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曹操死后,他的五岁幼子拉着曹丕的手,把他当作父亲,喊他“爹”。不用怀疑,对的!这件事是真的。

曹操打仗厉害,是军事家;写文章也厉害,是文学家,和曹丕、曹植并称为“建安三曹”;执政能力也出众,是一个出色的政治家。曹操的生育能力同样也出众,在历史上是排得上名的,他一生生有25个儿子6个女儿。而那位叫曹丕爹的幼子,名叫曹干。

曹干又名曹良,其母陈氏,曹干生下来的时候,没多久陈氏便死了。有说是因窃听被曹操所杀。不管如何,曹干第二任母亲是王昭姬王夫人。三岁时,养母王昭姬又病逝。

到公元220年,曹操病重,临终之前,将曹氏下一任继承人曹丕叫来,指着曹干说,“他三岁亡母,现在五岁又将要失去父亲,以后就交给你了,你要好生的照顾他。”

曹操去世后,曹丕担任起重任,格外的呵护这位比自己小将近三十岁的幼弟曹干。这份呵护也是远远超过其他兄弟的。

然而不可思议的事情出现了……《魏略》记载:

良年小,常呼文帝为阿翁

文帝说的是曹丕,曹丕的谥号是“文皇帝”,良是指曹干。曹干经常喊曹丕“爹”。阿翁,父亲的意思,也就是爸爸。

按照古人的年龄,三十岁有可能都能当爷爷。但曹丕肯定不答应,毕竟是自己同父异母的幼弟。所以,经常纠正曹干的称呼,也不止一次的对曹干说,“我,不是你的阿翁。我是你的兄长,我是你的哥哥。”说完,又想起曹干的遭遇,曹丕感到很伤心,总忍不住流泪。

曹干为什么总称曹丕爹?除了曹丕表现出的照顾,曹干对曹丕敬重外。有可能是曹干在有意而为之,在向曹丕以弱示好。

曹冲五六岁时,都已经知道如何“称象”,如何知道一头大象的重量。差不多的年龄,曹干再不聪明,总不可能阿翁、兄长也区分不清楚吧?也不可能总是称曹丕爹吧?

说明,曹干也是聪明人。年纪不大,但是也懂得卖傻来韬光养晦。陈寿说曹丕不是旷之大度的人,也就是心眼小,但也恩怨分明。早些年,在立储之事上,王昭姬作为曹操颇为宠爱的姬妾,也是出力很多。曹丕能打败曹植,顺利成为继承人,王昭君功不可没。

加上曹干懂进退,自然而然待遇没那么差。曹丕在位七年,临终前也给继承人曹叡(魏明帝)留了一份遗诏,要求曹叡好好的照顾你那十一岁的叔叔。三国志记载:

有遗诏,是以明帝常加恩意

这份遗诏在手,曹干犯错,曹叡也不好苛责。一直到曹魏末代皇帝曹奂上位,曹干累计食邑五千户。终身享受荣华富贵。

参考文献:

裴松之注的《三国志》。

最佳贡献者
2

建安二十五年正月(220年3月15日),一代枭雄曹操因病去世,享年65岁。

曹操临死前,除了把胭脂香粉均分给了妻妾之外,还叮嘱妻妾们平时纳点鞋底,做点针线活,然后拿到市场去卖换取生活费用。

大概曹操看到刘备从前织席贩履挣下了偌大的家业,也想让妻妾们效仿刘备。

交代完这些事后,最让曹操放心不下的是他的第25子曹干。

(曹操和小儿曹干)

原来曹操妻妾众多,在他62岁时,小妾陈氏为他生下了最小的儿子曹干。

能不让曹操担心吗?别的儿子都封了王,只有小儿子曹干刚5岁,在最需要父母照料的时候,自己将撒手人寰,小儿子的命怎么那么苦啊?曹操心如刀绞!

这时曹操想起了大儿子曹丕,于是决定把小儿子托付给他。

病入膏肓的曹操用低微的声音对曹丕说道:“干儿命苦,三岁时他的母亲就去世了,5岁他父亲(指曹操)也将不久于人世,你这当大哥的一定要好好照顾他”。

曹丕含泪点了点头,曹操终于放心走了。

令人奇怪的是,曹操去世后,五岁的曹干经常管曹丕叫爹,这岂不是乱了辈分?

史书记载【良年小,常呼文帝为阿翁——《魏略》】

曹干别称曹良,文帝指的是曹丕,阿翁就是爹的意思。

按说5岁能够分清辈分,毕竟哥哥和爹爹区别很大。想当初曹冲7岁就能想出称大象的办法,同是曹操的儿子,难道差别就这么大吗?

(曹丕)

我觉得这是曹干故意为之,曹操儿子们智商不会差别这么大,起码辈分不会弄混。

我认为曹干这样做是为了讨好曹丕,避免曹丕以后加害于他,毕竟曹丕在历史上并不是一个大度的皇帝。想当初他逼着曹植七步成诗,如果不是曹植聪明机智,估计早成了曹丕刀下鬼了。

还有曾被曹操称为“黄须儿”的曹彰。曹彰是曹丕的三弟,是曹操在战场上最倚重的儿子。相传曹彰曾徒手博猛虎,曾用美妾换了一匹千里马。曹操有意把他培养成接班人。

然而在曹操死后,曹丕就用阴谋诡计害死了这个强有力的竞争对手。

(曹彰)

诸如此类的事很多,曹丕绝对够不上一个大度的君王。5岁的曹干只好向哥哥示弱,以期唤起曹丕的慈父之心。

以当时的年龄来看,曹丕38岁,曹干5岁,兄弟俩更像父子,曹干这样称呼哥哥为爹并没有违和感。

不过曹丕却觉得很尴尬,经常提醒弟弟:“我不是你爹,我是你哥哥”,但是曹干依然故我。

我突然觉得曹丕有可能是曹干的亲生父亲,如果推测,曹丕的年龄和曹操的小妾陈氏年龄差不多。这就为继子和继母私通打下了基础。

我们都知道曹丕和曹操父子两人都有“爱人妇”的毛病。比如曹操的妻妾多数都是“二锅头”,多数是别人的遗孀,曹操的这个毛病遗传给了曹丕。

当初曹丕抢了袁绍的儿媳妇,也就是袁熙的妻子甄宓当了太子妃。甄宓是北方有名的美女(南有二乔,北有甄宓)。

(甄宓)

其实曹操早就对甄宓垂涎三尺了,进攻袁绍的老巢也是为了得到甄宓,只不过被儿子抢了先机。

另外史书记载,曹操去世后,曹丕曾霸占了父亲留下来的小妾,后被生母卞氏发现,生母骂儿子是猪狗不如的东西。

从曹丕生前所作所为推测,他和父亲的小妾陈氏很可能有一腿,不然《魏略》也不会记载曹干管曹丕叫爹。

当然了,《魏略》这样记载有可能是说明曹丕对弟弟的无微不至的关怀,有歌颂曹丕的意思,内情是怎样的?也许永远是一个谜。

文/秉烛读春秋

3

公元220年,曹操去世,曹丕子承父业,不久便受禅登基,以魏代汉,自此汉朝四百多年的统治结束,魏国建立。曹操生性多疑,心狠手辣,遇事果敢,他的嫡长子曹丕更是有过之而不及,曹操一方面希望自己的儿子能够和自己一样果断坚决,残酷无情,但是又不太希望,曹丕对兄弟姐妹太过残忍,所以临死前特地交代他照顾好自己五岁的幼子。

那个孩子名叫曹干,亲生母亲是曹操的宠妾陈氏,曹干出生没多久陈氏便死了,曹操便将其交给王昭姬夫人抚养。可三岁时,养母王昭姬又病逝了,220年曹操去世时,曹干也才五岁。实在放心不下他的安危,临死之前,曹操将曹丕叫到跟前,嘱咐道:“他三岁亡母,现在五岁又要失去父亲,今后就交给你了,你要好生的照顾,不得怠慢。”

后来,曹干也确实得到了曹丕的照顾,一辈子享受荣华富贵,虽没有什么作为,但衣食无忧,性命也有保障,甚至曹丕死后还嘱咐自己的儿子好好照顾曹干。

要知道,曹丕行为作风和曹操相差无几,眼里容不得沙子,没当上皇帝之前还设计害死自己的亲兄弟曹冲,父亲死后更是采取各种手段打压兄弟,比较有名的要属曹植的《七步诗》,“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要说其他兄弟就算了,曹植和曹丕可都是曹操的正室卞夫人所生。可就是这么一个心狠手辣,不择手段的人,为何对曹操五岁大的幼子这么信任?又这么疼爱?这就要说到曹干拉着曹丕的手喊爹的事了。

曹操死后,其仅有五岁大的幼子拉着曹丕的手喊爹,这不是傻,而是大智若愚的表现。世人皆说曹冲聪明,可也正是因为他表现的太过聪明反而引来了杀身之祸,在没有羽毛之前,还不是不要做一些危险的事。曹干正是因为懂得这个道理,所以才会喊曹丕爹。

《魏略》中有记载:良年小,常呼文帝为阿翁。良是指曹干,文帝就是曹丕,这句话的意思就是曹干年纪尚小时,便经常喊曹丕为“爹”。曹丕刚开始听这话时也很诧异,便告诉曹干不要随便乱叫,企图制止他这个行为,可曹干还是如此。对普通人家来说,可能只是称呼的错误,但是在帝王之家这其实可以称得上一种谋略。

父亲这个词不能随便乱叫,而对于孩子来说,自己的父亲就是天,是应该为之敬重的,那么曹干喊曹丕爹其实就是表明自己的佩服之意,另一方面也是在向他示好,主动低下头寻求庇护。当然,对于曹干这种行为说不上好,也说不上不行,应该说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有的人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但有的人却只想要好好活着。

当然也有人说曹丕之所以对曹干好,是因为其母亲曾经在曹操面前多次替自己美言,还有机会让自己坐上今天的位置,但是我觉得,那都是其次。虽然有当年的恩情在,但不至于会让曹丕一直对曹干毫无戒心,所以,曹干能够顺利成长并活着,主要还是因为他愿意像曹丕低头。

另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没有什么作为。历史上关于曹干的记载甚少,这也就不难猜出他是平平安安的过着富家子弟的生活,但是应该没有什么本领,曹丕努力打压自己的兄弟就是因为明白自己与他们的才能相差无几,对于没有什么能力又肯向自己低头的曹干,对自己并没有什么威胁。

总而言之,曹操五岁的幼子曹干,喊曹丕“爹”,只是因为更清楚自己如今的处境,他明白该服软时便要低头,不是人家傻,而是人家懂得怎样才能好好活着。

4

曹操一生虽然没有能征服天下,但他已经打下了一大片江山,死前自己也考虑过称帝的事情,他还是决定让自己的继承人来做这件事,他就好好做周文王就行了。

曹操这个人是文武全才,他不仅在军事上有极高的建树,在诗文方面也有很高的成就,受到曹操的影响,他的几个儿子都是相当出色的,但老大曹昂早早就死了,没有能展现更多的才华,但是接下来的卞氏的四个儿子,除了曹熊之外能力都是相当出色的。

当然,曹操还不单单有这些儿子,他还有像曹冲这种少年天才,很早就已经展现了自己的才智,曹操对这个儿子非常宠爱,还有心要培养曹冲做自己的继承人,可惜曹冲很早就已经去世了,他的死对曹操的打击非常大,也让曹丕少了一大劲敌。

这么多优秀的儿子,只有一个能做继承人,曹操会苦恼也很正常,那么除了这几个外,曹操在死前还有一个幼子曹干,他在历史上没什么名气,但他确实是一个相当聪明的人,也靠着自己的智慧得到善终。

曹干的一生是非常不顺利的,他年幼的时候母亲就去世了,随后父亲也早早就去世,曹操在死前,曹干才刚刚5岁,看到儿子这么小就要失去双亲,他也是相当难过,就嘱托曹丕要好好照顾这个孩子。

小曹干也相当懂事,每次见到哥哥曹丕,都直接叫哥哥为阿翁,这是当时对爸爸的称呼,曹丕见状也不得不经常纠正他,但听到年幼的弟弟这么称呼自己,想起父亲早亡,这个弟弟确实是太可怜了,因此曹丕就非常照顾曹干,曹丕称帝之后,很快就给曹干封王,随后曹丕病逝前,也是嘱托自己的儿子要多多照顾曹干。

因此曹干在国内,前面两代君主都非常器重他,他倒是没有做出什么大的事业,可他就顺利享受富贵得到善终,这就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了。

首先曹魏政权的建立,本身也伴随着一系列的政治斗争,曹丕与曹叡都是非常多疑的人,他们在称帝之后,对于本家的宗室是非常忌惮的,不断找人来削弱他们的权力,派人到处监视这些宗室,曹魏宗室的势力就渐渐衰弱,这也是后来司马家轻易篡权的关键。

像曹植这些宗室,先后多次受到打压,虽然没有被杀掉,但自己的生活也是非常艰苦的,而曹干就是一个另类,他不仅得到皇帝的青睐,还顺利从政治漩涡中抽身,虽然自己没办法在朝堂上有所成就,但他能做一个安乐到死的王爷已经很不错了,多少人羡慕他的生活,却很难像曹干一样享受富贵。

曹干论才华肯定比不上曹植,曹冲这些人,可他有自己的处世之道,像他这种父亲死的时候才几岁的孩子,兄长留好像是他半个父亲一样。


曹丕虽然是一位有些多疑的君主,但他这个人还是恩怨分明的,对自己好的人,他是都记在心里,而和自己关系好的兄弟,也是能得到他善待。曹干就讨好了曹丕,那他当然能得到善终了,况且在政治上,曹干是没有任何影响的。

曹丕与曹叡注意的宗室,都是那种会对自己的皇位造成影响的人,曹干实在没什么微信,他就不会有什么问题了。这种没有威胁的宗室,反而吃香,若是曹植等人,也能放下心中的追求,他们的后半生还能过得更好一些,可惜曹植一生都在为了实现心中抱负来回奔走,可他却处处受到排挤打压,无法实现梦想。

5

简单来说,或许是帝王家难有的温情吧。

曹操一生姬妾无数,儿子也在少数,足有25个,人们所熟知的只有曹昂、曹丕、曹植、曹彰、曹冲等几个,曹干则是没什么名气的那几个。

曹干又名曹良,生母是曹操的妾陈氏,他出生不久陈氏就去世了,曹操将他交给王夫人抚养。又不久,曹操本人也不行了。

题主所提的临终托付,《三国志》是懒得记的,它简略的篇幅容不下这些事,还是裴松之从《魏略》里补了上来。

魏略曰:良年五岁而太祖疾困,遗令语太子曰:“此儿三岁亡母,五岁失父,以累汝也。”太子由是亲待,隆于诸弟。

曹丕厚待曹干,除了曹操遗命的原因,应该还是王夫人的因素,她作为曹操宠妾,在曹丕立储过程中是出了力的,曹丕投桃报李善待她的养子,也在情理之中。

按年龄算,曹丕比曹干大了近三十岁,所以曹干老是会把他当成老爹。看着年幼的弟弟,曹丕总是一遍又一遍地纠正说我是你哥,或许是稚童愍然激起了曹丕的回忆,有时候他看着看着也流泪了。

魏略曰:良年小,常呼文帝为阿翁,帝谓良曰:“我,汝兄耳。”文帝又愍其如是,每为流涕。

然而曹丕并不长寿,40岁就去世了,此时曹干才十岁出头而已,比曹叡还小,为此,曹丕特地留下遗诏,让曹叡善待这位年少的叔叔。

《三国志·魏书·武文世王公传》载:文帝临崩,有遗诏,是以明帝常加恩意。

曹叡多少是听了老爹遗诏的,曹干后来违反了曹魏严控宗室的条例,因私通宾客被举报,曹叡也只是下诏训诫,并没有削地削爵之类的举动。

以上这些记载,有人认为曹干是为了自保故意叫曹丕父亲,防止自己受到曹植那般对待,问题是曹干说这些话的时候才五六岁而已,五六岁的人真有这么多心机吗?

个人认为,曹丕善待曹干,一是因为王夫人曾帮助过自己,二是因为曹操遗命,三是因为曹干对他无威胁,四是在无威胁的情况下,曹丕应当还是想当一个好哥哥,尽心呵护弟弟的。

6

曹操五岁的儿子喊曹丕为爹这是真的,在历史上也确有其事的。

曹操三国时期的枭雄,几乎就是一个全才,在政治方面能“挟天子以令诸侯”,在军事方面一系列的大战奠定曹操北方霸主的地位,这是毋庸置疑的,甚至在文学方面也是十分厉害的。

而且不仅如此,曹操生儿子的功夫也很厉害,曹操一生有25个儿子,却仅有6个女儿,在曹操去世的时候,最小的儿子仅为五岁,名为曹干,也就是这位喊他哥曹丕为爹的主角了。

曹干又叫曹良,母陈氏,然而在曹干生下来没多久的时候陈氏就去世了,于是曹干被包养给了王昭姬,这位在当时是曹操的宠妃之一。但是好景不长,在曹干三岁的时候,王昭姬也因病去世了。

后来便是在公元220年了,当时的曹操病重,召见他的下一任继承人曹丕的时候,指着曹干说,“他三岁丧母,五岁又要丧父,以后就把他托给你了,你要好生照顾他。”

于是比曹干大了30岁的曹丕担任其抚养幼弟的义务。

事实上,曹丕对这个最小的弟弟也还算可以,处处呵护着他。

但是令人大跌眼球的一幕出现了,根据《魏略》中的记载,有一天曹干居然喊曹丕为阿翁,这就相当于是爹的意思了。

那么为什么要喊曹丕为阿翁呢?

要知道当时的曹干已经是有5岁了,最起码的称呼怎么样也应该是清楚的。

因此这里基本上说明曹干是有意这么说的,很大可能就是装傻,并且换取曹丕的同情心。

所以最后曹干结局还是很不错的,起码在曹丕死的时候,还有遗诏给曹叡,说要照顾好这个11岁的小叔。

7

我认为这里有两大原因。

第一,幼子年幼只有五岁,过去说长子如父。所以从这个上面来说,五岁的弟弟称哥哥为父亲也不是不可以。这一点我不得合乎常理。

第二,也许这就是幼子的亲人教他这么说的,因为曹操已死为了保全自己的性命,称自己的嫡亲的大哥为父,降低了自己的辈分但是却可以消除曹丕的疑心,放松警惕,保全自己的性命运气好还可以得到赏赐生活无忧。

史载(干一名良,良年五岁而太祖疾困,遗令语太子曰:“此儿三岁亡母,五岁失父,以累汝也”。)

满心悔恨的曹操,看了床头五岁的曹干一眼,派人召见世子曹丕。曹操对曹丕说:当年我就说过,冲儿13而夭,是我曹操的不幸,却是你曹丕的大幸。因为,论才智,你不如冲儿,植儿更不行。

如今,我已是垂垂老矣,这大好河山,再也无缘染指。今后的天下,需要你来争锋了。干儿3岁丧母,现在5岁又要失去,我这个不合格的父亲了。他很可怜,也很幼小,今后就托付给你了。记住,他是你25弟,也是你最小的弟弟了。

可见曹操的临死遗言也是保全幼子曹干性命的一个原因。

8

事实上,曹操五岁的儿子拉着曹丕的手喊爹的是真的。曹操不仅仅在军事方面的统领力极强,而且在生儿子这方面也不含糊,而且25个儿子个个都是一等一的神通,这就不得不赞叹曹操各方面的能力了。


我们众人最熟悉的莫过于魏文帝曹丕,和写七步诗的的曹植在加上曹操,这就是我们口中常说的“三曹”。而除了这两个我们耳熟能详的人之外,还有一个曹操的幼子曹干,曹干五岁的时候曹操就去世了,曹操弥留之际还让曹丕好好照顾他这个弟弟,而曹丕对他也是格外的好。但不知道为什么,曹干总是喊曹丕为爹,曹丕一时不知所措,所以每当曹干唤自己为爹的时候,曹丕总是会跟他讲,我是你的哥哥,不是你爹。

这就很让人意外了,为什么曹干喊自己爹呢?我个人觉得是曹干有意而为,我们来分析一下。


曹操本意是想让曹冲当皇帝的,因为他从小就看好曹冲,曹冲的聪明才智也是不输给他的几位哥哥的,五岁就能称象,这就是大名鼎鼎的“曹冲称象”,然而不幸的是曹冲还未成年就夭折了,曹丕深知曹操的想法,如果曹冲不死,那么这个位置就轮不到他,所以曹丕称帝的时候,就立马建立一套很严苛的宗法制度。所以在曹魏时代,虽然有分封的名号,但实际上却是没有封建的。

曹丕刚接位的时候,就把自己的兄弟全部赶回自己的封国,目的很明显,就是维护自己的统治,减少对自己皇权的威胁,又规定了各诸侯王不能离开自己的封底,也不能相互结交,这样让诸侯王的生活变得难过起来。


不仅如此,曹植为人还心狠手辣,想诛杀曹植,屡次给曹植找麻烦,还说曹植威胁朝中派去与他联络的使者,所以想动手杀了曹植,然而却遭到卞太后的阻止,只是给他削除封邑。但掌管军权的曹彰可就没有这么好的运气了,毕竟谁手里有军权谁就是皇室忌惮的对象,因此曹丕设计陷害曹彰,不顾众人反对,杀死了曹彰

可以说曹操优秀的儿子,基本都被曹丕暗地里干掉了或者废掉了。所以曹操肯定是知道曹丕这个人的为人的,所以在他去世的时候,才会秘密的教会曹干,叫曹干叫曹丕做爹,以防落得跟几个哥哥一样的下场。

再说了曹干都五岁了,哪个是父亲,哪个是哥哥真的会分不清吗?无非就是想掩人耳目,减少威胁,为了保全自己罢了,叫曹丕几声爹也没什么,毕竟长兄为父,所以这也算说的过去。所以在这件事上,曹丕却善待了曹干,没有像其他几位一样被诛杀。

9

曹操聪明的孩子太多了,可惜命运不济。最终天下归司马。不叫爹,就把小儿脑袋拧下来。这孩子真厉害,可是后来不知道咋样……

10

曹操一生虽然没有能征服天下,但他已经打下了一大片江山,死前自己也考虑过称帝的事情,他还是决定让自己的继承人来做这件事,他就好好做周文王就行了。

曹操这个人是文武全才,他不仅在军事上有极高的建树,在诗文方面也有很高的成就,受到曹操的影响,他的几个儿子都是相当出色的,但老大曹昂早早就死了,没有能展现更多的才华,但是接下来的卞氏的四个儿子,除了曹熊之外能力都是相当出色的。

当然,曹操还不单单有这些儿子,他还有像曹冲这种少年天才,很早就已经展现了自己的才智,曹操对这个儿子非常宠爱,还有心要培养曹冲做自己的继承人,可惜曹冲很早就已经去世了,他的死对曹操的打击非常大,也让曹丕少了一大劲敌。

这么多优秀的儿子,只有一个能做继承人,曹操会苦恼也很正常,那么除了这几个外,曹操在死前还有一个幼子曹干,他在历史上没什么名气,但他确实是一个相当聪明的人,也靠着自己的智慧得到善终。

曹干的一生是非常不顺利的,他年幼的时候母亲就去世了,随后父亲也早早就去世,曹操在死前,曹干才刚刚5岁,看到儿子这么小就要失去双亲,他也是相当难过,就嘱托曹丕要好好照顾这个孩子。

小曹干也相当懂事,每次见到哥哥曹丕,都直接叫哥哥为阿翁,这是当时对爸爸的称呼,曹丕见状也不得不经常纠正他,但听到年幼的弟弟这么称呼自己,想起父亲早亡,这个弟弟确实是太可怜了,因此曹丕就非常照顾曹干,曹丕称帝之后,很快就给曹干封王,随后曹丕病逝前,也是嘱托自己的儿子要多多照顾曹干。

因此曹干在国内,前面两代君主都非常器重他,他倒是没有做出什么大的事业,可他就顺利享受富贵得到善终,这就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了。

首先曹魏政权的建立,本身也伴随着一系列的政治斗争,曹丕与曹叡都是非常多疑的人,他们在称帝之后,对于本家的宗室是非常忌惮的,不断找人来削弱他们的权力,派人到处监视这些宗室,曹魏宗室的势力就渐渐衰弱,这也是后来司马家轻易篡权的关键。

像曹植这些宗室,先后多次受到打压,虽然没有被杀掉,但自己的生活也是非常艰苦的,而曹干就是一个另类,他不仅得到皇帝的青睐,还顺利从政治漩涡中抽身,虽然自己没办法在朝堂上有所成就,但他能做一个安乐到死的王爷已经很不错了,多少人羡慕他的生活,却很难像曹干一样享受富贵。

曹干论才华肯定比不上曹植,曹冲这些人,可他有自己的处世之道,像他这种父亲死的时候才几岁的孩子,兄长留好像是他半个父亲一样。

曹丕虽然是一位有些多疑的君主,但他这个人还是恩怨分明的,对自己好的人,他是都记在心里,而和自己关系好的兄弟,也是能得到他善待。曹干就讨好了曹丕,那他当然能得到善终了,况且在政治上,曹干是没有任何影响的。

曹丕与曹叡注意的宗室,都是那种会对自己的皇位造成影响的人,曹干实在没什么微信,他就不会有什么问题了。这种没有威胁的宗室,反而吃香,若是曹植等人,也能放下心中的追求,他们的后半生还能过得更好一些,可惜曹植一生都在为了实现心中抱负来回奔走,可他却处处受到排挤打压,无法实现梦想。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