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在清朝开国后各项重大战争里,名声低调的“虎衣藤牌兵”,却是一支曾经战功卓著的英雄部队。

“虎衣藤牌兵”的建立,缘起于1685年的雅克萨战争。当时沙俄盘踞雅克萨,犀利的火枪更叫黑龙江流域的清朝军民吃够血亏。昔日郑成功的部下林兴珠,却对康熙皇帝慨然一句“柔能制刚耳!”然后,一支以“柔能制刚”为作战思路的“虎衣藤牌军”,就此应运而生:在山东河南等地精选五百人,各个身手不凡的老兵,既能操纵火枪百发百中,还有一身肉搏战功夫,关键是精通“快速滚闪”的作战方式,能手持钢刀藤牌,快速“滚闪”到敌人面前,然后手起刀落,杀倒一片。

到了寒风烈烈的雅克萨战场上,这支新生的部队,更叫一同作战的八旗老兵们开眼。射杀犀利的沙俄火枪,打在“虎衣藤牌军”的藤牌上竟无效果,相反“虎衣藤牌军”们一通“滚闪”,就快速扑到沙俄军近前砍杀。自诩凶悍残忍的沙俄哥萨克兵,几次过招竟都被杀得大败。特别是黑龙江上游阻击战上,“虎衣藤牌军”战士们持刀顶盾牌潜入江水,摸上沙俄竹筏发起袭击,一顿硬碰硬血战,零伤亡代价斩杀三十多名沙俄兵。还有十多个沙俄兵吓得当场跪地,宁可乖乖投降,也绝不挨“虎衣藤牌兵”这一刀。

自从雅克萨战役的精彩亮相起,这支“虎衣藤牌军”,就成了清王朝的宝贝疙瘩,哪里有战事就往哪奔,比如康熙至乾隆年间的平定准噶尔叛乱战争,虎衣藤牌军也多次亮相。别管人员如何更迭,战斗精神却从不变,鸦片战争前夜的“平定张格尔叛乱”战场上,面对协助张格尔叛军的浩罕国精锐骑兵,虎衣藤牌军照样勇敢亮刀,一顿大砍大杀,把浩罕国铁骑砍掉一片,立下平定叛乱的大功。

如此强大表现,也叫清王朝无比高兴,甚至历代统治者,也就从此有了个习惯:打不下来的仗,就调“虎衣藤牌军”。到了1841年,鸦片战争打到白热化,清王朝兵败如山倒时,焦头烂额的清政府,又一次想起了虎衣藤牌军。

于是,已经书写了不少辉煌的虎衣藤牌军,就在鸦片战争尾声时,再度得到了召唤。对他们的到来,清王朝的上上下下,更是信心爆棚。主持浙东战事的杨威将军奕经,更在关帝庙求得好签,签云“不遇虎头人一唤,全家谁敢保平安”。似乎连老天爷,都要保佑虎衣藤牌军再立新功。

但是,这些翘首以盼虎衣藤牌军捷报的朝廷大员们,甚至雄赳赳杀来的“虎衣藤牌军”将士们,却没人能想到:他们引以为傲的装备战术,放在十七十八世纪着实厉害,可在十九世纪,却已远远落伍。1842年3月10日,清军以虎衣藤牌军为先锋,发起定海反击战,谁知意想不到的场面发生了,英军犀利的火枪射击,轻松就打穿了虎衣藤牌军号称刀枪不入的藤牌,可怜奋勇冲杀的虎衣藤牌军战士,一仗就阵亡六百多人。鸦片战争的耻辱结局,这仗打完,已成定局。

这些英军弹雨下冲锋的虎衣藤牌军战士们,浴血护国的忠勇,当然不该遗忘。但落后挨打的教训,却是痛到警醒:一昧故步自封,就算强大如虎衣藤牌军,挨打也难免。

参考资料:《清史稿》、《清实录》、《广阳杂记》

作者:我方团队张嵚

最佳贡献者
2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虎衣藤牌兵最初是郑成功麾下的战士。

说起来也没什么了不起,使用藤牌的军队在戚继光时代是制式军人,是鸳鸯阵的组成部分。

郑成功编组这支部队,主要是用来突袭对付荷兰火枪兵。

当年荷兰红毛鬼都是用火绳枪。

这种枪的射速非常慢,要几分钟一发,射击精度不高,难以击中高速运动的目标。

郑成功编组藤牌兵,要求他们迅速靠近敌人。

一旦遇到红毛鬼开枪,他们要果断在地上翻滚躲避。

至于藤牌不是用来挡子弹的,因为根本挡不住,主要是用来对付荷兰人轻型火炮的霰弹。

这种轻型火炮近距离杀伤力极大,一炮就是无数霰弹乱飞。

事实证明,藤牌兵只要使用得法,效果很好。

1661年,郑成功登陆台湾以后很快攻陷赤嵌城,随后命令藤牌兵在山林埋伏荷兰元军。

结果荷兰援军果然匆匆赶到,在近距离遭到藤牌兵的突袭。

双方相距太近,荷兰兵匆匆开枪。藤牌兵急忙在地上翻滚躲避射击,随后站起以藤牌抵抗霰弹,用快刀斩杀红毛鬼。

此战红毛鬼援军大败,伤亡接近一半,狼狈逃回台湾城。

郑成功是职业军人,很会用兵,明白藤牌兵的缺点,只是用他们来突袭。

清代,满清也编组了藤牌兵,只是让他们穿上有虎纹的衣服,更是气派。

虎衣藤牌兵参加过雅克萨之战,表现很一般。

事实证明,虎衣藤牌兵只能用于突袭不能用于强攻。

虽然他们改进了藤牌:“双层者加旧棉一层,单层者加旧棉两层,坚固可用”,但仍然不能抵抗火枪的子弹。

到了鸦片战争时期,这批虎衣藤牌兵又倒了大霉。

当时英军盘踞定海等浙江沿海,1842年道光皇帝命令反击。

清朝从各省抽调的援兵到齐后浙东清军已达万余,另有乡勇2万余人,但负责指挥的吏部尚书奕经仍然不敢随便进攻。

当奕经路过杭州西湖关帝庙时,去求了一签。这支签上写道:“不遇虎头人一唤,全家谁敢保平安”。奕经百思不得其解。

后来,边疆2支援军赶到,都是藏族人。

这些藏族人和当年的虎衣藤牌兵一样,拿着藤牌,穿着虎皮纹路的衣服。

奕经大喜,认为虎衣藤牌兵就是签中必胜法宝,决定让他们打头阵,使用3万多部队猛攻。

奕经将进攻的时间选在1842年3月10日四更时分,之所以把日期定在此时,是因为这天是难得的“四寅期”,即虎年虎月虎日虎时。

在奕经看来,洋人都是,遇到虎自然就败了,这同后来满清编组的虎神营有异曲同工之妙。

1842年3月10日,清军首先反攻宁波。

100多名藏族虎衣藤牌兵打头阵,猛攻宁波西门。当时很多乡勇已经混入城去,里应外合,杀了西门的几个英国哨兵,破坏了城墙上的大炮,顺利入城。

当时清军大喜,认为宁波已经拿下。

谁知道,英军却非常顽强,果断占据坚固建筑和清军打巷战。

一些英军则爬上屋顶,向街道上射击。

英军是久经战斗的老兵,他们一排排开枪,虎衣藤牌兵奋力冲锋,但在排枪下死伤狼藉。

事实证明,藤牌根本不能抵抗新式枪弹,一枪就被洞穿。

虎衣藤牌兵在大量清军配合下,勉强前进几十米,逼近宁波县衙,也就是英军的指挥部。

谁知道,这条街上,英军架起了1门大炮,朝着街心密集的人群开炮,炮弹准确的打入清军阵中,一时尸体堆积如山。

冲在最前面的虎衣藤牌兵,几乎全部被打死。

其余清军士气低落,纷纷溃逃。

这100多虎衣藤牌兵,包括指挥官阿木穰在内全部惨死,无一生还,藤牌都被轰的粉碎。

这100多虎衣藤牌兵没有火器,所以根本就不能对英军造成什么威胁。

英军认为死于虎衣藤牌兵之手的士兵,仅有1人

同一晚,剩下的虎衣藤牌兵则负责反攻定海。

结果同宁波一样,虎衣藤牌兵带着大量清军杀入定海,很快又被密集枪炮打了出来。

期间,招宝山炮台英军不断炮击。

金川土守备哈克里带着剩余的虎衣藤牌兵,仰攻试图夺取炮台。

炮台英军发现以后,立即朝山下猛烈开炮开枪,将虎衣藤牌兵压制住。

这边,突然一艘英国军舰赶来,对准虎衣藤牌兵连续放排炮。

虎衣藤牌兵不敌,伤亡惨重,在哈克里带领下溃逃。

此战大败。

虎衣藤牌兵大部分被打死,残部只剩一二百人。

5天后3月15日,英军突然从宁波出动1200人,对准附近的清军发动反攻。

清军将领朱贵和哈克里,率领剩下的虎衣藤牌兵和清军500多人拼死抵抗,被英军包围在大宝山,最终全军覆没,指挥官哈克里也被打死。

至此,虎衣藤牌兵全部被打掉。

落后就要挨打。

3

没有原因,落后就要挨打!这支神秘的虎衣藤牌兵曾两次大败沙俄,镇压新疆张格尔叛乱,在历史上出尽风头,却在鸦片战争中惨败给英军,最终黯淡收场。

虎衣藤牌兵据传由康熙皇帝在1684年为了防御火器下令组建的,这些特种士兵身穿虎皮条纹服,手持桐油浸过的藤牌,防御时可以轻松抵挡弓箭,甚至是威力不强的鸟枪;进攻时则使用打滚进退之法,闪避火枪射击,滚动到枪手身旁,挥刀近战,实现以柔克刚。

这支虎衣藤牌兵凭借奇特的装束、灵活的战法,曾为清廷屡立战功,在与沙俄的雅克萨之战、平定新疆张格尔之乱中,虎衣藤牌兵英勇作战,成为骑兵克星,他们的虎皮装束能惊吓对方战马,还可以发挥“下三路”优势,滚到敌军战马旁“砍马腿”。据说在雅克萨之战中,藤牌兵“不丧一人”,而沙俄侵略者则死伤惨重,令敌军闻风丧胆。

其实,虎衣藤牌兵这套战术并不新鲜。虎皮吓唬战马,是一千多年前战国时代晋楚城濮之战时,晋军战马蒙上虎皮吓唬对方战马的方法;使用藤牌、短刀做武器是明朝“戚家军”的原创;至于砍马腿,则是南宋岳家军对付骑兵的常用手段。

这些战术对付武器落后的杂牌军不在话下,但对上洋人的先进武器就Game Over了。

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英军用坚船利炮轰开了中国闭关锁国的大门,腐朽落后的清军面对洋人的新式枪炮一败涂地,历史战绩辉煌的特种部队虎衣藤牌兵再度出场。

1842年3月,清廷任命吏部尚书奕经为扬威将军,从各地抽调军队组织浙东反击战。迷信的奕经路过杭州西湖关帝庙求了一签,签云:“不遇虎头人一唤,全家谁敢保平安”。

三天后,两支虎衣藤牌兵抵达浙江,恰巧与签中的“虎”字相应,奕经大喜,认为这是老天爷保佑,只要让两支特种部队打头阵,定可旗开得胜。同时,奕经精心选择,将进攻时间定在1842年3月10日四更时分,因为这天是难得的“四寅期”,即虎年虎月虎日虎时。

最后,英明的奕经大人又任命属虎的总兵段永福为大将,这样就凑足了“五虎”,而“洋人”又含“羊”字,暗合“五虎捉羊”之意,仗还没打,清军就已经胜券在握了。

战斗如期打响,清军奉命进攻定海,英军出城列队而出,一无所知的虎衣藤牌兵使用惯用战术发动进攻,其他清军则持长矛和弓箭接战,却无一人携带鸟枪。

英军枪炮齐发,密集的火力让清军无法近身,神奇的藤牌完全不能抵挡枪炮的威力,很快败退下来。战罢,虎衣藤牌兵竟战死600多人,而英军仅仅一人阵亡,不可不谓惨烈。

几天后,英军发动反击,清军再度大败,虎衣藤牌兵死伤殆尽。面对英国人的新式枪炮,这支虎衣藤牌兵武器、战术的落后暴露无遗,就此渐渐退出历史舞台。

虎衣藤牌兵的经历告诉我们:落后就要挨打,这是数千年来恒古不变的定律!而武器和战术落后更可怕的是思想和制度的落后!

我是专注历史文化的狄飞惊,欢迎关注我!

4

戴老虎帽、穿虎纹衣,一手持画着老虎头的藤牌,一手持大刀或者画着虎纹的棍棒,这是清代军队体系中藤牌兵的经典形象,历史上确曾存在过,但谈不上最强,也谈不上什么特种部队。

(浙江、福建等省份,至今还能看到藤牌兵文化的遗存。图为曾是明清海防重镇的福建平潭地区的藤牌操)

这种扮成老虎,在今天看来有些滑稽的军队,是源自明代戚家军的制度,清代承袭明制,在绿营军队中也有藤牌兵。

在冷兵器时代,藤牌兵确实是很威猛的存在,可以说是中国古代步兵发展的最高形式之一。藤牌兵得名的藤牌,也是中国古代盾牌发展的最高形式。藤牌可以抗刀砍、斧劈,且外表面是向外突出的斗笠状,又使剑弩不易扎中,具有很强的防冷兵器杀伤的防护力,同时藤牌是用老藤编织而成,比以往金属材质、木制、皮革质的盾牌轻巧,便于步兵携带和舞动。又因为有藤牌所带来的强大的防护力,可以使藤牌手不用着笨重的甲胄,行动更为便捷。

藤牌兵另一项特点,就是仿生学,即模仿老虎。藤牌兵的帽子和鞋子,是今天幼儿着装上常见的那种虎头帽、虎头鞋的样子,藤牌兵的衣服则是黄色带有黑色虎纹的布衣,称为虎皮衣。前面有位朋友说过,只比老虎少条尾巴,事实上不对,因为正经的藤牌兵的衣服后面也有一条假老虎尾巴。除了藤牌兵的着装是老虎外,藤牌的表面也会彩绘一个凶猛的老虎头(具体例子中,经常会让人觉得很萌,因为老虎鼻子的位置要装饰一簇突出的立体的红色绒球或者红缨)。

这身老虎打扮今天看起来太过浮夸,但在冷兵器时代的战争中,倒也不是无能之辈。这种全老虎装扮,在战场上一大重要功能就是首先从心理上慑敌,还可以惊吓敌方的战马。

到了第一次、第二次鸦片战争时代,中国这种流传百年的传统步兵却敌不过洋人,原因很简单,在有关清代绿营军队的一些文献中说得非常清楚,藤牌可以抗冷兵器的打击,但是却防不了枪弹炮弹。

5

虎衣藤牌手的确是存在过得一支大清的特种部队,他的主要作用是用来抵御火枪的攻击。

关于它的来历,有书《广阳杂记》做了详细的介绍,说是康熙二十三年冬,康熙帝在北京景山召见林兴珠,当谈及“火器之利,因问所以御之者”时,兴珠回答说:“惟滚被为第一。”康熙问“滚被”为何物,兴珠回答“即人家所棉被也”。康熙笑说:“是何能也?”兴珠回答:“柔能制刚耳。”并详言其进退滚闪之法。康熙点头赞许,又问:“滚被之外,更有何法?”兴珠答:“有滚牌,臣家有其器。”康熙帝立命取至,又问:“汝家有能用此牌之人否?”兴珠召集家人六人,在康熙帝御前表演。“兴珠年老,然持藤牌而舞,辟易万夫。前跃八尺,后退一丈,不可敌也”。康熙帝“命善射者数人,以雹头射之,数发皆不能中。矢未发已滚至面前,疾于飞鸟”。

对此康熙皇帝大喜过望,遂下令组建了一支400人的藤牌军,使用福建送来的藤牌和片刀。组建完成后,随即参加了之后的雅克萨之战,并取得优益的战果。再之后,藤牌军的人数逐渐扩充,并且穿上了标志性的虎皮衣,以震慑敌军。后来准噶尔叛乱,虎衣藤牌兵一进入战场,四处打滚,见人就杀,见马就砍,很快就把准噶尔精锐骑兵部队打得四散,以至于战马看到这支奇怪的部队的腿就发抖,四处奔逃。 可以说到乾隆后期,藤牌军成了大清关内少有的可以近战的部队了。

鸦片战争中,英军进攻厦门,清军以虎衣藤牌手出战,但此时欧洲的燧发枪技术已经不是当年的轻型火绳枪,藤牌手手中的藤牌也不能再阻挡英军的枪弹,于是藤牌军在冲锋的路上就已经倒了一大片。少数冲上去战士在面临英军整齐的刺刀方阵时又是那样的脆弱,最终在福建地区的虎衣藤牌手几乎被英军全歼。

而在另一处战场定海,虎衣藤牌手同样发动了无畏的冲锋,但是己方指挥官却在双方短兵交接之际下令开了炮。结果是没打到英军却击中了正在冲锋的虎衣军,在冲锋中,虎衣藤牌兵战死600多人,而英军仅仅1人阵亡。最后藤牌军军心涣散,溃败而逃。

6

虎衣藤牌兵,那可不是盖的,那可是货真价实的清朝特战部队啊,身披虎衣,手持藤牌,往地上一趴,简直就是一只没有尾巴的老虎。

说起这个虎衣藤牌兵,战斗方式那可是相当奇葩,清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二:“ 兴珠 今老,然持藤牌而舞,辟易万夫,前跃八尺,后退一丈,不可敌也”。 沈从文 《从文自传·一个老战兵》:“他们学的是翻斤斗,打藤牌。”看起来就像是马戏团的一样,这里一条,那里一跳,这边翻个筋斗,那边打个滚,弓箭都射不到。

奇葩归奇葩,这个组建于康熙年间的特战队很快就展现了惊人的战斗力。准噶尔叛乱,虎衣藤牌兵一进入战场,四处打滚,见人就杀,见马就砍,很快就把准噶尔精锐骑兵部队打得四散,以至于战马看到这支奇怪的部队的腿就发抖,四处奔逃。

然而,就如同清朝还沉醉在天朝上国的美梦中一样,虎衣藤牌兵也以为自己天下无敌,攻无不克,不思进取。当英国人的坚船利炮轰开清朝的门户时,这支曾经的英雄部队奉命迎敌,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藤牌兵发现,不管摸爬滚打,躲闪腾挪,上下翻腾,在英军密集的火枪阵面前,他们就是一个活靶子。就连他们引以为傲的藤牌,在英军的火枪面前毫无防御力,就像纸糊的一样,一捅就破了。在某一次战役中,虎衣藤牌兵战死600多人,而英军仅仅1人阵亡。

当然,话说回来,这并不能怪虎衣藤牌兵,冷兵器在热兵器面前不堪一击,面对火枪,他们也无能为力。真正要为这个事情负责的,是一直沉醉在天朝上国美梦中的满清政府。

7

因为随着科技的发展,藤牌这种落后的武器早已无法应对先进的火器。手持藤牌身穿虎衣的清军士兵,无论是否精锐,面对西方帝国持有先进火器的线列步兵时,都吃不消他们的一轮齐射。当失去了相应的作战功能,虎衣藤牌兵只能逐渐被清政府购买的西式武器所取代,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

公元1684年那时的火器还是笨重且杀伤力有限的火铳,克制这种笨拙火器的方法非常之多。在这一年的天,康熙召见了一位名叫林兴珠的人,讨论用什么办法可以防御火器之利。林兴珠准备使用传统的以柔克刚法,用棉被抵御发射的弹丸,辅以独特的前后滚动之身法。随后林兴珠将制作好的藤牌呈于康熙,只见此牌两面由藤曼制作而成,中间夹杂着棉絮等柔软之物。康熙命令林兴珠做现场演示,并且派出了弓箭手对林兴珠射击,验证是否真的可以防御流失弹丸。

当弓箭发射,林兴珠等人立刻使用藤牌抵挡,并且在地上四处滚动,展示了较高的机动性和较强的防御能力。康熙大喜过望,立即下令在福建组建一支虎衣藤牌军。

次年,也就是公元1685年,沙俄入侵雅克萨等地,康熙皇帝立即组织清军反击。现在到了验证虎衣藤牌军的机会。同年5月,林兴珠率领上千名藤牌军日夜兼程赶赴东北地区随同其他清军参战。当清军包围雅克萨城,沙俄军队为援救城中被困人马沿江水顺流而下时,林兴珠带领虎衣藤牌军在江水中阻击敌人,此番战斗击杀俄军30余人,生擒15人,余下沙俄士兵四下溃逃。在后面的战斗中,皆是由林兴珠及其虎衣藤牌军发起冲锋,对沙俄士兵造成震撼的威慑力。这场战争在清军士兵的奋战之下取得了胜利,对清朝来说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虎衣藤牌军防御敌人火力射击时采用的方式与防御弓箭武器的方式并无二致,这种防御方式在康熙年间火器尚不发达,射程较近、精准度较低的情况下还有一定的作战能力。

但是在晚清时期鸦片战争及以后,西方帝国主义国家经过工业革命的洗礼,科技得到了飞速的发展,火器的威力已经远远超过了康熙时期。虎衣藤牌军再次手持藤牌挥舞着大刀冲向战场时,根本抵御不了子弹的穿透。再加上晚清军纪涣散,士兵战斗力低下,指挥官缺乏战术素养,本就在硬件上落后的虎衣藤牌军更加不敌先进的洋人。

虎衣藤牌军的失败是晚清衰败的缩影清政府闭关锁国,腐朽无能,不能适应世界潮流,终究被世界所淘汰。

各位读者大大,如果您愿意的话能不能点开我的头像,给我点个关注呢! 不方便的话,感谢您能点开看我的回答!

8

虎衣藤牌兵是被谁号称“清朝最强特种部队”的?

鸦片战争前,满清真正的精锐是各种禁军八旗部队,比如骑兵为主的骁骑营,枪炮为主的火器营,专门进行山地作战的锐健营。这些部队拥有最好的装备、最好的待遇和最受重视。骁骑营里倒是有藤牌营,但这个藤牌营只是负责保护火炮。

至于鸦片战争期间的所谓“虎衣藤牌兵”只是负责卖萌的存在了。

清代的《皇朝礼器图式中记载了六种盾牌,分别为藤牌、绿营盾、绿营虎头牌、绿营燕尾牌、绿营挨牌、绿营圆木牌。

显然,那种卖萌的虎头牌是给绿营装备的。八旗里的藤牌兵也是汉军担任。清朝前期,满清统治者可能让绿营或汉军里有一支“最强特种部队”?怎么可能!

简单检索了一下,所谓虎衣藤牌兵是清朝最强特种部队的说法可能来自那篇什么“福建藤牌兵大败沙俄侵略者”的文章。

文章的依据是说那支源自明军的藤牌兵的藤牌能抵御子弹,所以在对抗沙俄侵略者的雅克萨之战中大显神威。

先不说雅克萨之战中,其实没有所谓藤牌兵大显神威的记载。

其实能抵御火枪子弹的盾牌虽然真有,但不是那个小小的藤牌!

《纪效新书记载有一种刚柔牌,是复合材料制成的盾牌,能在远距离抵御火枪的射击。根据记载,刚柔牌重十五斤,用轻木做框,两面蒙生牛皮,用钉子钉牢,牛皮表面为了防水,涂有灰漆和油。牛皮内夹有两层棉被,两层棉被间夹有一层用薄绵纸揉成的厚纸层。按照记载,在四五十步(60~75米)的距离上,火枪无法射穿刚柔牌,但三十步(45米)的距离上,刚柔牌就无法抵抗火枪了。而且最大的问题是价格太贵,一面要五两银子。

显然能抵御火枪子弹的盾牌,根本和那个简单的藤牌不是一回事。指望那个藤牌挡子弹,岂不是嫌弃自己活得太久了?

简单说拿着一面挡不了子弹的盾牌,去冲击近代化的排枪阵列,真的是去找死了。

惨败是正常的,不惨败才是怪事呢

9

虎衣藤牌兵最早来源于郑成功北伐战争的瓜州战役,以灵活的刀牌手翻滚而上,斩杀清军马腿。后来,清朝招降了郑成功一批福建藤牌手,再加上从山东,河南招募的新兵,同时以郑成功旧部林兴珠带领训练,组建了清军虎衣藤牌兵。

简单说就是“快速滚闪”藤牌保护,快速低姿态进入战斗,以钢刀手起刀落,劈砍对手。清军认为“藤牌稍薄,双层者加旧棉一层,单层者加旧棉两层,坚固可用”。在雅克萨战役,清军虎衣藤牌兵以藤牌顶在头部,手持钢刀,突袭了沙俄军队的江船队,杀伤对手30多人。在第2次雅克萨战役,虎衣藤牌兵再次参战表现优异。

就是一直到道光年间打击张格尔叛乱,也出动了虎衣藤牌兵专门负责砍马腿。这些人身穿虎衣,连头部都要包住,也是为了吓唬对方的战马,增加自己的威慑力。在第1次鸦片战争当中,1841年浙东反击战中,虎衣藤牌军负责突击定海,结果在狭窄的街巷内遭到英军集火射击,混战一夜,藤牌兵死亡600余人,其余逃出,英军仅阵亡1人。

1841年8月26日,英军进攻厦门,和藤牌兵作战,藤牌兵没能没能挡住英国第18步兵团的枪炮。在过去成千上百的虎皮军,只要扰乱了对方的冲锋阵型,骑兵冲锋就容易被化解,而能近身对付骑兵的,都是步兵中的精锐,但是要对抗,英军密集的热兵器攻击的确是不行了。

10

答:藤牌兵败给英国人是在1840年以后,此时英国已经第一次工业革命了,肯定打不过。

历史战绩

雅克萨之战,这支部队和俄国部队战斗过,取得不错的战绩。


平定准噶尔时,成为骑兵的克星。当时因为藤牌过于厉害,清政府禁止私自打造藤牌。


在1841年浙东反击战中,清朝藤牌军团突击定海,结果在狭窄的街巷内遭到英军射击,混战一夜,清朝藤牌兵死亡600余人,英军仅阵亡1人。之后在厦门,藤牌兵同样惨败。之后藤牌兵就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了。

战败原因

在冷兵器阶段,藤甲兵尚有着不错的战斗力,然而清政府却因为固步自封,闭关锁国,忽视了外国先进技术的引进,自己又不重视研发,到1840年前后,清朝与西方技术上的差距不是一点点。藤牌原先还可以抵挡鸟枪,但此时的藤甲兵和英军开战,在战场上只能当活靶子了,惨败无可避免。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