儒部,张团长的305团则远在战场后方十里之外(甚至位于51师师部身后)的高桥门隔岸观火,拒不抗战。而所谓受伤,时任51师151旅旅长的周志道称张灵甫手臂没有受伤。

3、万家岭战役之血战张古山-是唐生海、胡雄、于清祥的功劳,张本人从未身先士卒

又有不少材料鼓吹张在此次战斗中身先士卒,亲自带队奇袭,身中7颗子弹,负伤挂彩。然而1938年10月9日王耀武给俞济时转蒋的战斗电报中(图3),却从头到尾没有出现张灵甫的名字:三0五团团长唐生海、营长胡雄负伤,黄昏后,三0五团残余部队乘敌攻击顿挫之际,勇猛出击随将敌击退,并再克复张古山最高点,旋以该团代团长于清祥阵亡,其余伤亡亦重,不得已仍撤回原阵地等机进攻。”

所以说无论是指挥还是负伤。张古山之战其实就是305团团长唐生海指挥的,唐、胡在战役中受重伤,代理团长于清祥壮烈牺牲。所以翻案战报,也没有张本人战斗和受伤的记载。当然,如果有人偏要说张古山跟张灵甫什么关系,那也只有同一个姓,张。那我也送他三个字,不要脸。

网上流传所谓”受德安大捷鼓舞,田汉作词、任光作曲“的74军军歌,同样在《田汉年谱》中未见记载,所谓的”曲作者“任光当时在新加坡和巴黎等地流亡,回国后还在皖南被蒋军杀害。

4、南昌会战-是罗卓英的功劳,张所在的军队从头到尾都没有出现在南昌

 南昌会战中国方面由罗卓英指挥,此次会战中国军队打地非常出色,虽屡战屡败,但屡败屡战,顽强抗击敌军,哪怕南昌被日寇占了,中国军队也发动反击重新攻入到当时的南昌机场(现八一公园)。而传说在此次战役遭到断腿的张旅长,连他所在的74军也从未在南昌。

5、上高会战-是李天霞、余程万的功劳,此战所有中华军队都获胜,只有张本人的军队被日本突破防线

上高会战,张的粉丝们多年来夸大、发明了不少张在此次会战中的精彩表现,还宣称他又被日寇断腿。然而考之史实,此战74军主要战功是51师李天霞部,而张灵甫所在的58师,是74军三个师中表现最差的一个。根据解密材料(图4):3月26日,罗卓英向蒋发报战况:21日,李天霞51师歼敌一个中队,而张灵甫所在58师阵地右翼被突破:南路敌仍不断向我五一师攻击,该师亦以反击态势,辰刻于红石岭歼敌一中队。中路……我五八师阵地右翼被突破。战后,蒋分别将陆海空武功状第一、第二号颁发给了74军下辖的51师李天霞部、57师余程万部(57师经过张恨水妙笔生花,58师自然一无所获!!

6、第二次长沙会战-张竟然迷失方向,被日寇击退,罪责竟然由廖龄奇承担

第二次长沙会战,58师表现堪称灾难,因在战前廖龄奇因婚假不在部队,其师长由张灵甫代理,在战争中张带队竟然迷失方向,连累74军,在金井地区遭日军第三和第六师团钳击后张竟然无法集结军队,纷纷逃窜,打乱全区部署,七十四军军部也被袭,王耀武的卫士排长牺牲,王军长仅以身免。在这种不利情况下,李天霞率五十一师奋勇作战,取得了一定战果。薛岳在给蒋的对74军评价如下:(图5)第七十四军军长王耀武服从命令,遵限率队应援,适时参加战斗,忠诚勇敢,指挥适切。第五一师(李天霞任师长)于永安市附近力战歼敌并协同第五七、第五八两师由东南向西北猛烈侧击南犯之敌。第五八师(张灵甫才是临时师长,薛岳不知)师长廖龄奇于永安市战斗不能掌握部队,予进犯之敌以打击,且脱离部队逃至祁阳,至陷该师于散乱之境,拟请革职。

不过在这灾难中,表现一塌糊涂的张灵甫竟然晋升准师长,而比他有功劳的李天霞竟然比不上他。更可怜的新郎官廖龄奇也被蒋下令枪决,真是做了替罪羊。

时任第九战区的赵子立是这样记述58师的战绩的:“第七十四军虽然在行进中有作战的准备,但兵力悬殊,态势不利,立足未稳就被日军打个落花流水,尤其是第58师垮得最厉害。”“尤其是第五十八师垮得最厉害”!这就是名将风采?

7、湘西会战-张没参战,在重庆花天酒地

可惜当真打满全场的李天霞和74军58师师长蔡仁杰在雪峰山浴血奋战的时候,张灵甫正在重庆逍遥。

1945年3月18日,张灵甫在重庆的甲二班读书。虽然按张的级别是不够入学的,但蒋特批走了后门(图6),而甲二班直到6月才毕业,时间上完美避开了雪峰山战役。在此期间,张买豪宅,旷课,花天酒地,并未在前线,而且,为了与新妻子见面,竟然不顾前线流血牺牲,竟然多次动用飞机去重庆潇洒玩乐!








4

历史有时候读起来真的好像一个任人粉饰的可人儿,同时它也服务于当局者,或加以利用使人流芳百世,如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但他却又值得我们敬佩;再如闯贼李自成,奸淫掳掠,却又会被书写的正面积极。

今天像素和大家说的这个人,被历史所粉饰,最被人们所高估。

相信大家都听过,水镜先生司马徽的这句话:卧龙、凤邹得一人可得天下。

刘备三顾茅庐而得诸葛,然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卧龙诸葛亮则是出师未捷身先死,凤邹庞统命陨落凤坡更是长使英雄泪满襟

其实像素并没有任何贬低诸葛亮的意思,只是诸葛亮被神化和高估的太厉害了,我想表达的是对这一段历史的个人见解。

的确诸葛亮于蜀汉而言功不可没,但他真的没有达到“一人可安天下”的地步,起码在正史里他没有达到!

我们以刘备进位汉中王后开始说起吧,此时的刘备可以说是达到了巅峰,拥荆州、益州、汉中等地,要兵有兵、要将有将,毫不夸张的说这个时候刘备的力量足可碾压曹操、孙权,一统天下指日可待。

然在刘备进位汉中王后,仅五个月便失去了这个绝对的优势,而这其中诸葛亮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公元219年7月刘备进汉中王,7月关羽征伐襄樊,12月关羽败走麦城,后被东吴所斩杀,致使丢失荆州,引发后面的一系列的恶果,也让刘备失去了恢复汉室的可能。

很多人把这个锅,扣在了关羽头上,我们来剖析事情的真相。

细作人探听得曹操结连东吴,欲取荆州,即飞报入蜀。汉中王忙请孔明商议……孔明曰:“可差使命就送官诰与云长,令先起兵取樊城,使敌军胆寒,自然瓦解矣。”


我们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关羽出兵实则是诸葛亮的意思,在刘备进汉中王后,曹操大怒,欲举兵讨伐刘备,便连结东吴,这才有了东吴背后捅刀子,导致关羽败走麦城,而前面又说到了,关羽的出兵是诸葛亮的意思,这也成了诸葛最大的败笔,蜀汉由此从盛转衰。

接着我们再来说,刘备死后,诸葛亮独掌大权后的表现,六出祁山无功而返,加之用人不当,马稷失街亭,而赵云、魏延等可堪大用之人却不重视,同时自己事事亲力亲为不注重培养新人,导致蜀汉政权后期陷入了无人可用的地步,仅有一个姜维,然独木难支,蜀汉终究覆灭。


加之诸葛连年征战,夺不得一城一地,空耗蜀汉国力,伤及蜀汉民心,蜀汉之百姓早已诸多怨言。

故诸葛亮亦没有那么的神、妖魔化,终究与我们相同,普通人而,至于诸葛亮为何会被我们如此的高估,在于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之忠君爱国精神,符合统治者宣传需求,故代代粉饰历史,终成神。

5


张灵甫就是一个被高估了的将军。

张灵甫后来能够成为果粉偶像,其实原因也不难理解,其他的国军名将真正比较能打的,比如王耀武,杜聿明,都成了解放军的俘虏,还有陈明仁傅作义这种,都起义了,再比如张发奎白崇禧这种,因为是中央军的死对头,甚至连孙立人都因为是美国人吹起来的,长期被拘禁,这就没法吹了,都不好吹捧了,就剩下了张灵甫。

毕竟,张灵甫再有一万个不好,总算是死在疆场了。那么战死疆场或者兵败后自杀的还有黄百韬邱清泉这种人,为什么不吹捧呢?因为他们是在撤退的时候呗包围歼灭的,只有张灵甫是在进攻中被解放军分割包围歼灭的。再加上有北大学历,又有美颜照加持,就成了果粉眼中的国军偶像。


但实际上,张灵甫的名声远大于他的实际能力,甚至汤恩伯在战场上的嗅觉都比张灵甫要灵敏得多,李天霞在对战场形势的判断上其实也要比张灵甫高出一筹。张灵甫本质上就是一个有勇无谋的莽夫,指挥能力和水平上限就是一个团,超过一个团他就费劲了。让他指挥一个整编师,就太为难他了。

抗战时期张灵甫得职位还是团长,总的来说表现一般,中规中矩。因为他抗战时期都是再王耀武指挥下打仗,不需要独立对战场形势做出判断,只需要敢打敢冲就够了。到了解放战争的时候,他指挥一个整编师,实际上是一个军,这就需要她在必要的情况下对战场态势能够做出一定的战场分析。但他并不具备这个能力。


也许有人觉得,他在解放战争初期战绩还算是不错,多次个华野打硬仗,也都顶住了。但是要考虑到七十四师作为所谓的御林军,装备水平为国军之冠,他的战绩是否值得吹捧,就很成问题了。比如说,如果换一个人当师长,也许会有更好的战绩,而且不一定会把七十四师葬送在孟良崮。

至于说他被消灭是因为李天霞驰援不力,其实也不见得。虽然后来确实让李天霞为整编七十四师被消灭背了锅,但他在救援的时候并不是完全出工不出力。要让别人增援,起码自己要能够守得住,能够等得到友军打过来。黄百韬在豫东战役中能逃出生天,主要就是他自己首先能守得住,给邱清泉留出了足够的救援时间。

6

千古忠义――关二爷,是被历史高估的第一人。

从《三国演义》这部小说开始,关羽就被打造成武艺高强、足智多谋兼具忠心耿耿的圣人模样。从各地供奉的关帝庙到黑帮社团尊称的“关二爷”,这个时代已经把关羽当成神去看待。 

然而,事实如此嘛?

 根据更贴近事实的《三国志》记载,关羽的形象更像是一个有明显性格缺陷的武将,虽说武艺高强,但其为人非常一般:

  1. 关羽是一个缺少头脑的武夫。不可否认,关羽武功水平应该是有的,但远远没有达到“过五关斩六将”的能力,大部分的战绩都是《三国演义》的作者陈寿张冠李戴强加给关羽的,这是其一,其二他是一个缺少政治头脑和谋略能力的人,比如说联吴抗曹时,他断然拒绝去孙吴的联姻,导致最后自己兵败被杀。

  2. 关羽是一个喜欢仗势欺人、窝里斗的人。关羽有一个明显的性格缺陷就是“刚愎自负”,他喜欢与自己人一较高下,非得把自己的名头压在别人之上。与其同为“五虎将”的马超和黄忠就曾遭受过关羽的白眼。
  3. 关羽其实是一个好色之徒。根据《蜀记》记载,关羽在曹操麾下攻打吕布时,因为吕布有一部将秦宜禄的老婆杜氏非常漂亮,所以关羽就多次以自己妻子未生子为由要求将秦宜禄的妻子纳入自己的名下,只是因为曹操捷足先登才作罢。

一是《三国演义》这部三分实、七分虚的小说广为流传,二是关羽的形象符合统治者的要求,所以一代又一代帝王开始美化和神圣关羽,所以关羽的尊号一封再封,从关公、关二爷到关帝,直至清朝取代岳飞成为与孔子并列的“武圣”,他终于走上神坛,名垂千古。



 但真实的关羽只是一个凡人,而且有明显的性格缺陷。

我是xiaoZ弹史,翻看滚滚烟尘,知晓横趣点点。欢迎【关注】我,一起寻找历史中的自我!

7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就是乾隆爷。

我们看看乾隆爷的十大武功。


两次攻打廓尔喀

其实是打了个平手,只是将廓尔喀驱逐出西藏而已。


平缅甸,平安南

也都是打了个平手,不分胜负。其中平安南,还是被越南人袭击,站不住脚逃回国的。

平缅甸,也是杀到伊洛瓦底江,连主帅都病死了,这才撤退。

两平大小金川

对手仅仅是川北金川县的2个土司而已,全县人口只有几万,清军却打了5年,耗费了7000万两白银。


平台湾

林爽文只有二三万乌合之众,也没有得到台湾民众大量支持,被打败很正常。


打大小和卓

这才算是一项不小的战功。然而大大小和卓主要难题是在新疆作战,地理过于偏远。

而大小和卓本身没有什么实力,两人总兵力还不到2万人。

而清军出动兵力也大约是2万人。

打准噶尔

噶尔丹是乾隆最大的敌人,然而以准噶尔区区几十万人口,对抗人口已经高达3亿的满清,胜算几乎是0。

噶尔丹在内部分裂内讧严重的情况下,使用二三万骑兵和满清部下10多万大军激战,失败也是必然的。

总体来说,蒙古人的时代在当时已经过去了。

随着火器大量盛行,就连蒙古骑兵也逐步变为骑马机动,下马开枪开炮射击作战了。


这十场战争,前后达26年之久,耗费白银以亿为单位计算。

对于乾隆时期,英国特使乔治·马戛尔尼在回国后向英国议会写出报告:“中国是一艘破旧的大船,150年来,它之所以没有倾覆,是因为幸运的遇见了极为谨慎的船长。一旦赶上昏庸的船长,这艘大船随时就可能沉没。中国根本就没有现代的军事工业,中国的军事实力比英国差三到四个世纪”,“中国工业虽有数种,远出吾欧人之上,然以全体而论,化学上及医学上之知识,实处于极幼稚之地位。”

8

冉闵大帝被严重低估,他是大汉民族的救星,我们尊重历史,懂得感恩,不忘先辈,是我们这代人应该做的,

9

古代被人为高估之人,我认为关羽应是名列前茅之人。

关羽在三国时期也算是顶级武将,但后世对其的追捧则“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关羽死后,后主刘禅追其谥为“壮缪候”。何为“壮缪候”?武而不遂曰壮,名与实爽曰缪。也就是说当时人们认为关羽他在军事方面有能力,但没有发挥出来(武而不遂),有些名不符实(名与实爽)。这虽然不是什么恶谥,但绝对说不上称赞。刘禅追谥之后,令关羽其子关兴继承了他的爵位,可见当时人们对其评价还都是认可的,包括家人。

传统戏剧中,人们经常拿关羽的“汉寿亭侯”来拔高其地位,像京剧《龙凤呈祥·甘露寺·劝千岁》中吴国老乔玄的唱段。但是,“汉寿亭侯”是曹操假托汉献帝封的关羽,亭侯也只是列侯中最后一等,还位于乡侯之后。《后汉书·百官志》记载:功小者食邑乡、亭

关羽死后一千多年的时间里并没有受到人们格外追捧,至于“武圣人”称呼更是无稽之谈。岳飞之前,中国武圣人一直都是姜子牙,号称“万家之祖”;岳飞被害后南宋为其平反,追封鄂王,此后武圣人乃岳飞;直到清朝关羽才在统治者的无限拔高中替代岳飞。(说到这我想起前一阵台巴子说关羽是玉皇大帝的笑话)

清人赵翼在《陔余丛考》中说:“凡人之殁而为神,大概初殁之数百年,则灵著显赫,久则渐替,独关壮缪在三国、六朝、唐、宋皆未有禋祀,考之史志,宋徽宗始封为忠惠公。

也就是说关羽直到北宋徽宗赵佶时才被封为公爵,之前民间虽有信仰,但和神仙基本挨不上边。民间祭祀关羽更多的是害怕。

民间一直有传说横死的将军会化为怨灵,在人间做祟,危害世人,因此便要将这些鬼将奉为神祇祭祀,安抚其怨灵,防止其作恶。

关羽败走麦城,身首异处,怨念极大,人们惧怕他危害人间,不得不建庙祭祀。

五代北宋时期孙光宪所著《北梦琐言》中说:唐咸通乱离后,坊巷讹言关三郎鬼兵入城,家家恐悚。罹其患者,令人寒热战栗,亦无大苦。夫丧乱之间,阴厉旁作,心既疑矣,邪亦随之,“关妖”之说,正谓是也。

关三郎即关羽,当时人们称呼其为“关妖”。清朝有文人考证,关三郎非关羽,但是唐宋时期,人们普遍认为关三郎即关羽。这说明唐宋时期,关羽的形象并没有那么高大上。

真正令关羽身份由瘟神转为正神的是宋徽宗赵佶,就是被金人掳走的那位。赵佶当皇帝期间曾经四次追封关羽。祟宁元年(1102年)追封关羽为“忠惠公”;崇宁三年进封关羽为“崇宁真君”;大观二年(1108)再封关羽为“昭烈武安王”;宣和五年(1123)又封关羽为“义勇武安王”。21年内,赵佶追封关羽4次,由侯进公,由公进君,由君进王。

赵佶为什么如此追捧关羽呢?因为赵佶十分推崇道教。赵佶自称“教主道君皇帝”,他下令编写“道史”和“仙史”,也是我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道教史和道教神化人物传记。赵佶还热衷于为神仙人物加封赐号和制定道教节日,后世流传的许多道教人物和神仙就是由他发扬光大的。赵佶在编造道史仙史的时候将民间颇受人惧怕的关羽封为护法神,于是逐步提高了他的地位。关羽在道教之中有了自己的正式编制。

到了元朝,关羽的地位进一步提高。佛教对其奉行“拿来主义”,让道教神仙关羽做了佛教的兼职菩萨。

元曲戏剧的发展也为关羽增光不少,像当时的戏剧《关大王独赴单刀会》、《关云长千里独行》、《关云长大破蚩尤》等作品将关羽逐渐神话。

到了明朝,罗贯中的一本《三国演义》彻底巩固了关羽神仙形象。此时民间开始出现了大大小小的关羽庙。

到了明朝万历朝,关羽终于走上了巅峰。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明神宗万历加封关羽为“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镇天尊关圣帝君”。关羽从王上升到了帝。

满清入关之后,关羽的忠义形象十分符合统治者的需求,关羽终于成为了华夏第一圣。乾隆追封关羽最高封号“忠义神武灵佑关圣大帝”,某种意义上,武圣关羽的风头盖过了文圣孔子。

清代一庙联可以说清楚关羽是如何一步步被人们抬向神坛的:“儒称圣,释称佛,道称天尊,三教尽皈依。式詹庙貌长新,无人不肃然起敬;汉封侯,宋封王,明封大帝,历朝加尊号。矧[shěn]是神功卓著,真所谓荡乎难名。”

10

以目前的网络认知,冉闵算是一个,作为一个南北朝的吕布,被一些脑残粉和架空历史吹成了充满了大汉族沙文主义的救世主。

另外一个可能有点挨骂了,就是岳飞,实话实说,岳飞已经是一种文化符号和精神信仰,不容诋毁,但是就是论事,他对历史的整体影响也许还不如韩世忠。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